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读《地下室手记》,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地下室手记 》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4年发表的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书中塑造的主角“地下室人”是年约四十岁左右的退休公务员,他深刻剖析自己的内心想法,却无法摆脱“地下”状态,也不能融入“地上”世界,充满了矛盾、纠结和病态的自卑。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他洞悉人类灵魂的奥秘,对人类心理活动有深刻的描绘,他的文学风格对 20 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卡夫卡、加缪、福克纳等作家。代表作《白夜》《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你会听到:
1、作品和作者介绍,为什么陀翁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
2、阅读感受。
3、“地下室人”这个经典文学形象,用现代心理学观点看,他是i人还是e人?他是个“病人”吗?
4、关于身份焦虑、身份认同以及不被接纳,我们读过卡夫卡的《变形记》和加缪的《局外人》,我国也有非常经典的文学形象“阿Q”和“孔乙己”,这些人和“地下室人”有什么异同?
5、精彩片段分享。
6、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份焦虑?避免陷入“地下室”成为“地下室人”?
片头曲:上天桥
片尾曲:阳光开朗孔乙己
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主播...
杨大壹
文化有限的超哥

星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六六1
1年前
河北
8
适当的发疯有助于身心健康!生活在庞大的体系里,“看上去不太好惹”是个不错的标签,免去很多糟心麻烦!也曾为获得别人认可,成为大家眼中的”正常人”,自己拧巴了很久。也曾虚荣不敢直面自己,为过去懊悔遗憾,为未来担忧焦虑,反而忽略了每一个当下,所以整个回看更加讨厌自己!现在学着内观自己,找到下班后的生活,去尝试去发现,关注每时刻的自我感受,一个人的状态自在舒服了,散发的魅力才真的是惹人羡慕!一直以来的低价值感低自尊,如今也会偶尔听到同事朋友评价:你现在的状态真好呀!面对上司的cpu,做好本职工作前提下也经常内心“关你屁事儿,关我屁事儿”,曾一度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大声自我鼓励,语言真的带来能量,传达给大脑积极暗示。关注自己的身体、当下感受,每一餐饭,每一件事具体起来,好像整个人更稳了。还有就是安静下来写点东西梳理观察自己,也是不错的方法。继续在爱自己爱生活的路上一起加油💪祝愿每一个大朋友和小朋友(狗狗猫咪)都能平平安安过冬,健康顺遂!

梦安魂于九霄
1年前
天津
9
01:14 异口同声太可爱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记者下班的小黑
1年前
天津
9
没敢看过陀的书,害怕看不懂,听完看看能不能入坑,哈哈
暮与
1年前
辽宁
10
1:31:24 1:31:16 其实这应该也是心理学里强调的慈悲,自我慈悲是实现不内耗很重要的一环,事情发生后,要告诉自己这是人之常情,放下批评,友善地对待自己,才能不伤害自己,love yourself。
个人觉得老陀最大的特点就是悲悯,他比谁都清楚地看到什么是恶,看见人的癫狂与卑鄙,人各式各样的缺点,却没成为深渊,作品里总是带着那种包容和向善,这本身其实已经安慰到我了。
PegKatze
1年前
北京
11
08:44 以为名字太长才叫翁😳😳

A7_阿琦
1年前
浙江
11
话说我真的去找了一下《阳光开朗孔乙己》,发现各个平台都已经听不到了,结合这期的地下室人,哈哈哈很微妙嘛

杜Du
1年前
北京
12
01:17 哈哈哈哈,异口同声

呼风唤雨阴月有晴
1年前
上海
14
这里推荐下 李晨辰的《句读地下室手记》 欢迎加入翻转电台

Arya杨
1年前
陕西
22
可能我过于盲目自信了,我真心觉得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一点都不重要,甚至都不能被我注意到,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内心追求的事情,遇山开山遇水架桥,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遇到阻碍就绕过去继续前进,这条路不行就换个方向换条路,饿了就吃饭,困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继续做手头的事情,享受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亲手去完成自己目标的感觉。就很具体很真实的生活着,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自我认同方面或者心理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人经历过的苦难和挫折,以及从中走出来的经历,会让我们知道不管把我扔到何种境地下,我都能凭借自己这个人本身的能力,生存、立足!那还有什么怕的呢?我没有无病呻吟,我在父母跟前的时候经历过水灾、火灾、家庭重大变故和大病、灾年,陪着家人从火里跑出来、洪水里挣扎求生、疾病中无米下锅,多少次倾家荡产就多少次白手起家到在小地方最好。我自己独立之后经历过三家五百强公司,也经历过创业开公司赚钱、赔钱、被合伙人背刺、被深深信任的同学骗钱,也经历过家人突然离世一夜之间长大,陪着长辈看病、跑医院、陪床、面对长辈的衰老和无力……但是每一次都凭借我自己这个人本身,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一次一次走出来、站起来了。所以,我真的不觉得这世界有什么需要我们一直内耗下去的!哦,忘了说了,我十几岁的时候,家中变故加上亲人骤然离世,我经历了自己的世界猝然崩塌,有那么几年,每天觉得自己活在水里,隔着一层厚厚的水膜看所有人,经常觉得自己陷在黑色的沼泽里或者一望无际的茫茫无垠的黑海上,没有尽头也没有岸,一直往下陷……最后是自己内心最底层的向阳性、不屈服,一次一次挣扎着从黑色的漩涡里跟往下坠的力量做对抗,经历过千万次的抵抗把自己拔出来。我家里人至今都不知道我曾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只是觉得我太伤心了……说这么多,只想表达一点,任何时候不要放弃自己,不要放弃心里的光和美好。能拯救自己的永远是自己。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想要向阳美好的心足够强烈,那么所有的黑暗和阻碍都会退散。祝福所有人!

