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身后事#,许多臺湾人习惯採取「不看、不听、不言」的态度,但死亡总会来临,生命礼仪服务成了许多人不愿提起,却又必然接受的服务之一。在这集节目中,我们邀请到研究所的好友小洁,亲人的逝世让她和送行者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也因此开展了她对礼仪师这项职业的探询。 在这集论文会客室 中,我们聊了: → 礼仪师的工作有哪些「眉角」?又该如何与时俱进? → 礼仪师的官方证照是有助提升专业,还是浪费时间? → 一位「有心」的礼仪师,如何陪伴家属走过悲伤? → 若碰到敏感主题,如何接触受访者并进行採访? 时间轴: 05:22 文献发现:对殡葬业的刻板印象、「缘、殓、殡、葬、续」的流程说明 07:52 殡葬业相关职业百百种,为什么只有礼仪师需要官方考试认证? 18:28 礼仪师带领家属走过丧礼仪式:不瞎忙、也不只是一味遵循传统 23:32 没有参与感的丧礼、打破「夫妻不相送」习俗、为什么女性家属要跪在外面 27:45 癌末婆婆的心愿:我希望重新拥有一双脚 31:25 如何采访逝者家属和记录现场?
大家好,我是Shawn,如果问我今年最喜欢的综艺节目,我会毫不犹豫地投给《Street Woman Fighter》,中文为《街头女斗士》。 在这期播客节目中,我们分享了对这档综艺的感受、最喜爱的女斗士以及喜爱的原因。除此之外,这期节目也是论文会客厅系列,我们邀请了研究所的好友Demi,Demi的硕士论文分析的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我们一起讨论了在这类节目中感受到的女性形象与女性友谊。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期节目~同时也希望能够安利成功,虽然《街头女斗士》在剪辑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但还是非常值得看的~ 本期节目我们讨论了: � 为什么《街头女斗士》中的舞者会令我们疯狂 � 在《街头女斗士》中我们看到的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 《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杜华是什么样的形象 � 女性综艺节目中是否都存在对女性身体的消费 � 为什么只有唱跳的舞台才是舞台? 时间轴 1:40 介绍今天的两大主题:《街头女斗士》与《乘风破浪的姐姐》 4:45 我们对《街头女斗士》的感受 12:10 讨论《街头女斗士》中最喜欢的舞者 20:52 大家在《街头女斗士》中感受到的女性形象与特征 26:03 专业性被削弱?成为陪护?讨论《乘风破浪的姐姐》中CEO评审杜华的形象 35:35 《街头女斗士》是否是在消费女性呢?何谓性感?运镜如何不物化女性? 39:27 比较《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一样是初次见面很尴尬,为什么男女形象竟然大不同? 45:47 我们对女性综艺节目的期待与想象
恭喜Shawn搬家!从搭车18站,到搭车2站就可以进公司,感觉肯定很不一定。 换了新环境,不只是和旧环境说拜拜,也和那些和我们在屋檐下生活了一对时间的东西说再见。如果说搬家普遍令人感到痛苦,很多时候或许就是因为要面对那些我们冲动买下的东西,不敢丢、却也不想带走。 而丢东西看似简单,却也可以很不简单。搬家作为契机,直面那些不再打开的书、不再穿的衣服,我们想要重新思考丢掉以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注:Brenda原本的录音设备临时故障,换了设备音质不好还请大家见谅QQ 本集我们聊了: �有断舍离之母必有断舍离之女 �当“丢掉也不会有人发现大赛”走火入魔 �极简少年如何变成蛋白粉烘焙大师 时间轴: 1:48 一个烤箱背后是一箱小工具 3:11 不管用几个纸箱搬家都令人惊讶 9:55 注意!断舍离大师来了 17:09 不管搬到哪里,都有几封留在身边的卡片 26:23 即便说再见,还是希望它能有个好归宿 37:52 丢掉很简单,我们该如何对抗这样的偷懒
