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8 那时的巴黎——与旅法女中音聊法国艺术歌曲的魅力

无边古典乐

【本期嘉宾】 李颖,旅法女中音歌唱家,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并取得欧洲声乐专业最高文凭——“高级演唱家文凭”。旅法期间相继主演歌剧《卡门》、《女人心》、《克拉美》、《孩童与魔法》、《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曾荣获第87届勒奥保尔.柏朗国际声乐大赛金奖、第一届艾玛.卡尔维声乐比赛第一名。现为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振兴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特邀艺术家,全国中小型城市剧院联盟理事。 刘峻铄,中山大学文献学博士,广东省提琴学会理事。研究中西音乐与诗学文献,推广古典音乐及背后的人文精神。 【内容介绍】 法国艺术歌曲(法语“Mélodie”)是19世纪初期兴起,并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达到鼎盛的一种声乐体裁,以其精妙的诗歌选择、丰富的音乐色彩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它表了法国文化中精致、细腻、理性与控制之美,是通往法语诗歌和法国精神世界的一扇优雅之门。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旅法女中音李颖老师,和我们聊聊法国艺术歌曲重要的创作者与贡献者,比如哈恩、福雷、迪帕克、德彪西、普朗克等的作品与艺术风格,以及”美好年代”时期,法国艺术歌曲与象征主义诗人、现代主义文学家之间的交集。 同时两位嘉宾就音乐跨界其他艺术门类、如何欣赏声乐作品、声乐对乐器演奏的启发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时间轴】 01:04 身体、气息、情感与歌唱之间的关系 07:53 艺术歌曲特别适合在沙龙、美术馆里呈现 22:23 法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在于“精致的控制之美” 24:09 哈恩,法国艺术歌曲“沙龙传统”的集大成者,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34:13 福雷,坚韧不拔的音乐创作人生 ,”隐忍式的优雅“ 46:00 挑战帕迪克的《邀游》 62:06 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在其声乐作品中的体现 70:56 深圳与巴黎:游走于跨文化之间 【相关资料】 雷纳尔多.哈恩(Reynaldo Hahn),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和沙龙名流。他出生于委内瑞拉,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并完全融入了巴黎黄金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圈。他是“法国艺术歌曲”这一体裁最精致、最优雅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小说家普鲁斯特的挚友。 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 Faur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法国音乐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既是圣-桑的学生,又是拉威尔等新一代作曲家的老师,长期担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他是连接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的桥梁,一生坚持音乐上的民族性与”法国优雅风格“。本期嘉宾女中音演唱家李颖老师用”纯净而朴素、浪漫而华丽、理性而狂热“来形容福雷的音乐。 亨利.迪帕克(Henri Duparc),一位流星式的作曲家,作品数量极少,但每一首都堪称精品。他创作的作品是法国艺术歌曲从浪漫主义向象征主义过渡的典范,深受同时代象征主义诗人(如波德莱尔)的影响,作品中忧郁、敏感、梦幻且不断变化的情绪氛围,完美地契合了象征主义诗歌中那种难以言喻的微妙情感。 1. 德彪西(Claude Debussy)和当时的象征主义诗人如马拉美、魏尔伦、波德莱尔,及印象派画家如莫奈,都有一个共同的革命性的艺术观念——要打破艺术形式的界限,让诗歌具有音乐性,让音乐具有绘画性去描绘光影变幻。要关注稍纵即逝的感觉、情绪和印象,尤其是那些朦胧、模糊、介于清醒与梦境之间的状态。这种艺术观念也体现在他的艺术歌曲的创作上。 【音乐】(按照出现顺序,点击链接聆听) 01 Paysage(风景),Reynaldo Hahn 02 Mandoline(曼陀林),Gabriel Fauré 03 L'invatation au Voyage(邀游),Henri Duparc 04 Beau Soir(美丽的夜),Debussy 05 Les Chemins de l'amour(爱的旅途) ,Poulenc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无边古典乐(关注获取更多线下演出、沙龙及交流信息) 内容联系:[email protected] 节目制作:洪滟滟

