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活的人各有各的动机,离开自然也各有各的原因。然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痕迹很有分量,离开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做的事情。 最近我们有几位好朋友都离开北京去到了世界各地,我们便问了大家一个问题: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顿晚饭,你会选在哪里吃? 看上去问题很简单,我们得到的却是一些出人意料的回答。小样和 Tiantong 也分享了各自的答案,有家人般的小店,也有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如果你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好几年的城市,最后一顿晚餐会选在哪里呢? 最后,将这期节目送给刚刚离开北京的、我们共同的好朋友Jared。祝你今天生日快乐🎂 !也祝离开北京的朋友们一切顺利,希望我们在人生路途上不时相遇👋🏻。 特别感谢和我们聊天的朋友:邵松松、Steven、hayashi 主播 小样:离开家第 12 年的福州人 Tiantong:离开家第 11 年的西安人 时间戳 04:13 北京特色食物得吃吧——烤鸭涮肉吃哪家? 08:46 北京虽土,但也带我们看过大千世界 15:56 杭州朋友的全日制早茶店 19:56 香港朋友的——麻辣烫?? 22:23 潮汕朋友的精神归宿 29:28 小样的答案:像家一样的地方 34:30 Tiantong 的答案:已经「消失」的地方 44:57 朋友们离开北京,但还是朋友,不会变 51:19 时食通讯:谷雨,小样会在临海带大家做乌饭麻糍! 本期使用音乐素材 * 好妹妹 - 一个人的北京 * 功夫胖 KungFuPen - 一代 * 逃跑计划 - 再见,再见 本期便利贴 * 北京餐厅:四季民福、张记涮肉(已关停)、聚宝源、福荣记、小街麻辣烫、羊城美食、粉SUSU(美术馆店)、汪婆婆卤菜虾烤(暂时关停)、喜一郎天妇罗专门店(2015年版) * 播客《光顾着吃》:北京烤鸭红黑榜 * 汪婆婆卤菜媒体报道:《带父母一起「北漂」,一个家庭的悲伤和倔强》《北京这家湖北老乡都爱的小店,光热干面就有三种》 * 学生时代的美食启蒙APP:ENJOY(已停止服务) * 上巳节、乌米饭、南烛叶 * 腾讯新闻旗下非虚构写作工作室:谷雨实验室
芒果流心、火腿奶黄、水波蛋酒酿、柠檬酸菜鱼、灯影牛肉、麻辣小龙虾,这些竟然是今年在售青团的风味?现在的青团也太夸张了吧!而生鲜电商平台如今从三月就开始上架青团、最高日销 2 万单,便利店的冷藏柜里也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青团的身影,令人感叹:「青」团「红」了,还是青团吗?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从回忆青团的发家史出发,分析了青团热门的缘由,最终好好吐槽了如今青团「贩卖春天」的过度商业化。 不过,从去年开始,小样已经开始带领朋友们在「在地厨房」活动里制作传统的清明粿(我们也是在那时第一次相遇!)。 今年我们也拓展了这项活动,邀请了朋友们在家一起手作青团,开开心心地度过了好几个周末——做青团真的是春天最佳的多人副本! 希望我们分享的制作青团完整攻略,可以把这份亲自动手、偕友尽欢的乐趣也带到你家~今年吃够了,可以明年做! 节目主播 * 小样:离开家第 12 年的福州人 * Tiantong:离开家第 11 年的西安人 时间戳 00:22 粿、粄、粑粑,这些食物快被「青团」吞并了 06:00 青团发家史:第一次吃青团是什么时候? 