一月一次的哩哩叩叩读书会又来了~这週我们读的书,是日本作家川村元气的作品 #如果这世界猫消失了,原本是因为过去这个月大家都忙,想读一本比较轻鬆的书,但没想到这週的讨论,整个爆击灵魂啊! 这集节目我们聊了: (=`ω´=) 魔鬼反映心中的恐惧和憧憬,你的魔鬼长什麽样子? ^ↀᴥↀ^ 如果重要的物品消失,可以延长一天寿命,你要选哪些物品? (^˵◕ω◕˵^) 什麽东西是你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意让它消失的? ଲ(ⓛ ω ⓛ)ଲ 大家能理解主角不想让(暴雷消音中~)消失的原因吗? 本集还附送迷妹广播:#佐藤健好帅、#我爱StreetWomanFighter、#最爱Monica 时间轴: 03:57 Brenda心中的魔鬼:PROWDMON队长Monica、大声说出对Street Woman Fighter的爱 08:21 Shawn心中的魔鬼:吊儿郎当、痞痞的,不管怎麽样都跟邱泽有关 10:15 Sophie心中的魔鬼:自我中心的《孩子们》阵内(或是岸边满?) 17:08 假设物品消失可以延长我们的寿命,说再见前,听听我们与这些东西的回忆 36:25 什麽东西是我们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意让它消失的?
大家还记得自己高考时语文作文的题目吗?还记得要求背诵的古诗词与经典名著吗?现在还看得懂古文吗?哈哈哈灵魂拷问,我是不记得啦,而且还有点害怕。 这一期节目我们对比了两岸语文教育的差异,看了彼此高考的卷子,分享了最讨厌的题目,也吐槽了部分课程设置,讨论了对学习与考试的看法。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我们对语文学习的感受 两岸语文考试的重点与差异 我们重新翻看考卷,对考题的感受与思考 时间轴: 00:57 被涂鸦的语文课本,与被改编的诗歌 06:58 开卷看作文,就像开盲盒一样 08:57 被“轻视”的语文复习 15:58 福建卷的语文都考什么呢? 17:13 台湾“高考”的语文又在考什么呢? 18:21 阅读题中为什么只有一种理解?作文为什么都是套路与模版 21:13 对作文离题的恐惧与害怕 23:09 印象最深刻的作文--「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漂流木的獨白」 32:11 Brenda与Sophie最害怕福建语文高考卷的哪一部分? 33:53 Shawn对台湾语文高考的恐惧 37:50 与其修改课本、课纲,不如重视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 41:32 语文中古文需要占多大比重呢? 45:19 学习与考试的区别
每年秋天,台湾的社群媒体就会被一个募资商品席卷,那就是日历,365天,就会有365个变化,不管是植物也好、书籍也好,甚至是国际事件也能成为主题,今年秋天,就有至少33本募资日历可供大家选择。 我们想从日历聊到过日子的方法,从小时候客厅墙上的一叠厚厚日历,到现在自己手上的一本记事本,我们在时间中长大,也学习与它共处。 本集我们聊到: �时间是主观还是客观?我们各自感知时间的经验 �100个人就会有101种管理时间的方法 �时间和我,有主客之分吗? 时间轴: 2:56在寒暑假之间,我们度过十几年的日子 6:28搭上回顾功能的时光机,看到无忧无虑的自己,还有发废文的自己 12:30长大后,是时间不受控,还是我们留不住时间? 20:12我的时间不是我的时间!!! 27:52时间管理大师是怎么炼成(或失败)的? 32:31与时间相处是门需要练习的手艺
搞笑诺贝尔奖在本月9号公布得奖名单,再度为人类点亮许多有趣的研究。从这些「看似荒谬,其实发人深省」的研究中,我们聊着聊着,才发现人生和搞笑诺贝尔奖相反——看似正经,其实很闹。 在这集节目中,你可以听到: → 哩哩叩叩最爱的搞笑诺贝尔奖研究,关键字分别为:性高潮、猫猫、念能力 → 大家都经历至少一次「我是谁?我在哪?」的幡然醒悟 → 还有无穷无尽的笑声,希望可以为你疲惫的生活带来一些快乐️ 结果剪完这集,才发现最荒谬的是,我们原本想吐槽没有意义的比赛经历,结果竟然怀念起可以肆无忌惮浪费时间的自己...... 时间轴: 03:41 承接 EP.36 的小毛病,讨论治鼻炎和性高潮的关联 06:34 猫咪是固体还是液体?这是一个正经研究 09:20 大家都施展猎人裡的「圆」,走在路上就不会相撞 13:24 人生更荒谬:在80岁老诗人前跳舞、运动会狂抄加油稿、拿六法全书在擂台赛发呆 27:30 承认吧!演讲比赛没人认真听、大学不用每个活动都参加、为「吾党」唱校歌有点......怪怪的?
