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查理·芒格的终身智慧:穿越经济迷雾,直面人性与未来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是一场传奇投资人查理·芒格于 2011 年在密歇根大学进行的深度对话。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芒格以他一贯的坦率和犀利,剖析了当时的经济困境、华尔街的道德失灵以及政治体系的功能障碍。你将听到他对于如何度过经济寒冬的实用建议,远不止是投资,更是关于人生的态度。芒格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导致危机的会计准则和监管漏洞,并为美国的未来开出了一剂“猛药”——一场前所未有的可再生能源基建革命。在精彩的问答环节,他更是妙语连珠,就如何抓住人生机遇、看待亚洲崛起、选择职业道路等问题,为在场的年轻学子们提供了超越时间的智慧箴言。这不仅是一场经济论坛,更是一堂关于理性、正直和终身学习的人生大师课。 👨‍⚕️ 本期嘉宾 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沃伦·巴菲特的传奇合伙人。以其深邃的智慧、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多元思维模型)和对商业伦理的坚持而闻名于世。他曾于二战前在密歇根大学主修数学。 Becky Quick:CNBC 王牌财经节目《财经论坛》(Squawk Box)的联合主播,资深财经记者,本场对话的主持人。 🌟 精彩内容 💡 不要自怨自艾,埋头苦干 面对艰难的经济环境,芒格的建议简单而深刻:停止抱怨,像他大萧条时期的叔叔一样坚韧地工作。他认为,在生活中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永远不要自怨自艾……另一件你永远不该有的东西,是嫉妒。这是七宗罪里唯一一个你永远不会从中得到任何乐趣的罪。” 🛠️ “轻易得来的钱会让人彻底腐化” 芒格一针见血地指出,华尔街的道德崩溃源于唾手可得的巨额财富。他严厉批评了为虎作伥的会计行业,称安然公司的会计方法是“按神话计价”,并认为这些本应扮演“裁判”角色的成年人,彻底辜负了社会。 “当白痴和流氓靠着荒谬的理论销售劣质抵押贷款大发横财时,那是一种非常可悲的行为。” 🚀 美国的未来:一场大规模的太阳能革命 当被问及如何刺激经济时,芒格提出了一个宏大而具体的愿景:启动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建计划,全力转向以太阳能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他认为这不仅能创造就业,更是为文明解决最核心的能源问题。 “我说的可不是玉米。用玉米做汽车燃料,是世界历史上最愚蠢的想法之一。” 🤔 人生的少数重大机遇 芒格分享了他曾外祖父的投资哲学:人生中真正能带来巨大改变的机会屈指可数。当这样的机会出现时,必须果断地、大规模地抓住它,而不是畏缩不前。 “如果你看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整个历史,如果你把最好的二十笔交易去掉,我们的记录就是个笑话。” 🏛️ 最佳政治体制?向李光耀学习 在对话的最后,芒格出人意料地将新加坡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政府体系之一”。他建议所有想了解如何有效治理、理性决策的人,都去深入研究李光耀的生平和著作。 “别问查理·芒格,去研究李光耀的生平和著作吧。你会大吃一惊的。”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A Conversation with Charlie Munger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12分钟
3k+
1个月前

#223. 掌控新陈代谢:顶级科学家揭秘生酮饮食如何逆转慢性病、优化大脑与身体机能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英国顶尖商业播客《The Diary of a CEO》 本期嘉宾 Dr. Andrew Knick 的故事,始于一段痛苦的个人经历。他曾是一个重达255磅的肥胖少年,尽管严格遵循所有“健康”建议,最终还是被诊断出患有无法逆转的慢性病。这段经历没有击垮他,反而点燃了他探索健康的终极热情,将他从患者变成了顶尖的代谢学科学家。在本期节目中,Dr. Knick 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揭示新陈代谢的核心秘密,解释为何血糖控制是通往长期健康的金钥匙。他不仅会详细拆解“生酮饮食”的科学原理、实践方法与常见误区,还会现场吃下橘子,用他身上的动态血糖仪实时展示“健康食品”如何引爆你的血糖。这不仅是一堂关于营养学的科学课,更是一份对抗现代食品工业陷阱、夺回身体掌控权的终极行动指南。 👨‍⚕️ 本期嘉宾 Dr. Andrew Knick,一位顶尖的科研学者,他参与了超过100项关于新陈代谢健康、糖尿病和生酮饮食的研究。他本人也是一位一型糖尿病患者,将个人与疾病斗争的经验融入科研,致力于通过科学赋能大众,帮助人们预防慢性病、提升认知能力并优化身体机能。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精彩内容 💡 从患者到科学家:痛苦是最好的燃料 Dr. Knick 的科研之路始于他自己与肥胖和慢性病的斗争。“我完全按照别人说的去做……但我最后还是得了肥胖症。 ”这段亲身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到传统健康建议的局限性,并激励他投身代谢科学研究,最终用科学武器武装自己,也赋能他人。 🧠 告别脑雾,拥抱清晰:生酮的认知优势 你是否也经历过饭后犯困、精力不济?Dr. Knick 解释说,这往往是血糖“过山车”导致的。生酮饮食通过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酮体,能显著提升认知能力和专注力。 “导致酮体利用的饮食干预增加了可用能量,因此可能在保护大脑老化方面显示出潜力。” 🍊 现场实验:一个“健康”橘子的真相 为了直观展示食物对血糖的影响,Dr. Knick 在节目中吃下被认为是“超级食物”的橘子。通过他身上的动态血糖监测仪,听众可以亲眼看到血糖水平在短时间内飙升。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健康食品”可能是隐藏的血糖炸弹。 🏭 戳破食品工业的“美味陷阱” “你基本上需要一个营养学或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才能走进超市看懂标签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Dr. Knick 犀利地指出,食品工业通过“零糖”、“生酮友好”等营销标签和精心设计的超加工配方,制造出让人无法抗拒的“食物噪音”,驱动我们过度消费,而这并非偶然。 💪 自我实验:成为自己的健康专家 (N of 1) Dr. Knick 强调,科学研究提供的是人群平均值,但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可能就是那个研究中没有反应的人”。他鼓励每个人都进行自我实验,亲自尝试不同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密码,而不是盲从任何单一的建议。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The Diabetes Doctor: Keto’s Shocking Effect On Your Brain! If You Do This, You'll Die 10 Years Early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86分钟
