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楼死亡的剖析》是一部关于叙事的电影,它探讨了叙述形成的过程以及基于同一事实的不同叙述之间的博弈。 叙述是人类的一种难掩的冲动,一种下意识的本能。从我们看到一个事物开始,就在为其添加叙述。即使我们看到一幅静态的图片,我们的叙述本能也会发挥作用,为画面添加叙述,想象这一幕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下一幕可能是什么样子。叙事,是编织真实与虚构的技艺。 这种对事实的空缺填补——基于通过感官捕捉到的现实片段,在这些片段之间的空白处填补上自以为的全貌理解——在《坠楼死亡的剖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男人从家里的木屋阁楼跌落,现场没有找到凶器,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指向凶手的直接证据,只有三滴血迹和案发前一天的录音。仅凭这些零星的证据,如何拼凑一个死亡的故事?但几乎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自动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故事。 导演特里耶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让观众在推测真相的过程中反而偏离了真相。影片中的视角魔力在于,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方式去认识事物,就注定只能看到这种方式下的既定真相。这类似于观测者效应,我们的观测行为会影响被观测的对象。当我们不去观测和评判事件时,不同立场的真相可能同时存在,但一旦我们进行了观测,它就只有一种真相。 庭审在影片中,则是一个叙述的战场。在庭审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事实的较量,而是双方叙事的博弈。控方和辩方都必须根据已知的证据,构建一个符合自己立场的叙事。他们就像对立的作者,他们轮流讲述自己构建的故事,并试图消除对方故事的可信度,以赢得听众的信任。 而一个更加吊诡的现象则是,案件中的证据仿佛是薛定谔的证据,同样的一系列观察和证据可以支持完全不同的论述和立场,在两个看似矛盾的叙述中都能自圆其说,得到完全不同的真相。因此,在影片的五次庭审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叙述看似有说服力,但很快被推翻。事实就在这一次次交战和层层叠叠的解释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影片中的「剖析」不仅可以被理解为对亲密关系的剖析,还包括对「叙述」的剖析。这种剖析不仅在语义层面和法庭上的逻辑与事实层面进行,还涉及到心理层面。我们不禁会好奇:为什么生活在同一空间的夫妻对共同经历的事情有着全然不同的理解,以至于他们与旁人讲述这段关系时,会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本期节目,我们将会通过《坠楼死亡的剖析》探讨真相与叙述之间的微妙关系,人类对于叙事的深层依赖及其带来的困境。 时间线|内容: [0:08:41] 庭审作为「叙述」较量的战场 Chapter 1. 叙述的本能 [0:11:11] 什么是叙述?「叙述」和「故事」的区别是什么? [0:15:34] 叙述是人类的本能 [0:22:15] 决定我们会讲述一个怎么样的故事的关键因素: [0:22:26] 1)立场:当「解读」成为一种必要工作 [0:27:37] 2)价值体系:看待故事的视角与我们的社会身份及价值观紧密相连 [0:39:29] 3)社会文化:不同文化为何对这部影片和其中的人物理解如此不同? Chapter 2. 虚构与现实 [0:44:25] 影片中关于虚构和现实的层层讨论, 虚构和非虚构的边界在哪里? [0:48:29] 庭审准备的那场戏:构建叙事全过程 [0:54:18] 虚构和真实的共生关系:真实是虚构的素材,虚构构建真实 [0:55:48] 叙述如何使故事「呈现」? Chapter 3. 选择 [1:07:03] 在现实不给出任何清晰的指引时,我们只能选择 [1:12:31] 我们先做出选择,然后为选择赋予理由 [1:14:27] 现实生活中的选择永远是凌乱的,只有在小说中才会有环环相扣的前因后果 Chapter 4. 叙述的悖论 [1:20:49] 人叙述是人在荒芜世界中找到的生存解释 [1:23:05] 萨特:真正的故事并不存在 [1:29:09] 生活中的「恶心」从何而来? [1:33:30] 叙述与个人身份的确立:叙述作为一种疗愈方法 [1:39:48] 故事的局限和自欺 [1:45:57] 或许失败者需要一种不平衡的叙述来继续生活 [1:47:45] 怎么讲述故事总是由「结局」定义 [1:52:21] 叙事是一种对复杂性的消解和对个人的「降维」 [1:58:49] 贯穿全篇的冲突:诚实面对生活,还是接受虚构的生活秩序 [2:06:23] 「成功作家」与「失败作家」的隐喻 💰打赏 (推荐使用)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ahsmmy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wx: badaolaoyu 🎵音乐 Raviv Leibzirer – Piano Sonata No 14 in C Minor Op 27 Moonlight – Mov I Damon Power – Arietta Marco Martini – Theater Magnus Bishara Haroni – Gnossienne No 1 Toccata Arpeggiata Yehezkel Raz – Ballerina – Slowed and Reverbed Eldad Zitrin – Time to Go Sémø – Insomniacs Dream 8opus – Impromptu in F Minor Well Meet Again Romeo – Fragility Ivo Pogorelich – 24 Préludes, Op.28:4. In E Minor 📚引用 H. Abbott: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Narrative Brian Schiff (2012) – The Function of Narrative: Toward a Narrative Psychology of Meaning Constantin Huet (2020) – The Power of Narratives in Decision Making 萨特 《恶心》(Jean-Paul Sartre, Nausea) 米克·巴尔 《叙事学》 ✍🏻联系我们 微博:啊是猫咪呀播客 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本期,我们和大家聊聊最近登顶全球动画片票房榜首的《头脑特工队2》,由「在世界的草台班子上坚持用心做电影」的皮克斯出品。 在头脑特工队的设定中,每个人的大脑中都住着一些掌管情绪的小人,他们可以看到人们经历的事情,并且控制我们对特定事物的感觉和反应。这些情绪人物包括了来自第一季的乐乐(Joy)、忧忧(Sadness)、怒怒(Anger)、厌厌(Disgust)、怕怕(Fear),以及第二季出现的新情绪焦焦(Anxiety)、尬尬(embarrassment)、慕慕(Envy)和厌厌(Ennui)。 虽然是一部面向儿童的动画片,但和所有的皮克斯动画一样,头脑特工队能给孩子和成人提供两个层面的故事。我们认为头脑特工队提供了一节宝贵的情绪健康课,有观众甚至把《头脑特工队2》称之为一次长达100分钟的心理治疗,抚慰了当代人焦虑不安的心灵。很多家长表示,带着孩子去看电影,小孩全程淡定,大人泪流满面。 影片中对情绪这个主题的呈现非常有趣,它通过展现情绪角色的成长,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共情抽象的情绪本身。而当我们把情绪作为一个拟人化的角色去理解、而非抽象概念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可以说一万遍「接纳自己的情绪」,但在实操上,这样的话术的效果远不如让我们爱上一个具体的角色来得容易。 人不就是这样吗?我们喜欢人性中极致的闪光和缺陷,会爱上一个充满缺陷的迷人角色,却很难接纳自己身上的缺点,即使我们都知道,每一个缺点可能都有着相对应的优点。 作为一档找寻人物角色身上「猫咪」的节目,今天,我们想和大家一起深入聊聊头脑特工队2 中两位情绪角色——乐乐和焦焦——它们一个积极、一个消极,一个松弛、一个紧绷,一个像老鱼,一个像小吴。通过她们,我们似乎更更清楚地看到人类情绪的复杂性,以及,走向情绪成熟对我们人生的意义? 时间线|内容 Chatper 1. 情绪课 [0:04:46]《头脑特工队》的心理学背景设定 [0:06:33] 情绪理论:Paul Ekman 经典派和 Lisa Feldman 建构派 [0:14:18] 情绪管理第一步是为情绪创造实体 [0:21:39] 青春期,从情绪变得复杂开始 [0:29:34] 情绪作为人物让共情自己的缺点成为可能 Chapter 2. 焦焦:我会保护你不受伤害 [0:35:33] 焦焦的形象:多动症,能量充沛,衣着紧绷 [0:42:38] 恐惧和焦虑是同源 [0:47:13] 为什么负面情绪能更好地保护人类? [0:48:45] 适当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0:51:59] 焦虑的循环为何停不下来 [1:00:34] 焦虑与想象:「想象100种糟糕的情况」 [1:08:11] 焦焦是反派,不是魔王 [1:15:00] 每一个悲情角色都有着自我毁灭的倾向 [1:15:46] 焦虑与完美主义 [1:22:57] 焦焦自我信念:「我还不够好」 [1:28:42] 如何和自己的焦焦和谐共处? Chapter 3. 