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国

Album
主播:
Joyce袁巨蛋
出版方:
Joyce袁巨蛋
订阅数:
2383
集数:
32
最近更新:
9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环境中国」是北京能源网络2017年成立的中英双语播客栏目,至今已发布100多集。在每一期节目中,我们将邀请到中外环保领域的倡导人士、创新创业者以及行业专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创新策略和解决方案。 您可在Environment China官网,谷歌、苹果和Spotify播客,或北京能源网络的公众号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环境中国的创作者...
Joyce袁巨蛋
环境中国的音频...

Ep. 145 从码农到气候变化咨询专家

In the latest episode of Environment China's podcast series on Young Professionals in Sustainability, we speak to Ruixin Li as part of our Young Professionals in Sustainability series. Ruixin Li currently works as the lead climate specialist at ICF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Beijing). He has eight years of experience working on climate change issues and more than four years of experience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His focuses include carbon market, green finance, and sustainable aviation. Previously, Ruixin worked for Greenovation Hub and 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 He has also assisted several international NGOs in climate communication and local climate action. Since 2014, he has been tracking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 under the UNFCCC and witnessed the reach of the Paris Agreement and the Paris Rulebook. His negotiation tracking articles can be found in several media, such as China Economic Herald, Caixin Globus News, and Ming Pao. You can listen to our episode on Apple and Spotify under "Environment China" or Beijing Energy Network's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This episode is in Chinese and is produced by our Executive Producer Xiaodan Yuan 在环境中国最新一期的"环境能源可持续圈打工人系列"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黎瑞鑫 Ruixin Li ——瑞鑫是 ICF 国际咨询公司北京办公室的气候变化咨询专家。他关注包括碳市场、绿色金融以及可持续航空等议题。瑞鑫从2014年起持续追踪联合国气候谈判,见证了《巴黎协定》以及《协定》的执行细则的达成。他的谈判观察文章曾发表于中国经济导报、世界说、以及香港明报等媒体。播客文字版记录请查看北京能源网络公众号。 播客制作人:袁小丹 Xiaodan Yuan

17分钟
99+
9个月前

Ep. 147 Energy and AI 能源与人工智能(英文播客)

Today, we're excited to present a special cross-over episode with the Podcast "Preparing for AI" hosted by Matt Cartwright BEM 柯明龙 and Jimmy Rhodes. The guest for this episode is Anders Hove, long-time host of the Environment China podcast, and Beijing-based Matt Cartwright interviews him about the impact of AI on the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Anders ‘references several points related to China, such as efforts to locate data centers in colder regions, an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eeking to make data centers respond to the output of renewables. We covered quite a bit of ground and hope you enjoy it! - How much energy AI is using and how much it will use - and how that compares with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 now and in the future. - What technologies AI could help develop or optimize, and their importance (or lack thereof) compared to basic policy incentives for scaling up clean energy that already exists. - How different AI functions (text, image, video) have dramatically different implications for energy use, so it's hard to predict how much energy it will use since AI isn't one thing. - How poor disclosure from data centers and AI companies hurt sustainability. Ironically, while AI boosters claim AI will help optimize renewable energy and weather forecasts, often relying on public data, AI could be much more helpful by just predicting its OWN energy use and how to optimize that -- but companies treat this as a secret, probably because they don't know themselves.

