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嗑CP、gap year、喜剧等话题屡上热搜,映射出年轻人精神与实体生活在当下的新趋势。岁末又至,湃客Talk推出年终特别策划“今年,你____了吗”,从这些热点话题出发,带你回望这一年当代年轻人的心路历程。 当《毫无意义的工作》成为畅销书,gap year 成为互联网流量密码,当代年轻人对上班这件事的“厌恶感”可见一斑。最近,社交媒体上又掀起了一阵关于辞职当保安的讨论。 为什么大家现在都觉得自己的工作难以忍受?那些裸辞选择 gap 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打工会是我们的终点吗? 湃客Talk年终策划的第二期“今年你 gap 了吗”,我们请到后浪研究所的主理人许嘉婧,一起聊聊年轻人“痛并快乐”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本期嘉宾】 许嘉婧,后浪研究所主理人 【时间轴】 2:30 00后为什么这么“不争气”? 5:37 “毫无意义的工作”吐槽时间 10:18 关于大厂管理层工作的迷思 14:37 这代人对“成功”的定义变了 18:08 我爱我的“计件制”工作 24:01 gap year的N种打开方式 27:40 “我其实就是暂时不想工作了” 34:08 一些 gap 成功案例和小技巧 38:55 gap 结束了,然后呢? 45:29 打工会是我们的终点吗?
2022年,嗑CP、gap year、喜剧等话题屡上热搜,映射出年轻人精神与实体生活在当下的新趋势。岁末又至,湃客Talk推出年终特别策划“今年,你____了吗”,从这些热点话题出发,带你回望这一年当代年轻人的心路历程。 最近,“王宝钏挖野菜”的梗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被用来劝退 “恋爱脑”。与此同时,今年影视综的各路CP圈粉无数,“kdl(嗑到了)”“kswl(嗑死我了)”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年轻人为什么一边热衷于围观甜甜的恋爱,一边又在嘲讽恋爱脑?嗑CP究竟为什么那么让人上头?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又为什么不想谈恋爱了? 湃客Talk年终策划的第一期“今年,你嗑CP了吗”,我们请到DT塔门的编辑菜乙己,一起聊聊年轻人“拧巴”的恋爱观。 【本期嘉宾】 菜乙己,DT塔门编辑 【时间轴】 3:11 最近我们都在嗑的CP 5:53 嗑的到底是什么? 10:02 玩乙女游戏和追星,是在假装恋爱吗 14:05 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谈不动了 16:56 当鄙视恋爱脑成为新的“政治正确” 21:50 约会这件事也变难了? 24:25 社会角色也在影响我们的恋爱观 27:10 “只想尝恋爱的甜,不想吃恋爱的苦” 31:01 在现代社会,如何寻找真爱?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你有买什么零食吗?有研究过配料表上的添加剂吗? 前段时间爆火的“海克斯科技”视频,引发人们对于添加剂的关注。视频中,一勺三花淡奶加水就成了骨头汤;明胶片切丝加上糖浆就能制成燕窝;肉包子里没有肉,就是冷冻脖头肉加淀粉香精等添加剂…… 科技真的能以假乱真吗?“添加剂美食”对健康有多大影响?本期湃客Talk邀请了两位嘉宾,一起聊聊“海克斯科技”。 【本期嘉宾】 刘少伟,上海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 高公璞,町芒评测创始人 【时间轴】 04:46 很多引起流量的东西,给大众制造了误区 10:18 代糖的使用,让人们越来越“嗜甜” 11:23 预制菜料理包里有什么? 19:25 年轻人不爱听讲座,如何做科普? 25:59 无添加的“老干妈”,为何抓不住年轻人? 30:14 植物肉,中国素食的升级版 33:45 有机食品,究竟要不要买? 37:53 零食里的“隐藏盐”不容忽视 38:51 购物看标签,氢化植物油等于反式脂肪酸? 42:40 点外卖,不要贪小便宜