88分钟
99+
2周前

Vol.07“我们的根在林木之幽”——穆夏、新艺术运动与民族乐派

无边古典乐

【本期嘉宾】 周羽之,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哲学与音乐学双学士,深圳“聆芸音乐工作室”主理人,致力于音乐教学、人文通识教育及黑胶文化普及。 【内容介绍】 作为新艺术代表人物,捷克画家阿尔丰斯.穆夏的艺术世界,是由装饰性的花环、飞扬的长发、繁复华丽的植物图案、丰富的自然主义元素,及充满寓意的象征主义画面组成。他所处的年代,正是科学大发展导致的二次工业革命,城市化出现、全球殖民扩张,欧洲处于战前的”美好年代“,茨威格笔下“群星璀璨时”的“昨日世界“。 同时,也是欧洲各个民族意识觉醒,要求独立自主的年代。在这样的时代风潮下,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的汲取,也会回到他们自身的民族文化之中。 本期播客,我们结合当前深圳南山博物馆展出的《阿尔丰斯.穆夏——新艺术运动与1900巴黎世界博览会》,聊聊穆夏的生平、新艺术的特点、捷克民族乐派音乐家的作品,以及时代浪潮对艺术风格的巨大影响。 【时间轴】 02:46 穆夏的作品风格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07:09 穆夏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 15:49 什么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出现的时代背景 21:34 穆夏的“斯拉夫”民族主义情绪 27:34 捷克“民族乐派”三位作曲家及其作品: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纳切克 59:50 音乐风格与时代思潮的关系 【相关资料】 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ucha)1860-1939 ”穆夏(Mucha)念作Mour'ha, 发音时,请用力颤动小舌,他正在占据巴黎。“———1897年法国《弄臣周刊》对他的报道。 穆夏为名演员莎拉.伯恩哈特主演的戏剧创作的海报,第一幅即为其成名作《吉斯蒙达》 “我们的根在林木之幽,泉水之侧,苔藓之上。”作为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的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Art Nouveau)运动是席卷欧洲和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比如建筑、家居、绘画、文学、戏剧、音乐和舞蹈。 穆夏晚年返回捷克,创作出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斯拉夫史诗 Slav Epic》系列油画作品。 斯美塔那 (Bedřich Smetana) 1824-1884, 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Má vlast》为其代表作。他是第一位有意识地、系统性地在其音乐作品中运用捷克民间音乐元素并选取捷克民族题材的捷克作曲家。 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1841-1904 ,第一位获得世界声誉的捷克作曲家。他将大量波西米亚民间元素和古典主义的严谨格式、浪漫主义的丰富情感完美结合,创作出既有浓郁捷克风味,又被全世界听众理解和热爱的音乐。 雅纳切克(Leoš Janáček)1854-1928,常年采集故乡摩拉维亚的民歌,并观察民间语言和自然声响,其作品融入了大量的当地民俗音乐元素,并以现代作曲方式进行诠释。 深圳南山博物馆正在热展的《穆夏:新艺术运动与1900巴黎世界博览会》 【音乐】(按照出现顺序,点击链接聆听) 01 Smetana:Má vlast, No.2: Vltava(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 伏尔塔瓦河) 02 Dvořák:Slavonic Dances, Op.72,No.2 in E Minor(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作品72,第二首) 03 Smetana: Má vlast,No.1:Vysehrad(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一乐章 高堡) 04 Dvořák:Rusalka Song to moon(德沃夏克:水仙女,月亮颂) 05 Janáček:In the mist: I Andante(雅尼切克:在雾中,第一乐章)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无边古典乐(关注获取更多线下演出、沙龙及交流信息) 内容联系:[email protected] 节目制作:洪滟滟

