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86分钟
播放:
6,933
发布:
2周前
简介...
“很正确,无比正确。”
当我们问起阿里巴巴 Qoder (Agentic Coding 产品)创始人叔同,关于他带领团队冲入全球 AI Coding 这片“红海” 60 天后的感受时,他给出了这样简单而坚定的回答。
他的底气,源自一份优秀的成绩单:上线 5 天用户迅速突破 10 万,仅 60 天斩获 50 万开发者用户。
AI Coding 可能是今年 AI 领域最热的话题。
Cursor 年营收达到 5 亿美元、估值飙升至 100 亿,成为硅谷最炙手可热的独角兽;Anthropic 也凭借其强大的 Claude Code,让收入增长曲线比 OpenAI 更陡峭。
在这片卷得炽热的战场,后来者阿里的机会在哪里?
本周,我们邀请到了曾多年担任阿里巴巴“双十一”技术负责人、最早在国内推进全行业云原生化的技术领头人,听他独家分享 Qoder 上线 60 天即取得“开门红”的背后,是怎样的产品思考、技术布局和组织能力在支撑。
🎉 本期节目特意选在 1024 上线,祝所有用代码改变世界的朋友们节日快乐,发量浓密,代码无 Bug!
🎥 本期播客在 AI Hacker House 录制,视频播客将会发布于 Koji杨远骋 的小红书、B站、视频号、Youtube。
🟢 03:11 快问快答:年龄、毕业院校、MBTI 与星座、一句话介绍产品、收入与利润、团队规模、Qoder 前的探索经历
🟢 03:27 AI Coding 全景图:从 0 到 1 vs 从 1 到 100
一个典型的用户路径:先用 AI 生成一个网站雏形,当它开始产生商业价值,再用更专业的工具去维护和迭代。这背后反映了什么?
* AI 写码赛道的三种主流形态:服务于创作者的“想法落地”型工具、服务于专业开发者的“效率提升”型工具,以及直接替代人力的“数字员工”。
* 为什么说所有形态的 AI 写码工具,最终都不可避免地会走向“大一统”?
* “没有自研模型的 AI Coding 工具,只是在帮模型厂商打工”,为什么说 Cursor 这样的公司最终一定会构建自己的模型能力?
* 大厂做 AI Coding 产品有何天然优势?除了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和模型进行端到端的联动优化。
🟢 09:48 红海突围:Qoder 的战略选择
当所有人都去摘那些“低垂的果实”时,我们选择了直接进攻“价值高地”。
* 一个关键的战略选择:我们绕过从 0 到 1 生成新项目的“酷炫”场景,直接切入占开发者 95% 工作时间的“真实软件”研发领域。
* 为什么我们把 Qoder 定义为“智能体编程平台”?因为未来的开发协作模式,将从“人机协同”进化为“AI 自主编程”。
* “我不干,智能体干”,这是一种全新的开发范式。
* 另辟蹊径的原因:作为一个后来者,我们希望通过差异化定位,快速在红海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 16:55 需求文档是最重要的!
AI 不但擅长写代码,更擅长写需求文档。
* 从“提示词工程”到“上下文工程”,我们如何让 AI Agent 能够独立完成更大、更复杂的任务?答案是 Spec-Driven(需求文档驱动)。
* 一个典型的 Spec-Driven 工作流:用户提出一句话需求 -> “文档 Agent” 自动生成详细设计文档 -> 用户确认后驱动“代码 Agent”长时间执行。
* 这其实是对现实世界中“老板提需求 -> 产品经理写 PRD -> 工程师开发”这一流程的 AI 化映射。
🟢 21:44 产品哲学:从“不打断心流”到“给你掌控感”
AI 时代,开发者被迫进行“结对编程”,过去那种完全不被打扰的“心流”已难以维持。
* AI 时代的新矛盾:既要提供趁手的工具,又不可避免地会打断用户的心流,如何平衡?
