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944年,梁思成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半个人时代”的演讲,指出有人文没有技术的“边缘人”或有技术没有人文的“空心人”都是残缺的人。在清华的“写作与沟通”和 “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课程中,思维与表达、人文和技术正在越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作,是一门终身学习、终生受益的学问;沟通,是一种面向世界、连接心灵的技巧。然而,如今新型人工智能与算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与机器的关系,也在影响我们原有的“沟通与表达“。革新之下,人文与智能的秩序平衡点究竟在何处?
本期播客以“写作与沟通的恒心与革新”为主题,邀请在全校开设写作、沟通表达相关课程的多学科背景的老师,以通识交融的眼光,共同探讨写作与沟通的核心理念、做法与变革的可能。
嘉宾
曹柳星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开设“写作与沟通:工程师、切尔诺贝利”
陆跃翔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开设“写作与沟通:诺贝尔奖”
李君然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开设“写作与沟通:工业革命、中国制造”
刘慧凝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开设“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
小标题
04:25 清华开始写作与沟通课的初心
09:24 什么是 “通专”融合的教育?
12:43 写作课的无用之用
14:11 “教清华的学生说话”这件事难点在哪?
21:46 “理科人”教“文科课”
48:48 当写作沟通面对AI的挑战
幕后制作
沙龙小组长:蒙克
责编:杨钧杰
剪辑:张丁萱
审核:李莹
关于文科沙龙
清华大学文科沙龙致力于促进校内艺术、人文和社科等领域的跨学科对话,助推跨院系、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激发科研新思想、教学新内容和合作新机会,展示清华文科建设成就和文科教师的精神风貌,树立清华文科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做出清华贡献。您可以关注公众号「清华文科」及时查看沙龙活动线上直播信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文科沙龙”专题,将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的优质内容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
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