69分钟
99+
1个月前

Vol.06 不止古典:玩极限运动的大提琴女孩

无边古典乐

【本期对话】 陈希,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本科毕业于Hartt School-University of Hartford, 研究生毕业于Longy School of Music of Bard College. 演出与教学之外,她有着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多姿多彩的业余爱好。 刘峻铄,中山大学文献学博士,广东省提琴学会理事。研究中西音乐与诗学文献,推广古典音乐及背后的人文精神。 【内容介绍】 她似乎非常轻松地从琴童成长为一位专业的大提琴演奏家,除了天赋与努力,还有爱探索的天性。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在她这里并没有受限,有着各种可能与突破。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古典音乐人"的朝气:他们的音乐,不止在舞台上流淌。 【时间轴】 00:30 介绍海外学习和回国工作的经历 07:15 大提琴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和喜爱的原因 18:05 在美国学习”铃木教学法“及参与”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El Sistema)”的感受 26:20 音乐之外的爱好:跳伞与滑翔伞 31:24 巴洛克音乐:风格、乐器的构造、演奏 54:48 向听众推荐的大提琴作品及专辑 60:27 探索音乐治疗领域 【相关资料】 亲切、阳光、爱探索的大提琴女孩陈希 El Sistema是委内瑞拉于1975年创立的一项国家级音乐教育与社会救助体系,旨在通过音乐训练帮助贫困儿童和青少年远离犯罪、毒品和暴力,培养职业音乐家。这个体系的重大意义在于将音乐从精英艺术转化为社会变革工具。著名指挥家杜达梅尔就是从这个体系里走出来的。 上图是陈希参与El Sistema波士顿分支活动的留影 维奥尔琴(Viola da Gamba)是一种欧洲弓弦乐器,兴盛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它的特点是琴格多品,琴背平整,琴肩倾斜,通常有六到七根琴弦。“da gamba”在意大利语中意为“在腿上”,表明它的演奏方式是夹在两腿之间。 如今”音乐治疗“的实验和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被运用到不同的医疗场景中,比如奥茨海默症、自闭症、注意力缺陷症等。图为陈希在美国剑桥奥茨海默康复中心,用音乐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陈希推荐的专辑】 《Reverie》 王健 / Göran Söllscher 《Soul of the Tango》 马友友 《Obrigado Brazil》马友友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Anner Bylsma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Phoebe Carrai 《CASA》坂本龙一/Morelenbaum2 【音乐】(按照出现顺序) 01 Silent Wood(Dvorak) (点击链接收听) 02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Op.19, III Andante (Sergei Rachmaninoff) 03 27 Pieces for Viola da Gamba,WKO 186-212:Prelude, WKO 205 04 Le Grand Tango(Piazzolla)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 无边古典乐(关注获取更多线下演出、沙龙及交流信息) 内容联系:[email protected] 节目制作:洪滟滟

