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秦晖老师出了一本新书叫《秦汉史讲义》,大家一听书名可能跟我第一感觉差不多,觉得好像挺冷僻的一个阶段,但我读完后发现,它其实是处在三条非常重要的线索的交集上,对一个普通人认识中国、认识世界是很有必要的。 借着秦老师新书上市之际,我也有机会邀请秦晖老师做客直播间,听秦晖老师讲讲为什么说中国三千年历史上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是“周秦之变”?透过历史现象去看中国思想史的演变,去看历史背后精神文化中最深层的一些东西。 直播访谈已上线,分享几个带来启发和思考的点: 1.“周秦之变”何以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框架? 秦晖老师在书中提到中华文明数千年,最深刻的变化就是走进帝制的“周秦之变”,和走出帝制的“三千年未有之变”。秦老师在直播中进一步解释,也就是我们理解走进帝制的“周秦之变”和理解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走出帝制的“三千年未有之变”,这两方面的认知是紧密相关的。对前者认识的深浅关系到后者的成败,对后者的体验亦能加深对前者的理解。 2.如何真正地去理解一种观念? 秦老师认为所有观念都是用好话来表述的。一种观念真正的含义要在这种观念和其他观念的冲突中把握,如果不考虑冲突,只看他正面讲什么话。老实说,世界上各种观念的差别我们都看不出来。比如讨论百家争鸣的时候一定要看他们怎么吵架的。如果你只看他们自说自话,是没有用的。 3.打开看世界的新思维方式 秦老师认为如果要讲传统,除了时间的不同、地域的不同以外,更重要的是所谓的人们的价值观传统和事实传统的不同,或者说叫做应然传统和实然传统的不同。 关于出路问题,“应然”虽易达成共识,但关键是找到路径。在中国传统中,路径不一定在四书五经里,而可能存在于基于常识的智慧中,像推崇这些常识的古代学者和思想者的工作成果,例如王夫之提到的 “其上申寒者,其下必佛老”(即上面推行法家思想,下面就会出现 “难得糊涂” 式的犬儒现象)等观点,如今看来都极具洞见性。 另,我们不应将视野局限于东方文化或者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之中。从本质上讲,人类社会演变的规律在底层是具有相通性的。例如权责对应这一原则,无论是在何种文化背景下,都有着相似的体现。倘若消除语言的障碍,无论身处何地,人们的选择可能会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这启示我们要摒弃文化决定论和文化基因论的固有观念,转而关注那些基于常识以及逻辑的、人类共通的选择倾向。 【本期访谈内容概览】 00:01:30 秦晖谈秦汉史写作缘起、史学发展及秦汉与罗马对比 00:24:36 围绕秦汉时代相关历史及中西政治道路选择的探讨 00:26:49 对话探讨百家争鸣、秦制及传统观念与现实的落差 00:55:13 探讨秦制、老庄思想及儒法关系 分析其对国人观念的影响 01:03:15 秦老师谈秦汉与罗马经济、社会及权责关系 01:26:58 探讨司马迁《史记》中的经济观点及与罗马相关论述的对比 01:32:12 秦老师谈秦汉史及提供应对现实忧虑的思考路径 01:36:06 关于秦汉史研究的多方面探讨 【《秦汉史讲义》在这里买】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李一诺Y.L】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听到我的访谈,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李一诺Y.L,我会不定期跟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作者等进行直播对谈。也欢迎你加入我的成长社群——诺言社区,可以看全部的直播回放。诺言社区已经7年了,里面有3万名来自全球113个国家527个城市不同行业的朋友们。是一个有趣有料的社区,期待你的加入。
你会选择生二孩吗?选择生,是为了什么?选择不生,又是为了什么?生育对于女性究竟意味着什么?上野千鹤子为何认为生育与否都是地狱?在《新生育时代》里,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洋,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莱,两位女学者就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社会学探讨。 11月12日,我与《新生育时代》两位作者沈洋与蒋莱进行了直播访谈,对生育和母职困境进行了讨论,分享几个比较受触动的点: 1、女性何以在就业市场处于劣势?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遭到的困境和歧视的核心,其实就是女性的生育角色。因为女性要面临生育这样一个过程,那么会在一开始,就被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是处于劣势的。 2、为什么说现在针对生育的社会文化导致女性受困,男性也受困? 