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8|意大利| 西西里岛光影世界-小镇、地中海、惊天盗画案和托纳多雷三部曲

本期“壮游者”依然是艺术工作者飞飞。这次,她将带着我们前往美丽的西西里岛。关于西西里,我只要说出三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和《教父》。怎么样,是不是脑海里浮现出了被暖色调覆盖的小镇、教堂、葡萄架、橄榄树,还有,黑手党呢?恐怕您也跟我一样,看过这几部电影,对这些符号,也就知道它们存在于意大利南部的地中海的一个个小岛上,但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这里发生过什么故事?电影中的取景地在哪里?且听飞飞一一道来。顺便,我们也聊了意大利导演拖纳多雷三部曲以及意大利的戏剧艺术;也介绍了爆裂画家卡拉瓦乔的传奇人生和围绕他作品的惊天盗画案;当然,还能“偶遇”一场盛大的黑手党大佬葬礼...... 另外,本期将特别介绍一位意大利艺术家乔尔乔,也是本期主题音乐的演唱者,他的歌曲和画作都将在公众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时间节点 04′21″ 西西里岛是什么? 08′16″ 海边火车和艺术的巴勒莫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16′54″ 主场景:锡拉库萨主教堂广场 21′45″ 卡拉瓦乔:打架、杀人、但我是个好画家 27′15″ 1969,西西里惊天盗画案 29′00″ 阿格里真托的海边礁石 《天堂电影院》 32′32″ 朱赛贝·托纳多雷和他的三部曲 36′26″ 故乡切法卢和搭建的电影院 38′41″ 怀旧后现代主义和少年的梦想 49′41″ 隐形分享人乔尔乔的西西里民谣 55′21″ 《末代皇帝》和意大利的电影世界 《教父》 63′21″ 教父和柯里昂村 64′40″ 黑手党是怎来来的? 69′40″ 2015,一场浩大的黑手党葬礼 |壮游者| 飞飞:毕业于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壮游者Logo设计者,罗马多个博物馆兼职讲解员,一个自由散漫的艺术工作者。 |主播| Yang:让我再吟诵一遍:“离你的朋友近些,但离你的敌人要更近,这样你才能更了解他”—《教父》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可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本篇相关图文将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77分钟
3k+
4年前

Vol.37|日本| 异乡の家-樱花、俳句、他们的和我俩的民宿

民宿这种旅行住宿的形态,在最近几年越来越深入人心,也打破了很多人出行时一定要入住酒店的习惯。一些特色民宿,已成为一个旅行目的地、一种旅行体验,甚至能左右一段旅程的美好程度。今天我们请到的壮游者,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建筑师沈思。热爱骑行的她在日本旅行时,拥有了几场美好的住宿体验——在小豆岛,于最后一片樱花林里写俳句并朗诵;在大阪,喜欢设计的房东,带她领略了这个城市的细节,也进入了自己的“秘密基地”;在广岛,一对年轻夫妇的旅舍,让她在这个陌生城市有了一个家一样的温暖去处。于是,她和另一个生活在北京的姑娘,决定在日本买地、建房,打造自己的民宿。她俩请到了一个著名品牌方作为建筑商,最终, “木之屋”诞生了。 这是一期温暖又满是会心一笑的节目,准备好了么,请戴上耳机吧。对了,别忘了收听正片之后的两个彩蛋。 |壮游者| 沈思:既做建筑媒体、又做旅行策划,同时还经营民宿的多元创意人。个人公众号:沈小毛。 |主播| Yang:住过很多别人家的入户住宿爱好者。 |故事节点| 03′21” 民宿是什么? 13′27″ 小豆岛、最后的樱花和俳句 18′26″ 大阪和突入的秘密基地 24′37″ 广岛和他们的理想生活 28′57″ 民宿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39′15″ 我们决定在日本买地建民宿了 44′14″ 枚方是个卫星城 50′57″ 我们可爱的中介老爷爷 57′16″ 为什么找MUJI做建筑方 62′39″ MUJI是如何“生产”房子的 69′39″ “木の屋”诞生了 76′01″ 彩蛋1:神奇的外交官之家 79′25″ 彩蛋2:预定民宿经验谈 |本期音乐| 《三线の花》 BY:BEGIN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可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本篇相关图文将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83分钟
2k+
4年前