09:29 青团能大火的特质和推力 14:29 「贩卖春天」的青团,有点「腻」了 20:14 自己做青团,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 28:56 自制青团全攻略! 38:57 超快乐!做青团是春天最佳多人副本 50:59 时食通讯:专业清明播客安利 & 清冷春日小tips 本期使用音乐素材 宮内優里 - okite_J 梁博 - 四季 本期便利贴 * 不同地方的「青团」叫法:菠菠粿 、艾粄、艾米果、蒿子粑粑 * 制作青团的自然食材:鼠曲草/艾草、艳山姜叶 * 去年小样举办的福州清明粿「在地厨房」背景介绍:1000小食报 #31 车前草真的就在车跟前 1000小食报 #32 米有时节:与百年粿铺的手艺对话 * 网易云音乐歌单《【春节限定】那些一听就想过年的歌》 * 播客「细管胡同」:《清明特辑:与鬼弄杯,或在食物中追怀生命》 * 适合寒食节的小吃:凉皮、凉面、浆水鱼鱼 图/家庭版青团工作坊的体验地图 步骤 1:择草(去掉鼠曲草的粗梗和枯叶) 步骤 2:清洗鼠曲草 步骤 3:将鼠曲草焯水,打成草汁 步骤 4:草汁、糯米粉和熟粿团混合揉成均匀的糯米团 步骤 5:将馅料成团备用 步骤 6:将糯米团等分成剂子、包入馅料 步骤 7:将艳山姜叶或粽叶剪成方片,垫于包好的青团下 步骤 8:蒸锅上汽后约蒸 10 分钟(具体根据青团大小调整),出锅稍晾后食用 以上照片来自 📷:霹雳、张子、小样
《食物与厨艺》的作者哈罗德·马基说过,如果要将太阳光塑造成生命的形状,就会是蛋状。美食家蔡澜则写过:「我这一生之中,最爱吃的,除了豆芽,就是蛋了。一直在追求一个完美的蛋。」 最近来家里吃饭的一位朋友,小代,他在饭桌边提到自己的厨艺之路始于鸡蛋,但在做过不下 100 种鸡蛋搭配菜式后,他仍在摸索一盘最完美的番茄炒蛋…… 鸡蛋,是饭桌上的阳光空气,是很多人的厨艺启蒙,又是很多人终其一生寻找的完美化身。 本期节目,我们将话题聚焦于鸡蛋,除了庖丁解牛式地聊了聊炒鸡蛋,我们还分享了各自心目中的完美鸡蛋。欢迎你在听完这期节目后留言告诉我们:你心目中的完美鸡蛋是什么样的? 春分已至,本期时食通讯也依然新鲜,希望你别错过~ 特别感谢:本期访谈对象、鸡蛋爱好者 小代。 主播 小样:离开家第 12 年的福州人 Tiantong:离开家第 11 年的西安人 时间戳 05:00 再熟悉不过的鸡蛋,也有冷知识和新吃法 13:57 太细了!分步骤科学炒蛋 25:44 有没有属于你的一颗「完美的蛋」? 35:37 时食通讯:春分的游艺和春水的味道 本期采用音乐素材 何弘轩、小鳟鱼儿童合唱团 - 蛋蛋蛋蛋蛋 本期便利贴 * 蔡澜《心目中最完美的蛋》 * 黄埔炒蛋、水炒蛋、鸡蛋天妇罗、黄油燉蛋、Scrambled Eggs、金银蛋 * 哈罗德·马基《食物与厨艺:奶·蛋·肉·鱼》(本期节目中提及凝固点的准确说法可参照本书对应章节) * Serious Eats:Fluffy Scrambled Eggs(这是一个可以搜到有很多对照组实验的「严谨」西餐食谱网站)
马上就是女性的节日了,为什么我们想聊聊「厨房里的男性」? 在我的成长中,「厨房里的男性」并不罕见,何况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角色。「好男人」、「顾家」、「爱妻」往往成为男人走进厨房时会获得的赞誉——但更大多数情况下,男性在厨房这处家务要地的存在感实在稀薄。而在厨房里看不到男性的时刻,都是女性在面对烈火烹油,却被大多数人视为一种理所当然。 而我与 Tiantong 在厨房里,倒是分担着家务。这让我看见,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厨房里的性别角色失衡或许将发生改变。我很想知道,当我们的同辈人走进厨房承担做饭劳务时,他们的动力发生了什么变化?于是我和 8 位朋友通了话或面对面聊了聊:「他们」作为「厨房男性」的亲身体验、或「她们」家庭中的「厨房男性」。听完后有对这项职责分配不公平更深的理解,也有些鼓舞、有些信心。 时代和科技都在进步,或许终有一天,人类能从厨房家务的压力中被解放出来。