1k+
1个月前

#222. 沃伦·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传奇演讲:投资与人生的终极智慧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这是一场投资界奉为圭臬的不朽演讲。1998年,沃伦·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与商学院学生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在这场智慧盛宴中,巴菲特不仅分享了他沿用一生的格雷厄姆式投资心法,更用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思想实验和经典案例,阐述了他对商业、人性和幸福的深刻洞见。你将听到他著名的“经济护城河”理论、对“能力圈”的坚守、以及从“时思糖果”和“可口可乐”等传奇投资中提炼的商业本质。他还剖析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溃的教训,并给出了关于职业选择和人生习惯的肺腑之言。本期内容不仅是写给投资者的实战指南,更是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的人生哲学课。 👨‍⚕️ 本期嘉宾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CEO,被誉为“奥马哈先知”、“股神”。他以遵循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而闻名于世,通过长期、专注的投资创造了惊人的财富神话,是全球最受尊敬的投资家和慈善家之一。 🌟 精彩内容 💡 人生的选择:你会买入哪位同学 10% 的人生? 巴菲特通过一个精妙的思想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真正品质。他认为,决定一个人长期价值的并非智商或精力,而是诚实、慷慨等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养成的习惯。 “习惯的枷锁,起初轻得难以察觉,直到最后重得无法挣脱。但在你们这个年纪,你们可以拥有任何你想要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 经济护城河:寻找拥有宽阔护城河的伟大企业 巴菲特将伟大的公司比作一座被宽阔护城河保护的城堡。这条护城河可以是低成本、强大的品牌、专利或地理位置。他强调,投资者的任务是识别并投资于那些护城河不断变宽的公司。 “如果你有一座美妙的城堡,外面总会有人想来攻击它……我们想往护城河里扔鳄鱼、鲨鱼,什么都行,来抵御竞争者。” 💰 聪明的傻瓜: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溃中学到的教训 巴菲特复盘了LTCM的倒掉,指出一群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如何破产的。核心教训是:为了赚你本不拥有也不需要的钱,而去冒险赌上你确实拥有而且确实需要的东西,是愚蠢至极的。 “你的智商多高都无关紧要。如果你为了对你来说不重要的东西,去冒险赌上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这根本就说不通。” 🎯 能力圈法则:待在自己能理解的领域 巴菲特反复强调,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坚守在自己的“能力圈”内。重要的不是圈子有多大,而是清楚地知道圈子的边界在哪里,并坚决不踏出边界。 “投资就是投入资金,并确保在未来能以一个合理的回报率收回更多的钱。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明白你投资的是什么。” 🎟️ 卵巢彩票:关于运气、公平与幸福的终极思考 在演讲的最后,巴菲特提出了“卵巢彩票”的概念:如果在出生前你可以设计世界规则,但不知道自己会抽中哪个身份,你会怎么做?这个深刻的思考引导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幸运,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公平的社会。 “你会参与我所说的‘卵巢彩票’。那将是你生命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将决定你出生在这里,还是在阿富汗。”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Warren Buffett speaks with Florida University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84分钟
2k+
1个月前

#221. 如何打造一款备受喜爱的 AI 产品|对话Granola CEO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风投 First Mark 出品的播客 MAD,主持人 Matt Turck 与 AI 笔记应用 Granola 的创始人兼 CEO Chris Pedregal 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Granola 作为一款发布仅一年多的产品,却已成为风靡硅谷的“第二大脑”,被无数科技圈人士誉为“改变生活”的工具。这期节目堪称一堂如何在 AI 时代打造爆款产品的大师课。为何他们坚信 Granola 的定位是“思考工具”,而不仅仅是会议记录器?在产品设计中,他们为何做出砍掉一半功能的惊人决定?作为后来者,他们又是如何思考与 OpenAI 等行业巨头的竞争?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产品策略的探讨,更是一次对 AI 如何重塑我们工作与思考方式的深刻洞见。 🎙️ 本期嘉宾 Matt Turck, First Mark 合伙人, MAD 播客主持人。 Chris Pedregal, Granola 创始人兼 CEO。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精彩内容 ✨ 少即是多:砍掉50%功能的极简产品哲学 在公开发布前,Granola 团队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将已经开发得非常复杂的产品重新设计,砍掉了一半的功能。