Vol.36|腹地| 咸谈城市和美食-叶芝妈妈菜、火腿战争和里斯本悲歌

食物——不光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也保留了一个城市的感官记忆,甚至,可以定义一个城市,也可以决定一段私人旅行的满足度。 本期,我将和旅行作家喻添旧“咸谈”城市、城市里的人和美食这个话题。我们将从被食物定义的城市聊起,再谈到被文化名人和文化符号加持的全球美食,比如斯莱戈和叶芝,里斯本的蛋挞和“法多";又能在马来西亚沙巴的娘惹菜、西贡的法棍三明治中,梳理下这里人的历史脉络;喻老师也会借火腿战争,讲讲西班牙收复失地的历史和海明威对马德里一家百年烤乳猪店的热爱。最后,我们也聊一聊在这个时代,旅行以及通过旅行去异域探索美食是否还有意义这个话题。总之,这是一期色香味俱全的节目,请在饥肠辘辘时听,更具效果。准备好了么,请戴上耳机吧。 |故事节点| 06′51” 食物和城市的关系 15′41″ 斯莱戈和叶芝妈妈菜 19′57″ 餐馆的里斯本悲歌 26′09″ 全球化、融合菜和假中餐 32′20″ 混血的娘惹菜和独创的肉骨茶 35′39″ 殖民遗产越南法棍三明治 37′07″ 法国人的牛,中国人的粉,越南人的PHO 38′42″ 西班牙收复失地的“火腿战争” 40′43″ 马德里烤猪、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 42′40″ 去中国化的泰国炒粉 48′04″ 不在常规菜单上的螃蟹 53′08″ 现代生活和关岛的最小麦当劳店 55′13″ 我们还需要旅行、还需要去异地探索美食吗? |壮游者| 喻添旧:旅行作家、独立摄影师和旅游推广策划人,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个坏人。公众号:偷风景的人。 |主播| Yang:即便对“假中餐”也能吃得津津有味的融合菜主张者。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可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本篇相关图文将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60分钟
1k+
4年前

Vol.35|航海| 怒海浪子骚船长-马六甲、海盗、暴风雨和永恒的囚牢

在南非留学上高中,让河南少年汉桑接触到了大海。多年后,破产了的青年企业家汉桑,竟机缘巧合地拥有了一艘帆船。2016年,他做为新手船长,和自己的双体帆船“怒海浪子”号开始首航,路线是从马拉西亚的兰卡威向南,先穿过马六甲海峡,再向东航过新加坡海峡,进入到茫茫的南中国海,一路驶向终点菲律宾的巴拉望港。 这一路,他经历了机械故障、搁浅和触礁,也经历了马六甲的狂暴风雨以及疑似“海盗”的追踪,更经历了战胜了种种风险后的、属于大海的宁静和壮美。从此,一个不羁的、经历过风雨洗礼的船长诞生了。从一个“海屌”到船长,他经历了什么?从修船到启航,需要学些什么?航海有危险么?航海是自由的么?关于航海的一些问题,在本期节目里都能找到答案——当然,也可能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大海有很多的可能性。 特别提醒,下船后,如果您喜欢本期的内容,请顺手转发给身边的朋友,非常谢谢。 |故事节点| 06′49″ 在南非,我接触到了大海 09′35″ 阴差阳错,我去学了开船 13′41″ 天降投资,我买了一条船 16′18″ 捡便宜,邂逅“怒海浪子”号 35′54″ 离港时,我发现漏装了一些零件 39′17″ 一声巨响,右侧发动机停摆了 42′43″ 马六甲,见识到了什么叫暴风雨 45′00″ 吐翻了,出海时能预防晕船么? 46′43″ 全来了,绞盘和锚机坏了、又搁浅又触礁 53′49″ 无人海域,遭遇到了疑似海盗 64′27″ 风雨过后,海上的美好时光 67′35″ 上岸了,你知道“晕地”的感觉么 73′54″ 关于航海旅行的几个问题 81′33″ 航海是永恒的囚牢吗? |壮游者| 汉桑:已破产青年企业家,川藏线黑车司机,户外运动爱好者、怒海浪子号船长、海盗电台联合主理人。 |主播| Yang:每次出海都吐得一塌糊涂但还忍不住向往大海的男子。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可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本篇相关图文将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88分钟
1k+
4年前

