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有所不为的乡村振兴 | 清华学者沙龙007

导语 距今约5800年前,华夏先民利用黄河、长江、西辽河等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拉开了农耕经济的序章,其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滋养出具有强大聚合力和愈合力的中国政治与文化体系,奠定了以历史延续性而非断裂性为鲜明特点的中国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的提出,正蕴含着对古老农耕文明的赓续与升华。 �那么,如何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本期文科沙龙邀请公共管理、社会学、环境艺术设计、法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何以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全面乡村振兴。 嘉宾 王亚华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王天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李朝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陈天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院兼聘副教授 小标题 00:55 香港也搞乡村振兴? 08:08 社会学家走南闯北看到的乡村振兴图景 12:09 不能用城市审美去打造美丽乡村 14:28 “猛一看是青山绿水,住久了是穷山恶水” 18:47 外来机构进农村,为何水土不服? 26:29 从水利灌溉看农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29:21 农村是熟人社会,城市是陌生人社会 32:12 数字技术真的可以赋能乡村振兴吗? 38:20 乡村美学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44:37 《塘约道路》:通过自治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 57:09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乡村振兴 幕后制作 沙龙小组长:蒙克 责编:杨钧杰 审核:李莹 关于文科沙龙 清华大学文科沙龙致力于促进校内艺术、人文和社科等领域的跨学科对话,助推跨院系、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激发科研新思想、教学新内容和合作新机会,展示清华文科建设成就和文科教师的精神风貌,树立清华文科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做出清华贡献。您可以关注公众号「清华文科」及时查看沙龙活动线上直播信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文科沙龙”专题,将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的优质内容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 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61分钟
10k+
1年前

67 倪玉平:每个历史学家只是摸到“历史大象”的一部分

#本期嘉宾 倪玉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运河研究院兼职教授,曾任美国哈佛燕京、UCLA访问学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中央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Customs Du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ca.1644-1911,主编《中国运河志·通运卷》等学术著作。 #本期内容 02:38 清代皇帝大婚花多少钱? 07:38 晚清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的转变 15:57 1850年前中国GDP全球第一的背后 23:14 康乾盛世后清朝逐渐衰落 28:30 明清经济中心东移与西方发展历程相似 37:10 晚清商人地位大大提高 40:19 潜心研究曾国藩日记 56:24 每个历史学家只是摸到“历史大象”的一部分 65:24 对历史应怀有温情和敬意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本期剪辑:尹佳 本期主编:杨钧杰

70分钟
6k+
1年前

66 倪玉平:晚清太屈辱,谈钱太俗气,可还是一头扎进“漕粮海运”

#本期嘉宾 倪玉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运河研究院兼职教授,曾任美国哈佛燕京、UCLA访问学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中央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Customs Du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ca.1644-1911,主编《中国运河志·通运卷》等学术著作。 #本期内容 00:06 从《资治通鉴》入门培养历史感 08:37 《道光实录》中“筛”出硕士论文课题 12:38 一个历史学选题是如何一步步被找到的? 17:45 为何会被漕粮海运吸引? 19:37“我在故宫查文献” 23:15 漕运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27:18 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脱节使得大运河应运而生 32:38 漕运背后的关系网 41:01 漕粮海运为什么出现在元朝? 60:42 漕粮海运与中国的近代化转型 64:31 研究财政史的意义何在?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本期剪辑:尹佳 本期主编:杨钧杰

76分钟
6k+
1年前

65 伯邑考为啥不姓姬?和历史博后聊聊封神周边|清华大课间008

嘉宾 邓耿 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历史系博士后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教师 写作课开设主题:《史记》与司马迁,黄金 李莹 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以纪实影像传播研究为主要研究领域 导语 电影《封神第一部》还在热映,文史作者、影视学者、封神宇宙爱好者今天齐聚一堂!但我们今天不聊电影,而是借着电影的由头,聊聊《封神演义》这个故事母题的周边:封神故事的内核是如何流变的?那段久远的历史怎样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围绕它有哪些好玩的八卦、好看的书? 特别提示:本期节目信息量大,很多内容有出处,无定论,谨供参考。 小标题 02:38 纣王、帝辛、殷寿……商周人名是怎么取的? 12:28 离谱的商周八卦:伯邑考是姬发的叔叔? 19:27 “武王伐纣”的故事流变 24:45 封神宇宙流传甚广,因为它与我们的文化有共通性的 29:04 封神的内核到底是“立权威”还是“反权威”? 38:52 如果让你去演封神宇宙里的一个角色 48:34 封神宇宙含男量太高 53:14 《翦商》里写的殷周之变 56:35 历史里有绝对的好人吗? 61:16 历史是个思维实验场 本期提到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李硕 《纣王》康赫 《孔子的周公:<尚书>中所见西周女王》吴钢 《尚书·周书·金滕》 幕后制作 责编:杨钧杰

