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空白
对感兴趣的文娱热点进行系列分析

Album
主播:
白-一篇空白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6440
集数:
86
最近更新:
4周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这里是一篇空白,一档由两个热爱人文的理工科博士后主持的播客节目。我们会对感兴趣的文娱热点进行系列分析和延展闲谈,也会持续分享老本行理工学术的趣闻八卦。 努力周更,每周末与您相约,欢迎大家收听订阅,留言分享~
一篇空白的创作者...
白-一篇空白
一篇空白的音频...

【女性创作25】从金枝欲孽到如懿传:宫斗剧里的权力之路

大家好,这期节目我们将继续上一期的话题,继续深入聊聊宫斗题材,这次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影视剧上。看完并聊完这些剧集后,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宫斗剧的发展历程真是意味深长。从早期的作品更接近历史剧,宫廷只是主角人生故事的一个背景舞台,到后来从《金枝欲孽》开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宫斗”类型,感情线也越来越言情化、偶像化,甚至带上了流量明星的光环;再到《甄嬛传》《延禧攻略》这类剧,剧情彻底变成了“斗得精彩”的代名词,观众似乎对爱情元素不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与此同时,这些剧的主旨也在悄悄转变:从最初那种“宫墙深深,高高的红墙锁不住自由心灵”的cliche,逐渐远离了对权力与制度扭曲人性的探讨,也不再相信爱情能带来救赎与自由。取而代之的,是观众热衷于看大女主智斗反派、打倒坏人,在封建后宫里实现职场逆袭和阶级跃升的爽文剧情,仿佛从古装女主身上做一点现代都市人的梦。 更有意思的是,宫斗剧的内核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对权力与制度的批判,到后来对权力游戏规则的迷恋,平民角色逐渐淡出故事中心,最终甚至沦为类似“龙王归来”式的符号化存在。而观众的口味和期待,似乎也在这一过程中悄然转变。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一起聊聊你的想法。 -主播- 白老师 and 尘老师 – 时间线- 02:10 大明宫词:用母女故事写权力之恶 12:30 金枝欲孽:现代人也逃不出的封建反思 21:06 宫心计:善有善报与洗白权力 25:42 美人心计:从批判到拥抱 30:38 从金枝欲孽到甄嬛传的身份设置:刑不上大夫,爱不下庶民 35:22 假想的权力秩序仍然给中产焦虑以安慰 bgm by 小能君

43分钟
1k+
4周前

【女性创作24】与人斗其乐无穷:宫斗宅斗文里的父权缩影与女性困境

最近听说宫斗题材疑似放开了,《甄嬛传》又上星重播,前段时间改编自著名宅斗题材作家吱吱的《九重紫》也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借这个机会,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生命力顽强、常演常新的题材。 说到宫斗宅斗作品的魅力,其实不仅仅是精彩的男女CP,也不只是那些跌宕起伏的剧情。从本质上看,这类作品在现代社会语境下重新演绎了一套封建规则,让它变成了我们能理解、能代入甚至乐在其中的世界。它既是我们对历史封建结构的一种戏仿,也是现实权力游戏的某种映射。 回顾宫斗宅斗小说的发展历程,能看到作者们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表达。虽然有时候,某些看似进步的表达不知不觉中又复制了它们本想反抗的权力逻辑,但这也是创作者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从袖侧的写实风格到御井烹香的精英幻想,似乎每种叙事方式都有它自己的矛盾点。这种"怎么写都不太对劲"的感觉,不仅体现了文学创作的难度,也反映了现实中女性面临的复杂处境。 既然写什么都有难处,不如换个视角,看看每位作者的闪光之处。从多木木多、袖侧到御井烹香,从宫斗宅斗到大女主爽文,当我们意识到某种创作路径有问题时,这种认知本身可能就是进步的一部分。或许这种"怎么写都不太对"正是女性主义创作最真实的状态——因为性别不平等本身就没有简单答案。好的女性主义作品不在于给出完美解决方案,而在于坦诚面对困境,保持质疑和探索的勇气。 节目后半部分,我们简单聊了这几位可能在我们之前的节目中也提到过的作者和她们的宫斗宅斗相关作品,权当抛砖引玉,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 -主播- 白老师 and 尘老师 -时间线- 03:02 封建糟粕的guilty pleasure与现实权力框架的想象和重构 11:51 零和博弈里,争抢的是作为唯一创收来源的男性(权力) 宅斗宫斗里一样有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抉择: 19:02 多木木多:暧昧文本的以乐景写哀情 28:59 袖侧:拧巴的现实与美化到一半的爱情 45:55 御景烹香:女性权力幻想 55:15 除了恐弱慕强精英主义,女性成长之路还能走向何方? bgm by 小能君 -参考阅读- 吱吱《庶女攻略》 多木木多《清穿日常》《二重桐花门》《满庭芳》《姜姬》《民国之燕燕》《画堂春》 袖侧《无法攻略的男主》《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权宦心头朱砂痣》 御井烹香《贵妃起居注》《庶女生存手册》《嫡女成长实录》《买活》 嵩里茫茫《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60分钟
1k+
1个月前

【金庸漫谈19】侠之大者:从家国同构的儒家理想到身份认同危机与侠义精神的解构

前段时间的春节档电影真的是沸沸扬扬,其中最为脸着地的当然是徐克导演的射雕英雄传了。关于这部电影有多糟糕的讨论已经很多,但今天我们想聊的是另一个角度:徐克特意把"侠之大者"作为副标题,却似乎只是当作噱头,这让我们不禁想回到原作中重新来梳理一下,金庸笔下的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是金庸通过郭靖之口说出来的,但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这个概念其实经历了复杂的解构与重构。从《射雕英雄传》到《天龙八部》,再到《鹿鼎记》,我们能看到郭靖、萧峰、陈近南三个角色,分别代表了金庸对"大侠"理想的不同阶段思考:从儒家道德乌托邦的美好想象,到身份认同危机下的普世价值反思,最终走向对传统侠义精神的全面解构。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角色为切入点,看看金庸是如何通过他们,展现出对"大侠"理想从构建到解构的思考历程。 -主播- 白老师 and 尘老师 -时间线- 01:57 郭靖:侠之大者守襄阳,儒家圣人的童话代表 05:24 蒙古大汗帐下长大的大宋守卫者:爱国与反侵略 09:10 家国同构下,“侠之大者"到头来只能是对失效体制的补充而非颠覆 13:02 武穆遗书势不可挡:汉中心主义与岳飞的民族主义象征 14:57 民族概念在现代的多义性与民族国家概念的近现代建构 18:24 武侠的困境:以暴制暴的暴力悲剧和侠义精神的演变 21:08 郭靖vs萧峰:从狗不嫌家贫的顺滑到身份认同夹缝中的悲剧冲突 23:54 抗辽与抗元到底有什么区别?夷夏有别还是胡汉一家,都是中原中心下选择性的历史叙事 29:30 自我中心与他者的惯性与风水轮流转 33:36 萧峰止战而死的背后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无力 36:59 阳光先生:殖民创伤下身份认同危机的现代版本 43:28 陈近南:有家国情怀儒家大侠的唐吉诃德式终结 50:55 民心所向才是侠之大者?大侠映照的是童话化的魅力型领袖 53:12 我们没有那么爱自由:服从权威、群体认同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55:50 群体情绪、信息茧房中酝酿的仇恨:暴力循环与文化出路 bgm by 小能君

65分钟
1k+
2个月前
一篇空白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