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蹈世界里,人们通常更加关注女性演员,男性演员往往游离于光环之外,扮演着绿叶的角色,而2018年横空出世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却捧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男主”——由王佳俊饰演的李侠。 这个眉宇间有英气、舞姿中展露果敢的男舞者,已经在舞台上“站”了20多年,曾担纲《野斑马》《天边的红云》《霸王别姬》《舞台姐妹》《一起跳舞吧》《朱鹮》等舞剧的“男一号”。 而生活中的王佳俊与他台上塑造的角色截然不同,阳光、开朗、极具少年感,他在网络的各大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在VLOG里吃到喜爱的美食会管理不好自己的表情,被网友们截下不少搞笑表情包,他还被大家称为“叔圈天菜”。 台上是E人,台下是I人,拥有矛盾体质的王佳俊走出聚光灯是什么样? 本期《先锋派报告》对话舞蹈演员王佳俊:一切都不算晚!不要太快对世界失望!只要保持好奇,就永远是少年 - 对话者 - 王佳俊(@快乐的佳俊):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 星纪(@Starcyxx):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3:53 最初学舞蹈是为了治哮喘 06:16 跳广播体操考进了上海舞蹈学校 11:33 老师给的评价是“白开水” 18:10 和朱洁静的同窗、同台之情 22:15 “我身上有个按钮,下了班我就会关掉它” 29:33 “《永不消逝的电波》给我带来了很大压力” 34:36 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空间很小 39:58 台上是E人,台下是I人 44:08 演出中的“小叛逆” 57:23 不要太快对这个世界失望 *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 舞剧《朱鹮》剧照 * 舞剧《一起跳舞吧》剧照 * 舞剧《舞台姐妹》剧照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抖音/微信视频号:星纪录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本周开始,我们将开启一个特别的系列,我们将抛开具体的舞台作品,走近台前幕后一个个独立的戏剧人,听他们讲出自己的故事。当开始策划这个系列的时候,我在策划案上敲出的第一个名字就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导演——周小倩老师,我更愿意像更多观众一样,叫她倩姐。 我和她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沪剧院,当时她正在排练《江姐》这部剧。那是我刚刚参加工作,进门采访前工作人员提醒我:倩姐非常的认真、非常的严肃,你要小心。可是当采访开始的时候,她讲到剧情、讲到革命先烈,竟然哭了起来。初出茅庐的我有点措手不及,但是那一次的采访效果特别好!我的同事对我说:你真幸运,第一次专访就遇到了这么真诚的人。此后,我在不同场合,就倩姐的不同作品采访过她。但时至今日,我好像还没有机会完整听她讲述一路走来的故事。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对话周小倩 - 对话者 - 周小倩(@周小倩SDAC):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 星纪(@Starcyxx):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3:07 从西安到上海,从演员到导演 12:34 “当第一个剧本放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潸然泪下” 15:17 “给很多大导演当过副手,这些都是我的财富” 27:34 “在排练厅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38:53 “到现在我都不敢看观众的评论” 41:50 “倩姐”这个称呼的由来 54:58 “我是一个特别爱‘撞南墙’的人” * 周小倩在话剧《商鞅》饰演姬娘 * 周小倩在排练音乐剧《周生如故》 * 周小倩导演作品音乐剧《南墙计划》 * 周小倩导演作品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抖音/微信视频号:星纪录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宋庆龄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为此,她带领中国福利会开创了新中国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她希望借助儿童戏剧促进少年们成长为健全的人。 [4046996-YmkByPrJME1711100250448_757x610.png] [4046996-pFxXcS7PB81711100271250_413x514.png] [4046996-JcsG6xeQJZ1711100292311_762x1071.png] * 图(上/中/下):蔡金萍在中福会儿艺学馆;《长发姑娘》剧照;《花木兰替父从军》剧照 在这个剧院里,有一位学员从豆蔻年华就在这里学习表演,并逐步成长为导演、艺术总监、院长,为儿童戏剧事业倾注了近50年的心血,而今仍在为儿童戏剧的普及和推广默默耕耘着,她就是国家一级演员、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名誉院长、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蔡金萍,孩子们亲切称她为“院长妈妈”。 [4046996-YiRXN4CzbT1711100461102_8493x11324.jpg] 3月27日“世界戏剧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联合举办《先锋派》线下播客,蔡金萍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与儿童戏剧结缘半个世纪的故事,并为读者和听众分享有关儿童戏剧教育的真知灼见。 —收听指南— 4:02 1970年代中福会儿艺学馆:52名老师教38个学生 15:03 被周小燕、张瑞芳等老艺术家点赞的演出 24:29 把《泰坦尼克号》《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改成儿童剧 29:40 现场游戏: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34:52 把戏剧送到郊区去 —活动现场— [4046996-Ebp7xDJ2Ab1711100685417_6192x4128.jpg] 线下地点: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中心 —线下播客参与方式— 留意每期“先锋派”招募信息或关注视频号“星纪录”。