52分钟
1k+
9个月前

Ep. 146 从耶鲁大学到沙特到失业 - 毕业即失业系列

In the latest episode of Environment China's podcast series on Young Professionals in Sustainability, we speak to Yangshengjing UB Qiu. UB is a sustainability professional with diverse, international, cross-sector experiences, including in ESG consulting, in-house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partnership development at a plant-based protein startup, and multiple internships and projects at climate-tech startups/social enterprises in the U.S., China, Kenya, and India. Additionally, she was part of Antler's inaugural 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 cohort in Saudi Arabia in 2023. UB holds a Master's Degree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rom Yale University and a B.S. in Psych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from 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She was an honoree of GreenBiz 30 Under 30 in 2021. You can listen to our episode on Apple, Google, and Spotify under "Environment China" or our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BeijingEnergyNetwork This episode is in Chinese and is produced by our Executive Producer Xiaodan Yuan 在环境中国最新一期的环境能源可持续圈打工人系列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Yangshengjing UB Qiu —— UB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拥有多年的国际化经验,特别是在 ESG 咨询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领域。她也曾在一家植物蛋白初创企业负责企业的合作伙伴拓展。过去两年,她在肯尼亚、印度、及中美参与多个气候科技创业公司、社会企业和碳金融方面的实习和研究项目。2023年底,她入驻新加坡早期创投资本公司 Antler 在沙特阿拉伯的首个驻场创业项目。UB 拥有耶鲁大学的环境管理硕士,及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和环境政策学士。播客文字版记录请查看北京能源网络公众号。 播客制作人:袁小丹 Xiaodan Yuan

