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3上线:在性别议题中,为什麽男女看到的世界如此不同?】 南韩射箭选手 #安山 在东奥运动场上,夺下三金的好成绩,但在运动场外,却被捲入激烈的「仇男」争议中,而一切冲突都从她剪了 #短髮 开始。我们觉得荒谬,但也想藉此重新梳理对南韩社会 #厌女 现象的理解,毕竟,性别议题在网路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并不是单一国家独有的现象。所以,这集我们聊了: � 在南韩,为什麽女性主义/女权主义变成一种贬义词? � 从激化的网路战之中,發现年轻世代不一定比较开明 � 大哉问:在网路上,两性能够理解彼此吗? � 接着问:如果难有和解的一天,那该怎麽办? �参考资料� 【端传媒】6B4T?极端厌男?:韩国激进女权的进击与政界的性别之战 【转角国际】短髮女就是仇男?南韩厌女仇恨围攻的「奥运金牌射手」 【转角国际】3cm手势的猎巫(上):一张超商海报引爆的「南韩男女仇恨战」? 【转角国际】3cm手势的猎巫(下):仇男南韩仇女「镜像攻击」有效吗? 【香港01】【N号房.深度】韩国「厌女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风传媒】「女性主义者有双重标准!」南韩年轻男性敌视女权运动:老一辈才有性别歧视,我们却得赎罪! 【KSD】韩国「世代认识调查」结果耐人寻味!韩网友对年轻男性群体开骂:「自私又令人寒心」 #哩哩叩叩 #lilikoko #podcast #播客 #东奥 #射箭 #南韩 #厌女 #仇男 #兵役 #镜像攻击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性别 时间轴: 02:06 夺下三金的南韩射箭选手,剪了短髮就被网友出征!? 09:22 聊聊南韩社会厌女现象背后的三个关键字:经济、兵役和年龄 17:10 什麽是「镜像攻击」、「仇男氛围」是男性想太多还是真有其事? 21:58 为什麽男女眼中的世界大不同?连政府处理社会事件的态度也双标? 28:58 所以,两性歧见只能越来越大、没有互相理解的可能吗?
EP.32 当高中只有一种生理性别时,是什么样的体验?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男校与女校是存在于影视作品当中的,我们都在男女混校的环境中长大,高中时老师会拆开男女同桌,以防止大家谈恋爱;而在处理班务时,老师们又会强调“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合作精神。那么,当全校都只有一种生理性别时,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这期节目,我们分享了大家在男、女独校成长的经历,试图消解大家对“三个女人一台戏”的偏见,也讨论了在性别气质在校园生活中的影响。 你会听到Sophie分享在女校中感受到的“卫生巾不羞耻”与女性友谊,也会听到Luffy分享在男校中遇到日本女高中生的场面,Sophie经历了全校女生脱裤子以抗议学校强制要求学生穿裙子的命令,Luffy也感受到在男校中阳刚文化与阴柔气质的交锋。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别样的高中生活吧~ 时间轴: 1:55 大陆男校、女校的情况 3:45 台湾男校、女校的情况 7:10 台南女中只有女生吗?建中里只有男生吗? 8:25 少子化影响到男女校的发展 9:30 大家高中为什么去读男女校? 11:55 为什么台湾顶尖高中都是单性别学校? 12:55 在女校中的自由与卫生棉不羞耻 19:25 在单性别学校中是如何谈论异性的? 22:20 为什么女校中帅气的学姐更受欢迎? 28:20 女校中大家都勾心斗角的吗? 35:05 男校中更容易发生暴力事件吗? 36:18 在以阳刚文化为主的男校中,阴柔气质的男生会有什么感受? 42:09 在单性别学校中如何学习性别议题? 47:07 女校学生是如何反抗学校要求穿裙子的规定? 56:20 关于男校、女校的作品推荐~
