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hi大家好,本期是【屠龙大实话】系列第36期,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关于年轻人的职场类型与上升路径。 本期节目是小宇宙职场季IP「大人学前班」系列企划。 这是小宇宙编辑部专为初入职场的你准备的一组适应课,我们一起补习职场技能。完成心理预演,慢慢走入那个叫社会的地方。 本季企划由富国基金赞助播出。投资有方,心里不慌。听有富同享,与财富同行。欢迎大家关注富国基金的播客【有富同享】 我们聊了很多新人进入职场最容易踩的坑,也分享了我在科研院所、企业、合资公司等不同场域的亲身经历: 为什么说“职场不是一个场”?不同的企业、科研院所、民营企业、家族企业都有各自的生存逻辑; 最危险的人往往是“位置远高于能力”的人——职场新人如何判断身边谁是伙伴,谁可能是潜在风险? 在大公司,90%的活做到60分就行,关键是抓住那10%的命门。摸鱼没问题,但千万别摸到鳄鱼; P型、PM型、M型三类领导路径:专家型、业务落地型、统筹型——你未来想成为哪种类型? 职场打工人是选择躺平、精致生活、还是全力拼搏?不同选择背后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职场人际关系:如果你从小人缘好,性格也很好,进公司却总被领导折磨,多半是遇上了“没有前途的变态”,应该果断走人; 借由这期播客,我们想告诉大家:职场不是一个统一的“场”,不同场域有不同规则,不能把别人的经验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 年轻人要学会看清场域、看清人,明确自己未来的职场路径。 不要被琐碎困住,不要半吊子钻研到抑郁,想清楚自己最终要通关成什么样的人,再倒推当下该怎么做。 感谢各位的收听和支持,希望这些分享能帮大家在职场里少踩一些坑、少走一些弯路。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搜索“大人学前班”收听本次企划的更多内容。再次感谢富国基金赞助播出,欢迎大家关注富国基金的播客【有富同享】。 【本期时间轴:】 01:29 为什么“职场”这个词本身有误区?职场不是一个统一的场 03:23 如何判断职场里的伙伴与敌人?——最危险的人是“位置远高于能力”的人 05:14 职场新人保命符:当自己的HR,识别高危险人群 07:17 企二代上位的真正原因:为什么家族企业更信自己人? 10:41 皇太子伴读的命运:企二代身边人的风险 11:31 能力远高于位置的人,往往才是未来的可靠伙伴 13:42 职场摸鱼也要讲策略:千万别摸到鳄鱼 15:37 职场新人头三个月要搞清楚的三件事: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人、最危险的人 16:39 科研圈的合作逻辑:为什么找对合作方比闭门苦干更重要? 19:03 学术里的“屎上雕花”与“匠人精神” 22:48 学术圈与匠人精神:创新才是关键 24:47 什么是“职业开店”?工资差不多,靠情怀和感情取胜 28:58 上半场总结:科研避免过度垂直、在大企业一定要会看人,梳理最重要的人和最重要的事 30:33 下半场开始:不同场域下的不同角色定位 32:18 P型、PM型、M型三类领导的差别与选择 36:06 PM型领导是什么?懂业务又会统筹的领导模式 38:03 从科研到工业化:从0到1与从1到100的不同挑战 42:14 Demo成功 ≠ 工业化成功:一次展示的有趣故事 45:16 为什么说H型人才重要:懂生产又懂销售,更容易成为大领导 48:03 职场新人如何判断自己更适合哪种上升路径? 50:35 为什么过去外企和体制内养出了很多小说家? 52:30 全心全意 vs半心半意:半门心思钻研的人最容易抑郁 54:19 如何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 56:52 为什么不建议让大家看甄嬛传,当做职场范本呢? 背景音乐:Hero-Family Of The Year 欢迎大家关注主播账号: 微博:@屠龙的胭脂井 @思维螺旋 @百科成长课 @屠龙星球(就是主播鸡仔) 小红书:@屠龙的胭脂井 @屠龙的口袋 @屠龙职场进化论 @屠龙两性脑科学 公众号:屠龙手段 百科成长课 其他【屠龙大实话】发布平台 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FM | 苹果Podcast,全网同名。
hi hi大家好,本期是【屠龙大实话】系列第37期,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让无数女生醍醐灌顶的话题——高富帅大剥皮:为什么那么多女生会被“高富帅”的光环骗得团团转? 这期话题来源于我在微博看到的很多帖子:很多女生在择偶时,把“高”“学历高”“收入高”的男生自动加光环,结果一头扎进恋爱脑。 然而大多数女生的“恋爱脑”,其实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光环幻觉。 这期节目里,我用我亲身经历给大家讲了很多个“光环男”的真相: 从“博士师弟们谁都不愿打扫客厅,看穿‘精英男’的懒惰与算计” 到“美国教授高富帅如何把爱情当成政治正确的筹码” 再到“精英男性中99%是压不住本我的‘妖’,只有1%能修炼成‘仙’”。 这期播客我们聊了: 为什么女生容易误把“光环”当“真爱”? 高富帅的三大陷阱:懒惰、权力欲、情感低浓度; 为什么说婚姻、合伙、合作的核心是“愿意多干一点的人最幸福”? 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真正有“修为”的人? 精英男里的“1%仙、99%妖”——他们为什么聪明却不自觉? 去光环、看人品:女生如何建立“择偶门槛制度”,防止被情绪绑架? 借由这期播客,我们想告诉大家:别被“学历”“收入”“外貌”这些噪音蒙蔽了眼睛。 爱情不是“谁条件好”,而是“谁愿意为你多干一点”;幸福不是“被选择”,而是“选择”;要学会分辨信号与噪音,别再把“假鸟”当“真飞机”。 如果你也困惑于“为什么总遇人不淑”,希望这期节目或许能帮你“去光环”,看清真相。 感谢各位的收听和支持,如果你有更想听屠龙讲的内容,欢迎在评论区或私信留言给我们~ 【本期时间轴:】 00:13 三高”:学历、身高、收入都不该是恋爱脑滤镜——为什么高富帅在我眼里没光环? 03:03 没有收入焦虑,也就不会迷恋高收入的男人 04:52 为什么我们要“去光环化”:幸福是稀疏信号 07:14 婚姻和事业都一样:稀缺的是愿意为对方多干点的人 10:13 恋爱像雷达:要能分清“信号”和“噪音” 13:47 如何提高“情感信噪比”:别把假鸟当真飞机 15:34 男生的‘博弈逻辑’:只要我不动,活就不是我的 18:47 男生宿舍的真相:不是不干活,是怕吃亏 21:49 从农忙斗争到职场博弈:女性为什么总被‘顾全大局’拖后腿? 24:51 为什么科研像竞技体育?