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给“三分钟热度”贴上懒惰标签时,我们选择撕掉偏见!从集体坦白半途而废计划,你将重新认识短期热情的价值:发现三分钟热度的隐藏收益,解锁人生多元体验的VIP通行证,直面污名化好奇心的批判!更奉上行动指南:破除高效自律迷思,用反馈机制实验让“想到就开心的事”落地生根,把三分钟碎片炼成未来灵感火种。跟我们一起来探讨投资于三分钟热度的收益吧~ 【Timeline时间线】 00:00 🎵Minnutes - More to Luv 1:32 本期介绍:三分钟热度之于现代生活的应用形式 2:42 有没有体验过三分钟热度? 5:24 三分钟热度=懒惰、没有毅力? 6:24 没有持续下去的原因是?(sorry音频掉了个东西🥹) 9:56 三分钟热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又为什么有人能坚持下去? 16:31 解锁人生体验! 17:32 意义有时是动力来源 20:19 三分钟热度的负面评价 21:03 三分钟热度的解法是高效、自律? 24:15 坚持下去的动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反馈 26:20 现在想要去做的三分钟热度 28:40 正反馈:想到就开心 29:28 三分钟热度=三分钟收获,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灵感 32:12 S的指引:三分钟热度能给人带来什么?
有什么书影音是你看过5次以上的?我们有...超级多! 本期播客从《小时代》的青春符号聊起,穿越《向前一步》的女性成长思考(打破完美主义,寻找榜样力量),再潜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天命”追寻与福柯著作带来的思想震撼。随后,我们借《重庆森林》、《星际穿越》、《千与千寻》、《老友记》等经典影音,探讨身份、存在、关系与乌托邦。最终回归声音本身,思考播客的意义并鼓励每个人勇敢表达——在流行文化、哲学思辨与自我探索的交汇处,寻找“我是谁”的答案。 (穿插音乐:NCT DREAM《北极星》 & Willie Nelson《Fly Me to the Moon》) 【Timeline时间线】 00:00 本期主题:如题 00:59 🎵北极星 - NCT DREAM 02:08 书分享 2:42 95后青春印记《小时代》- 郭敬明,想象的共同体——长大的模样,物质符号的堆砌,对某些品牌的执念。 10:18 人物传记之个人成长《向前一步 lean in》- 谢丽尔·桑德伯格:女性应坐在桌上,勇敢的表达自己。 女性成长的内在障碍:女性更容易低估自己;外在障碍:性别的刻板印象,女性榜样数量有限, 13:29 你的榜样是谁?(母亲、领导、老师、导师、明星、偶像、公众人物等)- 影响价值观与判断标准 23:47 Lia口误,是韩国的梨花女子大学 24:58 女性处境的解法;以及完成好过完美,完美是女性最大的敌人之一;不要身还在,心已远。 “我们期待女孩儿完美,却期待男孩勇敢。” 28:30 女作家的影响,也是榜样的一环。 29:51 现代圣经《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保罗·艾略特:给人以答案,书中定义“天命”为“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情”,是灵魂深处的原始冲动。 “当你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吸引力法则” 38:34 带来冲击的理论之作《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福柯:看完后,这个世界和以前的世界都不一样了 40:10 在觉醒后再去看一些书,可能有些书给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42:00 驯顺的个体 45:00 🎵Fly me to moon - Willie Nelson 46:00 影音分享 47:21 《重庆森林》摄影风格、人的符号化、时间概念的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脆弱、对于现代性的再次思考 48:41 《星际穿越》人的存在、人的时间空间维度 50:10 《黑客帝国》红药丸与蓝药丸、我是不是也是一串代码? 52:30 你喜欢看的内容,书影音,都还原了你 “我和世界的关系,本质上面来说是我和我的关系。” 54:19 《千与千寻》抹去名字的千寻,名字与人的关系、另类的英雄主义电影(东方含蓄版) 1:00:35 《老友记》的安全感、现实可得的乌托邦、24小时可解决的矛盾、永远的后盾、自我的心理投射、情节分享 1:12:48 音频分享 1:13:40 播客在很多人人生占比中逐渐加大 1:14:40 鱼不存在 1:15:23 录制播客时的成长,以及推荐大家都可以录制自己的播客
Labubu,这只“丑萌”的小怪兽,何以席卷全球成为现象级IP?它仅仅是又一个被炒作的盲盒潮玩吗?本期节目,我们穿透表象,从社会学、心理学与文化研究的深层视角,解码Labubu热潮: 颠覆与反叛:Labubu如何继承柴郡猫的怪诞基因,用“暗黑可爱”颠覆传统的婴儿图式,成为内卷时代的“反叛慰藉”? 认知失调陷阱:为何“又贵又随机”的盲盒机制让人欲罢不能?剖析形象与消费逻辑的双重认知失调如何操控人心。 亚文化资本游戏:从小众狂欢到全民爆火,资本如何收编亚文化?揭示“知识壁垒-规则分层-消费循环”的残酷逻辑。 情感代偿物:为何成年人需要给玩偶取名、倾诉?Labubu如何成为都市人的“安抚物”,对抗疏离、焦虑与存在性孤独? 消费主义进化史:从泰迪熊、Hello Kitty到Line Friends、迪士尼,再到Labubu——消费主义如何日益精妙地将人类深层情感需求(温暖、身份、归属、梦境、慰藉)打包、定价、贩卖? 成人幼稚化症候:Labubu现象是简单的怀旧吗?不!它是高压社会下“战略性退行”的体现:一个永不背叛、零风险的情感投射对象。 自由的牢笼?:“幼稚化”真能带来解放,还是沦为消费主义精心编织的新牢笼? 塔罗启示录:在价值混乱的时代,如何区分“我想要”(欲望)与“我需要”(灵魂需求)?正义、宝剑七逆位、恶魔逆位三张牌,指引我们识破效率主义骗局、挣脱多巴胺奴役、在消费主义废墟上重建内在秩序。 Labubu是一面光怪陆离的镜子,映照出我们对独特性、归属感的渴望,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对纯粹慰藉的向往。这期节目,不仅关于一只玩偶,更是一场关于我们时代集体心理与消费主义操控术的深度剖析——理解它,或许是打破枷锁、寻找真正慰藉的第一步。 