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的书不正经地聊;不正经的书正经地聊。这一期,我们以不正经的方式探讨一个严肃领域:佛学。 这一期节目的灵感源于两本书:《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和《洞见》(英文名直译过来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在这一期里,我会结合进化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探讨佛学如何帮助我们破解欲望循环,建立全新世界观。 听完这期节目,你会发现,佛学不是佛系,不是看看山,闻闻花那样的岁月静好。佛学建立了一套颠覆常识的世界观,只有勇猛精进的人,才敢于用那样的方式看待世界。而顺着这套世界观,我们真的可以消解人生中的很多忧虑。 这一期,我们会聊到: 05:25 佛学与进化心理学的碰撞:为什么说「众生皆苦」是基因的阴谋? 09:00 享乐跑步机理论:得偿所愿为何也是悲剧? 16:37 颠覆性世界观:「色即是空」究竟在说什么?别再误会它只是男女情爱! 26:27 为什么说世界带给你的感受都是虚幻的? 38:09 黑客帝国式解构:感知层如何欺骗我们? 44:01 量子物理视角看佛学:为什么说物质世界也是一种幻觉? 50:09 怎么用佛学思想反PUA? 01:09:20 什么叫「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01:18:00 什么叫「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01:23:18 佛学怎么帮助我们破解身份焦虑? 01:34:00 佛学解忧的终极方法:对世界祛魅 01:52:30 情绪管理四工具:从佛学世界观到现代正念冥想 02:03:59 当代修行指南:如何在世俗中保持心灵自由? 推荐拓展阅读: * 成庆《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罗伯特·赖特《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 安迪·普迪科姆《十分钟冥想》
正经的书不正经地聊,不正经的书正经地聊,2024年最后一期,等不及放到2025年就要和你聊一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人——李清照。 说熟悉,一个人如果只会背十首宋词,至少有一首是李清照的。我们都知道她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很容易产生文如其人的印象,觉得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是那么一个瘦瘦小小、弱不禁风的女性。 实际上,李清照可完全不是这样。她的前半生太好玩了,她是个酒蒙子,是个游戏少女,是个宋朝文艺界著名大喷子,是个全方面压倒老公的女强人。而她的后半生,她又非常坚毅,为了赓续文明、保存文物,她辗转千里,面对生离死别,再婚又离婚,也要实现自己的诺言,还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听完这一期,你会发现,她不止是「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她还是「生当作人杰」的李清照。 这一期,咱们会聊到: 08:20 李清照,一个比李白更大的酒蒙子 18:40 李清照的精致生活,配着香薰来喝酒 19:42 游戏少女李清照 21:46 李清照的好胜心有多强 30:00 李清照的游戏一直影响到关汉卿、蒲松龄 32:46 为什么李清照尤其爱玩硬核战棋游戏 38:00 李清照在文学批评上有多敢说? 43:00 李清照怎样评价苏东坡、欧阳修和王安石的词? 45:47 师爷、太师爷、祖师爷都在李清照的批评下瑟瑟发抖 52:00 那个活在李清照阴影之下的老公 54:00 少女李清照和老公古偶剧一般的生活 1:03:00 因为一首词,老公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被李清照比下去了 1:03:00 为什么山河破碎之时,李清照拼死也要保护手里的文物? 1:08:00 李清照和丈夫的生离与死别 1:11:00 让李清照灰心的第二次婚姻,她为什么宁可坐牢也要离婚 1:15:00 李清照留给历史的落寞背影 1:20:20 为什么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一个决议,是对李清照一生最好的总结? 1:22:30 谢谢你一年的陪伴,我的感谢和祝福 打马棋盘
