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判断与决策心理学》 作者:[美] 雷德·海斯蒂/ [美] 罗宾·道斯 主播:许诺 雷军曾经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如今小米科技已经位列世界五百强,雷总一高兴,给小米员工每人一千股以示嘉奖。当然,雷总的这句话刚说出来时正值小米上升势头凶猛,互联网界一片学习之声。后来小米遭遇困境,销量被华为赶超,产品难以打入高端市场,众人又对“风口论”一片质疑之声。直至今日不管怎么说,小米手机年销量过亿,也在香港上市,是国内最大的手机品牌之一。 如果抛开小米的发展起伏,单看“风口论”其实是在说一件事情,那就是正确的选择比勤奋的努力更重要。雷军的老朋友陈年创办的凡客网曾经也是一时风光无俩,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凡客体”广告,几乎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但如今凡客早已销声匿迹多时,谁也不知道陈年干什么去了。很多复盘凡客的文章都指出其在巅峰时无节制地扩张是其主要败因,这就是错误的选择导致失败的结果。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无论是对职业发展还是婚姻对象,如果对现状不满意,则会站在现在往回看说“如果当初选择另一个肯定会更好”。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提高,就算再回到当初,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那想做靠谱的选择有办法吗?幸好答案是有的,在《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这本书里。 大家好,我是许诺,欢迎收听《读书破万卷》。今天我们学习的这本书叫《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判断与决策心理学》。你可以在我的公众号:许不诺,后台回复本期节目关键词“不确定”,即可获取本期节目文稿。 作者雷德·海斯蒂毕业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耶鲁大学,他的研究兴趣在于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在判断决策方面的应用。他终生致力于现实情境中的研究,包括医疗决策、法律决策、天气预报、消费者和商业金融决策等领域。 作者罗宾·道斯于1958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学士,后进入密歇根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两年后,他怀着对行为决策、社会互动和态度测量的兴趣进入了数学心理学系,并在数学方面完成了研究生教育。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这本书论述了理性思考的意义,以及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做出选择的方法。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本书并不是告诉我们要选择的是什么,而是如何去作出选择,这可是“鱼”和“渔”的区别。
书目:《打开心智:人生破局的关键思维》 作者:李睿秋(Lachel) 主播:许诺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心理学家都喜欢拿老鼠做实验? 一般来说会找一只涉世未深的小白鼠,然后把它放到一个箱子里,还会给它准备一些食物,但是食物会连上老鼠可操控的开关,并且加上电击、喂食等各种条件变量,然后通过设计不同的机制,来看老鼠最后的反应,最后老鼠会因此习得一些惯性的行为模式。 实验完成后,心理学家会把老鼠的这些行为反应总结成规律,然后应用和解释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机制。 这些实验结论都有一个隐含的前提,那就是老鼠的心智模式在某种情况下,等同于人类的心智模式:都是通过先做一些行为,然后从现实世界获取「反馈」,然后建立对世界的「预测」机制,直到最后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行为模式。 为什么 我们一定要经过反馈、预测、稳定的路径?因为不管是人类,还是老鼠,我们都会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心智模式。 我们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叫《打开心智: 人生破局的关键思维》,作者是深度思考践行者,专注于心理学、认知科学与心智研究的李睿秋,他的读者都叫他L先生。 在这本书中,L先生带我们探索了心智的底层原理,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长系统,提供情绪、自驱、行动、学习、思考、创造六个方面的提升路径,从而获得更明晰的头脑,更平静的心态和更有主动权的人生。
