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4 城南旧事:鬼点子,好朋友,那时的我们真快乐

文化有限

感谢小米手机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 《城南旧事》出版于1960年,是台湾作家林海音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全书以主题“离别”贯穿,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充满怀旧的基调,将自身的情感以一种朴实、简单的手法细致地表现。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天真纯粹,却又道尽复杂的情感。出版以来,被连续多年选入大江南北,海峡两岸的语文教材。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编辑。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湾,5岁来到北京,生活了25年,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青年岁月。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业,致力于发掘优秀写作人才,并鼓励停笔多年的日治时期作家重新写作,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并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同时也曾受聘于省教育厅及国立编译馆编辑儿童读物与编写小学国语教科书,对语文教育贡献良多,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代表作《晓云》《冬青树》等。 你会听到: 1、生活中有哪个瞬间堪称“时代微缩风云图”,有想要记录下来的冲动? 2、作品和作者简介。 3、阅读体验和精彩片段分享。 4、比较阅读:《城南旧事》与北岛《城门开》,张北海《侠隐》,老舍《骆驼祥子》,止庵《受命》以及对北京的记录和描写,难点在哪? 5、如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用小米手机去拍摄,最想去拍什么? 片头曲:送别 片尾曲:白西 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参赛作品全部来自于2023小米徕卡影像大赛。找回那些不期而遇的瞬间,以影像为语言,去讲你心里的故事。

113分钟
10w+
1年前

Vol.211 太阳照常升起:我们永远不会辜负春天

文化有限

新年好呀!本期节目我们读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作者海明威。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于1926年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群英美侨民从巴黎旅行至西班牙,观赏当地奔牛节和斗牛的故事。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所以也被认为是“半自传体”作品。海明威在小说中塑造出“迷惘的一代”,成为文学史乃至历史上的经典概念。海明威独特的简约写作风格,即用有限的词汇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动作,客观地记叙、描述,几乎不发议论,被称为“冰山理论”,影响了后世很多作家,模仿者众多。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记者、作家,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亲身参与过一战、二战,报道过希土战争和西班牙内战。一生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4次婚,爱好网球、拳击、打猎、喝酒。晚年自杀身亡。代表作《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流动的盛宴》《非洲的青山》等。 你会听到: 1、2024年新年献词: 星光《我们所盼望的一切,都在来路上》 超哥《2024,不轻易顺流而下》 大壹《我们永远不会辜负春天》 2、《太阳照常升起》故事梗概和海明威生平。 3、关于两个重要概念“冰山理论”和“垮掉的一代”。 4、如何理解书名《太阳照常升起》 5、希望2024年是____的一年。 片头曲:上天桥 片尾曲:太阳照常升起 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本期节目已入选“豆瓣播客2024 新春精选推荐活动”,欢迎到豆瓣收听。

128分钟
23w+
1年前

Vol.210 尘埃落定:什么是聪明,什么是傻?

文化有限

本期节目我们读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作者阿来。 《尘埃落定》发表于1998年,是一部基于藏族历史和民风传统的长篇小说,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四川阿坝地区藏族土司家族的命运。2000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茅奖评委会给予高度评价:“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基于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2003年首播,获第2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奖。 阿来,藏族,中国作家,1959年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马尔康俗称“四土”,意为四个土司统辖之地。阿来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曾于1999-2006年间任《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及社长。是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藏族作家。代表作《瞻对》《云中记》《蘑菇圈》等。 你会听到: 1、作品、作者和土司制度简介。 2、阅读体验:这是一个关于____的故事。 3、小说塑造的主角“二少爷”是个“傻子”,他是真傻还是假傻?何为聪明,何为傻? 4、爽文和文学的区别有哪些? 5、精彩片段分享。 6、2023小总结:“尘埃飞扬”和“尘埃落定”的瞬间。 片头曲:白西 片尾曲:香堂 主播:超哥 / 星光 / 大壹

109分钟
13w+
1年前

Vol.209 倾城之恋:什么是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战争”?