但无论人类到了什么时候,我们仍需要承担自己那份责任的心。 本期主播 小样:离开家第 12 年的福州人 Tiantong:离开家第 11 年的西安人 本期节目访谈对象(按录音素材出现时间排序) * 润润(男),家乡广东汕头澄海,和爱人现居上海 * 思遥(男),家乡甘肃兰州,和女友现居杭州 * 阿杰(男),家乡江西九江,和女友现居厦门 * 晓雯(女),家乡云南玉溪,现居北京 * 劳硕维(男),家乡广东佛山,现居北京 * 一更(女),家乡辽宁大连,现居北京 * Hiro(女),从小在上海长大,准备去日本读研 * 秋蓬(女),家乡江西,现居成都 特别感谢:文字访谈对象笋加鲜、chenheng,及推荐家属接受访谈的肉饼和陈阿飞。 在江西老家做年夜饭的笋加鲜和他料理的饭桌 润润掌勺的家庭饭桌(推荐润润和爱人肉饼共同主持一档名为《北海怪兽》的播客) 阿杰和他掌勺的家庭饭桌(同时推荐他和女友陈阿飞共同主持的播客节目:Ep18. 上班族如何快速准备一周便当) 时间戳 00:31 为什么我们非要聊「厨房里的男性」 05:59 女性操持厨房的时代传统,和祖辈们看不到的不公平 14:21 男性说自己在厨房里也有事干,但为什么依然站不住脚 23:30 我们为什么也怀疑「兴趣论」、「擅长论」、「有时间论」 31:14 理性和自觉,全都得要 37:27 没进过厨房门的人,可以从承担哪些任务开始 45:38 菜上桌、人团聚,最繁重的工作带来最紧密的连接 50:24 时食通讯:惊蛰的笋和梨,吃完就开工 本期音乐素材 阿部義晴 / ユニコーン《南極料理人のテーマ》 本期便利贴 *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 小红书上家务分工模板的分享 * 上野千鹤子/田房永子《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拓展阅读: * 中国男人为什么开始做家务了? * 川渝男人为什么都钟爱粉色围裙 * 「家务」分配影响关系成败。如何解决男生不爱做家务的问题?
这是一次从今年情人节晚餐展开的「约会」探讨: 作为两个一周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做饭吃的人,今年的情人节晚餐我们也决定自己动手。而与此同时,在我们刷着各自的朋友圈查看当晚的好友动态时,发现不少朋友与我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我们的对话,从情人节延伸向日常的约会,从约会的食物到种种新鲜体验,Tiantong 更是抛出了一个直指本质的好奇: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约会? 本期的「时食通讯」我们各自分享了对「雨水」的记忆与小知识,也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被雨滋养,被爱浸润。 本期主播 小样:离开家第 12 年的福州人 Tiantong:离开家第 11 年的西安人 时间戳 04:15 今年情人节我们怎么过 11:27 自己做的食物,有比贵餐厅更特别的幸福感 18:46 约会的本质:一种创造快乐的沉浸体验 26:37 约会除了吃饭还能干嘛? 30:58 时食通讯:雨水的拗九粥和獭祭的故事 本期便利贴 * 福州传统节日:拗九节 * 雨水节气的三物候: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 獭祭酒款介绍 * 正冈子规 本期采用音乐 莫非定律乐团《约会在星期天晚上》 情人节晚餐的沙茶牛腩
