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都开始研究小红书了,下面都是经历的无比真实的瞬间。本期主播:令姐 vs Serena - 照骗时刻、自律vlog与真实生物钟、上哪儿整这么多道具、随手发可真得不随手(松弛的ootd和口播背后) - 被流量绑架vs我只想做自己 -选题修罗场:爆款选题or良心选题 -数据PUA:到底几点发布小眼睛多 -高级感还是接地气 - 我们试过了:全职当博主我真得会秃(亲身经历) - 学会把生活撕开当素材: -24小时榨出48小时玄学 -时间管理大师的崩溃现场 - 回忆我们的第一次商单合作 - 最近的体会:小眼睛静止好焦虑 -把粉丝当个人吧 -在流量池里造自己的小船 内容就像泡茶,像单丛快进快出,也可以像茶包闷煮出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有的爆火背后都是蓄谋已久——欢迎大家关注一波!评论区赠送自媒体人防秃头六黑茶1份! 【关于我们】 Lynn:8年连续创业者,新茶饮品牌创始人(微博@令姐来了) Elly:BecomingQueen品牌创始人,共学堂创始人(微博@早安小王老师) 片尾曲:白色海岸The White Coast - 追赶落日的单车 (Catching Sunset) ☕️请我们喝咖啡吧
本期《TAI快报》介绍了六项AI前沿进展: 1. Proteína: Scaling Flow-based Protein Structure Generative Models 用AI生成可控蛋白质骨架,助力药物研发。 2. Improve Representation for Imbalanced Regression through Geometric Constraints 以几何方法提升不平衡数据预测公平性。 通过几何约束改善不平衡回归的代表性。以几何方法提升不平衡数据预测公平性。 3. How simple can you go? An off-the-shelf transformer approach to molecular dynamics 用简易模型高效模拟分子运动。 你能有多简单?一种现成的变压器方法用于分子动力学。 4. Steering Large Language Model Activations in Sparse Spaces 在稀疏空间引导语言模型行为更可控。 5. CoSMoEs: Compact Sparse Mixture of Experts 将专家模型优化至手机,兼顾性能与效率。 6. RSQ: Learning from Important Tokens Leads to Better Quantized LLMs 通过重点保护关键信息提升压缩模型性能。 完整推介:https://mp.weixin.qq.com/s/t-DnHam6LlGdGkX6n6XFtg
本期内容: 我们今天这这期案件和以往的讲述不同,会更多的来给大家讲一个纵火者的人生故事,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又为什么要纵火。之所以想这么安排,大家听下去,我想心里都会有答案。 参考内容: 收听方式: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网易云音乐、QQ音乐、Apple Podcast 联系&合作:[email protected] 片头曲:林家谦 - 普渡众生
S2E4怀孕日记之孕期十大酷刑盘点,咩咩来到了孕晚期,大排畸、糖耐产检竟如此费时!奶牛细致分享了孕期哪些不能吃,应该怎么吃,怎么运动,家人如何配合照顾孕妇。咩咩则盘点了怀孕期间的真实痛苦都有哪些,又有何小妙招可以顺利度过。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 我们各自的学术幻灭史 2. 为什么说文科学术界和其它“行业”没有区别? 3. 圈子文化和学术资本的再生产 4. 教育与阶级再生产 5. 学术话语的商品化和学术人的社会角色转变 6. 什么是“学术韭菜”? 7. 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说“文科已经完了”? 本期主播: Evan、Moon、Cathy 延伸阅读: [法] 布迪厄《继承人》、《再生产》 [美]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Al-Gharbi, M. (2024). We have never been woke: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a new elit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Littler, J. (2018). Against meritocracy: Culture, power and myths of mobility. Routledge.