【Timeline时间线】 0:00 LABUBU之歌 - LABUBU 1:08 本期内容:社会学、心理学、文化视角下的LABUBU热潮 4:45 LABUBU与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柴郡猫:暗黑、怪诞与反叛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柴郡猫) 6:35 对【认知失调】的探索欲: (1)形象上的认知失调:对婴儿图式的颠覆 (2)消费机制上的认知失调:价格、(伪)随机性 11:43 【亚文化资本】从小众到全民的现象级爆火:资本对于亚文化的收编 亚文化早期本质上是反叛主流文化。知识壁垒的仪式化(行业“黑话”的隔离) 18:15 循环本质: 玩家为获取亚文化资本而消费 → 资本通过规则制造阶层分化 → 新权贵重构标准巩固地位 → 底层玩家被迫继续消费试图翻盘 20:00 LABUBU真的好看吗? 21:33 将玩偶取名、玩偶的陪伴等-体现【泛灵论】:理性时代下的一次对于万物有灵的回归 22:31 LABUBU成为成年人世界的“安抚物”(Transitional Object),连接着现实与想象,提供一种可控的、非人际的亲密感,用以对抗都市生活的疏离和不确定性(Existential Anxiety) 24:00 泡泡玛特爆火的底层机制:【盲盒机制】=【赌】 27:08 毛绒玩具IP化在不同阶段下的演进 27:25 1900年左右-泰迪熊(对温暖、安全、稳定陪伴的需求,个人情感寄托物) 29:15 1970年左右-Hello Kitty(“无嘴的设计”=“无害的可爱”、“全球化的少女心”,是消费主义从满足功能转向贩卖“生活方式”与“情感氛围”的标志) 32:19 2010s初-Line Friends(购买它们,是为了在线上聊天中拥有更丰富的“社交面具”,也为了在线下拥有 “数字身份“的圈层划分) 34:56 2010s中后期 - 迪士尼IP (不仅是为形象买单,更是为 “迪士尼梦境”付费。它是 “体验的延伸”和 “情感记忆的实体锚点”) 36:45 2020s 不确定性与内卷加剧时代,Labubu的“暗黑可爱”提供了一种“反叛性的慰藉”。它不承诺完美的童话,反而拥抱怪诞和不确定性(盲盒机制本身也是不确定性的隐喻)-“疯感” 40:10 消费主义如何越来越精妙地捕捉、包装、贩卖人类深层情感需求的历史?(每一个欲望都可以转化为货币) 41:28 消费者是被制造出来的,你的欲望和需求可能也是被制造出来的 45:15 你的情感需求也是在被制造,我们购买的,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标好价格的“情感解决方案”。 45:30 【成人幼稚化Kidult culture】Labubu现象是当代 “成人幼稚化”(Kidult Culture) 的典型症候,其爆火绝非简单的怀旧情结,而是个体在晚期资本主义高压下进行的一场 “战略性退行”(Strategic Regression) Labubu作为“永不背叛的客体”,提供零风险的依恋体验——不会像人类一样拒绝你的情感投射(如“今天Labubu陪我加班”)。 48:40 幼稚化的悖论:沦为自由的牢笼 50:40 万物之中,辨识自我:Labubu的爆火,像一面光怪陆离的镜子,映照出我们时代的集体渴望与焦虑:对独特性的追求、对归属感的渴求、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对纯粹、直接情感慰藉的向往。 53:25 【S的指引】“现代个体如何在消费主义语境下找到自己的真正想要?+未来会变好吗?” 答:正义正位、宝剑七逆位、恶魔逆位 在价值混乱中重建内在天秤: 手持天秤的正义女神要求你区分“我想要”(Ego欲望)与“我需要”(Soul需求)。 识破“效率主义”的逃离骗局:你试图用“优化生活”的消费填补空虚(买冥想App代替真正静坐/购Labubu治愈孤独却更隔绝)。 挣脱多巴胺奴役系统的仪式:打破物质枷锁,欲望的倒吊者解开脚镣。恶魔牌倒置象征看清成瘾系统的操控机制。 未来不会自动变好——但当足够多人用正义之秤称量灵魂,用折断的宝剑挖开消费主义地基,用解开的锁链铸造新工具时,我们将在大厦的废墟上看见真正的黎明。 1:00:00 Off the Record - IVE
当“注意安全”成为女性的生存必修课,我们选择追问:恐惧为何被预装进“女性”的身份里? 为什么我们在深夜回家时会三步一回头来看自己身后有没有人? 为什么在密闭空间中与他人共处会感到不适? 为什么在一个人想要独自旅游时会被嘱咐“女孩子最好不要独自出行”? 为什么在住酒店时我们会有“被观看”的隐秘不安? 本期节目中,我们三位主播将从心理学与社会学角度,把个人与社会乃至制度作为切入点,来探讨女性安全,以及女性安全议题从来都不只是性别议题,这是一个人类议题。 安全不该是生存博弈的筹码,而是自由生长的地基。我们邀请你,共同卸载恐惧的默认程序——因为真正的安全感,永远源于被尊重的权利,而非被施舍的保护。 【Timeline时间线】 0:00 OP🎵:李海珊 - Rose Vinyl 1:03 本期内容:「安全感」。为什么我们会追求安全与稳定?为什么不安全感会导致身心的不安与焦虑?为什么女性安全感的如此「脆弱」?如何搭建「安全感」? 5:32 「安全感」四大维度:身体/心理/社会/环境可控感 6:56 「不安全感」的警报系统——早期依恋关系+创伤事件冲击安全感(PTSD)+社会学习与观察(性骚扰、性侵犯、尾随等被害人多为女性) 13:24 社会学习的性别化烙印(“女性=脆弱、被保护者与被执行者”,“男性=力量、保护者与执行者”的暗示)【“挑战送一百位女生回家”的短视频热点】 19:35 社会困境:父权制结构对空间的系统性压迫(公共空间与产品设计的对女性不友好:女厕的排队与男厕对比、汽车座椅和安全气囊是以男性的体型来进行设计等) 22:57 女性需额外付出情绪劳动、认知成本与风险评估来“适应”社会 24:30 虚假的「女性友好」 26:55 法律的执行与社会的态度也能塑造「不安感」与「恐惧」——受害者有罪论、举证困难与社会污名化(【沉默的螺旋】沉默让施暴者肆无忌惮) 29:51 系统性压迫:不可预测性 和普遍性威胁,是女性群体性不安全感的核心来源,同时已经不仅仅只是女性群体。 32:18 「重建安全感」恐惧绝不是脆弱,觉察恐惧来源,承认自己所收到的伤害并将其内化成武器。 35:40 「搭建安全感(个体)」承认自己的直觉,不舒服就「不」,让自己感到力量感。 37:05 「搭建安全感(外界)」安全网的搭建、社群连结、寻求专业帮助。停止受害者有罪论,完善制度保障与执行。 41:06 男性同盟者 44:29 安全的本质是人身自由: 一个女孩不必因为性别而被反复告诫世界有多危险,而是被鼓励去探索、去冒险、去相信自己的力量;一位女性可以在深夜独自漫步回家,心中是宁静而非警铃大作;在职场、在公共场所,每个人都因“人”的身份被尊重,而非首先被性别标签所定义和限制……这样的未来,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 46:55 改变始于我们每一次对不平等说“不”,始于我们每一次对受害者的支持而非质疑,始于我们学习一项新技能增强自信,始于我们参与社区讨论推动空间改善,也始于我们教育下一代关于尊重与平等的真谛。 48:32 【S的指引】魔术师 魔术师在此刻告诉你: 🔮 “安全感不是等待被赐予的盾牌,而是你用既有资源锻造的武器。桌上法器已齐备——请触摸它们,然后指向你决心改变的世界角落。” 正如播客所言:“安全感的建立始于每一次具体行动”。今天,就选一件“法器”启动吧——无论是给朋友发信息约定成为彼此“安全伙伴”,还是搜索附近的自卫术体验课。 魔法,此刻在你手中。 ED🎵:Another Day of Sun - La la land 图片来源:Pinterst
