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8:如果一切毁灭了,让爱情留下来 |《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

读书破万卷

收听目录: 02:10故事引言 04:37《霍乱时期的爱情》 07:55《雪国》 10:27《包法利夫人》 13:19《苔丝》 16:05《面纱》 梁永安教授说:“人的最高价值,是自由。而爱情,又是人的最高自由。”50后的梁永安教授,内心却住着年轻人的灵魂。他始终坚信爱情的美好,认为爱情的产生是一种最简单的愉悦和最深层的幸福,就像是平凡日子中的那种“偶见的神圣的自然之美”。 在学术上,他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是复旦大学“最受欢迎老师”;在业余时间,他是B站百万UP主,畅谈“爱情”这门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学问。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分享的这本书叫《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作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 梁永安教授长期从事文学研究与教学,对当下的社会生活有深切敏锐的关注与洞察,他通过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探讨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问题。梁永安教授的爱情课,轻松幽默、精辟透彻,让粉丝们大呼过瘾。 在这本书中,梁永安教授精选《苔丝》《呼啸山庄》《面纱》《走出非洲》《革命之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日瓦戈医生》《霍乱时期的爱情》《雪国》《包法利夫人》10部文学经典名著,从爱情的10个侧面揭示爱情的深度与广度,带领我们一起探索当代人的爱情之路。

19分钟
99+
2年前

Vol.37:承认自己做不到,是慢慢变好的开始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读书破万卷

收听目录: 3:10 认识完美主义 7:30 完美主义的根源 13:35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曾经问过很多人,你觉得你有完美主义吗?大家都觉得自己没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但是当再追问下去的时候,好多人才发现,原来一直在遭受着完美主义的毒害。 你会对自己期待过高吗?你的字典里,有“满足”这两个字吗?你是否会过于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成绩不够高,身材总是不满意?99分会让你开心还是难过如果“好”都不能让你感到开心,那么你可能在被完美主义束缚。 我们以为,如果我们对事事都感到不满,我们就会努力去接近“满”。但其实你已经给自己的生活开了洞,你就很难再填满自己,而如果你只在乎自己“满”还是“不满”,就很难再前进。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如果你喜欢这个节目,欢迎大家为我头上宝贵的月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也可以听到,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书叫《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作者斯蒂芬·盖斯,来自美国,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从2004年起在美国各大自我成长类网站上发表了许多文章。2011年,他开始运营自己的博客,为读者提供自我成长策略方面的建议。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专门教给了我们如何利用微习惯来改变我们的完美主义。 为什么完美主义会如此限制我们?因为我们喜欢用情绪控制行动,开心了就非常有动力,不开心就一点也不想动,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完美主义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负面的情绪,是永不满足的疲惫,是害怕犯错的焦虑,是对结果不满的伤心,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就会导致我们更不想行动。 而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我们应该让行动先行。不要让情绪带动行动,而是要让行动带动情绪。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情绪有66%是由行动影响的,而剩下的34%是思维影响的。也就是说,行动很容易就能让我们的情绪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先用不会引起任何抵触情绪的行动来带动情绪,我们可以变得更有动力,那么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

18分钟
99+
2年前

Vol.36: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

读书破万卷

有人说:“你对焦虑的胜利,就是继续做正事的能力。”仔细想来,的确有点道理。 那你呢?你是否因为焦虑浪费了很多时间?你是否因为常常焦虑而弄到自己筋疲力尽?你是否因为自己不由自主地陷入焦虑而焦虑?你是否因为焦虑而质疑自己甚至丧失自信心?·……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疲于奔波、苦于忙碌。焦虑就像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一般。我确信,没有人喜欢焦虑,但是,大多数人却常见焦虑,甚至苦被它缠身。那么,你和焦虑的关系怎么样?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感谢大家对这个节目的关注和喜爱,如果您有多余的月票的话,欢迎你为我投上一票,因为这个月票可以有机会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个节目,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书叫《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作者是来自加拿大的专门治疗各类焦虑的临床心理学家戴维·A. 卡波奈尔。书中通过许多来到他的办公室讲述焦虑体验人们的故事和用生动语言描绘出来的心理学知识,让读者从根本上认识了焦虑,正视了我和焦虑的关系。 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创始人,马丁.塞夫博士对这本书,有着很高的赞誉,他说,"这是我读过的关于焦虑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本书也是我读过的关于焦虑的,实用性最强的一本书,并且是颠覆我与焦虑的关系的一本书。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作者对焦虑的态度,不同与以往很多书中让你直接寻找停止焦虑的方法或是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而是教会你,了解它,察觉它,然后承认和接纳、顺应焦虑,再藐视它、调侃它!通过改变人与焦虑的关系,试着与焦虑情绪共存,进而最大程度上减少焦虑带来的痛苦。

