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吐槽大会
投中网编辑团队讨论投资、创业

Album
主播:
庄明浩、小野酱、投中网、蒲凡
出版方:
投中网
订阅数:
6,210
集数:
57
最近更新:
6天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是由投中网编辑团队策划的一档谈话类播客栏目,每期邀请几名表达欲爆棚、观点犀利的嘉宾,用大白话共同讨论投资、创业、科技行业内那些“前沿到让人犯迷糊的”新概念。《投中吐槽大会》正在拉自己的听众群~想和嘉宾们交流的宝子们可以加我们主播的微信:Jiazhiguo233
投中吐槽大会的创作者...
庄明浩
小野酱
投中网
蒲凡
投中吐槽大会的音频...

vol49:投资人的微信群里,到处都是Manus的假BP

今天的话题,要从今年大火的AI Aegent产品Manus聊起。 自从今年3月顺利接棒Deepseek带来的全民狂热,关于Manus母公司“蝴蝶效应”拿到融资的消息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在这些传闻组成的世界线里,Manus的融资目标从最初的5000万美元一路上涨到1亿美元,头部机构们排队问价,估值也一路攀升到了15亿美元以上。最新的消息出现在5月,有人说Manus远赴海外寻求机会,找到了1亿美元,投资方是著名的Bencnmark。 当然,这些传闻都没有得到过蝴蝶效应的正式确认。舆论也没有表现得过于惊讶:毕竟当下的一级市场,还能看得到β的赛道已经不多了,这种带有强烈共识的项目必然会受到追捧。 但最近,事情似乎往奇怪的方向发展。我的同事意外结识了一位投资人,声称表示自己正在帮助MANUS融资,目前已经十分接近敲定。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该投资人向我们展示了两份BP,据说一份是面向美元基金的,另一份是面向人民币基金的。 初看下来,这两份BP的结构基本完整。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实际用例、后续演绎,都有展开。除此而外,那位投资人还提供了工商信息可查的投资主体,一切看起来“有鼻子有眼”——但当我们向Manus求证的时候,却得到了双重否定:不仅融资消息是假的,这份BP也是假的。 有意思的是,其实不仅仅是Manus和国内的创投市场。最近,OpenAI也遭遇了“假投资”:一个名叫Robinhood的数字货币平台宣布,他们将推出一种美股代币,用户们可以通过购买代币投资自己心仪的上市公司及独角兽公司,例如SpaceX和OpenAI——但OpenAI很快辟谣,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交易也不可能发生。 这激活了我们很多回忆,也让我们决定有必要认真地聊一聊这个话题:为什么在一级市场里,总是会出现一些“无中生有”的投资方和融资方?为什么大热项目的“野生BP”,能够在投资人社群中数年如一日,始终生生不息?谁在制造这些“野生BP”?这些BP的曝光到底会给项目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本期研讨会成员 前经纬VP、曾经也遭遇过“假BP”的庄明浩;投中网编辑张楠、蒲凡 Shownotes “野生BP”,其实是繁荣期的标志之一(02:45) (这是“假BP”中的两页截图,是典型的“外围信息”) 成因之一:麻烦的“流动性”(09:20) 美国爆火的SPV交易,也是一场“流动性”的自救(15:44) 成因之二:AI行业的“敏感性”(19:20) 除了沉默,被“爆料”的创业公司可能毫无办法(24:58) (B站站长Bishi当年的回应) “善于说话”,是这一代创业者的必修课(31:17) 成因之三:纯粹的“骗局”?(35:35) (当年怪兽充电被曝光的BP截图) 如何鉴定一份“野生BP”的成色?(44:48) 一名合格的风险投资人,需要学会和“消息”相处(49:28) 拓展阅读 彼得・蒂尔的故事,The Generalist《No Rivals: The Founders Fund Story》)

55分钟
99+
6天前

vol48:王岑说,他由衷地祝贺泡泡玛特

一年前,我们做了一期题为《“质疑王岑、理解王岑、成为王岑”》的栏目。那段时间,人人都把王岑从“投资人”到“网红”的转型经历,看做是一套职业路径样板,希望能从他的故事里找到“解决焦虑”的答案。 一年后,人们仍然需要答案,但问题已经变了:2025年,52 TOY、古茗、霸王茶姬等明星消费品牌排队上市,造就了一批全新的创业明星。港股方面,在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这三只消费股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波令人振奋的牛市。还有胖东来、名创优品,人人都在讨论他们、好奇他们。 这会是消费赛道复苏的信号吗?消费会重新成为投资人最热衷的主题吗?这一波消费热,和之前的新消费浪潮有什么区别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了王岑,和他长谈了很多次。在前后将近5个小时的交流里,岑哥聊到了他这三年半以来的“一线经历”,聊到了他的思考、困惑和探索。而我将其中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整理了出来。以下是来自岑哥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期研讨会嘉宾 知名消费投资人王岑;投中网编辑张楠、蒲凡 Shownotes 流量的这门课,我没有理解太深(03:28) 如果一个人不懂流量,你就不应该投他(05:27) 直播是我的二次元(13:58) 消费投资人们,没必要过分反思(15:53) 新一轮消费黄金期,信号出现了(20:28) 当年没完全看懂泡泡玛特,没什么好争辩的(22:09) 奶茶,当下消费市场的最佳模型(25:06) 蜜雪冰城,市值完全可能再翻倍?(29:17) 大家把消费投资的定义,看得太窄了(35:35) 未来什么适合投?我设计了一个CHEES模型(38:35) 不要嘲笑曾经的新消费泡沫(01:01:15)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花过大钱的投资人(01:06:50) 我想重新唤醒大家的信心(01:11:27) “消费王”不是指‘王者’,我是一个手艺人(01:13:21) 拓展阅读 投中网,《“质疑王岑、理解王岑、成为王岑”》

