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立体声 | 每一次改变都不容易 - 李鸿谷×老六

今年,读库联合预订的主题是“阅读的自由”,作为一个出版品牌,我们身负为读者提供更多阅读候选项的责任,与此同时,也对阅读这一行为本身的多样性保有一份好奇之心。 正如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书可供挑选,阅读这件事,既可以是对求知欲的满足、百无聊赖时的消遣,也可以是对残酷现实的短暂逃避,甚至只是在书海中一场毫无目的的随性遨游。 对于每个读者而言,阅读都是一件看似相同,却又大异其趣的事。你是如何开始喜欢上读书的?习惯在怎样的环境下阅读?哪些类型的书、哪些作者是你的心头好?哪些书曾经在一瞬之间触动过你的灵魂?又有哪些书对你的人生选择产生过意料之外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在于,压根儿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但也正因如此,才更值得提出来,好好回答一番。 秉持这份好奇之心,我们拜访了这次联合预订的各个合作品牌,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从业者聊了聊,关于在他们各自的人生中,阅读这件事的乐趣、心得、记忆,以及或许存在的一点意义。 我们将每次聊天都录制成了一期播客,以期记录下这些阅读者的声音和思考,分享给更多读者,希望也能唤醒属于你的独家阅读记忆。 第一位阅读者,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李鸿谷。在与老六这场为时不短的对谈中,他回顾了阅读在自己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对于阅读的理解,以及许多与阅读有关的趣事。 2024《读库》全年预订现已开启,点此链接即可了解更多。新的一年,我们一起走出信息茧房。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8:46 入行靠“外卡” 转职靠阅读 22:00 本来面目、何以至此、最好怎样 27:42 求知本身就是自我满足 32:04 工作在北京,卧室在武汉 34:33 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容易 38:35 对个体的体验充满好奇 42:25 要警惕自己拥有的权力 46:15 理想与情绪的此消彼长 58:40 为读者和作者打造彼岸 70:10 放下“兼项” 开始专注 71:25 沟通即表达,表达即翻译 78:00 成功骗过所有人的小贼 90:00 想在阅读的过程中死去

98分钟
16k+
1年前

读库立体声 | 暖气没来的日子 - 窦文涛×老六

2023年11月4日,北京读库大客厅,读库主编老六(张立宪)与嘉宾窦文涛一起,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暖气没来的日子”的对谈。这也是DK-18读库读者年会的第二场。第一场的完整音频,可点击此处收听。 凛冬将至时节,窦文涛、老六二位老友与线下读者相聚,尽诉心中情,分享这几年来从工作、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悟,以及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时所学到的经验,有过的思考。 以上为本次对谈的音频实录,欢迎收听。 与此同时,读库2024全年阅读计划已开启征订。本场对谈的完整视频已于读库App内放出,欢迎点击链接,订阅收看。 DK-18读库读者年会·北京场 特邀嘉宾窦文涛与主编老六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2:25 “我不说话,可能是因为我不想惹麻烦。” 19:46 隐藏在生活中的“维米尔派” 36:53 “没有退路,我必须要把读库干好。” 45:21 “人类很多时候真的是徒劳。” 53:10 事实、观点、态度,请不要混为一谈 63:49 不要紧,书会等着你 73:34 让活着更值得一些 82:37 书架是最好的一面墙 91:12 审美是有绝对标准的 107:22 当他们认识到了“天命” 读库大客厅里塞满废纸边的书架。 后排右数第二位男士便是岱青老师。 从贵州省务川县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赶来的田维堂老师。 感谢特意赶到现场的陈晓楠老师,前两年的读库年会,她面对着空荡荡的剧场和空荡荡的演播室主持助阵。

116分钟
96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 | 当我们在谈论科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修师傅×克留×太空熊猫君×晟钧

