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年的开头往往预示着全年的基调。于是,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兜兜转转,还没能走出“医生”“医疗”“疾病”的大圈子……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小说《失明症漫记》,来自葡萄牙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讲述了在某个虚构的国度里,一场突发的失明大瘟疫危机下,整个社会机制与人类个体的应对和遭遇。
有些事看似最近发生,其实早有预言;有些事过去了,不过是视而不见。
在这本充满寓言性的小说中,萨拉马戈选择了“失明”这一病症,由表及里讨论了“看”的问题:用什么看、看什么、看和看见、看见和看不见……皆有隐喻。
主题深刻但语言直白,内容理解难度几乎为零,而且你会体验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全文没有我们熟悉的对话常用的“:”,也没有表达强烈的情绪“!”,却依然有着哈姆雷特经典独白般的力量。
五体投地——送给萨拉马戈,以此表达我们仨的震撼与钦佩,果然不是每个作家都称得上“世界上长篇小说境界最高的作家之一”。
伟大的作家都热爱人类,也因此而作品不朽,但萨拉马戈不是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或福克纳那一类作家。
莎翁等人关注的是人类个体之纠结,注重自我之解放,而萨拉马戈是马克思的“门徒”——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以文学为武器揭露政治社会学中人类群体的问题。
他说,“虽然我活得很好,可是这个世界却不好。”这是促使《失明症漫记》诞生的动因。
这不禁令人想到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巧合的是,此诗是多恩在1623年亲历伦敦大瘟疫时有感而作。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这就是伟大作家们的默契和文学的使命吧。更多精彩讨论,推荐观书&听我们的节目,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P.S 附诺奖评委会给萨拉马戈的颁奖词
他那充满想像力、富于同情心和讽谕魅力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让我们对令人困惑的现实有更深的理解。
P.S 改编剧作《失明的城市》/《盲流感》
本书故事背景不是中国。
为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根据小说排演了《失明的城市》,之后,香港话剧团与国家话剧院合作又改编了一版《盲流感》,可前往B站搜索观看。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那些印象深刻的“失而复得”经历
2.《失明症漫记》作者简介与书籍概要
3.关键角色分析:治不了自己的医生与“圣母”妻子
4.看见和看不见的内容分析:失明与复明意味着什么?
5.精彩片段分享
6.关于本书的整体评价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Close Your Eyes - KSHMR,Tungevaag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