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之门
我们讲述人与土地的故事,探索和自然的相处之道。

Album
主播:
松赞Songtsam
出版方:
松赞Songtsam
订阅数:
1.71万
集数:
33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隐秘之门”是「松赞」出品的官方播客。我们讲述人与土地的故事,探索和自然的相处之道。欢迎打开隐秘之门,和我们一起走进大喜马拉雅。 关于松赞 松赞是一个有着独特精神内涵的酒旅集团。酒店以藏地为起始,位处于隐秘、自然、超胜之处。 集团旗下的松赞旅行提供以自然探索及本土文化为核心的世界级旅游路线,吸引各方旅人,深入隐秘胜境。 松赞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pjIJFuaNBSq0OR_CpFYHnQ
隐秘之门的创作者...
隐秘之门的节目...

EP33. 巡天者叶梓颐: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

隐秘之门

本期内容 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在每年夏季如期而至,闪烁着人类无数的梦想与心愿。本期「隐秘之门」的嘉宾是星空摄影师叶梓颐,她曾横跨世界七大洲,仰望过地球不同角落的极致星空。我们从流星雨出发,聊聊人类如何观看、想象和试图“理解”宇宙。 在节目中你将听到: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为何会有不同的颜色?在“世界第三极”仰望星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藏地文化如何解读宇宙与星辰?常年与星空打交道的人,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的尺度?以及如果你可以穿越到任意时刻,你会选择宇宙诞生时,还是它的终结时? 在叶梓颐看来,凝视星空让人们彼此更亲近,因为它提醒我们,我们本质上不过是这颗蓝色尘埃里的短暂旅伴。但即使是一株不起眼的野草,在宇宙宏大范围内也比金子和钻石更珍贵。因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人类已知宇宙中,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内容提要⭐️ 1:18 用人造卫星打出莫斯密码,宇宙级的硬核浪漫 4:49 古人见星陨如雨,认为是帝王圣贤的离世之兆 6:09 今人求学业求幸福,星空视频成赛博许愿池 7:12 人们用猫、狗、工具来命名自己想象的星空 8:51 流星的颜色像烟花,月亮可以做雪山的补光灯 13:08 荒漠中的陨石猎人,需要1%努力和99%运气 15:25 人生如塞尔达:救公主前,多多开启自由风景 16:31 避开光污染和潮湿环境,肉眼躺看流星雨最佳 18:36 来古冰川如大地静脉,南迦巴瓦是燃烧的天铁 19:20 粉红的维纳斯带下,看见地球的蓝色影子 20:34 藏医与天文紧密相关,人体与星辰互有因果 21:46 天文学家也有烦恼,但有烦恼才是活泼泼的人 24:30 斑斓星图把宇宙信号翻译成我们看得懂的语言 27:41 从太阳系边缘回望,地球只是一颗暗淡蓝点 30:35 一株野草的生命,比宇宙中的金子钻石更珍贵 33:07 如果有机会在宇宙漫游,最想去哪颗星球? 34:13 如果遇到外星人,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35:08 如果可以穿越,想去宇宙的起点还是终点? 本期嘉宾🎙️ 叶梓颐,星空摄影师、天文科普作者,游历七大洲拍摄特殊天象,拥有20年星空观测经验,视频号/微博/B站/小红书账号:@巡天者叶梓颐 泓嘉,「隐秘之门」主持人 ▲叶梓颐曾在2020年的双子座流星雨上,用瓢虫卫星打出一串莫斯密码“Brighter 2021”,送给即将失明的朋友肖恩,祝福他拥有一个更明亮的未来©巡天者叶梓颐 ▲加州星云(左)和昴星团(右)同时在南迦巴瓦升起©巡天者叶梓颐 ▲叶梓颐在南迦巴瓦 ▲内蒙古边境的英仙座流星雨©巡天者叶梓颐 ▲行走在来古冰川上,看大地的静脉©巡天者叶梓颐 ▲地出:阿波罗8号拍摄的地球在月球月平线上升起的那一刻。弗兰克·博尔曼后来回忆说:“我碰巧朝窗外瞥了一眼。这一眼看到了我平生见过的最美丽、最令我心动的一幕,那一刻内心的怀旧之情和纯粹的思乡之情如泉涌一般。地球的颜色在太空中是独一无二的。” ▲旅行者金唱片:在1977年发射的两艘旅行者号飞船上有两张留声机唱片,包含了人类精选的声音和图像,用以展示地球上生命和文化的多样性。 ▲斯巴霍:融合佛教宇宙观与藏族传统历法的唐卡图。藏历历法以时轮历为基础,融合藏族物候历与汉历置闰规则以及天体运行规律与人体气脉理论,至今仍在藏区与公元纪年并用。 ▲松赞香格里拉林卡天文台:由松赞和南方天文合作建立,现共有12台天文望远镜,其中3台目视的天文望远镜,8台用于深空拍摄的天文望远镜,还有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托管的科研级望远镜,用来进行掩星观测,也是联合国行星防御计划的一部分。 ▲松赞巴松措林卡星空 ▲松赞来古山居星空 ▲松赞百巴帐篷营地星空 ▲松赞奔子栏山居星空 ▲松赞塔城山居星空 ▲松赞亚丁山居星空 -制作团队- 节目制作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叶梓颐、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 - 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Romeo - Spring