正经的书不正经地聊,不正经的书正经地聊,这一次,我们用不正经的方式读《跨越不可能》。 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叫做「心流神功修炼宝典」。那种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是可以靠练习达到随时都可以发动的状态。 如何练习?这个过程特别像武侠小说,首先你要掌握一套固定的招式,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来「发功」。之后,你还要在平时每天进行一些训练,让你的内力越来越深厚,你在发功时才能持续更长时间。 听起来有些玄幻对不对?但是这些都是有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作为理论依据的,是科学的。这一期,我们就透过这本《跨越不可能》来找到随时随地进入心流的方法。本期同样采用对谈形式,感谢对谈嘉宾「不束高阁」主理人的哈希。 这一期我们会聊到: 01:36 什么是心流?心流的6条标准 08:29 为什么刷短视频不能算是心流? 12:30 心流的核心不是效率,而是幸福 16:22 哈希和章鱼分享自己的心流体验 25:45 进入心流最最关键的条件:挑战和能力的微妙匹配 26:49 能力>挑战,工作太无聊,要怎样进入心流? 21:00 挑战>能力,让我太焦虑,要怎样进入心流? 36:20 心流循环第一步:为什么进入心流要从「挣扎」开始? 48:42 当大脑在战/逃系统中选择战斗,心流的大门就打开了 50:20 心流循环第二步:为什么准备进入心流之后,反而要马上放松? 57:41 脑科学视角下,哪些放松是有效的? 1:02:53 心流循环第三步:怎样尽量延长心流的时间? 1:09:23 心流循环第四步:怎样让下一次心流更快到来? 1:18:07 心理学家目前发现的22种「心流触发器」 1:40:44 心流的最强驱动力:好奇心、激情与使命感 1:44:43 怎样培养自己的好奇心? 2:00:01 使命感和心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22种心流触发器 1. 明确目标 2. 即时反馈 3. 挑战与技能平衡 4. 自主性 5. 好奇心→激情→使命感的组合 6. 完全专注 7. 严重后果 8. 新颖的环境 9. 不可预测的环境 10. 复杂的环境 11. 深度具身 12. 创造力 【以下是集体心流的触发器】 13. 共担风险 14. 密切倾听 15. 良好沟通 16. 融合自我 17. 平等参与 18. 共享知识库、黑话 19. 相互了解彼此习惯 20. 每个成员都自发地做想做的事 21. 每个成员在团队中所做的事正是自己擅长的 22. 总是肯定 《跨越不可能》推荐的练习 【可以每天坚持的练习】 探索好奇心:1个小时当然很不错,但通常20~30分钟就足够了。学习一些你感兴趣的有意思的东西,留给大脑的模式识别系统一段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输入更多的信息。 90~120分钟不间断的注意力集中:把这些时间花在你最重要的任务上,即那些会带来最大胜利、一旦完成就会觉得这一天没有白费的任务。 花5分钟列出明确的目标清单 花5分钟进行注意力管理:为第二天不受干扰的专注时段做准备。隔绝那些经常打断你注意力的事物:短信、提醒、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手机铃声或其他类似的事物。 花5分钟进行感恩练习。 花20分钟用来放松或冥想 花20分钟激活模式识别系统(阅读非本专业读物)。 保证7~8小时睡眠。 【可以每周坚持的练习】 每周1到2次,每次投入2~6个小时:从事心流强度最高的活动(滑雪、跳舞、唱歌等) 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定期运动。 每周3次,每次20~40分钟:积极恢复。 每周1次,每次30~60分钟:针对你的弱点进行训练,或者在状态最差时训练自己做到最好,或者练习冒险。 每周1次,每次30~60分钟:为每天90~120分钟不受干扰的专注时段内产出的劳动成果寻求反馈。 每周120分钟:在生活中感受他人的关爱与支持,同时关爱、支持他人。
正经的书不正经地聊,不正经的书正经地聊,这一次,我们用不正经的方式读《乾隆制造》。 这一期请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在B站拥有240万粉丝,视频总播放量超1亿的青年历史学者李正。李正笔下的历史总是细节饱满、人物鲜活。虽然我们在正史野史电影电视中看过无数次乾隆皇帝,但是听完这一期你会发现,我们对于历史上真实的乾隆,还是有太多可以了解的地方。 同时感谢我的朋友,《不束高阁》的主播哈希一起录制这期节目。 这一期,我们会聊到: 05:11 乾隆是个败家的皇帝吗? 15:40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挣钱和花钱能力对比 20:17 乾隆在感情中是个「大猪蹄子」吗? 31:14 乾隆拒绝了马戛尔尼送来的蒸汽机,以至于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这是真的吗? 46:24 乾隆为什么比起雍正更唯物? 1:00:11 乾隆的晚年:一场「漫长的告别」 1:12:23 比起和珅,这个叫于敏中的人,才是乾隆朝风气糜烂的指示灯 1:20:00 《甄嬛传》《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的原型,她们真实的人生是怎样的? 1:30:50 康雍乾三朝你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三个主播的不同答案。 1:30:57 李正的答案:迷茫时不忘坚守的鄂尔泰 1:40:38 章鱼的答案:人生最后时刻选择为女性说话的纪晓岚 1:45:30 哈希的答案:一生向上的爽文男主海兰察 2:00:00 为什么李正老师下一个目标是汉朝历史?
