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量变质变规律和商学院教育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这期我们讨论了一下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芥末章鱼做的好的地方是,总是能把问题拆开,讨论量变、引起、质变这些概念都是什么含义,但是因为没做研究,讨论的更多的是彼此的认识和观点。 写这个文案的时候我在想,不先做足够的研究就进行讨论是不是个合适的行为。想了想发现这就又回到了做这个电台的意义的问题,梳理和修补自己,这也挺好。 既然节目里聊了足够的认识和观点,文案就引述一些标准概念,我也偷个懒。标准概念阐述的挺好的,不过看完之后我还是更喜欢我们的讨论。 好了,开始听吧,以下是引述部分: 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二。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这一规律,提供了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的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涵义 ①质――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通过属性表现;把握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起点。 ②量――事物的规模、程度、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等可量化的规定性;把握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③度――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 ④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⑤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⑥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 关系原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 ④割裂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两种形而上学:“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 它们割裂了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否认了事物的发展。

66分钟
99+
3年前

260.五年过去,芥末章鱼圆了、清晰了、平和了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一眨眼,这个电台五年了。 五年来,我们最大的特点可能是懈怠了。不管听友们如何提意见建议,我们似乎都很难及时响应,和这个讲求快的互联网时代不在一个风格中。我们有变化吗?似乎是有的。只是很慢,也不多。一年可能有1-2个小改变。但累计了5年,看起来变化也就不少了。 这就是“5年”这个东西带来的神奇效果。当时间被拉长到这个维度,日常中无比微小的变化也变得可见起来。就像节目中提到的,男人和生孩子、20XX你爱听不听等系列节目,单独拿出某一期似乎都平常无奇。但这个事情做了5年,放在一起,似乎就变得特别起来。 这300来个小时的节目,对我们三个人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影响。顾哥为自己找到了自留地,译泽主播找到了自我返送器,娜娜主播找到了一点使命感。三位主播(以及他们的家人)都在这个事情里获得一种“确定性”。芥末章鱼找到了什么呢?除了收获比开始节目时候预期的少很多但质量却超高的听友外,我们还收获了持续竞争力: “持续竞争力重点不在竞争力,而是在持续。” 持续的事情有魔力。让我们持续下去吧。我们1000期见。

74分钟
99+
3年前

258.人类扫清性别障碍计划之一小步(嘉宾: Zǐyí & 子寅 | feat. Boundless Talk)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跟闺蜜说,我要去录一个朋友的播客节目,主题是职场性骚扰。闺蜜说,你有经历?我说,可能,我有擦边球? 嘘。可能,你也有过。 工作了这么多年,各行各业,或大或小,或难以定义,或你的大脑把不良记忆美化了,或你选择性遗忘了……可能你也没跟谁说过,因为你不是觉得那不值一提,就是说了也过去了,“又能怎样呢?”,反倒像是弱者专属的哭诉,几乎注定无疾而终,于是你强制自己满不在乎;因为再次回忆起某些不快的场景,已然令你作呕——某些话,某个眼神,你只想转头;也或者,你已经妥协到可以对此并无不适,游刃有余,相当自如……当然,可能你认为那并不是“妥协”,只是“适应”,适应职场现状,适应这个从出生一刻就逃不开以性别分化的世界,从古至今,男女雌雄,你承认不承认吧? 该正视一下了,也好解决,至少是改善。那就需要勇气,需要发声。 带着对一些未知新男性视角的好奇,和重新梳理自己、破除自身偏见的意愿,我来了。 聊了一晚,最大的共识是在“性别对立”四个字上打了大叉。当然,一切泛化为集体名词的用语都值得谨慎和警惕,比如“男人总是……”、“女性通常……”。我们要打破性别偏见,首先就不要再传播性别刻板印象,因为不论性别,每个个体是如此不同。但事实上,生理构造之不同已经导致两个性别的必然差异,且不说心理、社会、文化层面。「存异」更要「求同」,比如,同的是互相尊重的性别观念,或者说,这无关性别,是互相尊重的“人”的观念。 这期节目又是和Boundless Talk的串台,我和Yvonne从普通女性自身经历出发,看看从小的性别意识,二元对立的性别壁垒是如何塑造而成,而今时今日的职场环境下,我们要如何破解、改变呢? 无论性别,如果可以平心静气地听完本期节目,并有所反思,谢谢你参与了人类扫清性别障碍计划之一小步。(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谢谢娜娜请我来久闻其声的芥末章鱼,认识了一些新男性,了解了一些新观点,有交互,有理解,有思辨,开阔则通融。 分享两句话,也是我的心声: 我希望能忘记我的性别。 我看到的不是性别,而是人。 另,谢谢节目组允许我再次打广告:欢迎来我的扎染玩儿玩儿坊,做一套手指复苏术,或者瞅瞅「汗毛虎牙」手工作坊。 祝你,有一天可以忘记性别的你,更欢脱,更自由! ----------「汗毛虎牙」手工作坊----------

90分钟
99+
3年前

257.真TM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了?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画群玩儿--------------------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画群玩儿-------------------- 前段时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发布了一份《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报告中提到“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幅提高”。不管 对于相关概念 是否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反正这份报告的截图是铺满了我的微信朋友圈,这个行业里边的朋友们纷纷表示终于找到了组织,因得到身份认同而热泪盈眶。 我和顾、黄两位主播都在这个行业里浸泡了十余年,入行时的工种都是所谓的产品经理。无数人尝试过认知这个工种,也有无数人尝试过定义这个工种,毁誉参半,飘忽不定。也许这个工种本身就具备着不稳定性,随着行业的发展在不停地发生变化。 这十余年里我们带着各自的认知,沿着各自的路,改变着各自的角色,终于因为近期招聘产品经理的一些感受打算聊聊我们眼里的产品经理岗位。 当年在产品经理概念神秘且稀缺的时候,有过一个很火的博客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像那个年代的信息科技行业一样充满了热情和理想。不知道博客的作者有没有想过行业今天的情况,还真TM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了?!

89分钟
99+
3年前

256.康德说:人应该是一切的目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我看玄幻小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句话,然而在聊这一期的时候,心里又莫名的想到这一句,有点儿悲哀。 这一期聊的是人被“物化”,物化是啥意思呢? 康德说,人不应该仅仅被当做手段,人应该是一切的目的。 然而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被爆出物化员工的行为,唯KPI论,只要求员工达成业务目标,员工自身的一切都不关心,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强加在员工身上,让员工越来越像是劳动的机器。 而且企业的制度的制定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他们可能也在被物化着,为了目标达成只能通过复杂且细致的手段、规则来控制员工行为。再往上推理,会最终发现哪怕到了国家层面之间的比拼,可能也会因竞争等情况导致最高层被各种指标考量和限制,而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行为。 那么物化是不是必然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数据统计分析能力越来越强,都在极大的推动着物化的发展。 如果不是必然的,有什么办法阻止我们被物化?如果是必然的,有什么办法延缓我们被物化的时间? 在我们这一代的有生之年里,肯定是走不到完全被制度与机器支配的状态,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当下? 欢迎听听节目,并在评论中跟我们一起探讨吧。

87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