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3| 情绪卡片首秀:笑点低、脾气差、玄学魂大曝光

精英草台班儿

本期节目,我们尝试了一种全新的聊天方式: 使用一套 Emotional Card(情感引导卡片) 来相互提问,带领彼此更深入地了解内心、情绪与思考方式。 我们也希望透过这种互动,让听众在轻松的对话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 本期使用的工具:Emotional Card 情感引导卡片 这是一套非常实用的心智工具,可以在淘宝以十几块的价格搜索“情绪引导卡”购买(非广告,真心推荐)。 卡片分成四种类别,每一类都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探索自我: 1. Expression(表达) 让你说出当下最真实的感受或想法。 2. Emotion(情绪) 触碰我们真正的情绪经验。 3. Mindfulness(觉察) 帮助停下来观察自己当下的一切。 4. Inquiry(探索) 往更深层的“为什么”掘进,找到潜意识里的动机。 🧩 本期精彩内容节选 1. Expression:是什么让你总是能笑出来? Nadi“笑点极低”,甚至上课时被笑到罚站。 《老友记》可以反复看几十遍仍然大笑——熟悉的情节反而让快乐更纯粹。 2. Mindfulness:什么时候你最难保持耐心? 两位主持人聊到了各自“耐心的死穴”: * 对“话特别多”的男性容易失耐心; * 对“极度愚蠢行为”容易爆炸,但对小孩却超有耐心。 也聊到: 耐心其实是先天+后天训练的结果,而原生家庭的急躁往往是后来努力修正的原因。 讨论中也提到父母给孩子“立规矩”的重要性。 3. Emotion:快乐的人需要什么特质? 两位主持人一致认为: * 快乐 ≠ 知足,但快乐的人一定是容易满足的人。 * 德国人因“遵守规则”感到快乐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化例子。 * 与其追逐快乐,不如学习减少痛苦: 吃炒米粉很快乐,但减肥很痛苦;快乐是短暂的,痛苦反而推动成长。 4. Inquiry:你的好奇心都被哪些事情吸引? 好奇心从“宇宙、外星人”变成了对人类“身体与大脑”的好奇。 肠胃被认为是“第二大脑”。 Gucci分享自己对玄学(星座、数字学等)的兴趣:既不能全信,也不能否认它的合理性。 5. Inquiry:描述一次你扮演好朋友的时刻。 * 阻止朋友借钱,成功让对方避免财务损失。 * 在朋友挂电话后哭泣时第一时间察觉、且主动联系关心——这种敏锐来自从小被“水象星座家庭”包围的成长环境。 6. Mindfulness:为什么觉察自己的感受很重要? 觉察是理解自己的起点: * 帮助我们找到重复行为的原因 * 升级伴侣关系,从“情绪反应式恋人”变成“引导型恋人” 本期也强烈反对恋爱中的: ❌ 冷战 ❌ 拉黑 ❌ 带“小公主病”谈恋爱 ❌ 用对父母的沟通方式对待伴侣 气可以生、情绪可以表达,但方式必须成熟。 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拉黑错失和解礼物(真的!)。 🔚 尾声 因为时间有限,许多卡片问题还没来得及继续深聊。 下一期,我们会带来更多卡片提问、更多笑点、更多情绪,也更多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对话。 背景音乐:Sofiane Pamart - Solitude Solo ft. Montreux Jazz Festival

33分钟
14
5天前

EP.22| 同样是人,为什么别人有钱?