* 我们的答案:与其徒劳地追求不被打断,不如给用户完全的“掌控感”,让他成为 AI Agent 的管理者。
* 一个反常识的产品设计:为什么 Qoder 至今不让用户选择模型? 因为“机选优于人选”,也避免了用户成为“模型测试员”而产生的决策疲劳。
* 我们如何平衡性能、效率、成本这个“不可能三角”?核心在“上下文工程”的精细化运营。
🟢 32:26 组织与方法:如何支撑一场闪电战?
为什么 Qoder 能够快速起步?因为我们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整合了阿里内部多个成熟团队的人才和技术积累。
* 从服务中国市场的“通义灵码”,到面向全球的“Qoder”,背后发生了怎样的组织和战略演进?
* 一个关键决策:为了争取全球市场的时间窗口,我们先用全球最好的模型服务开发者,同时“以战养战”,为自研模型的发展赢得时间。
* “它就是独立经营的一块业务”,大厂内部创业如何通过组织设计,真正地“甩掉包袱”,实现创业公司级别的敏捷?
🟢 40:13 Repo Wiki:攻克“祖传代码”的秘密武器
我们学计算机第一课,老师就说要写好文档和注释,但几乎没有团队能真正做到。这是一个如此显性的需求,为什么之前没人做?
* 开发 Repo Wiki 的第一性原理:“文档是会骗人的,但代码永远是最新的。”
* 我们如何用 AI 解构“祖传代码”?通过分析代码的当前切片和所有历史提交记录,还原出整个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业务逻辑。
* 如何保证这个文档不过时?随着代码库的变更,AI 会实时、增量地更新这份“活文档”。
* 为什么我们有信心构建壁垒?因为这不是一个原子能力,而是一整套深度定制的模型、Agent 和与 Git 结合的团队协作工作流。
🟢 01:03:19 | 1024 寄语:AI 时代,程序员如何进化?
程序员可能是最不惧怕学习的群体,这恰恰是我们在 AI 时代最大的优势。
* AI 会取代程序员吗?不会,同时“杰文斯悖论”告诉我们,当成本降低,需求会爆炸式增长,程序员的数量可能会变得更多。
* 未来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单一的编码能力,转变为“需求洞察、整体设计、结果验收”等复合能力。
* 给计算机大一新生的建议:拥抱 AI,但更要学好计算机体系结构,因为你得知道 AI 有没有在“忽悠”你。
🟢 01:09:48 | 双十一往事:一个顶级架构师的两次“高考”
老板给了一个疯狂的目标:双十一流量翻 50 倍,集团能不能不多花一分钱?我们最终做到了。
* “在双十一之前,先创造无数个双十一”,如何通过“全链路压测”这剂猛药,在真实流量下反复演练,驯服上千个系统?
* 技术人如何永远“跟技术要红利”?从解决稳定性问题,到通过容器化、云原生技术极致地优化成本,这背后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 顶级架构师的成长之路:从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到构建一套技术体系,再到将技术能力产品化、商业化,最终寻找更大的舞台。
欢迎订阅「十字路口」播客
🚦 我们关注新一代 AI 技术浪潮带来的行业新变化和创业新机会。
🚦 十字路口是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一个比喻,形容它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伟大的产品往往诞生在这里。AI 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改变,我们寻找、访谈和凝聚新一代 AI 创业者和 AI 时代的积极行动者,和他们一起,探索和拥抱新变化,新的可能性。
👦🏻 主播 Koji:我联合创办了街旁/新世相/躺岛,发起了 AI Hacker House 这个新一代 AI 创业者的社群空间。我相信科技尤其是 AI 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价值创造机遇。欢迎大家找我聊天,碰撞想法,链接下一个可能性。Koji 的即刻,Koji 的网站
👧🏻 主播 Ronghui:我在美元 VC 工作过,也做过五年的硅谷驻站记者,关注科技发展和商业故事,欢迎大家找我聊天,和我交流。Ronghui 即刻
🎄 本播客由「新世相声音森林播客计划」支持。
当我们问起阿里巴巴 Qoder (Agentic Coding 产品)创始人叔同,关于他带领团队冲入全球 AI Coding 这片“红海” 60 天后的感受时,他给出了这样简单而坚定的回答。
他的底气,源自一份优秀的成绩单:上线 5 天用户迅速突破 10 万,仅 60 天斩获 50 万开发者用户。
AI Coding 可能是今年 AI 领域最热的话题。
Cursor 年营收达到 5 亿美元、估值飙升至 100 亿,成为硅谷最炙手可热的独角兽;Anthropic 也凭借其强大的 Claude Code,让收入增长曲线比 OpenAI 更陡峭。
在这片卷得炽热的战场,后来者阿里的机会在哪里?
