本周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时间节点和本期要分享的书籍十分贴合,但熟悉的听友们知道,佛系的我们很少刻意追热度(主要也追不上,不想追……)。 去年的这天,我们也没有读书(见EP49.我们看剧)。阅读之于我们及很多人,更像是种生活方式,和追剧、健身一样,无需一个节日来强调。 假如某个事物被刻意突出了,往往可能意味着稀缺或不足,正如随处可见的标语的功用。 本期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推介的书《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核心问题就是书籍及场馆的资源稀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方面协调问题。 这本纪实类杂文集是作者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杨素秋个人真实经历的记录。 从读书到毕业任教,在象牙塔中待久了之后,杨素秋渴望寻找生活新的方向,她选择了到政府基层挂职,任职西安碑林区文旅局副局长一年。 这期间,她要负责西安碑林区图书馆的建设。但以往教书育人的工作准则与政府行政体系的“规矩”却有些冲突。 在她眼中,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为了确定这份书目,她遇到了各种潜规则和来自各方的阻力,关关难过关关过…… 豆瓣读者给予本书9.1的高分,这应该并非基于文笔或者结构,实际上书中很多篇章及片段读者似乎和书名并没有什么关联性。 但是,它在信息“扫盲”方面给我们带了诸多惊喜,比如 体制里的“规矩”“黑话” 图书馆藏书的筛选门道 西安独特的风土人情 职场思考:赛道身份转变、管理协调等等 你能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者杨素秋身上那股知识分子的单纯与赤诚,她对生活细节的洞察也颇令人艳羡。 而更令人动容的是,她对书籍,或者说对知识的敬畏—— 并不仅仅是忠于事,而是忠于人。对读者负责,思虑周全,不失本心。 这份细心还体现在书后附录的书目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是精选后的佳作,涉及哲学、科普、文学、漫画、儿童文学等古今中外方方面面。 如果你正想拿起一本书,却又不知该读什么,这份书目就是个不错的开始。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对图书馆的初印象及最深感受 2.《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作者及内容简介 3.信息“扫盲”:那些读后收获 4.印象深刻的人物 5.分享精彩片段 6.整体评价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来自动画短片《神奇飞书》 (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 2011) 背景乐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Q 包子 后期 | Q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预告了很久(其实是跳票了很久)的书籍分享终于上线了,感谢还在期待的听友们。 本期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为大家带来的是土耳其文学巨擘,同时也是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的最负国际盛名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 故事发生在1590年末的奥斯曼帝国,国王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伊斯坦布尔,绘制这本传说将动摇宗教与社稷的书。此时,为爱情离乡12年的青年黑在恋人父亲的召唤下终于回归,迎接他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 一位细密画家被发现死于深井中,奉命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也惨遭杀害。苏丹命令宫廷绘画大师奥斯曼和青年黑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深呼吸感慨一下——不愧是诺奖!虽然近几年备受质疑且陷入一些zz旋涡,但它的评选水准,依然配得上国际权威文学奖的地位。 截止目前,我们相关选题(萨拉马戈、马尔克斯、莫言)的阅读体验都超乎预期,这期帕慕克的作品依然如此。 帕慕克从1974年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但直到1998年出版《我的名字叫红》后,才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国际地位。这本小说在2002-2003年度包揽了欧洲三大文学奖项(法国文艺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爱尔兰都柏林文学奖),也成为了诺奖的敲门砖。 2006年,诺奖给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征。 