当我们在谈论科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小时候的我们或许都怀抱过成为科学家的理想,但只有少数人真正走上了科学家的道路。如果把科学作为一种职业,“科普”应该是离我们最近的领域,而作为职业科普人,难免会在职业生涯中撞见各种离谱。本期读库插话会,我们就邀请到了两位以科普为职业的老师来与读库编辑修师傅、插话师晟钧一起,聊聊他们多年搞科普的心路历程。 科学的局限是人的局限,所谓科学素养即是怀疑与实证的精神。念起即觉,觉已不随,禅定法门又何尝不适用于科学精神。面对家中长辈在家族群中转发小道消息,科普人如何保持淡定?工作中遇到杠精他们会怎么办?现代化、西化、传统文化、中国化······科普人也热衷于辩论吗?潜心科普多年,他们为何会生出“科普只渡有缘人”这样的感慨?这期节目虽有一些“暴论”,甚至还略显冒犯,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被我们所领悟、内化——不如听听看,科普人眼中的科学,它到底是什么。 02:18 给小孩科普和给大人科普,哪个更容易? 10:21 “你不好好学习,看啥都是未解之谜。” 14:03 科普工作者如何面对杠精? 17:42 家中长辈群发小道消息,怎么办? 22:28 星座迷思之十二星座其实是十三星座 36:39 怎样正确地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 43:29 “现如今,打开眼界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 45:49 科学算命与巴纳姆效应 52:50 “科普只渡有缘人。” 59:14 人类寻找的其实是诠释世界的方式 62:08 “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少。” 录音/剪辑/文案:晟钧

69分钟
5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 | 成才道路千千万,还差一位引路人 - Steven×琬仔×羊顿×东东枪

很多人都热心于“科普”这件事。科学大牛的前沿、高深的学术研究与理论思想经由合适的转译,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览人类思维的奥妙,体会世界的辽阔。本期读库插话会,我们第一次请到了一位中学生朋友——Steven,以及科普杂志《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的编辑琬仔, 与《人类与病》《医学大神》两套丛书的责编羊顿,插话师东东枪一起,和大家聊聊科普这件事。 对于科普的主力受众——中学生来说,科普是让他们更爱科学了,还是“望而生畏”?我们如何才能培养自己和孩子的科学素养?面对海量无穷的科普信息,我们又该怎样筛选?科普这件事,究竟该怎么做······在通往爱因斯坦的路上,或许我们只差一个合适的引路人。本期插话会,听Steven、琬仔、羊顿、东东枪分享他们眼中有关科普的那些事。 内容摘要 11:21 “你排斥的是物理课,还是物理这个学科本身?” 16:28 科普也有“好”“坏”之分吗? 22:33 “我怀疑我的中学物理老师除了物理课本之外,对别的物理知识一无所知。” 32:49 “还不如让一帮小孩来审稿呢!” 51:51 “太简单的东西,它们不酷。” 如何报名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的活动: 如果您已经找到了可以和你一同参与审稿的科学导师,可以请他直接注册申请:kids.frontiersin.org 也欢迎小朋友和小朋友的家长、老师将你们的想法、思考和想说的话发送到:[email protected] 【请注意,科学导师通常是科研人员,博士后或高年级博士生,有同行评审相关经验。如果您是有科学背景和科学项目重要经验的学校教师,可以与有同行评审经验的科研人员结成小组,一同申请成为科学导师。详情请参考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官网:https://kids.frontiersin.org/】

60分钟
5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 | 我们离我们理想的收入还有多远?- 鬼灯×风眠×晟钧

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子?你有想过怎样才能过上自己的理想生活吗? 面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本期读库插话会的三位插话师鬼灯、风眠、晟钧面面相觑,不知该从何聊起。理想贵为理想,即因它无关物质,是一种精神追求。但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又要去思考现实,权衡利弊。 稳定地拥有自己的理想生活,要花多少钱?在谈理想之前,他们想先谈谈钱。收入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又难免把收入水平当做唯一的判断标准。作为有着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收入之间的关系?几个年轻人又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怎样的判断跟看法呢?本期插话会,听听他们怎么说。 内容摘要 13:57 宠辱不惊是靠钱砸出来的 19:22 钱是好挣了还是难挣了? 26:42 改变不了收入,就改变我的心情 27:56 为爱发电之后 33:48 人格感受到了尊重,财富量级也就还好 44:05 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自身条件,再往上够一够 47:37 理想收入等于财富自由? 49:14 喜好与热爱多大程度影响了我们的收入? 53:35 人要有能随时离开的自由 58:27 能力不足,不耽误挣钱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平成时代》 《贫困一代:被社会囚禁的年轻人》 录音/剪辑/文案:晟钧

66分钟
6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 | 我视金钱如粪土,料金钱视我亦如是 - 佳琦×大纲×晟钧

