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某音频平台问世十周年,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准备了这期特别节目“2013-2023:十年之变”。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不知道是否大家也有此感觉?如果不刻意回想,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人、事、物? 为了避免我们过于个人的回忆影响你,就偷懒用下面几个问题来陪你“穿梭”回过去的十年吧~ 2013,你在哪里,在做什么?现在依旧吗? 2013,谁陪在你身边?现在还是TA吗? 2013,你有着怎样的梦想?现在还在坚持吗? 2013,你见证了哪些大事件? 2013-2023,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时代巨变? 对2033的你说点什么吧…… 期待你分享自己的“十年之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听友群】畅聊~ P.S 本期配乐,我们有幸找到2013年全球年度最佳动画片(之一)《冰雪奇缘》主题曲Let it Go。 谁能想到它的中文演唱者姚贝娜已英年早逝,空留余音绕耳; 谁又能想到假如Elsa和Anna在中国,都到了要被催婚、催生、催二胎的年纪了呢…… 就,随它吧~十年已逝,好好活着~ 「扯读」B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期节目? 2.2013-2023十年变化·世界大舞台 3.2013-2023十年变化·个人小生活 4.终极一问:你想回到十年前吗? 5.给十年后的自己带句话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Let it Go - Idina Menzel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Q 桑夏 后期 | 包子 武老师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在刚结束的中秋国庆假期,家乡团圆饭或异乡旅游打卡,有哪些食物你仍在回味?又因何难忘? 有人给出了这样一个理由: 以后长路走远,恐怕前后无人,把一道家常菜反复练熟,随身携带,是自保的手段。逝者唤不回,如果连菜也丢了,味觉以后就再也无处可泊岸。 它出自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本期想和大家分享的《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这本与吃喝饮食有关的随笔集,主要以台湾本地和南洋特色为主,是台湾新手作家洪爱珠女士的处女作。(友情提醒:千万别在深夜看~) 民以食为天,是刻进中国人血脉里的记忆。 远有苏东坡、袁枚,近有梁实秋、汪曾祺,当代有《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从文字到画面,我们充分记录下各色各样食物的来去,不仅是为了犒劳自己的各种感官——饱腹的同时,满足色、香、味的审美需求,也是为了记录我们的来去。 《老派》的创作初衷正是如此。 让我们魂牵梦萦,后来再也没有了的,永远是一些其他的东西。 在书中,作者回忆童年成长时光,记录复刻母辈食谱的体验,描摹她们作为主妇绕于灶间的忙碌一生,将对外婆与母亲的怀念与追思,以及同为女子命运的共情与思索,倾注于笔端。 女性视角让全书充满柔情,细腻、端庄,适读性强;而她台湾80后承前启后的成长经历,使得文字里遗传了那股旧时民国散文的调调,又兼有20世纪青年人冲破传统的另类。 所以,书名里的关键词“老派”“少女”“购物”,在印刷于纸上的解释之下,还藏着一些别样的情绪。 就像,当我们谈论食物时,我们仅仅是在谈论这种东西吗? 8.6分是否值得?期待你分享自己的阅读&收听后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听友群】畅聊~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有哪些关于食物的深刻印象? 2.《老派少女购物路线》作者及内容简介 3.书中最动人的篇目/片段 4.豆瓣评分8.6,它真的值吗? 5.整体评价 6.关联推荐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天黑黑 - 孙燕姿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Q 桑夏 后期 | Q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大家双节长假快乐!欢迎在堵车、排队间隙收听“扯读”,和我们一起消磨好时光~ 本期节目上线正值“2023年诺贝尔奖”颁奖季,无奖竞猜一下:今年文学奖得主是谁?你认识吗? 为了应景,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要大家分享一位被认为是“最无可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作品——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 一直以来,《百年孤独》都被冠以“神作”的名号。自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奖起,便迅速占据国内文学青年的心灵高地。 在先锋派代表作家苏童、莫言、余华等人的作品中,你能看到马尔克斯的影子在游荡,尤其是那句经典的开场白。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莫言《红高粱》) 直到很久以后,沙子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天上午东山敲开他房门时的情景。