76分钟
99+
3个月前

Vol.05 剧院经理:在艺术与商业之间

无边古典乐

【本期嘉宾】 Becky,资深古典音乐项目策划人,撰稿人,十几年剧场工作经验。现为深圳境山剧场经理。 【内容介绍】 剧院经理是音乐演出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角色,是连接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纽带。一位优秀的剧院经理就像是一个策展人(Curator),每一场音乐会,每一个音乐季,涉及到艺术家的邀请、曲目的选择、舞美设计、市场宣发与公共教育,这些都需要剧场经理用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去落地与执行。同时,剧院经理也会面临着艺术价值与商业数据之间的平衡与抉择。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一位资深的剧场经理,向听众展现从业者真实的生活与心路历程。她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多年从业的观察与心得,工作中的受挫与收获,以及她对中国古典音乐市场的思考和对听众的真诚建议。 【时间轴】 05:24 过去十多年中国古典音乐市场的变化 11:50 西方古典音乐市场的现状、困境、产业运作方式,“政治正确”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20:18 为什么年轻人不爱听传统的古典音乐 37:08 如何策划音乐季,发现与扶持音乐家 54:25 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挑战与难忘的经历,思考文化IP的打造与传播 71:06 对听众的建议:尝试多听,不要只听大牌明星,不要怀疑自己的耳朵 【相关资料】 深圳境山剧场位于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由日本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槙文彦设计,是国内最佳聆听室内乐的音乐厅之一。其自创的”境山古典音乐季“现已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独树一帜的室内乐演出品牌。 电影《塔尔》、美剧《丛林中的莫扎特》都有展现西方现代古典音乐产业的现状与从业者真实的生活场景。 美剧《芭蕾之星》里,展现了一位在艺术与票房之间横跳的剧院经理角色。但是她内心的信念是”为像你这样的疯子,创造一个工作的空间“。这也是很多剧院经理恪守的理念。 由Becky参与编辑的《橄榄古典古典音乐03:肖邦简史》,专业性与趣味性结合得非常好的一本音乐普及专著,也是波兰”肖邦之旅“的指南书。 【音乐】 开场音乐 Schubert :4 Impromptus Op.90 D.899:No.3 in G flat:Andante( 点击聆听) 结尾音乐:Franck:Franck: Prélude, Choral et Fugue, M. 21:Prelude: Moderato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无边古典乐(关注获得更多线下演出、沙龙信息) 联系:[email protected] 节目制作: 洪滟滟

91分钟
99+
4个月前

Vol.04 颓废派双鱼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 Ravel)

无边古典乐

【本期对话】 刘峻铄,中山大学文献学博士,广东省提琴学会理事。研究中西音乐与诗学文献,推广古典音乐及背后的人文精神。 汪吉 Sarah Wong,旅新青年钢琴家,全额奖学金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深圳。 【内容介绍】 今年是法国音乐家拉威尔(Maurice Ravel)诞辰150周年。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与管弦乐配器大师。他的创作,融合了古典主义的均衡优雅与浪漫主义的不羁想像。 有人形容拉威尔是“中世纪天主教徒般虔诚与魔鬼撒旦般不敬的结合体。”,斯文优雅的外表下,有着颓废与暗黑的一面。明亮与晦暗、天真与老练,美好与邪恶结合在一起。把他简单归类于“印象派”作曲家是不够准确的,他复杂很多,也深刻很多。 本期播客,我们和钢琴家Sarah聊聊拉威尔的作品风格,他与德彪西的“印象”对比,以及影响拉威尔创作的时代精神——19世纪末的颓废主义。艺术家探讨“记忆”、“循环”,发酵着世纪末的情绪——存在的危机和永恒道德的幻灭感。 【时间轴】 00:50 拉威尔的生平介绍 04:44拉威尔与德彪西在音乐创作和风格上的区别 13:07 钢琴家从自身经验阐述如何来演绎拉威尔与德彪西的作品 20:32 影响拉威尔的时代风潮:颓废主义 27:43 “法国印象”是什么,谁能代表法国音乐风格 34:00 拉威尔的“怪异”与“暗黑” 43:00 拉威尔在现代生活中的意象:风尚、电影、星座 50:51 别错过一场有拉威尔作品的室内乐演出 【相关资料】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摄于1910年 拉威尔的故居,可以一瞥拉威尔的小世界:收藏的精美摆件以及空间的秩序感 《达芙妮与克罗埃daphnis et chloe》是拉威尔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音乐。其斑斓的音响色彩,体现了他杰出的配器能力。上图为1912年上演的舞剧第一幕布景。 《夜之幽灵Gaspard de le Nuit》是拉威尔1908年创作的一组三首钢琴曲,总标题取自贝特朗(Aloysius Bertrand)创作于1842年的散文叙事诗。三个曲子分别为《水妖》(Ondine)、《绞刑台》(Le Gibet)、《斯卡博》(Scarbo)。该作品绚烂的演奏技巧,明暗相间的音响效果,象征主义的意境,被称为”史上最难的钢琴曲之一。“ 法国影片《波莱罗Boléro》2024年1月首映于鹿特丹电影节。该片以拉威尔创作波莱罗舞曲过程为主线,展示了拉威尔的人生经历、创作观念、以及他的爱情与亲情。 2025年4月13日(周日)晚,荣获ARD国际音乐比赛三重奏组金奖”耳朗“三重奏,将于深圳境山剧场演绎拉威尔名作《a小调钢琴三重奏》。该作品创作于一战爆发之前,作曲家以为自己完成这部作品后就有可能战死沙场,故视为自己的”遗作”。 【音乐】(按照出现顺序) 01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点击链接收听) 02 Reverie(冥想曲) 03 Jeux D'eaux(水之嬉戏) 04 Gaspard de la nuit:Scarbo(夜之幽灵:斯卡博) 05 Piano Concerto in G:2 Adagio Assai(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很慢的柔板) 【提到的相关音乐作品】 01 Bolero波莱罗舞曲 (点击链接收听) 02 Daphnis et Chloe达芙妮与克罗埃 03 le tombeau de couperin: Prelude (库普兰之墓:前奏曲) 04 Piano Trio in a minor, I:Moderer(a 小调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无边古典乐(关注获取更多线下演出、沙龙及交流信息) 内容联系:[email protected] 节目制作:洪滟滟