故乡:伊斯坦布尔 冲突与融合:东方与西方交汇、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冲突、传统与现代碰撞 可以说,这两大要素贯穿了帕慕克的所有作品,在《红》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不熟悉这座城市及其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无疑会造成阅读障碍。各种伊斯兰教教义教派、细密画、奥斯曼帝国、萨法维王朝……我们仨就仿佛被二向箔攻击了,文化储备像从1到0~ 同时让人震惊的还有帕慕克的写作手法——整本书的结构像颗洋葱。 最外层是悬疑谋杀案,再往里是爱情家庭伦理剧,再深入是宗教、艺术流派之争,最深处是历史与社会变迁,最终上升到信仰、幸福等人类永恒终极追求 情节之中还穿插了众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古城中的日常生活 你能在帕慕克这里尝到全球文学大师们优秀技法的“融合菜”,但你又知道这味道是帕慕克独家,来自伊斯坦布尔街头! 或许正是因为自己是切实的博采众长受益者,帕慕克在作品里流露出的总是趋向于“求同”。毕竟,在巴别塔之前,人类不分彼此,而世界和平是众生之愿。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就背景知识做了较多分享,而具体情节分析偏少,希望能为大家阅读帕慕克做点小贡献。 以上只是我们仨的浅薄看法。欢迎大家听完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五彩斑斓的黑:如何为盲人解释颜色? 2.《我的名字叫红》作者及内容简介 3.“剥洋葱式”的体验 ①主线背景介绍:一宗谋杀案 ②文化背景介绍:细密画历史与内涵 ③主要人物分析:凶手、动机、结局 4.如何理解书名“我的名字叫红”? 5.整体评价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Istanbul'da Ilk Gezinti - Can Atilla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Q 桑夏 包子 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特别抱歉地告诉大家,我们要延更一次书籍分享啦。 原本要分享的小说是一本诺奖巨著,涉及了历史、宗教、艺术、哲学等诸多主题。 考虑到它的叙事手法的特殊性、内容的丰富性及话题的复杂性,我们希望留足时间做更深度、更充分的准备,以便给大家带来更多有意义的分享~ 即便如此,我们(共情地)认为,亲爱的听友们应该不会希望等来一场如渣男般敷衍的断更ghosting,所以—— 春和景明之际,我们诚邀大家走入诗歌的园地,因为“春天是最好的诗料”。这期特辑,你将听到由@包子、@Q和飞行嘉宾@武老师分别用中文、英文、日文献声朗读的诗歌。 (世界诗歌日、世界睡眠日、世界读书日都在春天,听三位主播的朗读真的很像做了一次心灵spa哦!) 而本期标题“欢迎在春天走进诗园”,则是化用了波斯著名诗人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的诗歌《欢迎在春天走进果园》(小小提示:这位诗人与我们要分享的小说有关)。 PPS. 附本期特辑中所分享的诗歌文字版,供大家欣赏。 《请原谅》(王计兵) 请原谅,这些呼啸的风 原谅我们的穿街走巷,见缝插针 就像原谅一道闪电 原谅天空闪光的伤口 请原谅,这些走失的秒针 原谅我们争分夺秒 就像原谅浩浩荡荡的蚂蚁 在大地的裂缝搬运着粮食和水 请原谅这些善于道歉的人吧 人一出生,骨头都是软的 像一块被母体烧红的铁 我们不是软骨头 我们只是带着母体最初的温度和柔韧 请原谅夜晚 伸手不见五指时仍有星星在闪耀 生活之重从不重于生命本身 《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王计兵) 邻居送来的旧沙发 让妻子兴高采烈 她一面手舞足蹈地计划着 给沙发搭配一个恰当的茶几 一面用一本一本的书垫住 一条断掉的沙发腿 我在卫生间,用清水洗了脸 换成一张崭新的笑容走出来 一直以来 我不停地流汗 不停地用体力榨出生命的水分 仍不能让生活变得更纯粹 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 爱着爱我的人 快三十年了,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如何在爱人面前热泪盈眶 只能像钟摆一样 让爱在爱里就像时间在时间里 自然而然,嘀嘀嗒嗒 When You are Old ( William Butler Yeats )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你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在炉罩边低眉弯腰,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忧戚沉思,喃喃而语,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 《世界的约定》(谷川俊太郎) 涙(なみだ)の奥(おく)にゆらぐほほえみは 晶莹的泪光之中,微微摇曳着的笑容。 时(とき)の始(はじ)めからの世(せ)界(かぃ)の约(やく)束(そく) 万物初始值之际,与世界许下的约定。 いまは一(ひと)人(り)でも二(ふた)人(り)の昨日(きのう)から 此时此刻的孤单,那曾经相伴的往日, 今日(きよう)は生(う)まれきらめく 孕育出今天的闪耀光彩, 初(はじ)めて会(あ)った日(ひ)のように 仿若初次相逢的美好。 