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是“自在·现代生活”系列线下沙龙的交谈剪辑,我们的谈论聚焦在“关系”话题。我、Freebeing自在心理主理人西西,与嘉宾RonRon和十七一起,谈了我们各自对于关系的理解。 “自在·现代生活”系列线下沙龙总共四期,受疫情影响,后三期会从1月开始持续举办,我们想和大家讨论关系、自由、快乐的话题。 本期话题成员 * 西西 心理咨询工作室「自在心理Freebeing」主理人 * 微辣斯 公众号:微辣斯报告 「预约心理咨询」 Shownotes 02:30 二十五岁的困扰,为什么不去寻找生活中的另一半? 03:10 《海马星球》“如何科学消除恋爱脑”中提到将不同人不同功能化的观点,好像在我们生活中有类似感觉。 04:12 有什么是伴侣特别难以替代的价值? 05:20 另一个困扰:遇到新的潜在发展对象,好像没有什么意愿去主动。 06:47 如果两个人恰巧可以像齿轮一样互相卡上,是不是这种很巧的情况就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 07:30 十七聊了她经历的一个”很巧“的故事:和陌生女孩在偶然的活动上当场产生了深刻的连接和接纳的感觉。 10:30 我们会很相信那种“冥冥之中”的巧合吗? 11:00 社会学对于我们喜欢“命运巧合”的解释:现代爱情发生的重要依据——确定性。确定性来自自己感觉到的无法抗拒的巨大激情;或来自对自我的深刻了解。“命运巧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突如其来的巨大激情。 13:20 十七和那个很match女孩的后续:没有留联系方式,但是这段回忆被永久保存了下来。这也是一种真实的关系。 16:30 我们为什么特别喜欢聊伴侣关系?——人生中唯一由自己选择并且需要承担很大责任的关系。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8:53 我们聊了聊阿德勒的“人生课题”理论——只有建立爱的关系我们才能走向成熟。 22:05 是因为我们怀疑自己有爱的能力,所以没有勇气去做出主动的选择吗? 22:40 十七和那个女孩的故事很浪漫,也许是因为没有后续发展的戛然而止的ending是很有美感的。 23:43 我们或许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反思一下浪漫主义? 25:20 一个新视角:也许我们不去发展一段伴侣关系的原因是我们愿意先去花更多时间去爱自己。 26:55 弄清楚“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想要建立怎样的关系”永远是最重要的。 提到的资料: 《海马星球》:如何科学地消解恋爱脑? 《爱,为什么痛》 《幸福的勇气》 关于《怀疑人生》: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如果希望和主播建立一些连接,可以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有听友群!(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听友”)
本期嘉宾是我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的同学婉晴,她同时也是《囫囵市井》的主播。 她在大理旅居半年了。我们偶然在大理重逢,于是就有了这期播客。我们在播客中聊了我们学习心理咨询的心路历程。 欢迎心理学爱好者、学习者加我微信,一起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 本期话题成员 * 婉晴 播客 「囫囵市井」 * 微辣斯,心理咨询师,「预约心理咨询」 公众号:微辣斯报告 Shownotes 01:30 婉晴选择旅居大理的原因和期间感受的变化。 05:00 婉晴选择辞职的心路历程——在日常的耗竭感受越来越强烈之后选择刹车。 07:05 在耗竭中辞职,我们都很害怕…… 08:41 旅居大理的日常生活。 09:43 不工作了,会感觉到大段时间百无聊赖吗? 10:41 我们聊了聊冥想体验:感受将自己拉回当下的过程,还有身体中精微层面的能量流动。 15:03 婉晴选择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以及走到目前阶段的感受。 20:35 我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和过程中动机和兴趣的转变。 21:53 我们讨论了一下心理咨询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局限性”。 23:44 我们感受到心理学这个学科正在融合东方智慧和哲学,这也是我们个人成长之路要去整合的知识。 24:16 选择做心理咨询师的人的共通点:助人心态。 30:48 选择学心理学的另一个动机:对哲学的兴趣。 32:39 心理学有很多流派,在众多流派中,我们分别对哪些流派更有感觉? 35:00 客体关系流派: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是疗愈的重要因素。 36:54 存在主义流派:现象学的悬置判断让我们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 42:45 格式塔流派:把人看作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以及它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46:22 认知行为流派:注重逻辑,最具有科学实验精神的流派。 48:45 心理咨询不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作,它的核心在于人。一个没有爱的咨询师是没有办法帮到来访的。 50:48 如何选择一名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56:01 我们看待心理咨询这件事情的角度。 音乐: 昨夜派对——《鲸歌》 提到的资料: 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 韩炳哲:《爱欲之死》 海灵格:《我允许 一切如其所是》 作者:伯特·海灵格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 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是另外一种可能,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评判我, 如此的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 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他是对的。 