东山当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窝里的沙子大吃一惊。(余华《难逃劫数》》) “难读”是它的另一个标签,虽然从简介里似乎一点都看不出呢—— 本书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射。 然而,百年,是时间框架;孤独,是精神内核。书名里两大关键词,人类至今仍未找到答案…… 那么,读过它的听友,你觉得它难读吗?书中所描述的“孤独”,又该如何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分享你的想法~ 附:加西亚·马尔克斯诺奖颁奖词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附:《幻城》仿写《百年孤独》 很多年以后,我站在竖立着一块炼泅石的海岸,面朝大海,面朝我的王国,面朝臣服于我的子民,面朝凡世起伏的喧嚣,面朝天空的霰雪鸟,泪流满面。(郭敬明《幻城》)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关于《百年孤独》和马尔克斯的初印象? 2.马尔克斯简介和《百年孤独》故事概要 3.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一位人物和一种孤独 4.《百年孤独》真的难读吗?哪些方面难读? 5.什么是典型的“马尔克斯式”的文笔? 6.对本书的整体评价 7.关联推荐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Cucurrucucu Paloma - Caetano Veloso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Q 桑夏 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我们为什么会想去读人物生平? 2.《讣告》一书作者及内容简介、选题及写作特点 3.分享那些一看就感兴趣的人物“标签” 4.分享我们印象最深刻的6位人物 5.关于本书的整体评价 6.关联阅读推荐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I'm Glad I Found You -Neil Young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Q 桑夏 后期 | Q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如预告所说,本期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给大家带来了一本“苦中作乐”“笑中带泪”的小说—— 由马伯庸马亲王创作,脱胎于“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的《太白金星有点烦》。 全书“骨架”延用“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但主角从“师徒四人组”改为了刷过不少存在感却无人care的太白金星李长庚,“血肉”部分更是全部换成了李长庚在运维取经这事时的心酸历程和惊天发现。 我们戏称整个故事就是一场“终极职场真人秀”,同时也是李长庚个人的“打工实录”: 甲方佛祖提需求并派出代表观音大士对接,乙方玉帝接项目并甩给了李长庚,这两位负责统筹; “出道选手”已经内定,自然就是唐僧及徒弟; 为了作秀效果更逼真,需费心思设计八十一难考验环节; 演职人员是一水的佛、神、仙、妖、怪,跟脚背景、道行都不浅,用不用、怎么用,统筹还做不了主; 总之,没人什么事儿,也没干人(的)事儿…… 是不是和大家熟悉的《西游记》离了十万八千里?但又有无限共鸣? 解构经典,需要莫大的自信和勇气,但首先需要鼓励创作自由。 马亲王着实胆大,可也心细。他再一次通过以小见大、以古喻今,帮我们完成了对现实的宣泄,真痛快~ 听过这期节目,你会发现,其实这个版本深得吴承恩原作的精髓,而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更像是“青春版”。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收听感受,或者加入我们的【听友群】,一起畅聊~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或人物 2.《太白金星有点烦》作者简介及故事梗概 3.“西天取经”项目中各路参与角色分析 4.“西天取经”项目背后的职场生存之道 5.精彩片段分享 6.关于本书的整体评价 7.关联推荐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云宫迅音 - 许镜清 敢问路在何方 - 蒋大为 一生所爱 - 卢冠廷 莫文蔚好春光 - 吴彤 大圣歌 - 胡寅寅 大奇葩 - 吴莫愁,马薇薇,范湉湉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Q 桑夏 后期 | 武老师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在连续分享了几本“治郁系”书籍后,为了证明我们日子过得还不错,我们仨@Q、@包子和@桑夏决定分享另一种风格的作品。 本期要推荐的是,日本疗愈系代表作家小川糸(音同“密”)的小说《山茶文具店》。 原本满世界漂泊的日本姑娘雨宫鸠子,在外婆“上代”去世后,为了继承遗产而不得不留在阔别已久的故乡镰仓,并接手家族的山茶文具店和自己之前排斥的“代笔”职业。 旅行圣地镰仓的四季、热情直爽的四邻,以及随着对“代笔人”这一身份的深入理解,鸠子对故乡、生活及外婆的看法逐渐改观了…… 在我们看来,整本书很好地诠释了一种“生命的重与轻”—— 重点写日本特色的饮食与风俗,写女主鸠子对生活与生命细节的关注,这是我们每个个体对轻生活的向往; 而如《战地厨子》《失明》等所记录的,人类躲不开的国家社会矛盾及生存挣扎,都被模糊掉了,这是人类不能承受且无法确定的生命之重。 