思(おも)い出(で)のうちにあなたはいない 尽管回忆之中,遍寻不获你的身影 そよかぜとなって頬(ほほ)に触(ふ)れてくる 你已化作阵阵和风,轻抚我的脸庞。 木(こ)漏(も)れ日(び)の午(ご)後(ご)の别(わか)れのあとも 光影斑驳的午后,依依不舍的分手, 决(け)して终(お)わらない世(せ)界(かい)の约(や)束(くそく) 与世界的约定,决不会就此结束。 いまは一(ひと)人(り)でも明日(あした)は限(かぎ)りない 即使现在形单影只,明日依旧满怀希望, あなたが教(おし)えてくれた 是你让我初次体会, 夜(よる)にひそむやさしさ 潜藏夜色中的温柔 。 思(おも)い出(で)のうちにあなたはいない 尽管回忆之中,遍寻不获你的身影 せせらぎの歌(うた)にこの空(そら)の色(いろ)に 潺潺流淌的小溪里,白云千载的蓝天上, 花(はな)の香(かお)りにいつまでも生(い)きて 静谧馨香的花朵中,你将永远自由飞翔。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延更说明 2.王计兵《请原谅》 3.王计兵《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 4.威廉·巴特勒·叶芝《当你老了》 5.谷川俊太郎《世界的约定》(《哈尔移动的城堡》主题曲)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原谅(伴奏)- 买辣椒也用券 忘忧草 (Live|伴奏) - 李铢衔James,刘凤瑶 当你老了 伴奏 (唯美钢琴) - 一宁 世界的约定 - (口琴)园园 世界的约定 - 久石譲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Q 武老师 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盼望着,盼望着,阔别已久「扯读」的主播@陈老师返场回归~ 与此同时,感谢诸多听友的深情厚谊,让我们的节目在【小宇宙】App上订阅用户顺利突破了1000,抱拳比心,感恩有你。 在这个欢欣愉快的隆重时刻,我们决定放弃原定选题——关于《苏联的外宾商店》的深度分享。 emm……毕竟老大哥解体不是什么开心的事,内容过于严肃、琐碎,涉及要点之广、信息密度之高,使得阅读体验并不是很友好嘞!但并没有说本书很差的意思! 我们4人@陈老师、@桑夏、@Q和@包子本期为大家准备了【春日荐读】,安利一下近期看过的书籍、影视、动画、音乐等等,供大家“上春山”时可以杀时间~ 有谁记得,我们虽然叫「扯读」,但正经是一档话题丰富、类型多样、扯起来有鼻子有眼的泛文化播客呢! PS. 本期节目提及的书影音 书籍 1.《毫无意义的工作》/《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 2.《可能性的艺术》 3.《埃隆·马斯克传》 4.《只工作,不上班》 5.《苏联的外宾商店》 影视(话)剧 《青蛇》 音乐 1.周深《小美满》 2.Millet《Bliss》 「扯读」B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返场惊喜2.节后复工的种种思考与安利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老子明天不上班 - 谢帝 「扯读」BULLSHREAD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Q 桑夏 包子 陈老师 后期 | Q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这期节目要分享的书籍,我们仨@Q、@桑夏和@包子是初看惊讶、再看惊叹、看完语塞,套用李安导演的话——我们看不懂,但我们大受震撼。 这本书叫做《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是智利新锐作家本哈明·拉巴图特的短篇小说集。 书中的5个故事均引入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包括“毒气战”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的提出者卡尔·史瓦西、得了肺结核的埃尔温·薛定谔、天才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解决ABC猜想的望月新一等众多科学巨匠,并结合他们的生平虚构了一些情节,展示出闪耀的人类群星与他们的癫狂的背面。 初见这个书名,大致会有两种感觉:像这种抽象的标题,要么是不入流作家胆大包天,故弄玄虚;要么是大神有真才实学,所写内容无法被准确概括。 读完之后,我们仨一致认为,本书打破了我们的阅读舒适区(主要是仨纯文科生知识储备确实有限)。 套用一个“饭圈”流行语来形容,从2w+豆瓣读者评分8.2和入选“豆瓣2022年度外国文学”的实绩来看,它当属后者。 普鲁士蓝、史瓦西奇点、ABC猜想、量子力学……大量的自然科学名人、理论及术语,构成了全书50%~60%的内容,上次这么烧脑应该是看《星际穿越》——该电影核心理论正是“史瓦西黑洞”。 科学史、战争史、人物大事记等真实历史和虚构的生活细节、心理活动无缝衔接,打破了虚构与非虚构写作(现实与瞎扯)的边界。 它的叙事风格着实让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分不清,连作者本人都“拒绝”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位: “这是一本书,由一篇文章(化学性质不纯)、两个尽量不成为故事的故事、一部短篇小说和一篇半传记散文组成。” 