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无疑是我们倍感亲切的古人。他身上最常见的标签便是“生活美学达人”和“天才文学家”,人们不吝用“通达,潇洒,文章好,诗词佳”来赞美他。然而,苏轼并非“天生的诗人”,作为一位县城青年,他在去汴京科考之前,几乎没写过有品位的诗;他一生经历了很多痛苦,那些内心空洞的时刻无法与人言说,只能写寓言或者用比喻来抒怀;他聪敏,也笨拙,有时候轻视礼仪,有时候却为丁点讲究不惜得罪皇帝......在经历漫漫人生之旅的辗转起伏之后,他才逐渐成为后人所熟知的苏东坡。 本期读库立体声,我们邀请读库新书《孤星之旅:苏东坡传》的作者周文翰,做客读库大客厅,与您分享这本近八百页的纪实性“视觉传记”的写作之旅。褪去浪漫主义英雄的光环,周文翰以近似记者的视角,通过呈现苏轼生命里一幕幕或光辉或黯淡、或显或隐的场景,重建苏轼的人生旅途与他眼中的北宋图景,为您追溯“不一样的那个苏轼”。 他何以一步步成长、成名、又为名所累?他关切、感知的时代究竟是何样貌?如果穿越回九百多年前的宋朝,遇到正在旅途中的苏轼,你会想陪他去什么地方,聊些什么?听听这期节目,和苏轼来一次漫步吧。 01:44 缘起:打动少年心灵的那个苏轼 09:31 这本书,与其他苏轼传记有何不同 21:19 苏轼自己最宝贝的著作,居然是这些? 23:14 二十五岁前的苏轼,几乎没写过诗 29:52 决定苏轼命运的,是他跟皇帝的关系 37:30 如果你的下属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人 39:39 宋哲宗到底为什么恨苏轼 42:29 苏轼的孤星之旅 45:32 常练常新的养生术爱好者 61:03 每个作者都在追寻一个心中的苏轼 录音:孙晟钧 剪辑:Jimi 文案:鬼灯
“一个正常人,要理解黑格尔的《小逻辑》,大概需要花费几千个小时”。大部分经典,其实都不太好读;有时候,我们想要读懂一本书,得先读完另外几十、几百本书;而有的大家名作,即使活一万年,读者都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悲观点说,我们干脆不要看书了;乐观地讲,多读五页就有多五页的快乐。读什么,怎么读,才能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向黑格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伟大头脑,再靠近一点? 2023年春天,万圣书园的创始人刘苏里与读库主编老六相聚一堂,聊聊通过“转译”“转码”来读懂名作背后,所蕴含的个人对时间与选择的哲思。经历时代动荡后的我们,需要怎样的智识、学养,才能找到解读内外难题的方法?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通过专业化,找到自己的职业尊严与价值? 120分钟的对谈,刘苏里和老六与我们分享了他们数十年的经营、生存之道,探讨为什么我们需要有人来帮大家把原著读明白?“书虫子”们眼中的专业化与商业化之路究竟为何?各种“翻花”过后,读书这道“菜”,还是那个味儿吗? 本期读库立体声为此次对谈的完整实录,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读库×后浪2023全年阅读计划现已开启,您可点击此链接浏览详情,单独补票后浪订阅优惠套餐,请戳此链接直达(仅限2023读库预定读者)。 主编老六与万圣书园主理人刘苏里 11:05 需要有人帮大家把书读懂 16:48 一定要去读原著吗? 20:45 好的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22:31 听王菲唱歌,也有哲学的启发 30:51 王道乾翻译的杜拉斯《情人》,几乎是二次创作 36:32 把厚书读薄,再把薄书读厚 48:33 为什么说翻译家“功德无量”? 57:54 万圣书园的方法论 67:02 把生意做好,再谈情怀 9:25 帮助那些“不会写字的人” 摄影:孙晟钧 亚月 润扬 鬼灯 剪辑:姜蕾 孙晟钧 文案:鬼灯 视觉:陆月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日本,近十年兴起了“终活”的概念——有规划地安排自己人生的倒计时。