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09 世界读书日特辑:我不能无动于衷地迎接春天

艾米莉·迪金森说:“我不能无动于衷地迎接春天。”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青禾和她的朋友们为你送上一份沉甸甸的书单,向你讲述那些影响过我们的好书。 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中写道:“无论种子散落何处,都会长出一棵树,向着天空,挣扎着生长。无论多么贫穷,我们都生机勃勃。”阅读,就是那颗种子。当眼前是无尽的冰原,阅读可以划破冰面,使你看到下面汩汩流淌的河水。阅读,不能告诉你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不能拯救你于水火,却可以在黑暗中帮你点亮心中的一盏灯,可以陪你在泥泞中依然坚定而优雅地前行。 阅读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项业余爱好,也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是从阅读中受益的人,希望把阅读的喜悦分享给更多人。如果因为我们的分享,而让你读了一本书,爱上了一本书,那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哪本是你的人生之书?你与它是如何相遇?它又是如何影响到你?最近你读到了哪些喜欢的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 【本期主播】 按出场顺序先后:青禾、宫爵、帕比、Lilly、李澂、文浩、李诺(“太男了”主播) 【本期时间轴】 00:25阅读之于我(青禾) ①世界读书日,衷心致谢这些影响过我的作家:雨果、爱丽丝·门罗、张爱玲、王安忆、严歌苓、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戴安娜·阿西尔、略萨、帕慕克、马尔克斯、贝蒂·史密斯…… ②2009年夏天,书籍对我的启示,给我的力量 ③《错落有致》这档播客,是我,与书籍、与阅读、与热爱阅读的朋友们……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06:24《未经删节》推荐(青禾) ①作者戴安娜·阿西尔的个人成长经历 ②戴安娜·阿西尔的职业生涯 ③戴安娜·阿西尔与女性主义 ④“尝试写出真相,无论它们有多么不雅。” 13:07《基督山伯爵》推荐(宫爵) ①《基督山伯爵》与我的童年阅读经历 ②《基督山伯爵》的创作灵感来源 ③《基督山伯爵》的报纸连载、出版以及“成为马赛的骄傲” ④大仲马论历史:“历史就是那枚能让我把小说挂上去的钉子。” ⑤金庸、余华、斯蒂芬·金与《基督山伯爵》 25:27《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推荐(帕比) ①作品和作者王鸥行的基本信息 ②小说的主题之一:私人历史;诗意的表达,加剧了阅读过程中的寒意 ③小说的主题之二:寻找认同感;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撕裂感”,就像伤口始终无法愈合,随时可能鲜血淋漓 ④小说的中心意象之一:蝴蝶;君主斑蝶与“越南裔移民” ⑤小说的中心意象之二:蜂鸟;“拼尽全力,只是为了留在原地” 38:20《素食者》推荐(Lilly) ①小说及作者韩江的基本信息 ②《素食者》的结构与人物分析(英惠的父亲、丈夫、姐夫和姐姐) ③读后感:《素食者》可以让女性读者,在生活困境里,感觉到并没有那么孤单,感受到一丝暖意。 42:08《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推荐(李澂) ①我的阅读经历:漫长的搜寻过程;始于宋代诗人赵恒《劝学吟》 ②短篇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拍卖行里的奇遇》、《月光巷》、《日内瓦湖畔的插曲》和《看不见的收藏》的分享 ③callback赵恒:期待永定陵的发掘 50:44《走来走去》推荐(文浩) ①我的阅读经历 ②摄影集《走来走去》的背景介绍 ③我阅读《走来走去》的三个阶段 ④分享摄影作品之一: ⑤分享摄影作品之二: 57:10我与阅读(李诺) ①相对空白的青少年阶段阅读 ②认真阅读的起点:播客《太男了》的“输出倒逼输入” ③实体书、电子书与读书软件 ④近期的阅读喜好:非虚构作品、纪实文学 ⑤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中“反图书馆”理论对我的启发 【本期提及的书籍】 《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布鲁克林有棵树》([美]贝蒂·史密斯) 《未经删节》([英]戴安娜·阿西尔) 《基督山伯爵》([法国]大仲马) 《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大医》、《长安的荔枝》(马伯庸) 《连城诀》、《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金庸) 《肖申克的救赎》([美]斯蒂芬·金) 《活出生命的意义》([奥]维克多·弗兰克) 《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美]王鸥行) 《素食者》([韩]韩江) 《西西弗神话》([法]阿尔贝·加缪) 《纯真博物馆》([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奥]斯蒂芬·茨威格) 《走来走去》(刘涛/刘涛 / Lens) 【BGM】 The O'Neill Brothers - Sally Gardens