上世纪90年代初,受新生文化形态冲击,全国戏曲普遍面临困境的时刻,上海淮剧的处境尤为艰难。为重新树立剧种的自尊心,上海淮剧团依托优秀主创团队,完成了革命性创作——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这部剧上演不到一年就斩获40多项大奖,不仅被认为是淮剧乃至中国戏曲的里程碑之作,更是被誉为“十几年探索性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 作为一部悲剧,《金龙与蜉蝣》既让人联想到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美狄亚》,也有《哈姆雷特》《麦克白》的影子,剧中矛盾冲突的激烈程度、悲剧内涵的深刻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人性的揭示、对权力的反思、对命运的叩问,历经30年依然直击当代人的心。上海淮剧团发挥“学馆制”优势,原班人马以老带新推出《金龙与蜉蝣》传承版,再度展现这部“都市新淮剧”的风采。 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的《先锋派报告》线下播客录制中,两位“90后”的主创一起分享了这部经典之作为何能够历久弥新。 - 对话者 - 海博:上海淮剧团创作部副主任 王俊杰:上海淮剧团青年演员 星纪(@Starcyxx):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3:01 “90后”如何与淮剧结缘 09:47 30年前的剧情现在看来还是太超前? 15:34 上海淮剧团的实验精神 22:08 传承版到底传承了什么? 29:37 破坏了戏曲中“小生美”的“蜉蝣” 31:24 《金龙与蜉蝣》的戏曲文本精神 39:33 年轻主创如何为传统戏曲注入的新活力 45:37 传统戏曲的跨界融合 - 《金龙与蜉蝣》剧照 -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抖音/微信视频号:星纪录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作为亚洲音乐剧爆款之作,《粉丝来信》音乐剧原版作为韩国原创音乐剧历史上的重要作品,曾被誉为“改写韩国原创音乐剧历史的作品”。作为上海文化广场自制的第五部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把时空背景移植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以海鸣、微岚、七人会等虚构形象,折射当时中国进步作家的精神群像。中文版对原故事背景、人物角色等进行本土化改编,将故事的背景设置为1940年代的上海,通过讲述一代中国青年才俊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爱的期待,以洞察时代下文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自2022年首演以来,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已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启封,逾八万人次一窥缪斯的光芒,而每年春天,这封来自上世纪的“神秘信件”都将再度启封。今年春天,三位新卡司的加入也为这部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 对话者 - 赵凡嘉(@赵凡嘉嘉):音乐剧演员 马海生(@马海生):歌手、演员 刘浩冉(@刘浩冉Levana):音乐剧演员 星纪(@Starcyxx):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2:54 第一次接触《粉丝来信》的感受 09:15 扮演角色时的小巧思 16:14 三位新卡跟角色的极大反差 19:42 微岚和夏光在舞台上的一体性 23:43 马老师往那一坐就是“海鸣本鸣” 27:31 在舞台上会受对手的影响吗? - 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剧照 -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抖音/微信视频号:星纪录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施夏明,当今昆曲圈内“最忙的小生”,他是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最年轻的院长,同时他也是个“斜杠青年”——用镜头记录演员们台前幕后的故事、尝试昆曲与流行音乐的跨界演绎、甚至可以在一些影视剧作品中看到他的出演。虽然“忙里忙外”,但他的所有斜杠几乎都围绕着他所热爱的昆曲艺术。月底,他又将带着自己的成名作《1699·桃花扇》来上海演出,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的线下播客录制中,我们一起聊了聊百戏之祖昆曲的的梦想与未来。 - 对话者 - 施夏明(@昆剧施夏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星纪(@Starcyxx):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8:12 “贷款上班”的日子里最大的动力 14:16 《1699·桃花扇》是一个发生在南京的故事 21:27 《1699·桃花扇》近年来很少上演 25:22 演员在台上忘词的时候最紧张 33:19 为什么昆曲都是举行“演前谈”? 