乐乐:「快乐」的成长 [1:33:59] 并不简单的快乐 [1:36:01] 有毒的积极性:作为控制狂的乐乐 [1:42:47] 否认(Denial)是帮助我们保持乐观的防御机制 [1:45:49] 不会做计划的乐乐,对比过度准备的焦焦 [1:55:06] 快乐不会随着成长变少,但是它会进化 💰打赏 1. (推荐使用) 爱发电:近期爱发电正在更换域名,如需通过爱发电打赏请使用临时域名:https://afdian.com/ 搜索“啊!是猫咪呀!”进行打赏~感恩的心❤️ 2. 小宇宙打赏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wx: badaolaoyu 🎵音乐 头脑特工队OST 孙燕姿 – 当冬夜渐暖 杨千嬅 – 小城大事 📚引用 Lisa Feldman – How Emotions Are Made: The Secret Life of the Brain ✍🏻联系我们 微博:啊是猫咪呀播客 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本期节目的灵感来源于七月初老鱼和小吴的加州之行。 加州,这片全球最大经济体中最富庶之地,遍布着许多“盖茨比”式的神秘年轻人。他们在工作日悠闲地晒太阳,逛街、遛狗、喝咖啡,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在乎。 让人不禁好奇: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会感到无聊吗? 那一刻,联想到电影《燃烧》中,失意的青年钟秀意外结识富二代Ben。钟秀在Ben的江南区豪宅阳台上抽烟,感慨到:“他年纪轻轻过上这样的生活,悠闲地到处旅行,开着保时捷,在豪宅里面煮意面,像盖茨比,不知在干什么却很有钱。谜一样的年轻人。” 回想起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富人形象,无论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与黛西,或是爵士年代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男男女女们,还是《燃烧》中富二代Ben,亦或是《继承之战》中垂暮之年依然试图扩张权力版图的Logan Roy,富人们的生命似乎总被一团虚无的云雾笼罩。财富像是在他们的内心挖出一个大洞,带来了空虚、失落和恐惧。越是追求物质享乐,越是感到无力填补这份空虚,任其越长越大。 金钱是一种加速虚无的力量:起初,它让你心醉神迷,你激动地发现那些困扰你生活的种种局限突然消失了,仿佛拥有了掌握生活一切的力量。然而,这种兴奋是短暂的。随着财富的增加,它自身也会加速扩张,资本滋生资本滋生资本,病毒一样扩散,继而开始反噬。生活中的朴实快乐、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那些曾让你充实的追求与感知,都逐渐被吞噬。你越依赖财富带来的安全感,越会在发觉它的虚假后感到失望。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探讨财富为何让人感到空虚,这背后隐藏的机制是什么?金钱如何剥夺了生活中的具体乐趣,钝化人们的感知,让人丧失目标和意义感。我们也会讨论资本与存在的关系:财富将资本家变成由众生祭祀的自以为的「神」,却也悄然抹去了他们的存在。 感谢MoveFree益节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关于MoveFree益节氨糖软骨素】 MoveFree益节是美国专业关节健康品牌,产品通过了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和美国FDA的双重认证,质量值得信赖! 【听众专属福利】 以下任一渠道均可购买: 1. 点击 https://s.tb.cn/c.0E5HWB 进入MoveFree专属购买链接。 2. 在🍑搜索:「MoveFree益节」或「益节」找到官方海外旗舰店(不要进错店啦),向客服报暗号“是猫咪呀”(四个字,无标点),即可获得专属链接。 3. 复制淘口令:68《IYwO3msaBeW£ https://s.tb.cn/h.gwM91dg CZ3456 是猫咪呀专属 *下单记得备注节目名「是猫咪呀」哦* (本次商务合作 Live by Somg) 时间线|内容: [0:02:38] 加州之行:在Rodeo Drive 观赏「谜一样的年轻人」 [0:23:13] 年轻人的萎靡和空虚 Ch1. 过度富足 [0:28:57] 钱多到用不完真的会是一种烦恼 [0:31:05] 鱼仙姑:月入千万之后,我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 [0:43:22] 我们看不到拥有的同时也在失去的那些东西 [0:46:26] 用不完的时间,消失的生活 [0:49:10] 被服务的才是最「被动」的 [0:50:49] 富人们以为自己拥有的比真正拥有的多太多了 Ch2. 无事可做 [0:54:18] Brooklyn Beckham:找到一份梦想的事业为何这么难? [0:56:30] 炫富也能成为一个职业 [1:00:27] 生在一个美国梦早已实现的家庭,然后呢? [1:01:48] 比弗利娇妻:当「独立女性」标签成为一件很新的潮流单品 Ch 3. 奖励 [1:06:12] 外在奖励 vs. 内在奖励 [1:08:07] 如何快速毁掉一个人的热爱? [1:14:02] 过度理由机制和挤出效应(Crowding Effect) Ch 4. 饥饿 [1:16:25] Little Hunger/小饥饿 vs. Great Hunger/伟大的饥饿 [1:20:46] 深层动机:恐惧和欲望 [1:23:32] 享乐跑步机:再浓烈的欢愉也会烟消云散 [1:28:09] 对冲基金的大佬为何还要继续工作? Ch 5. 资本和存在 [1:33:29] 资本的造神倾向 [1:38:31] 「In God We Trust」美金由上帝背书 [1:44:31] 自由生长的资本:复利 [1:49:23] 贫富鸿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51:10] 债:蜜糖与砒霜 [1:57:04] 资本逻辑下,「存在」如何变成「占有」 💰打赏 1. (推荐使用) 爱发电:近期爱发电正在更换域名,如需通过爱发电打赏请使用临时域名:https://afdian.com/ 搜索“啊!是猫咪呀!”进行打赏~感恩的心❤️ 2. 小宇宙打赏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wx: badaolaoyu 🎵音乐 《燃烧》OST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OST 《继承之战》OST Young Rich Pixies – Monster from the Deep Ian Post – I Must Be Dreaming Pablo Suarez – Shiver Raviv Leibzirer – Piano Sonata No 14 in C Minor Op 27 Moonlight Ben Reneer – A Ghost in Someones Body (feat. Emma Reneer) Ziv Moran – Easy-Peasy Adrián Berenguer – Aware 📚引用 埃里希·弗罗姆《占有还是存在》 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 Gerald E. Ledford, Meiyu Fang, Barry Gerhart (2013) – Negative Effects of Extrinsic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More Smoke Than Fire 雷蒙三十 – S01E34 :怎麼毀掉一個人的興趣?獎勵的惡果和過度辯證理論 ✍🏻联系我们 微博:啊是猫咪呀播客 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探讨「差距感」心理学。 当下,财富不平等早已是显而易见的社会现实。我们在新闻头条、政客的演讲、学者的研究中,都能看到关于不平等的讨论。我们知道这种现象正在发生、扩大,也许隐约理解它的机制,但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这种宏观的不平等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财富不平等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它对个人的影响更为微妙和具体。在不平等的社会中,贫穷和富裕不仅与金钱的绝对数量相关,还与我们的个人感知和社会文化紧密相连。人们在不断的比较中感知自己的“贫穷”,从而改变对自身的认知和生活方式。这种效应不仅仅发生在穷人身上,它同样影响着中等收入者,甚至是富人。 我们的生物本能驱使我们在潜意识里不断与他人比较。无论是在街头与擦肩而过的路人相比,还是朋友圈里昔日的同学与朋友,还是在社交媒体上浏览他人的生活,我们的头脑在无时无刻地收集着每一条细微的证据,将自己与他人进行着对比与评估。这样的比较,让我们不满于当下,陷入匮乏感,和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却又说不上哪里不够好的模糊焦虑中。 贫穷不仅是一种客观状态,更是一种主观感受;它既是我们切身的情感体验,也会成为影响我们心理和生理的具体状况。本期节目,我们将会拆解这种感受的形成机制,和它对个人如何造成影响。最后,我们将结合前沿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大家应对和缓解“贫穷感”,让我们在面对不平等的世界时,能够守住内心的平衡。 🧬关于WeGene微基因 微基因是2014年成立的全中资头部DTC基因检测机构,自有实验室,设计专为东亚人群定制CGA 芯片,科研团队优秀靠谱;12大类超过750项报告,内容充实,提前获悉包括遗传特征、疾病风险、祖源分析、心理特质等,全面追踪遗传健康信息;一次检测,报告终身免费更新,持续丰富内容,性价比高。 基因上 0.5%的微小差异,决定了你我的巨大不同。