若我觉得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有了这样的念头。 我允许,每一个念头的出现, 任他存在, 任他消失。 因为我知道, 念头本身本无意义,与我无关, 他该来会来,该走会走。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升起了这样的情绪。 我允许,每一种情绪的发生, 任其发展, 任其穿过。 因为我知道, 情绪只是身体上的觉受, 本无好坏。 越是抗拒,越是强烈。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就是这个样子, 我允许,我就是这样的表现, 我表现如何, 就任我表现如何。 因为我知道, 外在是什么样子,只是自我的积淀而已。 真正的我,智慧具足。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知道, 我是为了生命在当下的体验而来。 在每一个当下时刻, 我唯一要做的,就是 全然地允许, 全然地经历, 全然地体验, 全然地享受。 看,只是看。 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关于《怀疑人生》: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如果希望和主播建立一些连接,可以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有听友群!(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听友”)
本期节目是“自在·现代生活”系列线下沙龙的交谈剪辑。我、Freebeing自在心理主理人西西,与嘉宾Rita和Emma一起,讨论了从20+到30+,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困扰和收获。从大家相似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发现,我们有相似的困惑,但最终也会获得相似的经验,也许最后我们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本期话题成员 * 西西 心理咨询工作室「Freebeing自在心理」主理人 * 微辣斯 公众号:微辣斯报告 「预约心理咨询」 Shownotes 01:25 小鱼分享经历: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十年,然后裸辞。 04:25 Emma分享经历:和小鱼相似的职场经历,仍在工作中。 04:50 Emma的困惑:工作不开心,怎么办?怎样找到人生的事业? 06:08 社会的标准对人如此严苛,导致我们都成了被系统伤害的人。 07:06 小鱼为什么在职场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产生怀疑,怀疑的点是什么? 10:05 Rita分享经历:进银行,裸辞,餐馆端盘子,去外国义工旅行,创立国际志愿者招募平台,创业幼儿教育,她找到了自己的热情。 13:54 Rita的困惑:如何加强心中的确定感,让自己一直勇敢坚定地坚持把热爱的事情做下去? 15:23 Rita怎么看待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自由随性“的职业选择和现在的生活状态。 17:22 我们从Rita的经历中发现,开始行动会让我们的状态越来越好。 19:20 从大家不同的成长选择中我们发现,没有哪种选择是绝对正确的,很多路都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状态。 20:25 小鱼分享经历:成长中花了很多时间去想清楚——为什么会害怕跳出当前的环境,为什么内心会遭遇这么大的挫折? 21:00 成长的痛苦来自太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同辈比较心理、冒名者综合征、不敢为自己争取发展机会和利益……我们都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 23:15 Emma的困惑:想跳出当前环境,但会遇到阻力……想知道小鱼身边那些起步“没有很高”的人,现在会是什么状态? 24:25 小鱼的回答:现在更会去看待一个人的本身,现在不太在乎是否会有励志的结局,因为觉得有些东西比结果更重要。 25:56 西西总结:我们的价值观比刚步入社会的时候要更清晰,优先级也发生了一些调整。 27:19 Emma的疑问:我们的价值观是怎么逐渐清晰起来的? 28:40 Rita回答:我们要做很多尝试,去了解外界丰富的世界,去发现我可以去创造属于我的东西,同时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痛苦会逐渐降低。而不去尝试,我们就容易会被社会标准限制。 30:15 西西总结:我们该如何去定义成功?——当我们通过尝试找到自己的价值标准。 32:50 我们为什么不敢迈出尝试那一步?比较少去想未来的人在做决定的时候会更勇敢吗? 34:30 Emma问小鱼:怎么去确定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34:51 小鱼回答:主动让自己深度卷入感兴趣的事情,随着感受到“好”的部分,会感受到意义感。 37:05 西西总结:我们可以从不同事情上感受到意义感,因为每个人的价值体系里都包含了不止一个重要价值。随着阶段和环境的版画,我们可能会从一个重要价值转移到另一个重要价值,并且主动去靠近它。这也是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流派里“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的基本概念。 38:32 “接纳与承诺疗法”怎么看待个人的自我接纳和对意义的承诺。 40:15 Emma的疑问:怎么看待放弃了过往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会感到可惜吗? 42:43 我们每个人过去的积累,核心都在于“我”。