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吐槽大会
投中网编辑团队讨论投资、创业

Album
主播:
庄明浩、小野酱、投中网、蒲凡
出版方:
投中网
订阅数:
6,348
集数:
59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是由投中网编辑团队策划的一档谈话类播客栏目,每期邀请几名表达欲爆棚、观点犀利的嘉宾,用大白话共同讨论投资、创业、科技行业内那些“前沿到让人犯迷糊的”新概念。《投中吐槽大会》正在拉自己的听众群~想和嘉宾们交流的宝子们可以加我们主播的微信:Jiazhiguo233
投中吐槽大会的创作者...
投中吐槽大会的节目...

vol51:“我不希望十年后,大家还叫我霸王茶姬投资人”

投中吐槽大会

今天的对话嘉宾是胡博予,XVC的创始合伙人。近几年,他们因为投中霸王茶姬、徕芬等现象级消费产品名声大噪,成为近年来风险投资行业的明星机构之一。 但在我看来XVC是一个关键但很容易“误读”的样本。因为他们的案例实在是太过耀眼: 他们是霸王茶姬、徕芬这两个现象级消费品牌的早期投资人,几乎完整了经历了这两家消费企业的成长曲线。尤其是投资霸王茶姬的时候,当时所有的门店均位于云南、广西和贵州,而创始人张俊杰也是一个有些不知所措的“创业新兵蛋子”,第一次和XVC创始人胡博予见面的两个小时里,大部分都在讲他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经历放在这样的业绩里,太适合被解读为:一家消费投资基金,如何在下沉市场里,通过不可名状的“看人哲学”押注到了一家创造增长神话的独角兽公司。 但实际上,XVC从来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消费基金”,他们的投资范围在主页写的很明白,希望用“致力于寻找能利用科技和洞见创造伟大产品”。XVC也很少谈“看人哲学”,创始人胡博予是个标准的理工男,满脑子“工程思维”,1999年就在学校机房里创过业,号称“如果不是爱打羽毛球,头上可能长出蘑菇”。 更重要的是,XVC并不是一只新兴基金。XVC成立于2016年——在中国风险投资史上,这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时间节点,大量投资人在这一年前后选择独立成立自己的基金,创造了一波被称为“VC2.0”的创业潮。相比于2005年左右那一批创业的投资人,这一批投资人更加幸运。他们的成长环境与中国经济的腾飞高度重合,习惯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见证了大量疯狂想法的存在。因此这波基金通常带有鲜明的洞察、审美、野心,充满着实验性的底色。 所以XVC为什么能够投中霸王茶姬、为什么能成为“2019年最猛的GP”,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抽离“霸王茶姬”、拿掉案例来聊的话题。我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困惑”向XVC创始合伙人胡博予发起邀请,希望通过一场对谈,来寻找这份漂亮成绩单背后的“真实答案”。 本期研讨会嘉宾 XVC创始合伙人 胡博予 Shownotes 胡博予是VC2.0的代表之一(00:06) 是否介意被人介绍为“霸王茶姬投资人”(02:30) 我们做“研究型”基金,但我们很“快”(04:27) 快手,就是一个“研究”出来的项目(12:14) 做研究型基金,我参考过Benchmark、Greylock(20:18) 很多关于风投的思考,只能靠“创业”来实现(22:23) 当过创业者、同情创业者,是VC的一个优点吗?(26:33) XVC的方法论“狙击”,是一种什么样的投资策略?(31:31) 可以“狙击”创业者吗?(36:09) 帮霸王茶姬面试CTO的例子(40:19) 和创业者保持距离,很难(44:17) 如何判断一个投资人能“独立思考”?(47:38) 我们不鼓励讨论,我们做“沉浸式脑暴”(55:20) “霸王茶姬”过于耀眼,是一种负担吗?(01:00:17) 希望大家,都能笑着畅想“2045”(01:05:02) 拓展阅读 胡博予,《说实话,谁能真正不焦虑》 胡博予,《那些没有说的实话》

71分钟
99+
2周前

vol50:“很多朋友出海,转来转去都是中国人”