37分钟
2k+
1周前

EP32. 怒江·神话·德卜拉:在火塘边,抵达想象与真实的远方

隐秘之门

本期内容 怒江,奔涌于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之间,是一条孕育傈僳族、怒族、藏族、独龙族等多民族共居的文化母河。流传于此的神话,如同一块块琥珀,封存着久远的记忆与生活方式,让我们窥见古人与自然如何共处。 本期播客「隐秘之门」的嘉宾娜松常年扎根在怒江流域,专注研究当地神话信仰。在她的田野笔记中:怒江的创世先祖因为上山“采菌子”而躲过洪水的劫难;独龙族古语里没有方位词,人们靠日月山川来辨认方向;住在火塘里的小精灵是“一级八卦选手”;而傈僳族用鸡肉、漆油和苞谷酒熬煮出来的“侠拉”,则让人一口上头。 在独龙语里,“德卜拉”意为“桥”。神话是一座德卜拉,连接远古与当下的叙事与想象;旅行亦是一座德卜拉,引我们穿越山水,走进陌生却真实的文化与生活。在一次次跨越之间,我们得以暂时离开熟悉的世界,重新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 内容提要⭐️ 4:56 怒江创世神话:先祖靠采菌子躲过一劫 6:11 没有东西南北,你追朝阳,我赴落日 9:58 怒江险峻之上:溜索、藤篾桥、悬崖凿道 13:04 火耕与迁徙:用灰烬来划定人兽边界 15:10 祭猎神:拿苦荞面捏山捏兽敬奉山神 20:04 火塘:通往天界的起点,住着八卦小精灵 24:12 侠辣:漆油、鸡肉、苞谷酒炖出“心灵鸡汤” 26:55 尼泊尔水东哥:像鼻涕一样黏糊的甜浆果 28:00 白芨蜂蜜治疗咳嗽,阿茸姑娘与仙女节 31:17 傈僳帽子藏玄机:解开当绳索,绑起藏钱币 34:19 独龙江农历十五:月隐之夜,藏匿身份 36:41 “布琅”:酿酒、编织渔网、种董棕的小鬼怪 38:57 神话是流动的镜子,映照不同族群的认同 42:08 “Sei”:是辣、是冰雪刺骨、是思念的酸楚 44:13 神话如琥珀,把遥远的记忆托到眼前 47:30 落叶是蝴蝶,鲸鱼的嘴里有一片海 53:18 神话和旅行,架起我们与世界的德卜拉 本期嘉宾🎙️ 娜松,云南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博士候选人 泓嘉,「隐秘之门」主持人 ▲嘎娃嘎普山:意为"高大的雪山",海拔5128米,是怒江州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在当地民族文化中,独龙族史诗《创世纪》记载其为始祖诞生地,怒族《祭祀古歌》保留着对雪山的祈祷经文。 ▲怒族传统木楞房窗景:过去人们会随时拆卸木楞房,根据土壤的状态进行走耕生活。 ▲怒江溜索:溜索主要有两种形式——平溜和陡溜。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来往都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得双臂用劲,攀到对岸。陡溜有一定的倾斜度,可自然滑向对岸,十分轻快。陡溜一般都是两根,倾斜方向相反,来回省力。 ▲独龙江藤篾桥:用山上的竹子和藤条编织而成,一般建在江面狭窄、水流湍急的地方。人走在桥上,桥就像飞起来一样,独龙族把它叫作“会飞的桥”。 ▲江边无人垂钓的竹竿,愿者上钩。 ▲娜松拍摄的冬季独龙江雪景,雪没有那么寂静,流水也没有那么喧嚣。 ▲正在给娜松讲神话故事的独龙族老人李自才。 ▲怒毯:怒毯和独龙毯编织方式相似,纺织怒毯通常以红、白、黄、蓝、绿、青、紫为主要色彩,色彩斑斓犹如一道流动的彩虹,被称作“彩虹毯”。 ▲火塘是怒江流域重要的家庭文化,要先确立火塘的位置,方可布置家中其他方位。在独龙族的神话中,火塘里住着爱八卦的小精灵,火塘也是通往天梯的第一层。 ▲松赞石月亮山居:位于福贡县赤洒底村的山崖之上,在怒江大峡谷感受“云上的日子”。 ▲松赞丙中洛山居:位于丙中洛镇东风村,背靠群山,面朝稻田,与村落共生共息。 -制作团队- 节目制作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秋刀鱼 照片 | 娜松、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 - 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Doug Kaufman - The Garden

