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2019年夏天,林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市附近两座藏传佛教寺院做田野调查,一座是格鲁寺院,以男性僧人为主;一座是宁玛寺院,以女性僧人为主。林岭此次田野调查的题目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对日常生活的组织作用”,她在那里待了一个月,并进行了回访。观察,和僧人们聊天交朋友,她对那里的事物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
本期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林岭将带着我们漫步寺院——然后会一一解读弘法性房屋和世俗生活房屋的特点和作用。另外,活佛的宅邸“囊欠”什么样子?僧人们为何要自建僧舍?男性僧人们多靠家庭供养?女性僧人出家的主因是什么?汉传佛教和和藏传佛教僧人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区别?僧人们用些什么APP?煨桑、转经、白塔这些符号的宗教含义又是什么?答案都将在节目里一一解开。
第二部分为对谈,我们将聊到田野调查的底线、对汉地世俗感兴趣的僧人以及旅行文学和人类学的文本生产等话题。
最后,用林岭的话说:“即便是我在节目里说的话,你也不要全信。如果真感兴趣,你要亲自去看一看,去验证它”。
|壮游者|
林岭:某知名大学人类学专业大三学生,高中时代曾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并获奖。
|主播|
Yang:一个对藏区文化满是好奇的男子。
|故事节点|
03′32″ 什么是田野调查?
04′36″ 田野对象:安多藏区、格鲁寺院和宁玛寺院
10′02″ 弘法、藏宝的“大经堂”
12′51″ 信众、壁画和“佛殿”
14′24″ 活佛的宅邸叫“囊欠”
19′24″ 自建或者购买的“僧舍”
21′53″ 男性僧人和女性僧人的称谓
23′35″ 女性僧人出家的主因
25′06″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僧人日常的区别
28′26″ 僧人们的生活来源有哪些?
31′51″ 煨桑、转经、白塔的宗教含义
35′27″ 对谈:底线、藏区朋友和文本的生产
|提及书目|
《天真的人类学家》 奈吉尔·巴利
《亚洲腹地探险八年》斯文·赫定
《寻路中国》 彼得·海斯勒
《江城》 彼得·海斯勒
《甲骨文》 彼得·海斯勒
《乡土中国》费孝通
《藏地宗教史之实地研究》 李安宅
注:各大音频平台均可搜索“壮游者”并订阅收听,也克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壮游者”听众群,相关图文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