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奈斯
向世界述说我们的理解

Album
主播:
如山清、和尘樱桃豆奶糕、薠蘅、韫章
出版方:
侦探学园
订阅数:
2,706
集数:
33
最近更新:
1个月前
播客简介...
那不 nice!向世界述说我们的理解。 欢迎在公众号“侦知棒”找到我们。如果想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zhentanxueyuan233
那不奈斯的节目...

#33 艺术体制读书会09(下):从“哲学对艺术的剥夺”到“艺术的终结”

那不奈斯

时间轴 * 00:37 关于《哲学对艺术的剥夺》的介绍 * 04:26 讨论:《哲学对艺术的剥夺》 * 29:02 关于《艺术终结》的介绍 * 35:23 讨论:《艺术终结》 * 55:56 关于《视觉艺术的后现代主义:终结问题》的介绍 * 63:33 讨论:《视觉艺术的后现代主义:终结问题》 * 80:03 艺术体制总结 详细版时间轴 * 00:37 关于《哲学对艺术的剥夺》的介绍 哲学如何剥夺艺术的自主性,哲学对艺术的剥夺不是简单的取代 柏拉图对艺术的抨击 什么是艺术?艺术有何用处? 将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和实用的艺术,本身就是某种治理术,就跟把女性放在审美距离上一样,本质上是政治性的。美学介于哲学和艺术的间隙,艺术的地位变得危险重重 艺术虽然在某种意义上终结了,但艺术史仍在延续,艺术的未来仍然是开放 艺术是否产生什么?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来看 * 04:26 讨论:《哲学对艺术的剥夺》 * 05:00 艺术和哲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一直在艺术中占据主导地位,艺术也慢慢的艺术哲学化,以一种哲学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变成了哲学,它的实践还在继续 * 05:45 哲学的困境 当哲学用来改造世界,而不是用来理解世界时,哲学就没用了 * 06:52 艺术有没有效果 隐喻 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们从实际功用层面来说,是瞧不起艺术的,另一方面,当我们专门论述艺术时,又会强调艺术对社会生活非常重要 * 10:01 总结《哲学对艺术的剥夺》 哲学对艺术的三种剥夺形式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后造成的后果 * 12:54 压制艺术的历史 * 13:57 丹托对艺术的终结的推断 历史不是事实,也不是史实,历史是关于连续性的一种描述 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 * 17:27 艺术在寻找美的方向 把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实用的艺术,他说,这样的区分本来就是一种治理术,是某种权利,本质上是政治性的 美学介于艺术和哲学之间,也让艺术地位变得危险 何以赋予艺术身份 * 20:43 丹托《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里的论述逻辑 哲学的核心定义是论证,而不是说服 丹托认为好的哲学是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 25:17 "艺术"的发展史 传统的美学解释不了20世纪以来的艺术现象 * 29:02 关于《艺术终结》的介绍 艺术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艺术无法解释为“表现” 丹托对于艺术是否有未来的问题,态度是反相对主义的 