Chris 认为,在一个充满噪音的时代,简洁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这种对产品体验的极致追求,是 Granola 能够让用户感到“惊艳”并脱颖而出的关键。 “我们审视了所有功能,然后砍掉了百分之五十。我们基本上是重新设计,砍掉了一半的功能。” 🧠 不做会议记录器,要做“思考工具” Granola 的创立初心并非进入拥挤的会议记录赛道,而是源于一个更大的愿景:AI 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思考方式,世界需要一个全新的“思考工具”来支持这一转变。会议只是获取用户上下文信息的最佳切入点,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具备上下文感知能力的工作空间”。 “我们不把自己看作一个会议记录器,我们想做的是一个‘思考工具’。……AI 将改变人类的工作和思考方式,必须有一个工具来支持这种转变,而这正是我们想做的。” 🤫 后来者的生存法则:为何要打磨产品,而非匆忙发布MVP 面对一个极其拥挤的市场,Granola 选择潜心开发近一年才公开发布。Chris 分享了他的反“MVP”理念:当今用户注意力被高度稀释,一个打磨精致、能带来惊艳第一印象的产品,远比一个功能不全的 MVP 更容易突围。在发布前,通过小范围用户测试快速学习,比公开发布后被海量相同反馈淹没更高效。 “市场真的非常非常拥挤。所以推出一个更精致的产品,让人们一用就感到惊艳,是脱颖而出的一个方法。” 🎯 小公司的竞争壁垒:如何与OpenAI等巨头共存 面对“为什么 OpenAI 不做这个?”的灵魂拷问,Chris 提出了清晰的竞争策略。OpenAI 的目标是为所有人做所有事,而创业公司的机会在于为特定的使用场景和特定类型的用户,提供远超于通用工具的极致体验。通过深度聚焦和量身定制,小公司依然可以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OpenAI 会想为所有人做所有事。而我认为问题在于,我们能否为特定的使用场景和特定类型的用户,提供远超于他们的体验?” 🔮 AI的终极形态:从“第二大脑”到深度研究伙伴 Granola 的未来远不止于会议笔记。Chris 描绘了一个激动人心的蓝图:当 AI 拥有了关于你的海量上下文后,它将成为你的深度研究伙伴。你可以向它提出复杂问题,比如“在我过去两年的所有会议里,哪家公司最适合领投我们的C轮融资?”,并在几秒内得到惊人智能的答案。 “一个你可以问的问题是:‘在我们过去两年见过的所有人里,哪些公司最有可能领投我们的 C 轮融资?’……它可以在二十秒内遍历我两千五百次会议,然后给出一个惊人智能的答案。”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How to Build a Beloved AI Product - Granola CEO Chris Pedregal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58分钟
1k+
1个月前

#220.脑机接口前沿:运动、昏迷、抑郁、人工智能融合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科技播客《Big Technology》,与脑机接口公司 Precision Neuroscience 的两位创始人 Michael Major 和 Ben Rappaport 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对话。Ben 不仅是执业神经外科医生,更是 Neuralink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们将揭示一项革命性的脑机接口技术:一种无需刺入大脑组织、像透明胶带一样轻薄的柔性电极阵列。这项技术不仅更安全,还能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和广度绘制大脑皮层的活动图谱。节目将深入探讨,为何我们绝大多数的意识体验都发生在“大脑表面”?我们能否利用这项技术,为大脑建立一个“基础模型”?除了帮助瘫痪者,这项技术未来将如何用于预测抑郁症、与昏迷患者沟通?以及,人类的记忆究竟能否像科幻电影里那样被“下载”?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前沿医疗科技的讨论,更是一次对大脑、意识到人机融合未来的深刻思考。 🎙️ 本期嘉宾 Michael Major, Precision Neuroscience 首席执行官。 Ben Rappaport, Precision Neuroscience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执业神经外科医生,Neuralink 联合创始人之一。 🌟 精彩内容 🧠 无损贴片式电极:一种更安全的脑机接口 Precision 的技术核心是一个比透明胶带还薄的柔性电极阵列,它直接贴合在大脑表面,无需刺穿或损伤任何神经组织。这种非侵入性的设计不仅保证了安全性,也使得接口的移除和升级成为可能,为脑机接口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 “它实际上比一段透明胶带还要薄…它的设计就是为了放置在大脑表面,而不会刺穿或损伤神经组织。” 🌍 意识的表面:为何大脑皮层是关键 嘉宾 Ben Rappaport 解释了一个核心观点:人类几乎所有的意识体验,从运动、感到视觉,再到决策和记忆,都发生在大脑表面的皮层区域。因此,通过高分辨率地读取大脑表面的电信号,就足以捕捉到与我们和世界互动最相关的信息。 “我们几乎所有的意识体验,无论是运动、感觉、视觉,还是决策、记忆,基本上都发生在大脑的表面,我们称之为皮层。” 🩺 数字生物标志物:预测抑郁症与癫痫的未来 脑机接口的未来应用远不止于运动控制。通过长期监测大脑特定区域的电信号,可以识别出预示疾病发作的“数字特征”,就像为大脑做“血检”。这有望在抑郁症复发或癫痫发作前进行预警和干预,挽救生命。 “当他们开始进入抑郁复发期时,大脑的那个区域会出现特定的数字信号特征,这些特征能预测他们即将复发。这对于那些可能因严重难治性抑郁症而产生自杀念头的人来说,是可以挽救生命的。” 💾 大脑记忆之谜:为何记忆无法像文件一样被“下载”? 与数字存储不同,大脑中的记忆并非储存在特定“地址”的静态文件。它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需要被特定线索“触发”才能被重构和回忆。因此,直接“下载”一段记忆在目前的科学认知下是不存在的,但 BCI 可以帮助我们无缝连接到外部的数字记忆库。 “大脑储存记忆的方式和我们理解的数字世界里储存记忆的方式非常不同…为了从大脑中读出一个记忆,你必须刺激那个代表着这个集体记忆的网络,并且你必须用某种东西来触发回忆,然后网络会补全或重现那个记忆。” 🗣️ 唤醒“深海”:与意识障碍患者建立沟通桥梁 对于那些看似昏迷,但可能仍有内在意识的患者(认知运动分离状态),脑机接口有望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解码他们想象运动时产生的大脑信号,或许能让他们回答“是”或“否”的问题,与外界重新建立连接。 “我想,处于那种状态,有意识…却因为无法控制身体肌肉而完全无法交流,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处境。所以,我认为这座桥梁有潜力变得非常重要。”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Frontier: Movement, Coma, Depression, AI Merge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63分钟