正经的书不正经地聊,不正经的书正经地聊,这一次,我们用不正经的方式读《游戏改变人生》。 像我这样特别热爱电子游戏的人,很多时候都不知道怎么跟别人解释游戏这个东西。小的时候,老师和父母会觉得游戏是玩物丧志,长大了之后,很多朋友也会觉得打游戏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这本《游戏改变人生》就用科学告诉我们,游戏带给我们的积极力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次,我们透过这本《游戏改变人生》来找到改变人生的方法。本期采用对谈形式,感谢哈希@不束高阁的邀请。 这一期我们会聊到: 【第一部分:这本书的简介】 03:48 简单的游戏怎样帮这本书的作者走出抑郁的阴霾? 06:42 多人游戏造出的「神预言」 【第二部分:游戏创造乐趣的秘诀」 15:03 游戏和工作本质上竟然是一回事?! 20:28 为什么游戏能让人不眠不休乐在其中? 28:22 游戏吸引人的秘诀:使命感 32:45 游戏怎样创造趣味? 40:04 游戏怎样让人开开心心接受失败? 【第三部分:怎样借助游戏的设计理念改造生活?】 51:00 生活中没有挑战,反而会不开心 57:06 我是怎样从抑郁中走出来的 59:51 给自己一个「秘密身份」 1:00:00 向游戏学习安排工作:大使命,小任务 1:18:34 给自己创造一套积分系统和成就系统 1:32:00 保持活力的秘诀:每天补充「能量块」 1:39:23 华丽制胜:为什么给自己安排两倍的任务,你反而会更有动力? 1:45:30 怎样让人生也能不惧失败? 1:50:00 把人生从单人游戏升级成多人游戏
正经的书不正经地聊,不正经的书正经地聊,欢迎来到《一本不正经》。 这期是一期读书盘点,8月、9月、10月,在今年这个冷得有些迅速的秋天,我读了超过60本书。我从这60多本书中,选出5本最有触动的分享给你。它们分别是:「钱德勒」扮演者马修·派瑞回忆录《老友、爱人和大麻烦》、负面情绪的应对指导书《胡思乱想消除指南》、培养好习惯的操作指南《福格行为模型》、一套我非常喜欢的历史普及书《大唐气象》,还有每一位创意工作者都应该读一读的《一生之敌》。 这5本书有的能给你情感上的安慰,有的能给你方法上的启发,有的能给你不一样的思考,总之,它们都能让你在这个冬天,感觉更温暖一些。 这一期我们会聊到: 06:00 我从米其林那里获得灵感创造出的书籍评分标准 13:08 《老友、爱人和大麻烦》:每一种痛苦都值得大声说出 35:42 《胡思乱想消除指南》:每一种负面情绪都有应对方法 1:03:00 我的一档新播客的规划 1:05:00 《福格行为模型》:每一种习惯都有更轻松的方法来养成 1:22:22 书籍解读可以替代读书吗? 1:27:44 《大唐气象》:每一段历史都有更动人的讲法 1:50:00 《一生之敌》:每一个创作者都会遇到的对手
再聊一期《红楼梦》。 其实对于红楼梦我的态度非常矛盾,我既想和你多多聊这本书,但是又怕聊到其中的人物时,想到她们一个个走向悲情的结局,格外感伤。 直到我想到了一种方式。用一个脑洞帮她们「逆天改命」。试着让《红楼梦》里的人物在21世纪活一回,如果她们可以穿越到这个时代,她们会有怎样的人生? 这一期就来盘点一下,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也就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秦可卿和贾巧姐,她们如果是21世纪的人,会选择怎样的人生,做怎样的工作。 这一期我们会聊到 02:05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坛城沙画 07:58 终于想到一个帮红楼梦人物逆天改命的脑洞 10:49 金陵十二钗可不是番位的排行榜 14:12 年龄最小的贾巧姐,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 17:42 迷雾重重的秦可卿,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 26:34 谨言慎行的李纨,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 33:42 精神洁癖的妙玉,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 39:00 位同副后的贾元春,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 50:12 水豚人格的贾迎春,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 60:45 海阔天空的贾探春,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 73:53 总想逃离的贾惜春,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这是我最满意的一个脑洞) 89:30 为什么说王熙凤特别适合去搞脱口秀? 