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五金
以平常心讨论儿童和成长的问题

Album
主播:
出版方:
打边鼓ARTDBG
订阅数:
1,368
集数:
11
最近更新:
3年前
播客简介...
童年五金是一档以儿童为主题的播客,努力用平常心讨论儿童和成长的问题。这不是一档教学播客,我们希望通过孩子的视角,好好打量这个世界。本节目由打边鼓ARTDBG出品。
童年五金的创作者...
童年五金的节目...

小镇青年

童年五金

打边鼓的第一期播客节目来了!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两位嘉宾——建筑师吴林寿和艺术家李燎,一起聊聊成长和代际关系的话题。 在新闻里,在日常中,我们总能看到代际关系之间的不同冲突和矛盾,我们是观察者,也是亲历者。成长的话题可以很大,比如上升至社会层面的家庭暴力,也可以很小,小到它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父母的怀疑、控制与溺爱,孩子的逃离、叛逆又依恋,这往往塑成了或沉默寡言、或歇斯底里的关系刻画。 我们经常存在很多困惑,要面对很多次束手无策的时刻:怎么处理来自父辈权威式的压制,怎么看待跟父辈各种观念上的冲突,而当转换了身份、成为父母,又开始疑惑于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那么叛逆。 今年3月,我们看到了建筑师吴林寿设计的新建筑——父母之家,这当中引起了我们诸多共鸣,它是一段有关小城青年回乡盖房的故事。在节目里,吴林寿说他自己一开始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回去建房,毕竟在外多年,也定居在城市了,但后来他才发现,这是一个理解家乡、理解父母的契机,最终还跟自己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和解。 艺术家李燎从小也是在小镇里长大,后来读美院才到武汉、现在生活于深圳。在他过往的作品里,有相当部分是去面对跟父辈之间的撕扯。他坦言,作为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一代,能明显感觉到人情淡漠,不过他也会很温情还带点诙谐地表达,要是自己有了一个亿,想给妈妈在深圳开一个小卖部。 吴林寿和李燎现在都工作生活于深圳,在他们成为了父母之后,对于出生在城市里的孩子,吴林寿觉得可以松弛一点,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他有足够的动力去做,李燎则很坦诚地表示,自己目前不太看得惯孩子对手机屏幕的过度依赖。 我们做这期节目,不是为了怀旧与抒情,也不只是为了打破小城青年本身的刻板印象。我们更希望,从各自的经历分享里,能发现多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成长暗角,那些始终在冥冥中影响着自己、却鲜少直面的部分。当然,我们都没有一个能够被反复套用的解决方法,但也许,当我们主动袒露这些成长里的暗角的时候,就足以让人重新拥有直面的力量吧。 本期嘉宾 吴林寿:WAU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于巴黎拉维莱特建筑学院和格勒诺布尔城市规划学院取得硕士学位,2018获得中国建筑协会青年建筑师奖。 李燎:艺术家,1982年生于湖北洪湖,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近期的个展包括:近乡情怯,乔空间,上海,中国(2020);做更好的人,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9)。近期的群展包括:代表作,乔空间,上海,中国(2021);紧急中的沉思,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20);美术馆,现代艺术博物馆(MMK ),法兰克福,德国(2019 )。 本期主播 秀汶,阿紫 时间轴 05:54 回乡给父母建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5:27 作为80后独生一代,明显能感觉到人情淡漠 22:00 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试图融入时肯定有失落感 24:04 在小镇里长大,会给人带来了很好的历练 33:51 长子长孙的期望,逼迫你要承担光宗耀祖的角色 37:19 以前是学校的联考王,但上了大学,打击特别大 40:46 什么时候才会在城市里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 43:19 真正的小镇青年是有一种向上的力 50:45 现在城里长大的小孩,好多东西都不屑于做 52:27 小孩怎么面对他又是一个长子嫡孙的身份? 本期制作团队 策划:钟刚 后期制作:彭文彪、彭文洪、秀汶 文字编辑:秀汶

58分钟
99+
1天前

幼儿园

童年五金

这期播客,我们想聊聊幼儿园,主要是因为我们观察到当下国内幼儿园在教育定位上的一种微妙变化:从原先强调国际化、双语教育,到现在,开始重视艺术教育、自然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等等。与此同时,日本、德国、芬兰等国家的幼儿园设计,也常常引起热议,让我们赞叹其空间营造之用心。 更普遍的现实问题是,国内的幼教行业往往存在师资薄弱、教育观念滞后、机构管理参差不齐等现象,近年来幼儿园的“虐童”事件并不鲜见。我们都期待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而安全的成长环境,但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孩子的成长需要面对不同程度的危险,而对老师来说,也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就能完全克服教学过程中所带来的大量压力与疲累。 所以我们这期节目邀请了专注于儿童教育机构环境设计的圆道设计总监程枫祺,一起聊聊幼儿园设计,如何能够发挥它本身的职能,给孩子乃至于老师、后勤工作人员等,营造一个更适合成长、更好用的空间环境,又存在哪些值得我们反思或是警惕的教育观。 本期嘉宾 程枫祺,VMDPE圆道设计的创始人和主持设计师,致力于从教学、科技、商业、材料的角度去全面观察,重新思考空间设计与教育行为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教育空间的设计进行了大量的改良和实践。在2019年被住建部、中国建筑学会邀请为《独立婴幼儿照护设施规范设计手册》协助顾问之一。设计的作品曾被著名设计媒体Wallpaper,FRAME,Archdaily,Designboom,Gooood等媒体收录报道。更被收录进专业儿童教育空间行业专业书籍《Kid'sEducational Space Design》中广泛发行。 本期主播 阿紫、秀汶 时间轴 04:10 单纯和美好是需要努力维持的,它本身不是装饰 08:40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幼儿园要设计成游乐场? 12:30 让小朋友对环境有想象,需要不确定性的设计 18:04 比起小朋友,家长的分离焦虑更严重 20:30 小朋友不想睡觉,大人为什么要烦恼? 24:50 一个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观察:带孩子到野山上玩 32:46 有一种很聪明的设计,叫被动安全 42:26 幼儿园看来装修很简单,但成本真的非常高 44:10 厕所抽风往上,小朋友会长时间“泡”在臭气里 48:16 幼儿园再“高级”,也不会是为了享受 56:54 好的幼儿园设计,一定不能忽略老师 本期制作团队 策划:钟刚 后期制作:阿紫、彭文彪、彭文洪 文字编辑:秀汶