从“别人家的孩子”到“职场996”,从学区房焦虑到朋友圈的点赞狂欢——这个时代,我们似乎越努力,越像系统里一颗疲惫的螺丝钉。 本期节目,我们将拆解优绩主义的隐秘陷阱: - 为何考上名校≠人生成功?韩国高中生注射营养液提神军备竞赛背后,藏着怎样的阶层固化真相? - 当KPI成为新时代的镣铐,年轻人“躺平”是非暴力抵抗,还是另一种自由宣言? - 社交媒体点赞量如何复刻职场焦虑?79元眉笔事件如何暴露“穷即原罪”的优绩傲慢? 我们追问:若自由被简化为“拼命卷赢”“自律即自由”的权利,谁在悄悄修改规则?或许答案藏在哲学家伯林那句——“自由不仅是做什么,更是不做什么的权利”。 欢迎和万物皆可聊一起,撕开优绩主义糖衣,直面一场关于尊严与自由的清醒突围。 加入听友群,跟我们讨论你的想法!+v:Yamadaosan 【Highlight本期高光】 “人生的意义在于我存在。” “拿出笔,写下‘自由’,你会发现,虽然被框住,但总归是有一点点在探出头。” “自由不仅是做什么,更是不做什么的权利”。 “我的人生剧本,究竟是由谁书写?” “真正的自由不是‘打败所有人’,而是‘拥有不参与某些战争的底气’。” “优绩主义告诉我们必须赢,但权杖五逆位说:你可以重新定义胜利。” 【Timeline时间线】 0:00 本期主播:@Lia莉娅、@一根书枝、@汤包点心 00:15 本期内容: 1、优绩主义、自由的【万物皆可聊】的再定义。 2、“别人家的孩子”是否是东亚孩子的魔咒?教育何时开始的内卷?考上好大学=一个成功的人生吗? 3、职场晋升迷局:为什么越努力越被困在系统里?普通的打工人该如何重新定义工作与生活的边界? 4、本期指引问题:在优绩主义竞争中,如何找到内在的平静? Part 1 优绩神话的诞生:当“公平竞争”成为新兴枷锁 1:34 一直环绕着的“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内卷局面 3:08 内卷使得社会标准变高,但回馈不变 4:17 优绩主义的定义:能力本位 学术领域,优绩主义通常被定义为一种社会分配原则,强调个人能力、努力和成就应作为社会地位、资源分配和权力获取的核心依据 在大众讨论中,优绩主义常被简化为一种“唯才是举”的社会观念,但带有更强烈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色彩 7:32 优绩主义强调的自我能力与努力,将成功与失败也片面地归因于个人 10:20 自由=通过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者傲慢,失败者羞耻”“我成功是因为我努力了,你失败是因为你不够努力”(79元眉笔事件,“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 13:30 成功本身的定义也是优绩主义的结果 Part 2 教育流水线:从“别人家的孩子”到内卷一代 15:50 “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的模版,卷到后面学历贬值 18:00 这场学历竞争中,是否公平? 22:30 考上了好大学/一份好学历=自由? 24:31 非常规教育被污名化:剥夺了孩子成为普通人的自由 25:30 新媒体与社交媒体拆解了传统的优绩主义,诞生了新优绩主义 27:22 “自律让我自由”的焦虑陷阱 28:20 教育文凭成为抵御风险的「安全凭证」,形成「剧场效应」——当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后排不得不全体站立,最终导致所有人更累却视野不变。 29:40 躺平与松弛,逐渐发现平凡的价值,自在生长 Part 3 困在系统里的现代人:KPI、“躺平”抵抗与生活的意义 31:25 为什么“越努力越像螺丝钉”? 33:20 为什么只有8小时的工作时间,却布置超过其劳动量的工作?——劳动异化 36:45 如果工作不能定义价值,我们该如何重建生活的意义? 41:34 没有工作会更自由吗? 42:50 重新定义自由:自由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47:15 允许自己成为一切,包括普通人。 Part 4 S的指引 48:05 本期问题:在优绩主义主导的社会中,我如何平衡外界对‘成功’的期待与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答案:权杖5 逆位 1.停止用Ta人的标准来定义自己,你可以质疑规则 2.从“对抗模式”切换到“协作模式” 3.警惕“虚假和平”:你的“退出”是源于内心坚定,还是仅仅为了躲避压力? 行动建议:列一张“社会期待清单”和“内心渴望清单”,圈出哪些冲突源于外界灌输的标准(如“30岁必须结婚”),哪些是自我真实的需求 “优绩主义告诉我们必须赢,但权杖五逆位说:你可以重新定义胜利。” 【本期音乐】 The Chase - Hearts2Hearts Killah - Lady Gaga/Gesaffelstein Soulmate - Johnny Stimson/Jeremy Passion Die With A Smile - Lady Gaga/Bruno Mars
本期播客围绕一个主题:主业与副业,从经历分享与方法论两种角度来进行探讨。 你有没有副业? 如果有,你喜欢这个副业吗?你怎样区别你的主副业?副业给你带来了什么? 如果没有,那你有想要开始的副业吗?为什么没有开始呢?当周围人都有副业,你有没有副业焦虑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添加@Yamadaosan 加听友群好友,分享你的答案。 入群还有一个“副业开创手册”的小福利,欢迎加入。 【Timeline时间线】 00:00 本期主播:@Lia莉娅、@一根书枝、@汤包点心 本期内容:搞副业! (公众号:谁还没有动过一些副业的小心思呢?) 1:35 OP🎵:Summer - Elle Coves 4:21 几乎人人都有副业,怎么定义副业?——斜杠青年(Slash/) 7:13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做副业了? 12:57 有什么副业可以做? 14:30 副业不全是美好的 16:31 主副业的差异究竟是什么? 18:24 主业和副业在什么时候会互换? 20:10 主播们会做怎样的副业? -知识博主 -品牌创业 ...... 33:27 “好不容易”魔咒🪄 34:55 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副业? 为精神:从自身兴趣爱好延伸 为增加收入:从市场与目标客户出发 38:36 三个核心问题:你擅长做什么?市场需要的是什么?你的爱好是什么? 39:18 一定要做行业调研! 39:37 执行力与行动力!做起来! 听友群: @Yamadaosan ED🎵第一天-孙燕姿