投中吐槽大会

最近几年,“出海”已经成为了创投圈的一门显学。人们达成的共识是,就像当年孙正义带着“copy to China”的投资哲学来到中国,创造了无数商业神话一样——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和世界其他区域形成了明显的代差,只要想到办法“Copy to SomeWhere”,我们也能够创造自己的神话。 至于出海“中东”?那更不需要过多讨论。石油经济带来的财富积累,已经非常具体地展现在迪拜塔、棕榈岛、帆船酒店、卡塔尔世界杯、沙特王子花园里的狮子,和C罗的工资条上。即使是讨论“商业”层面,也能找到大量真金白银、对应到具体机构、具体人的案例。 例如在2024年年底举办的阿布扎比金融周(ADFW)活动中,有8家总计AUM达到6350亿美元的投资机构,宣布在阿布扎比设立分支。包括私募股权公司泛大西洋资本General Atlantic (1000亿美元AUM)、孤星基金(950亿美元AUM)和Investindustrial (140亿美元)、私人信贷巨头Golub Capital (700亿美元AUM)、Polen Capital (630亿美元AUM)、保险经理Eldridge (740亿美元)、股权管理公司Carta (1500亿美元AUA)、对冲基金Marshall Wace (690亿美元AUM)。 机构策略多种多样,包括私募股权、私募信贷、保险资管等。他们作为市场定义中“热钱”,扎堆在中东,组成了一个鲜明地信号: 高薪诚聘、虚位以待。 然而市场里还有一个常识,“时间”也是同样的变量。“时间”的差异决定了一个样本的参考性,甚至决定了一个命题是否存在。尤其是对于“出海中东”这件事来说,“出海”哨声刚刚响起的2019年、被世界杯点燃的2022年、现在“出海”已经成为显学的2025年,显然已经是三个不同的世界了——这就意味着我们熟悉的那些关于中东市场的传说,那些中东创业氛围的解读、那些中东商人的心理状态,很有可能已经失效了。 所以这次对谈,我们邀请到了一位长期深耕中东市场的创业者。他从“外贸”时代开始接触中东市场,经历过还未完全开放的科威特、经历过从“封闭”到“激进”的沙特、体验过敞开怀抱的迪拜。他的经历很适合放在“出海”的命题里,用来筛选那些需要被“破灭”的,以及那些需要被“坚信”的。 本期研讨成员 投资人兼作家 小野酱;新爵科技CEO兼创始人 陆浩川 Shownotes “出海”和“外贸”有什么区别?(01:03) 现在出海,不适合从0开始(05:45) 文化差异带来的交付麻烦很常见(11:12) 一些商业规则,中东和中国很相似(13:30) 出差中东的成本已经很便宜了(18:45) 难的方面:节奏差异、信任建立(22:41) 谨防中东大项目“吹牛逼”(30:44) 如何有效地筛选信息(38:30) 阿联酋、迪拜、卡塔尔、黎巴嫩的区别(45:27) 出海的红利期还能延续多久?(52:01) 不要觉得陌生,就当做是一个“省”(58:07)