它会倒逼着一个人开始思考,当下人生的日程表,有多少是由自己决定的。个人的职业生涯,该从几岁开始,到几岁结束;过了三十五岁,我们注定会被社会淘汰吗? 2023年,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与读库主编老六相聚线下,抛开宏大叙事,回到个人处境,聊聊人生不同阶段的问题与解法。经历时代动荡后,我们该如何重新经营自我,找回自己的人生时间表?面对多变的未来,当技术进步解放了大量“壮劳力”后,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大脑变得越来越“值钱”? 本期读库立体声,老六与罗振宇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人生时间表,以及他们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时,所做出的改变与突破。以上音频为本场对谈的完整实录,让我们听听他们有哪些话要说。您还可移步读库App,收看本场对谈的完整视频版。 读库×得到 2023全年阅读计划 现已开启,您可点击此链接浏览详情,单独补票「得到」订阅优惠套餐,请戳此链接直达(仅限2023读库预定读者)。 读库主编老六(左)与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右) 06:35 老得太早,死得太晚 12:13 把闭嘴作为一种美德 18:49 日本社会的“终活”是什么? 33:16 你不可改变? 42:34 人生的“刀”与“外挂” 60:39 完成交付比给出理由更重要 64:33 高考卷中为什么不能出现“冰淇淋”? 原视频录制:裴林 亚月 润扬 鬼灯 剪辑:姜蕾 孙晟钧 文案:鬼灯 视觉:陆月
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红皇后告诉爱丽丝,“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待在原地”,这就是“红皇后效应”。我们总担心自己跑得慢,可成长本身却需要足够的时间与耐心。 2023年伊始,读库主编老六与《经济学人·商论》主编吴晨在线下相聚,面对面地聊聊他们对当下的观察,分享对未来的看法。有复苏,就有复常,经历时代动荡后的我们,面对“效率优先”“做更好的自己”等一类说辞时,会产生哪些新视角;作为年轻人,又该怎样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企业家老六与商业观察者吴晨在这个春天,开启了一次有关未来的对话。90分钟的对谈,他们在交换过去几年亲身经历的同时,也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困惑、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收获的经验,一起探索成长的新姿势。本期读库立体声为这场对谈的完整实录,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您还可移步读库App,收看本场对谈的完整视频版。 读库×《经济学人·商论》2023全年阅读计划现已开启,您可点击此链接浏览详情,单独补票经济学人订阅优惠套餐,请戳此链接直达(仅限2023读库预定读者)。 读库主编老六(左)与《经济学人·商论》主编吴晨(右) 03:09 是企业家,也是观察者 06:46 做自己是一句空话 16:11 这一代的大学生,与他们不确定的未来 24:49 我们所面临的“大拆解时代” 34:16 如何与年轻人合作? 53:34 年轻人的三副枷锁 57:44 凭什么你值一百万? 69:40 “老天呀,给我们降临一个HR吧!” 73:21 泼冷水,很必要 90:58 耐住性子,管理预期 原视频录制:裴林 亚月 润扬 鬼灯 晟钧 剪辑:晟钧 文案:晟钧 视觉:陆月
