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风和日丽大傻逼 - 小老虎 - JULIANA ------------------------------------------------------------ 这又是男人与生孩子系列中的一期。 起因是元旦前后网络上的一段视频,一个小女孩被两位老师批评,言语非常过分,老师自认行为正确并发到家长群里,反被网友一致谴责。 三位主播的孩子陆续也都开始上学了,那么假如自己的孩子经历这样的事情要怎么办?要如何引导孩子去面对老师呢? 之前节目中聊到老师,总会带有一点同情的心态,因为老师有这个职业的行为规范,要受到很多其他职业没有的一些额外要求,比如仪表必须端庄,不能随意发表观点,要勤奋敬业等等。 近几年爆出的各种性侵、反动、带私货、体罚等等不靠谱的老师越来越多。再想想你身边有没有朋友或者同学去当老师了,他们靠谱么?如果是曾经的他来教你家孩子,你敢想么……? 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讲,老师可能在他心里面是绝对权威,绝对正确,那么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就会被老师误导或者自我否定,让孩子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基于这些我们讨论到了一些认识和技巧,应该会起到一定作用,为了你家娃或者以后的娃,快来听吧。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I Want It - Laos - We Want It ------------------------------------------------------------ 刚刚跨年,让一部分人狂欢,也让一些人难过。 狂欢的人,沉浸在新年到来这个对他们而言特殊的情绪中,却想不到有人在这个时候受他们的狂欢的影响而难过。 一年,传统节日近20个,大大小小其他节日至少100多个。那些普普通通的一天,因为被冠以了节日之名,变得与众不同。 一些人喜欢节日,总在这些日子到来时候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享受节日带来的不一样。一些人只喜欢一部分节日,在那些认为重要的日子里,想一些或做一些平日里不一样的东西。 然而还有人,因为这些节日,打乱了他们日常的生活节奏,让他们不得不陷入某一种情绪里,原本对其来说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却不得不去想像到某一些事情,或好或坏。 我们肯定节日的意义,却无法肯定所有节日的意义。对每一个个体而言,显然无法让每一天都成为特殊的日子,那将使得每一天都不在有特殊的意义。 而对一个个体而言,却一定会有属于他自己的特殊日子,或生日,或结婚几年日,或宝宝出生,或买了房子,或第一次出国,或第一次演讲,或者是重要项目的截止日期,甚至可以是必须还钱的日子。 他原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着,却被共同的节日打乱了。 假设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公历,今天是编号第89757天,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嗯,有点难,至少我算不出来我们芥末章鱼的播放目标完成那天的编号是多少……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Autumn Reflection - Novembers Doom - The Pale Haunt Departure ------------------------------------------------------------ 年终例行节目的第二部分,续着上期聊电台和对工作的总结,这期聊的是个人生活的情况和展望,以及每年都会有的对电台未来的期待。 个人生活的部分,不知是因为录制当天主播们有点疲惫,还是这一年的基调就是疲惫,内容呈现出懈怠而缓慢的感觉。也挺好,紧了一整年,在录制节目时候的可以松弛些,这也是录制给主播们带来的意义之一。 而展望和期待的部分也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电台部分往年一定会做的立flag操作,今年少了。大概是说了也不会努力,那不如不说了。另一个是个人的部分,今年多了很多中年人气息。健康、活着、再看看成了关键词。可能是见了更多的现实后,那种“我就要这样”的想法少了一些。 第六年的年底总结就是这样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好了,开始听吧。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In a Fullmoon Procession - Haggard - Awaking the Centuries ------------------------------------------------------------ 年终的例行节目我们录了两期,2021你在想什么的上半期主要是回顾了电台以及三位主播在各自工作这一年的情况。 工作相关的内容最近录了很多,没什么特别的内容,聊的很懈怠。反倒是向来主打懈怠的芥末章鱼,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相当多的突破。