这个月我们阅读了日本作家沟口彰子的的作品,因为书籍的名字涉及到敏感词汇,大家可以在评论中找到书名。 如果你对于日本DM文化感兴趣,一定不能错过这本书!沟口彰子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日本DM文化的发展,从60年代的美少年文化、到少年间的治愈性情感、到90年代初与同志群体间的Yaoi论战、到21世纪初对厌女文化与恐同情绪的反思,DM作品已不再是我(Shawn)刻板印象中脱离现实的遐想,其中的细节与故事发展使得DM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充满想象。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讨论了以下几点: 01:28——沟口彰子与其作品的介绍 07:54——为什么DM文化的读者是以异性恋女性为主? 13:00——DM作品与异性恋恋爱作品的差异感受 28:41——DM作品在「进化」前有什么特征? 32:13——Yaoi论战是怎么回事? 43:11——DM作品是如何进化的? 44:53——进化后的DM作品与同志文学有什么区别呢? 49:53——DM作品需要为同志群体正名吗? 【关联作品】 1.田龜源五郎,《弟之夫》 2.《大叔的愛》、《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
【EP.36上线:那些杀不死我们的小毛病 并没有使我们更强壮】 嗨,你今天又有哪里不舒服了吗? 本期节目发想来自Brenda的牙痛经验,到了25岁终于要承认,有些小毛病就是会跟在身上一辈子。为什么要讨论小毛病?因为这些小毛病小到很难向人郑重地讨论,却也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日常生活。从小小一颗牙齿、到遍布身体的皮肤,从厚镜片可以察觉的深度近视、到肉眼难以发现的情绪感冒。 将小毛病慎重做成一期,是让痛苦得以摊平给他人理解的常态化过程。抱着这些小毛病,往后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更好的与它们共存。你的小毛病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也希望这期节目能让你感受到:当你痛苦的时候,也有人跟你一起不舒服喔� 这期你将会听到: �Shawnu眼压一高感觉眼睛就要爆掉、过敏一来书桌就有馄饨山 �Sophie像鸡蛋一样光滑的肌肤的真相、当负面情绪像海啸一样来袭 �Brenda过于熟悉牙齿抽神经流程、脑袋里第一次出现“我什么都做不到” �我们怎么跟这些小毛病共处?(先说有些是偏方喔XD) �看似高度个人化的小毛病经验有什么谈论必要? 时间轴: 0:30 小毛病就像松掉的螺丝要一直把它旋紧 3:46 Shawn的高度近视和全手动低温按摩器 8:48 鼻涕侠Shawn与他的超轻清凉鼻子喷剂 6:18 Brenda想时空旅行给15岁的自己刷刷牙 19:00 Sophie的闭关养肌肤之行 22:31 Sophie和Brenda这几年各自遇到的情绪感冒,正念大师Shawn又是如何面对压力与烦恼 33:13 小毛病一来就觉得自己的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但其实还有很多人与你一起痛苦