当然,这不过是高阶文学玩家调戏读者的把戏——全书形散而神不散,主题高度统一。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莎翁的问题。 拯救还是毁灭,天才还是疯子,这是我们认为本书在讨论的问题。 在展现科学技术两面性的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揭开了科学工作者们的B面人生。 “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 假如你听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这句话,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拉巴图特在抽象的标题下所表露的具体意见(&我们节目里讨论的话题)。 「扯读」B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与意义在哪里? 2.《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作者及内容简介 3.书中5个故事引发的关键性思考 ①有关科学知识的认知更新 ②对于科学技术双刃剑的思考 ③对于知识分子作用的探讨 ④人类科学史“作死”趣事分享 ⑤有关战争伦理的反思 4.如何理解“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5.整体评价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 — Scarlet - DAZBEE 「扯读」BULLSHREAD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Q 桑夏 包子 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春节期间,各地举办了不少民俗庙会,大家去逛了吗? 本期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要分享的这本书也和一项即将消失的民俗有关—— 《最后的耍猴人》,由摄影记者马宏杰创作的一部纪实摄影作品。 从2002年开始,《中国国家地理》记者马宏杰深入河南新野耍猴人群体,跟随他们扒火车、露宿街头,记录他们日常遭遇的酸甜苦辣和命运的流转变化。 书中记述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耍猴人:从业20多年的杨林贵,靠耍猴抚养五个弟弟成家、自己晚景凄凉的乔梅亭,含冤入狱的“闯东北五人组”等等。 不同侧面的耍猴人讲述,让我们能够知晓这个群体的全貌,进而得以一窥与之有关的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 也许有人要问:这群人与我何干? 借用迅哥儿一句来解释: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且介亭杂文续编〈这也是生活〉》)这正是作者的创作发心,也是我们选书的一个理由。 耍猴真实存在过,甚至有着2000多年历史;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曾这样生活过…… 你能从中了解到—— 1.耍猴的历史 2.耍猴之乡和耍猴人身份——主要是河南新野县农民 3.耍猴的原因——农闲及欠年时靠这门手艺糊口4.以及,随着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所面临的困境风险——后继无人和动保伦理及法律争议 身处21世纪的盛世年景,初接触这些人的故事很容易惊诧,甚至会有些”不食肉糜“的发问:苦成这样,为什么不干点别的呢? 鉴于这是一本纪实读物(而且书中很多内容也的确无法展开讨论),我们的看法就不在此过多赘述,听完节目&读完了书,大家心中自会有一个答案。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关于耍猴的记忆 2.《最后的耍猴人》作者及内容简介 3.那些颠覆认知的耍猴新知识 4.不得不说又说不清的耍猴人背后的故事 5.最受触动的那张照片 6.整体评价及相关推荐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豫家门 - 熊猫五分裤 / 隆历奇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Q 桑夏 包子 后期 | Q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希望大家在听完上期节目后,没有对我们阅读品味吐槽而是觉得:《在细雨中呼喊》很不赖~ PS. 私心祈祷,以余华老师目前的人气,这期节目拿个年度TOP不难吧~ PPS. 豆瓣上线【播客评分】功能,欢迎大家“高抬贵手”予以支持~ 「扯读」B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如何看待本书的主题? 2.莫言与余华的异同点 3.对本书的整体评价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在细雨中呼喊 - 杀死所有沙漠