在劳动力市场上面,如果女生有婚约安排,你就要被”打入另册“。男生有婚约安排就立刻要选中你,因为你需要成为家里的经济顶梁柱,你肯定工作更稳定。如果说这个格局从职场上投射到家庭中也是如此的话,其实所有人都是受困的。女性受困是更容易看到的,为什么说男性也受困呢?你就被默认在工作场所是可以无限制的加班,可以充分的压榨,你就好使。蒋莱就提到《新生育时代》里写了一个女律师,她的工作很优秀,可是她招助理,她还是想招男的,她说的就是男的好使。 3、家庭的发展和成长是每个人的,是不应该以任何一个成员的枯萎为代价的。 ”枯萎“就是你免费地付出,不得到回报,一种所谓的牺牲。而我们常常将它崇高化,或是放到道德制高点上,这背后是以某个或某几个家庭成员的枯萎为代价的,而且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此,沈洋和蒋莱提到了两个方案,一个就是亲密关系中要交流和讨论,充分地讨论,以达成共识。另一方面,要保有退出的勇气和能力。离婚永远是个选项,得给自己留有退路。 最后,我想分享自己给《新生育时代》写的推荐语,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抚慰和共鸣: ”中国女性,特别是母亲的社会处境,在某个阈值以下,越糟糕的,反而知道的人越少。因为境遇本身如此让人精疲力尽,以至于亲历者没有精力,也鲜有能力去描述它。于是,‘最苦的鬼是默鬼’。然而,两位中国女性学者,自己也是母亲,通过几年的工作,用精准的语言描述了当代中国女性在生育这件事上,个体在经历什么,处在怎样的社会结构之中以及这结构有着怎样的内在张力。这是非常难得的基于中国本土的工作,而且不要低估这‘看到’,因为“看到”和赋予语言,本身就是推动进步的力量。“ 【本期访谈内容概览】 00:04:54 为什么要做这个议题? 00:11:24 有没有让你们感到意外的结论 00:26:08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研究样本? 00:30:47 为什么是新生育时代? 00:40:21 医生那么忙为什么会生二胎? 00:43:24 给男性的建议,如何做爸爸? 00:58:34 买书的意义 01:13:50 了解这些困境,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正面意义 01:26:42 关于冠姓权的问题 【《新生育时代》在这里买】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李一诺Y.L】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听到我的访谈,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李一诺Y.L,我会不定期跟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作者等进行直播对谈,11月19日(下周二)中午12点,我将会和李筱懿连麦,一起聊聊“钱”的话题——如何找准⾃⼰的赚钱节奏?欢迎扫码预约直播~ 也欢迎你加入我的成长社群——诺言社区,可以看全部的直播回放。诺言社区已经7年了,里面有3万名来自全球113个国家527个城市不同行业的朋友们。是一个有趣有料的社区,期待你的加入。
借着蔡皋奶奶的新书《人间任天真》上市,我有机会跟蔡皋奶奶做了一次访谈。她被称为中国原创绘本的拓荒者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位获得BIB金苹果奖的绘本画家。本次访谈过程中,我无数次被她的乐观精神和对生活的态度深深打动,这是多么珍贵的一个人啊,浑身散发着璀璨的光!相信听完本期节目你也会和我一样喜欢她。 【本期访谈内容概览】 00:04:03 怎样始终保持对生活对美的敏感度? 00:58:06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01:17:00 在生活里构建一处美好的空间 01:23:46 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整理生活怎么办? 01:37:57 回看自己的人生,有什么遗憾吗? 【本期访谈中的金句】 蔡皋:知足为什么可以常乐?知足是一种真正的很深层的吸取之后,精神的满足。那个满足感是物质不能代替的。 蔡皋:快乐是一种能力!你的能力从哪里来?就是深层吸收。 蔡皋:你看上去在发呆,其实你是很内在的、很丰盈的状态,是进入到深度审美的状态。 蔡皋:审美也不是一定要到艺术馆才叫审美,生活都到处都在审美,在你的饮食起居。你要舒服才舒服,完全随你心,完全是你的选择。要多做有趣的选择,你可以有多种尝试,允许自己犯错误。 蔡皋:我们每个家长都有一个期待,就是小孩变而自己不变,那可不是聪明人。 蔡皋:生活也一定要更新,一定要有变化,你不能说我就这样。 蔡皋:你就是始作俑者,你一辈子好像都在跟世界斡旋,你最大的对手其实是你自己。 蔡皋:获得知识或智慧在书本又不在书本,更在我们生活中间,深藏在各种物质中间,等你去发现。 蔡皋:柳暗花明什么时候出现?就是你的念头一转。 【蔡奶奶的签名新书在这里买】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听到我的访谈,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李一诺Y.L,我会不定期跟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作者等进行直播对谈,每一场都干货满满,已累计200+场。 下周二,我将会和两位教授沈洋和蒋莱一起聊聊 女性的生育困境,欢迎扫码预约直播~ 也欢迎你加入我的成长社群——诺言社区,可以看全部的直播回放。诺言社区已经7年了,里面有3万名来自全球113个国家527个城市不同行业的朋友们。是一个有趣有料的社区,期待你的加入。