我记得之前和一个朋友喝酒聊天。几杯酒下肚,人变的情绪化。朋友几乎是流着眼泪和我说,他很羡慕有一些人。他们能够在深陷自我怀疑的时候有像是剑一样的东西,砍断那些混乱的思绪。 后来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他说的到底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遇到了这本书,我认为作者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答案。 节目内容: 这本书在讲什么 good work来自于对工作的关心 good work带来丰盈的心 gap一段时间会带来巨大的人生转变 打破你内心的剧本 书籍信息: good work(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213618261-good-work) 提到的书: 99 《生存的12条法则》|现代人必备!过好人生的12条法则 92 《改变你思考的101篇文章》|学会了这么想,焦虑不存在了! 85 《the pathless path》|20w年薪裸辞打零工,我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我的vx:18624150097
想要搞垮一个国家,最快的办法就是抽干男人的血性。为什么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如今男性却以阴柔为美?男性都要入伍的韩国,为什么如今娘娘腔文化盛行?最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反复重申,要加强体育制度建设,强化青少年心理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问题,这恰恰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娘娘腔文化起源于亚洲,背后却是美国下的一盘大棋。
/本期播客背景/ 上海正被过剩的购物中心包围——人均1.8㎡的商业面积是东京的4.5倍,但走进任意三家商场,你可能连换三家优衣库试衣间都分不清区别。当招商团队用“安全牌”塞满每一层楼,当年轻人在武康路拍照发圈,转身打开拼XX搜同款,我们不得不追问:杀死传统商业的真是电商吗?本期播客邀来两位“见证者”:一位亲历上海商业黄金25年的操盘手;一位死磕30年面包品质的烘焙匠人。从日本跪式服务到胖东来神话,从机械停车位困局到社区面包店消亡,在这场商业的“冰与火之歌”里,有人看到末日,有人找到初心。 /本期嘉宾/ 蔡总 前上海知名烘焙品牌宜芝多创始人 刘总Morgan 深耕商业地产25年+的资深操盘手,工作跨甲乙,血型是AB的商业杂人 /节目主播/ 【Ting】 PACKING FUN趣場主理人 | 前大不列颠留子/斜杠商业规划师 | CPM国际注册资产管理师 | 15年创意与商业创业实践者,对商业世界充满热情和好奇心 【Peter】 上海壹城壹事商业创始人 | 德国老海归| 10年商业地产运营老炮儿 | 15年餐饮零售品牌持续创业者| 丰富的实体店运营经验 /本期金句/ /时间线/ 02:39 - 上海购物中心与过剩危机 03:49 - 零售业的变迁与消费者需求的进化 08:42 - 烘焙行业线下转型与品质营销的探讨 12:57 - 商业平台的营销本质与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博弈 16:20 - 商业购物中心的破局之道与多元化发展 24:14 - 选址逻辑:运营团队的重要性 36:53 - 住宅思维做商业的失败 44:17 - 线下零售的场景价值和服务增值 01:00:06 - 胖东来的人性化服务与百货业的未来 1:10:00 - 商业购物中心的破局之道与多元化发展 1:19:00 - 用心创新:传统零售的未来与转型 /拓展阅读/ 创新商业的可持续运营辩证思考 雅戈尔做商业HAI550——一场关于可持续的实验? 【启】我们的城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商业? 曼谷标杆创新商业洞察 「创业原动力」线下第一期 「创业原动力」线下第二期 | 月亮与六便士 /创业原动力栏目介绍/ 《创业原动力》是趣场PACKING FUN推出的一档关注商业品牌、创业开店以及商业趋势的播客节目。 专注于挖掘、传递、分享商业和创业背后的有趣故事,为创业开店者提供避坑指南,为商业实体从业者提供实操经验,为商业地产人提供多元的商业视角。 /联系我们和加听友群/ 分享一场对话交流,不只贩卖理想,相反可能是更惊险或残酷的商业沉浮故事,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如果你想创业开店,或你在创业过程中的商业困惑,如果你想评估或投资操盘商业项目,欢迎加我们微信Ting: TingL2013,备注:小宇宙+行业背景。想了解我们更多有趣的商业内容,你可以在公众号/小红书的同名号@PACKING FUN趣场,视频号(PF趣场)找到我们。 我们持续吸引有趣的同行人,欢迎加入我们的创业旅程,参与「创业原动力」的线下活动和播客录制分享故事或经验。