本期读库立体声是一期特别节目。读库与谐星聊天会联袂出演,共同举办了一场“读库聊天会”,一起聊聊读书那些事。此外,读库App内还有本期节目的加长完整特别版,也欢迎您移步读库App收听。 读书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提到书,提到读书人,每个人都有着虽不同,但却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这次聊天会,有读库的编辑,有读者,有作者,还有四位阅读习惯大相径庭的主播,他们与我们分享了不少关于书的惨淡经历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读书,也许并不是想象中那般艰难、痛苦。它不是一种炫耀,也不应成为判断人的唯一标准。关于读书那些有趣好玩的经历,或许要比书籍本身更值得分享。 “读库聊天会”是读库大客厅系列活动的第一场。今年,我们筹备了一系列或大或小,或临时起意或深思熟虑的活动,希望多多和大家在线下碰头、交流。大家可以留意读库公号、读库App的活动推送,报名参与其中。 从左到右依次为:东东枪、佳佳、六兽、宁家宇 03:12 “我压根儿就不读书,你们能把我怎样?” 22:31 那些如今提到就想钻地缝儿的阅读史 28:05 编辑羊顿的从业者自白 30:14 如何有效地假装自己看过书? 42:10 我们为什么要给长辈送书? 45:18 送人《好好说话》,你什么意思? 56:45 什么样的人会是出版界的慈善家? 67:30 读书,或许是个伪命题 录音/剪辑:孙晟钧、姜蕾 摄影:润扬
春暖花开际,读库插话会增设了一档新节目:每月新书播报。主持人小红会围绕读库当月上架的新书,邀请相关编辑来为大家导览介绍,把“新书”作为主角,为大家播报有关这些书的资讯、趣事,每个月来与大家分享一次新鲜出炉的内幕消息。 我们会在这档节目中,和各位读者一同回顾读库已经出版的图书,并预告即将出版的新书,欢迎大家来瞧一瞧,听一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新书播报第一期,我们请到了《周旋变:出南朝记》的编辑修师傅、《野生动物在长春·第贰辑》 的编辑乐平,为您播报二月读库出品的书—— 《周旋变:出南朝记》马陈兵 著 《野生动物在长春·第贰辑》 史航 著/吕欣 绘 《贫困一代:被社会囚禁的年轻人》藤田孝典 著 这些书是怎么炼成的,作为编辑的他们又有怎样的理解和感受?我们一起听听看。 录音、文案:大纲 剪辑:Jimi,晟钧 视觉:郑梦
说到投资,有人“谈虎色变”,有人兴致昂扬。无论何种心态,投资都是生活在当下商业世界的我们所无法避开的话题。对投资的理解,很多人的视角往往会局限在“赚钱”、“理财”等实际方面,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在更多的时候,投资是对个人心性的管理,也是对人性、对社会的洞察。 本期立体声,主编老六邀请到了读库出版新书《投资第1课》的作者孟岩,少见地谈了一把“钱”,聊聊投资,聊聊理财,也聊聊我们和金钱的关系。这期节目并不有关具体的投资建议,二人所谈更多是隐含在投资这一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孟岩将他多年投资所获经验、心得、踩过的坑一一与我们分享,甚至还有他是如何与1400万失之交臂的故事。 当下,或许没有哪个行业会比投资这一行要更多地去直面社会的瞬息万变,经受不确定性与风险。进退得失之际,一个人在面临心志考验时怎样才能合理地调整预期,理性地做出决策,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与结果的不可期,本期读库立体声,听听孟岩怎么说。 在这期节目之外,主编老六也同时串台了一次“无人知晓”,与孟岩进行了一次有关阅读,有关出版的对话,点击此链接即可收听。 02:19 投资,是什么? 13:59 股市,一定是骗人吗? 22:30 给企业定价的逻辑 26:19 钱本身没有价值 32:14 连续博弈的修罗道场 34:16 一个越努力并不越好的行业 38:58 认知也能变现 48:16 孟岩在投资中所踩过的坑 57:34 对投资菜鸟的忠告 75:50 牛市为什么不赚钱 81:38 把投资当作对心性的管理 92:11 许多投资是在毁灭财富 录音/剪辑/文案:孙晟钧