100:25 明亮洒脱的史湘云,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 114:32 性格中三重反转的薛宝钗,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 122:45 你一定想知道林妹妹穿越到今天适合做什么? 126:24 这个脑洞,可不止是脑洞
正经的书不正经地聊,不正经的书正经地聊,这一次,我们用不正经的方式读《拖延心理学》。 作为一个有着差不多20年对抗拖延症经验的晚期患者,我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拖延症是可以解决的。核心关键在于,不要单纯把拖延看作懒惰或者畏难,如果用真正的病症来比喻,拖延很像是发烧,一种症状背后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只有找到你的原因对症下药,才可以有效解决。 这一期,我们就透过这本《拖延心理学》来找到对抗拖延的最佳方法。本期同样采用对谈形式,感谢感谢哈希@不束高阁的邀请。 这一期我们会聊到: 02:40 对抗拖延症的第一步:别叫它拖延「症」 05:29 《拖延心理学》的作者曾经也那么拖延 08:40 拖延就像发烧:一种结果,各种原因 11:39 畏难型拖延:为什么我们会害怕努力? 13:30 畏难型拖延源自内心的一个错误公式 17:12 狗熊型拖延:拿什么拯救你,我残破的注意力 21:00 主权宣誓型拖延:摸鱼和晚睡的道理 30:00 阳奉阴违型拖延:为什么有人拖延竟然不是害怕失败,而是害怕成功? 40:20 宕机型拖延:选择困难症背后的心里 48:10 短视型拖延:为什么大多数人嘴上说努力,身体在拖延 51:00 如何找到自己拖延的心理成因? 54:50 哪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对抗畏难型拖延? 1:10:15 如何更好地使用番茄工作法? 1:20:25 哪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对抗狗熊型拖延? 1:36:15 怎样有兴趣去读哪些特别难读而且枯燥的书? 1:50:11 对抗主权宣誓型拖延,我的正招和邪招 1:59:11 哪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对抗阳奉阴违型拖延? 2:08:27 用玄学有效对抗畏难型拖延 2:13:15 哪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对抗短视型拖延? 2:25:15 对抗拖延的通法:福格行为模型 2:32:30 竟然还可以用拖延去打败拖延? 附上我关于拖延症的推荐书单,这些书都曾经给过我巨大帮助,排名不分先后 * 《拖延心理学》 * 《小强升职记》 * 《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 * 《每周工作4小时》 * 《搞定》 * 《只管去做》 * 《拖拉一点也无妨》 * 《福格行为模型》 * 《习惯的力量》 * 《微习惯》 * 《奇特的一生》 *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 《被讨厌的勇气》 * 《游戏改变人生》 * 《运动改造大脑》 * 《番茄工作法图解》 * 《5%的改变》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清单革命》 * 《跨越不可能》 * 《心流》
第一次对谈的形式,感谢哈希@不束高阁的邀请。这一次,我们用不正经的方式读《埃隆·马斯克传》。 马斯克的疯狂和审慎,就像是一辆踩到地板油的车,又刚刚好有一点刹车,于是一路狂飙又恰好没有事故。 【这一期会聊到】 06:09 马斯克和比尔·盖茨是怎样相互嫌弃的? 15:23 马斯克疯起来什么样? 19:58 马斯克的身边人会觉得他是疯子吗? 25:24 马斯克怎样度过创业的至暗时刻? 39:48 马斯克的商业版图 48:40 马斯克的底线思维 55:25 马斯克收购推特竟然是为了补偿童年? 01:00:53 马斯克那「大逃杀」一般的童年 01:05:00 马斯克那个24K纯疯的爹 01:18:22 我们可以从马斯克那里学到什么? 01:30:44 应该怎样正确理解「第一性原理」? 01:38:00 马斯克的创新算法 【这一期的推荐阅读书籍】
