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福楼拜曾写道:“外省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是多么的有趣。他们谈论的是税费、道路的修整……” 或许读到这一段,你会觉得,不过是一个小孩的抱怨嘛!可是在成为名作家后福楼拜依然写过相似的段落: “啊,东方!东方热辣的太阳,东方澄碧的蓝天,东方金色的光塔……还有那跋涉在沙漠之上的骆驼商旅;啊,东方!……东方有着棕褐橄榄般肤色的女人!” 出自小说《愤怒与无助》的这段听上去有些东方主义,是不是?但在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看来,更像是“对东方的凝视能帮助福楼拜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暂时将那种富足却委琐的生活以及世俗的思维定势抛于脑后”。 如此一说,好像就显得没那么离谱,甚至有些赞同了。归根结底,旅游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提供的陌生感。一个没有平常琐事的场域,是多么让人向往啊。 不过再仔细想想,我们现在还能体验到以上说的这些吗?那鲜明的旅行艺术是否正在离我们远去?
“我们是地球上最沉溺于幻觉的人民。我们不敢破除迷惘,因为幻觉是我们居于其中的房屋,是我们的新闻、我们的英雄、我们的冒险、我们的艺术形式、我们的所有体验。” 近日出版的《幻象》是20世纪大众媒体与流行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最具突破性的作品之一。图像革命后,虚假逐渐取代了一部分真实,我们在人造内容中无法自拔。在第一期《幻象》特辑中,包子就将聊聊“伪事件”和“名人”这两个二十世纪的新鲜名词及它们所代表的。 0:09 《幻象》:出版于60年前的永恒经典 0:56 图像革命带来的过度期望 1:55 伪事件:人工合作的新鲜事 3:12 “时势我造”——创造新闻的人 5:49 比现实更吸引人的虚假 8:14 名人——人物伪事件 9:29 人造巨星 10:32 英雄陨落的时代 11:53 大众的崛起 12:42 因出名而出名的人
5月,大热美剧《继承之战》告别观众。5年时光,Roy一家跌宕起伏的商战和每个角色成了我们很多观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中肯豆Kendall一定是很多人的最爱之一。演员杰瑞米·斯特朗也因此成名。 来自工薪阶级家庭的他从未放弃对戏剧的追求,从美国耶鲁大学到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从服务生到百老汇,在成为演员的路上他一直走得坚定。 而在这个过程中,书一直是他的寄托。 0:07 能对自己喜欢的书侃侃而谈的演员真是让人喜欢啊! 1:27 《阿尔玛·马勒日记:1898-1902年日记》 2:25 《旁观鸟》 3:42 《内在工作:梦、积极想象和个人成长》 4:30 《看守人》 5:25 《演员和标靶》 5:36 《正念》 5:48 《四个四重奏》 6:15 《里尔克信件集:1892-1910年》 6:31 《追忆似水年华》 7:08 《我的奋斗》 8:25 节目原声 视频在线观看:https://b23.tv/RCgSmIc
现在我们看到的外文小说书名,基本都是采取直译。比如《安娜·卡列尼娜》,书名依然是原来的女主人公名字。或许朴素无华了点,但这种标题的延展性无疑更强——毕竟,在这样一个标志性人物身上,我们每个读者能产生不同的见解。 相比之下,民国时期的很多书名翻译就显得太过意译,虽然这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导致。那就快来跟着包子猜猜,以下这些民国译名都是对应哪些英文小说—— 0:56 《节本贼史》 1:23 《孤女飘零记》 2:24 《海外轩渠录》 3:03 《黑奴吁天录》 3:47 《块肉余生录》
作为英国的综合性全国日报,《卫报》会不时给出娱乐、书籍、体育等方面的内容,自然也是各大榜单权威之一。 虽然21世纪只过去20年,但《卫报》依然拿出了一份包罗万象的100佳书籍榜单——女性主义、纯文学、非虚构、诗歌、类型小说…… 书籍永远是时代的缩影,通过这份榜单,我们可以一瞥当下的文学趋势与世界动态。 完整榜单:https://zhuanlan.zhihu.com/p/88252872?utm_id=0