我们从成长中获得的不仅仅是领域的技能,还有素质能力,这个对我们切换领域很重要。 44:10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相信自己。当我们选择相信自己开始行动,我们想做的事情一定会成功。 关于《怀疑人生》: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这一期的嘉宾是“Freebeing自在心理”的主理人西西。从十月中旬到十二月,播客“怀疑人生”联合“Freebeing自在心理”,发起《自在·现代生活系列沙龙》。这一系列沙龙同时也是一系列播客liveshow。最后都会剪辑成播客节目与大家见面。 我们将和大家在线下见面,一起聊聊现代生活中我们共同关心的“小”问题。本期播客是这个系列的序幕,我们聊现代性给我们带来的问题,聊到现代性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聊到心理咨询体验,也介绍了线下我们会聚焦的问题。 本期话题成员 * 西西 心理咨询工作室「Freebeing自在心理」主理人 * 微辣斯,心理咨询师,「预约心理咨询」 公众号:微辣斯报告 Shownotes 04:30 我们为什么要聊到现代性? 05:40 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典型问题? 06:57 现代性让我们丧失归属感,感觉到深深的孤独感。 07:35 现代性另一种表现是宗教祛魅和科学的兴起。科学理性的发展却让我们的生活过于讲究理性,导致人被异化。 10:00 现代性使哲学和心理学陷入一些困境,对人的意义和情绪问题的研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12:10 现代人的情绪问题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被看见。 14:15 现代性带来价值观的问题,人失去信仰,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人生中感受到深深的无意义感。 17:10 伴随现代社会兴起的消费主义无法承载人的意义。 19:30 心理学的发展是伴随现代化的进程出现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现代人在精神层面的痛苦。 21:55 小鱼接受心理咨询的感受和思考——心理咨询对于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30:00 线下沙龙想讨论的第一个话题:个人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我们聊到了小鱼的工作经历,发现成长过程似乎可以被总结为几个阶段。 32:21 第二个话题:重要关系里的不同视角。我们聊到了职场中的上下级关系和亲密关系中的视角差异。 36:35 第三个话题:自由的魅力和危险。存够钱就退休的想法是一种正确的自由观吗?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样的?以及我们是怎么逃避自由的。 38:44 第四个话题:让生活快乐的可能性。我们曾经追求的东西不一定让自己快乐,真正让自己快乐的东西反而可能是被忽略的。我们生活中那些宏大的议题真的是快乐的答案吗?同时我们聊到了苦难教育,以及避免滑入悲惨生活的一些有效参考。 我们诚挚地邀请对这些话题有感受和经验的朋友来做嘉宾,一起来对话。 期待你的表达与参与。 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请通过”Freebeing自在心理“或”微辣斯报告“公众号了解活动详情。 参考资料: 《“现代性”视域下的社会心理服务——基于齐美尔的理论》 关于《怀疑人生》: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爱情痛苦表明和上演着现代性自我中所处的困境,自我无能感的各种表现形态。它们对于人们生命叙事之重要程度绝对不亚于政治上或经济上的社会性侮辱。“——《爱,为什么痛》 写在前边:本期讨论的书籍《爱,为什么痛》中讨论的爱情仅指异性恋爱情,我们在播客中的讨论也只涉及这个领域。 本期嘉宾DN,因为我们都看过这本从社会学视角聊爱情的书《爱,为什么会痛》。所以我们一起聊了聊读这本书的感受。 03:34 《爱,为什么痛》:一本拥有鸡汤文的书名,却以非常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和视角俘获了我们的书。 03:58 现代之前的爱情,为什么不会像现在这样,给我们造成这么大的痛苦? 06:00 现代之前的爱情遵循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和流程。 社会替个人分担了爱情失败的痛苦。 08:08 到了现代社会,爱情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个人选择。爱情失败成了个人无法逃避的责任。 10:18 对待爱情,社会学视角和心理学视角的不同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不同影响。 16:15 用社会学理论来分析一个爱情关系中常见的故事——处于权力高位的男性是如何因为在情场中受到鼓励而获得优势的。 19:14 我们不鼓励男女对立,仅从客观视角来分析不同性别在异性恋爱情关系中是如何因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分化成当前局面的。 25:28 现代爱情的重要变化是引入了“性吸引力”因素,而这个因素背后少不了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 29:14 虽然现代爱情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似乎已经是站在了最好的时代。 29:40 现代性的种种因素:科学主义、资本主义、女权主义,为什么从客观上影响了异性恋爱情的魅力? 33:54 “平等”并不是爱情的编码方式。所以,我们怎么办? 34:50 现代爱情的困境:我们怎么判断自己选择的对象是对的人? 39:45 我们是否必须要在爱情里寻找认同感? 42:16 但是我们还是要歌颂一下爱情的美好——爱情不仅给个体生命带来激发,可以促使个体对社会文化做出很大的贡献。爱情还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啊! 43:13 但我们应该去寻找新的爱情编码方式——建立在平权的视角之上。 