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我们与老朋友蔚来NIO Radio携手在春节期间为大家带来一场名为“古往今来的年味儿”的特别企划。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主编老六、东东枪 、我们的王牌作者刘勃、天文摄影师叶梓颐以及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五位重量级嘉宾共同参与录制六期读库立体声,用声音陪伴大家过年。 节目一共分为“民俗天文”与“历史典故”两个篇章,六场畅聊,和你一起仰望星空,解锁天文密码,回眸历史,纵览农历年的前世今生。从年三十到大年初五,节目将于小宇宙“读库立体声”频道、读库 App、蔚来 NIO Radio 等平台同步播出。有关节目的更多内容信息,也可参考我们一并附上的播单,希望用这六期节目,带给你一个涨知识的春节。 背井离乡,外出打拼,过年回家——这好像是每个当代人的共同生活。古人在这方面也与我们一样吗?他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呢?大年初三,就着“古人是怎么过年”的这个话题,主编老六、作者刘勃聚在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感受、看法。都说春节是家庭矛盾的集中爆发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2:42 为什么说“过年是家庭矛盾的集中爆发期” 06:26 当古人面对“结婚了吗”这一灵魂拷问时 07:20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回家了 09:57 重要的节日都产生于冬天 12:28 刘备的家庭故事 16:59 原子化——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的必然结果
一年一度的传统保留节目“春节六必黑”又跟大家见面了。这是“六必黑”的第四季,也是黑叔陈晓卿与老六张立宪携手陪大家唠嗑的第四年。这一季,他们二位所谈依然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吃吃喝喝,此外,还有黑叔陈晓卿掏心窝子分享他的新节目《我的美食向导》的创作心得,以及新书《吃着吃着就老了》所基于的人生感悟。 一说美食就想吐,年轻人的美食世界,讲究养生的老年人,躺平时代的春节······在面对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面对摸不透想法的年轻人和日渐衰老的父母、家人时,两个自嘲为“老年人”的中年人,又有哪些故事、看法与我们分享? 希望这些有关生活,有关你我的温情话语,能陪你度过一个热乎乎的农历年。本期是这一季的第二集,欢迎收听。 黑叔陈晓卿与老六张立宪 本集节目你将听到—— 02:12 “你没有羞耻感的修养还没修炼到我这个程度。” 04:45 拍美食节目所带给黑叔的收获 09:03 为什么我们愿意“见真人” 12:27 新技术所代替不了的东西 15:04 这世界上最奢侈的一餐 17:11 餐厅排队的手脚 27:12 很多食物之所以高级,是跟个人的游历有关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我们与老朋友蔚来NIO Radio携手在春节期间为大家带来一场名为“古往今来的年味儿”的特别企划。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主编老六、东东枪 、我们的王牌作者刘勃、天文摄影师叶梓颐以及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五位重量级嘉宾共同参与录制六期读库立体声,用声音陪伴大家过年。 节目一共分为“民俗天文”与“历史典故”两个篇章,六场畅聊,和你一起仰望星空,解锁天文密码,回眸历史,纵览农历年的前世今生。从年三十到大年初五,节目将于小宇宙“读库立体声”频道、读库 App、蔚来 NIO Radio 等平台同步播出。有关节目的更多内容信息,也可参考我们一并附上的播单,希望用这六期节目,带给你一个涨知识的春节。 今天是大年初二,也是东东枪、叶梓颐、苟利军三位主播做客录制的“民俗天文篇”的最后一期节目。深邃的夜空总是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我们把秘密托付给星辰,星辰也用它的光芒照亮我们回家的路。本期节目,三位主播与你分享他们的观星故事。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不妨跟着他们的声音一起,出门转转,抬头看看。 同时,在这里也要预告下我们这次特别企划的“历史典故篇”内容将于明日继续播出,话筒交由主编老六与作者刘勃,他们二位来和你分享那些有关春节的历史故事。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1:27 天文学家是如何过年的 04:33 大年初二可以观察到的天文现象 08:33 我对天文感兴趣,我该看什么、拍什么? 12:51 黑洞长什么样? 13:33 今“春节”非彼“春节” 19:20 古人看到的星空和我们是一样的吗?
