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拼图策略”理解市场,做从容的指数投资者

精分派

大家好,我是张翼轸。这是一起与东方财富《自由进度条》节目的串台,和大家聊聊我的投资思考。 节目里,我分享了自己如何阴差阳错地从一个电脑爱好者,因为读比尔·盖茨的传记而知道了巴菲特,最终踏入投资世界的经历。我们深入探讨了我的“中国资产拼图”理论——为什么说投资中国需要同时配置大盘A股、小微盘和港股这三块。我还分享了如何为这三块“拼图”挑选合适的基金工具,以及为什么在市场狂热时,我依然推崇那些“行业均衡”的基金经理。 此外,我还介绍了一些实用技巧,比如如何利用“比值”来分析市场风格,以及怎样找到那些更具“锐度”的行业ETF。最后,我特别推荐了一本对我影响深远但非常小众的专业书籍《预期收益》。希望这期内容能为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3. 带时间轴的 Shownotes 00:38 从比尔·盖茨到巴菲特:我的投资启蒙 * 我的投资兴趣始于一个“阴差阳错”的巧合:在比尔·盖茨的传记中第一次读到了他的好友巴菲特。 * 高中时用父亲的账户“价值投资”,每周靠报摊买来的证券报纸信息选股,开启了实战初体验。 02:40 从香港天价申购费说起:为何聚焦ETF投资? * 在香港读研时,高达5.5%的基金申购费“逼”我找到了ETF这条更省钱的指数投资路径。 * 当时买基金,申购费从1.5%(大陆)到5.5%(香港),“这个在我看来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一个水平”。 * 灵机一动发现,通过美股券商买ETF,即便算上单笔佣金也远比银行申购费划算,从此聚焦指数与ETF投资。 05:38 中国资产拼图:为何A股、港股、小微盘缺一不可? * 投资中国不能只看A股,必须将大盘A股、港股和小微盘A股这三块拼图组合起来,才能完整捕捉中国资产。 * A股和港股存在“跷跷板效应”,同时配置可以平滑波动;而小微盘则是A股特有的超额收益来源,源于庞大的散户对手盘。 * “超额收益你必然是有对手盘的”,小微盘量化基金在“收割韭菜”这件事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超额来源。 11:38 如何为“三块拼图”挑选不同的基金工具? * 挑选大盘A股基金时,要识别基金经理的超额是来自选股能力,还是仅仅踩中了成长或价值的风格因子。 * 选择小微盘量化基金时,警惕“伪装”的超额收益,要穿透持仓,看它是否过度下沉到风险更高的微盘股。 * 港股市场定价效率相对更高,优秀的主动基金难寻,通过指数基金进行配置是更稳妥的选择。 17:19 面对赛道狂热,为何要坚守“行业均衡”的基金? * 行业均衡的基金经理无法靠押注单一赛道获得成功,其超额收益更可能源于跨行业的真实选股能力,而非运气。 * 追逐风口就像塔勒布笔下的“随机致富的傻瓜”,很难判断基金经理的成功是来自深刻洞察还是纯粹好运。 * 持有这类基金更省心,可以穿越牛熊,无需自己判断风格切换,持有体验更好。 22:32 “轮动三棱镜”:如何用“比值”看透市场风格? * 我自创的“轮动三棱镜”图表,核心是引入“比值”概念,即用一个指数除以另一个基准指数。 * 比值曲线能剔除市场整体的Beta(贝塔),更纯粹地展示某个风格或行业的Alpha(阿尔法)强弱,且趋势持续性强,假信号少。 26:34 中证500:最稳的贝塔与独特的阿尔法来源 * 中证500指数因市值风格相对中性,不像沪深300或中证1000那样极致,是A股里相对最稳的“贝塔”代表。 * 其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收益(阿尔法)来源于“割韭菜”,难度介于沪深300(最难)和中证1000(最易)之间,是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之选。 29:59 指增基金的“克制”:有所不为的长期主义 * 一些指数增强基金经理克制自己,不为短期排名而过度下沉到小微盘,这种“有所不为”是一种宝贵的长期主义。 * 过度下沉虽然短期超额显著,但“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一旦风格突变,会对不明就里的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 * 选择风格不漂移的基金,其超额收益更“货真价实”,也更能体现基金经理真实的选股能力。 34:27 技巧分享:如何找到更“锐利”的行业ETF? * 技巧一:关注二级细分行业,如半导体设备之于整个半导体,锐度更高。 * 技巧二:聚焦科创板和创业板,这些板块20%的涨跌幅限制带来了天然的高弹性。 * 技巧三:选择成分股更少、更集中的ETF,一旦踩中风口,爆发力更强。 38:47 红利投资进阶:不止看股息,更要懂配置 * 投资红利基金,首要原则是均衡配置,A股红利和港股红利都不能少,以应对不同市场的阶段性表现。 * 在具体选择上,可以分散配置多种策略,如传统红利、低波红利、质量红利,甚至主动量化红利基金。 * 对于追求现金流的投资者,基金的分红频率(如月月分红)是重要考量因素;同时,低费率是红利投资的必然要求。 43:09 最大误区:把ETF当成不需要研究的“简单股票” * 许多投资者最大的误区是“股票炒不好,改炒ETF算了”,但本质上仍延续了不愿花时间研究的“代码投机”思维。 * 买ETF和买股票一样,必须了解其背后跟踪的指数、编制逻辑和持仓,否则只是换了个工具,依然赚不到钱。 45:06 投资必读:一本颠覆认知的“小众神作” * 特别推荐《预期收益》这本书,它像一本金融市场赚钱方法的“文献索引”,系统性地展现了专业投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 它打破了对巴菲特投资的片面理解,揭示了专业投资世界远比“长期持有”复杂,涵盖了从价值到量化等多种策略。 * 对于想成为专业投资者的朋友,这本书能帮你建立一个宏大的投资框架,即使只是翻阅各章节,也会受益匪匪。