丹托认为,艺术和历史一样,越接近成熟,就越接近终结 * 35:23 读文学艺术批评类文章的技巧 这类文章通常有判断式的命题 * 38:30 西方中心主义的艺术史观有没有普适性 * 40:22 观念艺术 * 41:23 艺术终结是艺术史的终结 艺术是解释出来的 艺术史进入后历史阶段,不是指没有历史了,是指之前历史的所有东西都重复过了 * 43:01 “终结”是什么意思 艺术的终结不是艺术的死亡,也不是艺术的消亡 * 43:50《西方的没落》里的部分观点 往往在艺术最兴盛的时候产生“不行了”的论调 * 47:37 艺术理论 它反驳了三种所谓的艺术史或者说艺术理论,即再现的,表现的、认识的 * 49:09 艺术的功能 艺术的自我教育 我们无法定义出某种静态的艺术 无目的的目的性;有目的的无目的性 * 55:56 关于《视觉艺术的后现代主义:终结问题》的介绍 保罗对丹托理论的思考 丹托过于放大了现代技术进步带来的恐慌,而忽略了技术带来的有益效用 后现代主义 * 63:33 机械复制技术 艺术品的真假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冲击 * 67:37 正统话语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艺术终结是否是一种话语的更新 * 73:33 崇高现象 康德提出两种崇高,一种是力的崇高,一种是数的崇高 《牲人》 牺牲,颂圣,除妖 * 79:20 正统话语与艺术的功能 艺术的正统话语是通过强化表现力来为艺术合法性赋予某种理论框架 * 80:03 艺术体制总结 通过反驳“艺术是不可能定义的,美也是不可能定义的”而造成的理论繁荣 一条主线:美学理论 * 93:00 艺术生活化 以后会是一个全民IP的时代 现在很多艺术都是某种观念艺术 相比文化本身,打卡心态才是更重要的动机 本期围读 * [德]黑格尔:《美学的范围和地位》,朱光潜译,载《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17页。 * [美]阿瑟·丹托:《艺术世界》,王春辰译,载《外国美学》第20辑,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 [美]阿瑟·丹托:《哲学对艺术的剥夺》《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载《艺术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74-105页。 * Dickie, George. “A Tale of Two Artworlds,” in Danto and his critics, ed. Mark Rollin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2), 111-7. * [英]保罗·克劳瑟:《视觉艺术的后现代主义:终结问题》,莫其逊、唐桃译,载《批判美学与后现代主义》,广酉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80页。 相关链接 * [重思“艺术终结”:艺术体制读书会第九期纪要(一)](https://mp.weixin.qq.com/s/b9QgkyfnCd8ogdaUU09ZSw) * [从“艺术哲学”到“哲学对艺术的剥夺”:艺术体制读书会第九期纪要(二)](https://mp.weixin.qq.com/s/HK1ZO7ZM1HGdsXpfzHCJjg) * [艺术终结之后?艺术体制读书会第九期纪要(三)](https://mp.weixin.qq.com/s/qWWGAXpOXQylOhkD0DYDLQ) 写在最后 * 剪辑:阿黠 * 时间轴:阿黠 * 策划:萧涵耀 * 伴奏:Kevin MacLeod - Bleu * logo 设计:商隐 * 我们的网站:ysyy.typlog.io * 公众号:艺术体制读书会 & 侦知棒 * 听友群:(微信)zhentanxueyuan233