一年一度的传统保留节目“春节六必黑”又跟大家见面了。这是“六必黑”的第四季,也是黑叔陈晓卿与老六张立宪携手陪大家唠嗑的第四年。这一季,他们二位所谈依然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吃吃喝喝,此外,还有黑叔陈晓卿掏心窝子分享他的新节目《我的美食向导》的创作心得,以及新书《吃着吃着就老了》所基于的人生感悟。 一说美食就想吐,年轻人的美食世界,讲究养生的老年人,躺平时代的春节······在面对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面对摸不透想法的年轻人和日渐衰老的父母、家人时,两个自嘲为“老年人”的中年人,又有哪些故事、看法与我们分享? 希望这些有关生活,有关你我的温情话语,能陪你度过一个热乎乎的农历年。本期是这一季的第一集,欢迎收听。 黑叔陈晓卿与老六张立宪老哥俩给您拜年啦 本集节目你将听到—— 02:26 “除了美食,这六年您还拍过别的节目吗?” 06:27 “你怎么老是那么抖机灵?” 10:44 对付一口就得了 15:56 食物是一种语言 18:26 当黑叔面对互联网差评时 21:13 为了弹幕而做节目 25:35 是什么支撑了黑叔拍下这么多美食节目?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我们与老朋友蔚来NIORadio携手在春节期间为大家带来一场名为“古往今来的年味儿”的特别企划。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主编老六、东东枪 、我们的王牌作者刘勃、天文摄影师叶梓颐以及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五位重量级嘉宾共同参与录制六期读库立体声,用声音陪伴大家过年。 节目一共分为“民俗天文”与“历史典故”两个篇章,六场畅聊,和你一起仰望星空,解锁天文密码,回眸历史,纵览农历年的前世今生。从年三十到大年初五,节目将于小宇宙“读库立体声”频道、读库 App、蔚来 NIO Radio 等平台同步播出。有关节目的更多内容信息,也可参考我们一并附上的播单,希望用这六期节目,带给你一个涨知识的春节。 大年初一,今天依旧是由东东枪、叶梓颐、苟利军三位主播和你聊聊那些有关古天文的故事。天文观测在中国古代的历法确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人是如何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来探索星空的?这期节目,他们三位来揭秘古代人都是怎么搞天文的。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3:20 吉星高照,原来真的有吉星 05:05 二十八星宿与十二星座的异同 07:09 二十八星宿原产于中国吗? 11:07 古人的天文知识从哪来? 12:28 绕不开的郭守敬与落下闳 18:42 城市里也能看流星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大年三十,读库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 今年,我们与老朋友蔚来NIORadio携手在春节期间为大家带来一场名为“古往今来的年味儿”的特别企划。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主编老六、东东枪 、我们的王牌作者刘勃、天文摄影师叶梓颐以及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五位重量级嘉宾共同参与录制六期读库立体声,用声音陪伴大家过年。 节目一共分为“民俗天文”与“历史典故”两个篇章,六场畅聊,和你一起仰望星空,解锁天文密码,回眸历史,纵览农历年的前世今生。从年三十到大年初五,节目将于小宇宙“读库立体声”频道、读库 App、蔚来 NIO Radio 等平台同步播出。有关节目的更多内容信息,也可参考我们一并附上的播单,希望用这六期节目,带给你一个涨知识的春节。 今天这期节目是由东东枪、叶梓颐、苟利军三位老师与你分享有关历法、农历的掌故。春节与农历密不可分,但有关农历的来源、沿革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一年四季,岁月更替,古代人是如何确定一年有多长,他们又是什么时候过新年呢?不妨听听他们怎么说。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3:40 为什么管“农历”叫“阴历”是不对的 05:43 穿越回古代,你最不应该带什么 06:56 后羿射日的秘密 08:05 古代历法是如何确立的 10:56 严谨来说,中国的“年”有四个 12:41,闰月,闰年,为什么总要“闰”一下? 22:15 二月二,龙怎么就抬头了?