金雁,中国一位苏联、东欧、俄罗斯历史研究学者。丈夫是秦晖。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一诺 麦肯锡前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前首席代表;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奴隶社会公众号创始人;清华大学 · 生物学,UCLA分子生物学博士;《力量从哪里来》、《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作者
秦晖,中国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农民史、土地制度变迁史、经济史,对秦汉史、中国思想史、明清史、中国近代史、苏联东欧社会转型与中国的对比、国企改革、农民问题亦有研究,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李一诺 麦肯锡前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前首席代表;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奴隶社会公众号创始人;清华大学 · 生物学,UCLA分子生物学博士;《力量从哪里来》、《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作者
马国川,资深媒体人,近年研读日本近现代史,出版“日本三部曲”《国家的启蒙》、《国家的歧路》、《国家的重生》。00:00 介绍 07:15 马国川老师从教育角度讲述从历史到当下,日本150年的发展 22:58 明治维新时代大学兴起 27:37 回顾旅日学子的经历与成就 35:15 明治维新与中国教育:平民教育、教会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崛起 38:59 日本教育中的天皇崇拜和洗脑教育的恶果 52:01 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的教育内容和逻辑:国体论、民族自豪感与仇恨教育 01:03:51 小人物的大历史,小故事中的大见解 01:10:18 《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启蒙之旅 01:14:04 二战日本的残酷与重建:战后岁月的痛苦与挑战 01:22:55 爱因斯坦的哲学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01:26:58 当代日本教育改革的里程碑:美国调查团与教育基本法的影响 01:31:56 日本年轻人的精气神与民族自豪感: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01:37:13 解读日本天皇制度改革的历程 01:40:21 日本教育:重视成绩的残酷现实 02:00:19 透视东亚教育路径的演变:从单一入口到多元发展的转型趋势 02:08:07 当下教育的困境:市场化与内卷化的影响 02:18:04 当代社会中的经济变革与可持续发展:日本的道路与展望 02:27:13 一诺7月线下北海道工作坊介绍
顾及,真格学院创始人及院长。 畅销书《破圈》作者 李一诺 麦肯锡前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前首席代表;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奴隶社会公众号创始人;清华大学 · 生物学,UCLA分子生物学博士;《力量从哪里来》、《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作者 00:00 介绍 06:21 顾及讲述自己的个人历程 18:33 社会中的标签和刻板印象以及它们如何限制个体及其自我认知 25:28 教育内卷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存在,底层的恐惧和困境是也普遍存在 29:34 日本教育为什么这么卷? 40:52 内心成长是一门科学,有方法可循,工作坊将提供可行的方法 42:45 谈创业辅导经历中的失败与成长 51:41 如何重新定义捷径,以便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 58:22 认知升级:看待事情的新角度 01:06:55 《破圈》书中特别之处:自我整合 01:10:08 探索个人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旅程:重视死亡和往内走的重要性 01:14:57 如何定义隐居状态? 