49分钟
99+
2天前

从理解疾病到药物发现,科技巨头们押注的「虚拟细胞」究竟是什么?| 深科技系列 S9E37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这期是与 Yaxian 一起探索最新最前沿科技的「深科技」系列 过去一年,「 虚拟细胞」(Virtual Cell)成为了生命科学和 AI 交汇处最热门的词汇。全世界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巨头都纷纷押注,共同推动着一场「虚拟细胞革命」。 DeepMind CEO 诺奖得主 Demis Hassabis 在多次采访中说「虚拟细胞」将是 deepmind 重要的研究方向,他将致力于构建能够模拟整个细胞的AI系统。马克·扎克伯格与妻子普莉希拉·陈共同发起的科研机构 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CZI) 也是在今年高调宣布,他们将要在 未来十年在虚拟细胞上投入数亿美元,开发开放数据集与计算工具。就在上个月,NVIDIA 宣布了与 CZI 的合作,通过提供 AI 基础设施,共同推动虚拟细胞的开发和应用。 我们今天的节目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万乘基因创始人施威扬老师。一起来聊一聊究竟什么是「 虚拟细胞」?我们要如何将细胞数字化? 以及虚拟细胞将如何改变疾病治疗、药物研发,甚至我们理解生命的方式? 本期人物 Yaxian,「科技早知道」主播 施威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万乘基因创始人 主要话题 [00:35] 从 DeepMind、CZI 到 NVIDIA,为什么科技巨头纷纷押注「虚拟细胞」? [02:29] 什么是虚拟细胞?它是一个试图模拟真实细胞行为的超级大模型 [06:46] 生物学曾被视为「天书」,AI 如何解构这种极度复杂的高维系统? [09:24] 从「90%实验+10%计算」到「10%实验+90%计算」,AI 带来生物学研究的范式转移 [15:57] 科技大厂追求通用基座模型,药企更务实于垂直专有模型,谁能跑赢? [18:17] 虚拟细胞进化史:从 「规则模型」到「数据驱动」 [29:47]|如何构建虚拟细胞?统一表征 → 多组学数据 → 模型 → 实验验证(lab-in-the-loop) [36:53] 模型幻觉与黑箱:生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46:32] 虚拟细胞的应用:药物发现、合成生物学、细胞与基因治疗(CGT) [53:27] 数据量的匮乏与维度的缺失——为什么我们需要千万级的多组学数据? [01:09:12] 「图谱计划」的争议:为什么大规模测序是 AI 时代的必要基础设施? 北美增长大师班(硅谷站) 我们的老朋友「出海同学会」为关注出海的小伙伴们开发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课程—— 北美增长大师班(硅谷站),第一次把这么多重磅北美增长专家聚在一起:像陈唱、张蓓老师都是大家比较熟的操盘过很多明星项目像gamma、heygen、tanka这些的,Hila Qu、Ron他们都是第一次出来给AI圈讲课。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小红书页面查看更多信息,也欢迎点击链接直接报名 [Untitled] 幕后制作 监制:Yaxian 后期:迪卡 运营:George 设计:饭团 商业合作 声动活泼商业化小队,点击链接直达声动商务会客厅(https://sourl.cn/9h28kj ),也可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 加入声动活泼 声动活泼目前开放商务合作实习生、社群运营实习生和 BD 经理等职位,详情点击招聘入口详情点击招聘入口 关于声动活泼 「用声音碰撞世界」,声动活泼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声东击西、吃喝玩乐了不起、反潮流俱乐部、泡腾 VC、商业WHY酱、跳进兔子洞 、不止金钱 欢迎在即刻、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即可找到我们。 期待你给我们写邮件,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声小音] 欢迎扫码添加声小音,在节目之外和我们保持联系。 Special Guest: 施威扬.