微基因会帮助您解读基因的秘密,全面探索自己。 🎉活动详情 2024年9月正好是微基因成立十周年~主推的基因检测标准版3.0,不仅有价格优惠,还送微基因10周年庆纪念礼包,礼包内包含基因鲸冰箱贴8款、优质全棉单肩包1个、350mI不锈钢内胆咖啡杯1个。同时,订单备注或向客服报暗号【猫咪】可以额外得到丝质眼罩一个! 点击链接直达:http://e.tb.cn/h.grGTpYjmqWhwgBm?tk=Sih73R1SZLl 时间线|内容: Part 1: 感知贫困 [0:17:25] 「贫穷」的标准 [0:22:21] 事实贫困 vs. 感知贫困 为什么「攀比心」几乎无法被克服? [0:29:27] 追求地位是灵长类动物的古老天性 [0:34:59] 人类对于不公平有着先天认知 [0:40:25] 大脑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擅长比较 [0:48:36] 因为比较,所以不满;因为不满,所以更加匮乏 Part 2: 自卑感情节 [0:51:50] 为什么很多人感到会害怕富人? —— 为何有人会看完《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后泣不成声? [1:02:49] 相对剥夺:仅仅是意识到在某个标准下不如他人,就会感到被剥夺感 [1:05:30] 相对剥夺带来的社会压力就像真实的身体暴力一样 [1:12:34] 普通人对于富人的感情非常复杂:怨恨又在意、渴望又轻蔑 [1:15:14] 富人的神秘光环从何而来? Part 3: 贫穷的逻辑 [1:20:42] 贫穷的两种归因方式 [1:22:59] 演化生物学中的「先天性」和「适应性」 [1:24:22] 什么叫做先天决定的行为? ——可能比我们以为的还要更多、更广泛。 [1:35:43] 生存的「快」与「慢」 ——「快生早死」:大风险偏好,速战速决 [1:41:57] 为什么越是贫富差距大的地方奢侈品反而卖得越好? [1:43:18] 民粹主义的摇篮 Part 4: 抵御「差异感」的袭击 如何应对「贫穷感」? [1:49:38] 1. 明智地选择比较对象和方式 [1:54:23] 向下比较意味着什么? [1:58:28] 2. 改变环境:不要试图融入本就不属于你的圈子 [2:05:09] 3. 修炼「心法」:不断温习生命内核 💰打赏 1. (推荐使用) 爱发电:近期爱发电正在更换域名,如需通过爱发电打赏请使用临时域名:https://afdian.com/ 搜索“啊!是猫咪呀!”进行打赏~感恩的心❤️ 2. 小宇宙打赏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wx: badaolaoyu 📚引用 Keith Payne – The Broken Ladder《断裂的阶梯:不平等如何影响你的人生》 David Sloan Wilson-This View of Life Mark Starmach – Why Rich People Scare Me: Our tendency to compare ourselves with others is genuinely terrifying ✍🏻联系我们 微博:啊是猫咪呀播客 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本期节目,我们会聚焦近期频频登上热搜的顶流男人——Elon Musk(埃隆·马斯克)以及他身上鲜明的自恋型人格障碍(NPD)。 关于马斯克,很多人会将他的经历解读为「大男主 」的爽文逆袭:那个曾经弱小、被霸凌的男孩如何成长为颠覆世界的强者;或者那个孤独的天才,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规则的蔑视,彻底改变了行业。他似乎从无声处崛起,注定以他的勇气和远见拯救人类文明。 但事先声明,我们无意重复这些歌颂他坚毅、勇敢、不顾一切的叙事。相反,我们更想揭示马斯克成功背后的另一面——隐藏在世俗荣耀下的复杂阴暗面。 我们将探讨:为什么马斯克堪称教科书级的「完美」NPD案例?NPD与成功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微妙关系?在当今社会,为何那些典型的NPD人物频频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巨大成功?以及,为什么我们认为马斯克的辉煌成就和他的自恋型人格息息相关,甚至共生共灭? 此外,我们还会分析马斯克在这次大选中押注特朗普的背后逻辑。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些选择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动机和野心? 节目中,我们也会深入探讨NPD的形成机制,并试图解读像马斯克、特朗普、Kanye West这样的近乎癫狂的NPD人物为何能够吸引大量追随者,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哪些当代社会的集体诉求和公众心理? 《埃隆·马斯克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对他的评价是「救世主与独裁者」。我们将剖析马斯克为何致力于塑造一个「为了人类文明存续而奋斗」的救世主形象?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不断扩展自己的商业帝国?他的成功背后,究竟是天才的远见,还是无尽的自恋驱动? 💰本期超长节目制作不易,欢迎打赏或转发! 1. (推荐使用) 爱发电:打开网址 https://afdian.com/a/ahsmmy 进行打赏,安卓用户可直接在爱发电APP进行打赏~ 感恩的心❤️ 2. 小宇宙打赏 内容|时间线: Chapter 1:形象和镜子 [0:17:28] 自恋神话的来源 [0:18:08] 自恋者的一生,都在寻求镜子,来反射自己迷人的形象 Chapter 2: 「教科书」NPD [0:20:24] DSM-5对自恋人格特质的定义 [0:26:28] 马斯克的NPD是怎么形成的? [0:31:18] 世界从此是他眼里的野外学校 [0:34:16] 「假自体」:自恋作为保护机制 Chapter 3. 创业狂人 马斯克的NPD式创业风格: [0:40:28] 1) 颠覆性创新:一己之力改变一个行业 [0:43:29] 2) 风险成瘾:永远all in, 直到赢把大的 [0:48:13] 3) 无视规则:所有的规则、约束都对他无效 为什么领袖地位对NPD如此有吸引力? [0:50:02] 商业帝国的「暴君」:马斯克享受CEO的身份 [0:51:07] 马斯克和合伙人的常见套路:从合作双赢到分崩离析 马斯克的领导风格: [1:02:48] 1)极限deadline:要么干,要么「死」 [1:03:47] 2)没有什么比恐惧更适合控制他人 [1:06:24] 3)情绪化 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于马斯克有毒公司文化趋之若鹜? [1:08:53] 无法拒绝的「改变世界」的机会 [1:09:45] 「造势」:讲一个全世界愿意为你买单的故事 [1:11:15] 集体性自恋 [1:16:17] 「飞猴」:NPD 的血包 NPD 最吸引的三类追随者: [1:19:02] 愤世嫉俗者 [1:20:17] 惺惺相惜的自恋者 [1:24:33] 过度共情者 Chapter 4. 超级英雄梦 [1:33:00] 踏着火箭解救全世界的男人 [1:33:49] 战无不胜的力量——全能自恋 [1:37:24] 扭曲现实的能力:让世界以自己的意愿运转 [1:42:59] 马斯克代表人类提出的关乎存亡的「关键问题」 包裹着个人野心和欲望的宏大愿景 [1:47:59] 1)他真的在乎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吗? [1:53:02] 2)Starlink:信息就是武器,武器就是国际话语权 [1:54:43] 3)Twitter:马斯克对民主和自由言论的贡献为零 ——我们必须全体听见「马斯克之声」 ——马斯克对大便💩emoji的情有独钟 ——被迫收购后,他必须要为Twitter找一个宏大意义 [2:08:35] 4)繁殖主义:为了文明的存续而播种DNA [2:13:06] 马斯克的政治转向:和美国的明天毫无关联 1)Vivian 的跨性别手术和对「觉醒病毒」的大肆批判 2)特斯拉工厂事件:任何妨碍他前进的,都不叫自由 3)被民主党精英孤立的马斯克 [2:27:03] NPD 成功学 为什么暗黑人格领导更容易被视作优秀有力的领导? NPD领导的公司真的业绩更好吗 Chapter 5. 假面 [2:37:35] 为什么NPD常常表现出夸大的形象 [2:45:11] 马斯克最深的羞耻是什么? ——对人的弱小的恐惧和对人性复杂的无知 [2:49:10] 人性的第一性原理悖论 [2:57:22] 弗洛伊德的自恋理论 [3:05:49] 为什么NPD总是容易破防? [3:09:44] 在妄想面前,现实就是最大的伤害 [3:15:22] 征服永无尽头——自恋的上升螺旋 [3:16:42] 为什么我们认定马斯克一定会失败? [3:23:05] 如果他真能一直赢下去呢?