1k+
1个月前

#219. 终结内耗的人生心法:用「Let Them」理论,重掌人生主导权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全球知名的播客节目《The Jay Shetty Podcast》。 本期嘉宾是现象级畅销书作家梅尔·罗宾斯(Mel Robbins),她将分享一个引爆全网、改变无数人思维方式的强大工具——「随他们去」(Let Them) 理论。这个理论看似简单,却是一剂解决内耗、重获内心平静与力量的良药。它的核心分为两步:首先,对那些你无法控制的人和事,坦然地“随他们去”,让他们展现真实的自己;然后,也是更关键的一步,对自己说“让我来”,将全部精力聚焦于你唯一能掌控的三件事:你的思想、你的行动和你的情绪。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学会如何运用这一理论,解决从职场PUA、伴侣不洗碗,到家人让你失望、朋友在背后议论你等一系列现实难题。如果你常常因他人的言行而感到焦虑、沮丧或无力,那么这堂课将教会你如何划清边界,把浪费在别人身上的精力收回来,投资于自己的人生。 👨‍⚕️ 本期嘉宾 梅尔·罗宾斯(Mel Robbins),全球最受欢迎的励志演说家之一,现象级畅销书作家。她以简单、实用且极具影响力的思维工具而闻名,如“五秒法则”。她的新理论「随他们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超过1500万人的热烈讨论,被誉为是处理人际关系和终结内耗的革命性心法。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随他们去」理论的核心 02:09 什么是「随他们去」理论:一个两步走的思维工具 04:53 关键区别:「随他们去」为何比「让它过去」更强大? 06:45 力量的源泉:“让我来”专注于你能控制的三件事 08:21 深度剖析:我们为何如此痴迷于控制无法控制的事? 在日常与职场中重获能量 10:28 精神内耗的真相:你为什么总是感觉那么累? 12:24 实战演练:从超市排队的烦躁中夺回你的精力 24:15 应对有毒环境:如何与自恋、戏剧化的家人或同事相处 改变亲密关系的相处之道 15:05 “他不洗碗”难题:如何将理论应用于伴侣关系 21:02 理论的深层智慧:让TA去,也意味着让TA揭示真实的自己 30:04 告别内疚:如何处理“让父母失望”的困境 52:53 走出心碎的30天法则:如何科学地疗愈失恋创伤 成为内心更强大的人 38:59 摆脱他人眼光的枷锁:让他们去想负面的东西 42:58 当别人在背后议论你:如何从焦虑中解脱 01:04:42 从嫉妒到启发:让他人成功,为自己引路 01:04:42 成年人友谊的三大支柱:为什么交朋友越来越难? 如何真正地帮助他人 01:13:06 支持与纵容:如何帮助你爱的人,而不毁掉他们 01:18:01 AABC技巧:一个帮助他人改变的实用沟通模型 🌟 精彩内容 💡 「随他们去」理论:一个两步终结内耗的强大心法 梅尔·罗宾斯揭示了这个理论的两个核心步骤。第一步是“随他们去”,即承认你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情绪,从而把自己从无效的挣扎中解放出来。第二步是“让我来”,将注意力转回自身,专注于你唯一能控制的三件事:你的想法、你的行动和你的情绪回应。这不仅是放手,更是力量的收回。 “当你说‘让我来为自己如何回应这件事负起责任’时,你会发现,‘责任’这个词的内核,其实就是‘回应的能力’。” 💔 让TA去,也意味着让TA揭示真实的自己 这个理论有一个颠覆性的深层含义:当你在关系中说“随他们去”,你不仅是在接受他们的不完美,更是在给予他们空间,去完全地、真实地展示他们是谁。如果他们的行为反复告诉你,你的需求并非他们的优先事项,那么你就必须接受这个真相,而不是活在自己幻想的“理想关系”中。 “他们的行为正在告诉你真相……你必须让他们揭示这一点,因为这也是‘让他们去’的含义。” 🍽️ 从伴侣不洗碗到家人让你失望:用新视角处理亲密关系难题 梅尔将理论应用于极其生活化的场景。面对伴侣不洗碗的挫败感,第一步是“随他们去”,先让自己情绪平复;第二步是“让我来”,负责任地进行一场关于“为什么这件事对我很重要”的对话。面对让家人失望的内疚感,“让他们失望吧”反而是一种尊重,而“让我来”则是让你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做决定,而非被愧疚绑架。 “如果我改变计划,是因为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好女儿,这让我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我为我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主宰我自己的决定。” ❤️ 走出心碎的30天法则 面对分手,梅尔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建议:你必须遵守一个为期三十天的“零接触”规则——不看照片、不听语音、不查社交媒体。因为你不仅要让那个人离开你的生活,更要戒断你神经系统中与他们相关的旧有模式。这是一个艰难但必要的过程,是真正“让他们走”,然后“让自己前行”的第一步。 “克服失恋、度过心碎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经历它。没有捷径,只有拖延。” 🤝 成年人友谊的三大支柱:为什么交朋友越来越难? 梅尔解释了成年后友谊模式的转变,并总结出维持友谊的三大支柱:接近性(Proximity)、时机(Timing)和能量(Energy)。当一段友谊自然消退时,往往是这三大支柱之一发生了变化,而不是任何人的错。理解这一点,能让你用更平和、更有同情心的方式“随他们去”。 “你越是让人们过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就会变得越好,你也会成为一个更有同情心的人。”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Mel Robbins: The ‘Let Them Theory’ (A Life-Changing Hack That 15M People Can’t Stop Talking About)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83分钟
2k+
2个月前