68分钟
14k+
1年前

64 和尹鸿老师聊聊今年的暑期档|清华大课间007

嘉宾 尹鸿 影视传播、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研究著名学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 李莹 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以纪实影像传播研究为主要研究领域 导语 7月的票房统计出来了,87.17亿。今年的暑期档可谓“强势回暖”, 好片扎堆,热度不减,从总票房上来看比2019年同期的57.56亿高出30亿。我拉上在清华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做科研助理的李莹师姐,一起采访了电影领域的大学者尹鸿老师,由暑期档聊起,谈谈这批电影体现的审美偏好以及时代精神,大家趁热收听。 小标题 01:52 电影院是影评家的田野现场 04:35 今年暑期档有种过节的氛围 09:49 95后的童年记忆里没有暑期档 14:39 那些张口就来的古诗,其实依然离我们很远 18:01 跳出宫廷文化和家庭礼教文化,传统IP怎么讲故事? 24:26 高适和李白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波粒二象性 26:38 暑期档体现的时代审美趣味:烟火人间和浪漫文脉 32:50 《消失的她》抓住了三个点:男女、阶层、信任危机 36:45 疫情三年“优化”了电影行业,然而过程是惨痛的 38:48 “非典型”暑期档:行业内部对明年没有那么乐观 42:18 引进片票房:好莱坞式微、日本电影上涨 47:43 不是所有电影都能玩“大规模点映” 幕后制作 责编:杨钧杰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3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清华大课间”专题,和清华宝藏老师对话,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学术志趣、成长经历和社会关怀,展现清华新学人的所思所想所关切。 这档播客将每周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60分钟
3k+
1年前

63 田轩: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本期嘉宾 田轩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教研领域为公司金融、企业创新和风险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多篇论文累计80余次位列全球前1%高影响力论文,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两次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入选“中国商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授”,主讲的《公司金融》两次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本期内容 00:50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 20:46 风险投资未来看中国 22:21 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32:43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有利于中国股市发展 42:19 建议证券交易所实行公司制 46:42 回国投身金融研究,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50:21 新一代经济学家要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剪辑:尹佳 本期主编:杨钧杰

62分钟
5k+
1年前

62 田轩:做学术必须要有颗“大心脏"

#本期嘉宾 田轩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教研领域为公司金融、企业创新和风险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多篇论文累计80余次位列全球前1%高影响力论文,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两次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入选“中国商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授”,主讲的《公司金融》两次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本期内容 00:46 胡同里的琴童 06:52 考入北大经济系 08:06 赴美国转行研究风险投资 15:44 博士论文研究分阶段投资 20:28经历2008全球金融危机 26:30 6年获得终身教职 30:28 关于创新的颠覆性发现:股票流动性过高不利于创新 49:13 创业者具备特殊特质 53:55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创新提供服务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剪辑:王怡然 本期主编:杨钧杰

58分钟
4k+
1年前

61 我在清华教「写作与沟通」|清华学者沙龙006

导语 1944年,梁思成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半个人时代”的演讲,指出有人文没有技术的“边缘人”或有技术没有人文的“空心人”都是残缺的人。在清华的“写作与沟通”和 “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课程中,思维与表达、人文和技术正在越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作,是一门终身学习、终生受益的学问;沟通,是一种面向世界、连接心灵的技巧。然而,如今新型人工智能与算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与机器的关系,也在影响我们原有的“沟通与表达“。革新之下,人文与智能的秩序平衡点究竟在何处? 本期播客以“写作与沟通的恒心与革新”为主题,邀请在全校开设写作、沟通表达相关课程的多学科背景的老师,以通识交融的眼光,共同探讨写作与沟通的核心理念、做法与变革的可能。 嘉宾 曹柳星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开设“写作与沟通:工程师、切尔诺贝利” 陆跃翔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开设“写作与沟通:诺贝尔奖” 李君然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开设“写作与沟通:工业革命、中国制造” 刘慧凝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开设“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 小标题 04:25 清华开始写作与沟通课的初心 09:24 什么是 “通专”融合的教育? 12:43 写作课的无用之用 14:11 “教清华的学生说话”这件事难点在哪? 21:46 “理科人”教“文科课” 48:48 当写作沟通面对AI的挑战 幕后制作 沙龙小组长:蒙克 责编:杨钧杰 剪辑:张丁萱 审核:李莹 关于文科沙龙 清华大学文科沙龙致力于促进校内艺术、人文和社科等领域的跨学科对话,助推跨院系、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激发科研新思想、教学新内容和合作新机会,展示清华文科建设成就和文科教师的精神风貌,树立清华文科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做出清华贡献。您可以关注公众号「清华文科」及时查看沙龙活动线上直播信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文科沙龙”专题,将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的优质内容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 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64分钟
6k+
1年前