前一阵上海文庙街区改造的消息吸引了很多市民去打卡,重温在老街轧马路的记忆。近年来,随着“City Walk(城市漫游)”在国内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走上街头,用脚步丈量自己所居住的城市。 年轻人为什么爱上了这种“轧马路的活动”?起源于日本的“路上观察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如何在行走中重新认识一座熟悉的城市? 本期湃客Talk就邀请到两位嘉宾——资深“城市漫游者”、沪上知名的“上海记忆收藏家”格里董,与建筑学和历史保护专业出身、自称“半职业散步人”的“三明治”城市观察员刀刀,一起聊聊他们的行走故事与“路上观察”。 希望这份漫游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探索你所在的城市。 【时间轴】 04:05 外滩的“B面”也很丰富 05:49 生于上海梧桐区,从小就爱“走马路” 08:48 我的专业课要求我上街散步 12:09 在北京国子监胡同看椅子的有趣发现 14:19 纽约“第一高楼”背后的往事 18:11 为留住城市记忆,我收藏了上百块门牌 25:31 行人优先型的马路长什么样? 27:31 北京胡同里的brunch、大饼配巧克力酱、外国人和老街坊 29:55 在杭州的相亲角“路上观察” 33:57 上海为什么有那么多衣服晾在公共空间? 36:49 大家都是为什么来参加City Walk? 39:52 认识自己生活的城市,更好地利用、共创公共空间
退休后,你会如何开启“第二人生”? 不久前,“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收到了大批高质量的老年人才简历。与此同时,还有不少老年人热衷创业、沉迷考证。老年人退而不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生考量?他们重新进入职场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今天是重阳节,我们不谈养生谈就业。“湃客Talk”邀请到退休后再就业、工资翻番的老年人才王薇阿姨和 Age Club 内容主理人刘一诺老师,一起聊一聊老年人就业的话题。 退休后工资翻番,这届老年人把工作当成养生? 【时间轴】 01:16 “正当年”,59岁老年人才再就业 04:27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求职更看重什么? 07:37 老年人才网引关注,原因何在? 12:24 老年人再就业,会和年轻人抢饭碗吗? 15:42 麦当劳招聘引质疑,银龄就业怎么能不跑偏? 18:15 退休后,为什么还要重返职场? 25:14 带娃和工作,如何抉择? 27:24 除了求职,老年人还热衷考证 34:20 职业培训新探索:老年大学引入剧本杀 35:07 中老年博主,在线解决年轻人的困惑 36:04 时间银行,丰富老年服务形式
综艺《快乐再出发》上周正式收官,豆瓣评分高达9.7分,成为“小糊综”逆袭的一匹黑马。最近,关于《这!就是街舞5》开播,《乐队的夏天3》回归的消息又刷了屏。 这个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3》《声生不息》等音综持续火热,《向往的生活6》被许知远以一己之力“带跑”,也再次登上热搜。 这两年的现象级综艺,怎么都在打情怀牌?从全民综艺到日益细分的兴趣综艺、素人综艺,流量明星还吃香吗?当慢综艺遍地开花,“简单的快乐”深入人心,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综艺? 本期《湃客Talk》,我们就请到两位@惊蛰青年 的编辑曾宝气和阿峥,一起聊聊综艺相关的话题。 【时间轴】 02:20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发掘了一批“踝部”演员 03:19 2007届《快男》的老哥哥们终于等来“团综” 04:33 熟人综艺即将井喷? 05:18 为什么综艺节目集体搬出“时代的眼泪”? 07:37 意难平!年轻人挚爱的考古狂潮 08:56 “真人秀”成综艺标配,是观察还是作秀? 12:13 市场日益细分,全民综艺好像变少了 13:26 这些“综艺清流”,是可以用来解答疑惑的 16:46 慢综艺是“把普通的一顿饭做出滋味来” 19:14 城市生活压力大,观众渴望被治愈 22:35 我试图从慢综艺中,找回熟悉的秩序感 25:55 “流量”明星不吃香了? 29:12 “活人综艺”让我们在节目中看到自己 33:47 我怀念有综艺精神的“通告艺人” 37:26 综艺平民化,普通人也可以拥有双重快乐 38:13 它们缺少的,只是简单的温馨和感动