44:07 台下的施夏明是个“斜杠青年” 49:21 昆曲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 施夏明剧照 - - “浮影幽兰”昆曲正YOUNG古典新欢花雅周微影展 -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抖音/微信视频号:星纪录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2024年龙年央视春晚,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徐朝皝、徐朝嬴表演了拿手绝活“大靠双锤出手”,银色的双锤在他们手里上下翻飞,兄弟之间的默契确保了两人耍锤的动作一模一样,令人目不暇接。 这对“锤子兄弟”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经验丰富的执证医师,是中医世家的第五代传人。在春晚排练期间,还有外地病人慕名找到兄弟俩住的宾馆求医。 兄弟俩把“以薬医疾苦,以樂养心灵”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俩是如何从“杏林”跨行到“梨园”?“行医”和“演戏”并行的生活又是什么用的?本期节目邀请徐朝皝、徐朝嬴,一起聊聊“行医难还是唱戏难”。 - 对话者 - 徐朝皝: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 徐朝嬴: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 星纪(@Starcyxx):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2:56 参加2024龙年央视春晚的感受 09:16 “出手允许掉”,但春晚的舞台上必须万无一失 18:22 京剧的武戏是一种精神 33:33出身杏林,却跨行当了京剧演员 59:25 唱戏和看病都是“台上见” - 年幼时的徐朝皝、徐朝嬴 - - 演出剧照 - - 兄弟俩与父亲徐文斗医师 -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抖音/微信视频号:星纪录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纪录片《在世界尽头相遇》中出现了这样一只企鹅:它脱离了向前行进的大部队,对其他同伴的呼唤置若罔闻,转身向着雪山坚定地走去。这只企鹅一摇一摆,看起来像极了异类。它的步子并不大,或许终其一生也不会到达雪山。但它依然坚定地走着,不再回头。 这便是林溪儿编剧、白倬铭主演的单人话剧《寻找企鹅的夜晚》的灵感来源。 整部《寻找企鹅的夜晚》在两条线交织中展开,大概的故事就是一个百无聊赖的年轻人在夜晚突然被一个不知道从哪儿来的老头喊出家门,去找一只不知道在哪里的企鹅。他们路过了城市中的许多地方,动物园、快餐店、自来水厂、大桥,他们也想起来和很多往事。 从2022年首演至今,这部荒诞又浪漫、温柔而有力量的作品已经上演了40多场,巴扬琴的现场演奏与白倬铭的表演在舞台上交相辉映,共同将观众带上了一段奇幻又感人的旅程。“看似平静松弛又暗潮汹涌”“像玻璃上裂开了一道小小的缝”“让人去寻找真正的自己”是观众们给予《企鹅》的共同评价。 从《四张机》中的卢泊安到《粉丝来信》中的蜇生再到如今的独角戏舞台,白倬铭如何学会从“饰演角色”到“饰演自己”?在《寻找企鹅的夜晚》中,白倬铭寻找到了什么?我们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出现场与白倬铭展开了下面的对话。 - 对话者 - 白倬铭(@丿日亻卓钅名):演员 星纪(@Starcyxx):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6:15 这是一部集体创作的独角戏 09:24 “没有任何一个演员可以拒绝演独角戏。” 19:41 “我不是技术型的演员,所以演每场戏都要把自己‘归零’。” 23:18 除了寻找企鹅之外,我们还在寻找什么? 28:29 这只“企鹅”不仅是年轻人在寻找的 * 《寻找企鹅的夜晚》剧照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抖音/微信视频号:星纪录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20位不同职业、年纪和生活经历的人共同在苏州河沿岸漫步,从外白渡桥一直走到乌镇路桥,他们一起了解这些桥的故事,并用纸笔写下自己即刻的感受,再串联起这些句子创作出了歌曲《最温柔的水鬼》——这是独立音乐人孙大肆应澎湃新闻邀请参与的一次城市行走活动。 这几年,孙大肆与她的神炁现形艺术小组和上海的几个美术馆合作,依据她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观察与共情,以及在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的一次次“搭讪”中,创作出了与上海外滩美术馆(RAM)合作的EP《肆陈相识》、专辑《你的家看得见东方明珠塔吗?》;以及与UCCA Edge合作的“意游未境”及四次行走与展陈。 孙大肆在街头巷尾的“采风”过程中收集了哪些故事?她的音乐与上海这座城市产生了怎样的链接?带着这些好奇我们展开了今天的对话。 * 「有福利」:在评论区说出你和城市的故事,我们将抽取3听众送出《在你面前很无邪》专辑1张 - 对话者 - 孙大肆(@孙大肆与神炁现形):独立音乐人 张丽华:神炁现形团队成员 星纪(@Starcyxx):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4:53 “我小时候向妈妈要的儿童节礼物是音乐磁带” 07:05 《不要怕船小》:孙大肆的外婆唱了一辈子的童谣 12:22 苏州河上的「唱桥会」 31:45 在上海「搭讪」陌生人搜集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 38:14 带我们看东方明珠塔的阿婆说:“你做我的小孩好吗?” 46:46 用音乐链接城市和城市中的人 * 活动当天,大肆在蝴蝶湾公园带大家唱《最温柔的水》 * 大肆在虹口公园邀请路人唱歌 * 大肆在虎丘路「拷浜」 * 张阿婆住的楼里,扶手上雕满古老的花 * 大肆演出照 * EP「肆陈相识」封面 * 「你的家看得见东方明珠塔吗?」