音乐: Modern Love(Moonage Daydream Mix)——David Bowie 关于《怀疑人生》: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这期节目是我送给大理的告别礼物。本期节目嘉宾是Ke,今年五月来到大理,最近正在用蓝晒展的方式记录和输出自己在大理的生活经验。我们聊了聊在大理生活的不同层次,以及真正深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也聊到了ke在大理办展的经历。 本期话题成员 * Ke 大理旅居 * 微辣斯 公众号:微辣斯报告 「预约心理咨询」 Shownotes 01:30 我对大理的感觉:在大理生活有几种不同的层次。 03:43 我在ke身上看到了一种在大理更加投入的生活状态,我们聊了聊ke来大理生活的原因。 06:35 一线城市的我们对于大理有一些刻板印象:“新大理人”、“数字游民”、“文艺青年”、“逃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Ke的经历帮助我们从刻板印象中了解更多。 08:45 为什么Ke在大理可以进入一种”沉浸式“的生活? 14:38 Ke来大理的收获:从一直在输入理论知识过渡到具体做事情、和人协作的阶段。 16:55 社群的陪伴对于在大理的“落地”生活很重要。 17:40 Ke所在的社群成员们的故事。 21:00 在大家的支持下,Ke以这个社群日常生活为素材,开始策划一场蓝晒展览。 23:19 从来到大理,融于社群生活,到开始策划一场蓝晒展览,中间发生了什么? 23:33 蓝晒,这种十九世纪天文学家发明的冲晒照片的方法,是怎么落地到Ke的蓝晒展里的? 25:12 Ke想通过她的展览呈现的——一种公共生活的可能性。 27:12 Ke的社群给出了样本——如果真的从一线城市去大理生活,真实的生活可以是什么样子。 28:00 Ke分享了她所在的共同体社群的一些生活细节——关于互助、关于共同创造,在大家每天具体而微的事情中逐渐浮现。 37:00 从Ke做展览这件事聊起,我们交流了创造自己作品的感受:从一开始怀疑事情的价值,到慢慢在做的过程中收获反馈,最后理解和认同了我们所做事情的价值——创作过程就像把石头扔进水池,它会自然泛起涟漪。 42:08 我聊到了去帮Ke一起布展的经历:水平仪、导轨、绳结、切割……这些事情让我发现——原来我们都可以去办展的! 46:40 Ke策划展览的经历:如果真的想做一件事情,并且认真对待它,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帮助。Ke聊了聊在办展过程中给了她启发和帮助的那些朋友们。 52:16 大理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让我们可以回归到任何人之间很朴素的相处状态,让做一件事情变得更容易? 53:59 我们聊了聊在大理和在一线城市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不可避免的,钱的问题。 56:45 我们好好赞美了一下大理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居住者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态度的塑造。 1:00:00 面对大理这么多的美好,怎么看待自己生活中的不美好呢?我们聊到了翻转电台里关于个人志业选择的观点:决定我们选择在哪里生活,去做什么的,是我们觉得什么是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必在大理生活,也可以去创造自己身边的小环境。 1:05:00 以上关于创造的话题让Ke有感而发,直接cue到了让我们在大理相聚的线上社群灵感买家俱乐部和它的主理人Bob,于是我们直接给俱乐部来了一段硬广(Bob你一定要来听这期节目啊!) 1:07:48 我们聊到了在灵感买家俱乐部参加的重返《全球概览》工作坊。Ke在大理在做的事情感觉就像与《全球概览》的精神一脉相承,很像生活在大理版的《全球概览》里。 1:09:50 以《全球概览》时期嬉皮士的去向致那些在大理生活过的人——回顾过去,我们也许会说嬉皮士离开的原因与梭罗离开瓦尔登湖的原因相同,他们的来与去都是为了体验最丰满的人生。 1:11:20 在大理得到的东西会永远伴随着我们,大理也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音乐: Gabby Pahinui——《Hi'ilawe》 Ke在大理的展览 [WechatIMG274.jpeg] 和Ke一起布展的记录 时间:2022.9.6 地点:大理床单厂Dao Space [2701663053151_.pic.jpg] [2711663053151_.pic.jpg] [2731663053152_.pic.jpg] 关于《怀疑人生》: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如果希望和主播建立一些连接,可以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有听友群!(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听友”)
这期的嘉宾是Today Well Spent的主理人Mensa。在意大利留学和工作,去巴厘岛体验数字游民生活,现在在深圳打理自己的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品牌Today Well Spent,她确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对她无限好奇。 这一期我们聊了关于这个品牌我想了解的一切——灵感来源、产品研发的那些细节、做品牌做联名做内容、团队管理、困惑和希望。 Today Well Spent的主打产品是“炼今手册”,这是一本思维训练手册,帮助现代人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思维习惯。 除此之外,它们今年还推出了新产品睡眠补丁包,在深圳、上海、广州举办很酷的电音冥想派对。 本期话题成员 * Mensa 公众号:Today Well Spent * 微辣斯 公众号:微辣斯报告 「预约心理咨询」 Shownotes 00:25 Today Well Spent名字的由来:我们的目标很远大,可是要从好好度过每一天做起。 03:26 Today Well Spent创立的起源——巴厘岛的数字游民项目。 04:06 巴厘岛数字游民经历的启示:看到了身心健康、状态和谐、生活丰富完整的朋友,被引导去通过神经和认知科学关注身心健康的东西。 