Vol.34|夜谈| 刻板印象、歧视和中国旅行者的“文化外交”

本期的分享嘉宾是刘唯玮,她现在是一名国际关系咨询顾问,常驻中东;也是公众号“牡蛎小姐”主理人;唯玮以前任职联合国新闻部。本期节目是“壮游者”史上首次就单一话题进行讨论的节目,唯玮和我根据各自的生活和旅行,聊到了种种感受到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也聊到了stereotype的词义以及正当性;也从传播特性和认知倾向中去探讨“刻板印象”和“贴标签”这种现象,为什么在信息发达时期依然流行;最后,我们也聊到在旅行中如何通过美食、喝茶和旗袍等符号来进行“文化外交”的。特别提醒,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旅途故事,请戴上耳机,通过喜马拉雅FM直接收听,或者在苹果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请记得给我评论和打星啊。另外,如果您喜欢本期的内容,请顺手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吧,非常谢谢。 |故事节点| 06′04″ 老妈妈问:中国人都吃狗肉么? 07′34″ 在瑞士有人吃猫肉? 09′42″ 流行文化+想象=东方女子“温柔贤淑和害羞” ? 20′11″ “中国制造”为何成了劣质的代名词? 25′10″ stereotype就等于“刻板印象”? 26′29″ 阿根廷、探戈和stereotype的正当性 31′42″ 为何在信息发达时代刻板印象依然容易形成? 36′12″ 美墨排华、外国人永居条例和“贴标签” 45′36″ 传播特性、里约奥运会和认知倾向 54′24″ 主观感受、林书豪和歧视 63′03″ 歧视可以彻底消除么? 69′35″ 日漫、K-POP、孔子学院和海外话语体系 74′44″ 我在海外生活和旅行时的“文化外交” |壮游者| 刘唯玮:国际关系咨询顾问,常驻中东;前联合国新闻部员工;公众号“牡蛎小姐”主理人。 |主播| Yang:在旅行中会通过做饭进行“文化外交”的男子。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可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相关精彩图文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85分钟
1k+
4年前

