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节目我们读《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作者周轶君。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烽烟再起,每天从新闻资讯中传来的,是鲜活的生命在无情炮火中逝去的声音,遥远、悲痛、无力。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或许是这个星球上绵延至今最古老的战争,全人类对此束手无策,至今仍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对这个议题的讨论却总会引起价值观的巨大撕裂,对身处和平环境的我们来说,“远方的哭声”究竟意味着什么?
2002年-2004年,周轶君作为新华社唯一常驻加沙记者,直面生死,用她的眼睛、笔和相机,在冲突仍频的战地,记录芸芸众生的日常,战争就是他们的生活,生死只在转瞬间,和平仅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影。
周轶君,记者,纪录片导演,制片人。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曾任新华社常驻中东记者、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时事观察员。她关于巴以冲突的文字和摄影作品曾获多个国际国内奖项。代表作《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你会听到:
1、本书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作者简介。
2、阅读感受,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纪实文学作品相比,有哪些异同?
3、精彩片段分享。
4、“远方的哭声”意味着什么?《中东死生门》给我们哪些启示?
片头曲:白西
片尾曲:Auld Lang Syne 友谊地久天长
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主播...
杨大壹
文化有限的超哥

星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Lssssd
1年前
浙江
8
以色列过往的苦难不是它封锁和屠杀巴勒斯坦的正当理由,轰炸医院、无差别击杀平民和联合国人员还要在媒体上装作脆弱的样子,这不是恶是什么?在严重的道德危机下站队不是一件坏事

qnrebee
1年前
广东
8
1:10:46 1/不要以上帝视角点评
2/除掉心里的墙 在尊重平等的视角下交换观点 不要让观点变成情感的输出
3/不要坦然面对死亡 不要麻木“麻木是暴力循环的开始”
4/请记住这些苦难的命运

葭菱
1年前
安徽
9
战争结束,政治家握手言和,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只有母亲在埋葬自己的孩子。

野比小李
1年前
湖南
9
50:25 刀圣讲的三教真的很不错的

Arya杨
1年前
陕西
10
06:47 这种政治相关的事件,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任何时候都只共情普通的、在冲突面前只能被动遭受苦难的、流血牺牲、流离失所的普通老百姓。那些有头衔的大人物啊、组织啊什么的真的太复杂了,不是我能明白和理解的。我真的觉得在所有的他们相关的冲突里,那些被当做筹码的普通老百姓才是最难、最苦的。他们的苦难、流血和牺牲,甚至被政治家当做谈判的筹码!何其可悲!只想关心那些被伤害的孩子、妇女、儿童,谁的儿子、丈夫、父亲,女儿、妻子、母亲!

布瓜麻麻
1年前
湖南
12
特别特别喜欢超哥这段阐述,我们之所以会因为一些事情产生不同的观点和争论,是因为我们通过这样的碰撞拉近和世界的距离,让彼此有更深的了解和羁绊,而不是为了树立假想敌自我封闭。人在坚持自我认知并在擅长领域想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也是最傲慢且最容易伤害其他人的时刻。在真正的公义面前选择和平,真的很触动。

毛毛你好
1年前
广东
12
还没开始听,留着午休享受🍂先留个言~
(我猜这个标题是在形容周轶君老师~)
近期很多中东报道,也听了不少播客聊这个话题,话题是敏感的,一切与道德对立的都是敌人,没有留有任何可以缓冲的地带,任何背景都不可被理解,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让人真是绝望。同时觉得聊到这些话题的表达者的艰难。我希望表达者不是来讨好听众,听众也不应该只听与自己观点一样或寻求支持认同自己观点的。
另外最近在重温进击的巨人,好像因为巴以战争带来了一些热度,又回到了一个事实,人类好像是无法真正的和平,因为每个人里面都住着“恶魔”。 一看巨人啊,就会哭的稀里哗啦…anyways 大跑题了我
秀丽江山
1年前
河北
15
边听边看评论,果然还得是咱们文化有限的听友👍,最近被哈以冲突吵得脑袋疼,不管是支持哈马斯的还是支持以色列的,说起话来都像恐怖分子。我理解不了他们,对一条条生命怎么就一点悲悯都没有呢?要么说这个活该要么说那个活该,只有立场没有人性,真是可怕!