因为害怕节目会因为Shownote中有太多敏感词而被下架,所以简单粗略地说几句,我在大学的时候没有了解相关的社团,直到前不久封号事件,才知道有这些社团,以及这些公众号。所以我们想在这期节目中,和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经历以及处境。 Brenda在录完节目后写道:不論是全校彩虹夜跑、還是室友拿起彩虹旗掛在房間冷氣機上,我們從小葉的故事中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彩虹行動,以及眾人如何讓社會走向一個更好的未來。 本期节目小叶和我们分享了: 在小组期间举办了哪些活动?是否有经历行动上的打击 小叶怎么看反同团体和社团内部做法较为激进的行动 LGBTQ+社团的存在对于一所高校的意义是什么 時間軸 1:30 欢迎华中科技大学LGBTQ+学生小组—HGP小组成员小叶。小叶加入小组的缘由,怎么从接触议题走向推广议题 4:55 从线上宣传到线下分享会,透过不同主题吸引不同群体认识LGBTQ+社群 10:48 每次行动接收到他人的善意都是一次次偌大的激励:和周边店家沟通放置彩虹旗做宣传、Shawn参加台湾同志大游行遇到的卡车司机、室友主动在房间挂上彩虹旗 14:19 在学校可以举办LGBTQ+活动吗?曾经得到哪些人的协助?也讨论了一下小组的资金来源 17:28 高校的登记/未登记小组在营运上各自的优劣势,作为未登记的HGP小组过去也曾在活动中面临到校方的压力 23:26 HGP小组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社会对于LGBTQ+的议题有越来越进步多元的可能 28:08 作为一位温和的行动者,怎么看反对派的观点和内部激进派的做法(顺便反思了一下护家盟的意义) 33:44 一个大学里LGBTQ+社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EP.30上线:认真就输了吗?我们觉得,马克白没有输!】 这一週,我们三人迥异的看剧取向终于交会,停在今年六月完结的日剧 #短剧开始啦# 。剧中年龄与我们相彷的主角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向前,抛出一个个我们深埋在心中的疑问:「努力会有回报吗?」、「没有梦想的人生很虚无吗?」、「心裡受了伤,要怎麽癒合?」 才發现,想为马克白三人组和中村姊妹加油的我们,其实,也是想为自己加油!这週节目我们聊了: �剧中的努力群像:不敢努力的人、为别人努力的人、得不到回报的人 �当我们和剧中主角同样迷惘,看完剧有收穫满意的解答吗? �为什麽勇敢追梦的人,不被视为负责任的人? 02:57 当梦想即将画下句点,付出的努力有意义吗?创作的力量拯救了谁? 09:15 为什麽最认真最坚强的人可能最孤独、原来没有批判的陪伴长这样 13:13 努力会有回报吗?回报的现身时刻、样貌和带来的力量似乎都无法预测 17:21 《短剧开始啦》点出哩哩叩叩的人生疑惑:没有梦想的人生很黯淡吗?为了别人而活不行吗?「100场表演座无虚席 vs 拥有来看100场表演的一位粉丝」孰优孰劣?