68分钟
99+
1天前

激进教育

童年五金

提起当下的实验教育,我们既好奇,又有诸多怀疑和忧虑。大部分人都是从传统的体制教育里生长起来的,面对一些普遍的教育问题,我们可能经常会有很多无力的时刻,却又往往无法逃离。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教育方式,能够满足孩子成长所需的养分,学会必要的生存和生活技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同时,我们也担忧,送孩子到一个进行教育实验的学校,会不会让ta跟社会生活“脱轨”?不上传统的体制学校,孩子怎么选择上升的通道?没有文凭怎么办......种种的不确定性,让大人,反倒不是小孩,多了很多的焦虑,甚至是恐惧。抛开这些,也许我们更需要厘清的是,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加贝村行动,作为一场教育实验,在2015年正式启动,到今年,第一批学生就要正式从加贝村毕业了,这六年的实践经验到底是怎样的?带着好奇和疑虑,我们跟加贝村村长贺隽恒、艺术家薛峰,一起聊聊加贝村这场“激进”的教育实践:为什么要成立加贝村?怎么教、怎么学?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哪些观察与期望? 本期嘉宾 贺隽恒,生于1981年,贵州贵阳人,祖籍北京,毕业于荷兰海牙大学社会学欧洲研究专业,曾分别担任荷兰、德国、意大利公司驻中国市场负责人,其间有两次独立创业,2014年创办了加贝村。 薛峰,艺术家,1973年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海,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17年起工作和生活于深圳。艺术家近期的展览包括深圳坪山美术馆的个展“迢迢”(2021),上海赛森艺术空间的个展“高山平原大海”(2020),纽约博而励画廊的个展“象形”(2019),北京博而励画廊的个展“地理叙事”(2018),香港安全口画廊的个展“无边”(2017)以及北京博而励画廊的个展“寂静”(2016)、“包围”(2013)、“延伸的风景”(2011)。 本期主播 秀汶、阿紫 时间轴 01:40 孩子是自己办学校的一个导火索和起点 06:57 作为家长,要怎么跟孩子沟通老师和学校的角色? 12:35 这么多教育品牌,你会怀疑,他们都如此不同吗? 17:00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丧、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26:40 脱离于体制教育,没有文凭怎么办? 30:04 从传统的体制教育里成长起来,会有哪些遗憾? 42:05 今天的很多教育,都是方便面式学习 46:50 知识存在的价值是让它解决某个问题 56:02 希望在加贝村,培养100个优秀的孩子 本期制作团队 策划:钟刚 后期制作:秀汶、彭文彪、彭文洪 文字编辑:秀汶

63分钟
99+
1天前

新冠一代

童年五金

从2020年初至今,疫情持续,封控依旧,学校间断停课,孩子居家隔离,上网课也就成了当下孩子的新日常。屏幕教学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我们自身该如何调适?相信这会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困惑与问题。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两位在儿童艺术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师——思颖和柯柯,一起聊聊疫情下的儿童艺术教育,比如线上教育对于孩子们学习艺术的影响,以及“函授一代”会有一个怎样的童年。虽然我们聊的是艺术网课,但其实是想通过儿童艺术教育这样一个切面,更多关注到,一个疫情之下非常容易被遮蔽的群体——儿童。 疫情两三年,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他们缺失的这段时间的社会交流,或是活动空间的挤压,以及一种非正常社会的生活,很可能给他们的认知发育,带来不可逆的影响,而这些,似乎一直被我们忽略,甚至很多时候避而不谈。 本期嘉宾 骆思颖,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何香凝美术馆宣传公教部副主任。 王柯,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硕士,成立“吃月亮”艺术研究室,专注于儿童艺术课程研发和家庭美育推广,自创艺术启蒙四步目标法。曾翻译英国畅销绘本《玩着玩着看懂名画》系列书。 本期主播 秀汶、阿紫 时间轴 08:28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网课的效果都是打折扣的 09:21 不论线上线下,关键是从孩子的习惯和好奇心引导 11:46 屏幕教学会带来一种情感互动的割裂 17:55 网课的摄像头入侵家庭,可能会对孩子有微妙影响 20:28 给孩子上艺术课,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总要干预 24:11 学艺术从来不是局限于一张画,它其实有很多触角 28:35 孩子学艺术,不在于技艺多高超,而是更需要同伴 32:42 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施加影响 本期制作团队 策划:钟刚 后期制作:秀汶 文字编辑:秀汶

41分钟
1k+
1天前
童年五金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