55分钟
99+
6个月前

Vol.03 Philip Glass(菲利普.格拉斯)的极简主义音乐

无边古典乐

【本期嘉宾】 刘峻铄,中山大学文献学博士,广东省提琴学会理事。研究中西音乐与诗学文献,推广古典音乐及背后的人文精神。 【内容介绍】 介绍二十世纪最勇于突破、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极简主义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Philip Glass (菲利普.格拉斯)。他是如何通过简单的音乐元素,构建出复杂且迷人的声音建筑;观察他的音乐是如何在重复中寻找变化,在确定性中邂逅偶然,深入浅出讲解极简主义音乐的核心理念。 同时也介绍了二十世纪先锋作曲家勋伯格、韦伯恩、约翰凯奇的音乐,探讨“什么是20世纪的声音”,现代数学、物理、人工智能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特别感谢】 深圳摩天轮画廊 此次讲座为摩天轮画廊杜蒙个展《跃上水泥花坛》展览闭幕活动的现场录音,经编辑制作而成。 【时间轴】 01:14 什么叫“玻璃味”的音乐? 03:04 20世纪音乐创作的变革与特点 18:01 格拉斯音乐模式分析 24:47 格拉斯的成长经历及他的老师布朗热( Nadia Juliette Boulanger) 34:24 以时间轴为顺序,介绍格拉斯的代表作,包括电影配乐、歌剧、管弦乐等 66:46 格拉斯的”信徒“们与电影配乐 【相关资料】 Philip Glass (菲利普.格拉斯),美国作曲家,极简主义音乐代表人物,1937年1月31日出生于美国巴尔的摩。 John Cage (约翰凯奇),二战后最重要的前卫作曲家。他受禅宗哲学的影响,使用”偶然操作Chance Operations”于音乐上,以《易经》卜卦方式完成了《变化的音乐 Music of Changes》。 序列主义(Serialism),也称序列音乐,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音乐创作手法。其特征是将音乐的一些参数(一个或几个高音、力度、时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排列组合,称为一种序列,这些编排序列或编排序列的变化形式在全曲中重复。代表人物有勋伯格(Schoenberg)、韦伯恩(Webern)、布列兹(Boulez)等。图为勋伯格的十二音矩阵(钢琴组曲,OP.25)。 数学家本华.曼德博( Benoit B. Mandelbrot)1975年将部分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体称为分形,创立了“分形理论((Fractal Theory)”概念。该理论的出现,使人们重新审视世界:世界是非线性的,分形无处不在。感悟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数学与艺术审美的统一。 Philip Glass的音乐作品手稿,分别为《MATA》和《Music in Contrary Motion) Philip Glass创作了诸多极有影响力的电影配乐,比如《楚门的世界》、《时时刻刻》、《三岛由纪夫:人间四幕》等,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好莱坞电影及美剧的配乐。《三岛由纪夫: 人间四幕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也是一部极为惊艳的传记片,交错呈现三岛的人生片段及其文学著作中的理想,格拉斯的配乐与这部电影相得益彰。 【音乐】(按照出现顺序) 01 Opening (点击链接聆听原曲) 02 Music of Changes III 03 Muisc in Similar Motion 04 Music in Contrary Motion 05 Metamorphosis 2 06 Einstein on the Beach 07 Variations for Piano Op 27 II 08 Moses und Aron (Act I Scene 1: The calling of Moses) 10 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Opening 11 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1937:Saint Sebastian 12 Etudes 06 (王羽佳钢琴版) 13 The Hours 14 My Brilliant Friend (Season I :Elena & Lila) 15 My Brilliant Friend ( Season II: Elena & Lila) 16 Oppenheimer:Quantum Mechanics 17(片尾)Satyagraha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无边古典乐 (关注获取更多线下演出、沙龙与交流信息) 内容联系:[email protected] 节目制作:洪滟滟