Vol.33|阿根廷| 孤身登上阿空加瓜 - 听风、识云、6500米的解手和南美最高处

本期我们请到的壮游者是汗斯,作为职业高山向导,他已攀登过40多座高山,也登上过全球7大洲最高峰中的4坐,本期要为您分享的是他独身一人在2018年攀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山的故事,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这个高度,在7大洲最高峰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珠穆朗玛峰。 本期节目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汉斯的自述,他将讲述攀登阿空加瓜山的过程,也会讲述如何排解孤独?如何看云识天气?在6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宿营和吃饭、乃至上厕所是一种什么体验等等。第二部分,是我们两人的小对谈,会聊一聊汉斯的登山及户外经历等话题。 特别提示:汗斯此次攀登所有生活垃圾包括粪便,都必须自行用袋子包裹,并带至大本营,并由大本营服务公司统一带下山处理。在此,也呼吁所有登山爱好者不乱扔垃圾,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壮游者| 汗斯:国际高山向导、极限摄影师。中国登顶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最高峰(NUN峰,海拔7165米)第一人。 |故事节点| 05′26″ 什么是阿空加瓜山? 08′01″ 登山前需要准备什么物资? 14′40″ 海拔4200米的骡子营地什么样? 15′57″ 我决定跳过C1营地,直接到C2营地 16′58″ 登山时我如何排解孤独? 18′47″ 在5400米的C2营地遇到了大风雪 23′21″ 前晚还一起喝马黛茶的警察突然变脸了 25′51″ 前往5900米的C3营地,不轻松了 27′37″ 在高山上宿营睡觉和吃东西是什么体验? 29′07″ 什么是冲顶时的窗口期? 31′26″ 如何看云识天气? 33′08″ 凌晨4点,我开始轻装冲顶 35′37″ 6500米,我突然想上厕所了 37′16″ 当我登顶时我在想什么 40′07″ 对谈:“一走进自然,整个人感觉很放松,浑身充满了力量” |录后感| 在您收听之前,我先说下我自己的个人感受,在和汗斯约定的录制时间之前,为了找感觉,我连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汗斯推荐的纪录片《攀登梅鲁峰》,讲述了3个美国精英登山者,攀登喜马拉雅山脉的梅鲁峰的故事,攀登者的每一步都是生与死的抉择;第二部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绝命海拔》,它的英文名字直译就是《珠穆朗玛》,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一只新西兰商业探险队带领普通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从“绝命海拔”这个名字中,就能窥探出故事走向。看完这两部电影,再加上我之前也接触过登山运动员,除了为这些勇敢者挑战人类极限而感到激动外,还有,登山所伴随的危险总是在这些讲述中被放大,乃至于让我感到一丝恐惧。可是,在跟汉斯这个家伙录制节目时,他所讲述的登山故事,却满是轻松和愉悦,即便是孤独和的艰苦的部分,也被他的天性乐观给稀释掉。所以,通过这次录制节目,让我对登山这项运动有了新的“体验”,当然,这个体验是带双引号的,因为我从来没有玩过登山,也许你也没玩过,或者您已经是老手,那么,都不妨戴上耳机,放松,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听一听汉斯的不一样的登山故事吧。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可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更多攀登阿空加瓜山精彩图文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57分钟
1k+
5年前

Vol.32|意大利|佛罗伦萨日与夜-牛肚包、大卫的眼、长犄角的摩西和斜杠达芬奇

艺术工作者飞飞继“罗马假日”之旅后,将带领我们来到佛罗伦萨,从清晨到午夜,我们将在城中漫步,去聊聊建筑,壁画和艺术家们,从而来了解文艺复兴的伟大。圣母百花大教堂是哥特式还是文艺复兴风格?什么是意大利的湿壁画?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文艺复兴么?斜杠青年达芬奇到底属于意大利还是法国?这些问题,都会在节目中一一解答。另外,飞飞也会给我们讲到一些名作背后的故事,比如大卫雕像,“掠夺萨宾妇女”和“维纳斯的诞生”等。当然,少不了去到街头巷尾品尝美食,牛肚包,T骨牛排和红酒,我们深入“腹”地,去探索托斯卡纳的味道。好了,你准备好了么,我们出发吧。如果您喜欢本期的内容,请顺手转发给身边的朋友或社交媒体,谢谢。 |故事节点| 02′20″ 火车站的骗局 07′59″ 佛罗伦萨、翡冷翠和徐志摩的爱人 14′39″ 源自1872年的牛肚包是什么口味? 21′11″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哥特式还是文艺复兴风格? 22′28″ “最后的审判”和意大利“湿壁画” 24′37″ 谁先创造了“文艺复兴”这个词? 28′33″ 乔托钟楼、洗礼堂和黄金之门和思想者 35′51″ 文艺复兴到底是复兴什么呢? 36′46″ 但丁和文艺复兴三杰 39′27″ 米开朗基罗制造了摩西的犄角? 40′10″ 斜杠青年达芬奇到底属于意大利还是法国? 46′24″ 大卫、赫尔修斯杀死美杜莎和海神 50′17″ 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文艺复兴? 54′37″ 维纳斯的诞生和十欧分硬币 56′08″ 米开朗基罗广场最美的日落 61′06″ 托斯卡纳的T骨牛排和葡萄酒 分享人: 飞飞,毕业于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壮游者Logo设计者,罗马多个博物馆兼职讲解员,一个自由散漫的艺术工作者。 主播: Yang,吃了牛肚包后,更为肉夹馍何日走向世界而操心的男子。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可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更多佛罗伦萨精美图文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74分钟
3k+
5年前