44分钟
99+
9个月前

Ep. 148 环境中国 - 从耶鲁到北京到阿姆斯特丹

我们一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所以我们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与我们的目标、优势和价值观相一致的职业。2022年北京能源网络发起了“可持续宝藏青年都在做什么”圆桌并邀请了来自环境、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小伙伴们分享他们的工作机构和内容、职业发展规划及在工作上遇到的挑战。在经历了每月一期的活动后,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以文字或者播客的形式记录下来,所以环境能源可持续圈打工人👷🏻‍♂️系列播客诞生了! 在环境中国最新一期的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姚远 Maggie —— 姚远是安永全球阿姆斯特丹办公室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服务的高级咨询师。加入安永前,她在落基山研究所北京办公室的电力部门担任咨询师。她也曾在美国的气候能源咨询公司 Coho Climate Advisors 担任能源咨询顾问。姚远持有耶鲁大学的环境管理硕士学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国际关系与经济硕士学位、以及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请下滑查看播客文字版的简要记录。 1. 姚远的本科和研究生最开始读的都是「政治经济学」,是怎么一个契机让你追加了「环境管理」的研究生学习? 我上大学时刚到美国,然后伯克利又是一个特别 liberal 的地方,所以当时没有想太多以后工作就业这些的实际问题,就抱着一腔的好奇和热爱选择了政治经济学。高中的时候我特别的想以后大学毕业了做一名记者,当时读了柴静的《看见》激发了我对社会中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的思考,而我觉得能对这些话题进行深入的挖掘是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对于政治和经济理解的体系来完成的。当然,也是因为觉得这个读这个专业看起来更酷,比起都编程那些哈哈哈!现在想一想,当时应该去尝试一门编程的课的,因为现在大数据和AI和环境领域的链接越来越紧密了。 后来我发现,政治经济学所涉及的领域太广了,这也是很多人听到这个专业的第一个反应——太“虚”了。大四的时候我也在不断的思考,读了很多的学派,也有了很多关于政府、交易、资本、社会、福利等等的思考,我该如何在毕业之后在现实生活中用到这些理论呢?现在听起来可能非常的幼稚好笑,但当时最强烈和真诚的想法就是——我想要追求一个有 purpose 的方向和工作,我希望能够让这个世界更好一点点。最后我就坚定的选择了环境,这个在我看来最有意义的一个领域。现在来看,我觉得发掘工作中的 purpose 真的是太重要的一个课题了,因为一份自己热爱以及有意义的工作是支持你在很多的加班和低谷时的巨大动力。 1.2. 你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了国际关系与经济的硕士学位,然后去到耶鲁大学读了环境管理的硕士。你觉得这两个硕士哪个更有挑战性? 其实最挑战的是选择哪个项目更加适合自己!大学毕业之后我立刻在约翰霍普金斯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AIS) 开始了我的国际关系与经济的硕士项目,我选择了能源、资源和环境的 concentration 深入了解这个领域。读了一年之后,我感觉整个项目非常关注于政策而我特别想更加学习关于技术方面的课程,所以我决定 gap 一年重新思考。 当时因为直接从大学去读研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所以决定申请一份实习去感受一下我喜欢怎样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机缘巧合联系了一位 SAIS 的校友在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石油研发中心(KAPSARC)工作,拿到了一份交通组结合卫星遥感分析的实习,我就暂停了研究生开始了中东的旅程。后面我会分享更多关于耶鲁环境管理硕士的学习和故事。 2. 在沙特这一年有什么特别的体验吗? 在沙特的经历非常的有趣也很神奇,是我第一次在中东生活和旅行。当时住在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Riyadh),研究中心有自己的 campus 然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免费的大 house,真的是满奢侈的,一下子就有点和我印象中对中东很富有的那种 stereotype 对上了哈哈哈! 我们的 campus 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学者非常的多元化,这些人都住在这个 bubble 一样的 campus 里进行能源领域的各种研究。在这个小的世界里几乎感受不到我身处在沙特,然而出门去超市和公共场合时我还是老实穿上我的 abaya(长罩袍)。这段期间我也抓住机会在中东开始旅游,去感受不同的文化,非常的开心! 2.1. 作为一个 expat 和女性,你觉得 bubble 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除了我的工作和旅行,在沙特的娱乐生活以及生活方式和我所想要的太不同了。那年我们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在 campus 不同的同事家里串门儿 potluck,出了 campus 大多就是逛逛商场也没有其他的活动。所以很多个周末我都是飞到附近的国家去看风景,当然也去了沙特其他的城市去玩耍,但作为女性在这里我觉得无法任性的“放飞自己”。最终觉得还是美国更加适合自己。在这个期间我对卫星遥感和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也逐渐清晰我想要一个更偏技术类的研究生项目。 2.2. 可以和我们科普一下当时做的卫星遥感和 GIS 项目吗? 当时我的老板主要研究中国的货运模式和模型,因为没有特别多的具体数据所以我当时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社会经济数据结合一些公开的卫星遥感数据来对不同地区的货运数量进行建模。 就是在这个期间关注到了耶鲁的环境管理硕士,因为在华盛顿实习期间我在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 的老板也是这个项目的校友,和她聊过确认这就是我想要的方向之后,我就在沙特开始申请耶鲁的这个项目。收到 offer 的时候刚好我在沙特的实习也刚刚结束,就打包回去东岸再次重新开始我的研究生之旅。 3. 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在耶鲁最喜欢的一门课吗? 在耶鲁时有太多喜欢的课程了!