【读书会EP.5上线】《派对恐惧症》:看不懂,或许是因为你从未看过 本月选书《派对恐惧症》被比喻为女性主义版的黑镜,文字中充满的怪诞与奇幻色彩,让一脚踏进这个新领域的我们三人迷失了方向,然而在录音时交换的心得,让这本书的样貌不可思议的变得清晰了。 本集节目我们讨论的内容有: �《派对恐惧症》 以奇幻恐怖小说的笔法写出被压抑的女性身体 � 当性在书中被不断提及,反而凸显出日常对性的避而不谈 � 作者马查多的背景与认同,她为什么要写不曾看过的东西? � 如果人如其书,你会看到哩哩叩叩制作群散落在书店的三个主题区 时间轴 1:14 《她的身体与其他派对》为什么难以入口?读不懂的地方是什么? 6:05 女性主义版《黑镜》,书中收录的8种女性身体被压迫的声音 8:39 〈吃八口〉瘦下来人生就会胜利了吗?用减肥手术换一个快乐却永远被“自我”纠缠的人生 12:53〈性爱清单〉在漫漫人生中。性爱与做爱对象的性别也不过就是某种能被书写的纪录 15:34〈为丈夫缝的那一针〉缝上那一针,用妻子的痛苦换来丈夫的快感 20:25 了解作者马查多,就能了解这本书 22:58 书中不断提及“性”,目的是让性不再被关注和评论 29:28 马查多用身历其境的文字将独者带进魔幻故事中 31:15 绿色缎带是某种不可触摸的禁忌,以及难以言说的权利 39:42 〈真女人就该有身体〉在男性凝视底下,不被看见的女性就等于不存在 43:38 人生有时候也像一本马查多笔下的故事一些怪但又充满寓意 49:54 人如其书,我们三人各自代表哪种类型或主题的作品
EP.29 从躺平、小确幸、低欲望与三抛看亚洲青年的无力与挣扎 “我卷不动了”,“躺平虽然很爽,但我好焦虑啊”,“躺平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关于躺平,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讨论,躺平青年认为这是对资本的反抗,是重新回归自我,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或是感慨生活的无力,对未来的无望;而年长一辈则大多是斥责的声音,他们认为青年就应该有狼性,而不是想混吃等死。 躺平的含义在网络讨论中失去了原本的含义,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性的表达,无论是对生活的谩骂,还是对下一辈的训斥。那么,躺平原本的含义是什么呢?它一定是消极的吗?其他地区或社会文化没有躺平吗?我们该如何处理躺平与内卷的关系呢?如何取得一个内心的平衡呢? 这一期我们讨论了: _(:3_ヽ)_我们三人是躺平一族嗎?我們如何看待躺平文化呢? _(┐「ε:)_对于个人与社会而已,躺平是不可取的嗎? ∠( ᐛ 」∠)_台湾的小确幸、韩国的三拋文化与日本的低欲望社會指出哪些青年的困境? _(:△」∠)_在高福利國家,躺平不是正義,而是普遍 =(:з」∠)_我們該如何在內卷與躺平中平衡自我呢? 时间轴: 0:55 躺平主义的缘起 1:26 知乎上的躺平主义 3:38 Sophie:生活除了买房买车外还有其他很多事情可以做 5:59 Shawn:想要躺平,但却躺不平 9:45 Brenda:像买房买车这些事情本身就没有预设在我的人生轨道上,所以即使我没做,我也不觉得自己是躺平 11:10 韩国关于两个女人同居的书,就是提供了一个不结婚的案例 13:21 躺平与内卷很像是在做仰卧起坐 15:08 台湾的小确幸,小儿确切的幸福 15:20 村上春树对小确幸的定义 16:35 台湾社会对小确幸的批评 18:44 大陆的狼性与台湾的羊性 19:13 幸福小宝典 21:19 韩国的三抛世代与日本的低欲望社会 22:23 低欲望社会产生的原因 23:17 韩国的三抛、五抛、七抛,都在抛什么? 26:00宏大叙事与集中力量做大事 28:28 冰岛的做四休三 32:08 北欧的生育率为什么提高了? 33:48 女性地位的提高有利于生育 35:25 如何平衡躺平与内卷 35:38 躺平的责任不在个人身上 36:18 但小确幸的同时也不能失去对大结构的批判 39:30 Shawn对内卷的妥协与自我取悦 42:47从《芷的新生活》中学习如何跳出原有的框架