Vol.31|口述| 疫情时期的旅行-游轮、海关、印度鬼打墙和经历了生死时刻

| 内容简介| 本期,是三段旅行故事。邀请到了三位“壮游者”曾经的分享人,他们在春节前开始了各自的长途旅行,但因为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爆发,现在,驴克和丈夫猩克不得不滞留在尼加拉瓜的首都马纳瓜;杜风彦则在印度的班加罗尔滞留,张佳迪正横穿美国赶往东部的威廉斯堡投奔朋友。在之前的旅程中,驴克和猩克经历了加勒比海游轮上的来自其他人的“另眼相看”、也经历了过中美洲各国海关时的种种困难,在即将完成背包陆路穿越中美7国之前,却因为疫情,只能选择滞留在尼加拉瓜;杜风彦在印度原本的拍摄计划被打破,只好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准备南下,一路上,他被恐慌的旅馆工作人员婉拒、在深夜被警车开道送到医院去做体检,也因为遭遇到“鬼打墙”,而被迫在印度的一个加油站宿营,还上了当地的报纸;而张佳迪,则选择避开城市,远离人群,他租了车,大部分时间住在车里,在狂野西部的山里穿梭,却在犹他州的拱门国家公园迷路,而经历生死一刻。当然,他们也都得到了当地朋友和好心人的帮助。这一路上,他们看到了更真实的情况,也感受到了环球同此凉热。他们的旅行故事,在这样一个全球抗翼时期,也值得我们去聆听。如果您喜欢本期的内容,请顺手转发给身边的朋友或社交媒体,谢谢。 |本期壮游者| 驴克:狮子座,不善言辞的文字工作者,喜欢有故事的目的地。和丈夫猩克已背包旅行10年。“壮游者”线下《美斯乐孤儿》分享人。 杜风彦:曾26个月骑行亚非26国35000公里。摄影爱好者、武术爱好者、纪录片爱好者。壮游者线下《贫民窟拳王》分享人。 张佳迪:DIMO音乐私塾创始人,一个琴不离手的独立音乐人。壮游者播客《美国乐与路》分享人 |故事节点| 驴克&猩克 @尼加拉瓜/马纳瓜 06′19″ 游轮到了巴哈马,通知我俩不能登陆了 07′13″ 餐厅里某女士的“另眼相看” 12′15″ 中美洲多国入境时的体检 14′00″ 没签证,闯进了危地马拉 21′56″ 滞留在在马纳瓜的日子 杜风彦 @印度/班加罗尔 30′09″ 大年初二,我赶紧离开了家乡 31′43″ 印度海关开始查中国人了 37′14″ 我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 40′44″ 有当地人喊我“corona”了 43′00″ 警车开道,救护车拉着我去医院做检查 49′18″ 遭遇鬼打墙,我只好在加油站露宿 51′31″ 班加罗尔开始宵禁了 张佳迪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 57′22″ 我决定横穿美国 58′30″ 看手机还是看景色?这是一个问题 62′24″ 不戴口罩是美国人自大么? 64′44″ 我过了一个月与人隔绝的生活 67′29″ 在拱门国家公园,我经历了生死一刻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可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更多罗马精美图文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78分钟
1k+
5年前

