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跟上期内容没有变化,上期节目被平台隐藏,无法搜索,评论区无法留言回复,特重发本期节目,且本期节目遭严重删减,完整版可在豆瓣IF Radio、喜马拉雅IF Radio、公众号 自娱自乐无限公司 收听!!! 望周知!!!
索伯的成绩如此“突出”,为什么车队还都会学习他们的风洞经验?FIA的乱刀TD,为何如此的潦草,以及在全新的电车时代,车企对于气动是否会有一个新的认知? 李沁老师的微博: @Next_Genesis 可以在喜马拉雅XiM团或者B站包月充电直接支持节目,周一就收听抢先版比赛回顾 合作或加听友群+v guanbing-77,注明意图 00:00 开场+打招呼 00:45 法拉利的表现:意外么? 11:26 壳牌与法拉利的合作源远流长 19:42 FIA的TD为何这么潦草 29:01 信纽维派vs不信纽维派 43:09 前瞻F1 26新规 48:25 F1风洞排序 为啥索伯最强? 58:27 电动车时代气动的角色? 1:12:26 中国人在F1的“问题” 1:30:27 海豚跳解释 1:39:05 SC环节
【本期音乐】 冷碳,by 赵季平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可以“听”的文字故事 01:37 偏爱阿城:阿城,这位剑走偏锋的文学奇才,完全可以被称作第一代斜杠青年。与其将他定义为博物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位始终沉浸于当下的生活家。他的文字虽被归为“伤痕文学”,但意不在描述苦难,更像是以“寻根”的姿态,探寻生活的本质。 14:57 黑白封面:白色封面上,书名、作者名、出版社的名字都低调地藏在边角。而封面的主体,是一张黑色的棋盘,上面散落着三颗灰色的棋子。封面上大量的留白,好似为棋盘背后的故事留了个空间,也为读者留了个位置。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片段 全书一共收纳了阿城的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和《孩子王》。 选自《棋王》 16:45 第22页,关于满足:“我很后悔用油来表示我对生活的不满意,还用书和电影儿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表示我对生活的不满足,因为这些在他看来,实在是超出基准线上的东西,他不会为这些烦闷。” 故事里的“我”是一个非常善于反思的人。在这里,“我”思考着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生存”与“生活”的矛盾。或许,精神上的满足并非来自外在的物质,而是源自内心的一种创造,一种沉浸。 32:19 第33页,两种“天下”:“不久,脚卵抬起头,看着王一生说:‘天下是你的。’抽出一支烟给王一生,又说:‘你的棋是跟谁学的?’王一生也看着脚卵,说:‘跟天下人。’” “天下”一出现,故事瞬间进入了武侠般的意境。这个片段透露出在世家子弟脚卵心中,天下在上,是名利,是未来;对平民子弟王一生来说,天下在下,是生活,是当下。 40:54 第50页,合二为一:“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很古的东西涌匕来,喉咙紧紧地往上走。读过的书,有的近了,有的远了,模糊了。” 什么是“很古的东西”?是侠气?是自我实现?还是某种深藏于血脉中的精神力量?“我”和王一生在“武林大会”之前仿佛合二为一,都成为了物质与精神皆丰富、完整的人。 47:59 第55页,回归日常:“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 故事的结尾,从王一生完成自我实现,到见证者“我”接过这个接力棒。精神追求或许从来不高于物质追求,这两者也并不矛盾。精神和物质一样,都在日常里头。 选自《树王》 59:32 第110-111页,生命的轮回与念想:“肖疙瘩的骨殖仍埋在原来的葬处。这地方渐渐就长出一片草,生白花。有懂得的人说:这草是药,极是医得刀伤。大家在山上干活时,常常歇下来望,便能看到那棵巨大的树桩,有如人跌破后留下的疤;也能看到那片白花,有如肢体被砍伤,露出白白的骨。” 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树变成了草,黑地变成了白花……本来砍下“树王”是为了去掉醒目,留下的树桩却让这个地方更醒目。