说实话我去耶鲁项目的时候本来计划是走技术路线的,因为去耶鲁之前在 WRI 的非洲森林项目实习,打算深耕林业以及 GIS 和卫星遥感的技术分析。结果这些技术课都上了,但没想到最后被一节叫做 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Renewable Energy Project Finance)深深吸引了。因为我当时决定读研究生的原因就是从大学很“虚”的专业,慢慢转向“做实事儿”。 卫星遥感的课程非常的有趣,但这个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课程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现实。怎么去融资建更多的太阳能厂,电价如何影响融资,甚至当时刚开始学习在 Excel 建立金融模型都让我觉得特别的“踏实”和有成就感。也是这门课让我感受到在环保这个领域里需要有“谈钱不伤感情”的心理,环保确实是需要政府和企业投资,但我们也有数据证明环保可以“挣钱”! 3.1. 耶鲁环境管理硕士两年的学费;每届学生数量;奖学金好拿吗? 说实话蛮贵的,我是2017年入学的大概是四万多美金一年的学费,再加上生活费啥的可能要六万美金左右,相当于40多万人民币一年。 我们这一届大概一百多个人吧,大多数同学都是有工作经验的所以比我大一些,后来我也觉得其实应该先工作个几年再来都硕士可能更加明白自己要什么、更有收获。 我知道有一部分同学是拿到了奖学金的,应该是主要看每个人的经济情况学校会酌情考虑这个部分。在学校的这两年我也一直在做 work study 帮不同的教授做研究打工赚了一些小钱,杯水车薪哈哈,但是可以深入和教授学习和交流还是非常推荐的! 3.2. 毕业时你的职业规划 前面提到了我在耶鲁最喜欢的一门课就是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这个课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基本上在这个课程结束之后我就非常明确毕业后要找一份可再生能源融资的工作。在美国做这个方向的大多数是一些 boutique consulting firm。那时也思考过申请大的咨询公司,比如我现在工作的安永哈哈,但是进入大公司就意味着我的工作涉及的方面会更广而我只想专注于可再生能源这一块儿。 所以最后我选择了一家在华盛顿专门帮助企业绿采购绿电(PPA)的一家小型咨询公司,当时把我高兴坏了因为我终于可以脚踏实地的专攻在一个领域了。我们帮助企业选择开发商、看标书、进行各种经济分析、甚至是最后的合同谈判等等。真的是从头到尾的流程都深度学习了,是我所有工作中最有挑战性又有趣的一个!比如有一个项目是帮助一个国际快餐连锁公司在美国购买绿电,因为他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店面,所以我们也参与了对于他们在不同国家如何减少范围二的碳排放的战略。这份工作既满足了我希望能看到 impact 的愿望 (我们的工作促成了企业对新能源资产的投资),又满足了我渴望对于除了美国之外国际市场的探索欲。 4. 毕业后你在华盛顿工作过一段时间,然后回到了北京,现在又搬来了阿姆斯特丹。你比较喜欢哪个地方的职场文化和生活? 确实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假期的多少哈哈!毕业后到现在,我在三个不同的国家体会了三份不同的工作,但没变的是一直在环境和能源的这个领域里面。欧洲目前的 work life balance 是最好的,假期最多然后也最 flexible 可以选择居家办公的。 我觉得比较感恩的是每一份工作都是在我热爱的领域,那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我是否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平衡。很有意思的是,欧洲的同事们在工作外都有“另一个身份”,很多我在欧洲的同事和朋友都选择每周上四天班。他们可能是 part-time 的运动员、有自己的修理厂、或者还在做模特工作等等。这个是我特别欣赏也想要慢慢尝试的一点,那就是工作真的只是我的一部分,甚至可能不是作为定义我的一个标签。可能有些跑题因为我们在聊职场文化,但是在我看来这三个国家的职场相比起来,欧洲是一个更加鼓励你去寻找职场外可能性的环境,而这种环境也可能为你创造新的职场机会。 5. 姚远目前就职于安永的阿姆斯特丹办公室,担任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服务的高级咨询师。你可以和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吗? 我其实也刚刚转到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服务的这个组!刚到阿姆的时候,我加入的是战略与交易咨询组刚刚组建的 ESG 团队。所以开始的八个月我参与了很多企业 ESG 战略和交易中的 ESG due diligence 项目,对我来讲欧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学到了很多。 后来转到了现在的组,因为欧盟发布的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也就是《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对很多企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也希望能够在“一线”去见证企业如何去理解和实施这个法案。我现在在的组基本所有的同事都在 CSRD 相关的项目上,可见这真的是最火的话题!我们组主要分为两个大组,一个是咨询,另外一个是审计。目前我在咨询组工作,下面也细分为减碳组、战略组、创新组等等,大家都是在不同的项目中流动着。 5.1. 目前办公室的华人多吗? 我目前的组华人比较少,大概六十个人里有我们两个人。大多数的同事都是荷兰人,剩下比较多的外国人都是来自欧洲的其他国家,比较少亚洲的同事。我最近在学习荷兰语,感觉真的是挺难的,因为有一些中小型的客户对荷兰语有较高的要求,我也希望能在未来多参加这些项目。 ........ 7. 最近的行业大事件 我之前提到的欧盟发布的《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是目前所有企业关注的最大热点,因为从明年开始很多企业将要对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进行全面和详细的披露。 目前我们讨论的最多的,也是企业最苦恼的几个领域包括生物多样性、碳中和与碳减排、碳捕捉与碳抵消、碳定价、供应链管理等等。由于 CSRD 对非欧盟公司的欧盟子公司,和在欧盟监管市场发行证券的非欧盟公司同样奏效,这个法案将会影响到更多的国际公司。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在欧盟的客户也在密切关注美国的相关法案,比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上市公司气候数据信息披露规则》提案以及加州去年签署成为法律的气候信息披露法案等等都非常值得关注。 请查看北京能源网络公众号查看播客文字版内容。

22分钟
99+
11个月前
环境中国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