75分钟
99+
3周前

vol47:心脏骤停之后,我用3年半做出一家上市公司

这次参与研讨的朋友是我的“酒搭子”,我们是在2024年的中国投资年会晚宴上认识的——从“定语”你应该能看出来,这场晚宴入席的门槛是行业经历和成绩。 我的酒搭子也不例外,在投资人这个角色上,她的成绩单非常漂亮:她专注于智能驾驶领域,市场里几乎所有的智能驾驶初创企业都被她和她的团队扫过一遍,踏歌智行、易控智驾等明星公司被她收入portfolio里面,是现在投资智能驾驶最猛的VC之一。有媒体同行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说现在做智能驾驶,种子轮天使轮找她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3年前,她曾经作为主角之一,出现在投中网的一篇题为《VC“围猎”CTO》的行业特稿中。3年后,外界对她的认知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标题,有底气收20%的管理费就是最好的例证。 可以说,她很适合出现在技术型的话题里,聊一聊智能驾驶的投资痛点和未来趋势,或者聊一聊硬科技赛道早期项目的筛选方法,以及机构投资人能够做到哪些“赋能”。 但几杯酒下肚,她带给我的“意外”越来越多:她本科学的其实是法律,毕业之后用了3个月自学编程,转行成为了一名女程序员,并在一年之后成功地因为“公司被并购”兑现了期权,攒下了第一桶金;2008年之后,她开始自己创业,先是做页游,后来又做了手游,又用了3年半时间把小工作室做成了上市公司,中途还帮周杰伦发行过两张专辑。 这样的经历其实很适合我们今年投资年的主题——做分化。当初我们拟定“分化”这个主题的时候,是希望用通过一系列的对谈,来定位目前行业正在发生所有的进化方向,而她的经历就很适合成为一个样本,用来厘清对于中国创投市场来说,最需要的投资人入行门槛是什么?比如说理性工具和感性认知,谁才是投资人真正的天花板? 本期研讨会成员 辰韬资本合伙人 萧伊婷 Shownotes 智能驾驶最猛的投资人,最早是个法学生,还帮周杰伦发专辑?(00:57) “一名合格的CEO,能一天就把风投研究明白”(06:04) “早”,就是创业者最好的护城河(11:11) 游戏行业,贡献了自动驾驶的半壁江山?(18:00)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转型就用了几小时(20:26) 投资人的理性,是创业者的负担?(22:47) 能力太强的CEO,一定是孤独的(28:10) 硬科技反而最没有“投资门槛”?(34:08) 好CEO是如何筛选出来的?(37:52) 考察一个创业者,至少需要30个视角(45:25) 那次心脏骤停,改变了我的“风险观”(47:46) 用100小时,搞懂30个10000小时(57:12) 拓展阅读 瑞·达利欧(Ray Dalio),《原则》 投中网,《VC“围猎”CTO》

67分钟
99+
1个月前

vol46:“尝试给投资人上课的投资人”

风险投资是一份理性主导的工作吗?理论上,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毕竟本质上风险投资诞生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建立在复杂的交易上,拥有大量的数学模型做支撑。 咱再说的实际点,风险投资的社会分工就是帮助人们实现“财富增值”。因此无论是基于自身欲望也好,还是基于对LP义务也罢,完成一次风险投资,就是要学会看三张表、学会CFA、学会精确地洞察到潜在的会计异常,必须要有坚实的理性判断打底。 不过放在风险投资史的角度上,这个答案似乎就变得不置可否了。似乎很少有其他行业,会像风险投资这样,有大量“意外”“失误”促成的投资案例。也很少有其他行业会像风险投资这样,头部的标杆人物,鲜有所谓的“科班”出身,他们学天文、学物理、做媒体、学音乐,谈论“看人”的哲学,这些似乎都不妨碍他们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 这是我自从加入投中以来的最大疑惑,也是我决定和王京对谈的原因。 王京是投资人,工作了十五六年——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从3年前开始,他决定做一个小课堂,把风险投资变成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帮助年轻的投资人成长。如今,每个周末都会有超过150名一级市场的从业者们前往他的课堂,根据我(潜伏)在群里围观到的报名情况,学员从头部VC/PE、企业战投一直覆盖到了互联网大厂。 我觉得他很适合回答这几个问题:风险投资,到底能量化到什么程度?一名合格的风险投资人,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风险投资行业存在“传帮带”吗?如果存在,哪一部分是可以教的,又有哪一部分只能靠自己悟呢? 本期对谈嘉宾 资深投资人&知为小课堂发起人 王京;投资人兼作家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蒲凡 Shownotes 风险投资,可以成为一门课吗?(01:09) 这是一个20年没有变化的行业?(05:53) 为什么觉得自己适合“讲课”?(11:32) 即使工作了七八年,大家也还是工匠(15:19) 一道例题:为什么项目回报总是“二八分布”?(22:07) 学习风险投资,其实是训练世界观的过程(25:28) 职场菜鸟,会被“课程”禁锢吗?(33:09) 两种训练方式:抬杠&反论(36:40) 投资其实是门哲学课,不是金融课(39:32) 可年轻人有这份从容吗?(41:37) 一个具体的零基础教学案例(44:36) 这一代投资人,和上一代其实没有差异?(54:34)

65分钟
99+
2个月前
投中吐槽大会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