一退一步,就被甩出赛道 28:06 为什么女科学家生孩子就可能被科研赛道淘汰? 31:16 男性思维 vs 女性思维:斗争和生产力的排序差异 34:22 斗争优先还是生产优先?职场与历史相同 37:33 为什么精英男常常懒、先当老大、少重感情? 39:58 高富帅故事:光环效应如何让人着迷 42:26 从演讲到午餐:学术男神带来的光环效应 45:30 光环下的人格问题:好脑力并不等于好人品 49:32 年轻时的懵懂:没看透高富帅的操作套路 52:17 什么时候该划清界限?学会看穿被利用的友情 55:25 为什么黑人女教授成为择偶的最佳选择? 57:51 高富帅的伪君子一面:感情表现与现实选择割裂 01:00:50 99%的高富帅都是妖,只有1%是真正的仙 01:04:29 99%的高富帅都是妖:一会儿露狐狸尾巴,一会儿又装好人 01:07:26 高富帅光环会掩盖人品问题,女生容易上当 01:09:37 不要只看短期收益,择偶要看长期稳定和价值 01:12:25 爱情要有血性,不然对你付出的人毫无意义 01:17:06 川渝老话:好丈夫娶悍妇,懒汉娶贤妻 01:20:11 不逃避寒冬,才会珍惜春天的温暖 背景音乐:Hero-Family Of The Year 欢迎大家关注主播账号: 微博:@屠龙的胭脂井 @思维螺旋 @百科成长课 @屠龙星球(就是主播鸡仔) 小红书:@屠龙的胭脂井 @屠龙的口袋 @屠龙职场进化论 @屠龙两性脑科学 公众号:屠龙手段 百科成长课 其他【屠龙大实话】发布平台 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FM | 苹果Podcast,全网同名。
Carhartt已经成为嘻哈歌手的标配和街头潮流的经典单品,但似乎无人问津它如此经典的背后是什么。夹克的缝线里藏着底特律的钢铁轰鸣,柏林墙的涂鸦碎片和元宇宙的数据流,你将重新理解工装这两个字的概念——这个现在看来的时装,过去工人的制服,你会理解Carhartt的“We make gear, you make history”不仅是标语,更是每个穿着者书写的生存宣言。请听本期播客,了解Carhartt背后的精神与新生。 00:11 工装的诞生和背后意义 05:43 许多现代时装的灵感来自于制服 12:25 立身于实用主义的Carhartt 14:11 Carhartt经典单品 15:53 设计方式和服装特征 16:56 时代变迁下的工装变化 20:25 蓝领精神的民主化 21:54 意外却不意外的嘻哈“战袍” 24:07 Carhartt和嘻哈之间的强关联 30:11 回顾Carhartt的再生之旅 33:59 工装的价值在于工作与磨损 35:54 WIP - Carhartt的自我士绅化 41:10 欧美街牌的区别 45:12 衣服背后的意义 制服与时装演变 Carhartt早期广告 穿Carhartt的说唱歌手们 |本集配乐| Dr. Dre - Still D.R.E. ft. Snoop Dogg Kendrick Lamar - Not Like Us Eminem - Lose Yourself 2Pac - Life Goes On |延伸阅读| How Carhartt WIP became a subcultural phenomenon 20 Ways Hip-Hop Style Was Different 20 Years Ago How Carhartt Became a Hip Hop Phenomenon Carhartt, Hip-Hop & Why Fashion Will Always Be Obsessed With Workwear History of the Chore Coat - Outerwear That's Put to Task
最近,“生活方式”成了品牌圈和营销圈里的高频词。越来越多的品牌不满足于只卖产品,而是试图去描绘一种“生活的样子”:他们办展览、开咖啡店、出杂志、做联名,甚至搭建完整的内容和空间体系,努力把自己从单一的功能满足,延展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提案。那么,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品牌”?它需要有清晰的价值主张,可以被实践的行为和场景,有共识的社群,以及能不断延展的叙事与触点。本期节目我们会从MUJI这样的“天生生活方式品牌”谈起,从最常见的做法,到奢侈品牌的纵向拓展、再到同一群人的横向渗透。再看看一些不务正业的破圈路径,讨论品牌如何超越产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听本期节目。 欢迎各位听友踊跃留言,我们将从这一期的节目留言中,选出10位幸运听友,送出无印良品纪念二十周年限量书籍《無印·有声》以及惊喜礼物。 00:24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做生活方式 06:34 如何定义“生活方式品牌”? 08:36 天生就是“生活方式”品牌 - MUJI 21:54 MUJI在中国 27:51 MUJI的“吃力不讨好”- 书籍和APP 33:55 从品牌到生活方式的最常见的做法 36:33 奢侈品牌的生活方式系统: 纵向的人群拓展 45:00 速度与激情的横向拓展: 保时捷&法拉利 51:47 米其林: 不务正业让人和车都动起来 55:48 Red Bull: 自建内容王国 60:44 麦当劳: 不止卖汉堡的快乐 MUJI的经典良品 MUJI多样化的生活提案 营造感觉良好生活的MUJI 一些打造生活方式的品牌 Porsche Design Tower 法拉利打造速度与激情的生活方式 长期内容输出者- 红牛 从轮胎到美食指南 - 米其林 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分销商 - 麦当劳 |延伸阅读| 原研哉 - 《Designing Design》 《无印良品生活研究所》 《無印·有声》 Music by Gil Kita - Praia do Leblon