9月1日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将正式“升级”,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希望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成为必修课后,“劳动课”究竟教点啥?会不会给学生和家长造成新的课业负担?学校之外,家庭劳动教育又该怎么做? 这个开学季,《湃客Talk》邀请两位业内嘉宾,一起聊聊这门新学期里的新课程。 【本期嘉宾】 @黄晔,外滩教育自媒体主理人 @崔建军,杭州胜蓝实验小学校长 【时间轴】 01:12 劳动课“高调回归”,凭啥? 04:14 体力劳动低人一等?得让孩子走出误区 07:15 17岁高中生当“团长”,解决百户家庭吃饭问题 10:55 处理不好“生活琐事”,常春藤学霸被寄宿家庭嫌弃 13:50 80、90后记忆中的“劳动课” 16:41 国外的劳动课怎么上?花样可以有 21:39 新学期的劳动课,对老师也有新要求 24:45 激励家长参与,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29:30 在家引导孩子做家务,用不用奖励? 36:13 低龄孩子做家务,需要更多外在刺激
这个七夕节,你会出去相亲吗? 近日,一场相亲“飞盘局”引发不小争议,网络流传的截图,要求“男生资产五千万以上,女生年轻漂亮高学历”。尽管主办方后续解释,是因为一张“飞盘女孩”的图片造成了误解,但是网友们对高端相亲局的质疑却一直存在。 从五千万门槛的单身活动,到相亲平台上的万元会员,再到前几年引发争议的“985相亲局”,为什么现在的相亲越组越高端了?社交平台上的爱情可以相信吗?我们又该如何守护爱情和婚姻? 8月4日七夕节,湃客Talk邀请到两位嘉宾,一起和我们“谈情说爱”。 本期嘉宾: @大超,单身俱乐部主理人,90后“男红娘”,每年组织单身活动160多场,每个月举办一场资产五千万的相亲局。 @大将军郭,心理咨询师、作家,自媒体人,创办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开设免费情感咨询栏目。 【时间轴】 03:10 相亲局越来越高端?是只有高端了才能赚到钱 05:19 想要相亲成功,必须认可两个人在一起比一个人好 06:35 女海归参加高端局,渴望成为当代“灰姑娘” 11:35 认清相亲本质依然去相亲,是一种当代年轻人的英雄主义 12:02 金钱加美貌不等于爱情,但是产生爱情的几率更大 13:54 有钱人其实不好找对象,“打工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17:32 相亲如何躲开“杀猪盘”?捂好钱袋,投入有度 18:36 相亲和婚姻,跟爱情是一回事吗? 21:22 越来越难心动,现代人的情感阈值越来越高 22:35 95%的女生和50%的男生,择偶要求都是不合理的 26:08 相亲这件事:95后热衷,85后反感 32:02 想从年龄焦虑中解脱?姐弟恋考虑一下 37:18 婚姻中不仅有物资资产,更有隐形资产
周杰伦发新歌那天,90后们的朋友圈炸了。暑假来临,童年的DNA也再次“蠢蠢欲动”起来。 谁还记得《少年包青天》的大结局?辣条到底好吃在哪里?小时候的我,为什么总是不太开心?本期湃客Talk比较特别,湃客编辑部里来自天南海北的四个90后姑娘,一起为大家带来“暑假特辑”,聊聊那些年我们看(听)的、吃的、玩的,以及“童年的N个未解之谜”。 【本期嘉宾】 湃客编辑部:阿四、雅婷、小丁 【时间轴】 03:18 当时这首歌的传唱度,堪比现在的《孤勇者》 04:30 “星空卫视”是我的日本动画爱好启蒙 06:28 谁还记得《小神龙俱乐部》里的《艺术创想》? 12:25 《神雕侠侣》是我这个年纪的人可以看的吗? 18:26 辣条,一定是别人的最好吃 20:09 那家豆皮店,是我童年记忆的一块拼图 23:25“雪糕刺客”与“雪糕侠”背后,是消费者的成长 28:32 关于我爸送了三个一模一样的洋娃娃这件事 29:55 儿时在乡村生活,快乐都是“偷来的“ 30:50 一次失败的离家出走经历 33:28 “我长大后,要把我的雕像放在学校最中央” 36:35 小时候那么好玩,为什么还总是不太开心? 39:40 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了,你就长大了