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wx: badaolaoyu 📚引用 沃尔特·艾萨克森《埃隆·马斯克传》 阿什利·万斯《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自恋:导论》 BorderlinerNotes (Youtube) – Are Narcissists Lying or Delusional? | Dr. Frank Yeomans BorderlinerNotes (Youtube) – How to Be Human Instead of a Narcissist | FRANK YEOMANS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Text Revision Richard Brouillette (Psychology Today) – 3 Reasons People Are Drawn to Narcissists Wendy L. Patrick (Psychology Today) – Do Narcissists Attract Each Other? Ramani Durvasula (Psychology Today) – Flying Monkeys, Tycoons, Narcissists and Predators Visionaries are People Who Can See In The Dark | Justine Musk | TEDxUIUC David Nasaw (NYT) Elon Musk Makes Sense. Yes, Really. Matthew Cantor (the Guardian) – Twitter’s been sending press the poop emoji. Why does Musk love it so much? Schumpeter (Economist) Elon Musk’s messiah complex may bring him down Franklin Foer (Atlantic): What Elon Musk Really Wants Margarita Mayo (HBR) – If Humble People Make the Best Leaders, Why Do We Fall for Charismatic Narcissists? ✍🏻联系我们 微博:啊是猫咪呀播客 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本期节目,我们想聊聊「被看见」这件事情。 回顾2024年,对我而言,是一道分水岭。 在此之前,每年的年终总结,总离不开外在的成就:智识的积累、技能的进步、工作上的突破,像是读了多少本书、学了什么新知识、考证、拿offer。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让曾经的我满足于通过努力获取成就的模式。 2021年辞去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下定决心,把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有过坎坷和挫折,也陷入过对自己的怀疑,迷失在「懂得很多道理,却仍然感到不幸福」的循环中。 被问起2024年最大的收获,我想是友谊了。更广义来说,是人际关系。阿德勒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这一点我曾经深有感触。然而,人类之中能够发生的最美好、最温暖、最具有超越性的事,也是发生关联。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看见」——被看见,也去看见他人。 「看见」这个词总让我联想到小王子中的那句话:「重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要用心去感受。」 试着看看眼前的一株植物,或者在怀中依偎的小猫,想想它们出现在生命中,意味着什么? 1960年的某个下午,彼时短视频还未侵蚀人们的生活,美国心理学家Branden坐在公寓的客厅里,注视着一株郁郁葱葱的大喜林芋。他感到内心愉悦充盈,不禁思考:这种乐趣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引发了这种感受?他十分确认,这种愉悦并不是源于植物的审美价值,因为如果他眼前这株植物是仿真的,那么尽管外观未变,那份特别的趣味却会瞬间消失。 Branden写道:「我感到快乐,是因为我知道这株植物是健康的、生机勃勃的。我感到在植物和我之间有一根纽带,几乎是一种亲属关系。生活在无生命的物体之中,我们因拥有生命而联合在一起。」 Branden认为,植物所带来的愉悦源于对生命的存在的确认。如果一株植物能够带来如此大的触动,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将具有更深远的意义。Branden认为,「相遇」是人类之间能够相互馈赠的伟大礼物。 所有人都是在人际关系中体验我们是谁,人们希望被看到、被理解、被欣赏的感受,被Brendon称之为「心理可见性」的需求——一种为人的本质需求。 本期节目,我们会聊到三个层次的看见:看见情绪,看见经历,看见完整的自己。 感谢Glowe阁楼App对本期节目的赞助和支持! 🌟关于阁楼 Glowe阁楼是一个专注于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的App,平台咨询师100%持证或心理科班毕业,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笔试、面试、模拟个案等5层筛选,通过率不足3%,专业可靠。 Glowe阁楼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次咨询包含50分钟视频/语音+5天留言,性价比超高,适合长期咨询。50分钟作为正式咨询的部分,5天的留言作为咨询师收集来访信息的工具,帮助来访和咨询师更好的建立信任,提高咨询效率。 Glowe阁楼App已上线各大应用商城,欢迎下载使用;如果对咨询有疑问,可以询问App首页的咨询助理,希望阁楼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安全专业的心理休息区。 ✨猫咪听友福利 1. 赠送3位听友200元的优惠券(仅限双周方案使用),可以在小宇宙留言你对心理咨询的感受与想法,我们将在小宇宙评论区进行挑选赠送; 2. 下载Glowe 阁楼的App,注册时使用我们的播客专属邀请码「cats」可以享受100元优惠,也可以点击https://hybrid.glowe.cn/mobileV2/privateInvitationCode?invitationCode=cats&platform=WeChat 直接领取优惠。 内容|时间线: [0:03:17] 回顾2024 [0:14:29] 什么是「看见」? Chapter 1. 看见情绪 [0:17:11] Lisa Feldman 的情绪建构论 [0:19:39] 在没有人森林里,一棵树倒下会发出声音吗? [0:24:40] 情绪概念和情绪体验 [0:35:31] 概念从何而来 [0:41:17] 我们需要鼓励表达负面感受的情绪教育 [0:46:30] 命名的力量 [0:53:27] 责任意味着你是唯一一个能改变事情的人 Chapter 2. 看见经历 [1:02:46] 看见「看不见」的工作 [1:14:48] 看见两个维度的价值:实用价值和内在价值 [1:22:19] 忙碌的上班族为何迷恋每天干活20小时的种菜生活 [1:27:41] 提升职场「可见度」:哪怕不成为卷王,也可以降低工作不幸感 Chapter 3. 看见自己 [1:37:09] 他者为何在观看中如此重要? [1:39:56] 回应即是爱 [1:43:02]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1:51:42] 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会滋养不被看见的人? [1:55:10] 长期忽视所带来的危害 [1:57:31] 你是否也是不够果断的大人? [2:00:06] 浪漫爱情心理学 [2:11:27] 马丁•布伯:我与你,我与它 [2:17:32] 与一棵树全然相遇 [2:24:11] 深度看见的四要素 [2:34:18] 「看见」是爱的前提 [2:38:17] 正因为羞耻会侵蚀我们的灵魂,所以才需要被看见 [2:52:13] 结语 💰本期节目制作不易,欢迎打赏! 1. (推荐使用) 爱发电:打开网址 https://afdian.com/a/ahsmmy 进行打赏,安卓用户可直接在爱发电APP进行打赏~ 感恩的心❤️ 2. 小宇宙打赏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wx: badaolaoyu 📚引用 Lisa Feldman Barrett – How Emotions Are Made: The Secret Life of the Brain Dolores Mosquera – The Effects of Feeling Invisible: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on with Early Attachment Disruptions and Neglect Jennifer Delgado (Psychology Spot) – Feeling invisible: why it happens? Jennifer Delgado (Psychology Spot) – The emotional neglect suffered in childhood generates less assertive adults Tobin Hart (2000) – Deep Empathy Nathaniel Branden-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 Romantic Love in an Anti-Romantic Age Martin Buber-I and Thou 马丁布伯 《我与你》 Oliver JR Cooper – Shame is a soul-eating emotion 🎵音乐 Cigarettes After Sex – Heavenly Master Minded – Observing with Love Yestalgia – August Rains DaniHaDani – The Labyrinth DaniHaDani – Everlasting Flower Okaya – In the Woods Theatre of Delays – Above the Clouds Alon Peretz – When the Day Is Done BENJA – The Barrenness of a Busy Life megks – Sundrops Matooma – Exhale Adi Goldstein – Wavepool Polytope – The Sirens of Titan Buddha Kid – Sea Level AVIVA H – Nocturne Op9 No2 Giants and Pilgrims – Empty 《武林外传》OST 《星露谷物语》OST ✍🏻联系我们 微博:啊是猫咪呀播客 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本期节目是近期热议的 NPD 话题的「时代双雄」篇——我们将聚焦另一种在当今社会里广泛流行且同样「有毒」的人格特质:Cynicism(新犬儒主义)。