01:18:11 探寻财富自由的内外关系 01:22:57 从画画到通透财富:如何打破对金钱的限制性信念 01:27:01 如何看待人们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的保守与探寻破圈之间的矛盾? 01:32:26 工作坊详细介绍:深入探讨职场经验和智慧建立 01:49:34 探讨人生态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01:52:09 言辞和意图对人类行为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性
一诺对谈工作坊助教Laura - 外企资深财务经历,工作坊助教Serena- 资深英语培训师。 00:00 开场介绍 08:46 生活容易失去秩序感,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去探索内心世界 13:49 正能量并不是简单的喊口号,而是来源于我们内心的流动性和空间 18:38 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困难,可以激发我们更高的进步和潜能 20:07 "拥抱每一个危机"三个阶段理解 25:37 Laura 和 Serena 分享最困扰的困境以及如何走出困境 32:35 Laura捐赠奖学金,帮助一位老师免费参加工作坊介绍 35:39 为什么投资女性这个性价比更高? 37:46 佛教的三宝:佛、法、僧介绍,社区是非常有能量的存在 42:44 Serena 分享参加佛法僧的入会仪式体验感 45:21 一诺推荐书籍《What the Buddha Taught》 48:27 社群虽然不神秘,但非常神奇 51:02 所有的成长都是从小事情开始的 54:52 为什么佛教大师中女性比例较低?为什么中老年男性在中国比较喜欢曾国藩? 01:03:46 直播提问:如何在生活中对峙自己的傲慢心? 01:06:51 人类的傲慢往往来源于膨胀的小我 01:10:39 直播提问:不想躺平,但又什么都不想做,动不起来怎么办? 01:15:20 直播提问:我们为什么容易被激怒? 01:16:41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实现自我成长? 01:21:03 直播提问:为什么对他人特别挑剔?觉察怎么去调节自己? 01:23:46 直播提问:孩子成绩不好被嘲笑怎么办?我被领导误会,然后被同事挤兑怎么办? 01:27:02 如何通过having, doing, being”三个层面的关系来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01:33:36 直播提问:活在当下就意味着居安思危是错的吗? 01:35:35 直播提问:如何解决由于生孩子然后返回职场自己带娃,无法跳槽?如何帮助孩子受到了一个恶意评判的班主任? 01:40:10 不要陷入自己已经懂得一切的误区,需要保持开放的思想和不断的探索精神 01:44:04 Serena中英文朗诵《Dont fight with anger》
李筱懿,著名作家、创业者、意见领袖(KOL),出版女性励志散文集《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一经推出,当年销量超过300万册,一举斩获年度畅销书冠军。创立公众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李一诺 麦肯锡前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前首席代表;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奴隶社会公众号创始人;清华大学 · 生物学,UCLA分子生物学博士;《力量从哪里来》、《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作者 00:00 介绍 03:35 李筱懿 《自在》关于生活智慧的100个基本 新书介绍 13:40 持续写作灵感和输入来自于什么呢? 17:01 畅销书作者李筱懿一般看什么书? 19:04 一诺推荐书籍《在细雨中呼喊》《飞鸟和池鱼》 21:41 把爱好变成职业就像把男神变成老公 26:46 达不到底层的自在是非常正常的 29:30 李筱懿《自在》选择100个短故事的来源是什么? 34:10 短视频更大的价值是一个知识和思维平民化的过程 41:36 一诺推荐 E.B.White 的小说,简短的书其实是一种很高级的书 46:14 一个人想活得自在,他得放下内心深层次的自恋 49:33 教育里面效率最低的就是讲课 53:44 思路决定出路,3 个关于思路的小方法 57:50 真正的捷径其实是去坚持那些你认为对的原则 01:05:19 找到符合趋势的你擅长的财富路径 01:08:08 学贯中西的特点 01:11:01 一诺推荐周有光《拾贝集》 01:16:35 松弛感从哪里来? 01:23:33 觉察的练习就是让我们不再做陀螺上那个点 01:27:53 欣赏海灵格诗《允许一切发生》