07:45 数字游民们真的对自己的状态满意吗?还是只是暂时远离焦虑? 09:11 我分享了去年在大理参加阿斯汤伽社群共修的经历——参与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家们共同创作,让我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12:35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离开美好的“乌托邦”,回到大城市? 15:30 我们对于责任和爱的妥协,以及最终释怀:任何和世界碰撞的经验对我们来说都是塑造自我的过程。 16:55 从“我们的选择和世界的碰撞”转入聊大脑可塑性——这也是Today Well Spent研发炼今手册的科学依据。我们聊了聊炼今手册的作用:帮助现代人锻炼自己的大脑,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思维习惯。 19:50 Mensa分享了炼今手册这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从巴厘岛数字游民朋友的生活状态,以及关于神经认知科学的youtube视频获得灵感,决定通过锻炼大脑的方式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研发了这个工具。 22:04 在探索自我和关注自我的过程中,我和Mensa采用的不同方式,以及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存在的有趣差异。 24:15 我们聊了聊怎么做一个团队的管理者。 26:00 Today Well Spent的产品是怎么被研发出来的?——手机充电床的故事和睡眠补丁包的故事。 31:24 互联网式提问:产品会做内测吗?怎么根据用户反馈做调整? 34:07 关于品牌和内容,Today Well Spent是怎么看待的? 38:30 做为这个品牌的主理人,会有焦虑吗? 42:10 关于Today Well Spent和《怀疑人生》的共同之处:表达、连接和影响。 43:30 “做这件事情会让你开心吗?”——“开心不重要”,那重要的是什么? 47:53 Today Well Spent接下来的动作——我们重点聊了聊年轻人会喜欢的电音冥想,和那个那个放下滑板做冥想的人的故事。 55:57 话题回到深圳。我们生活在这个最需要身心健康生活平衡的城市,可以为自己和这个城市做些什么? 音乐: 《Tactile Sonic Glide》——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关于Today Well Spent: ——这是它们的品牌宣传语 today well spent (炼今术),一个针对数字时代的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品牌,擅长将脑神经科学及行为心理学原理落地于日常生活场景,通过“短平快”的多媒体内容、实用工具及线下体验,帮助忙碌的都市人掌控情绪及注意力、提升抗压能力,为可持续的日常巅峰状态创造条件。 ——这是它们很棒的工作室 [WechatIMG264.jpeg] ——这是它们的电音冥想活动 [WechatIMG261.jpeg] ——这是它们的炼今手册 [WechatIMG259.jpeg] ——这是它们的睡眠补丁包 [WechatIMG260.jpeg] 关于《怀疑人生》: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最受欢迎的单集之一《逃避不了的生命的无意义感,是唯一通往自由的路》的嘉宾西西返场了。 最近我们都在大理旅居,所以趁机录了期播客,但是因为录制地点直接是居住民宿的客厅,所以你会听到民宿主人和家里4岁小姑娘的乱入,很欢乐,但是音质不太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本期我们聊了聊我们当代生活中的焦虑和不快乐,网络带来的FOMO症和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我们在大理的快乐生活!(这个是最开心的part~) 本期话题成员 * 西西 心理咨询工作室「Freebeing自在心理」主理人 * 微辣斯 公众号:微辣斯报告 「预约心理咨询」 Shownotes 01:55 辞职之后,我卸载了所有的社交软件。 03:06 沉迷在信息的世界里导致我们没有真正的生活。 05:01 画风突变,我们开始聊起在大理的快乐生活——我是怎么把西西安利来大理的? 07:13 我在大理的故事——那些和我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朋友们,还有那些有趣的事。 13:06 在都市奋斗的我们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症结在哪里? 16:19 西西的分享动机:她的职业身份接触到了太多不快乐的人——他们有一些可抽象的思维模式,以及西西本身的研究课题与网络有关。 17:25 互联网让人产生了错失恐惧症(FOMO)并且会让人形成恶性循环——越焦虑越继续上网。 19:19 我们聊了聊算法的陷阱和信息茧房会造成的认知偏差。 23:51 身边的一个现象:20多岁的大厂员工对30多岁“功成名就”和“财务自由”的想象和投射。 27:44 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大家的生活没有那么“高效”,但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但现在我们已经被信息给卷入和驱动了。 30:26 大众媒体的出现使得树立标准变得更容易,并且所有人都会认同单一的标准。 31:50 我们讨论了虚假信息对人的影响,以及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是否曾经有一定的底线…… 36:06 当我们觉察到了信息的陷阱之后,个人可以做一些什么? 37:01 为什么改变那么难——我们观察到环境释放的信号,还有那些“我对公司如此重要”的想法…… 40:11 值得关注的第一件事:警惕环境中单一的价值观。 40:56 值得关注的第二件事:警惕私人时间被占用过多,导致我们只有力气去规划,而无法行动。 43:06 值得关注的第三件事:西西推荐正念——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获得当下的体验。以及一些具体的正念小技巧。 