Cynics 这一群体很难用一个简单的中文词来概括,历史上他们被称作「犬儒主义者」,但在现代语境中,则更多指那些愤世嫉俗、满怀戾气,深信人性自私、虚伪、趋利避害的人。他们时常预设社会本质就是阴暗的,因而对于任何事件,总能看到阴谋与陷阱。 「犬儒」并非一直都是纯粹的贬义。追溯到古希腊,以第欧根尼为代表的古典犬儒们主张顺应自然、舍弃物质、追求绝对自由。他们批判权威、离经叛道,不接受社会规范对人性的扭曲。然而,与当下动辄怀疑一切、满身防备的新犬儒相比,古典犬儒并没有对人性彻底失望;他们相信生活本不糟,只是被社会欲望和规则所腐化。而现代 Cynics 则往往带着更强烈的自我防御:认为「既然谁都不可信,那就不如彻底怀疑到底」。 在《新犬儒的希望》一书中,Jamil Zaki 更是将新犬儒主义称为「2020 年代的主导情绪」。我们的新闻和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各种掠夺事件、庞氏骗局、阴谋论以及宣扬阴暗面的内容,越来越多的人深信「人性自私、冷漠」的结论,他们以看穿一切的姿态,轻易消解着一切价值和对正义的坚持。这些愤世嫉俗和不信任的情绪弥漫在当代社会,不仅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塑造了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会从以下角度切入Cynics:首先,我们会介绍何为 Cynics,并厘清现代犬儒和古典犬儒的不同之处;接着,分析人们对 Cynics 的三大迷思——「Cynics 更聪明、更安全、更有道德感」;然后,我们将回到当今文化环境,看看新犬儒主义究竟是如何形成与蔓延的,以及在个人层面又有哪些心理机制在运作;最后,我们会分享一些应对新犬儒的思考——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保持自我保护,同时又不至于陷入彻底的悲观与愤世嫉俗。 🎉感谢只在微信小程序能买到的新朋友——「营养工厂」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营养工厂是国内专业营养补剂品牌,全球高品质营养补剂工厂价的先驱,致力于为大家提供高品质、工厂价的营养补剂。 定价透明,品质保障 营养工厂绝大多数产品价格都在两位数(一个月的量),比如鱼油、辅酶 Q10,风靡欧美的天价抗衰成分 NMN 居然能打到一个月 75 元!让有需求的朋友轻松实现补剂自由。不仅便宜,他们还敢直接把成本写出来,产品还有华测检测(国内前十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成本和检测报告都在小程序里公开展示,让大家用得安心! 如何选择产品? 作为久居海外的打工人,我们逢年过节总会为父母选择合适的礼物,营养工厂的补剂包装清爽直观、产品物美价廉,像鱼油、辅酶Q10这样像有助于心脑血管的补剂,爸妈收到心情好!我们自己平常工作忙、压力大,也需要补充NMN来帮助改善睡眠、提升精力(甚至增加发量。 * 过了 25 岁、低能量、易疲惫——首推稳居营养工厂「销冠」的 NMN,提高 NAD+,从细胞根源延缓衰老,充沛精力,对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发肤甲尤其明显 * 长期吃外卖、压力大、饮食高油高糖——IFOS 五星认证、95% 高纯度深海鱼油,帮助抗炎、支持心脑血管健康 * 久坐不动、腹部脂肪堆积、代谢缓慢——新一代益生菌“AKK 瘦子菌”帮你轻松管理 * 选购更多补剂,点击进入营养工厂微信小程序➡️https://j.youzan.com/P40uzg,可参考首页“经典搭配”板块,包括体重管理、抗衰、皮肤、睡眠等多种分类,都有对应的补剂建议,还附上了扎实的科研论文依据 如何购买? * 点击进入营养工厂微信小程序➡️https://j.youzan.com/P40uzg,享受新人专属优惠 * 下单记得备注暗号【猫咪】,获取双倍积分,积分可以当钱花,还能兑换更多健康实用产品 * 🎁别忘了参加互动抽奖活动!评论区发送你的订单号,我们会抽取两位幸运听友免单一瓶 NMN!下单的朋友们记得来多多互动! 内容|时间线: [0:04:12] 2025,新阶段 Part 1. 什么是Cynics? [0:05:12] Cynics的暗黑世界观 [0:09:55] Cynics的崛起:2020年代的主导情绪 [0:21:22] 第欧根尼为代表的古典犬儒主义是什么样的? [0:27:44] 在古典犬儒派看来,人如何获得绝对自由? [0:34:24] 现代犬儒和古典犬儒的区别 Part 2.关于Cynics的迷思 1) Cynics更聪明? [0:37:59] 犬儒的天才错觉 [0:51:19] Cynics和认知水平的真正关系 2)Cynics更安全? [0:46:40] 封闭是安全的代价 [0:49:51] 两种错误:Type I 和 Type II [0:55:33] 不信任的实际损失 3) Cynics更有道德感? [1:02:54] 新犬儒带来的道德瘫痪 Part 3. 人是如何成为Cynics的 [1:07:57] 社交媒体算法更偏爱那些激起用户强烈情感的Cynics发言 [1:09:48] 宏观环境下的不平等更容易滋生Cynics的零合心态 [1:12:04] 一位曾经的加州进步女孩Megan如何一步步成为QAnon阴谋论信徒? [1:22:44] Cynics 的本质是信任问题(Trust Issue) [1:24:38] 环境中的负面信号对信任他人的影响 [1:30:59] 为什么Cynics总是遇到倒霉事,和他人起冲突? [1:35:47] Cynics 作为一种防御机制 Part 4. 摆脱新犬儒主义 [1:41:18] 新犬儒作为一种生存策略vs人生观 [1:45:03] 怀疑主义(Skepticism)如何帮助人们克服Cynicism [1:52:56] 在坏世界,保持希望,保持愤怒 💰本期节目制作不易,欢迎打赏! 1. (推荐使用) 爱发电:打开网址 https://afdian.com/a/ahsmmy 进行打赏,安卓用户可直接在爱发电APP进行打赏~ 感恩的心❤️ 2. 小宇宙打赏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wx: badaolaoyu 📚引用 Jamil Zaki (2024) – The Hope for Cynics: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Human Goodness Stavrova, O., & Ehlebracht, D. (2019). The Cynical Genius Illusion: Exploring and Debunking Lay Beliefs About Cynicism and Competence. Lisa Firestone (Psychology Today) – Is Cynicism Ruining Your Life?: The risks of indulging in cynical attitudes and the rewards of being positive Alina Kartman – How to change a cynic’s mind Peter Michaelson – Cynicism: The Battle Cry of the Wimp Jan B. Engelmann et al. (2019) –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affect-induced distortions of trust. Kevin Roose (2021), What Is QAnon, the Viral Pro-Trump Conspiracy Theory? New York Times 🎵音乐 Alon Peretz – Tired Eyes Mansij – Kiwi Juice Gnossienne No.4 Toccata Arpeggiata DaniHaDani – Don’t Look Back Out of Flux – Surrendered Tamuz Dekel – Blue Beings Roniit – Unconditionally Sémø – Neverness John Dada the Weathermen – Darkness 《星露谷物语》OST ✍🏻联系我们 微博:啊是猫咪呀播客 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本期,我们将通过剧作《Prima Facie》(初步举证)中主人公Tessa的觉醒之路,探讨精英女性如何在父权结构的诱惑与压迫中,从“共谋者”走向反抗者。 Tessa出身工薪阶层,凭借天赋与努力跻身剑桥法律系,最终成为顶尖律所的刑事辩护律师。她曾是法律体系的虔诚信徒——坚信程序正义、中立客观,甚至比那些生于特权阶层的男性更狂热地捍卫这套规则。直到一场性侵将她从「法律的执行者」推向「受害者」的位置,她才幡然醒悟:这个她曾为之辩护的系统,从未真正保护她。 这部戏剧的悲剧性正在于,Tessa的觉醒始于信仰的崩塌。她曾是父权逻辑下的模范「成功女性」——熟稔规则,在厌女结构中游刃有余;而创伤迫使她直面系统的暴力,也让她看清:所谓「中立」的法律,在性犯罪领域,实则是男性视角的具象化。借此,本期节目我们剖析司法系统中根深蒂固的厌女偏见,以及女权主义的发展带来的司法领域中性同意标准的突破。 Tessa的改变不仅是职业身份的逆转,更从「恐弱」到「直面脆弱」、从「厌女」到「接纳女性身份」的自我救赎——当精英女性不再逃避性别困境,真正的反抗才可能开始。 本期节目也是我们女性主义思考的一次延续和深化。 