Acne Studios 不是快时尚,也不是传统奢侈品。它时髦,大众熟知,却始终保持距离感。要真正理解 Acne Studios,或许得先放下“时尚品牌”的标签。在本期节目里,我们会回到它的起点——那个名为 ACNE 的跨界创意团体。去看它如何从一条被随意赠送的牛仔裤开始,把设计与创意慢慢织进品牌的风骨里。我们也会聊聊那个意外爆红的“小方脸”和标志性的 Acne Pink,为什么它们能在文化语境里留下印记。更重要的,是去理解 Acne Studios 怎样在先锋与实验之间找到一种自洽的节奏,并让这种态度逐渐成为斯德哥尔摩,甚至整个北欧文化气质的一部分。 01:01 Acne Studios的独特定位 03:24 源于集体对文化共创的共鸣 06:54 100条牛仔裤开启的时尚之路 12:25 跨界、实验的表达 - Acne Paper 17:53 Acne Studios 为什么可以引领潮流? 24:20 意外走红的“小方脸” 29:53 瑞典的也是世界的 35:30 走红后,“快”节奏的拓展 41:45 把店铺与联名作为品牌表达的一部分 创意总监 Jonny Johansson Acne Paper Acne Studios的牛仔变迁 Face Motif - 小方脸 Acne Pink 斯德哥尔摩旗舰店 Acne Studios 东京南青山旗舰店 公司总部大楼的图书馆 一直在线的 Acne 表达- 联名 |延伸阅读| Acne Studio's Jonny Johansson: the designer who started millennial pink? The history of Acne Studio and Jonny Johansson ‘You Need to Sacrifice a Lot to Be Good’: Acne Studios’s Jonny Johansson on the Power of Control Music by Honey G - More than Words - Instrumental version
/本期嘉宾/ 咏梅:《出走的决心》、《地久天长》女主演,曾获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尹丽川:《出走的决心》导演、编剧,也是诗人 阿美:《出走的决心》、《地久天长》、《山楂树之恋》等编剧 张越:女性先锋节目《半边天》、优酷人文女性对话节目《她的房间》主持人 四年前,56 岁的苏敏毅然驾驶着自己攒钱买下的车,踏上了驶离压抑和痛苦、追求自由和自我的旅程。不久前,苏敏在支付男方 16 万元之后,终于成功达成离婚协议,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在过去的四年中,现实生活里的苏敏通过网络,不断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自己果敢的出走激励女性勇敢活出自我。与此同时,一个创作团队也关注到了她的故事,着手改编一个源自苏敏、又不仅仅局限于苏敏的电影《出走的决心》。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电影的导演尹丽川、编剧阿美,和主演咏梅,一起聊聊银幕内外的女性力量。 这部电影的起心动念源自于几位主创的一拍即合:苏敏的故事“非常有劲儿”。为了诠释好苏敏出走背后的行动力和力量,并能反映更多人的生活,编剧在苏敏的原型基础上,融入了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的反思,重新塑造出了李红和李红的家庭。这也是为什么苏敏说这部电影“超真实、超还原”,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也都能在电影里找到一种熟悉感。从 100 多年前的娜拉,到 20 年前的刘小样,再到今天的苏敏和李红们,她们的境遇和选择各有不同,但追求自我的决心始终如一。《出走的决心》中所展现的困境是共通的,情感是共通的,希望看过电影后的我们所获得的力量也能是共通的。李红不仅仅是苏敏,也可以是你,是我,是她。 🎬电影已于9月15日上映,欢迎大家前去电影院观看。 📺也欢迎大家预约《她的房间》节目视频版:http://t.cn/A6EzyRc8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00:00:00 苏敏是谁 00:02:48 几位女主创为何不约而同地想把苏敏的故事改编成电影 00:05:47 改编真人真事的难度 00:07:45 苏敏对把自己的故事改编成电影的态度 00:13:45 电影创作中遭遇的两大困难 00:15:17 孙大勇这一角色的普遍性 00:21:43 剧本创作融入了编剧的经历和观察 00:25:02 电影中真实的家庭生活细节来自哪里 00:27:00 孙大勇的悲哀之处 00:29:30 电影中极具现实主义的人物关系 00:34:27 李红为什么会嫁给孙大勇 00:36:58 李红的女婿相较于孙大勇的进步之处 00:40:01 晓雪的行为和困境展现了当代女性的新压力 00:49:55 咏梅特别想演有劲儿的角色 00:53:52 咏梅拍《地久天长》时就想给演艺生涯画句号了 00:58:05 咏梅是在演李红,而不是模仿苏敏 01:00:23 咏梅的妈妈就是李红这样的女人 01:06:35 尹丽川的《妈妈》和妈妈 01:08:56 为什么定名「出走的决心」 01:10:41 娜拉和苏敏是不同的出走形式 01:12:34 刘小样说她不是娜拉 01:14:02 电影的最后一幕是在写诗 01:15:48 出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遵从内心并付诸行动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和人物/ 1.《我叫刘小样》:播出于2002年的《半边天》。张越和刘小样同吃同住 3 天,带大家认识了一位爱读书、爱思考,说出“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的农村妇女。 2.《地久天长》:王小帅导演、编剧,阿美编剧,咏梅主演的电影,讲述了两个家庭因孩子意外身亡而产生隔阂,在 30 年的时代变迁中历经沉浮,最终相互和解的故事。 3. 女性独白剧《重塑》:尹丽川编、导。咏梅主演,饰演一个遭遇生活危机的中年全职妈妈。 4. 尹丽川的诗《妈妈》: 十三岁时我问 活着为什么你。看你上大学 我上了大学,妈妈 你活着为什么又。你的双眼还睁着 我们很久没说过话。一个女人 怎么会是另一个女人 的妈妈。带着相似的身体 我该做你没做的事么,妈妈 你曾那么地美丽,直到生下了我 自从我认识你,你不再水性杨花 为了另一个女人 你这样做值得么 你成了个空虚的老太太 一把废弃的扇。什么能证明 是你生出了我,妈妈。 当我在回家的路上瞥见 一个老年妇女提着菜篮的背影 妈妈,还有谁比你更陌生 2000/9/23 5.《玩偶之家》:作者易卜生,创作于 1879 年,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从对家庭的盲目依附到觉醒出走的故事。 6.《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于 1923 年 12 月 26 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的一篇演讲稿,后来收入他的杂文集《坟》,揭示了女性在追求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经济权对于女性解放的重要性。