60 美育能为我们带来“艺术的善意”吗?|清华学者沙龙005

导语 艺术与美丑,并不只是艺术家个人的事情,也牵动着我们每个人敏感的道德神经、文化情感乃至民族自尊。然而,艺术的价值判断与道德的标准规范拥有紧密的互动关系。无论是面对人性的多样性,还是面对科技的挑战,艺术是否可以促使我们更多地思考善?以及,是否可以触发我们对其他人、其他生命的同感与共情?本期嘉宾将结合个人经历,尝试破译艺术与善意的关系。 本期播客以“艺术的善意”为主题,邀请艺术、设计、戏剧、美育等不同背景的艺术家、教师、编辑,以当下和历史的眼光,共同探讨艺术与善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艺术与美育,唤起属于人间的善意。 嘉宾 肖薇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徐小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 景斯阳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危机与生态设计方向召集人、Eco-Vision Plan发起人 孙墨青清华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学术委员 小标题 02:26 艺术融入生活 05:35 高于艺术的价值判断 14:47 艺术如何反映社会议题 29:07 生活的“观演者” 37:33 感化人心的力量从何而来 53:43 艺术善意的路径——美育 延伸信息 l 黄永砅《世界剧场》 l 孙原、彭禹夫妇《犬勿近》 l 徐冰《文化动物》 l 日本建筑师板茂建造紧急避难所“纸筒屋” l 景斯阳「生态远见计划 - 生」 本期剪辑 张丁萱

69分钟
4k+
1年前

59 ChatGPT与“科林格里奇困境”|清华学者沙龙004

导语 时至今日,科学技术已然溢出单纯与理性和逻辑相关的“神圣世界”,它不仅为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变化,也将打开了装有生命、基因、生态、个人等伦理问题的潘多拉魔盒。这迫使科技活动工作者在考虑技术能做什么的同时,必须追问自己另一个问题:这项技术应该用来做什么? 本期文科沙龙以“科技伦理”为主题,邀请理工、人文、社科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科技伦理时刻”,走出一条科技向善的新道路。 嘉宾 李正风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梁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唐潇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李淼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小标题 02:32 ChatGPT引发的伦理问题 15:04 科技伦理的发展史 21:57 人类能允许机器智能到有自我意识吗? 26:00 科技伦理的教育是一个很无奈的事情 35:27 科技伦理是不是在给科学研究添乱? 42:46 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47:53 用“好事多磨”的心态做科研 52:09 科技发展了,人类越来越不负责任了吗? 55:09 技术的发展会失控吗? 延伸读物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电影《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科林格里奇困境”:1980年,英国技术哲学家大卫·科林格里奇在《技术的社会控制》中提出了“科林格里奇困境”。该观点认为,控制一项技术是困难的,甚至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技术可能诱发的社会后果在其发展初期并不能被完全预料到,而当潜在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时,技术往往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一部分,从而难以或无法再施加有效的控制。 幕后制作 沙龙小组长:蒙克 剪辑:尹佳

67分钟
5k+
1年前

58 韩美林:艺术家必须胸怀大爱

#本期嘉宾 韩美林 1936年生于中国山东济南。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随院系调整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首届学生)。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陆续在杭州、北京、银川创建“韩美林艺术馆”,在宜兴创建“韩美林紫砂艺术馆”,积极推动社会美育和国际文化交流。创建“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投身艺术公益和社会慈善。201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2016年“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全球巡展”启动,先后于威尼斯、北京、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曼谷等地举办个展,被威尼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2018年荣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章、“韩国文化勋章”。2019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本期内容 00:45 创作城市雕塑,遍布各地 07:10 纳天为书,赋予古文字新生 21:25 创作七字诀 24:43 创作中最难的是简 33:55 精彩设计,拓展艺术王国 36:42 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剪辑:苏日娜 张丁萱 本期主编:杨钧杰

43分钟
1k+
1年前

57 韩美林:艺术苦旅成就向美人生

#本期嘉宾 韩美林 1936年生于中国山东济南。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随院系调整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首届学生)。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陆续在杭州、北京、银川创建“韩美林艺术馆”,在宜兴创建“韩美林紫砂艺术馆”,积极推动社会美育和国际文化交流。创建“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投身艺术公益和社会慈善。201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2016年“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全球巡展”启动,先后于威尼斯、北京、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曼谷等地举办个展,被威尼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2018年荣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章、“韩国文化勋章”。2019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本期内容 01:04 贫穷人家的美术天才 06:53 13岁参军,接触雕塑 09:25 执教小学,出版美术教材 11:34 考上美院,如鱼得水 16:04 蒙冤入狱,出狱后创新水墨技法 31:12 艺术大篷车,从民族艺术汲取营养 39:36 形象解决了,材料不是问题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剪辑:尹佳 王怡然 本期主编:杨钧杰

49分钟
2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