李一诺 麦肯锡前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前首席代表;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奴隶社会公众号创始人;清华大学 · 生物学,UCLA分子生物学博士;《力量从哪里来》、《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作者 00:00 介绍 05:10 一诺妈妈如何抚养好一诺,让她获得良好的教育和成长 18:04 全托和陪伴孩子这两个矛盾的背后统一点在哪? 22:58 如何看待一诺依恋姥姥是对妈妈依恋的缺失? 32:29 提问一诺和妈妈:从妈妈身上得到的最珍贵的是什么? 43:13 妈妈从一诺身上学到了什么? 47:01 妈妈是如何做到把孩子当朋友一样看待? 52:23 隔辈抚养好还是不好,如何做到一个平衡? 01:04:01 如何培养小孩子独立自主和坚毅的品格? 01:08:41 如何跟父母沟通? 01:13:05 如何去处理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冲突?
郭兆凡 C计划主创之一 毕业于清华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接受美国批判性思维协会培训。曾任职于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高盛集团等 李一诺 麦肯锡前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前首席代表;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奴隶社会公众号创始人;清华大学 · 生物学,UCLA分子生物学博士;《力量从哪里来》、《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作者 00:00 介绍 00:53 为什么探讨女性问题常会沦为“骂战”? 05:54 很多人觉得性别不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真的是这样吗? 10:04 《看不见的女性》书中的不公平案例 18:59 男性视角下对女性的审美是现代版的"裹脚” 21:52 如何看待对感受的表达以及如何让公共讨论更有效一些? 35:23 如何看待他人没有办法做到理性表达? 39:56 女性不该被定义的审美标准 44:17 面对男士凝视的审美标准,我们应该如何做? 53:49 不过度强调个人因素,看到更多社会的结构性的问题 57:22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拥有性别平等意识? 01:06:52 总结
张静初,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代表作品:孔雀、花腰新娘、芳香之旅、红河、门徒、唐山大地震、咱们相爱吧、假日暖洋洋 李一诺 麦肯锡前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前首席代表;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奴隶社会公众号创始人;清华大学 · 生物学,UCLA分子生物学博士;《力量从哪里来》、《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作者 00:00 在美国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搞定 07:04 所有的生活体验都是在做这件事情 11:46 提问张静初:一个人如何走过一道一道的坎的? 20:05 台湾编舞家林怀民书籍——《高处眼亮》 22:45 张静初介绍参加林怀民演出经历 25:07 我们大量的问题叫 personal mind,使得你看不到更多的东西 30:41 我们内在世界的学习是非常缺乏的 34:27 张静初修习“习得性乐观主义”举例——考托福的经历 39:17 一诺叙述三娃参加日本国际考试经历 47:04 为什么去日本做线下工作坊? 52:47 疫情之后很多人开始关注自己内在的心灵,关注健康 01:03:06 当被造“黄谣”,我们能做什么? 01:24:49 如果你不做这件事情,可能突破永远不会来 01:27:36 直播问答:请问静初这几年的转变,包括求学背后的力量和勇气是怎么来的? 01:35:02 有学历没文化 01:36:59 静初推荐阅读《无限的游戏》《直视骄阳 征服死亡恐惧》杨定义博士写的书 01:39:21 一诺推荐《20世纪的美国》《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01:43:58 直播问答:如何挖掘自己的天赋? 01:50:46 直播问答:因为不确定性带来的迷茫感,能够通过什么方式让自己能够更久地安住? 02:00:44 一诺介绍日本京都工作坊 02:04:45 底层的可能性需要哪3个东西? 02:11:50 日本工作坊具体日程安排 02:13:03 工作坊课程内容介绍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