73分钟
1k+
2天前

#369 AI 将会演化成一种有智慧的生命吗,一名人工智能科学家的见解

声东击西

AI 有可能是一种类人的生物吗?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把这个看似科幻的问题,拆开、放大,再一层层往下追问。 当我们从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一路谈到模型的训练方式,会发现 AI 的变化速度、迭代方式,乃至判断力与偏好,都和「生命体」的许多特征惊人地相似:它会在环境压力下被「选择」,会在无数微小的演变中不断进化,甚至开始展现出自己的一套品味和判断逻辑。 如果 AI 的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命形态,那它的生态位是什么?会如何影响人类?而我们又该如何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存方式? 欢迎收听本期声东击西,一起走进一个比科幻更贴近现实的未来边界。 本期人物 宋睿华,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主要话题 [03:14] 从「脸盲」到类生命体,AI 的跳跃如何实现 [15:31] 或许从某些角度出发,AI 也是一种生物? [30:00] AI 在何处「生活」?又如何影响到人类 [52:07] 不要像对待 AI 一样对待自己和他人 [01:04:27] 孩子们需要再加一门 AI 通识课吗 延伸阅读 AI 生成的符合它审美风格的图片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节目中提到的播客 给声东击西投稿 当下,AI 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在用 AI 筛简历、做面试,求职者也在用 AI 润色简历、模拟回答……AI 智斗 AI 的场景正在上演。 无论你是招人的 HR,还是正在找工作的应聘者,又或是相关 AI 技术的开发者,如果你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或者有相关的经历想要分享或吐槽,都欢迎你给我们投稿!投稿方式在节目的 shownotes 和评论区中可以找到,期待你的来信! 你的声音可能出现在未来的节目当中,我们非常期待你的分享! 投稿入口 你也可以直接通过邮箱直接联系节目组:[email protected] 「Knock Knock 世界|秋季敲门版」上线啦! [头图] 新学期伊始,我们特别推出了「Knock Knock 世界|秋季敲门版」,每期 10 分钟,和青少年一起解读一个全球新鲜事,话题涉及社会、科技、商业、文化。 * 更新时间:整个秋季学期,从 9 月 1 日开始到 1 月 30 日 * 期数:60 期 * 售价:179 元 前三期依然可以免费收听,其中包括我们在线下选题会和少年听友们一起制作的两期正式节目。点击收听: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899a9e12540fdafbd245d41 已经购买了「Knock Knock 世界」的朋友们无需重复购买,秋季敲门版里的节目是全年节目的一小部分。不过,也欢迎把秋季敲门版分享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我们也为每一位帮助我们成功邀请的老听友准备了一份专属礼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收听。 加入我们 声动活泼目前开放【商业发展经理、节目监制,以及内容实习生(可远程)、早咖啡实习生、商业实习生和运营实习生】岗位,详情点击招聘入口:[加入声动活泼(在招职位速览)](加入声动活泼(在招职位速览)),点击相应链接即可查看岗位详情及投递指南。 [招聘] 幕后制作 监制:可宣 后期:赛德 运营:George 设计:饭团 商务合作 声动活泼商业化小队,点击链接可直达商务会客厅(商务会客厅链接:https://sourl.cn/QDhnEc ),也可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 关于声动活泼 「用声音碰撞世界」,声动活泼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不止金钱(2024 全新发布)、跳进兔子洞第三季(2024 全新发布)、声东击西、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 VC、商业WHY酱 欢迎在即刻、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即可找到我们。 也欢迎你写邮件和我们联系,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获取更多和声动活泼有关的讯息,你也可以扫码添加声小音,在节目之外和我们保持联系! [声小音] Special Guest: 宋睿华.