毋庸置疑,亨利·詹姆斯是一位心理描写大师。在我看来,他对于女性心理的描写更是细腻到令人发指。而《螺丝在拧紧》《鸽之翼》《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女性角色在他笔下也绝不仅是一个个虚构人物,妄想、懦弱、勇敢……她们的性格足以跨越百年,让今天的我们感同身受并得到启示。 《华盛顿广场》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就是一个前后差异巨大的人物。或许初读时会觉得父亲和姑妈是更出彩的人物,但看似索然无味的女继承人才是获得成长的人。
说到最受欢迎的同性爱情电影,《莫里斯》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能是很多人的该类型启蒙。唯美的画面、帅气的画面、完满又有遗憾的结局都让这部电影成了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而和影片无论在当时横扫威尼斯电影节奖项还是在后来影响深远的情况相比,原著小说在作者那儿得到的对待让人震惊——雪藏多年、怀疑其意义、死后出版……从小说到电影跨越近百年,再到今天,我们才会发现世界已变了多少。
尼尔·盖曼和爱伦·坡这两位作家虽隔了百年,但在我看来有种传承的关系——他们的作品都富有想象力且情感丰富。而在媒介更加多元的今天,尼尔·盖曼这位当代英语魔幻文学的代表作家有更多途径与读者交流。 除了作家身份,尼尔·盖曼还深入到漫画和电影等形式中,而作为播客主播,包子最喜欢的当然是他有声书朗读者的身份。他的声音温柔又不失力量,还有一丝神秘感,与爱伦·坡哥特风格的《渡鸦》是绝配! 在线双语字幕视频:https://b23.tv/3H6DB3v 《渡鸦》原文、翻译及插画:https://morns.lofter.com/post/3119da09_1cbcd1f3d
虽然总是戏称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为“二流小说家”,但如今的我觉得毛姆绝对称得上最成功的作家之一。原因很简单,就是全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喜爱。至于专业评价?相比之下真的不值一提。 好像“专业”与“大众”这两个词一直都有些对立的意味,在读书上也是。该读什么样的书?以什么态度读书?每本书都是平等的吗? 在本期世界读书日特辑中,包子就《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两篇随笔,浅聊这些话题。 0:00 一个二流小说家的读书箴言 0:50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看不进去世界名著,就该感到羞耻吗? 5:19 《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别一棒子打死缩减内容的精华本啊! 7:41 世界读书日快乐
当谈到标志性黑人女作家与代表作,第一瞬间闯入脑海的一定是托妮·莫里森《宠儿》、爱丽丝·沃克《紫色》等。 有这样一位作家曾经很长时间被文学界遗忘,直到1970年代她的作品才从尘封中脱出,受到应有的重视。爱丽丝·沃克说佐拉·尼尔·赫斯顿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有勇气、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幽默感的作家,所写的每一行里都有诗。” 在所有作品中,最耀眼的必定是《他们眼望上苍》,一部问世时备受争议的小说(甚至连理查德·赖特都出面批评)。 可在如今,它受争议的点或许正是被推崇的原因。
虽然只是上下期,但实际上两期竟然隔了有将近一年时间呢!至于时间流逝对我的储备量有没有帮助——嗯,就由听众来审判吧。 说到最后一个字母Z,才意识到原来我本可以不用费这么大劲一个个想出来说的,那个作家就可以结束游戏了啊!至于是哪位作家嘛,就浅浅卖个关子了……
本期莎士比亚听我侃小剧场,迎来了开播两年来超过60期的第一个中国人物——男演员宁理! 虽然看上去宁理和英语文学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架不住他的英文口音超级迷人啊!于是乎,艾略特、史蒂文斯和莎士比亚的诗在他嗓音中有了不一样的呈现。 这就是一个优秀朗读者的功力呀。 1:42 T. S. 艾略特《一曲抒情诗》 5:54 华莱士·史蒂文斯《我们季候的诗歌》 10:5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