本期节目聊聊《诡才之道》,同时为了水时长以及蹭热度,聊聊《哪吒2》超高票房背后的一些事情。 00:08 开场 01:50 《诡才之道》 15:30 《诡才之道》为什么没有复制《周处除三害》的票房成功 22:15 王净、陈柏霖 23:34 《哪吒2》超高票房的背后 主播:DC、小胖 BGM:王若琳 - 鬼才出道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上海文学》执行主编崔欣对谈作家默音和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肖一之,他们都曾在西南度过童年。这番对话,也印刻了西南视角,童年记忆如何在上海语境里产生交融回响,为我们理解上海文化提供了别样视角。 默音在创作上海题材作品时,不自觉地融入西南生活的点滴,那些西南的山水、人情,巧妙地穿插在上海的故事线里,让她笔下的上海充满各种味道与烟火气。肖一之初至沪上抵达松江,笑称与郭敬明笔下、想象中的上海“距离20公里”。 想象中历史风情的上海,是田村俊子笔下旧时光里的繁华与落寞;工人新村时代建构出来的上海,是一个时代的奋斗与拼搏的见证。对话中提及的浦西公寓楼的空间则是被折叠的、被压缩的,这一独特观点从空间角度揭示了上海城市发展中的紧凑与高效,以及在有限空间里人们丰富的生活状态。对话一层层剥开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核,领略想象与真实交织的上海。 00:01:35上海印象:可乐和香樟树 崔欣:两位最初对于上海的印象是来自于哪里? 默音:我14岁第一次正式回来的时候,其实我在小说里面也写过,就是首先觉得上海的气味跟云南不一样,就是你刚刚到一个地方,你会觉得整个气味都是陌生的。另外就是90年代的上海,满大街都是纸杯装的可乐,给我带来一种文化震撼。因为云南那个时候还没有可乐,还是健力宝的天下。可乐还没有扩展到云南,更不用说这种用纸杯装的,当时有一种“这是文明的象征”的感觉。 肖一之:大家那时候会看郭敬明,其实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后来的长篇作品,我当时记得他有个短篇小说叫《一梦三四年》,里头写的就是从高中到大学那种转变的生活,会写到很多关于上海的印象。其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写上海的行道树都是香樟树,对于一个在西南长大的四川小孩来说,我见过香樟,但它不是行道树。所以我一开始对上海的印象就是这么多年的各种各样印象叠到一起的。 00:13:45历史风情的上海和工人新村时代构建的上海 肖一之:我之前有另外的朋友,他们开玩笑说上海的空间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一个是大家想象里那个历史风情的上海,另外一个就是工人新村时代建构出来的,在国家的规划下的非常规整的上海。它其实没有特别光鲜的部分,但是它有非常强的生活的气息,我看默音的小说的时候,我会非常强烈地感觉到默音可能也更喜欢这个有生活气息的这部分上海的故事。所以大家提到的各种对于气味和味道的想象,包括那篇《酒狂》的开头我也特别喜欢。 00:32:19写作中方言与官话的切换 肖一之:我之前看过一个方言调查,那个范围比较大,不光是上海,是调查整个吴方言区,调查对象是零几年以后的小孩,也就是当时在读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小孩,他们日常的方言使用情况。吴方言区这边数据就很低了,就是不到20%的一个比例。 崔欣:我们有的时候因为有一些比较书面语的词汇,或者是成语,你很难一下子用上海话来讲,因为上海话好像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是比较俚俗的。你一要说到比较文雅的词,就会在一串上海话里面突然加出一个普通话的成语,然后又回到上海话。 默音:唤起我这个记忆的其实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他们讲那不勒斯方言的时候。他们觉得方言是像你说的比较俚俗的,当他们想要用一些文明的语言交谈,他们就会讲意大利语,就不再讲他们的方言。书里面经常会提到是讲方言还是讲意大利语,会着重提出这个人是讲的什么语言。 00:51:41城市生活呆久了,往自然跑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肖一之:我觉得我跟这个城市的关系,就是除了我日常生活的那个部分,剩下的我可能会根据我的爱好、我的需求,去在这个城市里头找一个可以容纳自己的空间。可能对我而言,我现在最大的需求就是看看书,逛逛博物馆。我现在来市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博物馆,或者是跟朋友去书店之类的逛一逛,其他的活动都会往郊区发展,试着去找这种不太有人扰动的地方,这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心理,因为在上海这样的一个大都市里,其实就是在找一个越来越少的这样的空间。 当然上海还有很多其他的做自然保育的机构,你会发现一个跟平时讲的上海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上海是有专门的郊野公园,像浦江郊野公园,松江的那个米市渡郊野公园,还有像青浦那边的青西郊野公园,大家都是去这样的地方,我觉得有这样地方也挺好的。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作为一个大城市的上海,它还是有足够的复杂程度来容纳这一切。 