71分钟
3k+
2天前

#326.Linus Torvalds 深度对谈:Linux 演进、AI 冲击与他的吉他踏板爱好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播客克隆自一场重要的科技峰会,Verizon 开源负责人 Dirk Hohndel 与 Linux 和 Git 的创造者 Linus Torvalds 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他们回顾了 Linux 内核近十年来的非凡演进,从 Linus 强调维护是核心工作,到他如何从过去的“说不”转变为有时鼓励新想法的“说好”,例如引入 Rust 语言的争议与价值。对话还深入探讨了硬件领域从 CPU 到 AI 加速器的重心转移,以及 AI 技术对 Linux 内核开发流程、代码质量乃至整个软件开发行业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Linus 以其一贯的坦率,分享了 AI 生成代码的利弊,并预测 AI 不会取代程序员,而是会像编译器一样提升效率。更令人惊喜的是,他首次揭秘了自己如何通过制作吉他效果器来放松身心,将复杂的工作与简单的爱好形成鲜明对比。本期节目将带您领略 Linus Torvalds 这位科技巨匠对技术前沿的深刻洞察,以及他作为一位普通人的独特一面,充满智慧与幽默。 翻译克隆自:Keynote: Linus Torvalds, Creator of Linux & Git, in Conversation with Dirk Hohndel 👨‍⚕️ 本期嘉宾 Linus Torvalds, Linux 和 Git 的创造者。 Dirk Hohndel, Verizon 开源负责人。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Linus 的角色与 Linux 的演进 01:06 嘉宾介绍:Dirk Hohndel 与 Linus Torvalds 01:32 Linus 谈公开演讲与维护者身份 02:33 Linus 的核心工作:维护者而非程序员 03:11 Linux 的永恒使命:维护与持续支持 04:44 Linus 的转变:从“说不”到“说好” 05:54 Rust 语言的引入:价值与争议 07:23 大型项目中的冲突与和谐 Linux 内核现状与硬件趋势 08:13 Linux 6.18 RC4:无聊即是稳定 09:07 硬件重心转移:从 CPU 到 AI 加速器 10:39 Linux 在 AI 硬件生态中的角色 AI 对软件开发的影响 11:51 AI 在内核开发中的应用与挑战 14:08 AI 生成代码:“氛围编码”的利弊 16:48 AI 不会取代程序员,而是提高效率 Linus 的个人生活与爱好 18:39 Linus 的爱好:制作吉他踏板 19:22 爱好对于高压工作的意义 21:29 Linus 的日常与沟通方式 22:37 结束语:Linus 的“言不由衷” 🌟 精彩内容 💡 Linus 的核心工作:维护而非创造 Linus 强调自己近二十年已不再是程序员,而是 Linux 内核和 Git 的技术主管和维护者,真正的代码工作由社区完成。 “真正的活儿都不是我干的。过去快二十年里,我已经不是个程序员了,我是系统的技术主管和维护者。” 🛠️ Linux 的永恒维护与发展 Linus 认为,一个真正的项目,其核心工作在于维护和持续支持,尤其是在新硬件不断涌现的背景下,Linux 永远不会有“完工”的一天。 “所有真正的项目,真正的工作都在于维护和持续支持,特别是内核。” 🚀 从“说不”到“说好”的转变 Linus 坦言,过去他常扮演“说不”的角色,拒绝激进的新想法;但近年来,为了打破思维定势,吸引新人,他有时会主动鼓励尝试新事物,例如引入 Rust 语言。 “最近几年,我感觉有时候我的工作变成了说‘行’……我就是那个拍板说‘好,我们做’的人。” 💻 AI:效率工具而非取代者 Linus 认为 AI 生成代码虽然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垃圾提交),但它更像编译器一样,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不会取代真正的程序员,反而可能开辟新领域,需要更多软件工程师。 “我觉得 A I 最终也会如此,它只是个让你不必处理所有细枝末节的工具,但不会让真正的程序员消失一样。” ❤️ Linus 的独特爱好与生活哲学 Linus 首次分享他制作吉他效果器踏板的爱好,即使他毫无音乐天赋。他鼓励大家寻找一个即使失败也充满乐趣的爱好,以此来缓解高压工作带来的焦虑。 “如果你有一份高风险、压力大的工作,觉得需要做点别的事来放松,你应该找个不仅预期会失败、而且失败本身就很有趣的爱好。”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3分钟
99+
2天前