55分钟
5k+
4周前

EP31. 黑帐篷中见宇宙:可可西里的动物、土地与牧人

隐秘之门

本期内容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腹地,这里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却孕育了丰富的高海拔生命基因库:藏羚羊、雪豹、棕熊等珍稀的野生动物世代栖居;无数泉眼与溪流自此发源,汇入长江、黄河与澜沧江,奔流向中华与亚洲广袤大地。 东周群培出生于可可西里边缘的索加乡,童年随黑帐篷逐水草而居。母亲的念经声、锅瓢叮咚声与牛羊叫声,是清晨的交响曲;大人骑马英姿飒爽,他也拍着自己的屁股,一路“驾—驾—”往山下跑。他在黑帐篷里认识星辰的秩序,从长辈的言行中学会敬畏神山圣湖:“小溪河川里波光粼粼的流水,不只是水,那是祖先们的血液。” 但这片草原也并不总是宁静。盗猎猖獗的年代曾让可可西里陷入黑暗,杰桑·索南达杰、奇卡·扎巴多杰等人坚守 ,才换回藏羚羊的重生。如今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水源因气候变化日渐干涸,人兽关系从平衡走向紧张冲突,高原垃圾难以降解,游牧文化在现代进程中不断被撼动。这些问题最终回到同一个核心:人与自然究竟该如何共生?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和东周群培一起走进他的家乡可可西里与三江源,倾听那片土地上的牧人是如何看待山川草木、生灵万物;看游牧的精神与实践,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延续,回应这个时代。 内容提要⭐️ 2:02 黑帐篷:会呼吸的、可移动的、有生命力的房子 4:51 牛粪不只烧火,还能给羊羔和狗搭个温暖窝 7:55 母亲念经、锅瓢叮咚与牛叫,草原的清晨交响乐 10:32 大人策马如风,小孩拍着屁股大喊“驾—驾—” 12:07 不惊蛙虫不掷石,敬畏神山圣湖的古老戒律 15:33 藏羚羊盗猎猖獗,可可西里最沉重的黑暗时刻 19:34 三江源:大河奔腾之前,也曾是山间一滴水 21:09 700个消失的水源,老人说“小时候这里有溪流” 23:37 雪豹幼崽从岩洞探出头,自然生命力扑面而来 28:33 以前牧民不怕狼,牛羊被吃只怪自己大意 30:45 当棕熊把房屋当“超市”,人兽关系日益紧张 35:51 真实的游牧并非诗与远方,当代游牧何去何从 40:09 拆除围栏:人与人、草原与神山都松了口气 42:17 高原不是垃圾的源头,更不应该是它的终点 48:22 手艺让她们被看见,也看见了更大的世界 52:50 贵在坚持,美在无为,再孤独也无妨 53:55 老奶奶、女儿与红嘴乌鸦,关于藏地的生命观 本期嘉宾🎙️ 东周群培,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 泓嘉,「隐秘之门」主持人 ▲黑帐篷:黑帐篷是藏区牧民用牦牛毛和牛绒制成“可移动的家”,随着季节和牧草变化迁移,体现了牧民们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自然观。 ▲牛粪:牧区上的牦牛浑身都是宝,牛粪也不例外。牛粪不仅可以用作燃料,还能做小羊羔、藏狗保暖的窝,草原上的牛粪也是土壤保育重要的肥力,偶尔会开出美丽的小花来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的关键物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可西里地区盗猎猖獗,藏羚羊种群数量锐减。1994年,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与持枪盗猎者对峙,不幸牺牲。