鲁迅指出,如果娜拉只有觉醒的心,而没有经济基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7.《平原上的娜拉》:记者安小庆于 2021 年撰写的一篇人物报道,通过对刘小样后续故事的挖掘和呈现,展现了一个农村女性的觉醒、挣扎与坚持。 /关于电影《出走的决心》/ 电影《出走的决心》根据 @ 50岁阿姨自驾游 真人故事改编,一个热搜事件到一部女性情感力作,一个真实故事引发了万千女性的自我共鸣,苏敏阿姨“人到50离家出走”的经历折射出无数女性当下正在面对的现实生活困境,而她出走的决心也感染无数网友“为自己活一回,什么时候都不晚”。 导演尹丽川、编剧阿美、主演咏梅等全女性班底细腻解构了李红自我意识觉醒的历程转变,女性班底更富有同理心与共情力的女性视角揭开现代女性的真实处境,也促使大众更加真切感受到“她力量”和独特韵味的“她视角”。 咏梅、姜武等实力派演员,也为电影增色不少。咏梅生动演绎了半生退让后,终于为自己活一次的倔强而勇敢的李红。人物的刻画准确生动,让女性观众极具代入感。姜武挑战出演孙大勇,演活了家庭中“隐身”的男性,无视、打压伴侣,不少观众表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家庭中的男性长辈。 电影真实呈现了众多普通女性现实生活的缩影,三代女性的自我探索和成长具有强烈的普遍性。影片刻画出非常典型的家庭环境,重男轻女、母职困境、刻板印象,和男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隐身”……关照当下女性的生存处境,真挚动人。 出品制作:优酷人文 策划/剪辑/文案:@陈皮皮屁
/本期嘉宾/ 周轶君:媒体人,曾是全球唯一驻加沙战地女记者,出版《中东死生门》《走出中东》,《他乡的童年》导演,优酷人文谈话节目《第一人称复数》发起人及主持人 张越:媒体人,女性先锋节目《半边天》、优酷人文女性对话节目《她的房间》主持人 这期节目是张越和周轶君这两代媒体人向内求索的一场对话。 2023 年,两人因《第一人称复数》相识,今年,她们又聚在一起合作了这档节目的第二季。两个人在工作上虽然合作默契,但私下里却一直没能约上一顿酒。录制本期播客时,她们终于补上了这杯酒,也乘着酒兴,好好聊了聊。 周轶君给人的印象总是理性和沉稳,但实际上,她的很多行动都是由叛逆和热血驱使的。小时候,她望向上海的天空,总觉得自己被什么东西压在塔底,所以在受到王朔和摇滚乐的“蛊惑”后,她执意要到北京去上大学。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时候,又全凭“好奇”和“刺激”,学了阿拉伯语,做了战地记者。 张越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半边天》的主持人,但她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其实是做厨子和歌剧演员。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她当过语文老师,还糊里糊涂写过小品和《我爱我家》剧本。没成想,后来她正是凭借着与众不同的厨子梦,和在文学、编剧上潜移默化的积累,误打误撞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年轻的张越和周轶君有太多的共同点:都热爱文学、都不服管教、都曾向往另一个远方……但面对一次次未知和挑战,她们没有后退,而是用热情和好奇心,各自不断地汲取和分享,吞吐着对世界的理解。时光滚滚向前,带走了媒体的黄金时代,而在她们身上沉淀下来的,是日益富足的精神世界,和一个永远不会被任何变化所动摇的稳定内核。 /关于《第一人称复数》/ 豆瓣 9.2 分谈话节目,周轶君为话题发起人和主持人,张越参与节目策划,每期邀请不同的谈话嘉宾,展开关于社会、科学、生活等多方面的探讨。用聊天的方式打开多元视角,碰撞多维观点,解读文化现象,启发深层思考。 第二季已于今年 10 月 15 日开播,嘉宾阵容有:张越、徐小虎、李敬泽、王佩瑜、西川、罗新、陈丹青、姜逸磊(papi酱)、吴越、白先勇、戴锦华、沈志军、石嫣、张弓等。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Chapter 1 乱闯乱撞的青春 周轶君: * 3:11 为什么非要到北京上大学? * 8:21 学阿拉伯语只是觉得四个字的语种很特别 * 10:34 大二的时候读了《我从战场归来》,所以决定要到战场去 * 13:13 加沙的生活苦吗?我不觉得啊 张越: * 15:33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厨子和歌剧演员 * 19:46 大学毕业时,我曾经撒泼打滚地不服从工作分配 * 23:47 我糊里糊涂地写过几年小品和《我爱我家》剧本 * 33:09 后来成为《半边天》主持人,和我的厨子梦有直接关系 Chapter 2 我们为什么成为了我们 * 41:56 在精神生活极度贫瘠的时代,书是我们唯一的触角 * 47:26 我们并非天生就不怕镜头,有时候靠“演”,有时候靠苦练 * 50:19 周轶君的数次职业转型 * 51:12 是怎么从「写稿的人」变成「出镜的人」的? * 55:30 为什么忽然又要拍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 59:21 芬兰那集里哭出来,可能是想到了小时候握着画笔的自己 * 1:04:49 做《第一人称复数》本不是我自己的意愿 * 1:05:55 我的职业生涯对应的是媒体变迁史 Chapter 3 时代变迁和条条框框都限制不了我们 * 1:10:04 做了快三十年主持人的张越,怎么看待「人人都是主持人」的现状? * 1:11:12 张越想给新一代的自媒体人留个记录 * 1:18:14 不理解今天的内容生产方式,怎么办? * 1:24:02 做主持人最需要的天赋是什么? * 1:25:55 周轶君为什么能在不断的变化中,保持稳定的内心秩序? 🎵/片尾曲/ 窦唯-明天更漫长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和人物/ * 黑豹、唐朝:90 年代著名的中国摇滚乐队,代表中国摇滚乐的黄金时代。 * 王朔: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京味风格和对都市生活的真实描绘而知名。 * 《编辑部的故事》:国内早期室内情景喜剧,展现编辑部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 何勇、张楚、窦唯:“魔岩三杰”,中国摇滚乐的代表人物,以其音乐才华和舞台表现力影响一代人。 * 唐师曾《我从战场归来》:记录作为战地记者的经历和感悟。 * 余纯顺:上海人,中国探险家,1996 年 6 月在新疆罗布泊遇难。 * 《正大综艺》:杨澜主持的知名综艺节目,向观众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艺术和娱乐等内容。 * 《综艺大观》:倪萍主持的深度访谈节目,以其极具亲和力的主持风格而受到喜爱。 * 《艺苑风景线》:鲁豫主持的人物访谈节目,聚焦艺术与文化领域。 * 《我爱我家》: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由英达导演,梁左编剧。 * 《围城》 :由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改编的电视剧,其中赵新梅一角由英达饰演。 * 英若诚: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戏剧家,对中外文化交流有重要贡献。 * 《推销员之死》:阿瑟·米勒的话剧作品,探讨美国梦的幻灭。 * 《半边天》:国内关注女性话题的先驱节目,由张越主持 *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描绘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 《福尔摩斯探案集》: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集。 * 《基督山恩仇记》(《基督山伯爵》):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小说,讲述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故事。 * 《锵锵三人行》:由凤凰卫视制作的谈话类节目,由窦文涛主持。节目首播于 1998 年,并于 2017 年停播。 * 《他乡的童年》:周轶君导演的纪录片,探讨不同国家儿童教育的差异。 * 王大可:牛津大学动物学系 Edward Grey 鸟类研究所(EGI)博士,参与录制了《第一人称复数》和优酷人文情感纪实节目《敢不敢》 * 《圆桌派》:优酷人文出品、窦文涛主持的一档文化类脱口秀节目 * 徐冰:当代艺术家,以文字和语言为创作媒介 💃🏻/听友群/ 欢迎加入《她的房间》听友群,做出你的表达,讲述你的故事!加群方式:添加活动小助手微信「jcccccc2021」,备注“她的房间”,即可进群~ 🤝/商务合作/ 欢迎联系:[email protected] 出品制作:优酷人文 策划/剪辑/文案:@陈皮皮屁
/本期嘉宾/ 王大可:牛津大学动物学系 Edward Grey 鸟类研究所(EGI)博士,博士期间研究原鸡在不同社交环境下的性行为策略、精子分配策略与认知决策机制。现于中国科学院深圳研究院工作,研究小鼠性行为策略的认知基础。大象公会专栏《动物性》作者,著有《它们的性》。 张越:媒体人,女性先锋节目《半边天》、优酷人文女性对话节目《她的房间》主持人 本期节目,张越和王大可聊了聊动物的性,和人类的爱。 最近一档情感综艺火爆,大可也是这档综艺的忠实观众,同时,她作为一个专门钻研「它者」的性和爱的博士,还亲身参加了一档情感纪录片,或许能提供更宽广的讨论角度。比如,从动物学视角如何看待这类情感节目?为什么决定参加优酷人文的都市约会纪录节目《敢不敢》?素人录制节目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 其实对大可来说,无论是看综艺、上节目,还是研究动物的性,都是为了理解人类的爱。 在她看来,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都是性关系,从动物的性行为和繁育策略里,也许也能悟出爱的意义。但是在研究了上百种动物之后,她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事实:很多动物看起来饱含爱意的举动,大多能用「为了繁衍」来解释。 兜了一圈,大可却并没有因此陷入不可知和无意义,反而更加相信和憧憬爱情了。 如果万物的行为都能用基因来解释,那人类的爱就更具西西弗斯式的浪漫主义色彩了,不是吗?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Part 1 当一个动物学博士决定去参加恋爱节目 * 3:30 为什么要上恋爱节目? * 6:11 素人嘉宾有规避舆论风险的意识吗? * 6:54 亲密关系是人性弱点的放大器 * 8:08 从动物学视角看《再见爱人》,不可免俗地聊聊麦琳 * 12:57 八卦三连: 13:01 节目有剧本吗? 14:16 嘉宾节目内外的言行一致吗? 15:01 镜头内外的约会有什么区别? Part 2 带着对人类的思辨去研究动物的性 * 15:51 为什么选择研究「动物的性」? * 21:41 有的雄鸟居然喜欢把自己伪装成雌性? * 26:13 外貌俊美的鸡甚至会被同类侵犯… * 28:43 动物好像本能地喜欢偷窥它者交配 * 33:28 雌性为了自保,也会组成「girls help girls」的联盟 * 35:59 有的动物真的可以实现性别的自由流动? * 40:10 动物具备「美德」吗? Part 3 基因无法解释人类的爱情 * 41:30 我曾经不相信爱,研究完动物我又相信了 * 47:14 带着对爱的憧憬,我参加了《敢不敢》 47:43 前两场约会就像女权辩论赛? 56:06 女强男弱的局面为什么会让男生不适? 58:24 在第三场约会里,我所有的理性防御建构都被爱瓦解了 * 1:01:36 我想继续探索人生的意义 🎵/片尾曲/ 草莓救星-太阳系 🖤/关于《敢不敢》/ 优酷人文出品的情感纪录片,展现了 23 个人 的 20 场盲盒约会,是当代都市约会实录,一次关注两性情感的纪实影像实验。节目真实记录都市中不同背景的极致单身男女,是如何带着期盼与勇气,开启现实生活中的一次次邂逅的。节目里的嘉宾真实对话,勇敢追爱,探讨各自的情感议题,碰撞关于亲密关系的观念。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和人物/ * 《第一人称复数》:豆瓣 9.2 分的谈话节目,由优酷人文出品、周轶君为话题发起人和主持人,张越参与节目策划。大可参与录制了第一季第六集「万物有灵」的节目。 * 《它们的性》:王大可讲述动物性行为及背后意义的科普书,文风幽默,观点硬核。 * 《再见爱人》:芒果tv播出的真人秀节目,三对面临婚姻危机的夫妻踏上房车之旅,直面破碎的婚姻关系和现实问题。 * 《只要有一个女人》:南希・史密斯于 1973 年创作的一首诗歌,以排比的句式,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双方的束缚。 听友群:欢迎加入《她的房间》听友群,做出你的表达,讲述你的故事!加群方式:添加活动小助手微信「jcccccc2021」,备注“她的房间”,即可进群~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出品制作:优酷人文 策划/剪辑/文案:@陈皮皮屁