#218. AI时代的生存法则:Airtable CEO亲述如何重塑十年老业务,从CEO回归一线码农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在科技和产品圈极具影响力的播客《Lenny's Podcast》 本期嘉宾是无代码巨头 Airtable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Howie Liu。他将直面每个成熟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生存级难题:如何在 AI 时代彻底重塑一个已经运营了十多年的业务?在这场对话中,你将听到一个有趣的趋势“IC-CEO”,即创始人 CEO 们如何回归一线,亲自写代码、做产品,以应对 AI 时代的挑战。Howie 分享了他们如何将公司重组为“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团队,以此来极大地加速 AI 项目的推进。同时,他还会深入剖析,在 AI 新世界中,产品经理、工程师和设计师需要培养哪些跨界技能才能脱颖而出,以及为什么鼓励员工去“玩”AI 产品比开会更重要。如果你正在为公司或个人如何在 AI 浪潮中成功转型而苦恼,那么 Howie 的经验将为你提供一份宝贵的实战指南。 👨‍⚕️ 本期嘉宾 Howie Liu,知名无代码平台 Airtable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他带领 Airtable 从一个初创公司成长为估值超百亿美元的行业巨头,深刻影响了软件开发大众化的进程。在 AI 时代,他率先实践“IC-CEO”理念,回归一线,亲自推动公司的 AI 转型,为成熟企业的变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IC-CEO:创始人的回归与自我革新 04:33 直面危机:回应关于 Airtable 财务状况的负面传闻 08:13 “IC-CEO”趋势:为什么 CEO 必须回归一线,亲自动手 10:40 成为“首席品味官”:通过“玩”AI 来保持产品直觉 13:57 时间管理革命:如何调整日程,为亲力亲为创造时间 为速度而生:快思考与慢思考团队 15:29 组织重构:将团队拆分为“快思考”与“慢思考”两个引擎 18:07 “快思考”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备创业精神的“全栈”思考者 AI 时代的产品与增长新范式 21:55 回归初心:从销售驱动重返产品驱动增长(PLG) 25:44 灵魂拷问:如果今天从零开始,你会怎么做? 33:09 文化变革:鼓励团队“玩”AI,而不是开会 未来技能图谱:人人都是“独角兽” 35:14 角色融合:AI 如何重塑产品经理、工程师和设计师 41:42 产品心法:“感觉”先行,“评估”断后 44:46 打破壁垒:让每个人都对最终结果负责 创始人的十年反思 46:30 最反直觉的经验:警惕“工业化”管理,拥抱“创始人模式” 49:51 给自己的建议:永远不要远离你热爱的细节 51:31 行动号召:现在是成为“构建者”的最好时代 54:26 闪电问答环节:推荐书籍、影视剧、喜爱的产品和人生座右铭 🌟 精彩内容 💡 IC-CEO 趋势:从万米高空回到驾驶舱 Howie Liu 认为,在 AI 时代,CEO 不能再满足于制定战略,必须回归一线,亲自动手写代码、做产品。只有深入细节,才能真正理解 AI 的可能性,做出有“品味”的决策,带领公司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我看来,每个软件产品都得推倒重来……那种站在万米高空,想着‘扔一堆人过去就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 🚀 快思考 vs. 慢思考:为 AI 重组团队 为了应对 AI 带来的速度挑战,Airtable 将团队重组为两个部分:“快思考”团队负责以极高频率发布实验性的 AI 新功能,吸引用户和流量;“慢思考”团队则负责构建稳定、可扩展的核心基础设施,确保创新能够落地生根。 “快思考团队做的 AI 项目能带来流量和兴奋点……而慢思考团队的工作,则能让这些早期的种子成长为大规模部署。” 🤔 灵魂拷问:如果今天从零开始,你会怎么做? Howie 提出的这个战略问题,是所有成熟企业在 AI 转型中必须回答的。他认为,领导者必须诚实地评估现有资产是成功的基石还是拖累的包袱。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最理性的选择就是卖掉公司。 “如果让你带着同样的使命,从零开始再做一家公司,你会怎么用纯 AI 原生的方式去实现它?要是想不出来,那你就该找个买家了。” 🎮 “玩”是第一生产力 Howie 强调,应对 AI 时代最好的方式不是开会或写文档,而是亲手去“玩”最新的 AI 产品。他鼓励员工,如果需要,可以翘掉一周的会议,只为了深入体验和探索市面上所有相关的 AI 工具,从中获得真正的洞察和灵感。 “如果谁想花一天,甚至一整周的时间……就为了去把那些你觉得可能跟 Airtable 相关的 AI 产品玩个遍,尽管去。” 🦄 人人都是“独角兽”:AI 时代的人才新模型 AI 正在模糊传统职能的边界。未来最有价值的人才将是“复合型独角兽”——无论是产品经理、工程师还是设计师,都需要在另外两个领域达到及格线以上,具备跨界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三个角色里,谁要是能跨界到另外两个领域,谁的优势就特别大……作为 PM,你得让自己越来越像个复合型人才,既能做产品、会捣鼓原型,设计品味还不能差。”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How we restructured Airtable’s entire org for AI | Howie Liu (co-founder and CEO)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60分钟
99+
2个月前

#217. Lex|Scott Horton:反对战争和军工复合体的论证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克隆了 Lex Fridman 的播客。 Lex 深度对话被誉为对美国外交政策长达三十年的“史诗级控诉”。嘉宾斯科特·霍顿以其四十七万字巨著《被挑衅》为基础,系统揭露了华盛顿权力精英、军工复合体以及外国游说集团(尤其是新保守主义者与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如何通过精心策划的谎言,推动美国卷入代价巨大的“反恐战争”和与俄罗斯的“新冷战”。对话从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虚假理由(WMD、婴儿孵化器骗局)讲起,到奥巴马/拜登时期“转向”政策对叙利亚内战和ISIL的推波助澜,再到北约东扩如何直接导致乌克兰危机。霍顿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美国政府的虚伪与傲慢,认为这些对外干预政策不仅没有带来安全,反而制造了更多的恐怖主义和全球不稳定。 ⚙️ 本期嘉宾 斯科特·霍顿(Scott Horton):美国最知名的反战活动家、外交政策专家、历史学者。他是反战网(antiwar.com)的主编和自由意志研究所(The Libertarian Institute)的创始人。著有《被挑衅:华盛顿如何挑起与俄罗斯的新冷战与乌克兰的灾难》和《够了:反恐战争是如何失败的》等书。他以对美国帝国主义的尖锐批判和对原始历史文献的详尽引用而闻名。 🌟 精彩内容 💸 军工复合体的胜利与八万亿美元的代价: 斯科特·霍顿引用“战争成本项目”数据,揭示了后九一一时代战争造成的近百万人直接死亡和数百万间接死亡,以及高达八万亿美元的财政支出。