关于莫言老师《生死疲劳》的分享,在小宇宙荣登【扯读】23年度“最受欢迎节目Top3” ,我们倍感荣幸!(此处请大家不要吝啬掌声) 既已有莫言老师,怎能不谈他的“兄弟”余华老师——曾经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两人,脾性十分相投,那文学上会不会互相影响?有什么异同之处?相信很多人和我们怀着同样的好奇。 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本期就要和大家聊聊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故事讲述了“我”孙光林,一个出生在江南某地南门村少年,一个多孩家庭中的“边缘人”的心灵成长史。 并通过“我”的视角与坎坷经历,反映出那个时代下,典型的农村生活里的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之间形形色色的是是非非。 它虽不是余华的自传,却是他童年与少年时期记忆的复现与思考—— 男孩,要平安长大也是真心不容易啊! 比如,多孩家庭的养育难题、原生家庭的漠视、青春期的恍惚(代表特征:性懵懂)、“花样作死”的冲动,以及社会规训对男性的压抑……像是一部更私人化、具象化的“活着”。 为什么没选《活着》? 《活着》确实自带巨大流量,可主题与叙事过于宏大。它刻画的时代与人物,距离当代人有些遥远和陌生了,解读是有门槛的。 (我们曾想分享同背景下的非虚构作品,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考虑其引发的相似的沉痛、压抑情绪和解读门槛遂放弃了,但私心依然安利一下。) 而且,我们更想知道,在《活着》之前,余华是如何成为余华的。 这是余华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文学界认为的,他写作的转型与成熟之作。在此之前,余华多以先锋短篇创作为主,在此之后,他写出了多部现实题材的长篇。 “音乐诗人”李健认为,余华最好的作品就是这本《在细雨中呼喊》。 熬过第一章,你会发现,这小说很好读,很幽默,已经显露出余华作品特有的“沉重感”。其中精妙的修辞和细致的心理描写,非常动人。 内容“过分精彩”,以至于我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所以,关于本书的分享将分为两期上线。 在(上)中,你将收听到情节、人物、语句的细节分享; 在(下)中,将有总结及对“摸(莫)鱼(余)”二位老师的比较分析。 欢迎大家读&听完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我们【听友群】分享你的看法。 PS. 私信祈祷,以余华老师目前的人气,这期节目拿个年度TOP不难吧~ PPS. 豆瓣上线【播客评分】功能,欢迎大家“高抬贵手”予以支持~ 「扯读」B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关于余华老师的初印象 2.《在细雨中呼喊》作者及内容简介 3.最触动自己的情节 4.印象最深刻的男性与女性角色 5.分享最喜欢的语句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 — 本期无片尾音乐哦!戛然而止,是余音未止。 「扯读」BULLSHREAD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Q 桑夏 包子 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温馨提示:2024年第一期有点特别,如果你对怪力乱神不耐受,可以稍微迟疑一下再收听,虽然我们本着“科学、客观、友爱”的精神录制了这期节目。 如果你像我们一样,对鬼神等神秘主义事物充满探索欲(好奇心爆棚),那么,赶快上车,出发! 在@包子的推荐下,@Q和@桑夏一起拥抱了本期选题——来自台湾古代史、埃及学学者蒲慕州教授的学术著作《早期中国的鬼》(Ghosts and Religious Life in Early China)。 (好吧,其实是因为原来的选题《一团坚冰》实在难看的读不下去) 这本书写得没那么俏皮,而且知识密度很大,读完很充实(对大部分人来说,会有种吃到撑的感觉)。 你能从中收获这些 —— 鬼从哪里来的?它具体是种什么状态?它和活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鬼的世界也有官僚体制?为什么鬼的形象性格是多种多样,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佛教和道教中鬼的差异,你注意过吗?为什么感觉道士驱鬼比和尚普遍又厉害? 是不是还挺值得一看(听)的?当然,也有人会觉得有些无聊,活人都没研究明白就去研究鬼。 相信很多人也听过“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后一句“敬而远之”恰恰说明,从先秦时期至今,主流精神世界认可“鬼”的存在—— 没有鬼的存在,世界就不完整。 “鬼”的出现,不仅表明了我们对超自然力的困惑与解释,也表明了我们对自身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永恒的死亡究竟是什么,会通向哪里,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 “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他的代表作《社会学原理》中抛出过这样一个观点: “整个人类几乎都有一种关于人死后另一个‘我’(鬼魂)的信仰。” 鬼,自人心而来。研究鬼,就是在研究人类自己。