Vol.30|意大利| 罗马假日之旅-冰淇淋、巴洛克、艳遇和吻公主的人

| 内容简介| 在本期的《罗马假日》之旅中,“壮游者”飞飞将带领我们探访多个影片中的取景地,比如著名的巴贝利尼宫、科隆纳宫、真理之口和斗兽场、古罗马遗址公园等等,还会去探访不对外开放的马古达街51号——也就是电影里男主人公的寓所,于此,我们能了解到关于艺术、关于罗马的很多故事。如果走累了,我们就在街边找个咖啡馆坐下来,聊聊意大利的咖啡文化,也聊聊意大利人对冰淇淋、对披萨的热爱。顺便,还可以小小地吐槽下意大利人对手势、对赞美异性的热情。 现在,意大利也处于新冠病毒的疫情期间,飞飞也想用艺术来传递一些能量和勇气,帮助人们对抗肆虐的病毒,于是,我们两人就在北京和罗马、隔空录制了节目。如果您喜欢本期的内容,请顺手转发给身边的朋友或社交媒体,谢谢。 |故事节点| 06′54″ 公主寝宫:巴贝里尼宫和巴洛克风格 12′34″ 相遇地点:古罗马遗址公园和母狼哺婴 14′24″ 夜游罗马是什么体验? 17′29″ 意大利人不打手势不会说话是真的么? 19′51″ 男主寓所:不对外开放的艺术街区 25′27″ 公主剪发处:许愿池和理发店的故事 27′29″ 意大利的男人都口甜如蜜么? 32′45″ 西班牙广场:冰淇淋、咖啡和披萨 39′20″ 摩托之旅:斗兽场、罗马剧场和古希腊的广场文化 58′16″ 警察局:除了男主,公主还被他给亲吻了 61′01″ 真理之口:测谎和情人节之父 64′46″ 舞会:台伯河边的圣天使堡 68′25″ 新闻发布会:科隆纳宫,罗马假日之后再无电影 74′34″ 高级的“相爱而不可得”与所谓的“艳遇”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可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更多罗马精美图文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82分钟
4k+
5年前

Vol.29|摩洛哥|我在哈桑二世清真寺澡堂里搓澡-骗子、裙子、塔吉锅和瓦罐羊肉

简介:从朋友圈、公众号和社交媒体上拼凑出来的摩洛哥很美,但肯定是被网络加工过的、网红化过的——它就像盆栽,虽然很美,但是缺少了自然和野性,也缺少了枝蔓旁生而带来的更深层次的营养。摩洛哥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阿拉伯世界纵横交错以及文化冲突,我相信这里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地方,所以,本期我们请到的“壮游者”是Aco,Aco现在在卡萨布兰卡的一所国际高级酒店集团里任职,已经在摩洛哥居住了一年多了,她将带着我们去领略一下摩洛哥的市井生活。我们会去品尝下这里的特色美食,去感受下这里年轻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有在哈桑二世清真寺的澡堂里搓澡的独特体验。蓝色小镇之所以是蓝色真的是为了避蚊么?犹太人为什么可以和当地人和谐相处?摩洛哥是否被欧洲化?这些问题,您都将在本期节目里找到答案。 |壮游者| Aco:广东姑娘,坐标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就职于某国际高级酒店集团。 |主播| Yang:一个在直布罗陀海峡另一侧眺望过摩洛哥的男子。 |故事节点| 04′15″ 摩洛哥到处是小偷和骗子么? 07′51″ 女孩子在摩洛哥可以穿裙子么? 10′07″ 摩洛哥的犹太人和穆斯林可以通婚? 18′43″ 摩洛哥是世界上最大非法叶子生产国? 21′43″ 摩洛哥的塔吉锅到底到底怎么品? 25′44″ 吃鸽子馅的Pastilla馅饼什么体验? 26′53″ 马拉喀什的瓦罐羊肉和羊头 37′00″ 摩洛哥人也为足球而疯狂? 39′20″ 摩洛哥为什么不想待在非盟? 40′43″ 在哈桑二世清真寺的澡堂搓澡是什么体验? 50′58″ 舍夫沙万的蓝色小镇为什么是蓝色的? 62′12″ 疫情:摩洛哥人也开始闭关了 |延伸| 1、在录制完本期节目后一天,也就是3月20日,摩洛哥宣布宵禁。 2、分享人讲到15世纪西班牙人驱逐犹太人—在1492年,摩尔人(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在格拉纳达战败投降,这标志着长达一个世纪的伊比利亚人半岛收复失地运动的结束。与此同时,西班牙驱逐了数万名拒绝转变成天主教徒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也随之来到北非的摩洛哥。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可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相关图文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68分钟
2k+
5年前