新年好呀! 在离开北京过年的这三周时间里,我们对家人和家乡的种种变化有了新的认知和体验。最直观的是:家门口的那碗面涨价了。 新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就想展开聊聊这碗面。我们其实没想抱怨这十来年的物价飞涨,也能理解其中的生存现实;我们只是想通过这具体的「一碗面」的讨论,回到我们与食物最简单的关系——安心、饱足、温暖,想起对人与人亲密无间的怀恋和呼唤。 本期的「时食通讯」,我们聊了聊立春。春饼之外,春天在哪里呢? 主播 小样:离开家第 12 年的福州人 Tiantong:离开家第 11 年的西安人 时间戳 01:37 福州/西安/北京/香港的一碗面多少钱了 10:19 为什么这不是普通的物价上涨? 24:52 没了这碗面,总还可以给自己煮碗面 28:43 时食通讯:立春的春饼、生肖和茵陈 🎧 节目采用音乐 * 马飞《两个科学家在吃面》(请听全曲) * 老岳《春天在哪里》 本期便利贴 节目提及的「面」和「面馆」: (按时间顺序排序):昆明肉末米线、重庆小面、福州拌面、福州捞化、虾油拌粉干、西安油泼面/三合一、宇飞牛肉面、东方宫牛肉拉面、香港云吞面、武汉热干面、胖妹面庄、贵阳酸粉、小熊恰粉(南昌拌粉) 节目提及信息: *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四季:谷物星球 * 小样参加拍摄的《风味团圆饭》第 10 集:芋见方园望来年 *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只能当柴烧:参考吃法(YouTube 视频) 图/在西安 Tiantong 家吃的立春春饼 图/「在地厨房」手擀面食谱(小样 绘)
春节前夕,因为工作,我和小样一起来到了小样的家乡福州。短短的3-4天,小样就要带我打开这座第一次造访的精神故乡的首府。而就在春节后,小样和几位好朋友又将来到我的家乡西安——这下主人换给我当。 两个离开家10年出头的人,想到要做一份「2023版家乡攻略」,就,很紧张。时隔多年自己了解的家乡和如今的家乡还一致吗?我们真的能做出一份「叫好又叫座」的家乡攻略吗? 这期节目,小样聊了聊这次自己如何准备福州攻略,我们又一起对了对答案,分享了这次福州的一手旅行感受。如果你要来到福州,希望我们提到的信息有帮助;如果你也要向朋友介绍自己一年回一趟的家,希望我们的建议有帮助! 本期「时食通讯」是大寒和春节。内有春节少胖小妙招! 本期主播 小样:离开家第 12 年的福州人 Tiantong:离开家第 11 年的西安人 联系方式 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时间戳 03:00 对小样的家乡福州的想象,与实际的初印象 15:57 小样是如何提前做福州攻略的? 22:33 家乡的长时间尺度,能剥除「城中热店」的滤镜 34:45 初来乍到的 Tiantong 印象深刻的福州体验 38:16 聊到(福州的)吃的,我们可就不困了啊 53:26 一些制定家乡小攻略的小攻略! 60:26 大寒与春节:好吃、保暖、少长胖 🎧 BGM 王力宏《依然爱你》 本期便利贴 提及食物 * 花蟹炒黄粿 * 椒盐虾姑(皮皮虾) * 豆芽煎饼 * 捞化 * 南煎肝(两煎肝) * 爆炒双脆 * 炒芥(gài)菜 提及路线 * 湖东路-井大路-卫前街-五显巷 从冲绳回福州开的天妇罗屋台 经营了 9 年的社区咖啡馆:晓巷咖啡 除夕夜开张的社区咖啡馆:啡林咖啡 家楼下人均 100 不到的海鲜馆子:印象滩涂 福州的地道西安肉夹馍:十至居 * 福州西湖公园 * 三坊七巷 * 江滨西大道(融侨中心往苍霞天主堂一段) 上下杭历史街区 * 烟台山街区 * 华塑社区的东南亚早餐 画外音推荐 * 福建本土文化杂志《HOMELAND家园》 * 豆瓣相册:福州游荡(作者:暂不留名) * 公众号:在东、海国图志、真鸟囝福州话学堂 * 沉洲《闽味儿》 * 散步:金牛山公园福道(全国首创、无障碍步道)、福州乌山(大型园林、驻足点多、城中地标) * 建筑:华林寺(背景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6js9IKzoBTaZBL-7pNlbFQ)、朱紫坊芙蓉园(园林建筑) * 近期展览:中平旅社池志海福州城市旧影老物展、《福州客》在地文化展 * 宣和苑 * 红叶蛋糕:黑森林蛋糕、核桃枣泥糕 特别感谢:暂不留名