75分钟
99+
7个月前

Vol.02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响

无边古典乐

【本期对话】 管沧,中国著名吉他演奏家,毕业于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苏州交响乐团客席演奏家,常州大学表演艺术研究院项目制导师。他以其深邃的音乐洞察力,被评论界称为“演奏家中的哲思者“。 洪滟滟,”无边古典乐“创始人,探索古典音乐在现代社会演绎的可能性与多样性。 【内容介绍】 古典吉他,作为一个独奏乐器,兼有弦乐器的旋律性和键盘乐器的织体性,音色丰富多变,能触及到音乐的很多面向。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乐器,从古希腊的里拉琴,到文艺复兴时期展露头角的琉特琴、比维拉琴,以及巴洛克、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的吉他,音乐家们为这个乐器写下了诸多动人的作品。直至今日,吉他在现当代作品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与通俗音乐的结合,在现代生活中,依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期播客,不仅仅介绍古典吉他的前世今生、发展脉络,也探讨了古典音乐在当今的文化语境和文化消费习惯里的生存状况,以及关于大众音乐普及与教育等话题。 【时间轴】 03:56 ”台上那个人为什么不唱啊“——古典吉他的准确定义极其独特的魅力 13:34 古典吉他为什么小众但又现代 22:38 古典音乐在现代生活语境中遇到的困境 37:18 古典吉他在欧洲、美洲、亚洲的发展 44:16 要建立自己的音乐话语体系 48:49 关于音乐教育、音乐市场的一些思考 【相关资料】 卡拉瓦乔《弹琴者》。人物怀抱着的是文艺复兴时期风靡欧洲的独奏乐器琉特琴(Lute),它可以演奏旋律、和弦、各式的装饰音,以及复杂的复调作品。 "小提琴是我的情人,吉他是我的主人。“帕格尼尼对吉他情有独钟,认为吉他激发了很多他在小提琴上无法迸发的思绪与想像。这是他赠送给柏辽兹的吉他,上面是两人的签名。 "近代吉他之父”塔雷加( Francisco Tarrega-Eixea ,1852-1909)。他是近代吉他复兴的关键人物,为吉他谱写了诸多名曲,诺基亚手机的经典铃声即选自其《大华尔兹Gran Value》、本期播客开场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阿拉伯风格随想曲》等。 “吉他是乐团的微缩景观。”——古典吉他演奏大师赛戈维亚( Andrés Segovia,1893-1987),他把吉他带入音乐厅的舞台,让主流界的作曲家为吉他创作作品。 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洛尔迦(Federico Garcia Lorca,1898-1936)。他非常喜爱吉普赛人特有的民族音乐“深歌”,并出版了组诗《深歌集》,他与西班牙作曲家法雅(Manuel de Falla y Matheu,1876-1946)筹办“深歌艺术节”。 "新探戈之父“皮亚佐拉(图左一)为吉他谱写了诸多作品,如《探戈的历史》就是为吉他与长笛所著。他与阿根廷球星马拉多纳(图中)私交甚好。 日本《现代吉他》杂志,由日本吉他制作家河野贤创建于1967年,几十年来不断有新的吉他作品在上面发表。 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格拉纳达(Granada),是西班牙摩尔人在13世纪建立的王宫,具有极其鲜明的阿拉伯风格。《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闻名遐迩的吉他名曲,细细密密的音符从指尖流泻,如同这建筑,如此精美,如此繁复。 西班牙科尔多瓦(Córdoba)的大清真寺(Mezquita-Catedral de Córdoba),结合了阿拉伯建筑与基督教建筑的特点,是当地多种宗教与多元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片尾的吉他双重奏《Córdoba》,改编自西班牙作曲家伊萨克·阿尔贝尼兹的钢琴作品集《西班牙组曲(Op.232)》中的第四首。 【音乐】(按出现顺序) 01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演奏:David Russell(点击链接听原曲) 02 Capricho Catalan 演奏:管沧 03 Sonata Para Guirarra III 演奏:管沧 04:Córdoba (现场版) 演奏:管沧,高承禹 【互动方式】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无边古典乐“,获取更多线下演出、沙龙及交流信息。 内容联系:[email protected] 制作:洪滟滟 特别感谢: Neighbor House小酒馆,深圳首家”学术酒吧“

