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散步
探讨日常生活与商业消费

Album
主播:
扰扰、鲸鱼女士
出版方:
鲸鱼散步
订阅数:
4397
集数:
18
最近更新:
2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鲸鱼散步是一档站在文化、女性与心理学视角探讨日常生活与商业消费的节目。两位主理人分别是正在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的鲸鱼女士与爱散步爱户外的独立品牌分析师扰扰。节目充斥着具有局限性的个人观点,请批判的看待和爱护我们。
鲸鱼散步的创作者...
扰扰
鲸鱼女士
鲸鱼散步的音频...

鲸鱼散步vol.18-边创业边长程学心理咨询是什么体验?

十年前鲸鱼女士准备去英国留学时,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间选择了前者。但那时她就知道有一天会再进入心理学相关领域的学习。原计划是至少五年后启动,然而疫情让她把计划提前了。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 01:13 作为一个在创业且所在领域跟心理咨询行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人,为什么突然开始长程系统学习心理咨询? 02:14 80后期望转行度过中年危机,90后期待兼职咨询增加收入,00后则希望依靠专业身份来获得自由? 03:30 疫情令我更深刻感受到“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于是把五年后的心理咨询学习计划提前了 05:05 心理咨询是一个长期和终身学习的过程,前期投入成本高,收入微薄,大概率入不敷出 05:45 学习心理咨询前期需要花费多少?就业薪资又如何? 07:50 作为入门者如何选择项目课程?鲸鱼女士选择标准是什么?- 工作需要,正好约谈了中国心理健康领域几个头部品牌创始人 10:04 每天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半工半读需谨慎!! 此处这个表情包说明一切: 14:15 心理咨询有不同的流派,你有喜欢的流派吗? 14:52 关于流派运用的重要思路:学习流派和技术,然后忘掉它们 17:17 你觉得自己适合学心理咨询? 19:04 社会学 + 心理学, 心怀一片森林的同时再去关注一棵树的成长 19:50 国内心理咨询行业所处的阶段和状态? 20:20 为什么取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1:09 如何识别没有专业度和认可度的证书? 25:34 去污名化的同时,心灵感冒也应该警惕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美化」 27:30 心理咨询的流派都来自欧美,如果它们被看作是心灵感冒的「西医」的话,那么我们有「中医」吗? 29:27 两个人分别推荐的书籍: 扰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鲸鱼女士: 书 -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登天之梯 — 一个儿童精神科医师的诊疗笔记》、《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电影/纪录片 - 《幼儿园》、《伴侣治疗 Couples Therapy》、《扪心问诊 In Treatment》 《千代子のテ一マ MODE-2》 平沢進

42分钟
99+
2年前

鲸鱼散步vol.17-"不缺爱的人很难骗"

7月16日,博主@梁州Zz 发布了一条揭露诱捕未成年少女“小白菜”群组恶行的微博。在被披露出来的聊天记录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退圈者总结的施害经验:上钩的小白菜多少都有点心理问题,不缺爱的很难骗。 我们在这期播客里,探讨了到底什么是“缺爱”,以及从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如何建立起认识性侵害事件的新框架。 01:30 与过去被曝光的几次国内“N号房”事件不同,这次的受害者是未成年 02:28 施害者假装自己是20岁出头的知心哥哥,利用社交网络与未成年少女建立“恋爱”关系,“诱捕”小白菜,并利用电报群交流施害经验甚至买卖小白菜的资源 04:00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退圈的施害者总结经验:上钩的小白菜多少都有点心理问题,不缺爱的很难骗 05:50 共情和同情的区别 “N号房”事件之后,她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公之于众(《南都周刊》) 07:50 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这种犯罪行为的受害人 08:34 什么叫做“缺爱”?你的依恋类型是哪种? 11:00 “缺爱”的人在大部分在孩童时期没有成功建立起安全基地,为了维护关系会倾向于牺牲自己,让施害者有机可乘 12:32 心理治疗起效的原理是建立一套新的安全的模式,用它覆盖掉以前的模式,形成整合的安全基地 13:55 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从社会的角度建立新的理解性犯罪的框架 14:50 “唤起意识”活动的重要性:让女性的真实生活和经历得以被看到 18:35 看到问题,承认问题的存在,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19:55 在公共领域讨论相关问题时,需要把强暴看成是暴力犯罪,而不是性活动 21:27 以操控女性为目的的心理支配技巧长久以来存在于社会中 E594.性的围猎:我困在一个男人的「N号房」里(《故事FM》) 25:54 上野千鹤子:东亚女性有被抛弃的恐惧 28:30 很多女性在受到侵害后对外求助的比例很低,原因有以下:被害人有责备自己的倾向;社会舆论以及家庭有责怪被害人的倾向;在关于“纯洁”的规范很严苛的社会中,被迫打破了规范的女性会害怕自己被社会抛弃;在求助过程中可能遭遇二次侵害;社会以及法律支持不足。 32:40 用女性主义的价值观覆盖掉传统价值观或许是一种可以采纳的解决方案 《Polite》Erika de Casier