71分钟
99+
1年前

E255:《台北人》:用一生时间度过两种人生的中国人

又到了我们4月份的读书月节目,本次读书月活动,我们分为上下两期。上期为推荐《小王子》,下期为推荐《台北人》。 00:33: 四月读书月节目的第二期,这期老陈主讲。 01:15:本期节目我们来聊聊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 02:27:《台北人》在文学世界中的地位非常高。 03:40:《台北人》算是短篇小说集,很多篇章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 04:27:《台北人》的故事梗概。 05:41:再次与《红楼梦》作比较,甚至连作者的境遇变化都很像。 07:00:了解一下白崇禧的生平事迹。 19:14:白先勇的故事。 22:00:《台北人》着色的是移民到台湾的外省人。 25:30:白先勇对于社会少数群体的关注。 26:10:聊聊《台北人》中,老陈最喜欢的一章——《一把青》。 28:30:想起了《繁花》中的“不响。” 31:55:《一把青》让人想起了辛弃疾的诗歌。 36:50:日落阁中那期,聊《白塔之光》时,我们也同样提到了“疏离感。” 38:50:白先勇先生对于广西的感情非常之深。 41:22:读完《台北人》的读后感。 46:12:同样一道“三杯鸡”,台版三杯鸡却味道不同。 47:05:白先勇对于“家乡”的描述。 48:35:“六条通”台北之行已经全平台被下架了...... 53:54:BGM是南拳妈妈的牡丹江。

55分钟
1k+
1年前

No.20 看演唱会就要去香港啊!粤语歌手的大本营真香 feat. PePe

原来看演唱会有这么多门道? 看香港歌手演唱会就应该是大湾区看啊! 陈奕迅、杨千嬅、容祖儿、郑秀文演唱会还有更深层的意思? 为了容祖儿飞到香港,结果还遇到了奇人,也认识了现在最好的朋友。 本期嘉宾: PePe 一个清醒梦能力者 要做自己的哲学家 90%的脑容量是歌词 90%的人格是浪漫 继续彳亍继续期待 03:08 看演唱会是人生的最大爱好 05:30 容祖儿在成都唱粤语歌居然敢在成都递话筒给观众了 08:25 看陈奕迅的各场演唱会后有特别多感触 10:05 安可曲就应该是惊喜的安排 10:40 陈奕迅惊喜安可曲《还有什么可以送给你》 16:20 看陈奕迅演唱会,到底要看什么? 22:56 杨千嬅的全球巡演全粤语,班底都是香港班底 27:56 私信想听的杨千嬅冷门歌《拥抱回忆》 31:42 周柏豪是一个被忽略的创作歌手 33:30 如果侧田来开巡演,Pepe一定会去看 35:38 王菀之的live house绝对值得推荐 37:19 郑秀文一定要去香港看啊! 39:40 多看演唱会就会交到朋友 40:10 为了容祖儿飞到香港,还跟有容祖儿有了个奇缘 45:30 在容祖儿香港演唱会上遇到近几年最喜欢的朋友 52:07 Pepe宝藏歌单Top1:容祖儿《候鸟树》 56:22 Pepe宝藏歌单Top2:谢安琪《你们的幸福》 59:59 Pepe宝藏歌单Top3:麦浚龙《彳亍》 片尾曲:杨千嬅《稀客》

69分钟
2k+
1年前

Vol.73:「电影运动/浪潮」柏林学派(est. 2000s – now)|缓慢、准确和日常

哈喽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新的一期巴瓦哈。去年的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学派的两员大将佩措尔德的《红色天空》赢得评审团大奖,安格拉·夏娜莱克的《音乐》获得最佳剧本奖,这两部电影也分别在第42期和第60期的巴瓦哈作过介绍,在第42期关于佩措尔德的《红色天空》中我们也已经对柏林学派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今天的这期「电影运动」我们就再对它做进一步的了解吧。配合今天的柏林学派,我们要听的音乐是来自德国Krautrock酸菜摇滚著名的乐队Kraftwerk发电站乐队1978年的著名专辑《The Man-Machine》。 2000年代的柏林学派运动可以被视为德国电影更广泛格局的演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 90 年代。该运动出现在统一后的德国,其特点是社会变革以及文化和政治格局的变化。1989 年柏林墙的倒塌以及随后东德和西德的统一导致了一段重大的社会和文化转型时期。 柏林学派的电影人们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想要探索新统一的德国的复杂性以及历史事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柏林学派可以被视为德国电影制作传统的延续,从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新德国电影等早期电影和运动中汲取灵感,同时采用更加克制和简约的方法。 简而言之,许多柏林学派的导演既不是来自柏林,也不是在柏林学习电影。 许多柏林学派的电影也不是关于柏林的,甚至不是以柏林为背景的。 事实上,这些电影有趣的地方正是它们会呈现德国除柏林这个中心之外的空间。虽然柏林学派没有严格定义一套规则或宣言,但与柏林学派相关的电影具有某些美学和主题元素。 他们的电影经常表现出极简主义的叙事方式。 叙事结构通常比较柔和,重点关注人物的日常生活。 柏林学派的电影倾向于避免传统的情节驱动元素,转而采用更具沉思性的叙事方式,使用长镜头和静止时刻作为风格选择。柏林学派经常涉及社会和政治主题,反映了对当代德国社会的批判视角,比如回归后的挑战、社会动态和历史遗产等问题,这些经常被拿出来在他们的作品中进行探讨。许多电影人努力捕捉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寻找新身份的过程,通常以人物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应对调整挑战为中心。 有趣的是,大多数导演来自西德,而许多叙述则集中在更直接地面对社会崩溃的东德。 直到今天,柏林学派这一名词逐渐成为除了德国表现主义和新德国电影之外,当代德国艺术电影中最具影响力的标签。这是一个开放的且依然在持续生长着的美学理想。它秉承的是一种“把边缘带入视野之中”的创作意图,是一种艺术上的抗争,历史层面的和解,且持续影响着德国电影人的创作。 曲目:Kraftwerk - The Model Kraftwerk - Spacelab Kraftwerk - The Robots

