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医生面对患者谈价格的时候,涉及四个问题:有什么工具可用;执行什么策略;达到什么目的;未来预期是什么?
有人说,医美业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迎面碰上了最坏的时代;也有人说,疫情不过是个分水岭,疫情过去,医美即将走向最好的时代。投资者和广大从业者应当怎么看?是信任医美业?还是应当怀疑呢?
加拿大媒介理论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就是信息,我们难免会感到吃惊。”“严肃的艺术家是仅有的能够在遭遇新技术时不会受到伤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认识感觉变化方面的专家。”他的意思是在新的媒介时代,要放弃逻辑推理式的思维方式,而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探索。
2022年3月30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了“国家药监局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2022年第30号)”,文件标注日期是2022年3月28日。与医美业密切相关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三个产品,分别是射频类设备(热玛吉)、医美注射用材料(水光针),植入线材(线雕)。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海恩法则,是说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它的核心思想是: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中国医疗美容广告里,不可出现医生个人形象,已是行业共识。相比之下,在医疗美容行业早于中国发展起来的美国,其立法思路和管理范式却与我们大相径庭。 他们的规定是医疗美容广告或医疗广告必须有医生出面背书,否则,可信度低,甚至有可能被认为是违法广告。为什么中美两个大国,在涉及医疗广告的立法思路上截然相反?
每逢3.15,各家媒体都会揭批医美行业的种种乱象,甚至把过去的饭都拿出来炒一炒。当然,这没什么不对,毕竟行业混乱是客观存在。
2022年2月17日,新华社公众号发了一篇标题党式的文章,题目是《国家卫健委正在研究!》。因为被圈内靠谱人士转发,还是点进去看了看,发现标题党里也有干货。
近来,舆论对“网红医生”颇有微词。对美容医生来说,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才可以应对网红时代(现象)的挑战和机会:成为“网红”可以是一条美好的个人营销之路吗?“网红”与个人IP有何异同?成不了网红医生的人,应该用何种姿态面对严厉的医美营销推广新规?
对医美业的严管已漫延至手术分级管理层面。近期,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湖北省、上海市等地分别出台了新版的医美手术分级标准。有领导私下说:强化医美手术分级管理,是为了让这个行业做的更好。 但我认为,广东的这次征求意见稿,不怎么得民心,脱离了广东发展民营医疗的初心,大概率会难产或大范围修改,欢迎各位同仁留言,发表您的看法。让我们持续关注这件事的后续进展。
最近,越来越多的美容外科医生出来找工作,曾经稀缺的外科医生资源,忽然就“过剩”了。 很多机构也在抱怨手术量下降;投资圈也把“轻医美”捧得越来越高,却鲜有提及美容外科。美容外科已经失去了在医美圈中的地位吗? 美容外科真的衰落了吗?它是暂时性的阻滞,还是周期性的波动呢?
首先,我们说小红书的做法并无不妥; 其次,从表面上看,小红书是在清理医疗行业的虚假种草,其实是自我整顿;第三,此举表现出了医美行业的社会信任危机,绝不仅仅是消费者层面;最后,医美机构与医生都应该对此加以思考,并找到适合的存在方式。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