17分钟
39
2年前

Vol.31:摒除思维定式,找到聪明人和普通人的距离 |《想》

读书破万卷

100人左右的学习社群,大家交了同样的学费、用同一本教材、听同一个老师讲同一门课程,享用同样的资源,但最后学习成果却大相径庭,有人还在纠结做不出作业,有人却已经开始上稿领稿费…… 是什么影响了他们,拉开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这本书告诉我们:“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努力,是底层思维! 这本书是英国心理学作家尼基·海斯的新作,尼基·海斯博士是位资深的心理专家,他曾在布拉德福德大学、利兹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讲授心理学,非常善长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尤其是用心理学指导日常生活,先后著有20多本畅销书与教材。 他在《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中向我展示了100种实用有趣的科学思维规则,这些思维规则有的可以帮助到我们,有的则是典型的思维陷阱,一不小心,我们就被套牢。 作者从思考方式、判断、心理状态、记忆、遗忘等多种角度讲述了思维的复杂过程,每个过程汇中都存在意想不到的陷阱与诱惑,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和行动,从而导致了差距的产生。 如果我们不想被甩到人后,我们先要了解这些陷阱的规律和情况,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同时,我们还有有意识的使用正确的思维模式,撇弃掉错误的思维模式,我们才会走到前面,甩开别人。

21分钟
33
2年前

Vol.29:不喜欢上学其实是出于本能 |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

读书破万卷

你喜欢上学么?如果你的回答是,喜欢。我只有在心里大声的吐槽你一句:虚伪!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和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一听到:该上学了,就开始头痛。想方设法不用去学校。 看到这本书《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我释然了,原来我们都一样,不喜欢上学是本能。 最近几十年,以脑神经和心理学为代表的认知科学是发展最快的学科,科学家们对大脑活动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些是验证了人们的一些常识性认识,有些是颠覆性的。认知科学的成果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当然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学校教学,学习也是认知活动。 这本书作者丹尼尔·T.威林厄姆是美国心理学教授,重点研究了认知心理学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应用。长期致力于关于学习过程的脑活动机理研究,自2002年来,就在《美国教育家》杂志开辟了“向认知科学家提问”专栏,2010年3月出版了这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受到主流媒体如华尔街时报、华盛顿邮报的好评,在美国亚马逊网站评分是四星半,一个非常高的评分。中译本也于2010年9月引入出版,豆瓣评分也高达9.1。这本书利用认知科学一些有广泛共识的基础理论,针对老师或者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通过9个认知准则给出认知科学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你自动排除那些毒鸡汤文章,调整好心态,同时对自己的大脑思考方式有进一步的理解。表面上这本书是分析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其实更是一本认知心理学,从底层分析大脑是如何思考,你的行为是怎样产生的。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

19分钟
22
2年前

Vol.28:一言不合就拉黑?|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读书破万卷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提问是一个博士生发起的,他因为论文没完成导致毕业延迟了五六年。可让他万分苦恼的是,他自己平时非但没有投入论文写作中,还整天沉浸在游戏里无法自拔,这种状态让他自己也懊恼不已,却不知该如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 贴子下面很多人附和,说明明有重要的事情要做需要努力,做出的行为与其说是不想努力,不如说是不敢努力。甚至,还有人主动给自己“挖坑”。 大考之前看剧、玩游戏、刷抖音;重要面试前晚通宵喝酒唱歌;重要的方案报告要等deadline前才开始;好不容易约到了意中人,临出门却因为雾霾天而取消约会等等,而他们在“挖坑”的时候心里其实也一直焦虑不安,其实也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唱歌、看剧的行为当中。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每周一和周三早上6点半,我准时出现在这里。今天我们提到的这本书叫《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作者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师约瑟夫·布尔戈。 大多数人可能曾:受困于无法摆脱的痛苦;对亲密与承诺无能为力;反复面临工作困境;友谊破裂或者感觉亲子沟通越来越难等等。其实,无论哪种痛苦,都可以归纳为3类心理困扰。分别是:容忍对需要与依赖的渴望、忍受强烈的情绪、希望活得有价值、被尊重。 作者认为,为了免受痛苦我们的心理防御会在以上3类领域发挥作用。而这本书能够带我们深入潜意识,识别自己的防御,书中提到了10种心理防御,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这种防御。

18分钟
76
2年前

Vol.27:你是想掌控情绪还是被情绪掌控?|《情绪》

读书破万卷

你有没有试过,曾经因为太过激愤冲动而说出一些伤人至深的话,或是做出一些后来让自己后悔不已的决定? 你有没有试过,在面对一些选择时,因为心中对某些人或事感到厌恶而做出了非理性的选择,过后才发现那个选择并不正确? 这里面,是情绪的影响导致我们突破了日常的自控能力,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或是不太理智的决策。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每周一和周三早上6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你读书。今天我们分享的这本书叫《情绪: 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作者是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 在本书里,结合作者自身人生经历、脑科学、情感神经科学的新近研究成果,为我们讲述核心情绪的价值与情绪管理的方法,以及消极、积极的身心状态对人类各种情绪体验潜移默化的影响等。 列纳德认为,以情感神经科学的观点来看,情绪是一种天赋,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了解所处环境,并因此做出必要的反应;情绪可以为我们的理性思考提供信息,使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情绪能帮助我们与TA人建立和保持联系。了解情绪的目的和功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生存的意义。 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大脑的计算功能,还会迫使我们对客观数据或外部环境加以判断,从而决定行为反应。我们无法摆脱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和操控,不同的情绪会影响我们做出不同的决策和反应。 人们常说,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意思就是指当我们有着某种情绪时,很容易会失去理智做出不正确的事情,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有先把情绪解决好,进行疏导缓解,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才能理智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

17分钟
53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