私心缅怀一下刚刚去世的米兰·昆德拉 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玩笑》 这也正是《山茶》这类书籍能够疗愈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放下两国间的历史纠葛不表,动漫、樱花、村上春树式小确幸以及随处可见“の”式日语中用等日式“轻文化”真的很轻易地占领当代人的心智。 不能全怪日系文化营销太泛滥,因为真的是当代的我们,太需要这种格调。 在轻文化之下,@包子发现书中暗藏着日本三个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也正好是我们社会中青一代正在或即将面临的时代洪流,这才有了本期的标题。 更多精彩分享,敬请收听节目,希望它能在盛夏为你带来一缕来自镰仓的微风。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你有多久不曾“言而有信”了? 2.《山茶文具店》作者简介与书籍概要 3.片段分享:书中那些打动你的情节与人物 4.16封信:你最喜欢哪一封? 5.聊聊“代笔人”这个职业 6.剪不断的“代际关系”:女主与长辈的恩怨情仇 7.关联推荐:一些影视剧、文学等日系文艺作品 8.关于本书的整体评价 9.小彩蛋预告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Slow & Easy - 平井大(HIRAI DAI) 散歩 - Canappeco
有人说,一年的开头往往预示着全年的基调。于是,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兜兜转转,还没能走出“医生”“医疗”“疾病”的大圈子……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小说《失明症漫记》,来自葡萄牙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讲述了在某个虚构的国度里,一场突发的失明大瘟疫危机下,整个社会机制与人类个体的应对和遭遇。 有些事看似最近发生,其实早有预言;有些事过去了,不过是视而不见。 在这本充满寓言性的小说中,萨拉马戈选择了“失明”这一病症,由表及里讨论了“看”的问题:用什么看、看什么、看和看见、看见和看不见……皆有隐喻。 主题深刻但语言直白,内容理解难度几乎为零,而且你会体验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全文没有我们熟悉的对话常用的“:”,也没有表达强烈的情绪“!”,却依然有着哈姆雷特经典独白般的力量。 五体投地——送给萨拉马戈,以此表达我们仨的震撼与钦佩,果然不是每个作家都称得上“世界上长篇小说境界最高的作家之一”。 伟大的作家都热爱人类,也因此而作品不朽,但萨拉马戈不是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或福克纳那一类作家。 莎翁等人关注的是人类个体之纠结,注重自我之解放,而萨拉马戈是马克思的“门徒”——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以文学为武器揭露政治社会学中人类群体的问题。 他说,“虽然我活得很好,可是这个世界却不好。”这是促使《失明症漫记》诞生的动因。 这不禁令人想到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巧合的是,此诗是多恩在1623年亲历伦敦大瘟疫时有感而作。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这就是伟大作家们的默契和文学的使命吧。更多精彩讨论,推荐观书&听我们的节目,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P.S 附诺奖评委会给萨拉马戈的颁奖词 他那充满想像力、富于同情心和讽谕魅力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让我们对令人困惑的现实有更深的理解。 P.S 改编剧作《失明的城市》/《盲流感》 本书故事背景不是中国。 为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根据小说排演了《失明的城市》,之后,香港话剧团与国家话剧院合作又改编了一版《盲流感》,可前往B站搜索观看。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那些印象深刻的“失而复得”经历 2.《失明症漫记》作者简介与书籍概要 3.关键角色分析:治不了自己的医生与“圣母”妻子 4.看见和看不见的内容分析:失明与复明意味着什么? 5.精彩片段分享 6.关于本书的整体评价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Close Your Eyes - KSHMR,Tungevaag
“海水是咸的。” “是鱼的眼泪填满了大海。” 很显然,这不是一个靠谱的科学解释,更像是为哄小孩而编的故事,但却是一个让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听过后,无比动容的回答。 它确实出自一本儿童文学,就是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主角”——由奇想国童书出品的《战地厨子和半个小兵》。 看书名也能猜到,这是一个“战争题材”的故事: 主人公托托特是个战地厨子,身经百战却总能轻易脱困,原因是他犹如《狂飙》里的冻鱼,冷酷、狡猾、对战友等周围一切莫得感情,人生信条是“保命第一”。 直到他遇见了12岁的少年兵乔治,“鱼”流泪了…… 我们也流泪了…… 儿童文学,用浪漫诗意抵消了战争的些许残酷,却无法掩盖战争存在的事实。 尤其是,当我们被作者文字吸引而不由自主代入到角色身份中—儿子、母亲、朋友、兄弟、战友——更易发现,它离我们根本没想象中那样遥远。