本周,我们邀请到了曾多年担任阿里巴巴“双十一”技术负责人、最早在国内推进全行业云原生化的技术领头人,听他独家分享 Qoder 上线 60 天即取得“开门红”的背后,是怎样的产品思考、技术布局和组织能力在支撑。
🎉 本期节目特意选在 1024 上线,祝所有用代码改变世界的朋友们节日快乐,发量浓密,代码无 Bug!
🎥 本期播客在 AI Hacker House 录制,视频播客将会发布于 Koji杨远骋 的小红书、B站、视频号、Youtube。
🟢 03:11 快问快答:年龄、毕业院校、MBTI 与星座、一句话介绍产品、收入与利润、团队规模、Qoder 前的探索经历
🟢 03:27 AI Coding 全景图:从 0 到 1 vs 从 1 到 100
一个典型的用户路径:先用 AI 生成一个网站雏形,当它开始产生商业价值,再用更专业的工具去维护和迭代。这背后反映了什么?
* AI 写码赛道的三种主流形态:服务于创作者的“想法落地”型工具、服务于专业开发者的“效率提升”型工具,以及直接替代人力的“数字员工”。
* 为什么说所有形态的 AI 写码工具,最终都不可避免地会走向“大一统”?
* “没有自研模型的 AI Coding 工具,只是在帮模型厂商打工”,为什么说 Cursor 这样的公司最终一定会构建自己的模型能力?
* 大厂做 AI Coding 产品有何天然优势?除了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和模型进行端到端的联动优化。
🟢 09:48 红海突围:Qoder 的战略选择
当所有人都去摘那些“低垂的果实”时,我们选择了直接进攻“价值高地”。
* 一个关键的战略选择:我们绕过从 0 到 1 生成新项目的“酷炫”场景,直接切入占开发者 95% 工作时间的“真实软件”研发领域。
* 为什么我们把 Qoder 定义为“智能体编程平台”?因为未来的开发协作模式,将从“人机协同”进化为“AI 自主编程”。
* “我不干,智能体干”,这是一种全新的开发范式。
* 另辟蹊径的原因:作为一个后来者,我们希望通过差异化定位,快速在红海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 16:55 需求文档是最重要的!
AI 不但擅长写代码,更擅长写需求文档。
* 从“提示词工程”到“上下文工程”,我们如何让 AI Agent 能够独立完成更大、更复杂的任务?答案是 Spec-Driven(需求文档驱动)。
* 一个典型的 Spec-Driven 工作流:用户提出一句话需求 -> “文档 Agent” 自动生成详细设计文档 -> 用户确认后驱动“代码 Agent”长时间执行。
* 这其实是对现实世界中“老板提需求 -> 产品经理写 PRD -> 工程师开发”这一流程的 AI 化映射。
🟢 21:44 产品哲学:从“不打断心流”到“给你掌控感”
AI 时代,开发者被迫进行“结对编程”,过去那种完全不被打扰的“心流”已难以维持。
* AI 时代的新矛盾:既要提供趁手的工具,又不可避免地会打断用户的心流,如何平衡?