【EP.28上线:#特殊教育 是个 #很小众的议题 吗?录完这集节目,才发现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这周迎来了第二集的#论文会客厅,我们邀请到好同学老周,聊聊她今年刚完成的报导论文〈为融合教育织一道网,接住特殊生也接住老师──由隐性障碍的在校处遇/盘点融合教育的支持系统〉。提到特殊教育,多数人不是觉得「很复杂不好讨论」,就是觉得「跟我没什么关系」,反正,这是个冷门,也很难让人觉得有趣的题目。 然而,在录制过程中,我们频频被老周的分享触动,例如,我们好奇让情绪容易「爆炸」的情绪行为障碍生进到普通班上课,不会影响班级秩序吗?而老周悠悠地回答,其实过去情障不为人所知时,这些学生早已「被迫融合」在普通教育中,只是常被视为坏孩子、甚至中辍。而现行有专业进驻、和配套措施的融合教育,则是希望在校园期间就能让不同特质的学生看见彼此,而非拖到进入社会中遇见彼此时,才激化歧视和恐慌。 这集节目中,老周分享了许多小小的故事,却都蕴含着柔软而坚定的力量。这些故事不只是谈特殊教育,更展现了教育如何不放弃每一个人,而人与人之间又如何互相体谅、互相成就。这集我们聊了: ️一个新闻所学生,如何走进特殊教育的教学现场? ️情绪行为障碍生在学校可能碰到哪些困境?特教老师为何分身乏术? ️特教老师心底的担忧:在校时努力接起孩子,但孩子进入社会后的安全网够牢吗? ️写作者的自我剖白:好想把报导写好、不想辜负受访者,但自我期许为何变成了跨不过的心理障碍? 时间轴: 00:40 欢迎老周、老周的论文关键字:融合教育、情绪行为障碍生、特教老师 08:02 情绪行为障碍生在学校可能出现哪些行为?聊聊小赫「爆掉」的故事 11:10 融合教育为什么重要:拒绝过去因不认识情障的「被迫融合」,也避免未来社会因歧视产生的无谓恐慌 16:10 既是老师,也是救火队——特教老师为何分身乏术? 21:08 特教师生困境的可能解方:像侦探般办案的「专支」团队 27:35 聊聊从硕论发展出的最新报导〈无助的沉默,看见选缄儿〉 34:50 研究生甘苦谈:当「想做好」的自我期许变成跨不过的心理障碍,论文写作频频卡关怎么办?
【EP.27上线:10个雨天故事和作品】 录完这集节目,台湾进入第二波梅雨季。在这个每天下雨的季节,我们聊了雨天回忆和作品,相比于出太阳的日子,雨天带来的情绪更加千变万化,在这集节目中,你可以听到疗愈的、有趣的、难过的、莫名其妙的雨天经验,欢迎收听。 本集我们聊到 �在不下雨/常下雨的地方长大,形塑我们对雨天的想像 �异地的雨天总是特别有趣 �雨在影像与文字中的多元意象 #留言分享你的雨天记忆 #或是推荐一部印象深刻的雨天作品 时间轴 2:36 下雨搭车请小跑步、在小学午休的一场午后雷阵雨、解开讨厌湿鞋子禁忌的谜底 13:48 台东爱情故事:雨、机车和凉亭(准备好�) 16:35 上海梧桐绿色好薄饼奇遇记、东京飞鸟山公园和紫阳花、泰国风雨标遥小船 26:42 大雨中你和我《言叶之庭》、快乐荒岛片单《万花嬉春》、悲伤如潮水《雨季不再来》
【EP.26上线:看剧和运动一样,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疫情期间,大家出不了门,想必追剧追综艺的时间也变多了。但哩哩叩叩製作群聊天时,發现三人不仅追剧取向大相径庭,连步调都差很多,因此催生出这集节目,这集我们聊了: 1.什麽特质的人,会喜欢/无法接受慢综艺? 2.从南韩罗PD的综艺新尝试,聊快餐文化,以及电视综艺如何跨足网路节目 3.阅听节奏太快的血泪史(聊到 #钢之鍊金术师、#进击的巨人、#星空、#亲爱的房客 4.影像作品节奏的快与慢,反映出阅听人的哪些需求? 时间轴: 01:21 吃饭配影片,「九十分钟慢综艺vs 十分钟精彩剪辑」选哪个? 05:30 慢综艺与哩哩叩叩:Shawn为什么看不下去、Brenda被A节目感动所以离开它、Sophie爱慢综艺但B节目太慢了真的无法 11:00 南韩王牌节目制作人罗PD,为什么从慢综艺跨足制作「五分钟综艺」? 16:07 阅听节奏太快让人丢失了什么:10分钟解说也想开倍速、一周追完十年连载结果对分镜没印象、追剧感动留不住 26:12 终极大哉问:所以快节奏毫无优点吗?