这个突破不仅仅是数据层面的表现以及终于产生了相当规模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也包括了在与听友创造链接的层面。想起刚刚创刊时候提到的三个初衷,还是挺有趣的。 2021年感觉三个人在电台之外都是疲惫的,更多的关于生活和个人的问题我们放到了下半期里。 好了,开始听吧。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Come Back - Marilyn Manson - Holy Wood ------------------------------------------------------------ 大概是职场话题比较熟悉,适合我们焦头烂额寻求懈怠的状态,这期我们聊了聊刚入行那年的事儿。包括入行第一年重要的收获,重要的教训,以及保留下来的或好或坏的工作习惯,讲了不少故事。 这很像在养孩子过程中会思考的问题。人们似乎永远无法做到站在此时此刻去估计对未来的影响,能做到的只是站在未来去后验。后验的东西,要么是无法指导具体行动的常识性的经验,要么是无法确实的具体性的经验。总之没什么用。 节目里可能提了一些建议,或者可能有人会当成建议听,如果是的话,别认真。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Arissa - 水树 - 北之国IV ( 感谢@老季送的专辑 ) ------------------------------------------------------------ 这期节目有很多金句。 年底了,工作常常焦头烂额。我本以为这是年底的特性,谁知三位PM一聊,发现这是2B行业的日常。 作为一个2B行业的新人,借着这个机会问了很多我心理的疑问,两位主播也给了各自的回答。这些回答确实是在各种书籍、公众号、媒体平台上看不到的观点。如果不是这么一手的经验,这么深入的互相了解,以及这么私密的环境,大概率是不会分享这类信息的。 2B行业,如果存在市场机会,本质是因为什么样的变量?经营2B KA客户,与经营C端客户离“提供价值”不同,抓住客户最关键的点是什么?作为一个长反馈周期行业,如何真实衡量自己每天的工作是否进展了?什么样的日常状态算是2B行业里正常的,或者优秀的?作为2B行业的团队核心成员,每天最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哪件事情上? 都是非常具体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答案。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很有收获。 淦,应该收费的啊!(或者开个班讲这些,会有人愿意听吗) 好了,开始听吧。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我比二十岁的自己年轻许多 - 黑熊君 - 黑熊君 ------------------------------------------------------------ 这是我重新拾起台球的第15天,保持着难以想象的热情,感受着台球带来的无尽快乐,放下手机,拿起球杆,沉浸在台球桌上出杆、走位、落袋中时,感觉放下了一切烦恼,这是中年后从来都没有过的体验。 这个体验太好了,兴奋的要拿来节目中聊一聊。结果发现,一摸一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译泽主播身上,只是台球换成了吉他。 同样的热爱和兴奋,是因为同样的外部刺激,经历着类似的学习、买装备、尝试等等阶段,同样的上头。。。 可能是我们这样的中年男人太枯燥了,或者是太不甘心了,周边配套着随时可以获得咨询,随时可以观看的视频,足够的经济基础可以支撑满意的装备,让我们更容易的被那些曾经的爱好吸引。 而且,因为年龄阶段不同,我们可以获得更多更新鲜的体验,感受因为年龄变化而产生的心态变化。 重拾这样的兴趣爱好太美了,我估计你们听了,会想来一打! 不写了,我打台球去了。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北京的冬天 - 郁冬 - 露天电影院 ------------------------------------------------------------ 人们对于雪的记忆是不一样的。黄主播从温热的南方带着想象中对雪的期待来到北京,他所期待的那个落在华北平原的雪在我这儿更像小时候的冬天的一种玩具,而到了顾主播那里又成了对生活造成的麻烦。 芥末章鱼经常拿个词出来聊,有些词是含义需要澄清,有些词是被记忆赋予了意义。 前些天北京下雪了,这期我们聊聊雪。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 Nobody Rides For Free - Ratt - Ratt & Roll (The Best of Ratt 1981-1991) ------------------------------------------------------------ 前几日,EDG在2021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夺冠,引发了网络上的狂欢。年轻人们如同过节一般兴奋地庆祝,那场面可能不亚于当年女排艰难夺冠后的场景。 当晚,央视新闻发了微博,向EDG战队表示祝贺,这也让年轻人们无比兴奋。曾经不断被质疑是否可以入选亚运会的电竞项目,仿佛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这似乎让部分家长们很忧愁,甚至愤怒。隔了两天,一篇10万+文章出现:《补习班是洪水猛兽,打游戏就不是了?》