99分钟
41
1个月前

#31 艺术体制读书会09(上):阿瑟·丹托的“艺术世界”

那不奈斯

时间轴 * 00:55 导论:阿瑟·丹托 * 03:15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 09:15 围绕“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讨论 * 23:40 美与科学 * 37:51 阿瑟·丹托《艺术世界》介绍 * 43:13 围绕阿瑟·丹托《艺术世界》的讨论 * 52:08 迪基对于丹托部分观点的看法 * 58:37 “关于性”(aboutness)的讨论 * 69:03 三种“艺术世界”理论的讨论 详细版时间轴 * 00:55 导论:阿瑟·丹托 安迪·沃霍尔认为,艺术和商业并不是势同水火,相互排斥的敌人,而是亲密无间的伙伴,商业有助于艺术作品乃至艺术观念的发生和生长 * 03:15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黑格尔认为,艺术是高于自然的,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再现的美 无论是从起源,效果和范围来说,美的艺术都是和科学无关的,它不适于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 09:15 围绕“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讨论 康德认为,美的作品和所谓的知识性判断,和科学的真理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黑格尔认为,不同的范畴、不同的学科在历史上存在递进关系 普遍力量 * 18:23 黑格尔和马克思 * 21:49 判断的普遍性 * 23:23 对反对美学言论的批驳 * 23:40 美与科学 美不具有像科学那样的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黄金比例 美的艺术是值得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符合论的真理观 胡塞尔论欧洲科学的危机 * 36:10 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用感性的形式去讨论崇高的东西;哲学是用理性的形式讨论崇高的东西, * 37:51 围绕阿瑟·丹托《艺术世界》的介绍 艺术可以超越对自然的模仿,进入抽象和表现的领域 什么是艺术品? 丹托认为艺术品存在依赖艺术理论的氛围和艺术史的背景 丹托认为艺术品和真实物的区别,就在于艺术理论的作用,而不是物理属性 艺术的本质在于其观念性。艺术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反思、揭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本质。艺术是关照人类社会和自然的镜子,也可以用来捕捉诸位观众的良心 * 43:13 围绕阿瑟·丹托《艺术世界》的讨论 理论的滞后性 很多当代艺术创作是观念先行的。生产艺术作品相当于生产理论,或者说批判和创作。艺术家其实更倾向于把艺术当作一种交流媒介,而不太去关注审美体验了。他们用艺术作品来传达某种特定的价值理念,伦理态度,或者政治立场 艺术与物的关系 丹托没有提出一个一般艺术理论,他只是提出了一个关于一般艺术理论思考的前提,以及一般艺术理论可以发挥什么功能 * 52:08 迪基对于丹托部分观点的看法 如果艺术世界是由批评家群体构成的,那么艺术世界的存在似乎依赖于艺术作品的先在性 迪基认为,丹托对于艺术本质的看法是不关心什么东西需要成为艺术品,而是关心人们需要什么才能意识到某种东西可以成为艺术品,丹托关注什么是成为艺术品的先决条件 * 56:28 “关于性”(aboutness) * 57:15 艺术和本体论 * 58:37 “关于性”(aboutness)的讨论 关于某物,不关于某物,关于自身的反思性 论战文章 * 64:56 丹托为什么要区分出三种“关于性” 艺术世界内部的关于 * 69:03 三种“艺术世界”理论的讨论 从丹托到迪基到贝克尔,他们的考察范围越来越大,考察内容也越来越细致 本期围读 * [德]黑格尔:《美学的范围和地位》,朱光潜译,载《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17页。 * [美]阿瑟·丹托:《艺术世界》,王春辰译,载《外国美学》第20辑,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 [美]阿瑟·丹托:《哲学对艺术的剥夺》《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载《艺术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74-105页。 * Dickie, George. “A Tale of Two Artworlds,” in Danto and his critics, ed. Mark Rollin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2), 111-7. * [英]保罗·克劳瑟:《视觉艺术的后现代主义:终结问题》,莫其逊、唐桃译,载《批判美学与后现代主义》,广酉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80页。 相关链接 * [重思“艺术终结”:艺术体制读书会第九期纪要(一)](https://mp.weixin.qq.com/s/b9QgkyfnCd8ogdaUU09ZSw) * [从“艺术哲学”到“哲学对艺术的剥夺”:艺术体制读书会第九期纪要(二)](https://mp.weixin.qq.com/s/HK1ZO7ZM1HGdsXpfzHCJjg) * [艺术终结之后?艺术体制读书会第九期纪要(三)](https://mp.weixin.qq.com/s/qWWGAXpOXQylOhkD0DYDLQ) 写在最后 * 剪辑:阿黠 * 时间轴:阿黠 * 策划:萧涵耀 * 伴奏:Kevin MacLeod - Bleu * logo 设计:商隐 * 我们的网站:ysyy.typlog.io * 公众号:艺术体制读书会 & 侦知棒 * 听友群:(微信)zhentanxueyuan233