灰色昆德拉
1年前
江西
18
1:13:20 又想到了老陀那句,首先我们应该善良,其次是真诚,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互遗忘。上周读这本的时候奔着了解巴以冲突的历史去的,可能对战争中的画面并未带着"期待看到点什么的怜悯之心",反而在阿拉伯女孩说不恨犹太人,他们是我的朋友时疯狂抹眼泪。我吃着奥利奥泡着热腾腾的咖啡看着隔离墙外的废墟,怎么会感受不到那种身而为人的无力与巨大的荒诞感呢?千年的历史宗教各种纠缠下,被引导我们去"站队"其中一方,也是多么的荒唐啊
barbara的美丽人生
1年前
河北
22
加沙冲突爆发,马上找来周轶君这本书看,终于明白什么是记者的职业素养,她不仅有记者全面客观的视角,也有一颗作为人的悲悯的心。道长讲奥兹的书《爱与黑暗的故事》时提到,一个人如果有一颗悲悯的心,就不会执拗于左或右的立场,急于站队,因为他的眼里只有一个个具体的人。这本书就是这样,看到了一个个普通老百姓,不论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在战争、隔离中遭受苦痛,艰难求生。

吃遍美食还不胖
1年前
上海
23
突然想起看过的一个短视频,那个小男孩说:我们在巴勒斯坦长不大。那一刻,真的,非常无力。就昨天吧,网络上看到由于电力和氧气中断,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均死亡。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非常窒息。和平真的来之不易。
HD294384w
1年前
广东
27
早安 看到小君君的书立刻点进来

魔鬼肉筋人
1年前
山西
29
唉,会读的人不会杠,会杠的人不会读。在消除文盲之后,认知差异的本质就变成了是否愿意主动打破和提升认知。

一起过街吧
1年前
河北
32
早上好!好喜欢今天的节目!对于敏感话题我越来越不知该如何去思考,随着长大,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逐渐变得有些“混乱”,太多的立场太多的侧重点。我想现在思考的出发点只能回归最简单的那个,以人为本,先为人,再论事吧。(个人观点,还在成长ing,难免会不够全面😬

杜Du
1年前
未知
33
50:11 哇!!!青蛙刀圣,双厨狂喜,他是我B站关注的第一个UP,从他讲冰与火之歌入坑。

Shiny77
1年前
北京
36
听节目,朋友发来消息,家中老人过世。他感慨前一秒还在呼天抢地,办后事的席间就觥筹交错了。突然想说一句话“大部分人经历一场瓢泼大雨,太阳一出来,压根没有什么所谓后半生漫长的潮湿。”说这些似乎跟节目主题没任何关系,其实想表达的是在北京灿烂的阳光里,遥远世界的战火纷飞可能只是大部分人听到的新闻,只是统计的一组组数字。可是我们能做什么呢?很喜欢超哥的开场白,听你们仨聊这本书,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建立相对理智、理性看世界的角度。

心想事成的南曦Nancy
1年前
河南
42
好巧啊,刚看了一集《他乡的童年》芬兰篇,受到了震撼
杨大壹
1年前
西藏
51
🙌欢迎朋友们留言说说听完这集节目的感受,或者你是如何面对争议很大的话题,怎样跟身边的人讨论的?
🚪下周二,我们会一起聊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以及200年前的“发疯文学”。
🍂祝你有一个温暖的秋天!下周见!
文化有限的超哥
1年前
西藏
70
有没有人在追周老师《第一人称复数》的,击个掌呗~

冷嫣
1年前
陕西
127
一直喜欢周轶君,从他乡的童年,圆桌谈,她以自身女性身份告诉周围女性,不要被自己的身份所限,做你想做的,喜欢她不卑不亢的声线,近期还听了她去读库做的一期节目“全世界都在下雨”,越发喜欢这位女性,顺便安利她的新节目《第一人称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