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注意安全”成为女性的生存必修课,我们选择追问:恐惧为何被预装进“女性”的身份里?
为什么我们在深夜回家时会三步一回头来看自己身后有没有人?
为什么在密闭空间中与他人共处会感到不适?
为什么在一个人想要独自旅游时会被嘱咐“女孩子最好不要独自出行”?
为什么在住酒店时我们会有“被观看”的隐秘不安?
本期节目中,我们三位主播将从心理学与社会学角度,把个人与社会乃至制度作为切入点,来探讨女性安全,以及女性安全议题从来都不只是性别议题,这是一个人类议题。
安全不该是生存博弈的筹码,而是自由生长的地基。我们邀请你,共同卸载恐惧的默认程序——因为真正的安全感,永远源于被尊重的权利,而非被施舍的保护。
【Timeline时间线】
0:00 OP🎵:李海珊 - Rose Vinyl
1:03 本期内容:「安全感」。为什么我们会追求安全与稳定?为什么不安全感会导致身心的不安与焦虑?为什么女性安全感的如此「脆弱」?如何搭建「安全感」?
5:32 「安全感」四大维度:身体/心理/社会/环境可控感
6:56 「不安全感」的警报系统——早期依恋关系+创伤事件冲击安全感(PTSD)+社会学习与观察(性骚扰、性侵犯、尾随等被害人多为女性)
13:24 社会学习的性别化烙印(“女性=脆弱、被保护者与被执行者”,“男性=力量、保护者与执行者”的暗示)【“挑战送一百位女生回家”的短视频热点】
19:35 社会困境:父权制结构对空间的系统性压迫(公共空间与产品设计的对女性不友好:女厕的排队与男厕对比、汽车座椅和安全气囊是以男性的体型来进行设计等)
22:57 女性需额外付出情绪劳动、认知成本与风险评估来“适应”社会
24:30 虚假的「女性友好」
26:55 法律的执行与社会的态度也能塑造「不安感」与「恐惧」——受害者有罪论、举证困难与社会污名化(【沉默的螺旋】沉默让施暴者肆无忌惮)
29:51 系统性压迫:不可预测性 和普遍性威胁,是女性群体性不安全感的核心来源,同时已经不仅仅只是女性群体。
32:18 「重建安全感」恐惧绝不是脆弱,觉察恐惧来源,承认自己所收到的伤害并将其内化成武器。
35:40 「搭建安全感(个体)」承认自己的直觉,不舒服就「不」,让自己感到力量感。
37:05 「搭建安全感(外界)」安全网的搭建、社群连结、寻求专业帮助。停止受害者有罪论,完善制度保障与执行。
41:06 男性同盟者
44:29 安全的本质是人身自由:
一个女孩不必因为性别而被反复告诫世界有多危险,而是被鼓励去探索、去冒险、去相信自己的力量;一位女性可以在深夜独自漫步回家,心中是宁静而非警铃大作;在职场、在公共场所,每个人都因“人”的身份被尊重,而非首先被性别标签所定义和限制……这样的未来,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
46:55 改变始于我们每一次对不平等说“不”,始于我们每一次对受害者的支持而非质疑,始于我们学习一项新技能增强自信,始于我们参与社区讨论推动空间改善,也始于我们教育下一代关于尊重与平等的真谛。
48:32 【S的指引】魔术师
魔术师在此刻告诉你:
🔮 “安全感不是等待被赐予的盾牌,而是你用既有资源锻造的武器。桌上法器已齐备——请触摸它们,然后指向你决心改变的世界角落。”
正如播客所言:“安全感的建立始于每一次具体行动”。今天,就选一件“法器”启动吧——无论是给朋友发信息约定成为彼此“安全伙伴”,还是搜索附近的自卫术体验课。
魔法,此刻在你手中。
ED🎵:Another Day of Sun - La la land
图片来源:Pinterst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