41:22 因为西西分享的正念,我聊起了在大理买颂钵的故事…… 50:40 聊到正念饮食,我们顺便又推荐了大理的一家很好吃的素食店。 53:19 除此之外的一种思路:做一些叛逆的事情!它会拓展我们的视野和包容度的空间。 55:07 又开始夸大理了——这里有很多套生活逻辑,不用再遵从单一的价值观。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逻辑,但最难的是为什么选择以及选择什么。 58:14 选择另一种生活,到底是让自己更包容,还是让自己”下沉“了?一种观点:所有的选择都是我们独特性的展现——一定的独特性对我们的内心是有帮助的。 1:00:46 我们又聊起了在大理认识的一个中医学徒兼音乐人的故事。我们觉得一个平凡的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就挺有趣的。 1:03:11 西西分享了她来大理旅居之后,一线城市的朋友们问她的问题——是不是财务自由了?是不是在大理买房了?在大理怎么生活?……我们看到了一些典型的主流思维模式。 1:06:55 我们为什么害怕脱离主流做另外的尝试——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让我们害怕自己是做事情三分钟热度。西西分享了她的咨询师的话:做事情三分钟热度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1:09:40 不管我们做什么选择,最重要的是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音乐 《New Boy》——朴树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如果希望和主播建立一些连接,可以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有听友群!(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听友”)
这期节目能够完成,归功于播客《布兰德游记》主播DC和灵感买家俱乐部的Bob一起发起的「搅」·Pod Jam。 [WechatIMG1157.jpeg] Pod Jam的规则是:在48小时之内,根据指定主题制作一期播客。 最好玩的是,主题由参加Pod Jam的所有人投票产生。 每个人报名的时候上传一段音乐、一段环境音、一段带文本的内容,最后大家一起投票。票数最高的那段音乐、环境音和文本内容将成为大家创作的共同主题。 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选出的三条音频一定是个无厘头组合。 最后的票选素材是: 一段音乐:五条人的《踏架脚车牵只猪》; 一段环境音:全家便利店的入店音乐; 一段文本内容:男声念白,内容选自1999年《咬文嚼字》某一期文章,聊“来信请寄:xx收”为什么是个病句,以及冒号的正确用法。 这太好玩了! 所以就有了这期实验性的播客。 本期节目在[搅]·Pod Jam 制作。收听更多48小时限时创作播客:https://changeable-goose-68a.notion.site/Pod-Jam-190a6b1fbef04d23b413a018aed4d7de 【创作手记】 19:00 06/30 决定参加Pod Jam。 其实知道这个活动有好几天了,但一想到制作一期播客很花时间就觉得算了(毕竟我现在可是在复习法考呢!) 不过那天在群里看到大家聊得很热烈,感觉到“我似乎需要一些灵感的刺激?”,就报名了。 报名的时候我选择了solo模式,一则不知道怎么找靠谱队友,二则自己受不了约束。(现在后悔着呢……) 20:30 07/08 投票结果诞生。 投票结果诞生的那天晚上,我面对三段音频,脑子里毫无头绪。 五条人的《踏架脚车牵只猪》出自专辑《县城记》,讲述的是县城青年的生活。我感觉这首歌本身情感和画面都表达很充分,解释空间已经很小了,不能作为主要素材使用。 全家便利店的入店音原来是松下手机的铃声,后来被改成了全家入店音。这个冷知识似乎对我也没有什么用。(但是看到这次Pod Jam里有朋友以此为切入点聊日本的声音技术。 那段独白是最难处理的素材。一个仿佛出自上世纪90年代的播音腔男声念白:”不少报刊在征稿启事的结尾常有这样的话,来稿请寄:xx报xx收。这样的表述方式不妥,毛病出在冒号的使用上……“这段声音只能作为反讽素材出现!也许会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戏剧感。这就是我脑子里出现的第一反应。我查了这段文本的来源,来自1999年《咬文嚼字》杂志的一篇文章。 有一种直觉,“冒号的正确用法”这段念白是这三段音频里最“强”的素材,它具有最大的解释空间,会奠定我创作的基调。(当然这是我事后总结出来的,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些,就是直觉性死磕这段素材,想从中提炼出可以发挥的点) 我想到了语言、语法、符号、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法、我们怎么使用符号、我小时候学语文的过程……思绪太散抓不到重点,文稿写了二十个字,卡住了。 05:30 07/09 去线上会议室找DC和Bob聊天。 实在没有头绪,带着写了二十个字的文稿去线上会议室找找DC和Bob聊天(他们为了这个活动搞了个48小时不关门的腾讯会议室)。 BOb说,要不你念一下这二十个字。 于是我开始念了:“符号被赋予了意义,人们应该在它的意义框架下使用。我们应该自觉认同这种意义。掌握语法是文明人的基本礼仪。我们要掌握这种礼仪。” Bob说,听起来像是在讽刺。我说对,然后我就开始聊这三段音频给我的直观感受。“冒号的正确用法”让我联想到小时候老师上课的那种感觉;五条人的歌里描述的就像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城镇;全家便利店对我来说象征着大城市的生活;我有点想写一个关于城镇青年的文本,因为作为一个典型的城镇青年我有一万句话要说。 13:00 07/10 文本完工。 因为最早的二十句话奠定的基调,我继续思考学了一大堆“冒号的正确用法”对我的影响。我似乎变成了一个习惯服从社会规则并努力让自己在规则下生活成主流的人,但是缺少了真正的批判性思考,同时也对主流以外的世界视而不见。这也是我在这个阶段感觉到自己最需要补的功课。 真正的知识是什么?是能够穿透社会文化的编码方式去发现真理的能力。 社会需要的知识是什么?能够习得一系列规则并且正确运用的能力。 服从规则我们能够得到什么?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什么?一些本真性的东西。 这个逻辑确立之后,文本就变得没那么难写了。