当我们骂出「你有Bing」时,我们在骂什么?这里是否有特指的疾病?癌症?肺结核?艾滋病?思觉失调?「你有Bing」的辱骂,针对的是疾病的症状,还是其背后的隐喻呢? 大疫之下,我们翻开了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原本觉得书中的隐喻是「过去的事」,但读着读着,突然发现人类强加在疾病身上的隐喻是现在进行式,且无所不在。 本集节目我们讨论的内容有: 1.三人自白读这本书时「有点难进入状况」,为什麽? 2.以文学手法谈疾病的隐喻,意义为何? 3.隐喻无所不在——谈《相思光年》、《爱情人形》 4.如何从《疾病的隐喻》,反思COVID-19疫情的恐惧和荒谬? 时间轴: 03:17 以文学作品为「疾病的隐喻」佐证,意义为何? 08:00 疾病的隐喻会带来无逻辑的恐惧——聊电影《相思光年》和《爱情人形》 11:50 读过以科学角度谈论癌症的《众病之王》后,Shawn怎么看癌症的隐喻? 16:36 为什么人类总为疾病赋予隐喻? 24:30 在COVID-19疫情之下,读《疾病的隐喻》的意义是?
在台中有一个生命关怀教育推广协会,他们设计了一款名为「告别通关」的游戏,参加者必须回答12个问题,选择自己葬礼需要用的照片,置办的场所,背景音乐等。 我们总是在逃避谈论死亡,觉得忌讳,觉得不吉利。但死亡有时来的很匆忙,我们甚至来不及与身边的人好好告别,或是与逝者说声再见。 这期我们会聊的话题包括: � 我们是如何与家人、朋友聊死亡的? � 我们对于自我死亡的预感 � 关于死亡,我们可以做的三件事 � 我们会如果置办自己的葬礼、告别仪式 � 我们该如何好好地告别 2:55 死亡在Shawn与父母和朋友间不同的角色 8:40 Sophie觉得与死亡最近的接触 20:47 告别通关游戏是什么?该怎么玩? 23:35 生前告别仪式该如何置办? 27:45 三人对于自己未来葬礼、告别式的想象 35:39 通过电子遗书、盆葬的方式,我们学着如何告别
【EP.24上线:180天回顾和6题灵魂拷问】 6月了!2021转眼就要进入下半年,本月初也是我们上线满半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也陆陆续续累积了快30集的节目,本周哩哩叩叩回顾过去半年的心路历程,也用6个问题深入了解彼此,分享节目以外我们的生活和思考,在台湾最近因为疫情而有些苦闷的日子,向你推荐这期节目,和我们一起大笑。 #这集的6个大哉问 ️如果有一个水晶球可以告诉你关于自己、人生,未来乃至任何事情的真相,你会想知道吗? ️你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哭呢? ️你觉得什么东西是严肃到不能开玩笑的,假如有的话。 ️假设你拥有的全部东西都在你的房子里,现在房子着了火,救出家人和宠物之后,你还有机会安全地冲进去最后一次,取出最后一件东西,你会拿什么,为什么?(不能选钱) ️和对方分享生命中那些尴尬的时刻。 ️说出一件你的个人问题,问对方如果遇到此事要如何解决。另外,也要让对方如实告诉你,在他或她眼中,你对于这个问题的感受是怎样的。 时间轴: 3:35 感谢来自新朋友的回馈、偏离轨道反而能得到更精彩的讨论 6:35 想聊什么就聊什么,戏剧推坑、白噪音和毫无遗憾各自是谁想做的? 9:50 Shawn每天早上一睁眼就会做的两件事情;人工推播是Sophie的人生一大步;Brenda在这半年看到毫不犹豫的自信 15:31 对哩哩叩叩许三个愿望:持续做下去、真心准备每一期选题、不同想法热闹交锋、和更多专业者对话 20:25 不爆雷6个灵魂拷问,Brenda:你们就是会说这种话的人啊~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