/本期嘉宾/ 刘小样:陕西咸阳的一位农村女性,22 年前曾上过《半边天》节目。她 “宁可痛苦,不要麻木” 的态度,触动过很多人。 张越:媒体人,女性先锋节目《半边天》、优酷人文女性对话节目《她的房间》主持人 「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 这是刘小样 22 年前初见张越时,从关中平原深处发出的呐喊。这句话掠过了她枯燥乏味的平原,掠过了她痛苦不安的青春,也掠过了很多颗被她触动过的心。 当年的影像中,刘小样身着红衣,突兀地坐在灰蒙蒙的雪地里,就像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 从那之后,很多人试图找到刘小样,但都无功而返。她似乎消失在了平原的深处。就连张越,也一度丢了小样的联系方式。 直到三年前安小庆的一篇《平原上的娜拉》,才再次带来了刘小样的消息,也把刘小样、安小庆、张越这三个人连接到了一起。 于是今年,这三个女人终于在大理的山林草木之间相聚。《她的房间》视频节目的前两期,记录的就是她们仨的重聚与旅行。节目已于 12 月 18 日上线优酷人文频道,上下期加起来大约一个电影的时长,欢迎大家前去观看。 本期播客则是 22 年后张越和刘小样的再度对话,包含很多视频节目里的未播内容。 在洒满阳光的大理,小样如岩浆般的躁动却好像冷却了下来。她的神态变得柔和,不再追求所谓的“远方”,不再为“一切都太平了”而挣扎,也不再说“我不满足”。 但是,她真的平静下来了吗? 在远离公众视野的这些年里,刘小样身上发生了些什么?她有什么新的阅读和思考?她的身体和心灵,和解了吗? 📺/关于《她的房间》/ 节目前两期记录了刘小样、安小庆、张越这三人的重聚,已于 12 月 18 日上线优酷人文频道,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收看: 第一集:v.youku.com 第二集:v.youku.com 节目通过寻访人张越的视角,以探访、对话的方式,探讨 8 个当下重要的女性议题。每一期节目当中,张越会针对一个议题,去探访该题目下的女性创作者与女性亲历者,希望借此带给广大观众以勇气、力量和启发。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Chapter1 离开平原 * 03:46 离开平原的几年里,刘小样都做了什么? 05:07 最喜欢的是一份要求说普通话的工作? 13:57 做大城市的职业女性,和她想象得不太一样 * 18:34 「女人一定要到外闯荡」是一种狭隘的观点 Chapter2 回到平原 * 19:56 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平原? * 20:38 回到平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 22:33 小样的家庭氛围怎么样? 25:18 丈夫会笑话小样「怎么不去考大学」? 27:53 「娃总觉得我长不大」 31:49「孝顺这两个字会把人带进死胡同」 32:36 儿媳就是小样想成为的自己 Chapter3 小样的读书笔记 * 38:05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价值观有问题? * 42:01 加缪的文字,才是小样真正想表达的「痛苦」和「麻木」 * 44:03 别人的读后感并没有参考价值 * 45:36 在有大量阳光的大理,诵读《三姐妹》里「有大量阳光」的篇章 Chapter4 「这些年我一直在用石头磨石头」 * 50:07 小样和她的平原还对立吗? * 56:37 作为环境中的「异类」,该怎么消解孤独和疲惫? * 58:28 「我坚决不要停止“胡思乱想”」 * 1:02:02 红衣服和口红,代表了什么? * 1:03:44 生活就像西西弗斯的石头,但那又咋了? * 1:06:40 小样知道自己是「网红」吗?外界的关注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 1:09:55 《老人与海》中永不停歇的抗争精神,远比结果重要 * 1:11:41 「此刻我不辜负这洱海,也不辜负这彩虹🌈」 🎵/节目中的音乐/ 片头:Cold Cinema - Autumn Sky 中插:《我是刘小样》节目节选、幽蓝键 - Scarborough Fair 片尾:Max Richter - She Was Running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和作品/ * 安小庆:前《人物》杂志主笔,2021 年发表了一篇对刘小样的深度报道《平原上的娜拉》。 * 《半边天》:张越主持的女性主义先锋节目。 * 《月亮和六便士》:英国作家毛姆的经典之作,以高更的生平为蓝本,讲述了一位证券经纪人在中年时,为了追求艺术梦,舍弃优渥的生活,奔赴远方进行绘画创作的故事。 * 阿尔贝・加缪: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西西弗斯是其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象征。西西弗斯被罚不断地将巨石推上山顶,而巨石又不断地滚下山去,如此周而复始。加缪借此表达了人类面对无意义的生活和无法逃避的命运时的不屈与抗争。 *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带有悲观主义色彩。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意志是盲目的、非理性的,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因此人生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其作品常常探讨人性、自我探索、精神追求等主题。《悉达多》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求道之旅,展现了对自我和生命意义的追寻。 * 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巨匠,以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心理分析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著称。