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播客的嘉宾是我的前同事,曾经的微信产品经理西西,她后来专注于心理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现在在做一个她定义为“心理健身房”的创业项目“自在心理”。因为长期的共同感受,这一期我们决定来聊一聊“无意义感”。 本期话题成员 * 西西 心理咨询工作室「Freebeing自在心理」主理人 * 微辣斯 公众号:微辣斯报告 「预约心理咨询」 Shownotes 03:55 看到自己leader的状态并不让人羡慕,所以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05:00 保持奋斗者的状态一直奋斗终生?想到这样的生活前景感到绝望和荒谬。 06:04 工作是第一次近距离觉察无意义感的场景。 07:36 似乎人生的意义只是追求那些瞬时性的东西,可是它和我漫长的人生之间存在无法化解的矛盾。 08:29 西西从第一家公司离职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那个城市六点的夕阳。 10:14 意义的维持理论:意义的本质是你需要和别人产生联系,按照你预期的方式产生联结。 12:03 当意义产生违背的时候就会产生厌恶情绪。 12:57 全中国一二线年轻人为什么会遇到共同的问题,关于“躺平”的讨论也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17:10 我曾经认为没有动力去度过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有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我也无所谓”的想法。 18:59 当我们感受到无意义感带来的负面情绪的时候,都会想要做些什么。例如,躺平也是一种行动策略。 19:33 日剧《悠长假期》里的台词:“当你遇到了不顺利的事,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就当是上天赐予你的悠长假期。” 21:18 意义感来自四个方面:自尊的建立、确定感、归属感、象征性的不朽。 24:25 “优秀的好学生”似乎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更容易感受到无意义感。 25:50 寻找自己的第二个确定感的过程非常漫长和痛苦,然后才能慢慢地感受到自己得到了一些东西。 27:04 自救的意识驱动我离开过去的环境和关系,去自己选择和获取一些东西。 29:10 吐槽并不能改变现状,第一步是完全接纳自己。 34:40 理解无意义感,需要了解自己和自己 、自己和他人、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36:36 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你有没有过自我攻击与自我感丧失的时刻? 38:28 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通过他人去感受生活,让好的关系给你滋养。 42:40 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功利性的关系,对于找到自己的价值核心没有帮助。 44:00 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变无力感为反客为主。 46:52 波德莱尔的“都市浪荡子”:他如此之深地卷入他们中间,却只是为了在轻蔑的一瞥里把他们湮没在忘却中。 48:16 另一个视角:我们对于系统不是对抗,而是一种主动选择。 50:35 接下来西西给出了一些解决无意义感的方法。 50:55 调整自己的意识。 51:45 给自己找一些事情去做,通过实践去确认自己的想法。(就是陈嘉映所说的“行之于途而应于心”啊!) 54:58 保持一定的运动,无意义感背后可能隐藏着没有精力的身体情况,以及,运动会让我们得到一定的控制感。 56:54 找专业的人,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给自己提供一个支持系统。 最后,给大家推荐西西的心理健身房项目——“自在心理”,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自在实验室”。 片尾曲: 《sisyphus》——Andrew Bird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和“qq音乐“上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如果希望和主播建立一些连接,可以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有听友群!(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听友”)
这一期的嘉宾依然是《semantics never dies》的主播Eric。 我们在一个假期聊了聊关于“假期”的话题。 02:45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里认为我们并不需要假期。 03:15 “休闲”在现代社会已经被消费给异化了。 05:00 为什么鲍德里亚认为人不需要假期? 06:16 holiday 最早来源于宗教节日。 07:38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闲暇是leisure,学习和教育的场所。 08:26 亚里士多德认为闲暇是一个自由人以一种沉浸的状态去倾听这个世界,它意味着学习和教育。 08:59 在实际生活中,闲暇是让很多人恐惧的一种感觉。 10:59 我们可能是被控制了,被告诉“你不应该闲着”。 12:10 假期似乎就只能用来旅游,不旅游反而有种恐惧感。 12:40 《格调》认为中产最需要旅行,他们需要去购买一种属于更高阶层的感觉。 13:45 真正的旅行的初衷和动机是为了追求知识。以及,一些关于徐霞客的小八卦。 16:20 我们去旅行可能是一种“控制条件反射”,我们是被广告所控制的。 17:21 莫名插入了一首歌《旅行的意义》。 17:40 中国的中产阶级还在形成中,所以更需要通过消费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20:02 《格调》给人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我可以不属于任何阶级。 21:20 但讽刺的是,消费主义反而是一种最容易用来彰显自己个性的符号。 22:21 把自己归属到一个群体里是人的基本需求,人需要通过一个方式来找到自己到底是谁。 23:30 说到伪装更高的阶级,提了提在上海生煎包店听到的一段精彩的中英文混杂表演。 26:07 旅行也是为了找一种更高级的感觉。聊了聊“深圳的圣托里尼”。 27:05 人们在虚构一种他们所定义的生活状态和方式,可能说明真实不一定是人们所需要的。 27:57 如何使用自己的私人时间?《深度工作》认为我们应该有能力拥抱无聊。 29:09 人的时间是平等的,闲暇时间也具有同样的价值。 30:47 一种观点:人应当在私人时间里阅读经典和诗歌。 书籍推荐: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保罗·福赛尔《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插曲: Dizzee Rascal——《leisure》 陈绮贞——《旅行的意义》