他将现代战争视为一种“供给侧实体”,由洛克希德·马丁等军火巨头通过智库和游说团体推动,以此维持“国防工业基础”的盈利。 🇮🇱 新保守主义的“彻底决裂”计划与伊拉克战争: 深入揭示了以理查德·珀尔和戴维·沃姆瑟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者如何与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合作,推动伊拉克政权更迭。其核心目的之一是为了以色列的战略利益,包括获得伊拉克石油管道,以及消除逊尼派世俗政权对“什叶派新月轴心”的制衡。 💣 “反作用力”(Blowback)的恶性循环: 从对阿富汗圣战者的支持,到叙利亚战争中对反阿萨德武装(包括基地组织分支)的间接支持,美军的干预行为不断制造和激化恐怖主义。九一一事件、伊拉克叛乱以及后续一系列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都是美国中东政策的直接后果。 🕊️ 北约扩张与乌克兰灾难的挑衅根源: 明确指出美国在冷战结束初期曾向戈尔巴乔夫做出不东扩北约的口头承诺,但随后被克林顿和小布什政府违背。这种将军事同盟不断推向俄罗斯边境的政策,以及对乌克兰内政的干预(如2014年Maidan革命),被俄方视为致命安全威胁,最终导致了2022年的全面战争升级。 🇵🇸 哈马斯、以色列与战争目的: 揭露了内塔尼亚胡政府如何长期“控制火焰的高度”,通过支持加沙的哈马斯来分化巴勒斯坦人,以获得“无人可谈和平”的借口,避免建立巴勒斯坦国。同时,霍顿尖锐批判了美国对加沙种族灭绝的支持,并警告这只会招致更多的反美恐怖主义。 🔍 英雄告密者与被掩盖的真相: 致敬了像丹尼尔·埃尔斯伯格(泄露“五角大楼文件”)和加里·韦布(揭露CIA与可卡因交易丑闻)等历史人物,并指出政府系统性地利用“高尚的谎言”来欺骗公众,将对外干预伪装成对国家利益的保护。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478 – Scott Horton: The Case Against War and the 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576分钟
1k+
2个月前

#216. Lex|亲历Windows帝国崛起:与传奇工程师聊聊任务管理器、三维弹珠台和NT内核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Lex Fridman Podcast 本期嘉宾是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Dave Plummer。他不仅是微软的资深工程师,参与了Windows 95、NT和XP的开发,更是我们每天都可能用到的Windows任务管理器、Zip压缩功能以及经典的三维弹珠台游戏的缔造者。这期节目将带您穿越回个人电脑的黄金时代,聆听用机器语言编写游戏的硬核往事,和微软帝国崛起时的内部故事。我们将听到这些经典工具诞生背后的第一手叙述,以及他从7-11便利店员到软件巨匠的传奇人生。更难得的是,Dave作为一位自闭症者,将深刻而真诚地分享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如何成为编程世界中的一种超能力。 ⚙️ 本期嘉宾 Dave Plummer,微软资深工程师,传奇程序员。他参与开发了Windows 95, NT, XP等多个核心操作系统,并一手缔造了Windows任务管理器、Zip文件夹等至今仍在使用的关键工具,还将经典的《太空军校生弹珠台》移植到了Windows。他也是热门YouTube频道《Dave's Garage》的创作者,同时是一位作家,分享自己作为自闭症者的生活与见解。 🌟 精彩内容 🤯 一个改变世界的“副业项目”:任务管理器诞生记 任务管理器最初只是Dave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开发的业余项目。他追求的不是复杂的功能,而是极致的可靠与小巧。为了节省空间,他甚至选择不链接C运行时库,手动处理对象的析构,最终将这个强大的工具压缩到了仅有87KB。 “这是一个我最初为自己需求而开始的业余项目...我不太担心功能,我想要的是一套基本的功能...但我希望它非常健壮。所以,它既健壮又小巧,最初的版本大概只有八十七 K。” 🧠 自闭症是程序员的超能力?揭秘“单向专注”的力量 为什么许多伟大的程序员都在自闭症谱系上?Dave用“单向专注”理论解释了这一点。这种全身心投入单一任务、简化问题并对事物内部原理抱有极致好奇心的思维模式,正是构建复杂软件系统所需的核心能力。 “自闭症的基本思维理论叫做“单向专注”(monotropism)。基本上,这意味着我的大脑只做一件事,而且做得非常专注...我认为是那种单一的专注力,以及将问题简化的能力,还有对事物内部是什么的终极好奇心...我认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程序员,这是一个好习惯。” 🥶 从7-11到微软:一个改变人生的“顿悟时刻” 在成为软件巨匠前,Dave曾是一名高中辍学生,在7-11便利店打工。在一次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他手上扎了上千根木刺,这个痛苦的瞬间让他幡然醒悟,决心重返校园,并最终通过一封“冷邮件”敲开了微软的大门。 “手上扎了大概一千根木刺,当时气温是零下四十度。那感觉真是糟透了...我想那真的是我的转折点,我意识到我必须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 硬核调试:在没有源代码的年代,跨四种CPU架构修复Bug 在NT开发的黄金时期,调试远比现在困难。Dave回忆,他一天中有一半时间都在汇编语言层面进行调试,并且需要同时处理Intel、MIPS、Alpha和PowerPC四种完全不同的指令集,堪称程序员的终极耐力赛。 “大概你一天中有一半的时间都要花在调试上...我们当时要处理四种指令集,因为我们在做 Intel、MIPS、Alpha 和 PowerPC。所以,崩溃发生在哪台机器上,你就得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指令集、寄存器等等。”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479 – Dave Plummer: Programming, Autism, and Old-School Microsoft Stories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17分钟
99+
2个月前