今年读库联合预订的主题是“阅读的自由”,我们造访各个合作品牌,聊了聊在彼此眼中“阅读”这件事的乐趣、心得、记忆,以及背后的无尽可能性。 第五期,我们做客看理想编辑部,与看理想内容主编、“文化有限”播客主播杨大壹做了一次对谈。大壹老师回顾了自己与书结缘的过程,求学过程中的叛逆心态,分享了自己欣赏的作者和作品,创立并持续运营一档播客的经历,也诚恳地谈及自己近期的一些困惑和思考:在追随前辈脚步的过程中,他受益良多,但当前路再无人影之时,未来的路该如何靠自己的判断和力量继续走下去? 2024《读库》与看理想联合订阅套餐现已出炉,点此了解详情,新的一年,带你走出信息茧房。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5:50 书籍是我建立阅读概念的起点 09:03 他们的故事好像跟我有关 11:30 一只巨蛙寻觅身份认同的故事 17:00 做一档随时可死的播客节目 18:30 前面没有人的状态是怎样的? 28:05 你们现在学的一点用都没有 52:41 看一本书到底要花多少时间? 69:42 播客能产生巨大的信任感 81:03 欢迎周末喜欢逛展的人
今年读库联合预订的主题是“阅读的自由”,我们造访各个合作品牌,聊了聊在彼此眼中“阅读”这件事的乐趣、心得、记忆,以及背后的无尽可能性。 第四期,我们来到上海,与《收获》杂志副主编谢锦录制了一期播客。谢老师长期从事小说作品的出版工作,针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学编辑,她提出了许多细致的建议。此外,她也分享了不少常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例如怎样在作者与编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文学编辑应当秉持怎样的审稿标准,等等。当然,还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和诀窍。如果你有志于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或是立志于走上小说写作的道路,都不妨听听这位资深文学编辑的话,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1:50 文学图书是航母,文学杂志是上面的飞机 11:17 编辑这行有很深的门槛,没办法速成 12:47 好作品符合指标,但不能用指标衡量作品 17:01 好的作品都是改出来的,很少能一步到位 24:21 编辑和作者两种身份,是否存在冲突? 26:00 文学编辑不能抠得太细,要做到海纳百川 27:40 作家需要非凡的想象力与对生活的把控力 34:26 好的长篇小说,一定能让编辑从头读到尾 39:21 心情苦闷的时候,可以去读最难读的作品 91:25 不要抱着想做明星的心来做这一行
摄影师,音乐人,编辑,当三位不同职业身份的人聚在一起仰望星空时,会碰撞出哪些火花?是脑洞大开还是互相拆台? 本期读库立体声,星空摄影师叶梓颐,独立音乐人李星宇被我们薅来录音室,与读库新鲜出炉的“天书”系列编辑修师傅坐而论道,一起聊聊与太空、外星人有关的浪漫幻想与创作故事。 身处逼仄的现实,我们难免需要让灵魂放风,所谓仰望星空,也并没有什么难度——抓起相机拿起笔,留心耳边的声音与眼前的环境——世界上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心中永远存在星辰大海。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将目光投向浩瀚苍穹,关注那最遥远的空间,最漫长的时间。这期节目就交由他们来与你分享在多年与星空、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各自所发现的那些隐藏在星空背后的秘密。 05:21 朋友,你看过《银河铁道之夜》吗? 09:42 那些有关外星人的离谱传说 19:19 “民科”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科学意识? 33:11 亚马逊雨林里的怪力乱神 33:59 “用野猪的鼻子看星期五早晨的日出。” 35:17 “我相信科学,但我不迷信它。” 53:58 研究星星,怎么挣钱? 62:55 出野外所遭遇的人生大坎 69:32 每次出门前,他都写遗嘱
今年读库联合预订的主题是“阅读的自由”,我们造访各个合作品牌,聊了聊在彼此眼中“阅读”这件事的乐趣、心得、记忆,以及背后的无尽可能性。 第三期,我们回到北京,在读库录音室,与《经济学人·商论》主编吴晨录制了一期播客。这是一次信息量不小且节奏稍快的对谈,吴老师一直保持着高频度的阅读习惯,在谈到各个领域的前沿作品和作者时如数家珍,且几乎都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除了推荐全球视野内各个领域的优秀作品之外,吴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经验,而他对于如何阅读史料、何谓终身学习、怎样主动跳出信息茧房、追求精神层面的丰富和多样性等等议题,都有着独到见解。 2024《读库》与《经济学人》联合订阅套餐现已出炉,点此了解详情。新的一年,带你走出信息茧房。 02:33 社会的成熟程度,看大家读哪些书 04:47 笔记是第二大脑,归档后才能内化 07:31 常识、好奇心和对不确定的态度 17:01 最“弱”的北宋,代表另一种可能性 29:18 一位在酒店被关了三十年的绅士 37:53 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偶遇太少 47:45 不应让创作者为了钱而疲于奔命 53:05 如何为枪毙格瓦拉的士兵写讣告? 57:16 在不同时代,进步有着不同的含义 58:02 关心与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