62分钟
99+
1个月前

vol49:投资人的微信群里,到处都是Manus的假BP

投中吐槽大会

今天的话题,要从今年大火的AI Aegent产品Manus聊起。 自从今年3月顺利接棒Deepseek带来的全民狂热,关于Manus母公司“蝴蝶效应”拿到融资的消息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在这些传闻组成的世界线里,Manus的融资目标从最初的5000万美元一路上涨到1亿美元,头部机构们排队问价,估值也一路攀升到了15亿美元以上。最新的消息出现在5月,有人说Manus远赴海外寻求机会,找到了1亿美元,投资方是著名的Bencnmark。 当然,这些传闻都没有得到过蝴蝶效应的正式确认。舆论也没有表现得过于惊讶:毕竟当下的一级市场,还能看得到β的赛道已经不多了,这种带有强烈共识的项目必然会受到追捧。 但最近,事情似乎往奇怪的方向发展。我的同事意外结识了一位投资人,声称表示自己正在帮助MANUS融资,目前已经十分接近敲定。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该投资人向我们展示了两份BP,据说一份是面向美元基金的,另一份是面向人民币基金的。 初看下来,这两份BP的结构基本完整。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实际用例、后续演绎,都有展开。除此而外,那位投资人还提供了工商信息可查的投资主体,一切看起来“有鼻子有眼”——但当我们向Manus求证的时候,却得到了双重否定:不仅融资消息是假的,这份BP也是假的。 有意思的是,其实不仅仅是Manus和国内的创投市场。最近,OpenAI也遭遇了“假投资”:一个名叫Robinhood的数字货币平台宣布,他们将推出一种美股代币,用户们可以通过购买代币投资自己心仪的上市公司及独角兽公司,例如SpaceX和OpenAI——但OpenAI很快辟谣,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交易也不可能发生。 这激活了我们很多回忆,也让我们决定有必要认真地聊一聊这个话题:为什么在一级市场里,总是会出现一些“无中生有”的投资方和融资方?为什么大热项目的“野生BP”,能够在投资人社群中数年如一日,始终生生不息?谁在制造这些“野生BP”?这些BP的曝光到底会给项目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本期研讨会成员 前经纬VP、曾经也遭遇过“假BP”的庄明浩;投中网编辑张楠、蒲凡 Shownotes “野生BP”,其实是繁荣期的标志之一(02:45) (这是“假BP”中的两页截图,是典型的“外围信息”) 成因之一:麻烦的“流动性”(09:20) 美国爆火的SPV交易,也是一场“流动性”的自救(15:44) 成因之二:AI行业的“敏感性”(19:20) 除了沉默,被“爆料”的创业公司可能毫无办法(24:58) (B站站长Bishi当年的回应) “善于说话”,是这一代创业者的必修课(31:17) 成因之三:纯粹的“骗局”?(35:35) (当年怪兽充电被曝光的BP截图) 如何鉴定一份“野生BP”的成色?(44:48) 一名合格的风险投资人,需要学会和“消息”相处(49:28) 拓展阅读 彼得・蒂尔的故事,The Generalist《No Rivals: The Founders Fund Story》)

55分钟
99+
1个月前

vol48:王岑说,他由衷地祝贺泡泡玛特

投中吐槽大会

一年前,我们做了一期题为《“质疑王岑、理解王岑、成为王岑”》的栏目。那段时间,人人都把王岑从“投资人”到“网红”的转型经历,看做是一套职业路径样板,希望能从他的故事里找到“解决焦虑”的答案。 一年后,人们仍然需要答案,但问题已经变了:2025年,52 TOY、古茗、霸王茶姬等明星消费品牌排队上市,造就了一批全新的创业明星。港股方面,在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这三只消费股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波令人振奋的牛市。还有胖东来、名创优品,人人都在讨论他们、好奇他们。 这会是消费赛道复苏的信号吗?消费会重新成为投资人最热衷的主题吗?这一波消费热,和之前的新消费浪潮有什么区别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了王岑,和他长谈了很多次。在前后将近5个小时的交流里,岑哥聊到了他这三年半以来的“一线经历”,聊到了他的思考、困惑和探索。而我将其中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整理了出来。以下是来自岑哥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期研讨会嘉宾 知名消费投资人王岑;投中网编辑张楠、蒲凡 Shownotes 流量的这门课,我没有理解太深(03:28) 如果一个人不懂流量,你就不应该投他(05:27) 直播是我的二次元(13:58) 消费投资人们,没必要过分反思(15:53) 新一轮消费黄金期,信号出现了(20:28) 当年没完全看懂泡泡玛特,没什么好争辩的(22:09) 奶茶,当下消费市场的最佳模型(25:06) 蜜雪冰城,市值完全可能再翻倍?(29:17) 大家把消费投资的定义,看得太窄了(35:35) 未来什么适合投?我设计了一个CHEES模型(38:35) 不要嘲笑曾经的新消费泡沫(01:01:15)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花过大钱的投资人(01:06:50) 我想重新唤醒大家的信心(01:11:27) “消费王”不是指‘王者’,我是一个手艺人(01:13:21) 拓展阅读 投中网,《“质疑王岑、理解王岑、成为王岑”》

75分钟
99+
2个月前
投中吐槽大会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