最醒目的,一直是念想。 选自《孩子王》 1:03:43 第163页,王福的作文《我的父亲》:“……父亲很辛苦,今天他病了,后来慢慢爬起来,还要去干活,不愿失去一天的钱。我要上学,现在还替不了他。早上出的白太阳,父亲在山上走,走进白太阳里去。我想,父亲有力气啦。” 短短一段话,像一首写父亲的散文诗。它写出了父亲在家庭中的支柱地位,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期待,写出了父亲每日劳作的艰辛,更写出了孩子对父亲责任的理解,充满爱意,充满敬意。 第三部分:愿故事长久 1:21:00 这三个故事,读了,就懂了。阿城的这三篇作品,仿佛是故事中的故事,是“元”故事。希望长久陪伴我们的作品,都是这样的故事——能够跨越时间的限制,一直鲜活、生动。
“我对象肯定是NPD”、我妈绝对是NPD”、“为什么老一辈的中国父母都是NPD?” 最近刷社交平台的你,应该对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个词不陌生。 这个原本属于精神疾病范畴的专业词汇,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网络情绪的出口—— 在亲密关系里,它用来解释冷暴力;在职场中,它成了打工人对PUA老板的控诉;在家庭里,它指向让人窒息的原生关系。从恋爱、职场到父母,NPD成了“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成了中文互联网的新怪谈。 但这个词,真有那么简单吗? 这期播客,我们想从专业视角出发,好好聊聊这个被反复提起、却鲜少被真正理解的词。 🎙本期人脉: 北京师范大学临床与咨询心理专业的硕士崔绮娜老师 暂停实验室创始人郭婷婷女士 02:36 开场测试:你是不是“民间NPD 09:30 “自恋”和“NPD”有什么区别 13:30 为什么现实中很少见真正的NPD 15:00 NPD为什么突然在网络上爆火 21:00“错不在你”真的有用吗 26:00 我们真的能遇上“操控型NPD”吗 34:00 为什么有人会“受虐”成瘾 40:00 别急着给人贴NPD标签,尤其是你老板 52:00 如何识别自己正在被伤害 57:00 NPD患者不是所谓的坏人 58:30完全健全的人格几乎不存在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句子】Couple of days last week, I took Manny to school on my motorcycle. Griffin must think I'm pretty boss. 【Modern Family S3E18】 【发音】/ˈkʌp.l/ /əv/ /deɪz/ /lɑːst/ /læst/ /wiːk/ /aɪ/ /tʊk/ /ˈmæni/ /tʊ/ /skuːl/ /ɒn/ /ɑːn/ /maɪ/ /ˈməʊ.tə(r)ˌsaɪ.kl/ /ˈɡrɪfɪn/ /mʌst/ /θɪŋk/ /aɪm/ /ˈprɪt.i/ /bɒs/ /bɑːs/ 【发音技巧】couple of连读;last week类似不完全爆破;took Manny不完全爆破;motorcycle闪音;must think不完全爆破;pretty闪音; 【翻译】上周有几天,我骑摩托车载曼尼去上学,格里芬肯定觉得我酷爆了! 【适用场合】 今天节目中,我们来学习一下boss这个词的用法。 我觉得很多同学应该都知道boss当做名词,可以指“老板”这个意思; 但是今天的话,boss其实是当作形容词用,可以理解成“酷爆了;帅爆了;超有范儿”; 看看对应的英文解释:very good or excellent, outstanding; eg: It was a boss party. 这派对太酷炫了! eg: We're really going to the concert? Wow, that's boss—thank you, Mom! 我们真要去看那场演唱会啊?太棒了啊,谢谢你妈妈! eg: That's a boss car, my man. You're riding in style! 哥们,那车真帅!你这出行真有范儿! 【尝试翻译以下句子,并留言在文章留言区】 Whoa, that's boss! Thank you so much for upgrading us to first class!