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和打击盗猎力度的加强,藏羚羊数量从不足7万只上升至目前30万只以上。 ▲藏原羚,又称西藏黄羊,能在高原荒漠和半荒漠生存,特别是在极其缺氧的情况下生存,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极好,甚至在几公里外便能感觉到天敌的存在。分辨藏原羚和藏羚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哪个有“白屁股”——藏原羚有一块较大的白色臀斑,因此藏原羚又被当地牧民俗称为“白屁股”。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生活着大批的藏野驴,它们善于寻找水源,能轻松穿越浅滩、沼泽,被称为“高山上生命的向导”。 ▲雪豹凌霜:雪豹是青藏高原旗舰物种,被人们称为是高海拔生态系统的健康的一个气压计。这只受伤的雪豹由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伙伴们在野外发现,经救治和转移后,现生活在西宁动物园,取名“凌霜”。 ▲三江源保护协会通过环保人网络,在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调查水源地。牧民们和志愿者一起拿起表格和相机,记录家乡水源的状况和变化,共计调查了一万个水源头,这是迄今为止三江源唯一的大规模水源调查,建立了原住民参与的生态监测机制。图为保护基地内陈列的6700多个水源样本。 ▲在三江源地区,人熊冲突是近20年深度困扰当地牧民的问题。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与清华大学建筑团队、当地村民共同探索设计建设防熊屋,既能保护村民,又避免对熊造成伤害。 ▲三江源作为重要的水源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现代塑料产品的引入给当地的草原与水源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以“德迦零废弃社区”为模板,在当地推动建立零废弃牧区家庭。从健康角度出发,通过调研走访沟通牧民需求及挑战,针对需求提供环保替代工具包用不锈钢物资替代,并同牧民讨论约定零废弃家庭规章制度,互相监督,共同为践行高原零废弃努力。 ▲现代牧场上有许多私人设立的铁丝围栏,会导致动物意外受伤、游牧边界缩小、草场肥力退化、人际关系恶劣等诸多问题,图为当地僧人和牧民们从草原围栏上救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乌雕。 ▲2017年玉树甘达村民自愿拆除了围栏。通过推动社区保护地的建立,甘达村制定了以社区百姓为主体的自然资源共管模式,围栏的拆除,同时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藏地众生平等和六道轮回的价值观,让人们觉得蚂蚁和雪豹是同样的生命。一位藏区奶奶的女儿去世后,这只红嘴乌鸦经常落在她的肩头,在衣服上留下很多爪印。奶奶从此就不洗这件衣服,因为她觉得那是女儿的痕迹。 ▲松赞巴松措林卡的“休息中”来源于三江源设计师联盟团队的“措池”卡片织,每个“休息中”都是三江源的手工艺人亲手缝制。支持在地的社区和手艺人,也是在支持与自然共生的发展之路。 ▲东周群培在三江源:“小溪河川里波光粼粼的流水,不只是水,那是祖先们的血液。” -制作团队- 制作人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东周群培、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 - 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57分钟
15k+
1个月前