从几千年前,人类就在追寻永生的方法。不论是秦始皇在寻的永生仙丹与地下皇陵,埃及法老建造金字塔为永恒的陵墓,道家文化中的修仙等。究竟怎样可以突破生物的限制,超越时间地活着,不断有人在尝试与探究。 而在AI时代下,这一切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遥远,从AI参与手术,到AI扮演来与人交流,技术呈指数般加速革新,永生似乎指日可待。 这个话题是我们充分展开想象力后的结果,是三个N人(eNtp,eNfj,eNfj)的一场言论与头脑飞翔,欢迎各位加入一起讨论~ 也欢迎大家加群讨论! 本期内容预告: 1. 人机关系的演变 2. 人机深度来链接与永生 3. 永生究竟是毒药还是解药? 【Timeline】 0:00 本期主播:莉娅、书枝、点心 第一部分-人机关系的演变 1:11 人机关系即人类与机器的关系 1:22 人机关系第一次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 2:48 资产阶级开始出现 3:11 瓦解对于神权的依附,理性独立思考开始诞生:从相信上帝,转为相信自己/相信科技 4:27 哲学的讨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 4:55 人机关系:“主仆”关系(机器是人的延伸) 5:26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出现 6:05 异化人的劳动(卓别林《摩登时代》讽刺 了人被机器异化为“零件”的荒诞) 7:00 夸赞人的工作能力:“像个机器一样在工作” 7:26 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9:08 以工资形式来衡量人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物化 10:30 最理想的工人:以理性为最高标准,消解人的主体性——效率至上(人机关系:人=机器) 11:44 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自动化、核能】 12:23 人机关系:控制与协作 13:15 计算机的出现使机器具备“拟智能”,人类从体力劳动转向对机器的程序控制 14:47 互联网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15:14 人机关系:深度互嵌——人的主体性危机 16:04 人从流水线的螺丝钉变为了数据 16:50 新文明形态:人机共生——人机深度链接与永生 第二部分-人机深度链接与永生 17:26 人类和机器最大的区别:思考、生与死、是否会犯错误。 18:38 永生形式(一)身体永生的可能性:AI手术与新兴医学技术 19:52 good hunting 爱、死亡、机器人——它还是那只最初的狐妖吗? 22:38 永生形式(二)意识永生:包小柏AI“复活”女儿 第三部分-永生究竟是毒药还是解药? 24:59 AI究竟是主体还是意识副本? 26:34 永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门话题 「个体层面」 27:30 永生问题之一:个体与集体的矛盾——资源分配的终极难题 28:03 《黑暗荣耀》贫穷与财富在代际间传播 28:55 永生的特权化加剧阶层的固化:资源集中在永生阶级上 30:15 《雪国列车》的资源极权现实化 31:26 “人生而平等”的瓦解 33:20 永生问题之二:身份认同的危机——谁是“我”? 34:22 “猫箱”app:ai人设身份复刻 35:16 意识上传到机器后,它与原意识是同等地位吗? 37:20 “忒修斯之船”悖论:意识在连续迭代中逐渐被替换,何时不再是“原初自我”? 39:12 从追寻“我是谁”的问题,到“谁是我”? 41:10 永生问题之三:存在主义的颠覆——永生是否值得追求? 42:00 永生带来的永久拖延症(Deadline的缺失):虚无主义 43:23 哪些人的思考值得永生?谁来判断? 44:31 如果我是秦始皇,我当然希望永生! 46:40 追求意识永生是否是想要成为神? 47:16 神不会只有一个信徒,当有一个信徒想要关闭神的按钮时,会有千千万万的信徒拉住ta。 47:35 想要永生是一件很傲慢的事情 47:50 AI是不是人自己造出来的神? 49:10 人对于AI的会有信赖、质疑与瓦解的过程吗? 54:49 痛苦的永恒化 55:54 “人何以为人”的定义被挑战 「集体层面」 56:37 全体人类的永生:全体身体永生-地球爆炸;全体意识永生-云端爆炸 57:25 美剧《上载人生》全体意识永生依旧阶级分级,从身体到意识的全方位压榨 1:00:57 如果存在永生导致资源衰竭,可能被迫实施“生育配额”或“强制死亡”政策 1:02:40 脑洞大开:我们是不是正在被上载人生?《模拟人生》《西部世界》 1:33:55 自由是不可能被压制的 1:04:25 没有死亡,人类文明的核心可能也没有了 1:04:59 永生其实是人类在试图超出自己的生物局限性时出现的文明困境 有限的生命为何值得珍惜,死亡又如何成就了人性的完整。 1:06:50 【S的指引】 【音乐】 故乡的原风景 - 空音自在 故乡的元风景 - 空音自在 Snowman - Sia 清晨的祈祷 - 神山纯一 【封面】来自AI生成
从寒食禁火到电子香烛,从族谱祠堂到“生死元宇宙”,清明节始终在技术变革中寻找生死对话的新语法。其终极价值或许不在于仪式的存续形式,而在于提醒每个现代人:生命的珍贵性恰由死亡赋予,正如清明既是哀思的终点,亦是春生的起点。当数字化永生成为可能,人类是否仍需清明的泪水?恒河的回答或许早已写下:生死如同水波,涟漪消散处,正是永恒的开始。 【Timeline时间线】 0:00 本期内容: (一)清明祭祖:清明节的由来及内涵嬗变。以及现代语境下,祭祀的“仪式感”与“神圣性”是否正在被技术消解?还是创造了新的生死对话方式? (二)死亡教育:当清明节祭祖成为儿童接触死亡的主要场景时,我们又如何将关于死亡的恐怖叙事”转化为生命教育契机? (三)向死而生: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但清明节总在提醒“死亡属于他人”。现代人如何真正直面“向死而生”? (四)个体与国家:儒家文化通过祭祀连接“个体-家族-历史”,维系生命意义。因此在个体祭祀之外,我们还有国家公祭日,以此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一种灾难记忆的仪式化呈现,而集体公祭使用献花、鸣笛等现代仪式,相较于传统祭祀,这种“去宗教化哀悼”能否承载创伤记忆?个体悲痛如何与国家叙事共存? (一)清明祭祖 2:15 清明节已然成为了公休日,扫墓与踏青互融 3:40 清明节的由来 (1)唐宋转型:从单纯农事节气转向“追思先人+珍视现世”的双重性,白居易《寒食野望吟》已展现扫墓与春游并存的景象。 (2)明清宗族化:儒家伦理强化下,清明成为巩固家族血缘认同的仪式,族谱修订、祠堂祭祖普遍化。 (3)当代重构:在城市化与数字化冲击下,“云祭扫”“生命教育”等新形式出现,祭祀从家族私域走向公共记忆空间。 5:06 清明节的情绪并不完全是悲伤,也是一个团聚的日子 7:25 将踏青与祭祀连接,也默认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这也是遥祭的祭祀方式。 10:46 遥祭的心意高过了仪式本身。在技术加持下,出现新的祭祀方式——电子香烛。 13:30 当随时随地都可以祭祀时,其神圣性与仪式性是否被消解? 14:30 传统祭祀的神圣性的三个维度: (1)时空上的控制,比如清明节气与家族墓地的地理坐标构成时空双重坐标,祠堂香炉的方位、墓碑朝向均暗含着风水秩序,而在云祭祀上这种时空锚定的神圣性似乎被消解了 (2)祭祀者们的身体实践与劳动,比如当我们去扫墓的时候我们需要除草培土的动作、跪拜叩首的体态规训,通过肌肉记忆完成文化传承,而在云祭祀上这些都不复存在了 (3)感官的仪式建构,比如纸钱焚烧的焦糊味、青团艾草的植物气息、爆竹声波的空气震动等,都使得我们能够形成一种多模态的记忆编码。 17:22 元宇宙时代下虚拟现实的祭祀仪式——能恢复身体在场的缺席吗?其意义依旧吗? 23:53 祭祀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的连接载体 (二)死亡教育 25:45 在我国其实死亡长期被视为禁忌话题,甚至延伸到我们对数字“4”都非常忌讳。《论语》中强调的“未知生,焉知死”,还有《礼记》中所谓“丧言不文”的规范形式。 27:57 死亡教育的缺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不知该怎么面对,所以回避。 28:59 任何至亲之人的离去对于个体而言都是创伤,而面对创伤,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反馈。 30:05 清明祭祖时往往是儿童接触死亡的一个重要场景,有没有可能在此将对死亡的“恐怖叙事”转为“生命教育”的契机呢? 30:30 死亡教育其实是教生者如何生存(电影《破地狱》) 31:23 杨天真40岁生日举办了一场“体验死亡”的“葬礼”。是否为另一种“死亡教育”呢?从回避到直面死亡。 35:20 对死亡的态度也跟文化相关。印度恒河的一岸在举办狂欢婚礼,而正对面就是火化场;而非洲的葬礼,人们笑着载歌载舞,有的人在哭泣;南美的亡灵节等等 38:09 并不是体验死亡才是死亡教育,可以通过艺术等来感受生死观的议题。 38:52 生命也是有周期性的,如同春夏秋冬、如同植物。 39:30 死亡教育最重要的视角——死亡的自然性。 41:06 道教中,修道之人需要去通过十魔九难才有可能修道成功:其中,六情魔——如清烟荡漾,暖日舒长,暴风疾雨,雷震电光,笙歌嘹亮,哭泣悲伤。这是情感上的波动和变化,修行者需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恩爱魔——如亲戚患难,眷属灾伤,儿女疾病,父母丧亡,兄弟离散,妻妾分张。这是家庭和情感上的考验,修行者需看淡生死离别,不被情感所牵绊。 42:54 生命的有限性是它最珍贵的底色 (三)向死而生 43:28 如何向死而生?——把死亡看淡,把生活看重。 45:09 生命和死亡的关系:就像印度的那条恒河一样,不是对抗,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体两面的。 (四)个体与国家 46:56 灾难创伤叙事中,个体悲痛如何与国家叙事共存? 49:05 公祭日削弱了神秘色彩,增加了记忆的持久性。允许个体在宏大叙事中,保留私人化的表达空间,从而实现“共情不共形”的记忆承载模式。 51:06 创伤记忆共同的书写以抵抗遗忘:南京大屠杀题材舞蹈《记忆的碎片》以身体语言再现了那段沉重的国家历史,其震撼效果堪比古代的“尸祝代祭”,也证明伦理传递不必然依赖宗教形式。 54:33 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方式致使犹太人的浩劫传播度高。 56:07 不止步于个体生命观的理解,能够在理解死亡的过程中,探讨到生命的议题。 57:38 【S的指引】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的旅程都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时而平坦开阔,时而崎岖难行。可能有低谷,但也会迎来高峰。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全网300万粉丝的博主兼大学老师亦山,针对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我们寻找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人生路途中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编辑与上传:Lia莉娅(@Lia莉娅)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书枝(@一根书枝)、Lia莉娅(@Lia莉娅) 【Timeline时间线】 0:00 本期主播:@Lia莉娅、@一根书枝 0:11 OP🎵:前往阳光普照之处 - 平井大 0:29 本期嘉宾:@亦山13(全网粉丝百万的大学老师/自媒体创作者)“网红老师” 2:20 亦山老师的工作经历介绍:电视台主持人、创业失败、自媒体从业者、大学老师最后到斜杠青年 4:24 大学老师对于自媒体有加持:完全凭着颜值竞争激烈,而大学老师会有反差。 5:41 究竟是大学老师是主业还是自媒体是主业? 6:01 关于生活状态的探讨:亦山表示非常满意;书枝表示状态好很多,但还没到满意的程度 7:36 “亦山老师你自由吗?”“自由。”“那你觉得是什么让你实现了自由呢?”“钱。” 7:50 如果在实现了财富自由后,钱还是自己想要的人生落点就会陷入虚无,所以现在落点不再在此。“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帮别人实现自我价值。” 8:30 自媒体粉丝多少的时候实现了自己的“经济自由”? “经济自由”为何重要?很多人实现“经济自由”时,心态与价值观为何会发生变化? 13:15 现在的松弛“淡人”曾经的焦虑与困境——人生唯一的支点就是工作,但是被裁员了。 “我的人生应该怎么活?” 19:06 直面挫折的解法。 22:20 人真的需要一些挫折。 23:08 人生支点不能全部放在一个地方。 24:44 Weakness - Eli Noir 24:58 曾经被击倒过的瞬间虽然各不相同,但感触是相通的。 25:48 最后落点在玄学? 27:00 拒绝8000的活动主持的理由,过去是主动不赚这个钱,现在是不缺这个钱。 