81分钟
15
3个月前

#30 艺术体制读书会08:艺术体制诸版本

那不奈斯

时间轴 * 01:23 导论:乔治迪基 * 04:31 1984年发表的《艺术界》 * 07:49 艺术习俗论 * 10:36 艺术 * 14:47 艺术世界系统的五大概念 * 24:23 讨论:《艺术界》 * 38:47 迪基艺术理论的特点 * 42:59 2000年发表的《艺术的体制理论》 * 50:52 讨论:《艺术的体制理论》 * 56:16 2015年发表的《“艺术惯例论”:早期版本与晚期版本》 * 67:11 艺术定义的提出及推翻 详细版时间轴 * 01:23 乔治迪基的个人介绍 乔治迪基将艺术定义为一种创造出来而向艺术界公众展现的人工制品 * 04:31 1984年发表的《艺术界》 人们会纯粹把想要的艺术特征当作艺术实质,或抓住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想象,将它视为隶属实质。于是,艺术种种异变的特征,被封入定义,作为实证 而终止了生命力。所以迪基要追求的是一种更有持久性的,对艺术本质的描述 * 07:49 艺术惯例论 惯例论是一种境况理论 价值中立,强调制作艺术的行为的价值,而与艺术品的好坏无关 * 10:36 艺术世界 被创造出来的客体是一种为了呈现而创作的作品 相互联系的艺术家和公众可以称为呈现群。事实上,一个呈现群就是艺术创造的最低限度的框架 艺术家和公众的作用 艺术世界是由一系列单一的艺术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包括自己特有的艺术家的作用与特定的补充性作用 * 14:47 艺术世界系统的五大概念 艺术家,艺术品,公众,艺术世界和艺术世界系统 艺术家是在创作艺术品的过程中参与理解的人 艺术品是某种向艺术界公众呈现的,被创作出来的人工制品 公众是这样一批人,其成员对向他们呈现的某种客体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准备 艺术世界是所有艺术世界系统的总和 艺术世界系统是艺术家向艺术界公众呈现艺术品的一个框架 艺术创作涉及到的是一个无法直接的用线性方式加以描述的。复杂而又互相联系的结构 * 18:13 艺术界与艺术圈 关于艺术界的命名 * 21:58 艺术定义的问题 艺术定义问题在艺术研究领域里面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只是它在特定时间段里面变成了一个显学而已 迪基只针对很小的问题,同时呢,他又着力于提出一个非常大的理论框架,一个足以容纳众多理论的框架 * 24:23 讨论:《艺术界》 * 24:23 迪基与传统美学 * 27:58 迪基对于艺术析取性的定义 * 28:44 艺术与文化 真正重要的东西不在于所谓的给一个东西下一个定义,而是说,我们要探寻最核心的,所谓艺术之所以出彩的那个东西,也就是他所谓的评价性的定义 * 32:31 “授予” 问题 权力和知识并不是分开的。我们恰恰是通过所谓的知识来界定权利,知识是所谓的权利的载体 * 34:19 艺术的定义与艺术哲学 * 38:47 迪基艺术理论的特点 * 40:54 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 * 42:59 2000年发表的《艺术的体制理论》 * 45:50 关于艺术体制的最新观点 授予和被欣赏的候选资格在新的定义中被放弃,新的概念的内涵会聚焦于人为性 公众概念并不完全限制于艺术界,而是一个普遍应用的观念。他所强调的是理解、熟悉如何处理某种特殊情况的能力 艺术界的范围是一种文化的建构,并且具有一定的无序性 * 48:44 对体制理论的两种心境批评 * 50:12 艺术理论的分类 * 50:52 讨论:《艺术的体制理论》 * 56:16 2015年发表的《“艺术惯例论”:早期版本与晚期版本》 人造性就是创造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 58:55 艺术品的呈现 弗雷德说当代艺术有一个非常坏的一个趋向,一切艺术都在向剧场靠近,变成一种剧场化的东西,就是要秀给别人看 墓葬艺术 事后追正的东西还是艺术吗? * 61:32 艺术理论的理论背景与艺术实践的背景 * 67:11 艺术定义的提出与推翻 艺术定义、美学大讨论实际上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呢?某些程度上,我们过多地讨论这些问题,所有人都在批判,所有人都在解构,没有人想着去积累,没有人想着去转化,没有想怎样将这些东西更好地应用到艺术批评上,艺术创作上 本期围读 * Weitz, Morris. “The Role of Theory in Aesthetics."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and Art Criticism 15 (1956): 512-7. * [美]乔治·迪基: 《艺术的体制理论》,殷曼楟译,载[美]诺埃尔·卡罗尔编:《今日艺术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 [美]乔治·迪基:《艺术界》,程介未译,载朱立元主编、李钧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读本》,第三卷,《结构与解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美]乔治·迪基:《“艺术惯例论”:早期版本与晚期版本》,刘悦笛译,《烟台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 [美]诺埃尔·卡罗尔:《导论》,殷曼楟译,载[美]诺埃尔·卡罗尔编: 《今日艺术理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 Dickie, George.“Art: Function or Procedure-- Nature or Cultur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55(1997): 19-28. * [新西兰]斯蒂芬·戴维斯:《历史性定义与意图性定义》《功能主义、程式主义和意图》,载《艺术诸定义》,韩振华、赵娟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写在最后 * 剪辑:阿黠 * 时间轴:阿黠 * 策划:萧涵耀 * 伴奏:Kevin MacLeod - Bleu * logo 设计:商隐 * 我们的网站:ysyy.typlog.io * 公众号:艺术体制读书会 & 侦知棒 * 听友群:(微信)zhentanxueyuan233

76分钟
64
5个月前
那不奈斯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