而且在这个逻辑下,三段音频都找到了它们自己的位置。 “冒号的正确用法”象征了我们从小学习的那类知识,这类知识有助于我们通过考试和适应社会,但无助于我们接近真理。 ”全家便利店入店音“象征了现代社会的便利性。 《踏架脚车牵只猪》象征了我曾经经历过,但已经被我抛弃的生活。“骑辆自行车牵头猪”的行为有一种天真可爱的美感。 16:20 07/10 播客发布。 因为是单口录制,我也没有很好的声音条件,所以我估计用大段的文字念白会挺无聊的(再加上水平有限,短短时间内写出深度长文确实搞不定)。所以最后的文本是一段介于散文和现代诗之间的东西,表现方式上潜意识里大概借鉴了《3189》的歌词(这也是我事后总结出来的)。这样整个文本会显得比较跳脱,没那么沉闷。 最后出来的效果我听了也就十遍吧,能感觉出来我在咬字、重音和感情上有大问题。但是优点是我想要的反讽效果出来了。音乐和文本之间的衔接是我做过的最丝滑的一次。 整个创作过程我感觉很快乐,是小时候解数学题的那种快乐。而且万年鸽王的我居然也还是可以在没有敷衍的前提下不鸽的,我觉得自己在自主性方面越来越可以了。 22:00 07/10 deadline后的线上座谈会。 晚上9:30活动结束。DC和Bob在线上会议室和大家聊天。我去听了听其他队伍是怎么创作的,咳咳,现在我总结一下: 不同人对素材的加工差异太大了! 我下意识的反应是提炼素材中的概念和象征意义;有好几支队伍借了音频里的场景或年代因素,创作了虚构性的故事;有人以音频本身为介质,创作了纯声音作品;有的人以声音为契机,聊了声音制作技术……我惊异于自己的偏好和习惯在作品中的烙印,这个烙印如此深刻以至于我没有想到其他的可能性。瞬间我联想起了《赖声川的创意学》,他提到创作者的习性是影响创意的一个障碍。觉察自己的习性并且改变它,创意就能产生。 这就是Pod Jam的意义吧,让我直观感受了对于同样的素材不同的创作者是怎么思考的。这种差异性太有意思了,我觉得是参加Pod Jam另一半的快乐! 没有组队好遗憾啊! 感受了大家彼此进行灵感碰撞的过程,这是一个人没办法体验的快乐。 旁观了好几个情景剧的诞生,我突然疯狂后悔,写剧本好快乐!演角色好快乐!我回忆起大学时候改编过《此间的少年》,那个没有完成的剧本,没有完成的拍摄……原本是有可能在这里被实现的。 下次!一定!组队! 【后记】 谢谢DC和Bob组织了这次Pod Jam,创作真的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
本期的嘉宾是和我有过类似辞职经历的袁宇。他在辞职两年之后重新回到了大公司工作,他的经历也许是对我未来的一个预兆——我还在辞职状态中呆着望着远方。 于是我们聊了聊辞职以后的那些事。 00:56 袁宇辞职想法的由来? 02:14 工作中的无意义感是怎么产生的? 06:05 我们的共同感受:工作中缺少了一些创造性。 07:30 袁宇在辞职两年期间的探索经历。 09:15 重新回到大公司之后,袁宇的工作观有什么变化。 12:12 我的辞职想法怎么来的,辞职以来都在做什么。 16:50 我对于未来工作确立的原则是什么? 19:57 袁宇是怎么走到回归职场这一步的? 21:25 我们聊到了对物质欲望的看法,也许物质观可以指导工作观。 25:00 辞职期不好的一面——容易想得太多,从而导致虚无。解法是从做少想多到做多想少,同时持续寻找平衡。 26:33 我的工作观有什么变化——接受了人生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我们可能需要多次和职场共舞。 29:09 我们讨论了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从认为自己独特到接受自己普通且独特,价值感的来源从单一到多元。 35:35 一个观点:一切都取决于客观事物激起的感受,一切也都是可控的了。 38:40 我们讨论了对自我的看法——意义来自于自我选择和外界反馈的整合。自我是一个构建的过程。 47:15 从袁宇重返职场的经历,我们讨论了对于选择的自由性的看法。 48:30 我们很难克服对系统的依赖,所以需要接受它。第一步,发现系统;第二步,逃离系统;第三步,和系统共处。 49:30 我们的辞职没能成为一个传奇的故事——真实的人生就是这样。 50:40 最后我们讨论了一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观。在“唯物”和“唯心”矛盾之下顺便做了下对滥用抽象概念的检讨。 54:20 我们依然需要去用多维的词语或故事去定义我自己,不断去逼近关于自己的真相。 音乐: beyond《不再犹豫》 书籍推荐: 《逃避自由》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爱的艺术》 《被讨厌的勇气》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如果希望和主播建立一些连接,可以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有听友群!(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听友”)
本期的嘉宾是独立杂志《二十面体》的主编之一Tony。去年他和搭档小河以及灵感买家俱乐部的bob一起组织了一个线上工作坊,叫做——重返《全球概览》。 《全球概览》是美国人斯图尔特·布兰德出版于1968年的杂志,1971年停刊。出版地点是加州。特殊的时代背景、出版地点和布兰德其人,让它从一本嬉皮生活指南成了反主流文化圣经,乔布斯的那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就来自1974年再版杂志的封底。 说回这个工作坊,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大家一起阅读《全球概览》这本杂志的内容,并且通过在milanote上粘贴豆腐块的方式,共享发现、收获与思考。 [image.png] 线上工作坊地址:http://2021.accessto.tools/ 工作坊结束之后,他们出版了《地图不是疆域:重返〈全球概览〉现场》杂志。 [WechatIMG211.jpeg] 对杂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二十面体”购买。 02:00 《全球概览》的名字由来。 05:25 布兰德办《全球概览》杂志的原因是什么? 07:35 明明是一本面向嬉皮社区的工具书,但为什么名字叫《全球概览》? 09:56 《全球概览》是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硅谷文化? 15:30 简单提了提《全球概览》的历史、内容组成,以及我们的线上工作坊是怎么进行的。 