28:08 面对困境时,也要允许自己有情绪宣发,但最终要找到拐杖站起来。 28:30 有机会躺平时,可以允许自己躺个五分钟。 29:18 给大家的建议 亦山老师:在你还有时间听播客时,尽可能不要躺平。 31:33 different - leejean 31:47 人生卷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人生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32:30 人生没有结果,是个过程。没有必要去追求结果的好和坏,享受这个过程。 33:35 人生就是西西弗的那个石头 34:33 我们意识到痛苦的产生时,才是有意义的。痛苦本就是一个成长。 35:30 麻木和痛苦都是自己的选择,毕竟只有你能过你自己的人生。 36:16 三十 - J_ust 36:28 【S的指引】人生的路上应该如何正面挫折? 40:10 亦山老师最后的结语:把握当下,努力! 41:16 对所有想做自媒体人的建议:有机会多尝试,看上去很饱和,但其实没有那么多人在做。真正的对手只是那个懒惰的自己。 43:05 ED🎵:Crazy - Kevin Oh/Primary 【嘉宾信息:亦山13】 抖音账号:@亦山13 小红书账号:@亦山13
当1908年纺织女工的旗帜,变成直播间满减券的粉色弹幕,我们该如何辨认橱窗里那些被永生化的“独立女性标本”? 纽约街头没喊完的“面包与玫瑰”,如今在“所有女生321上链接”的倒计时中,完成了对自身最荒诞的续写。 妇女节特辑:历史回望与当代对话,女性议题的当代叙事探讨 这期播客以“历史回望与当代对话”为核心,深入探讨了女性议题在不同时代的叙事转变及其现实意义。从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历史溯源到当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图景,主播们结合历史事件、社会变迁和文化现象,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 我们回顾了1908年纽约纺织女工大罢工的“面包与玫瑰”口号,思考了百年来女性争取经济保障与精神尊严的努力如何在当代转化为对职业平等和身体自由的追求,审视了现代社会中妇女节被消费异化的现象,探讨了“女神节”背后精致消费文化对劳动女性权益的消解。 我们还聚焦于当代女性叙事中的新议题:从“独立女性”到“大女主”的话语陷阱,再到职场与家庭平衡的性别差异,我们质疑了社会对女性双重角色的期待,并反思了为何这些问题总是被归咎于女性自身。通过引入多元视角,如非洲女性关注水源安全、印度Dalit女性争取“如厕权”,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议题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我们呼吁跳出二元对立的性别叙事,倡导以平等和理解为基础的关系重构,并提出了如何超越物质诱惑、实现真实对话的可能性。 本期不仅是一次关于女性议题的历史溯源与现实反思,更是一场关于如何构建公平、尊重的社会关系的深刻对话。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允工作室(@万物皆允) 资料补充:书枝(@一根书枝) 播客内容编辑与上传:Lia莉娅(@Lia莉娅)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书枝(@一根书枝)、Lia莉娅(@Lia莉娅) 【Timeline时间线】 0:00 本期主播:@Lia莉娅 @一根书枝 @汤包点心 0:17 本期介绍:历史回望与当代对话,女性议题的当代叙事探讨 - 妇女节的定义与由来 - 谁在定义我们女性标准? - 当代女性生活 1:02 she like sports - almost monday 2:22 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定义与由来(意识形态与阶级)——“抗争” 5:49 1908年纽约纺织女工大罢工的口号:面包与玫瑰 6:42 百年前所争取的【经济保障和精神尊严】与当代女性去追求【职业平等和身体自由】的区别——在强调精神尊严时,存在着诉求的转换:早期争取制度性的权利,现在是追求主体性的权力。 10:40 经济保障的目的是否有改变? 11:49 经济与精神解放优先级的转移 12:24 经济保障诉求的改变 13:07 【同工同酬】在现代社会,是否真的有达到? 15:40 面包与玫瑰在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16:07 The Little Things(feat. Angela McCluskey) - Big Gigantic 16:34 妇女节与女神节:劳动女性被精致消费消解,是否在背离本质? 19:17 “女神”是对“妇女”词义负面的认同——语言暴力与文字符号的异化(如三八、八婆等) 21:18 劳动女性叙事强调女性通过劳动来争取权益与自我价值,而女神节则为包裹着美役的精致消费的购物节。 25:20 “独立女性”“大女主”的新型陷阱叙事 26:22 西方话语体系的独立女性(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但不同社会下的女性叙事原本就不同(非洲女性关注水源安全,印度女性关注“如厕权”) 27:27 “大女主”的追求是否为恐弱的体现? 29:45 “时髦小姨”“时髦小姨回家”热点下对女性的隔离 31:04 恐弱本质上是对自我的不认可 32:23 理解不同社会与文化下的女性处境,谨防单一女性主义的叙事 34:36 “女主”、“女本位”这个概念与大小无关,这是一个事实 35:17 成长与解放应该存在于所有日常生活的察觉中 🌟多元女性叙事的重要性🌟 37:02 不同女性的生活主线不同:肯尼亚的绿带运动、印度Dalit(贱民)女性发起的”红色纱丽运动” 38:43 Perdoniamoci - Achille Togliani 【歌词大意】我对你感到非常内疚 你也和我一起 我们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 因为悔恨压在我们的心上 让我们原谅自己 过去的一切 让我们宽恕自己的每一个罪孽 我们再次回到这样相爱的状态 就像一个单一的灵魂 让我们记住 39:43 “独立女性”与“家庭妇女”的隔离:职场与生活的关系 41:54 对女性的要求:职场与家庭要平衡——承担双重劳动。是否有解法? 42:44 为什么要问女性怎么平衡?为什么只问女人?为什么不问男人? 43:49 招男性的理由:没有那多“事儿”。 44:20 “顾家”在男人身上是加分项,在女人身上是必选项 47:10 为什么没有“男人节”? 47:47 男性过妇女节的意义 47:44 性别问题=挑起对立? 48:23 跳出二元对立,进行关系重构——平等 49:50 以人来看待对方,而不是性别 51:56 矛盾激化从来都不是由于女性主义的问题,而是在不平等下所激发的后果。 