叶倩文的歌,为何成了贾樟柯的 “影像旁白”?

亲爱的音乐

🎙️ 节目导语 他是记录时代变迁的影像诗人,她是唱响江湖情义的乐坛传奇。当贾樟柯的镜头对准山西汾阳的街巷、成都工厂的废墟、墨尔本的移民公寓,叶倩文的粤语金曲总能恰时响起,成为跨越二十六年中国社会巨变的 “声波温度计”。 这不是偶然的电影音乐选择,而是一场持续二十余年的知音之约 —— 从 1998 年《小武》的初遇,到 2024 年《风流一代》的重逢,5 部电影、4 首金曲,串联起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与情感变迁。本期播客,我们拆解这场影乐碰撞的奇妙化学反应: 🌟 节目亮点 ✅ 溯源「录像厅记忆」:揭秘贾樟柯为何称叶倩文 “神一样的存在”,港片与粤语金曲如何塑造他的 “江湖想象”; ✅ 解析「声景密码」:细品《浅醉一生》四度登场的叙事魔力,《珍重》三次媒介变奏(CD→iPad→黑胶)背后的情感疏离,《潇洒走一回》从千禧狂欢到流量时代的反讽; ✅ 打捞「时代情义」:在歌声与影像的交织中,感受计划经济到消费社会里,那些逐渐稀缺的 “有情有义”; ✅ 解锁「创作秘辛」:听贾樟柯说 “剪辑卡壳时,放一首她的歌就通了” 的幕后故事,看歌曲如何成为电影的 “情感注脚”。 🎬 影乐地图 《小武》的迷茫青春里,《浅醉一生》是录像厅里的身份遥望; 《二十四城记》的工厂废墟上,《浅醉一生》歌声是下岗女工的集体挽歌; 《山河故人》的跨时空离别中,《珍重》是母子隔海相望的牵挂; 《江湖儿女》的情义江湖内,《潇洒走一回》和《选择》两首金曲构成时代更迭的叙事闭环; 《风流一代》的流量浪潮下,《潇洒走一回》成了中年群体的精神回响。 🎧 适合谁听 ▪️ 贾樟柯电影迷 & 叶倩文金曲粉 ▪️ 钟情 90 年代港风与时代记忆的怀旧者 ▪️ 想读懂 “音乐如何成为电影灵魂” 的文艺爱好者 当 “他方天气渐凉” 遇上汾阳的风,当 “潇洒走一回” 撞上时代的列车,这场跨越媒介的对话,藏着最动人的中国式情感。戴上耳机,我们一起在歌声中,重走贾樟柯的影像江湖。

42分钟
99+
2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