最不济,你下次看林正英的鬼片时,还能用上本书里提供的《太上正一咒鬼经》驱邪避难 如果我们听过节目后,还是对这本书不感兴趣,那就当我们“鬼话连篇”“糊弄鬼”了吧~ 欢迎在评论区或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聊聊对你 的看法。 「扯读」B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你听过哪些“鬼话连篇”? 2.《早期中国的鬼》作者及内容简介 3.“鬼”是怎么来的? 4.“鬼”替人背了多少锅? 5.形形色色的当代“鬼文化”如何解读? 6.整体评价 7.相关推荐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我害怕鬼,但鬼未伤我分毫 - 村上龙a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桑夏 后期 | Q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本期节目选题源自听友荐书。在分享了那么多外国严肃文学后,有听友提议让我们说说中国的严肃文学。 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选择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老师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讲述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经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从1950到2000间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据莫言老师自己说,这个故事酝酿了43年,但仅仅用了43天就写完了。在他看来, 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 诺贝尔奖的评委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授给了我。 而莫言老师好朋友《活着》的作者余华老师,是这么评价这本书的—— “我看完以后,首先的感觉是很嫉妒,m的,写的那么牛逼,我c……” 是商业互吹,还是真情实感? 在这里卖个关子,大家快去听节目吧!也欢迎在评论区或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聊聊对《生死疲劳》的看法。 「扯读」B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你眼中的农民与农村 2.《生死疲劳》作者及内容简介 3.印象最深刻的情节、人物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4.分享我们最喜欢的片段 5.如何理解书名《生死疲劳》? 6.整体评价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Anytime Anywhere - milet 「扯读」BULLSHREAD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Q 桑夏 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还有1个月,我们就将告别2023。在倒数的日子里,你准备怎样总结这一年呢? 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先抛个砖,分享本年度里曾拧开我们情绪阀门的那些影视剧、音乐等文艺作品。 在人生的高速路上,我们这些生活的老司机都疾驰了许久,肉身被物质世界的洪流裹挟前进着,终究是在不断损耗,所以,偶尔得打点精神鸡血才好继续上路。 看看文艺作品,对我们来说,是驶入“精神休息区”的时刻,收获难得的“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些作品,叫它们“精神食粮”也好,“电子榨菜”也罢,或令人欢乐,或叫人愤怒,或惹人哀叹,或不可名状,但的的确确勾起了我们心底的涟漪…… 人有五感六识,还能被触动喜、怒、哀、乐,才显得人像个人,而不是工作的机器、KPI的奴隶。 借用经典影片《死亡诗社》里的台词来总结一下,“诗歌、美丽、浪漫、爱情”等诸般情感,“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各位听友,您说呢? Anyway,“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希望借此开启大家旧年的梳理和新年的展望,我们好整以暇,期待明年会更好~ 附上节目中提及的作品详单,仅代表我们个人粗俗的欣赏品味,无关好坏褒贬,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加入我们的【听友群】交流互鉴。 「扯读」B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喜”从何来? 2.“怒”从何来? 3.因何而“哀”? 4.