纵观人类历史,和平稀有可贵。 有人会觉得,和孩子讨论“战争”过于沉重而避此类书不及,类似前段时间《中国奇谭》动画上映时因过于“黑暗”引发下架争议。 所以,这世界,它的真实模样就是那样,它就在那里,孩子如何躲得开? 不如一起读一读这温情的故事,提前打造一具抵御“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心灵铠甲。 至于我们仨大人为啥要读呢? 因为故事、插画,实在创作得太好了,我们的世界需要这样的文学,我们怀着120%的真诚和热情向大家推荐。 更多精彩细节和分享理由,尽在节目中!欢迎留言分享,你关于本书的阅读感受或者最爱的一个童话故事~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记忆深刻的童年“骗局”! 2.《战地厨子和半个小兵》书籍概要和作者简介 3.主要人物关系及情节脉络分析:托托特与乔治、托托特与妈妈及其他 4.绘本中的插图到底有何妙处? 5.精彩片段分享 6.关于本书的整体评价 7.小彩蛋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Blowing in the Wind by Bob Dylan
听了这么多期节目,有些朋友大概也发现了一个现象: 我们仨分享的很多书,其实是外语原版中国译本。 这就不难联想到一个爱书人普遍会遇到的问题:译本质量与阅读体验的关系。 好翻译,无法成为烂作品的“再造父母”,但烂翻译,真的会让人怀疑,原作者是不是译者的“杀父仇人”。 不过仔细捋一下整个出版流程,我们又发现,这锅好像也不该译者一个人背…… 在《要命》这期节目里,我们向大家承诺会专业讨论一下这个话题。今天如约而至。 作为语言专业学生和(半路出家的)从业者,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会分享一些跨语言交流、翻译原则以及出版行业内幕,可说的、不可说的、能说的、不能说的都在本期节目中啦。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翻译 2.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翻译 3.经典的影视翻译及问题 4.翻译出版作品内幕 5.差翻译作品避雷 6.普通读者眼中的好翻译 7.小彩蛋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此生无可恋,唯曲悦丹田 by 刺猬
*本期节目涉及剧透,如您介意,可读完书后再听。 因为“他”,就叫《小王子》。出版于1943年的《小王子》,今年刚好问世80周年。 出于对经典的崇敬,也恰好临近“六·一儿童节”,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法语经典名著。 本书原是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二战时流亡美国期间,应编辑之邀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书中的这句话让全球几代大小读者狠狠共鸣了一把—— “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 (就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有人因为它是童话而轻视它,也有人觉得它简直是本“神书”。 有人读完觉得故事简单,也有人觉得情节草蛇灰线、处处伏笔。 究竟是时代滤镜,还是名副其实?究竟该用什么姿势阅读《小王子》,才不算浪费呢? 重点都在节目中,欢迎大家收听后在评论区讨论。 【友爱声明】 我们仨水平有限,只是从自身生活和阅读史出发,分享了些浅薄的见解。 希望大家伴着《小王子》里的箴言,开启属于自己的阅读发现之旅——“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 【内容更正】 节目中提到“最早点灯的是美国”,原文应为“最先上场的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因为作者埋入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经180°)这个地理知识。 这条人为划分的分割线位于新西兰东侧,两侧日期不一样。 最先上场的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点灯人。点着了灯,他们就退下去睡觉。接着是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点灯人上场,随后他们也退到幕后。下面轮到了俄罗斯和印度的点灯人。接下去是非洲和欧洲的,而后是南美的。再后来是北美的。所有这些点灯人从来不会搞乱上场的次序。这场面真是蔚为壮观。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据说是)全球发行量第二的名著,你读过吗? 2.关于《小王子》的阅读印象 3.《小王子》内容梗概与作者简介 4.如何理解书中那些关键的意象—— 献词、玫瑰、狐狸、七个星球、绵羊、猴面包树种子 5.那些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B612星球命名过程、点灯人大军、小王子看日落、谁是小王子的朋友、小王子的问题…… 6.对《小王子》的评价:名不副实?名副其实? 7.小彩蛋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Suis-moi by Hans Zimmer / Richard Harvey / Camille 本期节目封面插图—— 小王子和狐狸 by 豆瓣网友@介意yy 如作者本人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更新署名呦~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后期 | 武老师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欢迎收听新一期「扯读」,我们是@包子,@Q和@桑夏。 