60分钟
99+
9个月前

Vol.01 柯蒂斯毕业的演奏家之“打工人生活”

无边古典乐

【本期对话】 濮小博,青年古典吉他演奏家, 柯蒂斯音乐学院及耶鲁音乐学院毕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音乐系讲师。 刘峻铄,中山大学文献学博士,研究中西音乐和诗学文献,推广古典音乐及其背后的人文精神。 【内容介绍】 作为第一位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古典吉他专业的中国学生,后又在耶鲁音乐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曼哈顿音乐学院博士候选人,濮小博在成为专业演奏家的道路上,可谓有着“梦幻开局。”年轻帅气的他,回国之初,怀着“推广古典吉他”的想法,参加了恋综《同一屋檐下》,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作为一名古典音乐演奏家,”在舞台上演奏“一直是他的生活的重心。然后,这并不是一个如大众想像中,只有鲜花与掌声的生活。 • 即将在深圳音乐厅上演的《键在弦上——古典吉他与钢琴二重奏音乐会》,有一个大学以来的梦想,要把法国作曲家Claude Bolling的《吉他与爵士钢琴协奏曲》带给中国观众。 • 做音乐会,出唱片赚钱吗?如果赔钱,为什么还要做? • 做大学老师时,有一个感慨“学音乐的不爱音乐,不学音乐的反而爱音乐。” • 职业演奏家的真实生活状态 【相关照片】 在舞台上,如何把握情绪与技术的平衡?”情感上来了,但是手不要太上来就好了。” 跨界尝试不一样的音乐,和耶鲁校友笛笛成立“Glintwine热红酒”乐队。 赔钱也要做的演出,圆大学以来的梦想。《键在弦上——古典吉他与钢琴二重奏音乐会》 克劳德·柏林(Claude Bolling)是享誉全球的爵士乐钢琴家、作曲家、编曲家和电影配乐大师,颇得艾灵顿公爵真传,他的作品合了巴洛克式的高雅乐风及现代的摇摆乐(swing)。 【其他】 音乐:《Por Una Caveza》《Introduction and Fandango》《Concerto For Classic Guitar and Jazz Piano:Hispanic Dance》《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曲——巴勒莫》 制作: 洪滟滟 更多内容请关注 公众号“无边古典乐” 内容联系:[email protected]

58分钟
99+
10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