精英草台班儿

本期主题:我们为什么对待“钱”这么不一样? 最近黄金大涨,朋友圈一片“后悔没早点买”。 同样的经济环境里,有人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有人却能轻松去度假; 有人月光吃土,有人存款稳稳上涨,有人靠投资小赚一笔。 明明都在同一个世界里生活,为什么我们处理金钱的方式差别这么大?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想和你一起聊聊: 💬 第一部分:我们到底是哪种“花钱方式”? * 月光派 vs 存钱派 * 家里兜底型 vs 自我摸索型 * 房产信仰派、实体资产派、理财投资派、短线交易派… 我们会先对号入座,再一起反思:这些习惯是在满足需求,还是在反应焦虑? 🌱 第二部分:金钱观是怎么被“教会”的? * 有人从小被教会记账、分零花钱 * 有人家庭从不谈钱,长大后才摸索 * 金钱教育的“信息差”从哪里来? 我们会分享各自的成长故事:我们第一次学习“钱”的概念,是在哪里发生的? 🌍 第三部分:文化差异真的存在吗? * “外国人不存钱”?其实是为不同目标存钱 * 有人追求安全感,有人追求生活体验 *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如何塑造消费模式 我们会聊荷兰、欧洲以及身边真实人的案例,而不是“鸡汤段子”。 💡 第四部分:普通家庭的我们,该怎么和钱相处? * 没有人替我们兜底,如何在安全感与享受生活间取得平衡 * 不是一夜暴富,而是有意识地过日子 * 小技巧与生活实践(例如疯狂拥抱二手、预算管理、延迟消费法等) 以及我们最近都在看的一部现实理财纪录片 Netflix《How to Get Rich》: 它提出三个关键问题—— 1)钱都花到哪儿了? 2)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3)你现在花钱的方式支不支持你想要的生活? 🎧 本期你可能会思考的问题 * “我为什么这样花钱?” * “我追求的是自由还是安全感?” * “我能不能让钱,变成支持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焦虑的来源?” 🎯 结语 不管你是月光、存钱、还是投资派, 最重要的不是你赚了多少、花了多少, 而是:这些花法,能不能让你更接近你想要的生活。

55分钟
99+
1周前

EP.18 | 六次婚姻的爸爸,和我的人生选择

精英草台班儿

有些事,你以为自己长大就能摆脱,结果转头发现—— 自己在感情里说的话、吵架的方式、甚至选择伴侣的眼光,跟爸妈一模一样。 也有人,拼了命反着来,活成爸妈完全不认识的样子。 这一期,我们从脱口秀演员小帕的故事聊起—— 她的爸爸结了六次婚,家里像个随时洗牌的牌桌。 这样的原生家庭,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什么样的种子? 是“复制粘贴”,还是“删除重写”? 💡 这一期,我们会聊: * 复制 vs. 反抗:为什么有的人会无意识走上父母的老路,有的人却坚决绕道? * 家庭类型:支持型、放养型、控制型、批评型,你家是哪一种? * 心理暗线:原生家庭对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依恋模式的影响。 * 如何打破循环:觉察、边界感、自我修复的实用方法。 * 文化差异:在东方长大,“独立”为什么更难? 时间轴: 00:00 小帕与“六次婚姻的爸爸” 04:15 复制与反抗的心理学解释 09:30 功能型 vs. 失功能型家庭 15:50 安全感、自尊与依恋模式 21:10 打破循环的第一步 26:40 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 31:20 给听众的互动问题 互动问题: 💬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你父母的婚姻模式,你会怎么说? 你觉得自己是在复制,还是反抗? 关键词:#原生家庭 #情感成长 #心理学 #小帕 #依恋类型 #自我修复

33分钟
99+
3个月前

EP.17 | 抢男人算什么本事!抢男人的饭碗才是真本事

精英草台班儿

在这一期节目里,聊了聊一个非常真实又敏感的话题:女性之间的情感关系。 有些女生之间是彼此的光,是相互鼓励、互帮互助的战友; 但也有些时刻,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敌意—— 比如明明只是好好打扮一下,就被嘲“太做作”; 工作稍微顺利一点,就被议论“靠了什么关系”; 甚至,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听到的不是安慰,而是冷嘲热讽。 我们在节目中一起探讨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也聊到: 🔸 什么是“雌竞”?为什么它让人如此疲惫? 🔸 女性之间真实的支持关系,长什么样? 🔸 为什么女人有时会为难女人?是内心的比较,还是社会的设定? 🔸 如何在女性关系中建立健康的边界与信任? 🔸 我们可以怎么做,成为彼此的力量,而不是伤害? 我们相信,女性不是天生互相为敌,而是被教育得太习惯在“稀缺”的环境中争斗。 但我们也相信,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停止比较,学会欣赏,彼此借光。 愿你在听完这期节目后,能卸下一点防备,也能更温柔地面对身边的女生、还有你自己。💗 💌 本期互动话题: 你有没有经历过“雌竞”或类似的女性间敌意? 你身边有没有那些让你感到安心又被支持的女生?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女性情感|雌竞|互助|女性友谊|女性成长|嫉妒与比较|女性力量|情感关系|情绪觉察|播客对谈

28分钟
99+
3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