正经的书不正经地聊,不正经的书正经地聊,这一次,我们用不正经的方式,读一本关于近代史的好书《太后西奔》。 我曾经听一位前辈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企业,看着像一台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豪华轿车,里面其实是几个人蹬着自行车顶个壳。路上的车都是这样,大家谁都不戳破。」这是「草台班子」这个词流行之前,我见过最妙的比喻。 草台班子到底能草成什么样?我们来看看1900年慈禧太后掌管的清帝国就知道了。 这一期,咱们会聊到: 03:50 大家都是草台班子 08:00 历史课本上人人学过的1900年,其实还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12:00 其实没有人希望1900年出现那样的乱象 18:40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匆匆忙忙换皇帝? 41:11 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猜疑链」是什么形成的? 45:36 列强又是怎么被卷进来的? 50:00 为什么这个人敢直接顶撞慈禧? 1:01:36 慈禧和各国的误会是怎样产生的? 1:07:00 各国使团竟然也是草台班子 1:13:19 慈禧为什么会和义和团达成同盟? 1:18:54 慈禧和列强的「猜疑链」出现了 1:30:41 慈禧西逃时有多么狼狈?皇上打地铺,太后只有小米粥 1:52:56 慈禧和光绪的新「猜疑链」 2:00:00 到底怎么收场? 2:08:00 看清草台班子的真相,会不会让对世界你失去信心? 本期推荐阅读:
正经的书不正经地聊,不正经的书正经地聊,这一次,我们用不正经的方式读《曾国藩传》。 中国历史上号称有两个半圣人,一个孔子,一个王阳明,半个圣人是曾国藩。 大多数人了解的曾国藩是42岁之后建立湘军,横扫东南,最终封侯拜相的曾国藩。其实42岁之前,曾国藩还有一段十多年的「北漂」生活, 在北京的曾国藩,有他的暴脾气,有他的臭毛病,有他的小心眼,他会为了淘气的弟弟发愁,为了自己的学习发愁,为了工资不够衣食住行的支出发愁。 这一期,咱们就来看一个经常发愁的北漂青年曾国藩。 咱们会聊到: 08:53 小镇青年曾国藩为什么容易和今天的你我产生共鸣? 15:20 擅长科举的人为什么不一定真有文化? 17:51 曾国藩到底是笨蛋还是天才? 27:59 一次考试为什么成了曾国藩一生的阴影? 34:24 曾国藩怎样从全国前三百名一下成为全国第二名? 39:13 全国第二名的曾国藩为什么感觉自己没有读过书? 45:00 谁是让曾国藩操心一辈子的人? 51:20 30岁的曾国藩为什么还要向爸爸告弟弟的状? 1:18:03 为什么官运亨通的曾国藩一直为钱发愁? 1:23:24 在清朝当个官,穿衣服竟然要花这么多钱 1:29:43 在清朝当个官,吃饭竟然要花这么这么多钱 1:35:01 在清朝当个官,租房竟然要花这么这么这么多钱 1:37:00 在清朝当个官,打车竟然还得花这么多钱 1:41:29 一年下来挣十几万亏几十万,曾国藩可怎么办? 1:52:19 北漂青年曾国藩的自我修行
正经的书不正经地聊,不正经的书正经地聊,这一次,我们用不正经的方式读《红楼梦》。 这期要给林妹妹翻案。林妹妹性格孤僻、敏感,不容易和人相处?不,她其实是个极其通透的人。甚至在管理、沟通能力上,都可以称得上大观园的能力天花板。 通过细看红楼,你会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林妹妹。 这一期,咱们会聊到: 04:49 王熙凤眼中第一流的管理人才,竟然是黛玉? 15:58 为什么我们从上帝视角看黛玉,反而会对她产生刻板印象? 19:49 黛玉看人看事的眼光 35:53 黛玉的向下管理:怎么让下级开心? 42:35 黛玉的向下管理:怎么震慑下级? 50:15 黛玉的向上管理:怎么让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重视? 1:06:19 黛玉超越时代的平权意识 1:10:42 黛玉的向上管理:怎么高段位地赞美领导? 1:35:50 为什么说黛玉在体制内也能吃得开? 1:36:01 黛玉懂世故却不世故 1:44:31 优秀导师林教授的知识服务 1:54:29 为了一朵宫花发脾气,黛玉是在「作」吗?黛玉到底在争什么?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