《樱桃园》是他创作的一部四幕戏剧。通过描写贵族家庭的衰落,展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三姐妹》也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故事围绕被困在小城里的三姐妹展开,展现了她们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时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擅长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极致刻画,探讨信仰、救赎、自由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代表作有《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 * 《斯卡布罗集市》:经典的英文民谣。 * 《立春》:影片以小县城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小人物在追求艺术梦想过程中的挫折与挣扎,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面前的无奈与妥协。 * 《红衣少女》:改编自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小说以姐姐安静的视角展开,而电影则以身着红衣的女中学生安然为主角,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青少年的成长问题。 *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之作。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老渔夫圣地亚哥艰苦捕鱼的故事,体现了人类面对强大自然力量和不可避免的厄运时,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听友群:欢迎加入《她的房间》听友群,做出你的表达,讲述你的故事! 加群方式:添加活动小助手微信「jcccccc2021」,备注“她的房间”,即可进群~ 商务合作及投稿:如果您有意商务合作,或者有好的故事线索、选题推荐,欢迎通过《她的房间》官方邮箱和我们取得联系:[email protected] 出品制作:优酷人文 策划/剪辑/文案:@陈皮皮屁
/本期嘉宾/ 沂蒙二姐:抖音博主(抖音主页:v.douyin.com [email protected]),山东临沂蒙阴县坦埠镇水明崖村的桃农。 张越:媒体人,女性先锋节目《半边天》、优酷人文女性对话节目《她的房间》主持人 在山东的深山桃林间,张越见到了沂蒙二姐——这位操着一口乡音、总是自嘲“没文化、长得丑”,忙前忙后打包家乡蜜桃的农村妇女。 15 岁辍学,二姐在纺织厂做了很久的女工。那是一段被织布机的轰鸣声裹挟的岁月,但她从未放下对文字的热爱:下班后躲在床铺上看《青年文摘》,把好句子一一摘抄进小本子,写下属于自己的“秘密作文”。 如此生活二十年,直到年近半百,在孩子的鼓励下,她开始学剪辑、拍短视频,尝试写“顺口溜”朗读美文。她从未接受过系统写作训练,却靠着质朴而真挚的表达,在田间地头收获了无数网友的喜爱,也找回了与世界沟通的窗口。意外走红之后,如今的她,还成了帮乡亲卖桃致富的“带头人”。 她说:“我没有太多文化,我只是有个爱好,然后赶上了好时候,幸运地被大家看到了。” 这期节目,是一个普通人,用尽全力去爱生活、爱表达的动人见证。就像二姐说的那样: “我都五十多岁了,我还怕啥井口井底?我喜欢,我就往上蹿一蹿。”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Chapter 1 一个农村妇女的文学梦 * 5:46 我 15 岁就辍学进了纺织厂 * 7:57 在厂子里的 20 年:白天干活,晚上读书,孩子和农活也没落下 * 9:51 饭可以不吃,但书不能不买 * 15:34 对文学的热爱源自于父亲 * 16:04 父亲曾是村里的文艺青年,但一辈子郁郁寡欢 * 18:52 我是最受父亲偏爱的孩子,也是他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那一个 * 21:02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只不过比别人多了一份爱好 * 21:13 我的「诗和远方」,是在鸡零狗碎的缝隙里,一点点抠出来的 Chapter 2 抖音上火起来的乡村诗人 * 25:50 儿子的一句话,开启了我的短视频之路 * 28:29 50 岁咋了?也能从头学做短视频! * 31:59 真正火起来,是因为那首田间地头的「落笔千行」 * 36:06 刚开直播的那段时间里,帮老乡卖完了一山顶的香椿 * 37:43 火到被央视采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Chapter 3 爆火之后,我在 50 岁活出了第二个青春 * 43:43 手机是我的新农具,直播是我的新农活 * 48:59 怎么就成了全村致富带头人? * 53:02 我的灵感就是土里刨的、树上结的 * 54:15 我不想做一个扫兴的母亲 * 59:01 我最喜欢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 59:50 「井底之蛙」是我的宿命,但不是我的错 * 1:03:32 我只是赶上了好时代,跳上了那班通往广阔天地的列车 💃关于本期节目: 这是《探访100位抖音电商创业者》的第一期,主持人张越与山东乡村女性@沂蒙二姐跨界对谈。 当刘小样在《半边天》诉说着自己的苦闷时,沂蒙山区腹地的沂蒙二姐正在机器轰鸣的纺织厂里辛苦作业。她们素不相识,却共享着同一座精神岛屿。 孔孟之乡的沃土赋予了这里的人民爽朗大气的天性,给予沂蒙二姐另一种答案:跳过对生存的诘问,将更多的精气与诗意埋进脚下的土地。 在沂蒙山漫山遍野的桃林中,沂蒙二姐搭建了她的抖音直播间,在这里主持人张越、沂蒙二姐两位讨论了关于文学、关于女性的自我成长,关于如何做一个不扫兴的妈妈,关于如何用好短视频、直播间等新工具,帮助乡亲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等等话题。 未来《探访100位抖音电商创业者》节目会做更多的跨界对谈,邀请不同的惊喜嘉宾,揭开抖音电商创业者的另一面。 🎵片尾曲: René Aubry - Salento 听友群:欢迎加入《她的房间》听友群,做出你的表达,讲述你的故事!加群方式:添加活动小助手微信「jcccccc2021」,备注“她的房间”,即可进群~ 商务合作及投稿:如果您有意商务合作,或者有好的故事线索、选题推荐,欢迎通过《她的房间》官方邮箱和我们取得联系:[email protected] 出品制作:优酷人文 剪辑/文案:@陈皮皮屁