阔别已久,新一期读库插话会回来了。 今年的读库插话会,我们想到了一个稍有点特别的题目:钱。一个我们想聊,但又总怕聊不好的话题。 围绕金钱的讨论总会产生诸多禁忌。一提到钱,我们难免会心一笑,互望彼此,进而产生一些心知肚明的默契。好像提钱总会伤感情,关于金钱的讨论又很容易滑向贫富、阶层、观念、印象之间的冲撞,金钱话题成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里一点就着的火药桶。 虽然难聊,但我们还是想试试做几期节目聊聊“钱”。这不,本期读库插话会,佳琦、大纲、晟钧三位插话师就毅然担起重任,聊聊有关金钱观、投资理财的话题。这期节目无关理财实操,也没有投资经验分享,更不是社会现象大观察。他们仨用各自在投资理财道路上遇到的趣事,来给我们讲讲他们的生活态度与金钱观。 是正面样本还是反面案例,咱们一起听听看。 内容摘要 04:18 你以为我不理财是因为我不想理财?! 05:17 “我对于金钱和对于活着是同一个态度——差不多就得。” 16:02 都,都,都是诈骗? 20:11 时代的眼泪也是时代的快车 26:27 “你这财也就适合买点儿零钱通跟余额宝了。” 34:12 理财,理的是个心态 43:20 “我一直以为股票是类似赌博的行为。” 49:30 对于金钱的安全感,从哪来? 58:55 “我把理财当成一种消费。” 76:35 月光族也能理财? 78:39 你想过自己的葬礼吗?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投资第一课》 录音/剪辑/文案:孙晟钧 视觉:郑梦

94分钟
5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 | 七夕到了,我仰望星空,但啥也看不懂啊 - 修师傅×哈皮×晟钧

提到七夕,我们总会想到牛郎织女、鹊桥乞巧这些寄托了古人美好愿望的故事传说。在这些浪漫故事的背后,同样蕴藏着多样的天文学现象与硬核的科学知识。 本期读库插话会七夕特别节目由修师傅、哈皮、晟钧三位联袂出演,他们不聊送礼,也不聊恋爱与择偶,而是与你分享由七夕、牛郎星与织女星衍生的天文现象与观星知识。天文科普编辑修师傅将用他充满了科学主义、怀疑精神的犀利眼光,戳破一个个有关星空的浪漫幻想,解答有关星座、占星的迷思。资深追星达人哈皮将分享他在观星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有趣经历和靠谱的观测地点、观测经验。如果你是一个观测新手,仰望天空时发现自己啥也看不懂,这期节目带你入门,感受夜空,领略来自千百光年外的极致浪漫。 这个七夕,咱们一起观观星。 内容摘要 05:11 中老年人也过七夕吗? 06:28 七夕,能看见哪些天象? 12:54 星座是怎么来的? 15:05 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哪? 18:07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紫微太微天市垣——请科学理解算命这件事 21:30 “地上有茅厕,天上也有茅厕。”天人合一与一一对应的天官体系 24:08 小龙门、涞水、灵山、双大路、大营盘长城······北京附近有哪些靠谱的观星地点? 36:21 星空并不浪漫,我先来给你祛祛魅 38:33 给新手的观星指南 53:43 来,科普达人给星座话题助助兴 66:48 哪些天象,初学者可以出动观测? 70:20 你知道你一直在对着垃圾许愿吗? 73:55 “嘘,别说话。你听,多安静。” 2016年11月,哈皮于北京延庆拍摄到的玫瑰星云 2017年2月,哈皮于北京密云金山岭长城拍摄的凌晨初春的银河 2017年8月,甘肃瓜州六宫城拍摄,英仙座流星雨的火流星 节目中提到的实用天气小工具 * Windy * 莉景天气 * meteoblue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 《五个光子》 * 《四百年后的真相:伽利略审判》 * 《动物志》 * 以及尚未出版但敬请期待的读库《天书》系列 录音/剪辑/文案:晟钧

82分钟
3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失败,贫困,停滞,固化——这个时代病,它到底是什么?