应该探讨的是解决的方案,而不是闭嘴的方案。 53:20 LABOUR(the cacophony|Explicit) - Paris Paloma 【歌词大意】每天一整天,治疗师,母亲,女仆 仙女然后是处女,护士和仆人 只是一个附属物,活着就是为了照顾他 这样他就不会动一根手指 24∕7,婴儿机器 这样他就可以实现他的栅栏梦想 如果你让她这样做,这不是爱的行为 你让我做了太多的劳动 53:45 🌟🌟🌟【必听:S的指引】对于对立的解法——恶魔的逆位:自由、挣脱、醒悟与理智。 女性可以思考男性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而男性不要因为自己的自尊而不去听另一方的声音。 “超越物质的诱惑才能得到真实的洞见”,很多时候,情绪是被煽动的,而煽动往往带有目的性(可能有利益方的介入)。 59:09 A bocca chiusa - Daniele Silvestri (《还有明天》) 【歌词大意】给我们让路 明天过来,但现在不能 我今天不开门,因为我要罢工 我们将带着所有横幅走上街头 一如既往,看起来像个聪明人 但你知道,我根本不在乎这个 今天我和其他人一起唱歌 因为我相信这一点或者也许是出于礼貌 什么参与当然是自由 但这也是阻力 我没有盾牌来保护我,也没有武器来保护自己 也没有头盔来隐藏我,也没有圣人可以求助 我嘴里只有这条舌头 【资料推荐】 病鹤斋著、群白绘《她来劈开这山》 【德】朱莉安娜·弗里赛《我需要女性主义吗》 妚鹤《她对此感到厌烦》 电影《还有明天》 本期主题图片与音乐来源于网络
本期我们来聊一聊亲密关系与婚姻。 这是一场很有意思的对谈,虽然想法与观点不同,但有着共同的话题:婚姻。 我们想把这场对谈分享出来,来探讨婚姻、探讨女性、探讨亲密关系。 与其他亲密关系不同,婚姻本就是社会体系下的产物,有法律的“保障”。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要来探讨的原因,也应该不会感到意外,是三位女性之间的对谈。 【Timeline时间线】 0:00 Valentine - Jubel/Christopher 1:45 本期主播:Lia莉娅(单身主义者)、汤包点心(向往婚姻的人) 1:57 本期内容:亲密关系之婚姻 2:38 本期嘉宾:一个活得很像单身女性的已婚女——Fei。 3:00 亲密关系(Intimacy),而Intimacy在剑桥词典解释为“与某人有密切的友谊或性关系”以及“与某人有密切的个人关系或浪漫的状态”。 3:49 婚姻是一种人际间取得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 4:02 婚姻将心理层面上认定的关系合法化了 4:33 一句话来概括婚姻 Fei:“婚姻就像买彩票,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中奖。 ” 点心:“对父母的交代。” 5:40 《婚姻故事》里女主角对于婚姻:“it's not as simple as it used to be anymore.” 6:05 婚姻是不是爱情的最终的模样? 7:30 很多【幸福美满】的婚姻关系,最开始的起点并不是爱情。反而以爱情开始的婚姻,在结婚3、5年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变动。 8:10 爱情不需要婚姻来作为“最终模样”来证明与呈现。而一开始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人,反倒因为爱情在里面不是变量,而更加稳定。 8:53 《基层女性》对于婚姻的形容:婚姻的本质不是爱情,而是互利共赢。 10:10 由爱情开始的婚姻是人们希望的“好的婚姻的开端”。 10:35 在一段爱情中,是什么样的契机会让人们走向结婚? 10:52 东亚文化语境下,走进婚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会与家族带来的压力。 12:28 如果爱情消失,会导致婚姻的解离(离婚)吗? Fei:“会导致,但未必是最大的原因。” 点心:“不爱了不一定会导致离婚。” 14:04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导致离婚?(不忠/财务问题/消耗) 情绪消耗:不太关心对方,也不太分享自己生活。 16:26 很多婚姻在解离之前,不是吵架,而是淡漠。 18:43 婚姻在开始时,肯定有包含个人选择的部分(包括要不要结婚以及要不要跟这个人结婚),而后期婚姻的持续,就不止如此了。 19:20 婚姻如果想要是两个人的事,那么就需要双方足够强大,以及对彼此的足够信任。 21:21 婚姻会影响个人的自我意识,尤其作为女性。 22:20 婚姻对于男性而言又有什么不同?婚姻对于女性的基本要求放在男性身上,为优秀。 26:10 婚姻是否有经营和维护的必要? 28:57 我们所有的证件拿到之前都会要学习与考核,而结婚证没有。 29:50 婚姻经营的前提,不是什么人都要去经营。 31:58 点心很多事情为朋友做很开心,但为恋爱对象做的时候不太开心,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对象/反馈/期待不同) 35:57 点心对于结婚对象的期待随着相亲的次数增多而在降低。 38:00 Fei给未婚人群但想要结婚的人的建议:“一有,一没有。” 39:43 如果你的事业与财力自身都能满足的情况下,对象的条件是否还那么重要? 41:59 “结婚是一个女人的第二次生命”这种话怎么没听到对男生讲过? “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论调对于女性婚姻选择的影响。 43:15 女性的经济向上择偶,男性并无这种要求。 44:05 永远有个“靠男人”的plan b思想钢印在脑后。 44:44 不要抱着“逃难”与“重启人生”的想法走进婚姻。 45:46 不仅仅要有进入婚姻的勇气,还要有摆脱婚姻的勇气。 46:37 在婚姻中,刘玉玲的“F you money”依旧适用 48:01 你只有自己是优秀的,才能吸引到更优秀的人。 49:03 男性在婚姻中拥有什么? 50:42 “爱情、结婚、生育”在社会认知是一条龙,但它不能是!!! 54:37 生育对于婚姻的影响——会暴露更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的话会加速婚姻的瓦解,而解决的好会是粘着剂。 58:41 婚姻将已婚人士与未婚人士一定程度上隔离开来。 59:19 Fei进入到婚姻10几年,周围几乎没有一直单身的。 1:00:00 身边的朋友离婚的多余维持婚姻的。 1:02:26 结婚率降低,初婚年龄上升。 1:03:44 推迟结婚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进步,是一种自我意识进行思考与比较后的结果。 1:06:12 S的指引 1:09:40 Fei的结语。 1:10:26 点心对于婚姻的新看法。 【资料补充】 📚书籍论文 《基层女性》王慧玲 《规训社会下的女性困境——以<婚姻故事>与<85年生的金智英>为例》刘垚娜 《中国婚姻制度变迁的日常生活逻辑———基于上海市人民公园中产父母相亲角的田野观察和理论反思》计迎春、周海燕、林泽宇 《新时代中国青年婚恋观变迁研究》杨菊华、史冬梅 《我国居民初婚前同居状况 及影响因素分析》於嘉、谢宇 🎬影音资料 《婚姻故事》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编辑与上传:Lia莉娅(@Lia莉娅)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书枝(@一根书枝)