2022-2023 跨年之际,我们正在重庆布置一场展览。 这场展览的名字和我们的播客名字一样,也叫作「饭桌上的家」,它来自我们一直在发起的家庭食谱记录者招募行动。 布展前夜,距离新年来临还有 2 小时的时候,我们的飞机降落在重庆江北机场。那时机舱里一位陌生的女孩,以口头方式向机舱里其他从北京飞往重庆的乘客,讲述了她 80 岁的外公因新冠离世的噩耗,但其实她只是想提醒此刻、这架飞机机舱里的人们,注意防护、照顾好家中的老人。 她的讲述提醒我们,记住、记录是过去一年教会我们的必要之事;也提醒着,即将到来的,也是一个许多家庭未必能团圆的新年。 也因此,我们想通过这期节目,分享我们所见到的,不一样的家,不被定义的家。在讨论节目内容的时候,Tiantong 打了这样一个比方:过去我们觉得「家」是土,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家」更像是水。 当然,看见每个人的家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看见饭桌。所以这期节目我们将从分享三位家庭食谱记录者的饭桌故事开始。 本期节目发布正值节气小寒,所以在「食时通讯」里,小样和 Tiantong 各自分享了两种节气风物和生活体验! 本期主播 小样:离开家第 12 年的福州人 Tiantong:离开家第 11 年的西安人 时间戳 00:15 我们在重庆落地了一场「饭桌上的家」小展览 03:06 特殊时期、身处波动,今年对「家」有不一样的感受 05:47 故事一:在法国雷恩居住了21年的春艳 16:12 故事二:香肠在三代人的家庭里扮演重要角色的土狗 24:13 故事三:一道生蒸肉勾勒出家庭真实样貌的巧老师 31:36 看见不同的饭桌,也看见不同的家 40:33 以家的多样性,抵御当下的不确定 42:42 一个人,也能将家「随身携带」 45:36 小寒:小样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花」 48:04 小寒:Tiantong 的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本期便利贴 图 / 展览所在的重庆老社区 图 / 落地于重庆「明明偏偏」的展览 图 / 春艳的饭桌(照片来源:春艳) 图 / 土狗饭桌上的腊肠和外婆的大黑铁桶(照片来源:土狗) 图 / 巧老师复刻外婆的生蒸肉 图 / 成都玉林菜市场的午饭点菜摊 图/成都「吉康康」按摩师的休息室厨房 提及信息 📍重庆:「明明偏偏」 📍成都:玉林菜市场、「吉康康」按摩(Tiantong 倾力推荐!) 👨 David Chang(张锡镐) 🎧 BGM 雷光夏《生日快乐》 特别感谢 与我分享本期家庭食谱故事的春艳、土狗、巧老师 * 如果你也想成为 1/1000 家庭食谱记录者,请发送邮件至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 完整了解项目背景和参与方式,请查看:1000 位中国家庭食谱记录者招募计划 * 小样在一席的演讲视频:《在福州吃芋泥,大家会提醒你要趁热吃,同时又会告诉你小心嘴被烫到|肖杨 一席第 948 位讲者》
在家做饭,控制分量总是有挑战的一环。 掌勺的人担心不够吃宁愿多做一点,吃饭的人为了不驳大厨面子会主动清扫饭桌。结果,经常不小心就迈过了吃饱→吃撑的那条金线,过不几日,就哀叹着体重计数字的波动。 做饭和吃饭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结?又怎样克服这种心结?或许需要建立自己在饭桌和厨房的边界感——小样给Tiantong介绍了一些经验。 而在技术层面,我们也聊了聊如何做饭可以让家里不再有常设的「剩饭打扫机」——毕竟,「今天的分量做得刚刚好」是家庭成员给大厨最好的称赞。 