“平成”是日本使用的年号,它所代表的时代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此期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政局动荡,社会事件频发,仿佛一辆飞速前进的列车突然叫停,社会各领域都在这份巨大的冲击前面临挑战。“‘失败的时代’,可谓对1989年至2019年‘平成’这三十年最为恰当的概括,称之为‘失去的三十年’也毫不为过。” 读库近期推出的新书《平成时代》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全面介绍这三十年里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被称作“失去的三十年”?作者吉见俊哉说,本书所做的尝试,是在纸面上建起一座失败博物馆。究竟遭遇了多少失败才足以建立起一座博物馆?有什么样的内容展陈其中?以及平成时代的失败在多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对于我们而言又有何借鉴? 本期读库插话会,主持人小红特别邀请到《平成时代》的责编若昕、《贫困一代》的责编秀仪,一起聊聊那个“失败的时代”以及“贫困的一代”——对很大一部分日本年轻人来说,贫穷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过劳、超时、无偿加班;仅靠自身收入难以维持生活,明明已经筋疲力尽却还被指责不够努力······年轻人的不幸并非个人问题也并非个例,青年困境究竟为何难以打破?通过三位编辑的讲述走进平成时代的日本社会,了解身处其中的年轻人,或许也会给当下的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08:43 贫困的生活,未来依然是贫困 17:56 被迫选择的生活方式 21:02 逃避现实与欲望表达,硬币的一体两面 28:36 从社会达尔文转变为对弱者的关注 31:57 弱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8:26 当知识变得平民化后 42:56 一个你想写历史,都不知道该书写些什么的时代 47:17 “没有哪个大明白能把社会带到一个既定的方向。 相关图书 《平成时代》 “平成”是日本1989年1月8日至2019年4月30日使用的年号。作者之所以将它称作一个“时代”,是因为这期间的三十年,正暗合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从进入平成开始,日本接连遭遇银行破产、支柱产业衰落、政局动荡、就业低迷、贫富差距扩大、少子老龄化问题突出、社会事 件频发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溃败,曾经享誉世界的“日本第一”风光不再。本书是为这个失败的时代构建的一座纸上“失败博物馆”。如同甄选展品一般,将日本平成年间堪称典型的历史大事件一一陈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章节,供读者全面俯瞰一个充满失败、困顿和茫然的时代。 《贫困一代:被社会囚禁的年轻人》 《贫困一代:被社会囚禁的年轻人》是一部以真实案例为基础,揭露日本贫困青年生存现状的作品。本书聚焦了日本约3600万贫困青年,他们构成了当下社会最主要的劳动力。对于“贫困一代”来说,若没有社会或家庭的协助,他们将在贫穷的困境中长久挣扎,难以翻身。书中有被黑心企业剥削的打工学生,有苦于未被正规公司雇佣、没钱偿还奖学金的工薪阶层,也有毕业后期待进入风俗行业、改善生活质量的女高中生。而住宅条件恶劣、营养不良、生活无保障等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作者分析了这些现状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之策,希望以此唤起大众对贫困一代的重视。 录音/文案:大纲 剪辑:Jimi

61分钟
10k+
1年前

读库立体声 | 一个历史作者的“犯轴”之路 - 秋原×老六

“历史上,往往是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类社会某个文明的形成,而并不取决于某个个人的心计、权谋有多高深。”历史的很多瞬间,个人的选择往往被放大,而环境的因素却常常被忽略。 本期读库立体声,主编老六邀请到读库的老朋友、同时也是即将上架的新书《地虎噬天王》的作者秋原,一起聊聊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百万字稿”的人生与写作“犯轴”的历程。说起秋原,除了在节目里自称“不入流的”历史作家身份,他更为大家所熟知的,可能还是已于读库出版的《清代旅蒙商述略》《茶馆之殇》《乱世靡音》三部历史作品。这些书一经问世,便饱受好评,并让秋原自己也颇感意外,“没想到自己收集的这些冷门内容会出书、有人看”。 事实上,写作从来不是秋原赖以为生的职业,对于目前还在做着大厂硬件工程师的他来说,“写作更像是一种使命”。而这个使命,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早年的秋原叛逆退学,比同龄人经历了更多人间冷暖和职业坎坷,直至抓住机会进入影视行业后,他才慢慢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老六回顾自己的前半生,秋原多次提起自己“犯轴”的性格,导致人生“走了很多弯路”,也成就了“别人写过的我不写,写作我就一定写透”的创作方式。而新书《地虎噬天王》,也正是源于十多年前他对“女真部落何以反噬大明王朝”的那段历史的兴趣,并自那之后展开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的素材积累,最终以历史地理学的视角,还原那些“历史的偶然”背后不易察觉又不可逆转的因素和界限。 如今,秋原的第四本新书《地虎噬天王》已“喷薄而出”,作为这部七十万字书稿的编辑,主编老六也感慨良多。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历史的洞见,且听他们来为您讲述。 作者秋原 03:15 作为一个普通北京孩子,上大学前都经历过什么 07:32 人生的第一个弯路 15:51 混迹影视行业后,得以游历各地 24:30 《清代旅蒙商述略》的开题与成稿 35:17 如何让当地专家把自己攒的“真东西”倾囊相授 42:58 历史地理学与《地虎噬天王》的创作动机 54:17 “这是状态最好的一本书。” 68:43 创作喷薄而出之后的“废油井效应” 77:07 人总得有点追求,比如码农写书 78:11 在影视行业,“老师”不是随便叫的 录音:东东枪 剪辑:Soda 摄影:孙晟钧 视觉:蒋蕾 文案:鬼灯

