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李颖,旅法女中音歌唱家,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并取得欧洲声乐专业最高文凭——“高级演唱家文凭”。旅法期间相继主演歌剧《卡门》、《女人心》、《克拉美》、《孩童与魔法》、《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曾荣获第87届勒奥保尔.柏朗国际声乐大赛金奖、第一届艾玛.卡尔维声乐比赛第一名。现为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振兴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特邀艺术家,全国中小型城市剧院联盟理事。
刘峻铄,中山大学文献学博士,广东省提琴学会理事。研究中西音乐与诗学文献,推广古典音乐及背后的人文精神。
【内容介绍】
法国艺术歌曲(法语“Mélodie”)是19世纪初期兴起,并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达到鼎盛的一种声乐体裁,以其精妙的诗歌选择、丰富的音乐色彩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它表了法国文化中精致、细腻、理性与控制之美,是通往法语诗歌和法国精神世界的一扇优雅之门。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旅法女中音李颖老师,和我们聊聊法国艺术歌曲重要的创作者与贡献者,比如哈恩、福雷、迪帕克、德彪西、普朗克等的作品与艺术风格,以及”美好年代”时期,法国艺术歌曲与象征主义诗人、现代主义文学家之间的交集。
同时两位嘉宾就音乐跨界其他艺术门类、如何欣赏声乐作品、声乐对乐器演奏的启发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时间轴】
01:04 身体、气息、情感与歌唱之间的关系
07:53 艺术歌曲特别适合在沙龙、美术馆里呈现
22:23 法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在于“精致的控制之美”
24:09 哈恩,法国艺术歌曲“沙龙传统”的集大成者,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34:13 福雷,坚韧不拔的音乐创作人生 ,”隐忍式的优雅“
46:00 挑战帕迪克的《邀游》
62:06 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在其声乐作品中的体现
70:56 深圳与巴黎:游走于跨文化之间
【相关资料】

雷纳尔多.哈恩(Reynaldo Hahn),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和沙龙名流。他出生于委内瑞拉,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并完全融入了巴黎黄金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圈。他是“法国艺术歌曲”这一体裁最精致、最优雅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小说家普鲁斯特的挚友。

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 Faur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法国音乐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既是圣-桑的学生,又是拉威尔等新一代作曲家的老师,长期担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他是连接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的桥梁,一生坚持音乐上的民族性与”法国优雅风格“。本期嘉宾女中音演唱家李颖老师用”纯净而朴素、浪漫而华丽、理性而狂热“来形容福雷的音乐。

亨利.迪帕克(Henri Duparc),一位流星式的作曲家,作品数量极少,但每一首都堪称精品。他创作的作品是法国艺术歌曲从浪漫主义向象征主义过渡的典范,深受同时代象征主义诗人(如波德莱尔)的影响,作品中忧郁、敏感、梦幻且不断变化的情绪氛围,完美地契合了象征主义诗歌中那种难以言喻的微妙情感。

- 德彪西(Claude Debussy)和当时的象征主义诗人如马拉美、魏尔伦、波德莱尔,及印象派画家如莫奈,都有一个共同的革命性的艺术观念——要打破艺术形式的界限,让诗歌具有音乐性,让音乐具有绘画性去描绘光影变幻。要关注稍纵即逝的感觉、情绪和印象,尤其是那些朦胧、模糊、介于清醒与梦境之间的状态。这种艺术观念也体现在他的艺术歌曲的创作上。
【音乐】(按照出现顺序,点击链接聆听)
02 Mandoline(曼陀林),Gabriel Fauré
03 L'invatation au Voyage(邀游),Henri Duparc
05 Les Chemins de l'amour(爱的旅途) ,Poulenc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无边古典乐(关注获取更多线下演出、沙龙及交流信息)
内容联系:[email protected]
节目制作:洪滟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