书目:《发展的自我:: 自我成长中的过程与问题》 作者:[美] 罗伯特·凯根 主播:许诺 关键词:发展的自我 搜索关注公众号“许不诺”,回复关键字,即可获取节目文稿。 我们每天做很多事情,但是很多时候会陷入一种“好无聊”、“好空虚”的无意义状态。 可能是刷手机到天黑的瞬间,可能是熬夜加班后的质疑,我们越来越多去思考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只考虑生存的时候还不是很明显。但是现代社会,机器解放了更多的人,社会价值越来越多元化,这种无意义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这是一份人生成长的攻略,一个建立心理防御的实践手册。它不仅仅带你了解这些心理上的困境,也许真的在此提醒下,我们会更好的应对漫长旅途中的难题。
书目:《今天也要开心呀:一个抑郁康复者的自愈之旅》 作者:梅里特谢尔·杜兰 主播:许诺 人们总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这话虽然真实得令人发指,却也揭示出了一个人际交往中的普遍规律:人很难完全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说来也无奈,谁叫我们是高等动物了呢?我们有自己的思维、人生经历,在说话时自然就难免夹带私货,给出那些我们自认为说得通的「狗屁」道理。 医生能用药物治疗抑郁症带来的躯体反应,缓解情绪,但却未必能走进抑郁者的内心。而对于一名抑郁者而言,被理解被共情却是一件更加重要和珍贵的事情。
书目:《面对的勇气:做无惧无畏的自己》 主播:许诺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畅销书作家,法国认知行为疗法的领军人物,首度将正念冥想引入精神治疗领域。他还在巴黎第十大学教授多门心理学及临床治疗课程,目前在巴黎圣安娜精神院工作。 惧是人类本能的情感,也是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是我们各类担忧的总和。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安全感,而是内心的恐惧感太多了。 恐惧是一种对危险和失控的反应,它具有弥散性,会让我们对事情产生更加消极的预测,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个人其他的负面情绪,迫使人做出逃避、攻击或不知所措的反应;而对抗恐惧时的情感受挫,往往比恐惧本身更加令人难过,成为我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当然,恐惧也有其积极意义,即提醒我们注意和应对危险,激发我们的潜能与专注力。
书目:《操纵心理学:争夺人生的主导权》 作者:Harriet B. Braiker 主播:许诺 哈丽雅特·B.布瑞克 (Harriet B. Braiker)有逾30年的开业临床心理医生和管理顾问经验。她创作了许多畅销的心理自助类书籍,包括畅销书《取悦症》。 这是一本避坑和自救指南。作者不光分析了操纵者的动机、手段和性格特点,还为你提供了心理测验来评估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你总结了抵抗策略,来帮助我们摆脱一段操纵关系。 如果我不为自己而活,又该为谁而活? 如果我只为自己而活,我又成了什么? 如果不是现在,又该何时?
书目:《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作者:王晓明 鲁迅凭一己之力在命运的绝望面前不断抗争,尽管结果悲壮,尽管他最终依旧投入虚无的怀抱,但那颗披肝沥胆誓死抗争的灵魂将闪耀在民族的精神丰碑上。只可惜这样的灵魂太少,以至于像王晓明在全书结尾所说的:“到了这个世纪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仍不清楚自己是处在怎样的境遇中,仍然在精神的旷野上茫然无措……” 鲁迅故去86年了,我们已经从鲁迅的铁屋走出了很远,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对鲁迅的认识依然很浅薄。娜拉出走之后怎样?我们挣脱了一个旧的世界,我们又能走多远?鲁迅今日若在,他又能写写什么呢?鲁迅说:“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我们真的超越了吗?