疾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人类与疾病始终保持着紧张的关系,毕竟在病菌、病毒或寄生虫面前,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追本溯源,疾病是什么?历史上,人类是如何面对重大疾病的?现如今,我们该如何看待疾病,疾病对人类和全社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本期读库插话会我们请到了新书《人类与病》的责任编辑羊顿,审校编辑高清以及主持人小红来和大家聊聊这套书,也聊聊那些人类与疾病之间值得展开讲讲的故事。 《人类与病》是读库出版图书《医学大神》的姊妹篇,它既是记录,也是致敬,作者朱石生在书中讲述了人类千百年来与十四种重大疾病相克相杀,甚至相伴而行的故事。如果你今年有想要阅读百万字的 Flag,《人类与病》这套书定能帮你完成。书中故事在极富趣味性的同时又充满营养:医学科普、生理知识、健康理念······应有尽有。这套书除了会让你重新认识人类与疾病的关系,还可能刷新你对健康、对身体的认知,甚至可能让常常怀疑人生、怀疑世界的你对人类社会本身刮目相看。 “三年之后,是时候重新审视人类与疾病的关系了”,责编羊顿在节目中感叹。关于疾病的种种趣闻、认知、见识,这期节目与你分享。 07:07 看上去很远的疾病,其实离我们很近 08:01 药吃得不对,可能会祸害全人类 11:45 关于麻风病的往事 17:05 糖丸、疫苗,医生们以身试药的故事 20:43 吞下排泄物,只为研究血吸虫病 22:52 不从人类的角度看待疾病 24:55 人类与病,真的是斗争关系吗? 29:34 严格地说,世界上并没有“绝症” 35:19 疾病就像镜子,反映出社会的文明程度 42:06 《人类与病》是一套怎样的书? 录音:大纲 剪辑:丁同学 文案:大纲
文化商品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往往乐于消费各式口味的故事,而忽略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件艺术品背后的精神内涵。如今那些唾手可得的动人故事,多少都含有人工添加剂的味道,早已被反复搓揉、修改。即使是未经训练的普通人,讲起故事来也难免有些可疑,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被形形色色的套路规训、调教。 读库出品的中文原创系列漫画《野生动物在长春》是一套描绘故乡人间事的作品。文字蓝本为编剧史航在微博写作的小说,由画家吕欣以漫画的方式重新演绎。一些看似无关,充满烟火气的故事凑在一起,由此构成一片土地,一座城市,一个年代。同学、老师、亲人、街坊,故事里的人名或许你并不熟悉,但看到他们,你又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映照出那些记忆中的昔日伙伴和日渐陌生的故乡风景。 书中的故事皆是史航笔下“温温吞吞的生活”,是“一辈子没有被写进任何书里的名字”。其浓缩、粘稠的怀旧味道被吕欣用充满细节、富于情节的画面稀释掉了,“就像是过了一遍冷水的拔丝地瓜”,新鲜、热腾,尝起来口感甘冽又回味悠长。 他们是如何烹饪那些沉默者的生活日常,做出这一锅拔丝地瓜般的故事味道?本期节目伴你领略一二。 画家吕欣、读库主编老六与编剧史航 02:18 故事里的动物名字从何而来 07:42 第壹辑是爆米粒,第贰辑是爆米花 14:59 画面对文字形成一种“壁咚” 28:39 “我的怀旧恰到好处。” 37:06 怎样的文字让一个画家决定要配图? 39:04 自带干粮也要做下去 44:28 “我的感情世界最后像手办一样,只有我一个人收藏。” 48:20 必须回顾那些平时不说话的人 62:33 少数民族故事的幽默感 63:27 新的故事刚刚开始 录音:东东枪 剪辑:Soda、尔尼 摄影:润扬 文案:亚月 视觉:陆月
黄如方被同事们称作“黄主任”,近年来他陆续发起成立了三家与罕见病相关的公益组织。 黄主任自己也是个罕见病人,他自幼患有“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症”,这让他的身材比一般成年人都要矮小,日常生活中也多有不便。但黄主任提及的却是自己的幸运,因为这种疾病“既不影响智力,也不影响寿命”,在他看来,这已经比不少罕见病患者幸运得多。 科普作家喻柏雅是《读库》作者,刊有《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等文章。不久前,他从广州奔赴杭州,加入黄主任的事业,一起与困扰人类、困扰无数中国家庭的七千种罕见病宣战。 