52分钟
2k+
1年前

Vol.2 4·23读书日:其实,不想看书也没关系

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但今天,我们不传播阅读焦虑,而是想大声地告诉你:是时候放下阅读的包袱了,不想看书也没关系。 如果你经常会因为阅读而感到焦虑,质疑自己为什么总是看不进去、记不住内容,甚至怀疑自己有阅读障碍……或许并不是你的问题。在各种娱乐方式的包裹下,阅读带来的满足感的确不如过去那么直接,翻开一本书变得越来越难。渐渐地,阅读变成一个任务,一个“装”的载体,一个步骤繁琐的行为艺术…… 这一期,我们和《历史的温度》系列作者馒头大师张玮、微信读书产品经理冬阳,一起聊聊阅读的痛点和解决方法,分享他们如何放下阅读的包袱,接纳阅读带来的那些“痛与快”。(文末有嘉宾书单哦~) 跳 听 指 南 : 01:58 还记得《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和新华书店带给你的快乐吗? 07:48 看书or刷短视频?一秒回答! 13:12 阅读的两大困难时刻:翻开书的决心,读下去的方法 15:04 放下阅读的包袱,“获得爽感”是阅读的一大动力 18:50 不要给书附加太多的价值判断 21:20 灵魂拷问:为什么刷短视频的时候不会设目标,读书的时候就要有目标??? 22:22 《历史的温度》为什么能做到深入浅出 29:50 微信读书的用户原来都喜欢看这些 31:25 关于“划线”功能的那些趣事儿 35:50 用户“划线”最多的书是这两本 37:06 书非逼而不能读也? 42:47 总有些人看完一本书,书就被“毁了” 45:22 用书下酒!?看不下去可以试试 46:37 开车听书党,集合! 48:35 误诊了,原来成年人都是假性阅读障碍 51:32 阅读和游戏、电影一样,带来的是“体验” 53:37 其实“阅读”并不局限于看书 54:42 为什么这么多人看了金庸的电视剧,还要回头看原著 59:30 培养阅读习惯可以从十万字上下的书开始 61:11 《论语》有多少字? 63:11 愉快的嘉宾书单安利时间! 72:00 不知道看啥的时候,根据微信读书的评分来选书吧~ 本期嘉宾🎧 张玮,《历史的温度》系列作者、公众号馒头说创始人 冬阳,微信读书产品经理 2023 年,微信读书用户人均阅读天数同比增长10.2%,在微信中的书籍相关分享量同比增长 29.3%。897 本书吸引了 10 万+用户阅读,16 本书有近 100 万读者在看。 或许你还记得真正看进去了一本书的神奇感觉——和书中人物同悲共喜,经常自己一个人捧着书哭哭笑笑;感受到文字从书中飞了起来,在脑海中幻化成生动的画面;幻想自己就是书中主角,合上书,内心仿佛涅槃,四周的空气都有了新的气味,身边的风景也变得虚虚实实,从此以后,自己和过去有了些不一样的地方……希望你还能在书中找回那些时刻。 嘉宾推荐书单👍 《食南之徒》(马伯庸) 《太白金星有点烦》(马伯庸) 《旅行之木》(星野道夫) 《失落的卫星》(刘子超) 《午夜降临前抵达》(刘子超) 《老人的战争》(约翰·斯卡尔齐) 《孤独小说家》(石田衣良) 《客乡》(燕妮·埃彭贝克)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丹尼尔·凯斯) 本期cue到的书📚 《历史的温度》(张玮) 《“全不知”游月球》(诺索夫) 《沟通的方法》(脱不花) 《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战争与和平》(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天树征丸) 《平凡的世界》(路遥) 《繁花》(金宇澄) 《我与地坛》(史铁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 《三体》(刘慈欣) 《失败者的春秋》(刘勃) 《项塔兰》(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 《写给孩子的论语课》(张玮) 本期福利🍺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我们将抽取2位听众送上微信读书App会员年卡。 本期音乐🎧 新裤子/大张伟-我们羞于表达的感情

76分钟
12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