本期的「时食通讯」是「今日白昼最短,今夜夜最漫长」的冬至,我们介绍了福州的冬至糍(念做xì)和苏州的冬酿酒,希望也为你带去一份温暖与安定。 🙇♀️ 前半段底噪来自家里洗衣机,还请见谅:P 本期主播 小样:离开家第 11 年的福州人 Tiantong:离开家第 10 年的西安人 时间戳 02:18 在家里吃饭,总会有不要剩菜的冲动 05:15 多吃一口与否,本质是遵照自己还是他人 07:33 真相:剩菜往往是固定被某位家庭成员吃掉的 10:05 不够吃和不剩饭的焦虑,都是饭桌上的讨好型人格 15:44 以「七分饱」作为标准:我们可以怎么做? 20:01 冰箱候补委员:小样的卤牛腱 21:40 冰箱候补委员:Tiantong 的小泡菜 25:14 冬至通讯:福州「米时」,乐趣在搓 28:45 冬至通讯:年度定番「冬酿酒」,冬日的清新与安稳 🎧 BGM 舒伯特《鳟鱼》、邰肇玫《墨绿的夜》 本期便利贴 📍 卤牛腱教程:可参考企鹅吃喝指南《花3000块卤了30多条牛腱,配方拿去,可以开店传家的那种!》 📍 冬酿酒购买:tb搜索「冬酿酒」,关键字:东吴酒厂、元大昌 📍 北京冬至活动推荐:「搓搓手」冬至小聚
📢 Hi,这是播客《饭桌上的家》第一期节目上线公告! 其实筹备这档播客的第一份文档创立时间是今年 7 月份;中间经历了更迭、停滞,再下定决心,终于决定在今天带着这个还很稚嫩的新手播客上线「见见世面」。 这档播客的名字出处,也是我发起的本土饮食传播项目「1000小食」的愿景:为离开家的人,在饭桌上建立家。由我和搭档 Tiantong,两个离开家 10 年出头、在一起生活 0.5 年的人共同主持。 我写过好多版本的介绍,希望能找到最准确概述《饭桌上的家》这档播客的形容。直到两周前,我盯着工作台桌上的便签板,突然找到了播客 Logo 的原型:3M 便利贴。这是在我日常生活中最即时的记录工具,我用它记录下一个个微小但必要的事项。 我希望《饭桌上的家》也可以成为一档「便利贴」播客。我们会围绕日常饭桌展开一个个微小但必要的提问,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寻找「建立家」的线索,也让每一次对话成为我们当下饭桌的注脚: 🟨 它是提醒: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希望在每个节气日更新节目,提醒我们去过一种有时间感的生活。 🟨 它是目标:「在饭桌上建立家」这件事我们也在探索,希望可以随着节目的积累,也让它成为现实。 🟨 它是具体的:具体到油盐酱醋糖里的鱼露和孜然,也具体到我们内心最细枝末节的感受。 本期介绍: 最近热映的新剧《First Love》里就有一幕经典的告白。高中男生准备告白时,支吾半天最终说出口的只是一句「你最喜欢吃什么?」但早已洞察情愫的男主一语道破,这句话无异于「我喜欢你」。 这期节目里提出的 10 个问题,相当于是将「你最喜欢吃什么」这样的终极提问,像洋葱一样剥开来问。其实我和 Tiantong 的回答也并不重要,但你可以借用这样的方式,去具体地了解那个每天和你一起吃饭的人吧。如果你尝试了这份提问清单,记得回来留言告诉我们! 主播: 小样:离开家第 11 年的福州人 Tiantong:离开家第 10 年的西安人 特别感谢: 巧,迪卡普里鑫 时间轴 01:11 「36问」饭桌简版,10个问题了解对方 02:02 打开小黄小蓝APP,你最常点的外卖是什么? 06:48 小样的一顿饭竟然必须要有汤! 12:32 深夜想吃,怎么办? 16:35 小时候的「快乐餐」,是豪客来的仪式感 21:32 家长其实也爱吃肯德基 25:50 如何让不爱吃的东西变好吃:认真辨认它的味道 29:27 离家返京,行李箱会装满什么食物? 35:58 孜然与老酒,无法舍弃的家乡调味料 40:48 新手厨师靠什么做出一桌菜? 44:40 饭桌扫雷:原来我们这么「事儿」 51:42 想和谁吃饭:贝克汉姆,还是许久未见的家人? 本期便利贴: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