41分钟
1k+
2年前

鲸鱼散步vol.16-复工第一周,我失业了

2022年的疫情彻底改变了身边许多朋友的人生轨迹。有主动改变,但更多的是被动。不少品牌主理人撑不住,结束了经营;也有的企业/大厂砍掉了整条业务线;大把的项目取消,没有预算,团队解散。直接的结果是,年轻的人们被毕业了。 这期节目我们请到了人力资源领域的专家外援,从心理疏通、就业形势和实际企业用人面试角度聊了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在节目中,我们收集了身边处于失业状态中的年轻人们的问题,并让人力资源的专家朋友给出实际的建议。针对职场人的焦虑,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没有来得及深挖,但有一个简单的小想法先分享给大家: 疫情的两个月,或者说在失业和将要失业的恐惧中,很多朋友都会产生焦虑。焦虑的原因有很多迷茫 —— 我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到底是谁? 我们太习惯于构建一个「社会性自我」与「内在自我」的二元对立。职场中,在同事,老板,员工,客户面前做一个专业的符合社会期望的自己;回到家,脱掉外套,又有了一个我们以为的「内在自我」,很矛盾的是,这种内在自我恰恰是以社会性自我为反面“出来的”。 因此,当失业和疫情让「社会性自我」模糊甚至消失后;当穿正装,做ppt,跑销售的我不存在时,我要去哪里找反面呢?我以为存在的,我以为是真实的「内在自我」失去了参照,突然也模糊了。 于是就产生了,啊,我失去了自我的迷茫和焦虑。 在面对失业的情绪时,我们可以试着把自己看成一个完整的人,而非「工具」,试着摆脱这种把自我二元对立的做法。回归真实,回归私人朋友圈会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在朋友们面前,我们不是工具,不是资源,是完整的我们。 如果大家对职场的心理疏导,PUA,职场骚扰,职业规划的内容感兴趣,请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争取找到厉害的人,来一期! 5:01 现在是主动提离职的好时候吗? 6:02 做好随时失业的准备:评估自己是否一直在做重复的工作;预设未来三到五年想要达到的状态;思考职位本身的潜力和成长性 11:59 职业的选择要基于对自己的理解之上 13:30 许多年轻人的焦虑来自于对自己的异化,成为一颗螺丝钉,失去了自我,但人是空心的 17:00 大厂、经典品牌、新消费品牌,今天的年轻人更想去哪里? 23:18 如何优雅地和前司说再见,保护自己的权益?突然被优化,如何不断保? 25:05 如何平衡社会认知的好工作和我个人需求的好工作?如果此前没有特别完整的职业规划,后期应该从哪里补救? 31:52 错过了校招黄金期,未来还能再进甲方吗? 可以,赛道相同并且有资源非常重要。 “Think one level up, do one level down.” 35:52 如何看待职场中的PUA? 40:20 创始人特质和性别有关吗? 44:20 招聘的大环境是怎么样的?城市之间、行业之间有哪些起起伏伏? 人口净流入、政策都是可以参考的指标。 48:00 市场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53:00 大厂/大公司的人一定很受欢迎吗? 54:49 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本质? 57:05 HR通常会希望简历要干净,不要有频繁的变动,但工作有试错的成本,这之间其实有一些矛盾。求职者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01:00 前半生在一线城市发电,如何比较妥帖地安排自己的后半生?年轻人在一线城市发电,成为干电池后唯一的出路难道就是回到没工作岗位的老家搬砖吗? 1:03:00 对求职者的吐槽。 1:08:00 HR会介意求职者坦诚地讲出自己的需求吗?比如不想加班。 1:10:00 吐槽完候选人,来吐槽吐槽同行吧。 负责招聘的HR是企业形象的第一代表。 1:17:00 大环境不好,对求职者有哪些建议吗?

83分钟
20k+
2年前
鲸鱼散步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