东了个坡
1年前
北京
25
一直觉得自己很拧巴,高敏感,低自信,一直想让自己自信乐观起来,但无论干什么却从不敢说一回“这把稳了”,我总是怕我此刻拥有的一切美好都如昙花一现,因此不敢太过高兴。从小到大,家人那里我的标签是“懂事”,朋友那里我的标签是“温和”,老师那里我的标签是“听话”,或许我也有明媚张扬的那一面,只是我从不敢示于众人,只敢暗暗的借由“发疯”向外表达,我想要痛痛快快的说“我不要” “我想要” “我拒绝”。其实不喜欢“发疯”这个词,它让有些正常的表达在外化时都变得不正常了,与其说“发疯”,不如说在自救。
杨大壹
1年前
北京
36
🙌欢迎朋友们留言说说听完这集节目的感受,或者你是怎么看拧巴、发疯这件事?最近有没有这种时刻?请说出你的故事。
🎁我们会从评论区选出5位朋友,送上果麦文化版本的《地下室手记》一本。
🤫下周二,咱们一起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祝你有开心的一周!
--Sylvie
1年前
广东
39
今年的阅读量主要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陀陀的全集
林晓呓
1年前
北京
39
30岁刚过2个月,发现并没有像有的人说的,一过30就瞬间松弛了,反而越来越重的身份焦虑。做着一份事业单位的行政工作,挣着微薄的收入,每天的工作就是传递信息及处理琐事,越来越频繁地问自己,我是谁?我拥有什么?为什么越来越不快乐了?于是决心改变,从运动开始,从读书开始,从向内寻找开始。。。短短几个月听了600多个小时的播客,这周开始做一档自己播客的愿望愈来愈强烈,我想,这也许就是我找到在这个世界真实存在的媒介,一个真正属于我的东西。紧张并期待着,祝我好运。

輝叔
1年前
云南
42
1:43:16 哈哈哈片尾曲绝了

纸上卧游
1年前
江苏
43
现代人喜欢真实——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前,以为自己写得很真实了,到陀氏一出,啊!文学能这么真实!在文学史上,若将现实主义比作一塔,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塔尖(木心语)。
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这个“地下室人”,是可以跟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相提并论的人物,都是文学史上最有原创性和典型性的形象。
在“地下室人”看来,这些人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人类在本性里还有一种冲动,那就是对于破坏和混乱的热爱。真实的人生,是不确定性的总和。真实的人生除了理性之外,还有内心的骚动、各种非理性的情感和欲望,生命绝不仅仅是用正确的方式算出二二得四。

闪亮的米祺
1年前
上海
49
39:00 “每个人的回忆里都有这样一些东西,它们不能公之于众,而只能向朋友们公开。还有一些东西,即使对朋友也不能公开,而只能对自己公开,而且还得在隐秘情况下。然而,最后还有这样一些东西,甚至都害怕对自己公开,并且这样的东西,在每一个正派人那里都有相当多的积累。”
这段太触动了!
我甚至在日记里都不会完全剖析自己、对自己坦白!
btw我也是infj呢
(三位老师早!

夏天吃脆桃
1年前
浙江
52
我感觉陀写出来的不是未来性,是人性里的永恒性😂。
我高敏i人。看完《地下室笔记》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反而有种被治愈的感觉。之前感觉自己身上有很多莫名的情绪和内心戏,就像身处迷雾和黑暗里,自己看不清理不清。但被陀翁写的明明白白,然后就理解了自己看见了自己。陀翁的文字对我来说是人性暗室照进了光。
看完之后,人还是i人,但好像就没那么高敏和自闭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学里说的被看见就是一种力量

贰货姊妹
1年前
上海
59
50:53 听完超哥的分析,我是INFP,我是低自尊低自信,我还有焦虑型依恋,我总是内耗我自己。看再多心理自愈书,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门下走狗
1年前
河南
81
陀爷的《白夜》陪我走过高三懵懂的爱情时光;《地下室手记》开启了我在大学的迷茫时刻;现在正在考研,所以枕边放着《卡拉马佐夫兄弟》。在求学的路上,有时候想想很孤单,有时候看着这个“老头”,又很充实。

小狗统治地球
1年前
安徽
138
和陀爷同为infj太荣幸噜!
读《地下室手记》,被确诊为地下室人,老鼠竟是我自己。书里有太多让我产生共鸣的地方。主角既自负又自卑,可以从自我折磨和自我惩罚中获得一种非常微妙的快感,我代入地下室人这个角色的时候呢,能体会到深深的焦虑。看这本书的时候,总能想到黑塞的荒原狼,也是超级分裂和拧巴。面对身份焦虑以及怎样生活得更好些,我想可以用《悉达多》来回答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会放弃挣扎,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当一只地下室的老鼠也没什么不好的嘛!鼠鼠我呀要光风霁月地活着,得意洋洋地死去,真是美极了!美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