本月我们将开启【亲密关系】主题月,我们将围绕爱情、友情、亲情三种亲密关系来讨论关于亲密关系我们的认知是否正确,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你关于亲密关系美好的回忆、面对的困惑或者痛苦的过去等等,我们一起来探讨、来发现、来思考一切关于亲密关系的内容。 在罗兰·米勒所著的《亲密关系》一书中写道“钱不能给你安全感,一份尚好的工作也不能,当生活一团糟糕的时候,唯一能支撑你走下去的,是一个人,一段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亲密关系贯穿我们的一身,有的人因它陷入情绪谷底,有的人因它成就更灿烂自己。亲密关系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吗?它重要吗? 本期我们先来聊一聊,什么是亲密关系以及亲密关系与自我。 【Timeline时间线】 00:00 OP🎵:她 - Youzee Music 2:21 本期主播: @汤包点心 @Lia莉娅 @一根书枝 2:36 本月主题月:亲密关系。本期主题:亲密关系是什么以及亲密关系与自我。 3:40 在罗兰·米勒所著的《亲密关系》一书中写道“钱不能给你安全感,一份尚好的工作也不能,当生活一团糟糕的时候,唯一能支撑你走下去的,是一个人,一段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 4:33 心理上:亲密关系的距离——亲密距离:0-0.05m。亲密关系不只是爱情与两性关系,亲密关系更加广泛。 5:49 亲密关系讨论很多,但社交媒体上基本上只指代爱情。 6:33 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吗? 7:30 单身=没有亲密关系? 8:03 书枝认为的三种亲密:心理/精神上的亲密、现实上的亲密、心理与现实都具有的亲密。如:笔友、网友等这种就属于心理/精神上的亲密。 9:25 搭子属于亲密关系吗? 10:09 亲密关系的概念: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广义上的亲密关系不局限在特定身份类型,指双方互相依赖,多集中于家庭领域。狭义上的亲密关系多指恋人或夫妻间的亲密关系。而Intimacy在剑桥词典解释为“与某人有密切的友谊或性关系”以及“与某人有密切的个人关系或浪漫的状态”。如今普遍被社会认可的概念为“亲密关系是建立在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是具有合作性质的社会关系,或者不同个体在追求不同目标时,逐步达成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夫妻、恋人、家人以及有共同目标和社会合作的朋友等都属于亲密关系的范畴) *身边有哪些人跟你有亲密关系,而你并没有想过的呢?* 13:16 享受独处=不需要亲密关系? 15:03 此处独处的概念:没有现实中有另一个人和你待在一个空间。 15:28 没有人能够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孤独。 16:35 亲密关系的六大性质:了解、关心、相互依赖性、相互一致性、信任、承诺 17:08 如何判定好的亲密关系与坏的亲密关系? 20:35 【坏的亲密关系】概念不成立 21:30 当你觉得很累要维护亲密关系时,那么这段关系已经不适合你了。 22:35 遇到不想要维护的亲密关系时,会怎么做?(友情、爱情、亲情等) 26:49 在关系中,也要复盘。这样才不会带着创伤跳进一个个新的亲密关系。 28:21 大范围的交朋友属于亲密关系吗?可以跟很多朋友共同保持亲密关系吗? 30:24 每个人对于亲密关系的需求和重要性不同。 31:31 性关系也是亲密关系。 32:35 亲密关系的对象只能是人吗?人机之间的关系(手机、ai等)属于亲密关系吗? 35:10 亲密的对象不止是人,人和宠物之间也有亲密关系,人和机之间也有,人和大自然也有。 36:43 人机关系是一个哲学问题。依恋本身更加复杂。 37:25 虚拟世界中的情感是真实的。 38:06 甚至都能创建自己独特的专属符号。 38:50 乙女游戏中所诞生的亲密关系(拟亲密关系)是成立的。 40:58 乙女游戏可以看作是一个完全体现女性主体化的作品内容,是一个纯粹的【我本位】的体验。 43:05 游戏创作中添加了神经科学的还原论,让人更容易有情感体验。 43:55 现实生活中与虚拟现实中的身份建构是否会不协调? 44:29 不论是游戏,还是与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了解自我。 45:20 在亲密关系中,能看到自己更层次的需求。 45:55 亲密关系与自我的关系。 46:49 不要害怕【坏的亲密关系】。 47:11 情感是个人成长的驱动力,也是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 48:30 要保留内心火热的部分! 48:57 亲密关系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哪一层呢? 51:45 所以亲密关系与人的需求密不可分。 54:26 亲密关系的排序。 56:51 进入到婚姻后,婚姻属于亲情关系还是属于爱情关系? 57:55 爱情的专属性,而友情没有? 58:45 亲密关系有地域性:国内与欧美;南北地域的区别。 1:01:35 亲密关系有哪些情感体验? 1:02:49 放轻松!不用太关注! 1:06:33 S的指引: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亲密关系? !!谨慎看待!!不要用关系来逃离关系!!!!亲密关系是把双刃剑!!!不要过快地把自己的弱点分享给别人!!!! 1:12:37 ED🎵:亲密爱人 - 王若琳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编辑与上传:Lia莉娅(@Lia莉娅)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书枝(@一根书枝)、Lia莉娅(@Lia莉娅)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