前有80万字的《大医》,后有脑实验背景的《阿尔吉侬》,都是虚构小说,本期我们特意找了一本非虚构读物与大家分享—— 《要命,还是要灵魂》 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 乍看之下,中英文书名主标题十分有哲学味儿(根本不知道到底要讲啥);实际上,它的内容的确离我们有点遥远——背景发生在美国,主要人群是美国医师与苗族移民,事件涉及到神秘的苗族习俗。 看了副标题“医患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我们才大致了解了作者要讨论的话题,而且明白它与我们有些微妙的关系。 全书以苗裔移民女婴李黎亚患病及诊疗过程为主线,引出了号称“民族大熔炉”的美国社会中,苗人少数群体与主流人群在价值观、文化习俗等不同层面的冲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苗人把所有疾病都归咎于灵魂遭受恶灵侵害,但美国现代医学工作者显然更相信你的化验单,所以就引申出了标题“要命,还是要灵魂”。 听上去有点难理解? 推荐先看看《刮痧》这部老电影,除了民族不同和略带刻意的戏剧化夸张手法,它的主题与本书如出一辙。 本书目前是豆瓣一周热门Top2,豆瓣评分9.0,然而,就像本书主题“冲突”一样, 我们仨对它的评价和这一高人气并不完全一致,原因是什么又是否理直气壮呢? 欢迎收听后,留言讨论。 P.S. 如果换做你,你要命,还是要灵魂?也欢迎留言讨论。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世界观大测试:你唯物还是唯心? 2.身边那些神秘信仰与生活习俗 3.《要命还是要灵魂》内容梗概与作者简介 4.背景“安静的战争”:鲜为人知的苗人迁徙史 5.如何理解“冲突”这个主题? 1)苗族移民 vs 美国白人本地人 2)普遍存在的医患矛盾 3)苗族传统医学 vs“笛卡尔主义”下的现代医学 6.本书值得一读吗? 7.推荐延伸阅读 8.彩蛋1:关于灵肉二元论的终极选择 9.彩蛋2:全书最受震撼的一句话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僕の戦争 by 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后期 | 武老师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欢迎大家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收听「扯读」这期节目。 依然是@包子,@Q和@桑夏我们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本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刚看到这本书时,很多人会被劝退——这情节,也能叫“科幻”?!这错别字连篇,也敢出版?!这翻译水平,ChatGPT都比他强!!! 当你耐心读完(以及听完本期节目)后,你会发现,科幻不只有一类,并且 “先入为主”“刻板印象” 可能正是本书作者丹尼尔·凯斯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绝大多数人生来正常且幸运。 这种“幸存者偏差”,容易使我们无意识地忽略掉了世界上那些特殊的少数群体,比如类似书中主人公查理·高登这种智力有缺陷的人,也容易使我们陷入“刻板”的社会评价体系,比如智商崇拜、将学历等同于品德等等。 《献给》这本书则为我们揭开了一道 “看不见的风景”。 作者将自己的心理学教育及从业背景运用于观察及写作,借助查理这个虚构人物,反映出现实中这类群体的境遇——个体的自我意识、个体与亲密关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无奈,同时也反衬出我们“正常”群体自身的缺憾与不足。 更多详细解读,都在本期节目里了,希望大家能带着耐心阅读本书和收听节目,应该会不虚此行。感谢支持~ P.S. 汉译本推荐陈澄和这版。 P.P.S.将本书简介放在最后,也是为了避免大家让先入为主,被奖项影响好恶。 1959年,短篇《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首度发表,获雨果奖;1966年,扩展成长篇后又荣获该年度星云奖;至此该小说一举夺得科幻界两大最高奖项,还曾三次改编为电影。2000年,美国科幻协会为丹尼尔·凯斯颁发“终身荣誉作家奖”,以表扬他在科幻小说上的卓越成就。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不带“未来”也算科幻?你对科幻的印象是什么? 2.假如有做“超级英雄”的机会,你想获得什么超能力? 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一书简介及作者生平 4.关于身边那些“智力特殊人群”的印象 5.智商改造的意义:飙升到下降是种怎样的体验? 6.禁忌、羞耻,还是不解、误解:关于爱与性的思考 7.原生家庭对个人命运有多大影响? 8.智力、道德、人格:人究竟因何为人? 9.金句分享与全书整体回顾评价 10.推荐延伸阅读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By 中岛美嘉 最后,依旧送上我们【听友群小助手】的微信。大家不仅有义务,也有权利去加他的微信,达成所有「扯读」听友的大和谐。 听友群小助手微信ID moxuanbpc01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后期 | Q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