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4分钟
播放:
141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是《北京生存小册子》成立一周年的特别节目


首先,感谢片头给出寄语的小伙伴们(按出场顺序):


姜老师@遇吉岛咖啡

Yǔjiā@Coffeeplus播客

Rio@巷贩小酒

良哥@咖啡沙龙

Cindy@发条狗

VC@午夜飞行

村长@玲珑塔门市部

三哥@旷野三哥

bobo@声湃

老袁@播客公社

然后,我们有新Logo了,感谢我们的小伙伴涵涵



这一年下来我们有了如下成长:



  • 节目定位与自我比喻:我们不是“种草”,而是“种树”——做长期、能自我滋养的城市内容生态;这一年“小树活下来了并在茁壮”,两周年再见是明确旗帜。

  • 内容线扩展:在“主理人系列”之外,孵化出 CityTalk(城谓) 与“播客城市地图(XCast)”等联动,节目逐渐从“两个人的事”变成“多角色参与的场域”。

  • 制作与设备:强调“低侵入”的现场外采方案(两套小蜜蜂+MicroAI+手机),让陌生嘉宾也能自然输出;设备不迷信“堆料”,平替即可,关键在内容完成度。

  • 商业化与节奏:收入尚早,但已在谈合作,采取“打窝”思路,用节目带动周边服务与联动活动。

  • 团队协作:设置“安全词”化解吐槽与情绪;对“散伙”的讨论更像是“单飞不解散”的结构预案。

  • 同行与听友反馈:把“小册子”视作“重建附近”的城市播客样本,建议邀请更广泛的城市人物与跨界串台。

  • 自评与里程碑:给出7–8分的评分——最重要的理由是“坚持了一年”。


确认了我们的“企业”文化:



  • 长期主义:从“种草”转为“种树”,以系列化、社区化持续滋养内容与关系网。

  • 慢内容+低侵入:设备与流程服务于“松弛真实”的对话体验,减少“被麦克风支配的表演感”。

  • 完成度优先:提升剪辑与 highlights 的打磨,拉高单集的“制作完成度”。

  • 生态化联动:CityTalk、城市播客地图让“陌生人相遇”产生化学反应,丰富叙事维度。

  • 商业化耐心:区分用户与客户,用活动与服务“打窝”蓄水,别急着靠口播吃饭。

  • 可持续的搭子关系:预留“单飞不解散”的架构弹性,用机制化沟通(安全词、冷/热处理)维持协作。


主播们的自我期许:


Liger:


提升表达结构与转折衔接的“肌肉记忆”,借鉴优秀主持的提纲与口癖再内化。

提高剪辑效率与出片节奏,强化“完成度意识”。

优化时间管理,减少“压点到”的风险(你自己也把它点名为老大难)。

图图:


继续把控内容质量与流程,同时减少对合作方的“先验揣测”,用机制化沟通替代情绪反应。

维持“低侵入录制”的制作哲学与迭代心态。

嘉宾们的总结:



  • 真诚与人情味是核心驱动力: 节目之所以能坚持一年并获得听众的喜爱,并非因为高超的技巧或巨大的投入,而是因为两位主播的真诚与对城市生活的热爱。他们将自己对身边“耀眼普通人”的好奇心转化为节目内容,这种脚踏实地的创作方式让他们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

  • 合作中的相互成就: Liger大喵和图图的合作关系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坦诚地聊到彼此的性格特质和在节目制作中的分歧,但最终都能找到共同的成长路径。图图的加入让节目有了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更多元的视角,而大喵的初心则为节目注入了人文关怀的灵魂,这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健康合作关系。

  • 从“生存”到“生活”的升华: 播客的名字叫《北京生存小册子》,但通过节目内容和这次复盘,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想传达的,是让听众在北京这座城市,不只是“生存”,还能更好地“生活” 。这档播客通过分享街头巷尾的故事,帮助听众重新发现城市中的美好与附近的人情味,这正是城市播客的魅力所在。


本期制作


策划 / Liger、图图


制作 / 图图


场地 / 声湃轩北京


关于我们


《北京生存小册子》是一档探索城市生活与人文故事的播客,每周五早6点更新。您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Apple播客等平台收听。欢迎留言互动。


欢迎添加小助手豆汁儿(微信ID:LigerMa),请备注「听友」或「合作」。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老袁
2个月前 北京
2
小册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村长也是刘超凡
2个月前 北京
2
小册子早日发展成大百科!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