文艺作品之于我们的意义 本期节目涉及的影视剧作及音乐—— 【喜】 《我有一个朋友》(国产剧) 《机智的医生生活》(韩剧) 《跃动青春》(动画) 《IT狂人》(英剧) 《是,大臣》(英剧) 《是,首相》(英剧) 《脱口秀演员乔治·卡林》(脱口秀) 《大法官金斯伯格》(纪录片) 《这货哪来的》(纪录片) 【怒】 《笑之大学》(日本电影) 《喜剧的忧伤》(话剧) 《黑暗荣耀》(韩剧) 《怒呛人生》(美剧) 【哀】 《隐入尘烟》(国产电影) 《一次别离》(伊朗电影) 《我爱你》(国产电影) 《失明症漫记》(小说) 【难以定义的】 《犬王》(日本电影) 《伦敦一家人》(英国电影) 《老友记》(美剧) 《生活大爆炸》(美剧) 《人民公仆》(乌克兰剧) 【音乐】 미도와 파라솔 - 아로하 (Live) 再见深海 - 唐汉霄 The job song - 贝卡 万物盛开法则 - 大张伟 I'll be there for you - The Rembrandts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Q 桑夏 后期 | Q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双11过去了,各位听友下单的东西到了吗?快递寄送过程还顺利吗? 从传统购物到生鲜采买,再到一日三餐,当代人的生活已离不开物流配送。因而,有人说,“我的命几乎都是快递给的,”尤其在疫情那段岁月。 然而,网购如此频繁和普及,你是否发现,我们对这个行业及其从业者几乎一无所知,我们身边有许多“最熟悉的陌生人”。 本期节目,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就给大家分享一本揭露“内幕”的书,“资深行业从业者”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递》。 这是一本非虚构传记,记录了胡安焉本人从学校毕业后跌跌撞撞的生存经历和生活思考。 用世俗的眼光看,他所从事的工作都很“底层”:物流工、快递员、便利店服务员、服装店个体户,最说得出口的似乎是杂志美编,可他并没能靠它养活自己,反而一次次因为不想迎合而愤然转行…… 用豆瓣ers最爱的那本书来形容,胡安焉的故事就是真实的《月亮与六便士》。 可惜,胡安焉既不是查尔斯,没有那么多天才的梦想,也还不是毛姆,不是世界知名作家(预祝他写得更多更好)。 他只是一个平凡人,而我们都一样。 有人会觉得文字像一摊流水账,但它恰恰最还原底层体力劳动者的常态,毕竟“资本家不养闲人”; 也有人会觉得文字有一些拧巴,极度社恐的胡安焉不断调试自己处处讨好,又不断躲避以求不被世界同化。 全书粗粝却不粗糙,十分真实、真诚。你能了解行业内幕,也能探知对面快递小哥的“内心想法”,但更为难得的是—— 胡安焉以自己为素材,记录下打工人试图找到生存与劳动、生活与理想等人生命题答案的努力。 他坦诚剖析自己,为何混到如此地步;也坦然面对现实,说出“所谓的自由,实际上在于你能意识到什么,而不在于你享有什么。” 他在泥泞底层挣扎求生,可仍不忘时时抬头看看月亮。这对我们很有启示。 某种意义上,他是成功的——活出了平凡而伟大的意义。成功本就不止一种定义。 分享配乐中岛美雪的《不敢眨眼》中歌词给每一位平凡而不甘平庸的朋友,请你为自己的歌颂。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眨眼间就已经逝去 我们都是闪耀在这一瞬间的明星 连眨眼都不舍得,呼吸也怕浪费时间 在如此珍贵的生命中渴望着彼此 啊,你什么时候会在我们身边消失掉? 啊,你什么时候会离我而去奔向远方? 离我而去后你会到什么地方去呢? 镜子里映射出来的你 或许没有身边那耀眼的光芒和祝福的歌声 然而,我要为你歌颂 歌颂你从未注意到过的你自己,是多么伟大 你那平凡朴素的一生,也许有人说它不够精彩漂亮 你那平凡朴素的一生,也许有人把批判得一无是处 然而,我仍要歌颂 歌颂你从未注意到过的你自己,是多么伟大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眨眼间就已经逝去 我们都是闪耀在这一瞬间的明星 连眨眼都不舍得,呼吸也怕浪费时间 在如此珍贵的生命中渴望着彼此 啊,人这种动物 没有尖牙没有毒汁也没有利爪 只带着悲伤心痛的泪水,来到了纷纷大千世界 实在是太柔弱,太稚嫩了 有些人轻轻一碰就会疼痛 因为心灵曾受到重创 他们就走在熙攘的街道上,随处可见 你可曾注意到过他们吗? 我的人生啊,说不定也会变得平凡朴素 站在我眼前的你啊,莫非你的人生也是那么平凡朴素?· 那些人就走在熙攘的街道上,随处可见 你可曾注意到过他们吗?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眨眼间就已经逝去 我们都是闪耀在这一瞬间的明星 连眨眼都不舍得,呼吸也怕浪费时间 在如此珍贵的生命中渴望着彼此 啊,人这种动物 没有尖牙没有毒汁也没有利爪 只带着悲伤心痛的泪水,来到了纷纷大千世界 实在是太柔弱,太稚嫩了 所以啊,我仍要歌颂 歌颂你从未注意到过的你自己,是多么伟大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眨眼间就已经逝去 我们都是闪耀在这一瞬间的明星 连眨眼都不舍得,呼吸也怕浪费时间 在如此珍贵的生命中渴望着彼此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看见我们身边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2.《我在北京送快递》作者及内容简介 3.揭开“行业内幕”:原来这行有些门道! 4.最让人触动的书写与思考:自由、消费主义、工作的意义…… 5.为什么要读这个平凡人的故事? 6.整体评价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瞬きもせず - 中島みゆき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Q 桑夏 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