EP30. 从格里古道到传教士之路:走进大横断的荒野古道

隐秘之门

本期内容 风景常常被理解为一个名词,有一种绘画般的静止与庄重;但对常年行走在大山里的人来说,风景不是“看见”,而是“包围”:皮肤察觉的空气湿度,脚下厚软的苔藓触感,篝火噼啪的催眠声响,烟雾钻进鼻腔的气味记忆——走得越深,风景也愈发具体。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邀请松赞徒步领队杨旸,一个四族“混血”的大山之子,来聊聊他在家乡香格里拉的山中奇遇:他偶遇过牧人馈赠的牦牛腿,听过山民举杯时真挚的敬酒歌;目睹过照亮夜空的陨石焰火,也有与悬崖擦肩而过的惊险记。对杨旸来说,徒步是人类最原始的旅行方式,而旅行的乐趣往往与速度成反比。 从格里古道到传教士之路,我们跟着马帮的印记,走进大横断与三江并流的腹地,跨越地理与历史的壮美与惊奇。当你真正走进大山,大山也会走进你。 内容提要⭐️ 1:26 普米、傈僳、藏与汉:四族混血的香格里拉人 2:42 童年穿密林、翻垭口,曾对徒步“深恶痛绝” 4:23 听雨打帐篷,舔松针晨露,自然唤醒生命力 6:01 用手指捏不同植物,满手都是“气味沙拉碗” 10:53 牧民投以生牦牛腿,我们报之以烈青稞酒 12:44 晴天霹雳,亮彻天空,撞见陨石坠入森林 15:01 浓雾中一半踩在巨石,另一半是悬崖凌空 17:54 敬酒歌:不敢想象你翻越多少高山才到此地 19:04 你在跟谁说话?是百灵鸟掠过天空 21:13 格里古道:巨杉参天,清澈珠巴洛河相伴 24:57 传教士之路:翻越碧罗雪山,重访福音道路 26:21 巨石、冰盖、草原与鲜花,像人设计的景观 28:00 雨天喝怒族牧人现打的酥油茶,寒气顿散 29:03 葡萄酒酿出了一朵真实存在的花香 30:15 不断行走,路会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本期嘉宾🎙️ 杨旸,松赞户外徒步领队 泓嘉,「隐秘之门」主持人 ▲穿越格里古道时,沿途一路都有巨杉相伴。 ▲翻过碧罗雪山,从澜沧河谷来到怒江大峡谷,眼前是开阔的牧场,怒族居民的房屋散落其间。 ▲传统的茶马古道路途艰险,当地敬酒歌会唱:“我不敢想象你翻越了多少高山才能到我这里,小心悬崖,注意安全!” ▲穿越横断山脉,时不时会看到高山湖泊,在苍穹下像透明的镜子,映照着蓝天与白云。 ▲格里神山:当地人称格里雪山为“永卓曲格”,传说曾为解救人间疾苦而偷盗母亲的经书。格里雪山的四座山峰整齐排布,山体上的悬崖恰如书脊。 ▲高山牧场上经常偶遇小牛犊。 ▲徒步是人类最原始的旅行方式,走在森林里整个五感会打开,感受周围的一切。 ▲在夜里露宿大山,漫天的星空是最好的慰藉。 [图片]🔘全方位后勤保障:1:1的工作人员比例,1:3的人员-马匹配比,充分照顾每个人的出行需求。 🔘专业领队叠加本地向导:双语户外领队,兼具国际 化标准和本土文化认知;多民族背景的马帮与后勤团队,带来满满的安全感与在地连接。 🔘拎包入住的风格化露营:全程提供Tentipi帐篷、Helinox起居系统、Snowpeak餐厨系统等装备,尽享户外精致生活。 更多路线详情,请关注「松赞旅行」公众号或「松赞」小程序获取信息。 -制作团队- 节目制作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秋刀鱼 照片 | 杨旸、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 - 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31分钟
4k+
1个月前
隐秘之门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