在小红书获客一线实操,所获得的一手优质信息源。 —— 如何在短短4天内,通过小红书获得近万元收益? 这位老板的方法,或许能给你带来启发。 昨天,在和陪跑的小红书精准获客私教交付时, 一位做代写业务的老板,给我分享了一个好消息: 从2月24日至2月27日,短短4天时间,他通过小红书变现了近1万元。 之前,他的业务主要通过闲鱼变现,客单价从来没有超过800元。 做了小红书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单价没有低于800元的。 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红书引流来的客户,不仅精准,而且付费意愿极强。 他们几乎不比价,只要觉得交付没问题,就会直接下单。 现在,小红书已经成为了他最重要的流量来源和营收渠道。 —— 小红书精准获客引流运营方法论、小红书博主起号运营300问。 —— 我是大李流量笔记,最后分享2个“听友”福利: 1、送你一份我手写的,近2w字的电子书,《小红书半年变💰百万的 13 点经验》价值999 纯实战经验,强烈建议你看一看, 一定能让你,在线上获客这件事上,少走弯路。 2、同时我建立了一个专属“听友群”, 每天都会在群内分享,我在自媒体一线实操的心得经验, 一定会对你有启发的,也可以在群内提问小红书困惑,我会进行解答。 听友群,是免飞的,可以直接找我加入。 ♈:dl958488455 备注:播客 也可关注我的公众号:大李流量笔记 我也会在这里,持续分享小红书起号运营干货,助你实现小红书低粉丝高变现。
又是一年清明节。 在这个缅怀逝者的时节,我们邀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来和我们一起讨论死亡和临终照护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过去5年,景军和团队走访了全国各地多家医院、临终关怀机构、养老院,通过对逝者家属、朋友和医务人员的采访,收集了364份重症患者的临终叙事。 这是一次有点神奇的聊天。第一个问题,景军老师不留气口地讲了20分钟,为我们上了一堂有关死亡现代性的101课。从历史上的“善终”到现代的“尊严死”,他说,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死亡体验。如果说过去的死亡是“驯服”的,有一定之规的,现在的死亡则是“野蛮”的,没有章法的。当死亡临近,不同的道德逻辑互相打架,我们不再只有一条路可走,也似乎无路可走。 有人问过景军,这么大的年纪,研究死亡不晦气吗?景军说,他对死亡的兴趣从来不是个人层面的,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他想知道,现代人的死亡焦虑如何成为了一种集体性的社会情绪。 年近70岁,景军的精力依然旺盛。播客录制的那天,他早上6点半才睡,但讲述时仍然中气十足,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被问到衰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景军不自觉地提高了声音,一连三问——“我没老好吗?!”“我从来没觉得我老了啊!”“我天天学AI,怎么叫老了呢?” 或许,就像景军说的,面对衰老和死亡,从来不存在一个“公理”。某个时刻,老去如同巨大的黑洞,吞食人的健康、精力,但在老去这条路上,除了丧失,总会有一些旁逸斜出的部分,让人重新理解「活着」。 【时间轴】 04:47 「善终」的历史变迁:从政治性定义再到今天的「尊严死」 07:53 中国人的死亡有突如其来的现代性:老年人口翻番,生命危机连续出现 11:47 「濒死的道德生态」中,包括人道主义在内的数种道德逻辑不断「打架」 15:04 历史上的中国妇女自杀:有无奈的一面,也有壮烈反抗的一面 18:53 「关键时刻的上行家庭主义」:死亡历程中大多数中国人会想尽办法为上一代奉献 22:46 死亡也有质量,临终生命质量是死亡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 26:17 面对死亡,对生的恋慕是普遍的,宗教也不一定能超越 29:11 中国传统抵抗死亡恐惧的三套系统:灵魂,血脉,三不朽 35:47 我们要重建一套文化程序,将「野蛮的死亡」变成「驯服的死亡」 37:53 老年人尊严的丧失与知识传承模式的改变息息相关 41:08 老龄不一定就意味着丧失,老和死的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去谈 46:43 高龄化与照护者的女性化:我们如何从性别视角看待老龄化和死亡? 50:36 生死问题的底线,是良心 本期嘉宾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王青:《人物》作者 本期主播 槐杨:《人物》编辑 本期音乐 Teach Me Tonight- The Red Garland Trio 制作|七七 张琬琳
去年《门道》征集年度音频 我纯粹有感而发,讲了讲自己对博物馆的感受。 今天(2025.04.03)一大早就听到了《门道》的更新 采访的是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馆长 郑晶 讲的是 大运河博物馆征集来的文物的展览,以及大运河博物馆的功能及定位等等。 虽然,我个人被大运河博物馆的保安骂过、赶过很多回。 但是,作为扬州人,我真心认为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对扬州 这座城市的带动,居功至伟。 一个逐渐边缘化的城市,这几年成为很多人口中,特别是年轻人口中的谈资。 真心很不容易。 所以,特意在《正在皮脸》把这一段话发上来 这当中是我对博物馆的理解。 对了,这当中提到的扬州博物馆,我做的小活动。 目前在公众号“扬州博物馆”云上课堂栏目可以搜索到, 感兴趣可以看一看。 扬州博物馆 云上课堂《五代 琵琶》 萧娴的字,古运河是之前一家饮料厂的品牌。 好有福气的羊呀! 波斯献宝哈哈哈,你可以问问扬州人,在他们口中的波斯献宝是个啥意思。