曾经有读者这样形容“建筑史诗”这套书的阅读体验:“原本对建筑一无所知的人,再度凝视,砖石都有了情感。” 这个建筑科普系列受欢迎的程度,从责任编辑统计的数据中便可见一斑:面世至今,它已累计售出四十万册。 2023年末,“建筑史诗”系列的第十二本——构筑起公元七世纪至十五世纪伊斯兰建筑图景的《摩尔后宫》出炉,这也是第二卷的收官之作。至此,王南“建筑史诗”二十四册的写作计划宣告完成一半,而距离这项计划开启,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按照规划,王南将“建筑史诗”分作四卷,每卷六册,交替呈现中西方建筑历史,并称其为“中西方建筑史的远征”。首卷为西方的西、东罗马及中国的汉唐(包括其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兼及影响中国至深的印度佛教建筑。次卷为西方中世纪及中国宋元建筑,附带深受中国影响的日本建筑,以及与西方建筑长期交流、融合的穆斯林建筑。三卷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中国明代建筑。四卷为西方巴洛克、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时期及中国清代建筑(包括神秘的藏传佛教建筑),以及对中西建筑历史文化的溯源、总结与阐发。如今回头再看,“建筑史诗”早已不再“只问中西”,更像是一场“中外建筑史的远征”,新的这本《摩尔后宫》所介绍的伊斯兰建筑,贯通了此前呈平行发展的中西建筑史,史诗版图终于“连在了一块儿”。 从三十五岁写到四十五岁,王南度过了他眼中的黄金十年。这场中外建筑史的远征,陪伴他寻得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发现,也见证了他人生中的转折与改变。完成系列写作计划一半的王南,“激情犹不减十年之前”,甚至还在谋划为四卷二十四册的“建筑史诗”增加一卷“前传”,追记两河、埃及、波斯、希腊、印度等世界各古老文明的建筑辉煌。 新书出炉之际,主编老六与王南回顾了当初相识的故事、写作计划的缘起,也聊到历时十载研究方法的变化,以及全新的“石窟史诗”计划。一场中外建筑史的远征如何开启,欢迎收听。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5:31 从一个建筑到一个历史时期 08:11 舞台剧和侦探剧的写法 11:34 “建筑是石头的史诗” 14:23 不仅了解建筑,更是学习工作方法 18:00 让建筑专业出圈的办法 18:52 “有一些学科掉地上了” 21:16 中外建筑史的远征 35:42 在故宫做研究是怎样的体验? 42:48 “石窟史诗”的写作计划 56:49 学术成果和科普著作,孰轻孰重? 录音/剪辑/文案:丁亚月
今年读库联合预订的主题是“阅读的自由”,我们造访各个合作品牌,聊了聊在彼此眼中“阅读”这件事的乐趣、心得、记忆,以及背后的无尽可能性。 第二期,我们离开北京,来到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部,与译文社文学室的编辑宋玲老师录制了一期播客。熟悉石黑一雄《长日将尽》《莫失莫忘》两部作品的读者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她正是这位诺奖作家若干本小说中文版的编辑。此外,她亦有《心是孤独的猎手》等若干部译作傍身。 宋老师尚未毕业就已进入译文社实习,此后十余年间更是一直在译文社从事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工作,推出了不少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在这期播客中,她回顾了自己的阅读经历、职业生涯,分享了钟爱的作者,还谈到对眼下出版行业的观察和理解,当然,也少不了对阅读这一行为的思考和体会。 2024《读库》全年预订现已开启,点击此链接即可了解更多。新的一年,我们一起走出信息茧房。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4:16 文青进到出版社,就像老鼠掉进米缸。 09:55 如果不得诺奖,石黑一雄还能大卖吗? 15:33 你是否也为错误的事业虚度了一生? 18:32 出自创意写作班的作家有哪些共性? 21:50 虚构作品的编辑,要做哪些工作? 28:42 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染 44:38 改变人生走向的一本百科全书 55:14 维持出版行业的多样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