专辑封面 * 「在你面前很无邪」专辑封面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抖音/微信视频号:星纪录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家喻户晓。憨厚、诚实、努力上进的性格,最终落得个梦想破灭的结局。作为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骆驼祥子》曾被多次改编并搬上舞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老舍专业户”方旭将全新版的《骆驼祥子》搬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舞台,与以往的版本最大的不同是这部剧的“全男班”演员阵容,“反串”会带来怎样的戏剧效果?在经典作品中,观众将如何观望时代、观望自己?本期《先锋派报告》来到了上海图书馆东馆,对话话剧《骆驼祥子》主创,一起聊聊“从‘京味儿’文学到‘京味儿’话剧”。 - 对话者 - 方旭(@方旭戏剧):话剧《骆驼祥子》导演、编剧、主演 赵震:话剧《骆驼祥子》主演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8:25 《骆驼祥子》的不同表现形式 11:37 方旭版《骆驼祥子》所找到的“缝隙” 20:26 不同的“虎妞” 28:21 “全男班”演员阵容会有怎样的戏剧效果? 38:01 舞台上的“一座城”和“一个人” 43:20 排练就像泡菜,泡不够天数就不是那个味儿 47:08 “京味儿”话剧靠的是什么? 76:55 老舍先生的情怀 - 导演/编剧/主演 方旭 - - 《骆驼祥子》排练照 -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抖音/微信视频号:星纪录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11月25日,金宇澄个人画展“繁花”在东一美术馆开幕。 吸引观众走进展厅的重要原因,当然不能排除这一个:金宇澄当年为小说《繁花》所绘的插图首次全部亮相。 走进展厅之前,他在我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身份是“作家”——“著名作家”——我没有想到《繁花》一炮而红之后的十年里,他把自己藏起来,修炼成了一个画家,而且是和小说路数一样“剑走偏锋”的画家。 有趣的是,谁也没和谁商量,正在展览开出后不久,王家卫就宣布由他执导的电视剧《繁花》要在中央电视台1套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我脑子里又回想起了当年读《繁华》这部小说时的画面: 初到上海,对这座魔幻的都市有很多隔阂与恐惧之感,人在这里太渺小了!是《繁花》让我理解了上海人,理解了上海,甚至理解了几个时间点上的中国。 而对于读过《繁花》的朋友来说,画展“繁花”或许会让您明白:小说是千万人的记忆,画是金宇澄一个人的心曲。关键在于,就是这个喜欢“独上阁楼”的人创造了《繁花》。 - 对话者 - 金宇澄:作家、画家、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谢定伟:东一美术馆执行馆长 谢晓冬:“繁花:金宇澄绘画展”策展人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5:20 金宇澄聊电视剧《繁花》 15:21 “大家觉得奇怪这个人的画怎么这样,是因为这个人没规矩。” 23:20 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金宇澄”? 26:47 金宇澄画中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魔都” 33:12 金宇澄的“繁花”和《繁花》 42:16 为什么称金宇澄是“中国最好的超现实主义” 67:02 艺术家成功与否是宿命吗? - 相关图片 - * 序言 * 金宇澄笔下的城市 * 《繁花》插图 * 自画像系列 * 灰色调系列 * 马系列 * 梧桐与无花果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110年前,当时上海最有影响力的戏园“丹桂第一台”迎来了一位京城名角——梅兰芳。《申报》提前半个月连续刊出演出广告, 以“貌如子都,声如鹤唳”“南北第一青衣兼花旦”等词语来介绍他。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梅兰芳这样回忆起初登沪上舞台:“……这短短五十几天在上海的逗留,对我后来的舞台生活,是起了极大的作用的。”这次演出,也开启了他与上海近半个世纪的情缘,在这座城市的见闻及海派文化浸润,对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上的系列革新产生了直接且重要的影响。 * 1913年梅兰芳首次莅沪演出留影 110年后,“梅绽东方——梅兰芳在上海”特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汇聚了京沪两地与上海及梅兰芳有关的展品共计191件(组),以梅兰芳来上海为重要起点,将他一生重要历史节点作为脉络,展现梅兰芳与上海这座城市互为影响的多重关系,呈现这位艺术大师的传奇一生。本期节目一起来聊聊梅兰芳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 对话者 - 张洵澎:昆曲表演艺术家 丁佳荣: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 星纪(@Starcyxx):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6:20 京剧从“听戏”到“看戏”的转变 10:27 梅兰芳先生的家风 11:31 梅兰芳与“梅党” 18:25 沪上舞台对于梅兰芳的影响 24:12 融昆曲于京剧的美学表达 27:22 张洵澎老师与梅先生的初次见面 36:32 梅兰芳对京剧的改良创新 44:19 抗战期间的“蓄须明志” 53:25 让京剧走向世界舞台 * 展览现场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先锋派报告》节目社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