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啊,我迷失了。我的命运注定了我的死亡。我愈挣扎,愈难以摆脱爱的诱惑;我爱得愈深,希望就愈渺茫。我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毁灭。为了治愈邪恶的伤口,我乞求每一缕智慧,依靠每一丝努力,但是一切都是徒劳。 哦,多么希望我们的爱不是一项宗教罪责 ,而是人们顶礼膜拜的神灵。我的祈祷已经令上天厌倦,我的泪水已经干涸,连日的斋戒令我饥肠辘辘,凡是可以一试的办法,我都试过了。可是,唉!我发现这些不过是吓唬无知小儿的,对我全不奏效。我必须向她表白,否则我会死去。我相信是我的欲望,也是我的命运,将我指引。收起恐惧和赢弱的羞耻感吧,我要告诉她我爱她,即使这样做会让我遭天谴。啊,天哪,她来了。” ——《可惜她是个娼妓》第一幕第三场 原视频: Alfred Kouris - 'Tis Pity She's a Whore' Shake-Scene https://m.youtube.com/watch?v=UZ6nBsdpLEI 资料来源: 《情欲与复仇 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悲剧》-《可惜她是个娼妓》导读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英国剧作家约翰·福特的《可惜她是个娼妓》,我会说这是个“女性遭受迫害并承担一切罪责的故事”。 相似的剧作还有威廉·莎士比亚的早期血腥作品《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可怜的拉维妮娅的命运比起《可惜她是个娼妓》中所有女性有过之无不及。这些女性彻底成为复仇的牺牲品,甚至连死亡都显得无比讽刺—— 执刀对她们的男性,像极了传统意义上复仇的英雄形象。」
没什么好说的,跟着包子一起来看看《伯德小姐》《小妇人》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最中意的是哪十本书吧! 0:06 格蕾塔·葛韦格,既是导演也是爱读书的文青 0:56 George Eliot – Middlemarch/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 1:39 Djuna Barnes – Nightwood/朱娜·巴恩斯《夜林》 2:38 Elif Batuman – The Idiot/艾莉夫·巴图曼《白痴》 3:40 Elizabeth Bowen – The Death Of The Heart/伊丽莎白·鲍恩《心之死》 4:22 Joan Didion – The White Album/琼·狄迪恩《白色相册》 5:01 Maggie Nelson – The Argonauts/玛吉·尼尔森《阿尔戈英雄》 5:45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 Americanah/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美国佬》 6:35 Elaine Dundy – The Dud Avacado/伊莱恩·邓迪《无用的鳄梨》 7:23 Alice Munro –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艾丽丝·门罗《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8:11 Virginia Woolf – To The Lighthouse/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
欢迎收听《莎士比亚听我侃》“影像之书”栏目第一期。文字与影像的关系始终很暧昧,让我们为之着迷。在“影像之书”栏目中,包子和好友兼资深影迷汉堡以英语文学为起点,将文本与电影进行比较与结合,探索两者的更多可能性。或许是文学与改编电影的比较讨论,或许是同一主题的文本与电影。本栏目名取自法国名导让·吕克·戈达尔2018年同名电影。 自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问世以来,小说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其中自然不乏导演了。1939年由《罗马假日》导演威廉·惠勒执导的版本将原著变成好莱坞式爱情片(所以遭到汉堡和包子的强烈吐槽)。