“快时尚”是一种以“快、狠、准”著称的零售模式,是时尚服饰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核心在于迅速捕捉潮流、低成本试错、小批量生产和极速上架。它打破了传统时装业按季度上新的节奏,把从设计到销售的周期压缩到几周甚至几天,满足了消费者“常买常新”的心理。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服装更新频率,也催生了极高的库存周转效率。 真正将快时尚推向全球舞台的,是Zara。作为鼻祖,Zara最早在90年代就构建了“小单快反”的模式:通过垂直整合的供应链、绑定自有工厂、实时收集门店反馈,快速生产小批量新品,并根据市场反应决定是否追加。每年上万款设计、15天内上新速度,使它在全球服装零售业掀起革命。 但Zara的“快”,在Shein面前显得已经不够“快”了。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Shein没有门店负担,直接采用全数字化的“以销定产”模式:通过全球社交媒体与搜索平台实时分析趋势,用AI算法生成设计草图,并迅速交由中国数千家柔性工厂打样、试销。热卖就放量,滞销即止损,几乎零库存风险。更重要的是,它通过DTC电商平台把中国工厂和全球消费者直接连接,省去中间层,价格更低、反应更灵。 Zara用供应链速度定义了快时尚1.0,而Shein则用数据和算法引领快时尚2.0。一个靠线下门店捕捉趋势,一个靠大数据精准预测;一个依赖欧洲工厂高效执行,一个激活中国制造的分布式弹性。快时尚的赛道仍在演进,而它的核心始终是:谁能最快抓住消费者的心。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来给大家讲讲Zara是如何作为鼻祖开创了快时尚这一概念,而Shein又是如何后来者居上打破了Zara的领头地位,让时尚变得更快。敬请期待! 📝 时间轴: * 00:00:12 生活周边的快时尚 * 00:02:12 工业革命不断加快服装生产速度 * 00:06:38 Zara:快时尚鼻祖从代工厂的发家 * 00:17:51 Zara:供应侧的小单快反模式变革 * 00:30:13 Zara:门店侧的大幅度激进改造 * 00:41:03 Shein与Zara的快时尚霸主交接 * 00:47:35 Shein:从婚纱到女装的创业发展 * 00:56:33 Shein:门店侧的完全线上化 * 01:03:01 Shein:供应侧的数字化新模式 * 01:27:00 Shein:供应侧的生产聚落打造 * 01:35:23 Shein:营销侧的新社媒模式 * 01:47:53 Shein的争议与未来的挑战 * 02:20:40 Melody&Marc闲谈 🎵 BGM:Firestarter – jeonghyeon, KDH & Lack D (via NCS: http://ncs.io/Firestarter) 🎬 加入听友群&一起观影:公众号「携隐Melody」后台回复「商业」
潮玩,曾经只是小众玩家的收藏品,而今天,它已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建立社群认同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赛道上,泡泡玛特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玩家。它不仅让潮玩走进大众视野,更以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文化塑造能力,定义了一个全新的消费类别。 泡泡玛特的崛起并非偶然。从早期作为潮流杂货集合店的摸索,到2016年签下Molly并引爆市场,再到构建自有IP矩阵、盲盒机制、设计师平台与线下渠道网络,它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潮玩行业的规模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它让原本“无用但可爱”的潮玩,变成了“有情绪价值、有社交属性”的精神产品。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泡泡玛特抓住的是社交与尊重层级的核心痛点:玩家通过收藏、分享、交换,建立圈层关系;限量款与隐藏款又激发了对独特性与认同感的渴望。而背后的亚文化语境则更为关键——潮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流玩具”,而是承载个性、态度甚至微反叛精神的文化符号。 当我们回看泡泡玛特如何一步步把潮玩从边缘推向中心,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一个品牌本身,更是一种关于“表达”和“参与”的文化实验。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来给大家讲讲泡泡马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潮玩行业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将自己推向潮玩行业的龙头老大的。敬请期待! 📝 时间轴: * 00:00:12 生活周边的"无用"需求产品 * 00:04:24 泡泡玛特,当之无愧的最大潮玩公司 * 00:10:57 什么是潮玩以及其历史发展 * 00:17:31 马斯洛需求层次以及亚文化 * 00:34:43 泡泡玛特阶段一:创始人王宁的早期经历 * 00:39:43 泡泡玛特阶段一:从线下买手"杂货铺"起家 * 00:53:39 泡泡马特阶段二:转折点出现聚焦潮玩 * 01:09:39 泡泡马特阶段二:成功的将潮玩商业化 * 01:16:48 泡泡玛特阶段三:上市后持续深化IP能力 * 01:27:59 泡泡玛特阶段三:不断精细化运营扩大影响 * 01:58:36 泡泡玛特阶段三:全球市场规模化扩张 * 02:12:43 泡泡玛特未来:下一个迪士尼? * 02:38:40 Melody&Marc闲谈 📚 相关书单: 《因为独特》 🎵 BGM: Stronger (feat. Miss Lina) by Omar Varela, Xavi & Gi – NCS Release (ncs.io) 🎬 加入听友群&一起观影:公众号「携隐Melody」后台回复「商业」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