#215. Google团队揭秘最新图像模型 Nano-Banana 的幕后故事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深入 Google DeepMind 的播客《Release Notes》,与 Gemini 全新原生图像生成模型背后的核心团队成员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本期嘉宾包括 Kaushik Shivakumar、Robert Riachi、Nicole Brichtova 和 Mostafa Dehghani,他们是该模型的研究与产品负责人。在这期节目中,你将了解到这次更新如何实现了业界顶尖的图像质量飞跃。团队成员们将通过生动的“香蕉服”和“80年代购物中心”等实例,现场演示 Gemini 强大的多轮编辑、自然语言交互和角色一致性保持能力。你还会听到许多幕后故事:开发团队如何利用“文本渲染”这一看似不相关的指标作为衡量模型结构理解能力的“试金石”?“交错生成”技术如何像语言模型的“思考链”一样,将复杂的图像创作任务分解执行?以及,未来的图像生成模型将如何从追求“美观”走向追求“智能”。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发布介绍,更是一堂关于前沿 AI 图像技术如何演进的深度解析课。 🎙️ 本期嘉宾 Kaushik Shivakumar, Robert Riachi, Nicole Brichtova, Mostafa Dehghani,Google DeepMind 团队成员,Gemini 原生图像生成模型的研究与产品负责人。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精彩内容 🗣️ 自然语言驱动的多轮编辑 Gemini 的新能力允许用户通过非常自然的对话方式,对图像进行连续、多轮的编辑。不再需要复杂的提示词工程,只需像和人聊天一样下达指令,模型就能理解并执行,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用户可以用非常自然的语言和模型互动。我不需要输入一长串提示词,我只是给出非常自然的指令,就能跟模型进行多轮有趣的对话。” 🎬 交错生成:上下文中的创意构思 模型可以按顺序生成多张图片,并且在生成后续图片时会参考前面已生成的内容。这使得模型能在保持主题或角色一致性的前提下,进行多种风格的创意探索,就像在一个连续的上下文中进行创作。 “模型会参考前面已经生成的图片,然后决定是生成一张完全不同的,还是只做微小的修改。它至少拥有已经生成内容的上下文信息。” ✍️ 文本渲染:衡量图像质量的“试金石” 团队发现,模型渲染文本的能力,能很好地反映其生成图像整体结构的能力。当模型能处理好文本这种结构化信息时,它处理图像中其他结构的能力也会更强,这成为了一个评估模型整体质量的有效代理指标。 “文本渲染能力能很好地反映出模型生成场景结构的能力有多强。” 🧩 图像生成的“思考链” 面对极其复杂的编辑或生成指令,模型可以将其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然后一步步执行。这种“分步思考”的方式,类似于语言模型中的“思考链”,让模型能够完成过去一次性生成难以实现的复杂任务。 “你可以让模型把一个复杂的指令…分解成好几个步骤,然后一步一步地进行编辑…这跟我们在语言模型上做的‘思考链’非常像。” 🧠 未来的模型:追求“智能”而非仅仅“美观” 团队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一个“智能”的图像生成模型。这种智能体现在,模型不仅能生成高质量的图像,更能理解用户的深层意图,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生成比用户原始指令更好的结果,让用户感觉在与一个聪明的创意伙伴互动。 “当用户和它互动时,他们不仅会被图像质量惊艳到,更会觉得:‘哇,这东西真聪明。’”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Behind the scenes of Google's state-of-the-art "nano-banana" image model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7分钟
1k+
2个月前

#214. 增长、人才、护城河:一堂来自Lovable创始人的AI百亿美金实战课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全球顶尖的创投播客《The Twenty Minute VC》。 本期嘉宾 Anton Osika 是 AI 圈现象级公司 Lovable 的创始人。他的公司,一个能让你无需代码就构建应用的 AI 平台,在短短七个月内就实现了年化收入从零到一亿美元的惊人增长。在这场信息密度极高的对话中,Anton 分享了他独特的识人标准——“成长斜率”,并大胆预测下一个领先的AI大模型将来自中国。他还给出了他对 Grok、OpenAI 和 Anthropic 的投资选择,并解释了为何大学教育不再是学习的最佳场所。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惊人增长的故事,更是一堂关于如何在AI时代构建团队、定义产品护城河、直面巨头竞争的实战大师课。 👨‍⚕️ 本期嘉宾 Anton Osika,AI 应用构建平台 Lovable 的创始人兼 CEO。他带领 Lovable 在 7 个月内实现了从 0 到 1 亿美元年化收入的指数级增长,致力于通过 AI 赋能新一代创业者,让软件构建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快速。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人才与团队的军备竞赛 02:30 资本 vs 人才:AI 创业首先是一场顶尖团队的竞赛 05:10 独特的识人标准:“成长斜率”比背景更重要 08:45 创始人的自我进化:在“创始人模式”与“结构化”之间寻找平衡 品牌、护城河与商业模式 15:20 品牌是信任的基石,重要性仅次于人才 17:00 AI 时代的护城河:打造用户因创造了太多价值而无法离开的平台 18:45 “从大炮射出的小鸡”:AI 创业的生存法则就是拼命扇动翅膀 22:10 单元经济的真相:如何从“过路财神”走向平台价值 26:30 为明天而构建:不为当下的模型优化,而是为未来的能力做准备 AI 生态与竞争格局 33:15 与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竞合关系 35:00 GPT-4o 深度剖析:“过于雄心勃勃”的权衡 37:30 Lovable 的模型策略:混合使用,各取所长 39:00 下一个技术奇点:AI 的超个性化 引爆增长:用户、市场与未来产品 42:00 一亿美金年收入构成:80% 来自未来的创始人 45:30 使命与商业:赋能新一代 AI 原生创业者 52:10 与 Figma 的终局之战:AI 将颠覆缓慢的设计流程 58:00 五年后还写 Prompt 吗? 文化、安全与全球化 1:01:30 直面竞争与安全挑战:如何比人类开发者更安全 1:07:15 欧洲 vs 硅谷:在“困难模式”中发现独特优势 1:11:00 胜利就是最好的文化:关注影响力而非工作时长 快问快答:犀利洞察 1:25:00 做多 Grok,做空 OpenAI? 1:28:15 惊人预测:下一个领先的 AI 大模型将来自中国 1:31:00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未来工作的变迁 1:36:10 对 AI 的终极担忧:人类的好胜心 终极愿景 1:38:00 Lovable 的 2035:成为人与 AI 交互的主要界面 🌟 精彩内容 💡 人才的“成长斜率”法则 Anton 的核心招聘标准并非经验或背景,而是“成长斜率”。他认为,如果在与候选人的对话中,自己能学到很多东西,且对话充满活力,这预示着该候选人能在公司中高速成长,创造巨大价值。 “如果我和某人交谈时,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通常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说明他能很好地适应公司,成长斜率会非常高。” 🚀 AI创业如同“炮轰小鸡” 面对 AI 领域激烈的竞争,Anton 提出了一个生动的比喻:AI 创业公司就像从大炮里射上天的小鸡,每天都有新的小鸡被射出来。生存的唯一法则就是拼命扇动翅膀,飞得比别人更快更高。 “一旦你开始获得增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拼命扇动翅膀。因为每天都有新的小鸡从大炮里射出来。” 💰 做多Grok,做空OpenAI 在对三大 AI 巨头的投资选择中,Anton 语出惊人。他选择做多 Grok,理由是其团队拥有更高的“成长斜率”和士气;而考虑到 OpenAI 近期的内部动荡,他倾向于做空。 “我更看重 Grok 团队的成长斜率。他们在做一件我非常敬佩的事……他们的士气超级高。而 OpenAI 呢,刚经历了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儿。” 🎓 大学不是学习的最佳场所 Anton 对传统教育提出了颠覆性看法,认为大学并非学习的最佳场所,其高昂的时间和机会成本,远不如直接进入社会实践来得有价值。 “我认为大学不是学习的最佳场所,不管你学什么专业都一样。你应该走出去,真正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 下一个顶级AI大模型将来自中国 在被问及未来是否会出现新的领先模型时,Anton 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会,而且将来自中国。他认为中国有五五开的概率做出最顶尖的模型。 “会。来自中国。……我确实认为他们有五五开的概率会做出最顶尖的模型。” 🤝 未来的完美AI合伙人 Lovable 的终极愿景是成为创业者的“完美 AI 合伙人”。它将覆盖从创意构思到产品增长、营销优化的整个生命周期,彻底改变软件的构建和运营方式,成为人类与 AI 交互的核心界面。 “它会是你的完美合伙人。你带着你的想法去找它,从创意阶段开始,一直到你有了客户后发展业务的整个过程。”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Lovable CEO, Anton Osika: The State of Foundation Models, Grok vs OpenAI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74分钟
1k+
2个月前

#213. 解读 A16Z AI 百强榜:Vibe Coding 爆火与14家“全明星”公司的诞生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A16Z Podcast 本期嘉宾是来自硅谷顶级风投 A16Z 的合伙人 Olivia Moore 和 Justine Moore,她们将为我们深度解读最新发布的“消费级 AI 100 强榜单”。这份榜单追踪了全球真实用户的行为数据,揭示了除了 ChatGPT,人们到底在用哪些 AI 产品。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哪些曾经火爆的应用正在退潮,而像“Vibe Coding”这样的新品类又是如何异军突起,在短时间内创造上亿美元的收入。此外,两位嘉宾还将首次揭晓连续两年霸榜的14家“AI全明星”公司,并剖析 Google 和中国 AI 公司在榜单上的强势表现。这不仅是一份产品清单,更是一幅描绘未来的 AI 应用趋势图。 ⚙️ 本期嘉宾 Olivia Moore & Justine Moore,全球顶级风险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 的合伙人。她们专注于消费科技领域的投资,是“消费级 AI 100 强”榜单的发起者和核心分析师,对全球 AI 应用的真实用户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理解。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精彩内容 👑 首次揭晓!连续霸榜两年的14家“AI全明星”公司 哪些公司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榜单首次评选出连续五期上榜的14家公司。这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在消费级 AI 领域,优秀的用户界面、产品体验和社区生态,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底层模型本身。 “回头看第一期榜单其实很有趣。我们当时有个疑问:是不是只有那些投入数千万美元研发专有模型的公司,才能留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但现在看这十四家全明星,一半以上其实是在托管或使用别人的模型。” 🚀 “Vibe Coding”异军突起:从零到一亿美元年收入的新物种 一个全新的、出乎意料的品类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像 Lovable 这样的公司不仅快速实现了上亿美元的年化收入,其用户留存率更是高得惊人。这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用户需求和商业模式创新? “很多头部的 Vibe Coding 平台,它们在前三个月的收入留存率其实能达到百分之百甚至更高……作为参照,这个数据非常、非常惊人了,尤其是消费级产品,这太罕见了。” 🇨🇳 中国AI力量的三种崛起路径 中国公司在榜单上表现抢眼,并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服务庞大的国内市场、向全球输出AI产品、以及同时在国内外市场扩张。这反映了全球 AI 生态的多元化和区域市场的独特性。 “中国公司在榜单上以两种、甚至三种有趣的方式出现。第一类是为中国市场打造、在中国使用的 AI 产品……第二类我们看到的中国公司,是在中国或周边地区开发,但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 🤖 巨头的布局:Google四大产品强势入榜的背后 随着数据统计口径的完善,Google 的四款产品(Gemini, AI Studio, NotebookLM, Google Labs)首次全面登上榜单,甚至 Gemini 的流量仅次于 ChatGPT。这不仅展现了 Google 的强大实力,也预示着通用 AI 助手领域的竞争远未结束。 “过去,他们域名的结构让我们很难把 Google 的产品单独拿出来统计流量。但这次我们终于可以了,结果有四个独立的 Google 产品登上了 Web 榜单。”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The Top 100 Most Used AI Apps in 2025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8分钟
99+
2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