1988年,日本导演吉田喜重将这个英国故事搬到了日本,并用能剧与拜鬼神等元素进行彻底的本土电影化,入围当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时间来到2011年,英国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独具匠心地带来一部由黑人男演员主演、无配乐、手持摄影的《呼啸山庄》。该片不仅入围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并拿下金奥赛拉奖-杰出技术贡献奖,还引起巨大争议,毁誉参半。安德里亚·阿诺德是如何将一部本家喻户晓的世界名著打磨成一部作者电影的?她的改编又是如何巧妙地捕捉到了《呼啸山庄》对于我们当下最重要的意义? [时间轴] 0:09 即使改编自文学,电影就是电影! 1:09 对于这这两种不同媒介,文学与改编电影到底该是什么关系? 3:52 如果把改编电影当作文学代餐,对文字的想象会变成什么样? 5:27 理想中的改编电影样式,塔可夫斯基与库布里克的改编策略 6:53 咦,怎么文学作品就更容易改编成戏剧? 8:03《呼啸山庄(2011版)》花边浅谈 8:43《呼啸山庄(2011版)》备受争议的演员选择与情节取舍:当黑人演员成为希斯克利夫,“阉割原著”是不得已而为之? 11:27 惊为天人的摄影:1.37:1画幅的深意,手持镜头,正反打镜头被越肩镜头取代 16:20 环境音的运用,感受当下的空间与事件;略有遗憾的片尾配乐 17:47女性导演电影丰富的感官体验:从《明亮的星》到《呼啸山庄(2011版)》 20:08 黑人希斯克利夫:女性角色凯瑟琳的镜像,父权社会中边缘群体的代表 24:46安德里亚·阿诺德与其作品:一个女性在破碎的家庭中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28:20《美国甜心》:把美国年轻人挣扎的社会议题融入到一个当代童话中 34:22《呼啸山庄(2011版)》希斯克利夫:当一个人在儿时被残酷对待,会怎样影响成年 35:06 1939年版《呼啸山庄》改编电影:这言情化改编太值得吐槽了吧! 37:29 1988年吉田重喜导演《呼啸山庄》 38:36 本土化的情欲改编:女性身体改变与主导位置的缺失,契合当时日本社会文化 43:44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感情:只有文学作品中才能存在的纯粹的爱 [资料来源] 呼啸山庄的知觉化改编\Adapting with the Senses-Wuthering Heights as Perceptual Experience:https://b23.tv/CAxiI7f 68th Venice Film Festival - Press conference of "Wuthering Heights" by Andrea Arnold:https://m.youtube.com/watch?v=fhUg5An2sMk Andrea Arnold - The Most Daring Director:https://m.youtube.com/watch?v=9g9RX2iQdSE [提及人物与作品] 石黑一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斯坦利·库布里克/肯·洛奇/达内兄弟/安德里亚·阿诺德 《白噪音》/《雕刻时光》/《哈利波特》/《呼啸山庄(2011版)》/《伊凡的童年》/《美国甜心》/《明亮的星》/《简·爱》/《鱼缸》/《美国甜心》/《黄蜂》/《红色之路》/《四月三周两天》/《呼啸山庄(1939版)》 [BGM] Kate Bush - Wuthering Heights
「博尔赫斯说,“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好吧,虽然书店不是图书馆,但也差不多了——就是增加商业性质的图书馆嘛。 书店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风貌,如上海旧书店、南京先锋书店。这些大城市的特色书店,都成为了城市的其中一个地标,不断吸引着向往它们的人前去“朝圣”。 那如果在一个小镇中开家书店呢?等待着这家书店和其主人的是什么命运?」
看到即将于8月31日开幕的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公布片单时,包子惊呼——这也太给英美文学面子了吧!从石黑一雄到《白噪音》,文学在这次电影节上太抢眼了。看来即使过了一百多年,文学依然是好电影的根基之一。毕竟有那么多伟大电影的灵感都是来源于此嘛~ 0:39 评审团:石黑一雄携《生之欲》英国版来袭 2:16 主竞赛:《白噪音》,唐·德里罗改编电影得到的最高规格待遇 5:02 网飞首部NC-17级影片《金发美人》 8:03 关于食人族的《骨及所有》,但和某人并没有关系 9:31 同性元素戏剧改编《鲸/庞然大物》