在本期播客中,白露和老常探讨了人工智能(AI)对学习和阅读的影响。他们认为,尽管AI在生成书评和知识总结上表现出色,但这并不能替代真正的阅读和思考。通过分享真实案例,他们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个人认知的提升才是学习的核心。节目中还讨论了如何理性使用AI,避免虚假提升知识水平的误区,最终指出,学习的过程本身才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部分。
录制人员:老白、煤老板、对小年、暄月 录制时间:2025年4月2日 节目内容 本期我们将讨论下任天堂的新主机:Nintendo Switch 2 游戏机以及护航游戏。将于6月5日发售。主机确认配备了一块 1080p 分辨率的屏幕。屏幕为支持最高 120fps 且采用了支持 HDR 的 LCD 屏幕。
面对无法停歇的工作,我们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只顾向前奔赴,却常常忘了要扎下根系。 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大自然,会发现,植物永远有自己的节律——该扎根时扎根,该开花时开花。那么,在亿万个四季轮回里,植物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生生不息的?我们能不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里,找到破局的答案? 这一次,我们就借着新书《去植物园逛逛吧》上市之际,邀请到复旦大学人文教授梁永安老师、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教授杜素娟老师、上海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寿海洋老师,以及作家于是老师,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的春光里,以草木为镜,一起探讨植物教给我们的生活哲学: 如何把根扎得更深?在变幻莫测的环境里,如何蓄力和适应?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绕开厮杀,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怎么才能过一种「人在物上」的生活? 听完四位老师的分享,相信你会豁然开朗:原来,像植物一样思考,不仅可以治好精神内耗,还能帮我们找到人生的坐标。 *本期播客为直播精简版,想看2小时完整直播回放,点击👉about编辑部 首页顶部 <br> 开始倒水> 本期水温:16°C 01:17 为什么到一座城市,必去植物园逛逛? 06:16 竹子的生存智慧:地上有多高,地下的根就有多深 07:34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容易「根基不稳」? 11:30 有些植物能预知天气,比天气预报还准? 13:08 植物从不抱怨,任何环境下都能长出独特的形态 17:13 植物的竞争无声,但同样「你死我活」 18:48 「很多植物是在等待一场火」 21:52 植物界教会我们:不抢资源,只找自己的生态位 26:15 城市化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双面陌生人」 27:34 为什么人压力越大,学习性反而越差? 29:42 AI时代生存法则:不去做「物」的事情,去过一种「人在物上」的生活 30:39 没有一株植物,会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焦虑 33:21 文学作品中的植物隐喻有多绝? 34:58 植物都会「断舍离」,人为何不会? 37:33 困在社会时钟下的我们,如何才能像植物一样休息? 45:43 植物专家教你如何深度逛植物园 <br> 本期嘉宾&主播> 飞行主播:于是(作家、翻译) 嘉宾:梁永安(复旦大学人文教授) 杜素娟(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教授) 寿海洋(上海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 策划:棠真 后期:江珊、欣怡 监制:宇野 封面:亚美 <br> 本期相关> ● 本期提到的书籍和文章: 《去植物园逛逛吧》🛒👉小红书 小红书about编辑部原创出品|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人类简史》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 《树上的男爵》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呼啸山庄》 [英]艾米莉·勃朗特 著 《荷马史诗》 [古希腊]荷马 著 《永州八记》 柳宗元 著 <br> 长期招募> 🙋长期有偿招募飞行制作人! 🌟如果你有成熟的播客策划+主持+制作经验,欢迎带作品联系小助手(vx:aboutmgzn02) <br> 关于我们> ● about热水频道,是小红书官方内容品牌「about关于」自制播客,每期围绕一个生活关键词聊聊天。系列栏目「成年人的兴趣班」持续更新中。 ● 「about关于」是小红书于2021年创立的内容品牌,延续小红书「Inspire Lives」理念,关注并记录人们的生活,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思考。目前已出版6本纸质杂志书,最新一本《去植物园逛逛吧》,京东/当当/天猫/小红书搜索书名就能入手。 ● 欢迎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订阅小宇宙 ● 播客每周四更新,如果想一起讨论每期话题,欢迎加入「热水听友群」,加小助手微信:aboutmgzn02,或下方扫码发送「进群」: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