91分钟
7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 | 南通三年: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0年,读库北京库区计划搬迁至南通,当时库区小六们一致决定,全员随库南下。这场任重道远、声势浩大的搬迁共持续了118天。 随着新库房的落地,我们的同事们,这些来自北方的糙汉们,也开启了崭新的南方生活。他们从初次了解、抵达南通,到逐渐适应、习惯南通,甚至在此安家落户,三年间,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也完成了许多超出想象的事。 大家收到的每一个包裹,都经由他们的手从南通发出;阅读基地操办的每一场活动,都有他们奔走忙碌的身影;更多的可能性在这里生发,狂野的设想由他们逐步化为现实。 值此为读而库传统佳节之际,我们和阅读基地的同事们围坐一圈,把酒言欢,好好掏了回心窝子——聊聊他们在此发生的故事(与事故),那些印象深刻的经历,那些不得不抒发的感情,他们的生活变迁与真切感受,以及未来对阅读基地的畅想和规划。 [图片] (这是阅读基地增添新丁后的第一张全家福,十个人,齐齐整整。润扬 摄) 梅哥(正中间那位)内蒙赤峰人,2008年入职读库。曾经的中关村电脑摊主,现在的南通阅读基地大总管,一颗行走的定心丸。 帅哥(一排右一)山西人,2012年入职读库。综合格斗玩票选手,擅长个人安全防卫和要员保护,“我们承诺,危险发生时,不优先使用帅哥”。 强哥(一排右二)河北唐山人,2016年入职读库。读库发出的每一个订单都经由他审核,做过十年监理工程师,追求秩序、注重细节,人稳话不多。 美玲姐(一排左一)安徽泗县人,2014年入职读库。首位在南通安家的小六,平时负责各种“买买买”和“算算算”,兼任库房花草大管家。 永康(一排左二)安徽临泉人,2021年入职读库,是日常带着美工刀出现在库房各个角落的打包人。 智杰(二排右一)河北邢台人,2014年入职读库,曾是手术台上妙手回春的外科医生,画工了得审美在线,既浪漫可人又话唠操心。 杨正(二排右二)甘肃天水人,2021年重返读库。常被误认为南方人的西北人,周末日常是拍照做饭,无辣不欢、无面不爱、最喜火锅。 沈铖(二排右三)全读库仅此一号的南通人,2021年入职。“为读而库”视频号背后的操盘手,随时用相机记录现场的新媒体选手。 丁工(二排右四)山东临沂人,2020年入职。他还有一个活跃得像暗桩一样的账号叫“丁卯晨泓”,前机械工程师,库房最爱买书和送书的人。 杭思伦(二排左一)江苏常州人,2023年加入南通读库阅读基地的新丁,期待解锁更多故事和无限可能。 此外,也欢迎大家像走街坊串亲戚一样随时登门,工作日的9点30到16点30之间,周末的9点到19点之间,读库阅读基地等候你的到来。 03:21 每个南通库房的小伙伴,都是读库的宝贝 06:10 从北京到南通,库房全员搬迁大跨越 12:49 库房的工作节奏是啥样的? 17:52 最重要的,是做事的态度 24:23 99%的湿度,超出了北方人对南方的预期 36:50 2020年的6月6日,何以令全场人泪目 45:00 南通有哪些好玩好吃的地方,可以推荐给大家? 56:03 库房周边的近处生活,也皆是风景野趣 66:47 从地理“跨界”到文化“跨界” 72:35 欢迎来南通读库阅读基地发呆、看书,参加活动,享受生活 摄影:润扬 剪辑:Jimi 文案:为读而库 视觉:陆月

76分钟
6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