* 我们的答案:与其徒劳地追求不被打断,不如给用户完全的“掌控感”,让他成为 AI Agent 的管理者。
* 一个反常识的产品设计:为什么 Qoder 至今不让用户选择模型? 因为“机选优于人选”,也避免了用户成为“模型测试员”而产生的决策疲劳。
* 我们如何平衡性能、效率、成本这个“不可能三角”?核心在“上下文工程”的精细化运营。
🟢 32:26 组织与方法:如何支撑一场闪电战?
为什么 Qoder 能够快速起步?因为我们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整合了阿里内部多个成熟团队的人才和技术积累。
* 从服务中国市场的“通义灵码”,到面向全球的“Qoder”,背后发生了怎样的组织和战略演进?
* 一个关键决策:为了争取全球市场的时间窗口,我们先用全球最好的模型服务开发者,同时“以战养战”,为自研模型的发展赢得时间。
* “它就是独立经营的一块业务”,大厂内部创业如何通过组织设计,真正地“甩掉包袱”,实现创业公司级别的敏捷?
🟢 40:13 Repo Wiki:攻克“祖传代码”的秘密武器
我们学计算机第一课,老师就说要写好文档和注释,但几乎没有团队能真正做到。这是一个如此显性的需求,为什么之前没人做?
* 开发 Repo Wiki 的第一性原理:“文档是会骗人的,但代码永远是最新的。”
* 我们如何用 AI 解构“祖传代码”?通过分析代码的当前切片和所有历史提交记录,还原出整个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业务逻辑。
* 如何保证这个文档不过时?随着代码库的变更,AI 会实时、增量地更新这份“活文档”。
* 为什么我们有信心构建壁垒?因为这不是一个原子能力,而是一整套深度定制的模型、Agent 和与 Git 结合的团队协作工作流。
🟢 01:03:19 | 1024 寄语:AI 时代,程序员如何进化?
程序员可能是最不惧怕学习的群体,这恰恰是我们在 AI 时代最大的优势。
* AI 会取代程序员吗?不会,同时“杰文斯悖论”告诉我们,当成本降低,需求会爆炸式增长,程序员的数量可能会变得更多。
* 未来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单一的编码能力,转变为“需求洞察、整体设计、结果验收”等复合能力。
* 给计算机大一新生的建议:拥抱 AI,但更要学好计算机体系结构,因为你得知道 AI 有没有在“忽悠”你。
🟢 01:09:48 | 双十一往事:一个顶级架构师的两次“高考”
老板给了一个疯狂的目标:双十一流量翻 50 倍,集团能不能不多花一分钱?我们最终做到了。
* “在双十一之前,先创造无数个双十一”,如何通过“全链路压测”这剂猛药,在真实流量下反复演练,驯服上千个系统?