文化有限

感谢苏菲安心裤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读中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作者张爱玲。 《倾城之恋》收录了张爱玲创作于1943-1944年的9篇中短篇小说,包括《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连环套》等,其中多篇已被公认为她的代表作品,也由此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些作品被读者反复阅读,同时也被不断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艺术形式。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推崇《金锁记》是“中国从古自今最佳中篇小说”。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出生于上海,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剧本作家及评论家。家世显赫,祖父与外曾祖父曾在清政府中担任要职,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但因新旧时代交替与动荡,并未受到家庭荫庇,一生颇为困窘,迁居香港后又迁居美国,晚年深居简出,独自于公寓中离世,几天后才被发现,身边并无亲友陪伴。20世纪60-70年代,她的作品被重新发掘,再次受到文学界的肯定与读者的喜爱。 你会听到: 1、第一次接触张爱玲作品的契机,是否存在“刻板印象”? 2、作品和作者生平。 3、阅读感受和张爱玲作品的特点。 4、精彩片段分享。 5、张爱玲笔下命运悲惨的人物和幻灭的爱情故事,相隔几十年为什么依然让我们沉浸? 片头曲:上天桥 片尾曲:白西 主播:超哥 / 星光 / 大壹 苏菲超熟睡安心裤作为市面裤型卫生巾的引领者,已经有了10年的裤型产品经验,这十年间,超熟睡安心裤让我们从省心,到舒适,到自由,每一次产品的升级迭代,都是建立在对女性需求更细致的了解和满足的基础之上。【苏菲超熟睡安心裤,裤身0皮筋,舒适不勒到天亮,肌肤友好更低敏】

109分钟
15w+
1年前

Vol.208 与罗摩相会:来到世界的意义是什么?

文化有限

本期节目我们读科幻小说《与罗摩相会》,作者阿瑟·克拉克。 《与罗摩相会》出版于1972年,故事讲述在22世纪,一个底面直径16公里、长50公里、高速自转的圆柱体外星飞船闯入太阳系,人类派出探险队前去调查,这是人类文明首次与外星文明相会。在对罗摩的考察中,人类发现了很多奇怪、神秘的现象,但始终没有遇到任何外星人。在对罗摩意图的不断猜测中,人类目送它离去,但仍不知道这艘星舰的目的,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本书出版后,史无前例横扫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六项世界科幻最高大奖,是科幻迷不可不读的经典作品。 阿瑟·克拉克(1917—2008),英国著名科幻作家, 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一起并称为“20世纪科幻三巨头”。一生创作过一百多部作品,备受赞誉,获奖无数。他以详实精准的科技描述著称,并运用哲学的思考方式,探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高度。他针对太空技术作出的许多预测都已成为现实,因此也被称为“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代表作《2001太空漫游》《神的九十亿个名字》《天堂的喷泉》《童年的终结》等。 你会听到: 1、脑洞题:假设某天人类与外星文明相遇,他们的意图是善还是恶? 2、00:12:10 作品和作者简介。 3、阅读体验与比较:《你一生的故事》《挽救计划》《三体》《2001太空漫游》 4、精彩片段分享。 5、作者塑造罗摩的意图是什么?书中描写部分人类角色很在意输赢和创造记录,有什么隐喻? 片头曲:上天桥 片尾曲:白西 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98分钟
90k+
1年前