Vol.28 |甘南|我在藏传佛教寺院做田野-房产、女僧人、活佛囊欠和手机里的抖音

| 内容简介| 2019年夏天,林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市附近两座藏传佛教寺院做田野调查,一座是格鲁寺院,以男性僧人为主;一座是宁玛寺院,以女性僧人为主。林岭此次田野调查的题目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对日常生活的组织作用”,她在那里待了一个月,并进行了回访。观察,和僧人们聊天交朋友,她对那里的事物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 本期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林岭将带着我们漫步寺院——然后会一一解读弘法性房屋和世俗生活房屋的特点和作用。另外,活佛的宅邸“囊欠”什么样子?僧人们为何要自建僧舍?男性僧人们多靠家庭供养?女性僧人出家的主因是什么?汉传佛教和和藏传佛教僧人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区别?僧人们用些什么APP?煨桑、转经、白塔这些符号的宗教含义又是什么?答案都将在节目里一一解开。 第二部分为对谈,我们将聊到田野调查的底线、对汉地世俗感兴趣的僧人以及旅行文学和人类学的文本生产等话题。 最后,用林岭的话说:“即便是我在节目里说的话,你也不要全信。如果真感兴趣,你要亲自去看一看,去验证它”。 |壮游者| 林岭:某知名大学人类学专业大三学生,高中时代曾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并获奖。 |主播| Yang:一个对藏区文化满是好奇的男子。 |故事节点| 03′32″ 什么是田野调查? 04′36″ 田野对象:安多藏区、格鲁寺院和宁玛寺院 10′02″ 弘法、藏宝的“大经堂” 12′51″ 信众、壁画和“佛殿” 14′24″ 活佛的宅邸叫“囊欠” 19′24″ 自建或者购买的“僧舍” 21′53″ 男性僧人和女性僧人的称谓 23′35″ 女性僧人出家的主因 25′06″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僧人日常的区别 28′26″ 僧人们的生活来源有哪些? 31′51″ 煨桑、转经、白塔的宗教含义 35′27″ 对谈:底线、藏区朋友和文本的生产 |提及书目| 《天真的人类学家》 奈吉尔·巴利 《亚洲腹地探险八年》斯文·赫定 《寻路中国》 彼得·海斯勒 《江城》 彼得·海斯勒 《甲骨文》 彼得·海斯勒 《乡土中国》费孝通 《藏地宗教史之实地研究》 李安宅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克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相关图文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52分钟
3k+
5年前

Vol.27 | 巴西 | 里约热内卢(下)-中产、嘿帮、街头须知和拆出来的贫民窟

上一集,我们聊了里约的“水”文化如何塑造出居民性格,又解读了《伊帕内玛的女孩》和基督山的背后故事,还去品尝了天下闻名的巴西烤肉以及街头特色美食。在本期,将要看到里约的另一面——我们先从足球的角度,去看看巴西的种族融合问题;然后,再移步上“山丘”,也就是贫民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里约贫民窟大面积出现,强拆、血拆造成了“上帝之城”,里约的治安也随着经济下行而崩坏,最大的帮派红色指令开始横行贫民窟,里约警方在和红色指令硬碰硬的同时,也用绥靖警察队(UPP)的方式攻占贫民窟......里约的贫民窟和里约的未来因此而明朗了么?听完本期节目,您会有自己的答案。 |故事节点| 08′03″ 桑巴足球、混血以及民族融合 17′34″ 1950年世界杯决赛的巴西陷落 21′22″ 房东是个“中国通” 26′54″ 巴西搭上了中国经济的快车? 33′29″ 里约街头旅行须知 36′53″ 中产、房价和治安崩坏 46′01″ 贫民窟、上帝之城和强拆 52′35″ 最大帮派“红色指令”的诞生 62′01″ UPP警队首次攻占贫民窟 66′18″ “红色指令”的街头反攻 69′20″ 因为奥运,穷人就得被强拆? 74′52″ 中国的大城市有贫民窟么? 注:"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相关图文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82分钟
1k+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