* 技术人如何永远“跟技术要红利”?从解决稳定性问题,到通过容器化、云原生技术极致地优化成本,这背后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 顶级架构师的成长之路:从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到构建一套技术体系,再到将技术能力产品化、商业化,最终寻找更大的舞台。
欢迎订阅「十字路口」播客
🚦 我们关注新一代 AI 技术浪潮带来的行业新变化和创业新机会。
🚦 十字路口是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一个比喻,形容它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伟大的产品往往诞生在这里。AI 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改变,我们寻找、访谈和凝聚新一代 AI 创业者和 AI 时代的积极行动者,和他们一起,探索和拥抱新变化,新的可能性。
👦🏻 主播 Koji:我联合创办了街旁/新世相/躺岛,发起了 AI Hacker House 这个新一代 AI 创业者的社群空间。我相信科技尤其是 AI 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价值创造机遇。欢迎大家找我聊天,碰撞想法,链接下一个可能性。Koji 的即刻,Koji 的网站
👧🏻 主播 Ronghui:我在美元 VC 工作过,也做过五年的硅谷驻站记者,关注科技发展和商业故事,欢迎大家找我聊天,和我交流。Ronghui 即刻
🎄 本播客由「新世相声音森林播客计划」支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王十三_2UGy
2周前
上海
7
节目开始前的前摇太长了么,听了一分钟介绍,真的忍不住要跳了…
BINGO888
2周前
北京
5
最好的产品是ClaudeCode & CodeX
Fetchingac
2周前
浙江
3
18:12 讲的真好,不愧是大佬
黑羽快斗
2周前
江苏
3
在一个趋势进入爆发期时,趋势领域内的人会认为已经到了「大家都知道」的阶段,没有足够多的利润空间了,但实际上在其他领域内还属于「这是什么?我做不到」的阶段,尤其是2B业务。因此,在趋势刚起势的爆发期,你有两种选择:
1、利用信息差,赚取那些缺乏自驱力(包括学习力与执行力)的公司的钱。
2、被1这类的公司赚钱。
(哦哟,你不知道圈外的公司有多……手动闭麦,口下积德😂)
一种工程能力是coder基于对模型能力的认知,在不同场景选择不同模型后达成结果的能力。另外一种工程能力就是阿里的这种,通过整个工作流中各环节的设计,帮助用户达成结果的能力。
对于2B业务来说,在需求既定的情况下,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速度与成本的平衡。如果将需求纳入之后,还需要考虑理解需求这一过程的成本。
当你的能力足够满足基础的业务场景后,就可以考虑将能力产品化,打包成一种可视化的价值。
听INTJ讲话真舒服,价值观、愿景都很趋同。
另外,我并不认为,当一个领域还在上升期时,站在场边评论这个赛道有许多看上去同质化的产品,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市场、用户规模、应用场景、付费习惯等这些细节都有所差异,事情也并非一尘不变的。过早用一种概括性描述来做判断,可能会忽略未来的成长性。
(希望小宇宙的评论区可以在评论时,可以勾选同步转发即刻,省得手工转了😂)
小狼
2周前
浙江
3
来给我的前老板打call
相看两不厌_6z0d
2周前
四川
2
大佬讲话,滴水不漏
July_777
2周前
江苏
2
16:42 不聊聊 trae 么?
LooooooooonG
2周前
浙江
2
周末Qoder有活动,线下去学习一下😊
HD580409h
2周前
广东
2
Claude, codex, cursor 必备三剑客,国内的产品还是有些差距,效果达不到预期。
有人跟我说
5天前
北京
1
20:35 这个是什么产品呢?
胡MiropeYuhao
1周前
浙江
1
大佬讲话让人如坠雾中
location
1周前
北京
1
不同的模型不同的工具专注点不一样 不让选模型 👎
程弢
2周前
浙江
1
目前来看Qoder就是最能打的AI Coding工具
ccctttww
1周前
广东
1
扯东扯西。。。1、为啥用国外模型?qwen模型不能打。。。2、抄这(cursor)抄那(kiro)。。。3、不让选模型,太自信了,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好的能力分辨结果。。。
泰山007
2周前
浙江
1
没有人觉得积分完全不够用吗?虽然效果还不错,但性价比有点低
oisccc
1周前
福建
0
39:20 对不住 但是我觉得很像车轱辘话 别人谁做的比较好,我还蛮想听比较真实的分享的,但是有点像是在说车轱辘话,转来转去,直观感觉就是没回答
tommy_St8j
1周前
浙江
0
主持人的声音有点刺耳体验很不好,,,
小琳_wuXa
6天前
浙江
0
Qoder确实很好用
自变量variableX
1周前
浙江
0
1:10:00 要是 koji 能在嘉宾讲的中途稍微说两句就好了, 这个点前面的有几部分嘉宾的独白有点长,听的有一点点走神,单纯加个“嗯”也行,口头分个段儿
啊花
2周前
浙江
0
qoder还是有很多开创性的能力
大海你快来
2周前
浙江
0
收获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