01:00:26文本外另一重时光,浦西公寓空间的折叠 默音:我自己也觉得这是一个蛮有意思的文本实验,就是同一条线既可以生长出非虚构,也可以生长出一个小说,所以在走访历史的过程中就觉得很多东西都可以扣合在一起。有一个研究田村俊子的老师是在冲绳大学,他已经退休了。因为之前我给他写过信,80年代他也来走过一次田村俊子的路,他当时去的那些地方,有一些楼我现在是进不去的,比如说当时这是一个办公室,是政府机构,但可能因为他是日本的研究者,人家都让他进去了,他还在以前俊子的办公桌的位置拍了照。我又感到另一重的时光,是因为这个拍照的老师,当时他还非常的年轻,照片上的他就只有二三十岁的样子,他现在已经退休了,所以就又一次感觉到这种时光的力量还挺有意思。 崔欣:我还记得你当时走访的时候给我看了一张浦西公寓的照片。我一下子就认出这幢楼,是因为我的小学班主任就住在这个楼里面。这是一幢很奇怪的楼,它是一个环形的楼,然后它有几个电梯,你到这个楼不同的区域你只能坐某个电梯,它中间是不互通的。所以我每次去看我老师的时候就觉得像是去探险一样。还有一次我是跟我一个中学同学一起去的,她也要去看她的老师,她们都住在这栋楼。所以那天我们在里面像走迷宫一样,上楼下楼,不知道穿了多少路才找到。你会感觉到这个空间是被折叠、被压缩的,当你进入以后,空间展开,它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容量。 BGM Dodo Danciu - Scarlett 鲸鱼马戏团 - 恢弘的大梦 idokay- Water for the Sea Rob Matheson - Spring 鲸鱼马戏团 - 再见,地球
柏林电影节刚刚落下帷幕不久,本届华语影片表现亮眼,除了获得最佳导演奖的《生息之地》外,景一导演的《植物学家》也获得了新生代儿童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长片奖。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国新疆北部边境的山谷村庄里,孤独的哈萨克族男孩与植物为伴,他在追寻逝去的时光中,逐渐隐入植物世界的梦幻寓言,视听表达很出挑,获得了儿童评审及成人专业评审的一致好评。 今年岛主前往柏林全程报道电影节,除了一些影片的观感,还希望将电影节具体的体验和大家分享,而只从媒体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观察似乎比较局限,所以我们在回到北京后第一时间邀请到了导演景一,一方面听他讲述《植物学家》的创作故事,另一方面以一个第一次来到欧洲电影节的创作者视角,来谈一谈他眼中的电影节体验。尤其是从新疆乡村成长起来的他,是如何从FIRST创投到获得诸多名导垂青再到登上柏林电影节的领奖台,他的创作经历是否有值得其他青年创作者借鉴的地方?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创作秘诀又是什么? Shownotes (一)引子 03:15 景一导演的柏林电影节之旅提前半个月开始 05:00 柏林观众很热情,“新生代KPLUS”单元的现场尤其high 06:45 科普一下,“新生代单元”和新人导演没啥关系 13:03《植物学家》其实不是完全的儿童片,只不过主人公是孩子,以孩子的视角感知世界 (二)从新人导演到站上柏林领奖台 19:18 能不能获奖其实是种很玄妙的东西 20:41 景一导演的进阶之路:从FIRST影展到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21:24 从小在新疆农村长大,出去上学后才知道世界如此不同,这种落差的情绪也变成启动剧本的一部分 24:02 创作者先要打动自己,找到你真正想说的东西 28:21 所以新人导演应该怎么投奖?原来主竞赛单元入围需要一些渊源 34:11 不是所有新人导演都能“一鸣惊人”,但总会有合适的机遇等着你 40:00 文艺创作者比普通人幸运的就是,能去纪录自己的所来之处 (三)《植物学家》创作谈 44:14 岛主的《植物学家》观后感 51:27 剧本是怎么慢慢生长出来的,景一身边还真有个植物学家 53:34 两个民族或者两个个体就像不同属的植物,截然不同却生长在同一片土地 01:02:16 拍摄条件有种回到90年代的感觉:洗澡要用水舀子 01:03:35 如何获取小孩哥信任——全靠耐心哄骗,不行就求 01:07:21 导一部戏,可以让I人变E (四)普通人也可以去电影节? 01:20:19 作为参与影展的人可以每天订3张票,媒体不限量,但都要每天早上7点半订后天的票 01:21:37 在柏林遇上了大罢工是什么体验 01:23:59 有媒体资质或电影相关从业者可以申请媒体证或专业证,普通观众还是要提前抢票的 主播:岛主、尧尧 本期嘉宾:景一(电影《植物学家》导演,该片获得第75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 国际评审团最佳长片奖) 后期:狂怒不会开坦克 片尾音乐:《The Dock of the Bay》
我有个一派胡言的内心算法: 按照陌生之地一周刚刚好的体验时间 从现在开始 截止到年纪大了走不动 去除身体不适的休息时间 算起来 只有1000周 想想真是令人震惊 抛开所有社会性格的活法 功成名就 结婚生子全部不算 即使什么都不做 没有任何意外的平顺活到老 也就一千个体验人生的机会 人生的Online Game 祝大家玩的开心 ♥ 所有音乐作品版权归其各自所有者。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