顺利的话(?),今年应该是哩哩叩叩中,有人还是学生身份的最后一年了,为了纪念这个时刻,我们打算在会呼喊 #教师节快乐# 的九月,回想那些陪伴我们走过学生时期的老师们。原本以为只是趣事分享,却意外聊了很多深刻的内容...... 这集节目我们聊到 ️ ��� 如果爸妈就是老师,在学校碰到会尴尬吗? ��� 在千千万万个老师之中,我们为什麽特别感谢他/她? ��� 幻灭故事大分享——原来老师也是人...... ��� 我们都当过 #半个老师# ——那些承担不起、忍不住暴怒、搞砸了的时光 时间轴: 01:44 老师在回忆中的万千姿态:放个屁都是香的、玩得好的朋友、真父母 09:10 Shawn分享和老师曾经亲近又疏远的故事,我们听了感触万千 15:15 Brenda:当老师能够理解我、肯定我,最让我觉得感谢 17:00 Sophie的反省:我们不喜欢被当成考试机器,却又拿它对老师摆烂 19:43 对老师幻灭之故事大放送 30:50 当我们试着当个老师,才发现老师真难为
7月是传统的鬼月,儿时的我们都被要求晚上不能出去玩,要早点回家。Shawn在福建时,家人往往会烧一些纸钱,以祭祀先祖。但来到上海后,特别是今年,却很少再看到有人在烧纸钱。 在台湾,中元节是个盛大的节日,全联超市会做广告宣传,会有促销活动,家庭与公司都会购买相关的供品来拜拜,为祭祀“好兄弟”与“好姐妹”们。为什么两岸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中元节又有哪些意义呢?快来听听这期节目吧~ 这期你会听到: 台湾是如何称呼鬼魂的? 台湾是如何过中元节的?与大陆有哪些差异? 在台湾的历史脉络中,中元节的含义是什么?又有故事呢? 在台中祭祀,会有哪些规定与禁忌呢? 时间轴: 1:16 我们最早对于中元节的认识来自哪里? 2:58 台湾称呼鬼魂为“好兄弟” 6:18 台湾全联关于中元节的广告 10:46 为什么祭拜的时候祭品是偶数 12:42 “目莲救母”的故事 15:11 中元节在台湾或许与移民历史有关 16:18 中元节与道教、佛教的关系 20:18 在台湾,家庭与公司都会在中元节进行祭拜活动 22:17 逝者与蝴蝶的关联,亲人对逝者的思念 24:42 在台湾,中元节祭拜为什么必须有龙眼? 26:42 分享台湾中元节的大活动:基隆的跳钟馗、屏东的抢孤 28:31 烧纸的圈不能封住 31:07 在中元节会收起家里的娃娃 31:41 在中元节不能拍别人肩膀 33:14 对于现代人而言,中元节还有什么意义吗?
【EP.34上线:先有钱、还是先有身份地位?】 大家都是如何意识到身份地位的重要性,又是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的呢?本月我们读英国作家艾伦狄波顿的《我爱身份地位》,从这本书中了解到身份地位是怎么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 在这集节目中我们会讨论到: �《身份的焦虑》及作者艾伦狄波顿介绍 �家族里“有身份地位的人”,都具备哪些条件? �“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的时代,反思身份地位的意义 �小时候读的“成功方法论”,是诅咒还是祝福? �看一集“谁来晚餐”,学一点不追求身份地位的生活方式 时间轴 0:35 《身份的焦虑》、作者艾伦狄波顿简介 16:24 拥有OOO的人成为了家族之光! 21:23 当成名的门槛降低,要不要走进镁光灯底下呢? 28:40 成功方法论可以用来事后反省用、也可能变成未来人生的紧箍咒,又或是真正促进个人的进步 42:28 脱离追求身分地位比赛的人,也可以是努力将生活过好的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