这份机缘让读库主编老六有机会与他们二位一起聊聊,聊聊这些看似罕见,实则无处不在的疾病,聊聊他们遇到的、经历的那些故事,聊聊他们的努力,以及他们正在面对的困难。 2023年2月28日是第十六个国际罕见病日,来听听这些代表我们向七千种疾病宣战的人的故事。 黄如方与老六 黄如方与老六 内容摘要 03:05 你吃过黑色的鸡蛋羹吗? 13:31 一些“了不起的事” 20:49 全中国最孤独的患者 25:38 “我不能每天多愁善感” 26:35 连微笑都做不到的他们 36:16 “只是我们没有这么去做而已” 44:33 他们是怎么做的? 47:48 为什么不去“立竿见影”? 59:49 喻柏雅的真心话与大冒险 01:09:40 从书呆子,到交际花 录音/文案:东东枪 拍摄:孙晟钧 剪辑:游离
过往三年,我们的消费观与消费习惯多少都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削减一些投入在精神休闲领域的花销,把钱花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上。也有些时候,即使情形窘迫,我们也宁愿牺牲一些物质享受,花钱来求得片刻的精神安宁。 本期读库插话会,我们尝试破了一把圈,眼睛向外看了看,邀请到了来自豆瓣豆品的伙伴和平女士,一起来聊聊“一顿饭的钱能用来干什么”这个话题。吃一顿饭是值得,买一本手账就是瞎花钱?喝杯酒是合理的,买个手办就要被鄙视?“必需”二字,我们该如何定义;两三百元的伴手礼,我们有哪些选择······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即使做乞丐,有些东西我也一定要买买买。关于花钱的种种,且听和平、鬼灯、晟钧三位插话师分享一二。 02:44 《我爱我家》十级学者的文化修养 04:54 豆瓣豆品是做什么的? 07:59 一顿饭的等价物,它会是什么? 15:58 一本日历的血汗史 22:20 什么组成了我们的精神消费? 25:38 挂历、日历,我们为什么会对它们有执念? 30:48 手帐,这坑有点大 34:25 物质所能负载的情感投射 44:11 排队令我幸福 51:21 送礼的创意玩法 64:57 读库×豆瓣,能有哪些新火花? P.S. 听完这期节目,如果你对读库与豆瓣的联名合作感兴趣,请尽情移步此链接读库×豆瓣豆品 2023全年阅读计划,买不买的,交个朋友。 录音/剪辑:晟钧、Jimi 文案:晟钧 视觉:郑梦
“要毁灭的是人类,不是地球。” “如果达内老师今天出门碰见一个外星人,他应该走个什么流程上交给国家呢?” 这两个话题之间,隔着一场关于科幻电影、科幻文学、“对普通人来说天文学到底有什么用”的闲聊。 今天,十平米的录音室就是整个宇宙。 本期读库插话会,两位真正的“追星”中年,a.k.a 读库天文 Mook《天书》的编辑 Nova 和达内,《流浪地球》系列周边买买买爱好者高清,喜欢科幻文学胜过电影的叛逆少女大纲,努力追上春节档最热的话题《流浪地球2》,聊一聊各自眼中《球2》的魅力,电影里不科学不舒适的情节、燃点和泪点,它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自来水和网络破梗,大刘的科幻宇宙到底什么样,以及最最重要的:头顶的星空,怎么就如此让人念念不忘? 06:03 《流浪地球2》太好看了,你怎么还没看? 08:23 我对科幻电影抱持着观望的态度 15:03 科幻电影的母题与戳人的片段 17:14 找茬“杠精”的观影视角 20:03 安土重迁与科学原理 20:40 科学顾问都在干什么? 25:00 这些情节让我有些不舒服 35:42 《流浪地球》里的神话隐喻 45:50 大刘的宇宙观 50:28 软件不够软,硬件不够硬 58:11 科幻的未来在哪? 63:40 聊了一个小时,我们才进入主题 68:54 读库的《天书》是个什么书? 一些后知后觉—— “我们聊了这么半天竟然没放广告?” “这个硬广还能再来一遍吗?” “就在这个春天!” “不喜欢流浪地球也可以买我们的书。(迫真)(迫真是啥?)(迫真就是一脸正经)” 还有一些后知后觉—— 向各位听众汇报,大纲最终还是去看了《流浪地球2》,并且表示久久无法冷静,万分感谢大家的按头安利! 录音:大纲 剪辑:soda 文案:高清 视觉:郑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