在过去的讨论中,我们曾批判《向前一步》(Lean In)鼓吹「女强人成功学」——那种鼓励女性「像男人一样拼搏」却对结构性不平等避而不谈的乐观叙事。Tessa的故事恰恰揭示了这种叙事的盲区:即便女性爬上高位,只要仍以男性标准衡量自己,就永远无法摆脱父权的引力。 但这一次,我们想更进一步:「内化男性思维」或许不是个人选择,而是结构性陷阱,是女性在结构性暴力下的生存策略。 当女性在职场、司法系统甚至家庭中被不断规训,她们很可能无意识地复制压迫逻辑——就像Tessa,曾笃信“法律绝对公正”,直到亲身受害才识破系统的不公。 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女性往往一开始试图通过”去性别化”来获得平等:她们努力成为”例外”,相信自己”和别的女人不同”。 然而性别身份是避无可避的,总有一天,女人会意识到,摆在面前的两条路——要么继续带着中性的面具苦苦挣扎,要么激流勇退,去找到自己是谁——唯有后者,才能带来真正的解放。 时间线|内容: 我们开小红书啦!🍠 请多多关注:老鱼小吴 [0:09:56]《向前一步》之后,我们的女性主义思想进化 Chapter 1: 司法体系下内化的厌女症 [0:20:20] 被压迫者的生存艺术 [0:31:24] 黏附:从行为模仿到深度思想认同 [0:35:08] Julian:司法体系中的贵族,完美的父权代表 [0:39:49] Legal Truth: 有问题的究竟是程序正义,还是程序本身? [0:47:03] 麦金农: 法律反映了男性控制,强化了男性主导 [0:49:25] 刑法中男性视角下的同意制度的演变: 1)最初,女性没有拒绝权力 2)最大限度身体反抗 3)合理反抗规则 [1:00:54] 判断一位女性同不同意真的有「世纪难题」那么难? [1:08:42] 强奸迷思(Rape Myth) [1:13:55] 第三波女性运动浪潮下的新的同意标准 [1:17:48] 对于个别男性的“《初步举证》的性别解读别太上头”的反驳 Chapter 2: 双重意识 「双重意识」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感受,更是一种复杂的存在方式:包含着分裂与对立的思想、追求与理想。 [1:22:44] 女性的双重意识,就是内化的厌女症 [1:23:20] 症状一:恐弱症 [1:30:36] 为什么有的女性不会因为性别不均感到困扰,反而以是“唯一的女性“ 为荣? [1:36:46] 症状二:对父权规则内化与漠视 [1:47:13] 父权交易:利用女性视角更好地为父权效力 Tessa 对司法系统的笃定更像是一种自我麻痹 [1:52:07] 如此显而易见的厌女,她们真的看不到吗? [1:56:07] 压迫者之所以接受内化压迫,是出于对自由的恐惧 Chapter 3:觉醒 [2:00:13] 意识化(conscientização):对社会、政治与经济中的矛盾与不公的深度而主动的觉知,并伴随着批判性地分析这些矛盾并采取行动去改变所导致的压迫现实的能力。 被性侵如何改变了Tessa的生活? [2:02:20] 1) 生活上的巨大改变:性暴力比起非性暴力,有什么特别之处? [2:07:21] “性侵会带给女性持久的、广泛的恐惧感” [2:18:18] 性暴力更不容易被承认为真正的伤害 [2:21:44] 2)自我叙述的崩坏 [2:34:30] 女性的命运共同体 [2:41:44] 为什么陪审团中的女性不愿相信女性受害者? ——不承认伤害的发生,何尝不是另一种保护机制 [2:28:03] 人们如何应对高偏离事件?——重建自我,受害者还是幸存者叙述 [2:29:28] 谁在羞耻于房思琪的弱女叙述? Epilogue 结语 [2:55:17] 女人就是”被当做女人(第二性)对待的人“ 有没有可能有真正的在男权社会中不受压迫的“女人”? [3:05:02] 无法逃离身而为女人的我们,都有过厌女的时刻,因为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女性要开始女权重塑的工作,首先必须理解:我们每个人(无论种族、性别或阶级)都曾与这个压迫体系有过共谋。我们都需要有意识地与它断裂。只不过,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早做到。我们对自己的同情、对觉醒过程的认可,也必须应用于那些还未觉醒的人。若我们以政治优越感去推动她们加入女权运动,这个运动最终也会沦为另一种压迫等级制度。” ——Bell Hooks 《女权理论:从边缘到中心》 💰本期节目制作相当不易,欢迎打赏! 1. (推荐使用) 爱发电:打开网址 https://afdian.com/a/ahsmmy 进行打赏,安卓用户可直接在爱发电APP进行打赏~ 感恩的心❤️ 2. 小宇宙打赏 📚引用 罗翔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上野千鹤子 《始于极限》 上野千鹤子《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Catharine A. MacKinnon – Rape Redefined Catharine A. MacKinnon – Towards a feminist theory of the state Under the Ropes – Internalised Misogyny and Girlboss Feminism in Women’s Muay Thai Paulo Freier –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Kaitlin M. Boyle – Sexual Assault and Identity Disruption: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Posttraumatic Stress Jason Schnittker – What makes sexual violence different?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sexual and non-sexual violence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Victim or Survivor: Terminology from Investigation Through Prosecution. 🎵音乐 《初步举证》OST Quinten Coblentz – Genesis Nono – The 5th Season Beò – Season Finale – Instrumental – No Drums Roger Louis Harmon – Apogean Tide Solitude 8opus – Impromptu in F Minor Well Meet Again Muted – Bleeding Fields Laurel Violet – Letting Go ✍🏻联系我们 小红书 🍠:老鱼小吴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wx – badaolaoyu 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记一次抵制学术老登的心路全历程。 本期节目,老鱼将分享她在读研期间,带领同学发起的一场堪称「学术起义」的对抗行动。 面对系里几门课程长期存在的教学乱象——教授讲课混乱、作业随意,甚至多年无人发声的沉默合谋,老鱼和同学们完成了该系近十年来第一次学生集体抗议。 老鱼作为这场行动的主要发起人,亲身经历了从动员、组织、沟通到协调不同立场,最后提交学生联合签名抗议书的全过程,期间观察到了在压迫情境下人性的微妙变化与群体心理的复杂表现。 插播:🔥饿了么 ❌ 是猫咪呀 专属福利 ‼️最新消息‼️饿了么APP官方口令词【是猫咪呀】搜索该口令后,在跳转页面领券下单,比正常外卖便宜6-10元! 📖操作流程步骤1:饿了么APP搜「是猫咪呀」 步骤2:选店铺,领店铺券下单(注意要满足券的使用门槛哦~) 步骤3:下单时,若有其他饿了么红包或饿了么会员红包,能一起叠加抵用(下单能用店铺券和饿了么红包两个优惠!) 口令每天可以在饿了么APP上用3次,活动长期有效,千万不要错过哦! 时间线|故事节点 [0:04:02] 一身反骨的老鱼的另类成长史 [0:13:01] 老鱼和人民教师公开叫板的光荣事迹最早要追溯到小学 [0:27:53] 老登一号出场 [0:34:04] 集体合作是永远的致胜法宝 [0:38:16] 好的教育者需要「同理心」 [0:44:39] 小吴学习秘籍:找到自己的「好老师」 [0:51:12] 老登二号出场 [0:59:54] 一场引发民愤的疑似AI出卷的期中考试 [1:05:27] 前哨战 [1:07:07] 「合作内耗」政治是人类生活中最复杂、最具智力挑战的一部分 行动中最大的困难有哪些? [1:08:45] 困难一:大部分人只是想要抱怨而已,不是想要完成什么目标——抱怨为什么令人上头? [1:17:36] 困难二:人只要有处发泄一下火气,就能忍更久了! [1:18:14]遇到问题的两种应对方式:情绪型和问题型 [1:16:23] 困难三:意识到不公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很小,投入时间并不那么值得 [1:31:46] 困难四:对权威的恐惧,灾难化冲突过程和结果 [1:31:24] 困难五:不同的处事方式,不同的利益考虑 [1:39:56] 学生人物群像:1)绝对实力派 2)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型 3)不顾一切抱大腿想要毕业 4)谨小慎微型 5)默默支持型 6)大前锋 [1:51:00] 困难六:一旦获得了权威者的一点点退让,就会立马偃旗息鼓! [1:59:39] 为什么有些群体特别能「忍」? [2:06:37] 尾声 ✍🏻联系我们 小红书 🍠:老鱼小吴 听友群 🐱: 添加小助手wx - badaolaoyu 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当一个社会把「成为男人」定义为一个必须不断证明、却又随时可能被剥夺的头衔时,脆弱与暴力会如何相伴而生? 