书目:《软瘾》 作者:美国著名婚姻与生活方式教练朱迪斯·莱特 主播:许诺 软瘾足够强大,让人不计成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软瘾也最够诱惑,我们需要获得强大的支持才能抵挡它的侵袭。 《软瘾》这本书精心设计了“更多思考”“更多行动”,让我们充分认识软瘾的特性,并熟练掌握应对软瘾的方法。 在本书作者的指引下,相信我们一定能专注于个人愿景,破除软瘾“阵法”的密码,享受更充实、更有趣的生活。
本书作者塔瓦布有14年心理治疗师的从业经验,她发现,大多数前来接受心理治疗的人都不知道人生是有界限问题的,而界限问题在他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缺乏自我关爱、讨好型人格、回避型依恋、把过度亲密当作社交手段、容易被情感操控和道德绑架、时间管理困难、情绪易受社交媒体影响等。 听完他们或哀怨、或苦恼、或心力交瘁、或自责不安的故事,她总是温和地告诉他们:“你的问题出在界限上。” 界限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跨越界限,需要征求对方的同意;不干涉别人,才是真正的修养和成熟。 本书为你提供了一套简明扼要的方法,帮你判断自己是否存在界限问题,探讨你对界限的需求程度,教你一步步地设定和执行自己的界限,同时又不会感到内疚,厘清与他人的关系,有勇气展开健康的人际交往。 这本书就是一本通往个人自由的指南,既为你指明界限的好处,也带你体验在人际关系中维护自身价值观的艰辛。书中还有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案例,加入措辞和应对建议,读者可以放心采纳,练习适合自己的表达。
脱口秀行业的大部分工作,都和创作有关。创意看似是智力活儿,其实是体力活儿,归根结底是苦力活儿。李诞从脱口秀编剧做起,线上线下,台前幕后,该干的不该干的,只要跟脱口秀有关的工作,他几乎全干过了。 这是李诞写给所有创意工作者的一本工作手册。在本书中,李诞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从业以来所有的创作心得,既有具体的创作方法,写逐字稿、天天写稿,也有对待工作的态度,你的全部人生都理应要为你的创作提供养分。除此之外,他还悉心解答了创意工作者在创作、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这些方法、习惯成就了李诞,也会让你收获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方法。
★★★ 关于中年大讨论的生物学答案; 谁的中年不油腻,谁的中年不普通,接受普通,接受中年角色的转变,接受中年社会价值的转变;那些嘲笑中年、唏嘘中年的,终究也会步入中年,如何面对那时的自己,难道不该做些心理建设吗?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开列18项特质清单,讲述不一样的中年故事,重新定义理想的中年,用全新眼光看待这个长久以来被误解的黄金年代。 …………………… ◎ 编辑推荐 ★ 作者从人类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视角透视中年,以清晰、优美而流畅的文笔,阐述了人到中年所经历的身体、心理和情感变化背后的科学根据; ★ 无论你处于哪个年龄阶段,读完这本书,你将懂得拥抱中年,用全新眼光看待这个长久以来被误解的黄金年代; ★《每日电讯》(Daily Telegraph)、《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伦敦晚报》(Evening Standard)、《自然》期刊(Nature)、英国作家大卫·昆提克(David Quantick)联袂推荐。 …………………… ◎ 内容简介 中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却常常因内心的忧虑和自我怀疑而蒙上阴影: ‧我要怎样才能看起来年轻一点? ‧我变得不爱交新朋友,是我老了吗? ‧到了这个年纪才想生小孩,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 ‧面对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我比以前不快乐吗? ‧孩子们即将离家了,我该怎么办? ‧在我身边的这个人是谁,我们为什么不像以前那么恩爱了? 作者从人类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视角透视中年,以清晰、优美而流畅的文笔,阐述了人到中年所经历的身体、心理和情感变化背后的科学根据,揭示出人类之所以形成动物界独有的中年现象,是数百万年演化出的完美礼物,它将中年人推向人生的巅峰,并赋予他们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主播:许诺 书目:《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作者:万维钢 本书通过八个不同的主题,无限拉近了前沿科学新知和你的距离,烧脑、有新意,还接地气,带给你全新的认知工具。 *升级思维方式,看清真实世界 靠利滚利的方式根本赚不了钱;自控的关键不是调动理性,而是调配感情;寓教于乐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方法往往并不好玩;…… 作者用理工科的思维告诉你一个看似反常、实则靠谱的真实世界,让你的思考脚踏实地。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