「Taylor Swift有一首歌<I Bet You Think About Me>,讲述了一个女孩相信男孩在和她分手后会不时想起她——尤其是听到这首歌时的故事。两人出身不同,一个在城市一个在农村,也曾相信爱情能战胜一切。可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 同样是一个懦弱男人结束了珍贵的爱情,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中篇小说《苹果树》显得更加伤感。徘徊在截然不同的两个女人之间,他做出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却也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我打赌当你说‘她疯了,竟然写了首关于我的歌’时,一定会想起我。”霉霉如此写道。像歌词一样,这篇小说中的苹果树也一定会像个诅咒一样,时刻提醒男人他曾犯下的错误。」
“我总是指望陌生人的慈悲。” 田纳西·威廉斯经典戏剧《欲望号街车》中的这句名台词,就像个诅咒一样印证着布兰奇的过去,预言了她悲剧的未来。 在本期与《Gimme Five! 击个掌先》的串台节目中(没错我又拉来了闺蜜),包子和VEDA聊聊伊利亚·卡赞执导、费雯丽和马龙·白兰度主演的改编电影。关于布兰奇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以及她代表的没落南方与斯坦利代表的工业社会的碰撞。
做蛋糕有边角料,摇奶茶有多出的饮品,炸鸡腿有剩下的面包糠…… (咦,为什么例子都是和吃有关?) 那对于包子这个文学podcaster来说,做节目肯定就有舍弃没用的书了。 但是如果就这样任由它们远去,包子还是感到很可惜的。于是乎本期节目华丽登场了,为的就是给2022上半年那些没做成节目的书一个交代。
「“你难道看不出来吗,我们并没有获得什么实际的进步,我们只是在一个大圆圈上行进,周而复始,每个人都被自己眼前的画面所吸引——一个我们自以为是未来的海市蜃楼。” “你刚刚所说的那个圆。它不是圆——只是一条很长的直线——你知道的,就是几何里一条趋近于无穷的直线。因为我们看不到尽头——所以我们也看不到它是如何变化的。很奇怪,能够看到变化的人——那些心怀梦想、永不放弃的人——人们把他们称之为理想主义者……而那些只看到一个圆的人——我们却称之为‘现实主义者’!” 美国黑人女作家洛琳·汉斯贝瑞的这部剧本《阳光下的葡萄干》,被称为“第一部在舞台上表现非裔美国人生存现状”的戏剧。它不光展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非裔民众的生活,还讲述了一个永不过时的关于梦想的故事。」 #来找包子玩吧!无论是节目反馈、聊英语文学还是杂七杂八,都可以在这找到我: 微博:热腾De小笼包 即刻:热腾De小笼包 邮箱:[email protected]
(提醒)请佩戴耳机收听(双耳) (缘起)本节目在[搅]·Pod Jam组队即兴制作。收听更多48小时限时创作播客:https://changeable-goose-68a.notion.site/Pod-Jam-190a6b1fbef04d23b413a018aed4d7de (作者)热腾De小笼包 & 绝缘 7月1日即兴组队成功 7月2日发现2019年都在欧盟电影展看了《外出偷马》,遂定队名“两个偷马er” 7月4日在形式上发散 7月6日讨论录音方式 7月7日醉酒聊天 7月8日否决第一印象+醉酒聊天 7月9日话题讨论+一起参加线上研讨会+节目录音 7月10日剪辑完成 (目录A) 0:01 intro 0:29幕1 9:45幕2 10:53幕3 14:23 outro (附注A) 异地地、随机地、不完整地 加料减料是常规操作(后悔没有留下通话录音) (目录B) 2:44海丰县城 4:30古早版道山靓仔 10:11一段登山的记忆 11:10 Blues mix酒精or幽默的比例 (附注B) 两个名字,看起来一个热一个冷,其实不然 只能留下闪光点 (引用) 五条人- 20101113@麻雀瓦舍bootleg 胶壳-化肥 The Rolling Stones - Wild Horses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