前段时间热播的英剧《混沌少年时》,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残酷现实推到我们面前:13岁的Jamie来自温馨的普通家庭,没有精神疾病或虐待经历,却犯下极端暴力罪行。这部剧最令人战栗之处,在于让观众意识到——这种恐怖并非虚构,而是一个普通男孩在「男子气概」焦虑驱使下,一步步滑向厌女与暴力的深渊。 剧中最关键的问题——也是Jamie的犯案动机,来自心理医生Briony对Jamie反复的追问:“对你来说,成为男人意味着什么?” 本期播客,我们将以Jamie的悲剧为引子,探寻“成为男人”在当代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何这样的身份认同,可能会成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重负? 我们首先深入剖析男性气质的社会建构本质。从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论」到「脆弱的男性气概」,我们剖析男性作为一种身份,为何如同走钢丝般脆弱而危险。正是对男性身份的不安和焦虑,催生了一个庞大而危险的线上生态——「男人圈」(Manosphere)。在这里,男性被划分为残酷的等级:身居高位、垄断资源的Alpha男,挣扎于“内卷”的普通男性,以及沉沦在"红药丸"泥沼的边缘男性。这个日益壮大的网络社群,正在通过算法陷阱,将青少年的孤独与羞耻,扭曲为对女性的系统性仇恨。 男人圈炮制了一套自洽的厌女语法:宣称世界处于“女性统治”的阴谋之中,男性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女权主义并非追求平等,而是在剥夺男性应有的权利。于是,男性个体的焦虑和愤怒被赋予了虚假的正义感,甚至被包装成一种英雄主义式的使命。在这套逻辑下,愤怒的矛头并非指向赢得竞争的少数男性,而是掌控择偶规则的女性——问题的核心不是女性拥有性,而是她们拥有选择权。由此,恨意形成了一个自我循环的闭环,并催生了一系列针对女性的暴力袭击。 这些现象的背后,更核心的问题是:为何女性主义的兴起,让如此多的男性感到深刻的恐惧与不安全感?是因为被剥夺了“应得”的特权?是陷入“零和游戏”的认知陷阱?是恐惧失去所谓的“言论自由”?还是源自更深层次的存在危机? 💰本期节目制作相当不易,欢迎打赏! 1. (推荐使用) 爱发电:打开网址 https://afdian.com/a/ahsmmy 进行打赏,安卓用户可直接在爱发电APP进行打赏~ 感恩的心❤️ 2. 小宇宙打赏 时间线|内容 Part 1. 脆弱的男性 [0:10:09] 性别操演论:性别是一种持续的表演 [0:15:15] 男性身份难以获得且高度不稳定 [0:17:50] 在不同的文化习俗中,「男人是做出来的」的观点都得到了证实 [0:20:15] 常见的男性证明「男人感」方式:1)展现肢体上的强硬、攻击性与支配力 2)冒风险 3)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房有车 4)性能力的展示 5)占有女性 [0:30:50] 男性的「子宫嫉妒」(Womb Envy) [0:37:59] 男性的身份必须由已经被认可的男性来证明 [0:40:17] 与不稳固男性身份直接对比的「稳固的女性身份」存在什么问题? [0:48:35]《算什么男人》歌曲赏析 [1:03:24] 当男子气概被挑战,会产生什么样的极端应激行为? Part 2. 男人圈 [1:09:53] 「男人圈」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1:11:31] 男性霸权下的阶级观 [1:14:18] 红药丸思想 [1:23:56] 男人圈中的主流群体1)Incel 非自愿独身者2)PUAs 搭讪艺术家 (主播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翻译)3)MRAs 男权活动家4)MGTOW 米格道/自行其道的男人 [1:45:50] 他们为什么都无一例外地仇视女人? Part 3. 坠入深渊的少年 [1:50:42] 青春期早期少年们的性别不安 [1:59:39] 父与子:最特殊且最重要的男性之间的关系 [2:06:49] 不够阳刚的儿子会引发父亲的自身性别压力 [2:09:24] Jamie的原生家庭——每一个普通的父权制核心家庭,都经不起仔细推敲 [2:22:35] 厌女/Incel 意识形态是如何渗入青少年的? [2:32:08] 一个13岁少年的性别认知:1)真男人不和女生做朋友2)真男人从不被质疑性取向3)性行为是单向的、满足男性ego关系4)性经验之间存在明确鄙视链5)趁着女孩被荡妇羞辱的时候下手,得手率会大大提升6)在女人独处的时候,男人对其伤害是正常的 [2:46:11] Jamie和心理咨询师Briony沟通时的两次失控 [2:50:24] 他为何坚称自己的无罪?——不是我「做」的——我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Part 4. 男人为何害怕女性主义? [3:01:36] 被低估的男性圈的影响力 [3:06:09] 被剥夺的应得感,是比不曾获得更大的惩罚 [3:12:43] 对失去「言论自由」的恐惧 [3:23:36] 男人的存在危机:如果不是男人,他们还能是什么? ✍🏻联系我们 小红书 🍠:老鱼小吴听友群 🐱: 添加小助手wx - badaolaoyu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引用 Judith Butler (1988), Performative Acts and Gender Constitution: An Essay in Phenomenology and FeministTheory Joseph A Vandello, Jennifer K Bosson, Dov Cohen, Rochelle M Burnaford, & Jonathan R Weaver (2008) - Precarious manhood. Kate Manne, Entitled How Male Privilege Hurts Women凯特·曼恩《应得的权利:男性特权如何伤害女性》 Joeun Kim (2024) Male Victimhood Ideology Among Korean Men: Is It EconomicHardship or Perceived Status Decline? Stephanie Wescott, Steven Roberts & Xuenan Zhao (2024) The problemof anti-feminist ‘manfluencer’ Andrew Tate in Australian schools: women teachers’experiences of resurgent male supremacy, Gender and Education, 乔纳森·海特 《焦虑的一代:童年的巨大重塑如何引发心理疾病流行 》 🎵音乐 Adolescence OST Adrián Berenguer - Aware Out of Flux - Graystar Mark Snow - The X-Files (Main Theme from the Television Series) John Dada & the Weathermen - Darkness Tamuz Dekel - Blue Beings Dor Ben Lulu - The Witch and the Snitch 周杰伦 - 算什么男人 周杰伦 - 不爱我就拉倒 Julian Cassia - The Joke Is on You Veaceslav Draganov - Between Us Oran Alaloof - Dark Apoko Notize - Transition 梁静茹 - 可惜不是你 Tiko Tiko - Echoes of Tomorrow DaniHaDani - Don’t Look Back Maya Belsitzman -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drián Berenguer - Aware Adrián Berenguer - Epoch
每一个渴望生长的生命,似乎都会经历一些重大的「版本更新」,就像 「人生1.0」、「人生2.0」…… 的阶段 。在1.0阶段,我们的人生轨迹往往相似:上学、考试、找工作,面对的问题简单直接,也大多有标准答案 。但跨入人生2.0之后,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我未来想做什么?怎样选择,才能让将来的自己不遗憾? 步入二十岁末、三十岁初的阶段,这种「要进入新阶段」的感觉愈发强烈。 但这种变化,并非来自外界的推动——不是事业的起伏,也不是年龄的焦虑,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内在成长。我们开始直面那些曾被搁置的难题:如何与观念不合的人相处?如何迎接未知的挑战?如何在灵活与坚持自我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外界的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坚定? 这些问题从四面八方涌来,既陌生又熟悉。它们一直存在,只是过去它们常常被搁置一旁,或许是对于曾经的自己不够重要,不足以影响人生走向。可现在,它们变得避无可避,若不直面解决,人生就无法获得太多进展 。 思考这些新问题时,我们也意识到,过去赖以为生的习惯与思维,开始成为束缚。小吴的底层系统是通过大量信息积累和努力学习,解决问题,这让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找到好工作、得到权威的认可;老鱼的系统则是拥抱混乱、灵活变通,这赋予她极强的生存能力与应变力。 我们曾依赖这些「旧系统」,尝尽甜头,但在「人生2.0」阶段,它们渐渐失灵了。 于是,我们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我们参加了「暂停实验室」的线上训练营,希望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更新自己的「旧系统」 。