这一期我和两个朋友,王娜和小怪兽,聊了聊“做自己”这个话题。 03:13 做自己的意识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05:18 刚工作的小朋友好像比我们更能够做自己? 09:14 从不同的实习生身上观察,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做自己,有些人不可以。 12:13 敏感性人格的痛苦经历:多年前一件没有得到正反馈的小事让我一直耿耿于怀。 15:27 成长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当时为什么会感到受伤害。 18:55 我们讨论了一下怎么看待“天生自信的人”,决定愉快地围观他们栽坑。 23:12 一本书测试你的自信程度《做更自信的自己》,认真你就输了! 26:00 似乎找到了从不能做自己变得更加做自己的原因! 30:13 王娜似乎没有苦恼于做自己这个问题? 33:49 所有深圳打工人都会关心的问:你会为买房焦虑吗?王娜说:我还好! 37:24 聊着聊着我飘了,居然说出我财富自由了这种话! 38:36 小怪兽也开始从小学开始凡尔赛了…… 41:56 聊到了工作:我们在刚工作的时候都曾充满了信念,工作就是我们的使命! 43:50 一个正常人和两个卷逼对享受生活的看法。 45:20 工作是怎么从使命降级为工作本身的? 46:50 工作祛魅之后,自己开始显现出来。 48:55 做自己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吗? 50:25 不要对自己有那么大的执念,放下ego,去寻找忘我的状态。 53:49 如果可以找到一件你愿意相信并且为之奋斗的东西,做自己一点都不重要。 54:20 《恰同学少年》和《士兵突击》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 54:57 深夜地铁上偶遇的下属让我反思自己变了初心。 57:20 有很多种不同的价值标准,做自己就是明白自己的价值标准,坚持自己的标准就好。 59:33 大家都很忙,何必要求别人给自己认可,自我强大很重要。 配乐:孙燕姿《无限大》 你可以在小宇宙、微信听书、QQ音乐上听到《怀疑人生》这个节目。
这一期,我和《semantics never dies》的主播Eric一起聊了聊关于工作的迷思。 这是一个INFP和一个INTJ的对话,所以完了,话题不出意外地从形而上学一路扯到了神经科学。 其实这期对话只源于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 我们从理论的角度聊出了一个悲观的结论——也许现代人的很多工作确实没什么意义。 不过,如果工作是难以避免的,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 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对于工作的哲学反思是可以进行的,但同时专注于在当下提升自己的体验和技艺也许更重要。 以下是本期的一些小话题,希望会你喜欢。 04:40 “工作”这个词出现的来龙去脉,“工作”是一个伴随着资本主义诞生出现的词。 06:40 工作的目的在工作之外,创造的意义在创造之内。 07:05 汉娜·阿伦特关于工作的理论。 08:04 关于工作的几个英文单词的词语辨析。 11:16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因为无法和人发生真实的接触。 12:06 稍微打趣了一下存在主义哲学。 12:33 马尔库塞和鲍德里亚关于现代性的批判,在物体系中我们都是被控制者。 15:45 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己在过程中的体验问题,亦即情绪。 16:54 情绪背后的生理学基础,那些让我们痛苦的情绪也是很重要的。 18:53 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中提到快乐是一种伴生物,我们并不是为了追求快乐,而是追求一种志意之乐。 22:34 今天的对话建立在人有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因此人必然会经历痛苦。 25:36 工作到底是一种需要面对的痛苦,还是一件可以逃避的事情? 26:05 工作的未来是工作的终结吗? 29:16 乐观的期待:未来我们的生活会像古希腊的公民一样,不工作只创造。 30:00 悲观的观点:资本增殖的冲动只会通过消费主义把人卷入,使人永远无法得到自由。 31:05 从《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开始,聊一聊关于未来工作的观点。 32:30 不管从事什么,也许工作中重要的是尝试进入到一种冥想状态(心流状态)。 38:04 思考意义很重要,但是过程和感受会比意义更值得关注。 41:01 决定了这一期的配乐是卡拉扬的《斯美塔拉:伏尔塔瓦河》。 41:40 好奇是治愈焦虑的解决办法,带着好奇心去看未来给你什么。 44:11 带着觉察去工作,提升情绪体验和技能,最无聊的工作也可以接受。 46:26 两个实际问题: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希望通过现在的工作达成更大的目标?该怎么办。 47:32 借鉴斯多葛学派的观点,设置内在目标,而非外在目标。不试图去控制自己不可控的事情。 49:00 怎么去建立自己的内在秩序。 53:39 一些实际的tips。 书单: 《何为良好生活》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万物闪耀》 《十分钟冥想》 《爱情与工作的每日禅》 《专注力修炼》 《被讨厌的勇气》 配乐: 卡拉扬-《斯美塔拉:伏尔塔瓦河》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