文章表达的观点,围绕着宣传电竞,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他们的学业,破坏他们的视力,让他们产生错误的人生目标。被精选出的评论,也是各种赞成。里面的逻辑,让我十分想要来辩一辩。于是促成了这期节目。 在节目里表达了很多的观点。遗漏一个部分在这里补上,呼应曾经的某期节目:不少家长的脑子里,似乎不管你做什么选择,都得保证这个选择最后必须获得社会意义的成功。你要打电竞,就必须拿冠军。如果你选择了电竞却拿不了冠军,你就只能选好好学习考好大学。但很显然,人生的选择不止这些。同时,人们做的所有选择,也不必都奔着世界冠军去。以及: 你们的孩子选择了好好学习,也不是都上了顶级学府啊。 好了,开始听吧。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情人(The Lover) - Beyond - 海阔天空 ------------------------------------------------------------ 这个世界上还是充斥着蛮多对中国男人的嘲讽的,尤其当综艺里面普遍都是小鲜肉成为顶流、最能体现男性魅力的足篮排常年不给力,基础身体素质方面确实比不过很多西方男人等等,有些点被嘲讽得无话可说。 最近一篇男性服装的广告软文里面又提到了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的问题,所以这期就来聊一聊丑这个嘲讽我们接不接? 文章里面说丑并不是说真的长得丑,而是指,中国男人尤其是中年男人,对自己的形象非常不顾惜,压根就不打算在外貌上取悦别人。 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同,接触到的人群不同,那对应感受也很不一样,可以简单的预设下把着装水平分为邋遢-得体-精致-时尚几个类别。 那在相对落后的城市或广大农村地区会看到一些比较邋遢的男人,在国外大城市或旅游景点中的时候回看到很多穿着精致的男人,在艺术或广告行业的人群中总能看到非常前卫时尚的男人。 我会认为国外的男人相比中国男人有更多的比例在精致和时尚这个层次。 而在中国大城市中多数时候会发现男人们很普通,大多处在基本得体的这一层次,可能是因为我们只追求舒适,或者因为从众心让自己穿着的很普通,或者审美力确实没有得到训练导致不知如何搭配才最能体现个人的魅力,也可能,是因为男人压力大没有钱用来装扮自己? 而对比女性同学对美妆的热衷,日常的穿衣探讨,购物时间和资金的投入,都远超中国男人,那么是到底什么原因让男人如此不在意外表,凭什么就被商家们定义为消费链上的最底端? 又或者是我们的感受有问题,大家觉得中国男人跟女人着装水平一样?跟国外男人也差不多?这个丑的嘲讽咱们不接? 欢迎来边听边在评论区讨论。这期纯粹是非常主观认识层面的讨论,没有做过任何数据统计,更欢迎有数据的同学来讲理。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Beauty and Pain - Avrigus - Beauty and Pain ------------------------------------------------------------ 这期话题的引子来自于群里的对话,因为译泽主播安排各种活动,经常都集中在他熟悉的区域,于是被评价为“总是待在舒适区中”。这个概念经常听到,但当我们说一个人待在“舒适区中”的时候,到底是在说什么?似乎并不是非常明确,于是我们讨论了一期。 我们会发现,这种说辞带着一种评价的内涵。当A对B说,你现在正处在舒适区中,似乎在暗示:你应该脱离现在的状态。它比“你现在很舒适”更进一步,除了描述了情况,还暗含了你该怎么办:脱离现在的状态。 但舒适是不对的吗?这种评价逻辑,背后其实隐含了价值判断。在这个词被大量使用的前几年,社会的价值取向仿佛都在说:按部就班是不好的、不寻求变化是不好的、外面的世界总是比现在的世界是更好的… 这两年这个词似乎被提得少了。即使被提到,取而代之的也常常是“我就想在我的舒适区里待着,谁也变动我。” 这也是一个时代起起伏伏的历程,带来的人们价值判断变化的例证吧。 好了,开始听吧。
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入口: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话群玩儿------ 垫乐:from my childhood - joshua spacht - songs from the journey ------------------------------------------------------------ 这期我们从嘉宾的一个职业困惑聊起,讨论了当职业工种/职业环境的“潜规则”,与你个人价值观有冲突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从事销售的嘉宾,和从事PM出身的三位主播,不同程度地都面对过法律规则,商业世界规则,个人价值观,不同范式之间的冲突,并发现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环境不断影响下,“个人”的部分也在被改变或者“主动改变”。 在冲突的当下,我就会经常想起的译泽主播说过的:看你想要什么。 录完节目后我也在想,如果没有这些冲突,生活样子也显得不太真实。 在各种各样的冲突构建出的灰色地带中,我们如何选择,坚持什么,舍弃什么,正是这些塑造了我们“个人”。 你经历过那些“规则”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冲突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