Vol.206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简直我当今嘴替

文化有限

感谢乐福思集团及旗下品牌杰士邦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本期节目我们读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王小波。 这本书收录了王小波的杂文代表作,涉及社会道德伦理、知识分子处境、文化论争、弱势群体、女权主义等广泛主题,普及常识的同时展露真知灼见,表达有理有趣的观点。时隔多年,书中的许多问题依然存在,让读者或沉思,或捧腹,或拍案叫绝。 王小波(1952—1997),出生于北京,作家。年轻时当过知青,插过队,做过工人、老师。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硕士。他在东西方的生活与求学经历,使他成为富有自由人文精神和独立知识分子品格的写作者,获得了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代表作《黄金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夜行记》《爱你就像爱生命》等。 你会听到: 1、对“沉默的大多数”的认识、理解以及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2、作品和作者简介。 3、王小波的杂文写作有哪些特点? 4、精彩片段分享。 5、在⽇常⽣活和对下⼀代的教育中,如何警醒和意识到“沉默的⼤多数”对我们的影响? 片头曲:靛厂 片尾曲:白西 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在防艾事业上,乐福思集团及旗下杰士邦品牌不仅能够提供大家熟知的安全套产品,还有艾滋病相关体外检测试剂用来帮助人们更便捷地识别患病风险。从世界级大型赛事的安全套捐赠,到全国范围内和疾控中心等机构合作,进行百万安全套大派送等防艾公益活动,乐福思集团和杰士邦品牌都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支持全球艾滋病防治事业。 在今年12月1日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杰士邦联合JustPod邀请「忽左忽右」和「文化有限」两档播客共同发起「青春要爱不要艾」的播客企划。 截至12月1日24时,每转发一次,乐福思集团及旗下杰士邦品牌将向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捐赠1只安全套,您的每一次转发就是对防艾公益事业的支持。 凭转发截图与暗号「青春要爱不要艾」,可联系杰士邦天猫旗舰店客服,购买任意商品即可免费领取防艾物料一份(内含一只玻尿酸安全套)。

88分钟
23w+
1年前

Vol.205 地下室手记:如何面对身份焦虑,获得身份认同?

文化有限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读《地下室手记》,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地下室手记 》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4年发表的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书中塑造的主角“地下室人”是年约四十岁左右的退休公务员,他深刻剖析自己的内心想法,却无法摆脱“地下”状态,也不能融入“地上”世界,充满了矛盾、纠结和病态的自卑。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他洞悉人类灵魂的奥秘,对人类心理活动有深刻的描绘,他的文学风格对 20 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卡夫卡、加缪、福克纳等作家。代表作《白夜》《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你会听到: 1、作品和作者介绍,为什么陀翁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 2、阅读感受。 3、“地下室人”这个经典文学形象,用现代心理学观点看,他是i人还是e人?他是个“病人”吗? 4、关于身份焦虑、身份认同以及不被接纳,我们读过卡夫卡的《变形记》和加缪的《局外人》,我国也有非常经典的文学形象“阿Q”和“孔乙己”,这些人和“地下室人”有什么异同? 5、精彩片段分享。 6、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份焦虑?避免陷入“地下室”成为“地下室人”? 片头曲:上天桥 片尾曲:阳光开朗孔乙己 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104分钟
14w+
1年前

Vol.204 中东死生门:明知杯水车薪,仍然不离不弃

文化有限

本期节目我们读《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作者周轶君。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烽烟再起,每天从新闻资讯中传来的,是鲜活的生命在无情炮火中逝去的声音,遥远、悲痛、无力。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或许是这个星球上绵延至今最古老的战争,全人类对此束手无策,至今仍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对这个议题的讨论却总会引起价值观的巨大撕裂,对身处和平环境的我们来说,“远方的哭声”究竟意味着什么? 2002年-2004年,周轶君作为新华社唯一常驻加沙记者,直面生死,用她的眼睛、笔和相机,在冲突仍频的战地,记录芸芸众生的日常,战争就是他们的生活,生死只在转瞬间,和平仅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影。 周轶君,记者,纪录片导演,制片人。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曾任新华社常驻中东记者、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时事观察员。她关于巴以冲突的文字和摄影作品曾获多个国际国内奖项。代表作《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你会听到: 1、本书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作者简介。 2、阅读感受,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纪实文学作品相比,有哪些异同? 3、精彩片段分享。 4、“远方的哭声”意味着什么?《中东死生门》给我们哪些启示? 片头曲:白西 片尾曲:Auld Lang Syne 友谊地久天长 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86分钟
10w+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