18:35 Tony、小河和Bob是怎么想到要做《全球概览》工作坊的? 22:45 怎么看待50多年前美国的时代背景与当今我们的时代差异可能对我们阅读杂志造成的影响。 23:40 聊到了美国的嬉皮运动,这本为嬉皮社区服务,提供给maker和inventor的工具书,在嬉皮运动退潮后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25:00 嬉皮运动是对大众文化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直到今天的社会中也是存在的。 27:40 面对《全球概览》中庞杂的信息,以被动接受者,还是用主动探索者的心态来参加工作坊,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29:17 聊了聊重返《全球概览》工作坊对我的其中一个刺激点——理想乡村生活和生态社区。 33:00 参加工作坊的一个反思:我为什么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怎么重新找回兴趣和创造力? 34:00 引入一个概念:square——天天准时上下班,有幸福美满家庭的人群。 34:57 我们聊了聊《全球概览》里为什么会重视宗教内容,以及宗教信仰在这个年代的演变。 38:00 工作坊结束后,Tony他们把线上的工作坊转换成为了线下的杂志,并且根据每期线上聚会的分享重点重新整理出了9个主题。这本杂志是他们对于《全球概览》这本杂志的重新编码。 39:45 杂志的灵感是怎么来的——用印刷品的方式把milanote上大家粘贴的豆腐块“地图”的image呈现出来。 40:30 杂志的名字为什么叫《地图不是疆域》——地图无法限制我们探索的领域。 43:00 帮Tony打个广告——购买地址,公众号“二十面体”。 [WechatIMG212.jpeg]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本期嘉宾老田,主业程序员,副业是和几个朋友在坪洲城中村开着一家叫做“附近(closer)的书吧。 书吧是不赚钱的,但活动是经常有的。可是它也不经常营业,但还是欢迎大家去书吧玩。 防止跑空的方法就是关注公众号“Closer附近”,盯准活动时间再去。 这一期老田被我拉来聊唐诺,我们两个都是唐诺爱好者,聊完发现这好像是一期献给阅读的情书。 02:53 我为什么想聊唐诺? 03:14 知道唐诺的过程:朱天心《三十三年梦》里一直提到他、十三邀许知远访唐诺。 05:16 值得一提:长达几十年雷打不动每天在咖啡馆写作的生活。 06:47 《尽头》,被我们公认为唐诺最难啃的书。 07:05 唐诺的职业身份和关于台湾文艺圈的一些八卦。 11:59 纠错:聊天中提到《尽头》的副标题是“咖啡馆里遇到14个作家”,其实是口误,我想说的是《重读》。 12:10 我们交流了下读他的两本文学评论《重读》和《尽头》的感受。 13:33 我们为什么对书需要时时重读。 15:30 唐诺对我的影响:人格、价值观、文学启蒙。 19:50 老田聊了下知道唐诺过程的一些轶事——那个说阿城是自己认识的最像孔子的人。 22:16 唐诺会故意在自己的书里提到其他作家,他希望读者通过他的书打开无数本书。 26:07 我们聊到了唐诺对海明威、福克纳、契诃夫、果戈里的评价。 31:40 在读唐诺书的时候经常感动,看到了文学的真善美,也看到了世界的可能性。 33:07 关于唐诺的文字风格——“啰里八嗦”的大长句撑开了话语的空间。 36:08 关于唐诺的《声誉》,声誉像一根绳子,另一头牵着代表了某种好的,应该去接近的东西。 37:30 聊到了杨照在哈佛图书馆看到一整面墙的书,但没有一本他认识——惋惜有这么多可能性永远没有办法走近,而且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39:28 我们开始聊《声誉》(全名我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思考)。唐诺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他关心声誉在这些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财富隐隐统治世界的当下,声誉的式微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损失? 52:02 唐诺在“跳岛FM"的播客中说,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本来是为了让我们打开更多的可能性,但财富的增长却反而把人给残害了。我们怎么才能让世界尽可能保留一些可能性,我们应该如何去思考“生存底线”的问题。 55:01 《声誉》帮助我思考关于生活决策的一些问题,关于“可能性”,关于“生存底线”,这些给了我一个空间能够让自己多“撑”一会儿,所以唐诺的存在是一个榜样。 57:11 我们讨论了资本主义是如何影响人们对“生存底线”的判断,并将它越拉越高的。 1:00:01 唐诺对于当下的“书写者”的关怀,书写者们应该怎么做? 1:00:50 生活没有最佳路径,只有每个人独特的生命经验。 1:03:05 我们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上没有人能够替代,如果不去观察和表达,这个位置上的声音就不在了。 1:04:20 我们在当下这个时代保持阅读的意义——留住可能性,保持独立思考。 1:05:08 关于我们为什么要保留好奇心。 1:05:45 阅读者是感觉自己和世界还有关系的人,否则就会真的成为社会中原子一般的存在,但阅读者一定不会将自己封闭起来。阅读、行动、和他人发生连接,希望也就存在于行动之中。持续不断地阅读会让你持续不断阅读。 最后,我们聊到的唐诺的书有: 《文字的故事》 《阅读的故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重读》 《尽头》 《声誉》 音乐: 《曲率飞行》——昨夜派对 大家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和qq音乐里收听我的播客“怀疑人生”。也可以直接通过以下链接收听: https://your-beyourself.typlog.io/ 如果希望和主播建立一些连接,可以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有听友群!(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听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