露营风头正盛,一系列小众户外运动在疫情下又开始刷屏,骑行、桨板、腰旗橄榄球……但最火的还要属飞盘。 飞盘这项运动到底有什么迷人之处?从露营到飞盘,为什么都在这两年流行了起来?当都市年轻人开始拥抱户外,是否意味着“宅”不再是趋势?未来,我们的生活方式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夏天到了,向往户外的心也开始躁动起来。 【本期嘉宾】 萧奉,新周刊 · 硬核读书会编辑 阿苗,视频博主、飞盘玩家、北京WHATEVER运动俱乐部主理人 【时间轴】 03:18 广东人对户外的谜之爱好 04:52 初玩飞盘,我感受到了“狗的快乐” 05:45 玩飞盘到底玩的是什么? 07:38 飞盘运动的起源是丢披萨盒 08:29 “鸟有什么好看的?”“鸟是真的很好看!” 10:08 进化论原来也是观鸟观来的 13:56 运动小白、焦虑症患者都爱玩,飞盘有多“社恐友好”? 19:09 疫情之后,我们一边宅一边渴望社交 22:54 在手机出现之前,年轻人社交需要有一个“据点” 27:40 户外热会如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上海这座城市,都市与野性并存。居住在这里的数百种野生动物,是我们特殊的“邻居”。 在这座超级城市中,它们是如何与人类共同相处的?疫情以来,它们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系列短片《野性魔都》的导演朱思源,曾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动物居民们充满趣味的日常。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长期关注城市中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疫情后也和团队在上海开展了一场关于动物居民的调查,不断探索着人和动物之间更好的相处方式。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湃客Talk邀请这两位嘉宾,一起聊聊这些特殊的“邻居”们——城市里的野生动物。 【本期嘉宾】 朱思源 澎湃号 · WILD CITY创作者、系列短片《野性魔都》导演; 王放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野生动物摄影师 【时间轴】 02:50 我和跳蚤的“亲密接触” 03:20 电线杆上的鸟,真的不会触电吗? 05:35 封控期间我和孩子的小区生物探索 07:42 疫情之后,野生动物们都在经历什么? 10:15 小区里的蜻蜓、翠鸟消失了 11:43 路边不起眼的草丛里,可能藏着一个小世界 14:05 蹲守拍下一次蝉蜕,我们也“升华”了 15:39 对于动物们来说,上海的“特殊身份” 17:40 我们意外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58 上海“土著”动物背后的离奇故事 22:58 黄鼠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 26:52 城市规划对自然保护的作用 29:26 一些很小的改造,也能为城市生态带来变化 33:16 和野生动物保持适当距离,才是更好的方式
你知道妈妈年轻时的爱好吗? 来自山东的徐素琴阿姨,把一对儿女拉扯大后,剪了短发、穿着铆钉衣,跳上舞台开始玩摇滚,被人称为“摇滚奶奶”“女版崔健”。十多年来,她享受着舞台的声光、台下的掌声和晚年的自由,唯一的遗憾却是没有帮着女儿带孩子。 在幸福的外表之下,逐渐步入晚年的妈妈们,都因为母亲这一身份舍弃过什么?她们的热爱与梦想,又以什么方式来实现? 这个母亲节,湃客Talk就邀请徐阿姨和“三明治”的编辑依蔓,一起聊聊妈妈们的故事。 【本期嘉宾】 徐素琴 来自山东青岛的“摇滚奶奶” 依蔓 澎湃号 · 湃客 三明治编辑 【时间轴】 03:29 我是如何成为“摇滚奶奶”的 07:20 妈妈有个“田园梦” 09:23 那些关于母亲的书写 10:06 女性,总是被困在某个职责里 10:49 全职妈妈,难以“退休” 15:00 妈妈们应该走出家门,实现自己的爱好 17:34 育儿的责任,天然属于母亲吗? 18:48 无条件地爱孩子,是社会对母亲的期待 22:15 遗憾没帮女儿带娃,健康快乐是另一种交代 25:24 我曾想改变我的妈妈,却发现那是我的理想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