小吴开始修心,练习正念——这更像是一种内功修炼,不是为了达成外部成就,而是单纯觉察与接纳当下。老鱼则开始学着做规划,用「正念番茄」为混乱的生活建立秩序 。 这些尝试与我们过往的成功经验南辕北辙。毫无疑问,那段与「旧系统」不兼容而摩擦的日子异常艰难。小吴习惯了「努力一定有用」,而正念却要求她放下目标,只需观察与存在;老鱼一向坚信自己不适合有秩序的生活,当每天被要求做计划时,她感觉自由被束缚,内心疯狂拉扯,心态也一度崩溃 。 然而四个月下来,这段经历让我们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感悟:那些我们以为根深蒂固、无法撼动的「性格」,或许只是固化的习惯 。持续的行动与练习,足以让最顽固的模式出现裂缝,终将被松动与重塑。 内容|时间线 Chapter 1. 你的底层操作系统是什么? [0:01:21] 小吴和老鱼近期的一些新变化 [0:04:40] 人生2.0 [0:08:50] 什么是「底层操作系统」? [0:17:37] 为什么旧系统无法兼容新生活?1)对超纲问题无能为力2)打破锤子定律 [0:32:54] 走捷径是一种很荒诞的行为艺术 Chaper 2. 修心 [0:35:40] 「知道」和「做到」 [0:38:47] 为什么修心比修身要更加困难? [0:46:26] 小吴的正念初体验 [0:49:44] 「正念」到底在练什么? [0:56:49] 最初的开悟时刻:无法用练外功的方式练内功 [1:05:01] 「压力」是对平衡的打破 [1:11:20] 怎样应对生活中消极的意外状况? [1:18:13]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插入一小段的暂停! Chapter 3. 在荒芜的人生地里种番茄 [1:31:06] 把「拖延症」的坏标签拿掉后,是根深蒂固的习惯 [1:45:41] 「正念番茄」历险记 [1:47:16] 新手村的新鲜感:五个番茄的快乐 [1:53:56] 进阶:开始安排一整天的计划 破防时刻1:“那些没完成的事情,不是「不想」做,也不是「没时间」,只是做不到” 破防时刻2:狼狈的一天被充分展现在了眼前 [1:56:22] P的责任心,就是拖着也要干完的执念 [2:09:06] 再次进阶:开始习惯秩序,进阶番茄质量 [2:09:48] 那些番茄都是怎么烂掉的? [2:13:08] 松弛人生里,第一次有了对时间流逝的焦虑—— 在荒芜中,究竟错过了什么? [2:19:33] 不要用「虚无」掩盖「想要」 [2:29:52] 结语 “我们之所以行为得当,并非因天赋美德,而是因不断实践而成美德。我们的重复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感谢暂停实验室对本期节目的支持!这里像一个「给大脑的健身房」 ,提供关于行动、认知和情绪的训练 。它最打动我们的地方在于——用科学的方法,帮你养成新习惯,让自我成长有迹可循。 过去几个月的体验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他们打磨产品的用心。所有内容都源于多年用户练习反馈的迭代,每一次练习,都能感受到主创团队的专业与投入。 所以,如果你和曾经的我们一样,在自我成长上有需求,想要改变自己却还没找到好方法,暂停实验室提供的这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或许真的能推你一把 ! 🙋 暂停实验室的所有练习一个月开一次,最新一期9.1 就要开营啦。关注「暂停实验室」微信服务号,回复「猫咪」即可详细了解练习和报名,新人优惠100元,在校和毕业一年内的朋友,优惠190哦! 至于具体如何选择,我们根据自己的体验,也为你准备了一些小建议: 如果你近期有明确的目标,比如找工作、备考、攻克某个项目,但过程中总是感到被卡住、内耗、压力大、精力不够,那我们建议「有效努力」 。这是一套基于脑科学的做事能力训练,可以帮助你用更科学的方式管理压力和精力,更可持续地实现目标 。 如果你的困扰主要是情绪方面,比如不知道如何与焦虑、内耗共处,或是在人际关系中很敏感、总是回避冲突、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绪EBP」会非常适合你 。这套练习可以帮助你看清自己的情绪模式,练习情绪管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 。 当然,如果你是和老鱼一样的“老拖延人”,想要改善拖延习惯,拥有更多的行动自由,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规划,那请一定试试「拖延应对」。这套练习会帮助你从根本上识别自己的拖延回路,并重建新的行动模式 。 ✍🏻联系我们小红书 🍠:老鱼小吴听友群 🐱: 添加小助手wx - badaolaoyu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最近,小吴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十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衣柜整理。这十年,恰好是我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初入职场、辗转三座城市的人生旅程。当一件件旧衣从衣柜深处被拿出时,我才意识到,下决心告别为何如此艰难。或许是因为,我们与旧物之间,总有一些「没有了结的羁绊」,一些尚未解开的心结。 服装与自我的关系,总是如此微妙。它能表达我们是谁,有时甚至能引导我们成为某种人。但同样,衣服总能第一时间帮我们确认自己「不是」谁。那种穿上身后的别扭与束缚感,是身体发出的最直接的信号,它比我们的大脑更早知道,什么东西不适合自己。 在整理的过程中,许多细微的情感会随之涌现:会回忆起穿着某件衣服的自己,清晰地看到她当时的模样,惊觉时光飞逝,感慨自己成长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我而言,一种别样感情是心疼——心疼那个穿着不合适的衣服、承受着自我拉扯的别扭的女孩,那个努力「演」成别人模样的自己。 清理衣柜,其实就是一个让自我逐渐变得清晰的过程。很多人在人生转折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从整理旧物开始。这或许是因为,它是一个无比具象化的行动,能将我们内心翻涌的、想要改变的渴望,真切地落实在现实里。 最近看到一位博主在毕业时捐掉三大箱衣服后的感受,她说,那种“自己更像自己了”的感觉,清晰而持久。因为她在触摸每一件衣物时,都在有意识地告别过去,并清晰地构想未来——“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未来的她,会穿什么?” 当脑海中有了清晰的自我形象,断舍离便不再是痛苦的割舍,而是一次轻松而充满力量的解放。 扔掉那些旧物吧!那只是旧衣服,不是爱! 内容|时间线: Part 1:我的十年穿衣史 [0:10:42] 丢掉旧物为什么这么难? [0:23:55] 十年穿衣史大回顾 [0:32:10] 当妈妈成为逛街搭子,就是对一个青春期女孩最深刻的性别塑造 [0:50:32] 穿搭是一件高度社会化的行为 Part 2. 服装和自我 [0:53:46] 穿得「不像自己」是什么感觉? ——核心是一种内在自我与外在形象的失调与冲突感 [1:05:03] 究竟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衣服? [1:07:33] 是什么阻碍了曾经的自己探索合适的风格? [1:13:55] 服装表达自我,而不是定义 Part 3. 清理 [1:15:55] 清理衣柜也是逐渐让自我清晰的过程 [1:19:43] 衣柜心理顾问(Closet Therapist)和她的 AB-衣橱编辑法 [1:20:23] 为什么很多人整理出自己的「常穿款」后会感到情绪化? [1:26:56] 消费总是关于理想的 [1:34:15] 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和旧衣服说再见 Part 4. 整理芜杂的心绪 [1:48:00] 内外一体 [1:51:04] 杂物堆积的根本问题:拥有很多、不愿放手而产生的失控感 [1:58:03] 整理带来自由——“选择将你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与你真实自我相符的事物上,以重拾你的时间、你的空间,并最终重拾你的生活。” 📚引用 Erving Goffman -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Allison Bornstein - Wear It Well: Reclaim Your Closet and Rediscover the Joy of Getting Dressed Speaking of Psychology: Why clutter stresses us out, with Dn. Joseph Ferrari, PhD Langa Chinyoka (the good trade) - How A Closet Cleanout Can Change Your Life 🎵音乐 Beò - This Life of Time - Instrumental Version Score Maestro - Up to No Good Ian Post -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Tchaikovsky Notize - Transition Damon Power - Pour Mor The Places - All Is One - No Drums DaniHaDani - Déjà Rêvé DaniHaDani - Echoes of Remembrance Roy Dahan - Leaves Eleven Tales - Flicker of Thought ✍🏻联系我们 小红书 🍠:老鱼小吴 听友群 🐱: 添加小助手wx - badaolaoyu 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